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莊子是怎樣運用寓言

莊子是怎樣運用寓言

發布時間: 2021-01-12 12:47:51

❶ 莊子擅長以寓言說理請談談逍遙嘆中如何運用寓言說理

莊子的文章在先秦諸子中風格獨特。他講哲學道理,很少作抽象的說教,而是藉助形象的比喻、豐富的想像,運用神話和寓言故事來抒情說理,使文章充滿了奇幻的浪漫主義色彩。作為其代表作品,《逍遙游》充分體現出莊子散文的特色。下面就《逍遙游》的藝術特色作簡要分析。
一、用寓言說理。
善用寓言,這是《莊子》一書很重要的藝術特點。莊子在其《寓言》篇中自敘其著述特點時就明言「寓言十九」,司馬遷在《史記 ?? 老莊申韓列傳》中亦指出其「著書十餘萬言,大抵率寓言也」。可以說,莊子是第一位有意識創作寓言的作家,而《逍遙游》全篇就是運用大量的寓言來把「無所待」的思想寄託於生動的形象之中的。
課文一開始,莊子以一隻將「徙於南冥」的大鵬,創造出一種雄奇深邃的境界。浩渺無垠咆哮奔涌的北海之上,瞬間,「不知其幾千里」的巨鯤化為「不知其幾千里」的巨鵬。起飛之時,「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這是何等奇雄壯闊的景象。接著,轉入對九萬里高空景觀的描寫,只見「野馬」奔騰微塵浮游,茫茫蒼穹難辨其色,這又是何等高遠幽寂的境界。這則寓言對大鵬的描寫,表現出莊子內心涵蓋萬物輕藐一切的氣勢,表現出莊子對宇宙人生的一種哲理思索。與之形成對照的則是關於蜩與學鳩、斥鴳的兩則寓言。正當人們神醉於鯤鵬展翅雄奇怪誕境界時,莊子又用擬人化的手法把鵬鳥與寒蟬、灰雀、斥鴳作比,表明了莊子的「小知不如大知,小年不及大年」的美學價值取向,從而諷刺了那些「知效一官,行比一鄉,德合一君,而征一國者」的自我得意者。
運用寓言故事,將枯燥的哲學思想講得盎然多趣,這就使莊子的散文具有濃厚的文學性。
二、極富想像力。
先秦其他諸子的散文中也多用寓言,但他們的寓言多為擴大化的比喻,取材一般也是人們熟悉的日常生活和熟知的傳聞。莊子寓言則善於發揮驚人的想像力,虛構出神奇莫測令人嘆為觀止的故事,創造出多姿多彩令人瞠目結舌的形象。
在《逍遙游》中,莊子以奇崛瑰麗的想像力勾畫了詩性的空間,在這個空間里,精神的絕對自由靠物象的極度自由空間得以伸展,「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鯤,古訓中或為剛孵出的小魚,或為尚未孵化的魚卵,本為至小之物,文中卻把它想像為身長幾千里的大魚;接著,在作者的筆下,鯤「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想像力之強令人驚嘆。寫鵬的南徙,一「擊」「三千里」,一「摶」「九萬里」,此時,大鵬展翅九萬里,扶搖直上蒼青天,物理空間的限制被縮小甚至取消,詩人的想像力掙脫了任何空間的束縛。
豐富的想像使文章汪洋恣肆,形成一種奇詭異常、變幻莫測、汪洋恣肆的獨特風格,充滿浪漫主義色彩。
三、善於運 用比喻。
課文中的比喻,連翩不絕而又貼切有力。如作者為了說明「有所待」與「無所待」、小與大的區別,以及小與大之間思想境界和見識的懸殊,而連續運用了一系列的比喻。先以水與舟的比喻,「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覆杯水於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此處是以水比風,以大舟比大鵬,而杯水芥舟數句則是比中之比。如批評蜩與學鳩不能理解鵬之遠飛行徑,以旅行備糧為喻:「適莽蒼者,三餐而反,腹尤果然;適百里者,宿舂糧;適千里者,三月聚糧。」接著還通過朝菌、蟪蛄與冥靈、大椿的比喻,長壽者彭祖與眾人的比喻,說明了「小年不及大年」的道理。
大量的比喻,寓哲理於離奇的想像和形象化的描寫之中,形象逼真,引人入勝。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到莊子散文的獨特風格:想像豐富,奇思連翩,變幻莫測,使人感到汪洋恣肆,雄奇壯麗,富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從文學成就來看,在諸子作品中《莊子》是最突出的。正因為如此,魯迅先生說:「其文則汪洋辟闔,儀態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

❷ 與莊子有關的寓言故事及啟示

莊子來與惠子游於濠梁
莊子與惠施在自濠水的橋上遊玩。莊子說:「白魚在河水中游得多麼悠閑自得,這是魚的快樂啊。」惠施說:「你不是魚,怎麼知道魚的快樂呢?」莊子說:「你不是我,怎麼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呢?」惠施說:「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來就不是魚,你不知道魚的快樂,是可以肯定的!」莊子說:「請從我們最初的話題說起。你說『你哪兒知道魚快樂』的話,說明你已經知道我知道魚快樂而在問我。我是在濠水的橋上知道的。」

