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羞字的典故

羞字的典故

發布時間: 2021-01-12 00:04:00

『壹』 自古英雄羞名檜 我到墳前愧姓秦 講的是雜樣一個典故

意思:南宋時期,由於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將抗金英雄岳飛害死,所以用這句內話來容唾罵秦檜。

證據:
南宋時,人們聽到岳飛被害的消息,「天下冤之,聞者流涕。」下至三尺孩童,都對秦檜怨恨.群眾用麵粉捏成秦檜形象,放油鍋中煎炸,後來簡化製作過程,只剩得兩條長腿,變成現在油條的樣子。幾百年來,人們一直叫它「油炸檜」。元朝時,人們在秦檜墓前便溺,稱他的墳是「遺臭冢」。一首打油詩中說,「太師墳上土,遺臭遍天涯。』明朝時,有人在岳飛墓前植檜樹,舉刀一劈為二,號稱「分屍檜」;又鑄秦檜、王氏、張俊、萬俟卨四人跪像於岳飛墓前。清朝時,某劇場演秦檜害岳飛的戲,演得逼真,觀眾同情岳飛,有人竟跳上戲台將飾秦檜的演員打倒。 由於人民十分痛恨秦檜,因此就用故事,傳說、神話等多種形式去鞭撻、譏諷他。

『貳』 不恥下問的典故

一次,孔子去魯國國君的祖廟參加祭祖典禮,他不時向人詢問,差不多每件事都問到了。回有人在背後嘲笑他答,說他不懂禮儀,什麼都要問。孔子聽到這些議論後說:「對於不懂的事,問個明白,這正是我要求知禮的表現啊。」

那時,衛國有個大夫叫孔圉(音yu),虛心好學,為人正直。當時社會有個習慣,在最高統治者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後,給他另起一個稱號,叫謚(音shi)號。按照這個習俗,孔圉死後,授於他的謚號為「文」,所以後來人們又稱他為孔文子。

孔子的學生子貢有些不服氣,他認為孔圉也有不足的地方,於是就去問孔子:「老師,孔文子憑什麼可以被稱為『文』呢?」

孔子回答:「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意思是說孔圉聰敏又勤學,不以向職位比自己低、學問比自己差的人求學為恥辱,所以可以用「文」字作為他的謚號。

『叄』 木子揚羞是什麼意思可有何典故

應該是沒有什麼典故的~呵呵 就我自己的知識積累來說

木子揚羞,在我看來,木子,回這個很簡單,是「李」字答,說明這個人應該是姓李,這是傳統的一個拆分字,揚羞,這兩個字連在一起很有味道,感覺就是美人「輕把眉揚,暗示檀郎」的那種略帶羞澀的少女情懷,很不錯~

嘿嘿,胡亂解釋的~

『肆』 帶典故的故事

(1)乞漿見女

唐代詩人崔護到京城參加進士考試,結果沒有考中。於是,他在城中借了間房子,刻苦攻讀,准備第二年再考。

到了清明時分,人們紛紛去郊外踏青。崔護也暫時忘了考試落榜的不快,興致勃勃地往城南遊覽。崔護一邊走,一邊欣賞沿途的美景。他遊玩了大半天,覺得口乾舌燥,看到附近花木叢中有一幢房子,就上前敲門,想討杯水喝。

可是等了很久,卻沒有人開門。崔護心中不免很失望,正想離開,只見一個年輕的姑娘打開了門,瞧了崔護一眼,問:「你是誰呀!干嗎敲我家的門?」

崔護拱手說:「我是來長安應試的舉子,名叫崔護。今天偶出踏青,口渴了,想討杯水喝。」 姑娘見崔護長得一表人材,舉止彬彬有禮,便利索地搬了張椅子,請崔護坐下休息,然後端來一杯清茶遞給崔護。

這戶人家的庭院中種著不少桃樹,桃花盛開,那姑娘倚在一棵桃樹下,羞怯地注視著崔護。在桃花的映襯下,姑娘美麗的俏臉更顯得撫媚動人。崔護見了,頓生愛慕之心,與姑娘拉起了家常,向她表達了自己的愛慕之心。

