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竊祿典故

竊祿典故

發布時間: 2021-01-11 15:26:43

1. 時事樂於貧,乾坤竊祿人,世間不容真,白發逸逸人。是什麼意思

熟諳時事樂復於貧。
怕作制乾坤竊祿人。
世情奈值不容真。
白發吾唐一逸人。
即如上這四句,意思是:雖然我熟知世道人情但也樂於孤寂清貧。

決不投身官場,成為世間利祿之人。

世道黑暗,人情深險,不能容忍正直本真。

如今老矣,蒼顏白發,只能遁身世處,做一個隱逸之人。

2. 用竊5個組詞

竊[qiè]
1.偷盜:偷~。~取。2.用不合法不合理的手段取得:~位。~專奪。3.私自,暗中:~笑。~聽。4.謙辭,屬指自己:~謂。~以為可行。
竊笑
竊竊
竊取
竊據
竊發
竊脂
竊聽
竊鈇
竊位
竊賊
竊命
竊視
竊比
竊祿
竊紅
竊疾
竊眸
竊國
竊弄
竊密
竊黃
竊嘗
竊盜
竊葯
竊言

3. 文天祥的《正氣歌》中有什麼典故

1.在齊太史簡. 詮曰:此節第一例也.春秋魯襄公之二十五年,即公元前548年,齊崔杼弒君光,太史書曰:「崔杼弒其君」,崔杼殺之;其弟又書,崔杼又殺之;其次弟又書,崔杼又殺之;太史兄弟以書崔杼弒而死者三人矣,其次弟仍書,崔杼知正義之終不可磨滅,乃止不殺.齊國史氏有別居於南境曰南史氏者,聞太史迭為崔杼所殺,恐正義不伸,乃執簡(古代史編之單頁,削竹為之,大者曰策,小者曰簡,亦或渾言之)入齊都,欲繼言之,至都,則崔杼已止不殺,其弒君之罪,已得書矣,乃還南境.太史兄弟,以生死爭正義,固萬世史官之模範,而南史氏特犯危難,欲與同殉,亦開野史稗官之典型矣.
2.在晉董狐筆. 詮曰:此第二例也.春秋魯宣公之二年,即公元前607年,晉靈公欲殺趙盾,盾奔齊,其從子趙穿乃攻靈公於桃園弒之,趙盾猶未出境,聞之而返,亦不討趙穿弒君之罪,太史董狐言曰:「趙盾弒其君」以示於朝,趙盾曰「非我也,穿也」董狐曰:「子為正卿,亡不出境,反不討賊,非子弒君而何?」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書法不隱!」董狐之直言,敢犯危難與齊太史無異;惟趙盾能任咎,不似崔杼之怙惡殘賊正義耳.
3.在秦張良椎. 詮曰:此第三例也.秦始皇之十七年滅韓,後九年,六國皆滅,遂兼天下.又三年,而有韓遺臣張良與壯士以鐵椎行刺始皇於博浪沙中事,誤中副車,良與壯士皆遁,始皇大怒,大索十日不得.又八年,而始皇死,又一年,而豪傑並起,復立六國,又三年,而項羽滅秦,殺韓王成.良乃佐漢高以滅項羽,為漢開國勛臣,封留侯,蓋再為韓復仇矣.其以一弱書生,行刺威加一世之秦始皇,事為千古艷稱,乃匹夫報國仇之佳話,故特著之.
4.在漢蘇武節. 詮曰:此第四例也.漢武帝時,遣蘇武使匈奴,匈奴欲武降,辱之,苦之,終不可得,乃使牧羊北海——今貝加爾湖——上.武持漢使者之節,凡十九年,節毛盡脫,至昭帝時始歸.初,衛律、李陵皆以臣降匈奴,匈奴使勸武降,武不為動,陵乃嘆曰:「嗟呼!義士」陵與衛律之罪,上通於天矣.」此事為使臣守節不逾之典型,故著之.
5.為嚴將軍頭. 詮曰:此第五例也.漢獻帝建安十九年,劉備兵入蜀,欲取劉璋而代之,璋將嚴顏曰:「蜀中有斷頭將軍,無降將軍也.」然顏卒為降將;其行與言,實不相應,惟此言可采. 嚴顏投降之說是小說《三國演義》里的情節,實際上,並沒有任何資料說明他真的投降了.陳壽的《三國志》為張飛做傳中提到了破巴郡,捉嚴顏,也寫了嚴顏說的那句「但有斷頭將軍,無降將軍.」後來只說張飛把嚴顏放了,並且引為賓客,並沒有說嚴顏投降.還有一種傳說,嚴顏聽聞劉備攻破成都,自己引刀斷頭.做了名副其實的斷頭將軍.《三國演義》的很多情節都是虛構的,包括後面嚴顏為劉備立下戰功,這些都是不見史實的.
6.為嵇侍中血. 詮曰:此節六例也.晉惠帝時,八王稱兵爭攻,成都王穎之兵犯惠帝乘輿,殺侍中嵇紹於帝前,血濺帝衣,侍臣請滌之,帝曰:「此嵇侍中血,勿浣也.」此為護主之危,以身殉職之例,故著之.
