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馬太效應寓言

馬太效應寓言

發布時間: 2021-01-11 21:05:32

Ⅰ 什麼是馬太效應

馬太效應是指兩極分化的現象,強者會越來越強,弱者則會越來越弱。

一、馬太效應的由來。

馬太效應的名字就來源於聖經《新約·馬太福音》中的一則寓言。這則寓言的故事梗概是一個國王給了三個僕人一人一塊銀子,讓他們出去做生意。國王自己會出門,等國王回來的時候,他們需要匯報自己的情況。

一個月後,國王回來了,第一個僕人對國王說他用一塊銀子賺到了10塊銀子,國王就賞賜了僕人10座城邑。第二個僕人上交給國王5塊銀子,國王賞賜給他5座城池。第三個僕人對國王說害怕丟失銀子,就一直小心謹慎的保管,不曾拿去做生意。於是,國王便將第三個僕人的銀子拿過來給了第一個僕人。

國王的觀念就是沒有的人就奪走一切,去賞賜優秀的人,叫多多益善。如果您喜歡我的觀點麻煩給我點個贊,另外你覺得馬太效應合理嗎?非常歡迎你到下面的評論區發表您的意見。

Ⅱ 馬太效應聖經原文

原文:

從前,一個國王要出門遠行,臨行前,交給3個僕人每人一錠銀子,吩咐道:「你們去做生意,等我回來時,再來見我。」國王回來時,第一個僕人說:「主人,你交給我的一錠銀子,我已賺了10錠。」於是,國王獎勵他10座城邑。第二個僕人報告:「主人,你給我的一錠銀子,我已賺了5錠。」於是,國王獎勵他5座城邑。

第三僕人報告說:「主人,你給我的1錠銀子,我一直包在手帕里,怕丟失,一直沒有拿出來。」於是,國王命令將第三個僕人的1錠銀子賞給第一個僕人,說:「凡是少的,就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凡是多的,還要給他,叫他多多益善。」這就是「馬太效應」,反映當今社會中存在的一個普遍現象,即贏家通吃。

(2)馬太效應寓言擴展閱讀:

馬太效應,指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現象,廣泛應用於社會心理學、教育、金融以及科學領域。

馬太效應,是社會學家和經濟學家們常用的術語,反映的社會現象是兩極分化,富的更富,窮的更窮 。

1968年,美國科學史研究者羅伯特·莫頓(Robert K. Merton)提出這個術語用以概括一種社會心理現象:「相對於那些不知名的研究者,聲名顯赫的科學家通常得到更多的聲望;即使他們的成就是相似的,同樣地,在一個項目上,聲譽通常給予那些已經出名的研究者」。

羅伯特·莫頓歸納「馬太效應」為:任何個體、群體或地區,在某一個方面(如金錢、名譽、地位等)獲得成功和進步,就會產生一種積累優勢,就會有更多的機會取得更大的成功和進步。

此術語後為經濟學界所借用,反映贏家通吃的經濟學中收入分配不公的現象。

參考資料網路-馬太效應

Ⅲ 1、墨菲定律 2、馬太效應

墨菲定律(英文名:Murphy's Law),亦稱莫非定律、莫非定理、或摩菲定理,是西方世界常用的俚語。墨菲定律主要內容是:事情如果有變壞的可能,不管這種可能性有多小,它總會發生。比如你衣袋裡有兩把鑰匙,一把是你房間的,一把是汽車的,如果你現在想拿出車鑰匙,會發生什麼?是的,你往往是拿出了房間鑰匙。
「墨菲法則」、「派金森定理」和「彼得原理」並稱為二十世紀西方文化中最傑出的三大發現。
墨菲定律並不是一種強調人為錯誤的概率性定律,而是闡述了一種偶然中的必然性,我們再舉個例子:
你兜里裝著一枚金幣,生怕別人知道也生怕丟失,所以你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去用手摸兜,去查看金幣是不是還在,於是你的規律性動作引起了小偷的注意,最終被小偷偷走了。即便沒有被小偷偷走,那個總被你摸來摸去的兜最後終於被磨破了,金幣掉了出去丟失了。
這就說明了,越害怕發生的事情就越會發生的原因,為什麼?就因為害怕發生,所以會非常在意,注意力越集中,就越容易犯錯誤。
馬太效應(Matthew Effect),是指好的愈好,壞的愈壞,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一種現象。名字來自於《聖經·馬太福音》中的一則寓言。在《聖經·新約》的「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中有這么說道:「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多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
1968年,美國科學史研究者羅伯特·莫頓(Robert K. Merton)提出這個術語用以概括一種社會心理現象:「相對於那些不知名的研究者,聲名顯赫的科學家通常得到更多的聲望即使他們的成就是相似的,同樣地,在同一個項目上,聲譽通常給予那些已經出名的研究者,例如,一個獎項幾乎總是授予最資深的研究者,即使所有工作都是一個研究生完成的。」
羅伯特·莫頓歸納「馬太效應」為:任何個體、群體或地區,一旦在某一個方面(如金錢、名譽、地位等)獲得成功和進步,就會產生一種積累優勢,就會有更多的機會取得更大的成功和進步。
此術語後為經濟學界所借用,反映貧者愈貧,富者愈富,贏家通吃的經濟學中收入分配不公的現象。
社會心理學上也經常借用這一名詞。
馬太效應,所謂強者越強,弱者愈弱,一個人如果獲得了成功,什麼好事都會找到他頭上。大丈夫立世,不應怨天尤人,人最大的敵人是自己。

Ⅳ 基督徒來幫助我解釋一下《聖經》里的馬太效應

太25:29因為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專來。
聯繫上下文,就是指我屬們要殷勤使用用神給我們的恩賜來服侍主,服侍人,那麼主就會賜給我們更多;而如果我們懶惰,不使用神給我們的恩賜,那麼主就要把他的恩賜奪回。
這就是馬太效應。比如多動腦筋,頭腦越用越活,而不動腦筋的,記性越來越差。

Ⅳ 《馬太效應》是什麼邏輯關系

《馬太效應》邏輯關系
1、從積極的方面來說,一個人只要努力,讓自己變版強,就會在權變強的過程中受到鼓舞,從而越來越強。
2、從消極的方面來說,這社會上大多數人並不具有足以變強的毅力,馬太效應就會成為逃避現實拒絕努力的借口。
3、態度積極主動執著那麼就獲得了精神或物質的財富,獲得財富後你的態度更加強化了積極主動,如此循環,才能把馬太效應的正效果發揮到極致。
馬太效應(Matthew Effect),指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現象,廣泛應用於社會心理學、教育、金融以及科學領域。馬太效應,是社會學家和經濟學家們常用的術語,反映的社會現象是兩極分化,富的更富,窮的更窮。名字來自聖經《新約·馬太福音》一則寓言: 「凡有的,還要加倍給他叫他多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馬太效應」與「平衡之道」相悖;與「二八定則」類似,是十分重要的人類社會規律。中國古代哲學家老子曾提出類似的思想:「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