姑娘沒正面回答他,但從她那含情脈脈的眼神中,崔護知道姑娘也很喜歡自己。不知不覺,太陽快下山了,崔護見時光不早,便告別姑娘,動身回城。這以後,崔護忙於讀書應考,沒有再去。直到第二年清明節,他又去尋訪自己心愛的姑娘。

他來到姑娘家的庭院前,不料鐵鎖把門,不見人影。他非常失望,就在門上題了一首詩:「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並在最後署上崔護之名,戀戀不舍地離去。

那麼,這一天姑娘哪兒去了呢?原來,清明那天,姑娘跟她父親到親戚家去了。幾天後,姑娘回到家中,看到了崔護的題詩,才知道崔護來訪不遇。她感到再也見不到崔護了,不由失聲痛哭。一連幾天,她卧床不起,茶飯不思,精神恍惚,最後竟昏死過去。

過了幾天,崔護又到南郊尋訪。他剛來到姑娘家的門外,就聽到門內有老人的哭聲,不由非常驚異,忙上前敲門。一個老翁出來開門,問清他就是崔護,便把自己女兒因為思念他而死去的消息說了。

崔護悲慟欲絕,請求再見姑娘一面。老翁同意了,崔護便來到姑娘房中,哭著說:「姑娘,崔護來遲了!來遲了!」

他抱起姑娘的頭,枕在自己的臂上,眼淚落到姑娘的臉上。突然,姑娘慢慢醒了過來。原來,她只是暫時昏迷,並未真正死去。崔護和老翁都喜出望外,老翁就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崔護。一對有情人終成眷屬。

後來,「乞漿見女」這一典故,用來指艷遇或遇艷之人,又表示未遇的惆悵和感嘆;而用「人面桃花」來形容女子的美麗。

(2)春蚓秋蛇

典出《晉書·王羲之傳》:(蕭)子雲近世擅名匯表,然僅得成法,無丈夫氣,行行若縈春蚓,字字如綰秋蛇。梁朝的蕭子雲,自幼喜歡書法。他的書法雖出於近世,卻獨具一格,因而是聞名於長江一帶。

但當時有人卻有不同看法,認為蕭子雲的書法「僅得成法,無丈夫氣,行行若縈春蚓,字字如綰秋蛇。」(意思是:只能說他會寫字,他的字沒有骨氣,每行字都象春天的蚯蚓,每個字都象秋天蜷曲的蛇。)

後人用「春蚓秋蛇」比喻書法拙劣。言其字象春天的蚯蚓和秋天的蛇的行跡一樣,彎彎曲曲的。

(3)白衣送酒

典出南朝·宋·檀道鸞《續晉陽秋》:陶潛嘗九月九日無酒,宅邊菊叢中,摘菊盈把,坐其側久,望見白衣至,乃王弘送酒也。即便就酌,醉而後歸。」我國古代許多著名的大詩人都喜歡喝酒,東晉大詩人陶淵明也不例外。

他曾在自傳體散文《五柳先生傳》里說自己生性最愛好飲酒。但隱居山鄉,家境貧困,不是常常都有酒喝的。親朋故舊知道他的嗜好,有時便備辦了酒菜請他去享用。他呢,只要一去,便要一醉方休。盡興之後,便立即向主人告辭。

他性格中的灑脫豪放,也可略見一斑。

有一年的九九重陽節,菊花盛開,南山清晰可辨,秋風吹拂,飛鳥翩然。這么美好的佳節,本是喝酒的好日子,但這天陶淵明家中一滴酒也沒有。他只好無聊地坐在房屋外的菊花從中,有意無意地一把把摘取菊花,以此來消磨時光。

正在百無聊賴之時,陶淵明遠遠望見一個穿白衣服的人向他走來。走近一看,此人手裡還抱了一大壇酒。原來,這個白衣人是刺史王弘家的僕役。他受主人的差遣,給陶淵明送來一壇酒。陶淵明真是喜出望外,他連忙向白衣人表示對朋友王弘的謝意,收下了這壇酒。