7.為張睢陽齒. 詮曰:此第七例也.唐玄宗天寶年,安祿山、史思明,相繼反於河北,僭稱燕帝,陷兩京,唐室不絕如縷.其時,集平賊收京之勛者,有郭子儀、李光弼將帥,功未能成,以身殉國者,則以張巡、顏杲卿為最顯.此例舉張巡,下例舉顏杲卿,皆安史之亂中之討逆死節者也.張巡與許遠共守睢陽,捍蔽東南,使賊不得擾江淮,安史亂中,淮南竟無恙,巡等之功也.其事詳載兩《唐書》及《資治通鑒》,又廟祀所在多有,忠烈見於吟詠.千年以來,幾於婦孺皆知矣,
8.為顏常山舌. 詮曰:此第八例也.安祿山反於燕薊,河北諸城望風而靡,常山太守顏杲卿與平原太守真卿起兵討賊,杲卿初為祿山所薦,至是伸大義討之,兵敗被執,不屈,賊割其舌,猶罵而死,此為忠於國家,不顧個人之例,故著之.真卿後亦為僭號楚帝之李希烈所殺,年八十矣.
9.或為遼東帽,清操厲冰雪. 詮曰:此第九例也.東漢末年,海內大亂,管寧避地遼東,以清操自勵,人皆化之,其衣冠為世則效,赤猶郭泰巾,見重於時也.寧少與華歆為友,後察歆急於榮利,遂割席分座,至是華歆果事曹操,助曹氏篡漢而寧始終高節,千古稱為完人,此貞潔不染污世之例,國家元氣所寄也,故特著之.管寧事詳《三國志·魏書》卷11. 割席分座事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第一》.郭泰事見《後漢書》卷98.
10.或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 詮曰:此第十例也.漢室失馭,曹操據中原,挾漢帝,其子丕遂篡漢而號魏,孫策據江東,弟權繼之,遂建吳國.惟劉備以漢宗室保有蜀益,乃漢室之緒余也.諸葛亮生當是時,知曹孫二氏皆不利於漢,故高蹈不仕,其兄瑾事權,而亮未嘗通名焉.及劉備躬往求賢,三顧而後出,知備為漢胄,事之無害於道義也.故諸葛亮出處之正,千古稱之.曹丕既篡漢,備乃即帝位,以續漢統,是為昭烈皇帝.昭烈將崩,托嗣君禪於亮,亮盡心輔弼,先平南蠻,使蜀無內憂;又東結好於吳,使蜀有與國;然後大舉伐魏,申「討賊」之義,其出師之《表》,十二段,忠讜之忱,洋溢楮墨,使千載下讀者,想見其為人,真謀國進諫之典型文字也.又後出師表,文字激昂,不似前表之雍容恬密,論者或疑為後世依託非亮所作.然此文起句:「先主慮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故派臣以討賊也」結句:「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至於成敗利鈍,非臣之明所逆睹也.」簡單明了,說出義不與寇賊俱存,光復舊物,不可苛安,成敗利鈍,在所不顧,惟竭力致身以赴而已.數語昭垂天壤,大節炳然,最為萬世之模範,千載下讀之,志氣振作,永以為保民興國之矜式可也.故文山以「鬼神泣壯烈」贊之,謂其忠義之氣,感格人神也.此為處顛危,謀匡復,振士氣,正人心之明表,故特著之.
11.或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詮曰:此十一例也.晉有賈後八王之亂,淮漢以北,淪為匈奴、羯、鮮卑、氐、羌割據角逐之場,史家稱為「五胡之亂」.晉元帝偏安江左,竟不能恢復中原,而當時志士仁人,苦心戮力者:此則有劉琨崎嶇並陽之間,終以身殉;南則有祖逖進規河洛,亦齊志以沒,逖渡江,中流擊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事雖不成,而激昂慷慨之氣,流芳萬世,足以長華夏之聲威,殄寇賊之凶焰,此亦為振士氣,正人心之顯例,故著之.
12.或為擊賊笏,逆豎頭破裂. 詮曰:此第十二例也.唐自安史之亂後,降將悉為藩鎮,甚竊帝號者,李希烈與朱泚也.朱泚將稱帝,招段秀實計議其事,秀實方罷黜家居,泚意其必有憾於朝廷,從其僭亂也.而秀實忠貞無二,取笏擊泚,泚頭破血出,遂害秀實.此為惟正義是知,惟國自愛,不以顯晦異志之例,故著之.如此,忠貞高亮之風,奮乎在世,則從亂賣國者之丑跡,可以掃盡矣.
以上十六句,舉先正十二事,以告天下後世.此十二事:在春秋時者二,在秦與西漢者各一,在東漢之季者二,在三國者一,在西晉東晉者各一,在唐時者三.成仁者五,齎志以沒者二,終成其志者三,以壯語清操傳者各一,上下數千年,卓立特行奇節正氣之概,略盡於此矣.文山低徊先正,時時以孔孟「成仁」「取義」為心,讀其歌,不獨見文山肝膽芬芳之美,亦猶列古來賢聖忠烈於一堂而瞻對之,此正氣之歌,所以為中國大義代表作也