❸ 莊子怎樣用寓言故事表明自己不願從政遠離政治的決心

莊子釣於濮水
……
著名的
莊子釣於濮水

莊子釣於濮(pú)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願以境內累(lèi)矣!」
莊子
莊子持竿不顧,曰:「吾聞楚有神龜,死已三千歲矣,王以巾笥(sì)而藏之廟堂之上。此龜者,寧其死為留骨而貴乎?寧其生而曳尾於塗中乎?」
二大夫曰:「寧生而曳尾塗(tú)中。」
莊子曰:「往矣!吾將曳尾於塗中。」

其餘可以參照:
網路:http://ke..com/link?url=5Qo-zAU7WNumRddQ5Dk-OWLyKJ6IknEzw_ts8udQGFg-JPNWVzctlB-)

❹ 寓言十九之稱說明莊子一書怎樣的特點

寓言十九出自戰國·宋·莊周《莊子·寓言》:「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寓言:有所寄託的話;十九:十分之九.十分之九是寓言.泛指文章的情節多屬虛構.
《莊子》的寓言卻大多"皆空語無事實"(司馬遷語),為莊子本人所虛構而成,正如劉向所雲,其"作人姓名使相與語,寄辭於其人"。可以說,莊子是第一個自覺地運用虛構手法的作家。 《莊子》寓言的獨特性,還在於它的"多義性"。莊子在創造了如此大量、豐富多彩、變化多姿的藝術形式棗寓言之時,其寓意卻是比較隱蔽、模糊的。
他在講故事時,並沒有明白、精確地點明他要說明的道理,而是靠那卓異的形象思維,通過故事自然流露出來。這樣,其寓言的寓意就變得多面、模糊,具有"形象大於思想"的特點。一個寓言,需要讀者再三體味,才能領悟其深層含義;或者同一寓言,不同的人讀之會有不同的理解。
這種含蓄的"暗示"手法的運用,正與莊子"道"之玄虛空靈的精神實質相吻合。這種寓言的背後,包藏的是無窮的萬象,不盡的意蘊,讓人能夠捕捉一二卻也難以全部領悟,因而也是增加它內涵的豐富和模糊的美。
可以說,莊子在創造這些寓言時,本身所運用的,就是一種直覺的形象思維,因而也要靠讀者的智慧加上靈悟的直覺才能通徹明察。所以單憑直接的、明白的邏輯理性,是無法全部理解體會到那種"神"和"道"的境界。正因為如此,歷來對莊子寓言的解釋,眾說紛紜。

❺ 莊子的寓言有何特色

善用寓言,這是《莊子》一書很重要的藝術特點。莊子在其《寓言》篇中自敘其著述特點時就明言"寓言十九",司馬遷在《史記.老莊申韓列傳》中亦指出其"著書十餘萬言,大抵率寓言也"。

《莊子》全書大小寓言共計二百多個,其短者或二十多字,其長者或千餘字;有些篇目全部由寓言排比而成,有些篇目乾脆通篇就是一個寓言。

如此大量採用寓言來傳達自己的思想的即便在整個中國文學史上也是罕見的。 《莊子》的寓言又是非常與眾不同的。先秦其他作家如孟子、韓非子等人亦可謂善用寓言的,但孟子多採用民間傳說故事來加強自己的論辯,韓非多利用歷史傳說與典故以佐證自己的說理。

而《莊子》的寓言卻大多"皆空語無事實"(司馬遷語),為莊子本人所虛構而成,正如劉向所雲,其"作人姓名使相與語,寄辭於其人"。可以說,莊子是第一個自覺地運用虛構手法的作家。 《莊子》寓言的獨特性,還在於它的"多義性"。莊子在創造了如此大量、豐富多彩、變化多姿的藝術形式棗寓言之時,其寓意卻是比較隱蔽、模糊的。

他在講故事時,並沒有明白、精確地點明他要說明的道理,而是靠那卓異的形象思維,通過故事自然流露出來。這樣,其寓言的寓意就變得多面、模糊,具有"形象大於思想"的特點。一個寓言,需要讀者再三體味,才能領悟其深層含義;或者同一寓言,不同的人讀之會有不同的理解。

這種含蓄的"暗示"手法的運用,正與莊子"道"之玄虛空靈的精神實質相吻合。這種寓言的背後,包藏的是無窮的萬象,不盡的意蘊,讓人能夠捕捉一二卻也難以全部領悟,因而也是增加它內涵的豐富和模糊的美。

可以說,莊子在創造這些寓言時,本身所運用的,就是一種直覺的形象思維,因而也要靠讀者的智慧加上靈悟的直覺才能通徹明察。所以單憑直接的、明白的邏輯理性,是無法全部理解體會到那種"神"和"道"的境界。正因為如此,歷來對莊子寓言的解釋,眾說紛紜。