白衣使者剛走,陶淵明便迫不及待地打開壇蓋,陣陣酒香向他襲來,他立即開始喝了起來,一杯又一杯,直到喝得酩酊大醉,方才心滿意足地回到屋裡。

後人用「白衣送酒」形容贈酒、飲酒。或詠重陽風物。

(4)坦腹東床

典出《晉書·王羲之傳》:時太尉郗鑒使門生求女婿於導,導令就東廂遍觀子弟。門生歸,謂鑒曰:「王氏諸少並佳,然聞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東床坦腹食,獨若不聞。」鑒曰:「正此佳婿邪!」訪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晉王羲之,字逸少,山陰人,他很聰明,不但文章好,字也很好,十三歲時,已有名氣。在拜謁周凱以後,他的名氣更大了,因為當時周凱的聲譽很高,士人們只要得到他稱譽一句,身價就會很高。

當時太尉郗鑒,有一個女兒,不但美慧而且很有才學,一時找不到適合足以匹配的世家子弟。後來,想起了王家,郗太尉就派一個門生先到王府去觀察,看看是否有適當的人。那位門人到了王府,向家長王敦說明來意,王敦叫他自己到東廂去觀察。

王氏子弟,個個生得眉清目秀,都是一表人才,他們聽說郗家遣人前來相親,不禁都緊張起來,大家裝模作樣,態度都不很自然;只有一個青年,袒露著肚子,盤坐在東邊的床上吃東西,意態自如,旁若無人的樣子。

那位相親的門生把這情形回去告訴了郗太尉,郗太尉說:「那位毫無矯揉造作,意態自如坦腹東床的青年,正是我心目中的佳婿。」於是就把女兒許配給那個人;那位佳婿就是王羲之。

由於郗鑒擇婿的故事,後來人們凡是稱謂女婿,就叫坦腹東床,也有人稱「東床快婿」,這句話含贊美的意思。

(5)一鼓作氣

曹劌(guì)(又作曹沬,音mèi),一作曹翙(huì)。生卒年不詳,春秋時魯國大夫(今山東省東平縣人),著名的軍事理論家。魯庄公十年,齊攻魯,劌求見請取信於民後戰,作戰時隨從指揮,大敗齊師,一鼓作氣之典出於此。

戰後,庄公問曹劌為何直到齊軍第三次擊鼓進軍時才要下令出擊,曹劌說:「打仗主要靠士氣,而擊鼓就是為了鼓舞士氣。

第一次擊鼓進攻,士氣旺盛;第二次再擊鼓進攻,士氣就已經衰落了;待到第三次擊鼓進攻,士氣已消失殆盡了。而我軍正是一鼓作氣,勇氣十足,當然就把對方打敗了。」

『伍』 歷史典故大全(簡短)

歷史典故:伯樂相馬

傳說天上管理馬匹的神仙叫伯樂。在人間,人們把精於鑒別馬匹優劣的人也稱為伯樂。

第一個被稱作伯樂的人本名孫陽,他是春秋時代的人。由於他對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們便忘記了他本來的名字,乾脆稱他為伯樂,一直到現在。

一次,伯樂受楚王的委託,購買能日行千里的駿馬。伯樂向楚王說明,千里馬少有,找起來不容易,需要到各地巡訪,請楚王不必著急,他盡力將事情辦好。

伯樂跑了好幾個國家,仔細尋訪盛產名馬的燕趙一帶,辛苦倍至,但還是沒發現中意的良馬。一天,伯樂從齊國返回,在路上,看到一匹馬拉著鹽車,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進。馬累得呼呼喘氣,每邁一步都十分艱難。伯樂對馬向來親近,不由走到跟前。馬見伯樂走近,突然昂起頭來瞪大眼睛,大聲嘶鳴,好像要對伯樂傾訴什麼。伯樂立刻從聲音中判斷出,這是一匹難得的駿馬。

伯樂對駕車的人說:「這匹馬在疆場上馳騁,任何馬都比不過它;但用來拉車,它卻不如普通的馬。你還是把它賣給我吧。」

駕車人認為伯樂是個大傻瓜,他覺得這匹馬太普通了,拉車沒氣力,吃得太多,又骨瘦如柴,於是毫不猶豫地同意了。伯樂牽走千里馬,直奔楚國。伯樂牽馬來到楚王宮,拍拍馬的脖頸說:「我給你找到了好主人。」千里馬像明白伯樂的意思,抬起前蹄把地面震得咯咯作響,引頸長嘶,聲音洪亮,如大鍾石磐,直上雲霄。楚王聽到馬嘶聲,走出宮外。伯樂指著馬說:「大王,我把千里馬給您帶來了,請仔細觀看。」