4. 自敘 杜荀鶴酒瓮琴書伴病身,熟諳時事樂於貧。寧為宇宙閑吟客,怕作乾坤竊祿人。詩旨未能忘救物,世情奈

①B; ②安於貧困潦倒,不作庸碌官吏,有救物濟世的熱情,懷才不遇無奈歸隱。專

5. 正氣歌中所有的典故是什麼

【注釋】[1]予:我。北庭:指元朝首都燕京(今北京)。[2]尋:古時八尺為一尋。??(3)單扉:單扇門。??[4]白間:窗戶。(5)污下:低下。??[6]萃(cuT翠)然:聚集的樣子。??[7]雨潦:下雨形成的地上積水。??[8]塗泥半朝:朝當作潮,意思是獄房牆上塗的泥有一半是潮濕的。??[9]蒸漚歷瀾:熱氣蒸,積水漚,到處都雜亂不堪。瀾:瀾漫,雜亂。??[10]乍晴:剛晴,初晴。??[1]]風道四塞:四面的風道都堵塞了。??[12]薪爨:燒柴做飯。??[13]炎虐:炎熱的暴虐。??[14]倉腐寄頓:倉庫里貯存的米穀腐爛了。??[15]陳陳逼人:陳舊的糧食年年相加,霉爛的氣味使人難以忍受。陳陳:陳陳相因,《史記·平準書》:??「太倉之粟,陳陳相因。」??[16]駢肩雜邂:肩挨肩。擁擠雜亂的樣子。??[17]腥臊:魚肉發臭的氣味,此指囚徒,身上發出的酸臭氣味。??[18]圃溷:廁所。??[19]毀屍:毀壞的屍體。??[20]穢:骯臟。??[21]疊是數氣;這些氣加在一起。??[22]侵診:惡氣侵人。??[23]鮮不為厲:很少有不生病的。厲:病。??[24]孱弱:虛弱。??[25]俯仰其間:生活在那裡。[26]於茲:至今。??[27]無恙:沒有生病。??[28]是殆有養致然:這大概是因為會保養元氣才達到這樣的吧。殆;大概。有養;保有正氣。語本《孟子·公孫丑》:「我善養吾浩然之氣。」致然:使然,??造成這樣子。[29]然爾亦安知所養何哉:然而又怎麼知道所保養的內容是什麼呢?孟子:名軻,戰國時代的思想家,有《孟子》一書傳世。??[31]浩然之氣:純正博大而又剛強之氣。見《孟子.公孫丑》。 [32]吾何患焉:我還怕什麼呢。我國占代的許多思想家都認為浩然正氣對於人身有無所不能的巨大力量。??[33]「天地有正氣」二句:天地之間充滿正氣,它賦予各種事物以不同形態。這類觀點明顯地有唯心色彩,但作者主要用以強調人的節操。雜然:紛繁,多樣。??[34]「下則為河嶽「二句:是說地上的山嶽河流,天上的日月星辰,都是由正氣形成的。[35]「於人日「浩然」二句:賦予人的正氣叫浩然之氣,它充滿天地之間。沛乎:旺盛的樣子。蒼冥:天地之間。??[36]皇路當清夷:當國家太平的時候。皇路:國運,國家的局勢。清夷:清平,太平。??[37]含和葉明庭:正氣和諧地表露在政事修明的朝廷里。吐:表露。??[38]時窮節了,見:國家危難之際,氣節便表現了出來。見:同現,表現,顯露。 [39]垂丹青:見於畫冊,傳之後世。垂:留存:流傳。丹青:圖畫,古代帝王常把有功之臣的肖像和事跡叫畫工畫出來。??[40]在齊太史簡:太史:史官。簡:古代用以寫字的竹片。《左傳.襄公二十五年》載.春秋時,齊國大夫崔杼把國君殺了,齊國的太史在史冊E寫道.