❻ 為何說莊子的作品採用寓言故事的形式,富有幽默諷刺的意味,但為何《庖丁解牛》

莊子的作品採取的都是寓言故事,富有一定的諷刺和批判性,所以也是這樣一個原因,裝著一般說的話都是有很大的很深的含義的。

❼ 《莊子》里運用卮言、重言、寓言等手法,這三種手法各指什麼意思

莊子為文擅用「三言」——「寓言」、「重言」、「卮言」,莊子自己也曾說他的文專章是「寓屬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莊子•寓言》).何為「寓言」?凡是出自虛構、別有寄託的語言,無論是禽言獸語,無論是離奇故事,無論是素不相及的歷史人物海闊天空的對話,都屬於「寓言」之列;何謂「重言」?凡是重復——也就是援引或摘錄——前賢或古人的談話或言論,都屬於「重言」之列,至於這些前賢古人是否講過這些話,無從考證,通常都是莊子為了增加自己言語的說服力和權威性而假借這些古人來表達自己的見解.何謂「卮言」?「卮言」就是那些寫起來行雲流水,讀起來酣暢淋漓,給人以浪漫主義美感的語言.

❽ 《莊子》一書有一個很重要的藝術特點,就是善於運用語言,運用寓言來說明某個道理活諷刺某類人、某件事。

原文
惠子相(xiàng)梁,莊子往見之。或謂惠子曰:「莊子來,欲代子相。」於是惠子恐,搜於國中三日三夜。莊子往見之,曰:「南方有鳥,其名為鵷鶵(yuān chú ),子知之乎?夫(fú)鵷鶵(yuān chú)發於南海,而飛於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lǐ)泉不飲。於是鴟(chī)得腐鼠,鵷雛(yuān chú)過之,仰而視之曰:『嚇 (hè)!』今子欲以子之梁國嚇我邪(yé)?」
譯文
惠子在魏國當宰相,莊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訴惠子說:「莊子到魏國來,想(或就要)取代你做宰相。」於是惠子非常擔心,在國都梁搜捕三天三夜。莊子前去見他,說:「南方有一種鳥,它的名字叫鵷雛(yuān chú),你知道它嗎?鵷鶵從南海起飛,飛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樹不棲息,不是竹子的果實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在這時,一隻貓頭鷹拾到一隻腐臭的老鼠,鵷鶵(yuān chú)從它面前飛過,(貓頭鷹)仰頭看著鵷雛(yuān chú),發出『嚇』的怒斥聲。現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國(相位)來嚇我嗎?」

鵷雛(yuān chú)的故事裡,鵷雛(yuān chú)比喻志向高潔之士。鴟比喻醉心利祿猜忌君子的小人。莊子將自己比作鵷雛(yuān chú),將惠子比作鴟,把功名利祿比作腐鼠,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場和志趣,又極其辛辣地譏諷了惠子。莊子沒有直言痛斥惠子。而用講故事的方式來使惠子自己覺得愧疚,收到既尖銳痛快又餘味不盡的效果。

莊子釣於濮水
莊子釣於濮(pú)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願以境內累(lèi)矣!」 莊子持竿不顧,曰:「吾聞楚有神龜,死已三千歲矣,王巾笥(sì)而藏之廟堂之上。此龜者,寧其死為留骨而貴乎?寧其生而曳尾於塗中乎?」 莊子二大夫曰:「寧生而曳尾塗(tú)中。」
莊子曰:「往矣!吾將曳尾於塗中。」

莊子在濮水邊釣魚,楚威王派兩位大夫先前往請他(做官),(他們對莊子)說:「(大王)希望請您去楚國從政,幫助管理國家!」
莊子拿著魚竿沒有回頭看他們,說:「我聽說楚國有(一隻)神龜,死的時候已經三千歲了,大王用錦緞將它包好放在竹匣中珍藏在宗廟的殿堂上祭奠著。如果你們是這只神龜,是寧願死去為了留下骨骸而顯示尊貴呢?還是寧願活著拖著尾巴在泥土中爬行呢?」
兩位大夫說:「寧願活著拖著尾巴在泥土中爬行。」
莊子說:「離開吧!我寧願像烏龜活著拖著尾巴在泥土中爬行。」

意義:表現了莊子鄙棄富貴權勢,不為官所累,堅持不受束縛,逍遙自在生活的高尚品質,表現了他對人格獨立,精神自由的追求

❾ 《莊子》里運用卮言、重言、寓言等手法,這三種手法各指什麼意思

莊子為文擅用「三言來」——「源寓言」、「重言」、「卮言」,莊子自己也曾說他的文章是「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 和以天倪」(《莊子•寓言》)。何為「寓言」?凡是出自虛構、別有寄託的語言,無論是禽言獸語,無論是離奇故事,無論是素不相及的歷史人物海闊天空的對話,都屬於「寓言」之列;何謂「重言」?凡是重復——也就是援引或摘錄——前賢或古人的談話或言論,都屬於「重言」之列,至於這些前賢古人是否講過這些話,無從考證,通常都是莊子為了增加自己言語的說服力和權威性而假借這些古人來表達自己的見解。何謂「卮言」?「卮言」就是那些寫起來行雲流水,讀起來酣暢淋漓,給人以浪漫主義美感的語言。
參考資料:http://202.119.33.31/ab/wenshizhe/chengguolunwen/f259-264.doc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