楚王一見伯樂牽的馬瘦得不成樣子,認為伯樂愚弄他,有點不高興,說:「我相信你會看馬,才讓你買馬,可你買的是什麼馬呀,這馬連走路都很困難,能上戰場嗎?」

伯樂說:「這確實是匹千里馬,不過拉了一段車,又喂養不精心,所以看起來很瘦。只要精心喂養,不出半個月,一定會恢復體力。」

楚王一聽,有點將信將疑,便命馬夫盡心盡力把馬喂好,果然,馬變得精壯神駿。楚王跨馬揚鞭,但覺兩耳生風,喘息的功夫,已跑出百里之外。

後來千里馬為楚王馳騁沙場立下不少功勞。楚王對伯樂更加敬重了。

歷史典故:不學無術

漢武帝在位的時候,大將軍霍光是朝廷舉足輕重的大臣,深得武帝信任。武帝監死前,把幼子劉弗陵(昭帝)託付給霍光輔佐。昭帝去世後,霍光立劉詢做皇帝(宣帝)。霍光掌握朝政大權四十多年,為西漢王朝立下了不小的功勛。

劉詢繼承皇位以後,立許妃做皇後。霍光的妻子霍顯是個貪圖富貴的女人,她想把自己的小女兒成君嫁給劉詢做皇後,就乘許娘娘有病的機會,買通女醫下毒害死了許後。毒計敗露,女醫下獄。此事霍光事先一點也不知道,等事情出來了,霍顯才告訴他。

霍光非常驚懼,指責妻子不該辦這種事情。他也想去告發,但又不忍心妻子被治罪,前思後想,還是把這件傷天害理的事情隱瞞下來了。霍光死後,有人向宣帝告發此案,宣帝派人去調查處理。霍光的妻子聽說了,與家人、親信商量對策,決定召集族人策劃謀反,不想走漏了風聲,宣帝派兵將霍家包圍,滿門抄斬。

東漢史學家班固在《漢書霍光傳》中評論霍光的功過,說他「不學無術,暗於大理」,意思是霍光不讀書,沒學識,因而不明關乎大局的道理。成語「不學無術」,指沒有學問,沒有本領。

歷史典故:才高八斗

南朝謝靈運,是一位寫了大量山水詩的文學家。他聰明好學,讀過許多書,從小受到祖父謝玄的厚愛。

他出身於東晉大士族,因他襲封康樂公的爵位,世人稱他「謝康樂」。他身為公侯,卻並無實權,被派往永嘉任太守。謝靈運自嘆懷才不遇,常常丟下公務不管,卻去遊山玩水。後來,他辭官移居會稽,常常與友人酗酒作樂。當地太守派人勸他節制一些,卻被他怒斥了一頓。可是,謝靈運寫的山水詩,卻深受人們的喜愛。他每寫出一首新詩,立刻就會被人爭相抄錄,很快流傳開去。

宋文帝接位後,將他召回京城做官,把他的詩作和書法贊為「兩寶」。謝靈運更加驕傲了,他說:「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成語「才高八斗」由此而來,形容人的文才極高。

歷史典故:邯鄲學步

相傳在兩千年前,燕國壽陵地方有一位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論長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經常無緣無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飯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他見什麼學什麼,學一樣丟一樣,雖然花樣翻新,卻始終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該是什麼模樣。

家裡的人勸他改一改這個毛病,他認為是家裡人管得太多。親戚、鄰居們說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聽不進去。日久天長,他竟懷疑自己該不該這樣走路,越看越覺得自己走路的姿勢太笨、太丑了。

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幾個人說說笑笑,只聽得有人說邯鄲人走路姿勢很美。他一聽,急忙走上前去,想打聽個明白。不料想,那幾個人看見他,一陣大笑之後揚長而去。

邯鄲人走路的姿勢究竟怎樣美呢?他怎麼也想像不出來,這成了他的心病。終於有一天,他瞞著家人,跑到遙遠的邯鄲學走路去了。

一到邯鄲,他感到處處新鮮,簡直令人眼花繚亂。看到小孩走路,他覺得活潑、美,學;看見老人走路,他覺得穩重,學;看到婦女走路,搖擺多姿,學。就這樣,不過半月光景,他連走路也不會了,路費也花光了,只好爬著回去了。