「崔杼其君。」崔杼怒,把太史殺了。太史的兩個弟弟繼續寫,都被殺,第三個弟弟仍這樣寫,崔杼沒有辦法,只好讓他寫在上。??[41]在晉董狐筆;??《左傳·宣公二年》載:春秋時,晉靈公被趙穿殺死,晉大夫趙盾沒有處置趙穿,太史董狐在史冊上寫道:「趙盾弒其君。「孔予稱贊這樣寫是「良史」筆法。??(42)張良椎.《巾記『留侯傳》載:張良祖上五代人都做韓國的丞相,韓國被秦始皇滅掉後,他一心要替韓國報仇,找到一個大力士,持一百二十斤的大椎,在博浪沙(今河南新鄉縣南)伏擊出巡的秦始皇,未擊中。後來張良輔佐劉邦建立漢朝,封留侯。 (43)蘇武節:??《漢書·李廣蘇建傳》載;漢武帝時,蘇武出使匈奴,匈奴人要他投降,他堅決拒絕,被流放到北海(今蘇聯西伯利亞貝加爾湖)邊牧羊。為了表示對祖國的忠誠,他一天到晚拿著從漢朝帶去的符節,牧羊十九年,始終賢貞不屈,後來終於回到漢朝。(44)嚴將軍:??《三國志·蜀志·張飛傳》載:嚴顏在劉璋手下做將軍,鎮守巴郡,被張飛捉住,要他投降,他回答說;??「我州但有斷頭將軍,無降將軍!「張飛見其威武不屈,把他釋放了。??(45)嵇侍中;嵇紹,嵇康之子,晉惠帝時做侍中(官名)。《晉書·嵇紹傳》載:晉惠帝永興元年 (304年),皇室內亂,惠帝的侍衛都被打垮了,嵇紹用自己的身體遮住惠帝,被殺死,血濺到惠帝的衣服上。戰爭結束後,有人要洗去惠帝衣服上的血,惠帝說:??「此嵇侍中血,勿去!」??[46]張睢陽:即唐朝的張巡。??《舊唐書·張巡傳》載:安祿山叛亂,張巡固守睢陽(今河南商丘),每次上陣督戰,大聲呼喊,牙齒都咬碎了。城破被俘,拒不投降,敵將問他:??「聞君每戰,皆目裂,嚼齒皆碎,何至此耶?」張巡迴答說:「吾欲氣吞逆賊,但力不遂耳。「敵將「視其齒,存者不過三數」。??(47)顏常山:即唐朝的顏杲卿,任常山太守。??《新唐書·顏杲卿傳》載:安祿山叛亂時,他起兵討伐,後城破被俘,當面大罵安祿山,被鉤斷舌頭,仍不屈,被殺死。??[48]遼東帽:東漢末年的管寧有高節,是在野的名士,避亂居遼東(今遼寧省東南部)一再拒絕朝廷的徵召,他常戴一頂黑色帽子,安貧講學,名聞於世。??(49)清操厲冰雪:是說管寧嚴格奉守清廉的節操,凜如冰雪。厲:嚴肅,嚴厲。??(50)出師表:諸葛亮出師伐魏之前,上表給蜀後主劉禪,表明自己為統一事業奮斗到底的決心。表文中有「鞠躬盡力,死而後已」的名言。??[51]鬼神泣壯烈:鬼神也被諸葛亮的壯烈精神感動得流淚。??(52)渡江楫(集):東晉愛國志士祖逖率兵北伐,渡長江時,敲著船槳發誓北定中原,後來終於收復黃河以南失地。楫:船槳。??[53]胡羯:古代對北方少數民族的稱呼。過去史書上曾稱匈奴、鮮卑、羯、氐、羌為五胡。這句是形容祖逖的豪壯氣概。??[54]擊賊笏:唐德宗時,朱蟊謀反,召段秀實議事,段不肯同流合污,以笏猛擊朱眥的頭,大罵:??「狂賊,吾恨不斬汝萬段,豈從汝反耶?」笏:古代大臣朝見皇帝時所持的手板。??[55]逆豎:叛亂的賊子,指朱眥。??[56]是氣:這種「浩然之氣」。磅礴;充塞。??(57)凜烈;庄嚴、令人敬畏的樣子。??(58)「當其貫日月」二句:當正氣激昂起來直沖日月的時候,個人的生死還有什麼值得計較的。??[59]「地維賴以立」二句:是說地和天都依靠正氣支撐著。地維:古代人認為地是方的,四角有四根支柱撐著。天柱:古代傳說,昆侖山有銅柱,高入雲天,稱為天柱,又說天有人山為柱。??[60]三綱實系命:是說三綱實際系命於正氣,即靠正氣支撐著。??[61]道義為之根:道義以正氣為根本。??[62]嗟予遘陽兒:可嘆我遇上了惡運。嗟(婿階):感嘆詞。遘:遭逢,遇到。陽九:即百六陽九,古人用以指災難年頭,此指國勢的危亡。??[63]隸也實無力:是說我實在無力改變這種危亡的國勢。隸:地位低的官吏,此為作者謙稱。??[64]楚囚纓其冠:??《左傳·成功九年》載:春秋時,楚子重攻陳以救趙,楚國被俘的人戴著一種楚國帽子(表示不忘祖國,被拘囚著,晉侯問是什麼人,旁邊人回答說是「楚囚」。這里作者是說,自己被拘囚著,把從江南戴來的帽子的帶系緊,表示雖為囚徒仍不忘宋朝。??[65]傳車:官辦交通站的車輛。窮北:極遠的北方。??[66]鼎鑊甘如飴:身受鼎鑊那樣的酷刑,也感到象吃糖一樣甜,表示不怕犧牲。鼎鑊:大鍋。古代一種酷刑,把人放在鼎鑊里活活煮死。??[67]陰房闃鬼火:囚室陰暗寂靜,只有鬼火出沒。杜甫(《玉華宮》詩:??「陰房鬼火青。」陰房:見不到陽光的居處,此指囚房。闃:幽暗、寂靜。??(68)春院悶天黑:雖在春天裡,院門關得緊緊的,照樣是一片漆黑。杜甫《大雲寺贊公房》詩。??「天黑悶春院。」閉:關閉。[69]「牛驥同一皂二句:牛和駿馬同槽,雞和風凰共處,比喻賢愚不分,傑出的人和平庸的人都關在一起。驥:良馬。皂:馬槽。雞棲:雞窩。??[70]一朝蒙霧露:一旦受霧露風寒所侵。蒙:受。(71)分作溝中瘠:料到自己一定成為溝中的枯骨。分:料,估量。溝中瘠:棄於溝中的枯骨,??《說苑》:「死則不免為溝中之瘠。」??[72]如此再寒暑:在這種環境里過了兩年了。??[73]百滲自辟易:各種病害都自行退避了。這是說沒有生病。??[74]沮洳場:低下陰濕的地方。??(75)「豈有他繆巧」二句:哪有什麼妙法奇術,使得寒暑都不能傷害自己?繆巧:智謀,機巧。賊:害。??[76]顧此耿耿在:只因心中充滿正氣。顧:但,表示意思有轉折的連接詞。此:指正氣。耿耿:光明貌。??[77]仰視浮雲白:對富貴不屑一顧,視若浮雲。《論語·述而》:??「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78]「悠悠我心悲」二句:我心中亡國之痛的憂思,象蒼天一樣,哪有盡頭。曷:何,哪。極:盡頭。??[79]哲人日以遠:古代的聖賢一天比一天遠了。哲人:賢明傑出的人物,指上面列舉的古人。??[80]典型:榜樣,模範。夙昔:從前,過去。??[81]風檐展書讀:在臨風的廊檐下展開史冊閱讀。 [82]古道照顏色:古代傳統的美德,閃耀在面前。