故事出自《莊子秋水》。成語「邯鄲學步」,比喻生搬硬套,機械地模仿別人,不但學不到別人的長處,反而會把自己的優點和本領也丟掉。

『陸』 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的典故

西晉陳壽所著《三國志·魏書·陳登傳》記載,許汜曾向劉備抱怨陳登看不起他。劉備批評許汜在國家危難之際只知置地買房。

許汜說「我當年路過下邳,去登門拜訪陳登,可他根本沒有招待客人的意思,自己在床上睡大覺,只讓我睡下床。」

劉備嘲諷許汜「你有國士之名,這天下大亂,就指著你思考國事,拯救亂世呢。可你倒好,就知道四處買賣田舍,陳登當然不喜歡你這樣的做派,憑什麼理你?要是我我就睡在百尺高樓上,讓你打地鋪。」

這句話出自南宋文學家辛棄疾創作的《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原文

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

翻譯

別提家鄉的鱸魚肉精細味美,盡管秋風吹不會像季鷹不歸?更不想許汜只顧謀私利。那將羞於見雄才大氣的劉備。借時光如水憂愁國勢如風雨,樹猶如此倩人誰能去換來啊?

(6)羞字的典故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辛棄疾從二十三歲南歸,一直不受重視,提出抗金策略,又不被採納。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年),作者南歸已八、九年了,卻投閑置散,任了一介小官,一次,他登上建康的賞心亭,極目遠望祖國的山川風物,百感交集,更加痛惜自己滿懷壯志而老大無成,於是寫下一首《水龍吟》詞。

作者簡介

辛棄疾(1140-1207年),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一生力主抗金。其藝術風格多樣,以豪放為主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現存詞600多首,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

『柒』 沉魚落雁 閉月羞花的典故

典故:

沉魚落雁——春秋戰國時期,越國有一個叫西施的,是個浣紗的女子,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過人。她在河邊浣紗時,清徹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他顯得更加美麗,這時,魚兒看見她的倒影,忘記了游水,漸漸地沉到河底。從此,西施這個「沉魚」的代稱,在附近流傳開來。

閉月羞花——三國時漢獻帝的大臣司徒王允的歌,貂蟬在後花園拜月時,忽然輕風吹來,一塊浮雲將那皎潔的明月遮住。這時正好王允瞧見。王允為宣揚他的養女長得如何漂亮,逢人就說,我的女兒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過,趕緊躲在雲彩後面,因此,貂蟬也就被人們稱為「閉月」了。

(7)羞字的典故擴展閱讀

主要人物簡介:

1、西施,名夷光,春秋末期農歷六月廿四日(陽歷7月19日)出生於越國諸暨薴蘿村,薴蘿有東西二村,夷光居西村,故名西施。西施是中國古代四大美人之首,又稱西子,天生麗質。

當時越國稱臣於吳國,越王勾踐卧薪嘗膽,謀復國。在國難當頭之際,西施忍辱負重,以身救國,與鄭旦一起被越王勾踐獻給吳王夫差,成為吳王最寵愛的妃子,亂吳宮,以霸越。施夷光世居越國薴蘿。

2、貂蟬,山西忻州人。是東漢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國色天香,有傾國傾城之貌,見東漢王朝被奸臣董卓所操縱,於月下焚香禱告上天,願為主人分憂。王允眼看董卓將篡奪東漢王朝,設下連環計。王允先把貂蟬暗地裡許給呂布,再明把貂蟬獻給董卓。

呂布英雄年少,董卓老奸巨猾。為了拉攏呂布,董卓收呂布為義子。二人都是好色之人。從此以後,貂蟬周旋於此二人之間,送呂布於秋波,報董卓於嫵媚。把二人撩撥得神魂顛倒。

『捌』 「沉魚落雁,避月羞花」的典故

「沉魚落雁,避月羞花」包括四個典故:「沉魚」、「落雁」、「閉月」、「羞花」。

1、沉魚

春秋戰國時期,越國有一個叫施夷光的女子,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過人。

她在河邊浣紗時,清澈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她顯得更加美麗,這時,魚兒看見她的倒影,忘記了游泳,漸漸地沉到河底。從此,西施這個「沉魚」的代稱,在附近流傳開來。