謹供參考!

祝您好運!

6. 「竊祿聊自庇」出自哪一首詩詞

《酬胡侍講先生見寄》 宋 司馬光

7. 5個歷史典故

一葉障目 不見泰山
解釋:原指一片樹葉擋住了眼睛,連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見。比喻為局部的、暫時的現象所迷惑,看不到事情的全局、主流及本質。

楚國有個書生,由於生活貧窮,很想找到一條發財的門路。

他讀到一本書,書上說:「誰得到螳螂捕蟬時遮身的那片樹葉,別人就看不見了。」他信以為真,整天在樹下抬頭望著。嘿!他終於看到了一隻螳螂躲在一片樹葉後面,正准備捕捉知了呢!他連忙把那片樹葉摘下來。不料那片樹葉掉下來,混在地上的落葉里,再也辨認不出了。他只好把所有的樹葉掃回家來,一片一片地試。他把樹葉遮住自己的眼睛,問妻子:「你看得見我嗎?」妻子總是說:「看得見!」後來,妻子被他問得厭煩了,隨口答了一聲:「看不見!」他馬上帶著這片樹葉,當面去取人家的東西,結果被人家扭送到衙門去了。縣官經過審問,忍住笑,說:「你真是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呀!」

鴻門宴
漢元年(前206)十二月,項羽率軍至函谷關。見關門禁閉,又聽說劉邦已平定關中,大怒。於是命令英布攻破函谷關,准備討伐劉邦。此時項羽擁兵40萬,號稱百萬,駐扎新豐鴻門(今陝西臨潼東的項王營)。劉邦有兵10萬,號稱20萬,安營霸上。謀士范增勸說項羽立即攻擊劉邦。項羽的叔父項伯與張良素有交情,當夜策馬至劉邦軍中將范增的計謀密告張良,勸張良趕快逃避。張良馬上將情況告訴劉邦。劉邦請項伯從中調解,項伯要求劉邦第二天到鴻門。隨後,項伯連夜趕回鴻門,勸說項羽。項羽認為項伯所說有理。第二天早晨,劉邦親自來見項羽,項羽設宴招待。席間,范增三次舉起所佩玉玦,示意項羽殺掉劉邦,項羽猶豫不決。范增於是指示項羽堂弟項庄來席前舞劍助興,意在擊殺劉邦。項伯見此情況,也撥劍起舞,並經常用自己身軀保護劉邦。張良也離席去叫樊噲,樊噲攜帶劍盾闖入軍門,指責項羽要殺有功之人。後劉邦借上廁所的機會,在樊噲等人的護衛人,由小路急忙返回霸上,得以脫身。

藺相如完壁歸趙
楚國有一件叫做和氏璧的寶玉,為趙惠文王所得,秦昭王聽說後,表示願意用15城換取和氏璧。趙惠文王召見藺相如,藺相如表示願帶和氏璧去秦國,如果趙國得到秦國的城邑,就將和氏璧留在秦國,反之,一定完壁歸趙。藺相如到秦國後,將和氏璧獻上,秦昭王大喜,卻全無將城邑給趙之意。藺相如誆說玉上有一小疵點,要指給秦昭王看,拿回了寶玉。他在庭柱旁站定,說:趙王擔心秦國自恃強大,得和氏璧而不給城邑,經過我勸說方才答應。趙王齋戒5天,然後才讓我捧璧前來,以示對秦國威嚴的尊重和敬意。不料大王禮儀簡慢,毫無交割城邑的誠意,現在若大王一定要搶走寶玉,我寧可將腦袋與寶玉一起在柱子上撞碎。秦昭王無奈,只得劃出15個城邑給趙。藺相如估計秦昭王不過是假意應付,便提出要秦昭王也應齋戒5日,再鄭重其事地交換。秦昭王只好應允。藺相如便派隨從懷藏和氏璧,偷偷從小道返回趙國。秦昭王齋戒完畢,舉行交換儀式時,藺相如才把送和氏璧回趙之事告訴秦昭王,從而保全了和氏璧。

趙高指鹿為馬
趙高自知權利大,想要檢驗朝官是否俯首聽命,便在朝會時獻上一隻鹿,並指著它說是馬。二世笑著說:「丞相搞錯了,指鹿為馬!」又問左右群臣是鹿是馬,有人沉默不語;有人害怕趙高而回答是馬;也有人則據實而言。事後趙高陰謀殺害了那些回答是鹿的人。從此,人人自危,沒有人再敢說趙高有錯

管仲輔佐齊桓公
魯庄公九年(前685)齊魯乾時之戰,魯軍失敗後,齊大夫鮑叔率領軍隊,代表齊桓公前往魯國,表達齊國的意願。公子糾被殺以後,其輔佐管仲隨鮑叔返齊。回國以後,鮑叔對齊桓公說,管仲是天下奇才。您若僅僅治理齊國,那麼由高傒和我輔佐即可;您若要稱霸天下,則非管仲不可。齊桓公不記射中帶鉤之仇,以親自出城迎接之禮禮遇管仲,任命他為齊相,主持國政。管仲相齊後,一心輔佐齊桓公的霸業,對齊國很多方面都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在政治上,他推行國、野分治的參國伍鄙之制;在經濟上,實行租稅改革,採取了若干有利於農業、手工業發展的政策;在管理上,他主張禮法並用,禮以使人知廉恥,法以使人守規矩。在國內政治經濟形勢得到穩定和改善的基礎上,管仲積極促使齊桓公採取尊王攘夷、爭取與國的方針,以建立霸權。管仲的這些政策為齊國稱霸准備了物質條件。

8. 看畫亭中黙坐,吟詩岸上微行,人謂偷閑太守,全乎竊祿先生,此詩作者是文同嗎

北宋著名詩人文方與可,自號 笑笑先生 ,他的詩不無幽默風格。如《自詠》:看畫亭中黙坐,吟詩岸上微行;人謂偷閑太守,自呼竊祿先生

9. 寧為宇宙閑吟客,怕作乾坤竊祿人什麼意思

兩種人回發出類似的感慨,一類是醉心於功名,卻屢屢不中第的人。這種人渴望踏入仕途,並曾為實現官宦之道而不懈努力,然而無情的世道、殘酷的制度,使他們失望乃至絕望。失望、絕望後該怎麼辦呢,其中是有些看破了這種禁錮,並把脫了這個枷鎖。

另一種人是曾經受寵一時,或是曾經得意過,可是好景不長,還沒來得及施展自己的雄材大略,就受到排擠。這種人受到的打擊我相信會比一面哪一種人更大。從眾人追捧的大牌明星,一下子就變成了眾人都可以踩你一腳的被放逐者,境況天差地別。心理素質差的、承受不了這種打擊的人,自殺了,不過也死的其所。心理素質好的人就算承受得了這種打擊,也得面對從此顛沛流離,無家可歸的現實。在現實中能不能忍受得住恥辱,還又是另外一回事,而存留下來的,則是手握最鋒利武器的最強戰士。

歷史上,能做到寧為宇宙閑吟客,莫作乾坤竊祿人這樣的人很多。

我敬佩這兩種人,既然事與願違,那就不違願!幹嘛非得去當「御用文狗」呢?!沒有官職,我照樣能活,而且活得充實有意思,也更長壽。雖然生活是清苦了些,但安貧樂道,不同流合污,著書立言,授人以道,死後留芳百年,後世敬仰。而那些人,只是一時之榮,死後為俎蟲螻蟻腹中之物罷了,除此無它。

李賀這位才子,生不逢其時啊,至今多少人為之惋嘆。僅僅是因忌諱當朝統治者的姓氏,便不得錄用,天理何在,埋沒的是他的激情、才情,以致生命。雖然生命短暫,卻留下了「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的好言壯志。何須在官場才能報效祖國,在官場了又有多少人會去報效祖國呢?