2、落雁

漢元帝在位期間,南北交兵,邊界不得安靜。漢元帝為安撫北匈奴,選昭君與單於結成姻緣,以保兩國永遠和好。在一個秋高氣爽的日子裡,昭君告別了故土,登程北去。

一路上,馬嘶雁鳴,撕裂她的心肝;悲切之感,使她心緒難平。她在坐騎之上,撥動琴弦,奏起悲壯的離別之曲。

南飛的大雁聽到這悅耳的琴聲,看到騎在馬上的這個美麗女子,忘記擺動翅膀,跌落地下。從此,昭君就得來「落雁」 的代稱。

3、閉月

三國時漢獻帝的大臣司徒王允的歌姬貂蟬在後花園拜月時,忽然輕風吹來,一塊浮雲將那皎潔的明月遮住。這時正好王允瞧見。

王允為宣揚他的養女長得如何漂亮,逢人就說,我的女兒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過,趕緊躲在雲彩後面,因此,貂蟬也就被人們稱為「閉月」了。

4、羞花

唐朝開元年間,唐明皇驕奢淫逸,派出人馬,四處搜尋美女。當時壽邸縣的宏農楊元琰,有一美貌女子叫楊玉環,被選進宮來。楊玉環進宮後,思念家鄉。

一天,她到花園賞花散心,看見盛開的牡丹、月季……想自己被關在宮內,虛度青春,不勝嘆息,對著盛開的花說:"花呀,花呀!你年年歲歲還有盛開之時,我什麼時候才有出頭之日?"

聲淚俱下,她剛一摸花。花瓣立即收縮,綠葉捲起低下。哪想到,她摸的是含羞草。這時,被一宮娥看見。宮娥到處說,楊玉環和花比美,花兒都含羞低下了頭。這就是「羞花」的由來。

(8)羞字的典故擴展閱讀:

四個典故對應的人物:

1、沉魚

西施(生卒年不詳,一說卒於前473年),一作先施 ,本名施夷光,春秋時期越國美女,一般稱為西施,後人尊稱其「西子「,春秋末期出生於越國句無薴蘿村(今浙江省諸暨市薴蘿村)。出身貧寒,自幼隨母浣紗江邊,故又稱「浣紗女」。

越王勾踐在對吳國戰爭中失利後,採納文種「伐吳九術」之四「遺美女以惑其心,而亂其謀」,於薴蘿山下得西施、鄭旦二人。

並於土城山建美女宮,教以歌舞禮儀,飾以羅 ,教以容步,習於土城,臨於都巷。三年學成,使范蠡獻於吳王。

吳王夫差大悅,築姑蘇台,建館娃宮,置二女於椒花之房,沉溺酒色,荒於國政,而寵嬖西施尤甚。勾踐滅吳後,西施隨范蠡泛五湖而去,不知所終。一說沉江而死,一說復歸浣江,終老山林。

2、落雁

王昭君(約公元前52年—公元前19年),名嬙,字昭君(一說昭君非表字),乳名皓月,西漢南郡秭歸(今湖北省宜昌市興山縣)人。

與貂蟬、西施、楊玉環並稱中國古代四大美女,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晉朝時為避司馬昭諱,又稱明妃、王明君。

王昭君是漢元帝時期宮女,後遠嫁匈奴呼韓邪單於。王昭君維護漢匈關系穩定達半個世紀之久,「昭君出塞」的故事千古流傳。

3、閉月

貂蟬(生卒年不詳),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的人物,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在民間傳說中她原名任紅昌,是山西一村姑,也有人認為呂布部將秦宜祿前妻杜氏(杜秀娘)即是貂蟬。她為了報答義父王允的養育之恩而甘願獻身完成連環計的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

4、羞花

楊玉環(公元719年6月22日-公元756年7月15日),號太真。姿質豐艷,善歌舞,通音律,唐代宮廷音樂家、舞蹈家。她的音樂才華在歷代後妃中鮮見,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她出生於宦門世家,父親楊玄琰曾擔任過蜀州司戶。

她先為唐玄宗兒子壽王李瑁王妃,受令出家後,又被唐玄宗李隆基冊封為貴妃。天寶十五載(756年),安祿山發動叛亂,隨李隆基從延秋門出長安,流亡蜀中,途經馬嵬驛,楊玉環於六月十四日(公歷7月15日),在馬嵬驛死於亂軍之中。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沉魚落雁,閉月羞花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楊玉環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貂蟬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西施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王昭君

『玖』 古代典故

【二桃殺三士】

「二桃殺三士」這則成語的意思是「一朝被讒言,二桃殺三士。」比喻借刀殺人。

這個成語來源於《晏子春秋.諫下二》,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事景公,以勇力搏虎聞。

有一天,晏子從他們身旁經過時,小步快走以示敬意,但這三個人卻不起來,對晏子非常失禮。對此,晏子極為生氣,便去進見景公,說:「我聽說,賢能的君王蓄養的勇士,對內可以禁止暴亂,對外可以威懾敵人,上面贊揚他們的功勞,下面佩服他們的勇氣,所以使他們有尊貴的地位,優厚的奉祿。而現在君王所蓄養的勇士,對上沒有君臣之禮,對下也不講究長幼之倫,對內不能禁止暴亂,對外不能威懾敵人,這些是禍國殃民之人,不如趕快除掉他們。」景公說:「這三個人力氣大,與他們硬拼,恐怕拼不過他們,暗中刺殺,恐怕又刺不中。」晏子說:「這些人雖然力大好鬥,不懼強敵,但不講究長幼之禮。」於是便乘機請景公派人賞賜他們兩個桃子,對他們說道:「你們三個人就按功勞大小去分吃這兩個桃子吧!」

公孫接仰天長嘆說:「晏子果真是位聰明人。他讓景公叫我們按功勞大小分配桃子。我們不接受桃子,就是不勇敢;可接受桃子,卻又人多桃少,這就只有按功勞大小來分吃桃子。我第一次打敗了野豬,第二次又打敗了母老虎。像我這樣功勞,可以吃桃子,而不用和別人共吃一個。」於是,他拿起了一個桃子站起來了。田開疆說:「我手拿兵器,接連兩次擊退敵軍。像我這樣的功勞,也可以自已單吃一個桃子,用不著與別人共吃一個。」於是,他也拿起一個桃子站起來了。古冶子說:「我曾經跟隨國君橫渡黃河,大鱉咬住車左邊的馬,拖到了河的中間,那時,我不能在水面游,只有潛到水裡,頂住逆流,潛行百步,又順著水流,潛行了九里,才抓住那大鱉,將它殺死了。我左手握著馬的尾巴,右手提著大鱉的頭,像仙鶴一樣躍出水面。渡口上的人都極為驚訝地說:『河神出來了。』仔細一看,原來是鱉的頭。像我這樣的功勞,也可以自己單獨吃一個桃子。而不能與別人共吃一個!你們兩個人為什麼不快把桃子拿出來!」說罷,便抽出寶劍,站了起來。公孫接、田開疆說:「我們勇敢趕不上您,功勞也不及您,拿桃子也不謙讓,這就是貪婪啊;然而還活著不死,那還有什麼勇敢可言?」於是,他們二人都交出了桃子,刎頸自殺了。古冶子看到這種情形,說道:「他們兩個都死了,唯獨我自已活著,這是不仁;用話語去羞恥別人,吹捧自己,這是不義;悔恨自己的言行,卻又不敢去死,這是無勇。雖然如此,他們兩個人若是同吃一個桃子,是恰當的;而我獨自吃另一個桃子,也是應該的。」他感到很羞慚,放下桃子,刎頸自殺了。景公的使者回復說:「他們三個人都死了。」景公派人給他們穿好衣服,放進棺材,按照勇士的葬禮埋葬了他們。

三士冢,相傳為春秋時齊國的公孫捷、田開疆、古冶子三勇士之墓,位於齊都鎮南關村東。一墳三墓,東西並列,墓高12米,東西111米,南北55 米。四周有圍牆保護,南設圓門、影壁。墓前有「三士冢」石碑,影壁刻有諸葛亮的《梁父吟》,詩曰:「步出齊城門,遙望盪陰里,里中有三墳,累累正相似。問是誰家冢,田疆古冶子,力能排南山,文能絕地理,一朝被讒言,二桃殺三士。誰能為此謀,相國齊晏子。」還摹刻漢畫像「二桃殺三士」。
《晏子春秋·內篇諫下》記載了「二桃殺三士」的故事。
齊景公時,有三個勇士,名叫公孫捷、田開疆、古冶子。他們都為齊國立有很大的功勞。但後來卻勇而無禮,連晏子也不放在眼裡。晏子怕他們將來危及國家,便去見齊景公說:「我聽說賢明的君主收養有勇力的武士,對上講究君臣的禮儀,對下講究長幼的人倫道理,對內可以防止強暴,對外可以威懾敵國,君主得益於他的功勞,百姓佩服他的英勇,所以使他們地位尊貴,奉祿優厚。現在君主所養的勇士,對上沒有君臣的禮儀,對下不講長幼的人倫道理,對內不能夠禁止強暴,對外不能夠威服敵國,這三個人是危害國家的禍害啊,不如除掉他們。」景公說:「這三個人武藝高強,要擒擒不了,要刺刺不中,如何是好?」晏子說:「這三個人都是憑自己的力量攻擊強敵的,不懂長幼的禮儀。」於是請求景公派人給他們三人送去兩只桃子,讓他們論功而食。景公使人饋二桃,因三人分食缺一便說:「三位為什麼不計算各自的功勞而吃桃子呢?」公孫捷仰天長嘆道:「晏子,真是個聰明的人!他讓景公用這種辦法來比量我們的功勞大小。不接受桃子是沒有勇氣,接受吧,人多桃少,我何不說說自己的功勞來吃桃子呢?我曾有一次空手擊殺一隻大野豬,一次徒手打死一隻母老虎,像我這樣的功勞,完全可以獨吃一隻桃子了。」 說完拿過桃子站了起來。田開疆說:「我手持武器曾兩次打敗敵人三軍,像我這樣的功勞,也可以獨吃一隻桃子。」說完也拿過桃子站了起來。古冶子說:「我曾隨從國君渡黃河,一頭大黿叼走左驂潛入砥柱山下的激流中。我就一頭潛入水底,逆水潛行百步,又順流而行九里,終於捉住大黿,把它殺死了。我左手握住馬的尾巴,右手提著黿頭,像鶴一樣躍出水面,船夫們都說:這是河神!像這樣的功勞,也可以獨吃一隻桃子吧。二位何不把桃子還回來。」抽出寶劍就站立起來。公孫捷、四開疆齊道:「我們的功勞不及您,拿走桃子而不謙讓,這是貪心;既然這樣而又不敢一死,這是沒有勇氣。」二人都還回手中的桃子,自刎而死。古冶子說: 「二位都死了,我獨自活著,這是不仁;拿話羞辱別人,而誇耀自己的功勞,這是不義,行為違背了仁義,不死,就是怕死鬼。」說完也把桃子交了回來,自刎而死。

三士死後,景公按武士的葬禮安葬了他們,葬於都城南,墓稱「三士冢」。
對晏子「二桃殺三士」歷來評價有異。如諸葛亮的《梁父吟》表現了對三士的同情,而對晏子進行了譏諷和譴責。清代詩人趙執信《三士墓詩》曰:「石父當年脫網羅,留將三士竟如何。孟嘗坐食三千客,拼盡桃園殺幾多。」該詩表現的觀點和感情與諸葛亮《梁父吟》是一致的。而清代詩人崔象珏的《三士墓》詩曰: 「勇士雖優兼智短,名心太重視身輕。儀延並用終為亂,諸葛何須笑晏嬰。」這首詩表現了否定三士的觀點,與諸葛亮《梁父吟》是大有不同的。

『拾』 閉月羞花的成語典故

元·王子一《誤入桃源》第四折:「引動這撩雲撥雨心,想起那閉月羞花貌,撇的似回繞朱門燕子尋巢。」答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四折:「則為你閉月羞花相貌,少不得剪草除根大小。」也作「羞花閉月」。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三折:「因姐姐閉月羞花,真假、這其間性兒難按納,一地裡胡拿。」
此時魯小姐卸了濃裝,換了幾件雅淡衣服,蘧公子舉眼細看,真有沉魚落雁之容,~之貌。(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十回)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