那位因為君王受讒、奸臣當道、小人弄權而被貶離國都千里之遙的屈原,有國不能報,有家不能回。眼睜睜看著國家被這一群禍國殃民的小人搞得國不成國,卻無能為力,他還有什麼顏面在面對即將受難的楚民,匡扶王室的宏圖大願也只能流於熄滅。七尺之軀,既不能報國,留之何用,不如投入江海。大義忠貞,死得其所!

10. 馬周的典故軼事

四請馬周
歷史上有劉備三顧茅廬、恭請諸葛亮出山輔佐漢室的故事,留下流傳千秋的納賢佳話。其實,盛世明君唐太宗也有一段四請馬周的故事。太宗不僅在草創基業、馬上定天下時注重求賢,而且在登基稱帝後,更是思得忠良以匡輔國政。他三請馬周破格用才的故事,顯示出他思賢若渴的明君本色。
貞觀三年,天下大旱,嚴重的災情已危及國計民生。唐太宗憂心如焚,多次率百官求雨並極為虔誠的譴責自己。太宗求天不應,便召集群臣商量對策。他宣布,無論文臣還是武將都要指出朝廷政令的得失,並提出幾條具體的意見。這可難壞了武將常何,他回到府中,愁眉不展。正好家中一位名叫馬周的落魄朋友,漫遊到長安,借住在他的府中。得知了常何的為難之事,馬周不假思索,伏在案上,洋洋灑灑的向朝廷提了二十多條建議,文辭非常優美。
次日早朝,常何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將奏疏呈現給太宗。太宗一看,這些建議有根有據,切中時弊,確屬可行,但武夫常何決非有這神來之筆,便問他是何人所寫。常何告訴太宗為馬周所寫。太宗又問馬周是何樣之人,常何便向太宗介紹說:「馬周是清河茌平(今山東茌平)人,家境貧寒,但勤奮好學,尤其精通先秦諸子的典籍。由於自負才學出眾,清高而孤傲,鬱郁不得志。他在博州一所學校教書,常受地方官的訓斥,一怒之下便拂袖而去,離家遠游。他窮困潦倒,經常受人欺凌,歷盡艱辛來到長安,住在臣家,乃當今一大奇士也。」
致酒行——李賀 零落棲遲一杯酒,主人奉觴客長壽。主父西遊困不歸,家人折斷門前柳。吾聞馬周昔作新豐客,天荒地老無人識,空將箋上兩行書,直犯龍顏請恩澤。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雞一聲天下白。少年心事當拏雲,誰念幽寒坐嗚呃?
史籍記載
馬周,字賓王,博州茌平人。少孤,家窶狹。嗜學,善《詩》、《春秋》。資曠邁,鄉人以無細謹,薄之。武德中,補州助教,不治事。刺史達奚恕數咎讓,周乃去,客密州。趙仁本高其才,厚以裝,使入關。留客汴,為浚儀令崔賢所辱,遂感激而西,舍新豐,逆旅主人不之顧,周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獨酌,眾異之。至長安,舍中郎將常何家。
貞觀五年,詔百官言得失。何武人,不涉學,周為條二十餘事,皆當世所切。太宗怪問何,何曰:「此非臣所能,家客馬周教臣言之。客,忠孝人也。」帝即召之,間未至,遣使者四輩敦趣。及謁見,與語,帝大悅,詔直門下省。監察御史,奉使稱職。帝以何得人,賜帛三百段。周上疏曰:
臣每讀前史,見賢者忠孝事,未嘗不廢卷長想,思履其跡。臣不幸早失父母,犬馬之養,已無所施;顧來事可為者,惟忠義而已。是以徒步二千里,歸於陛下。陛下不以臣愚,擢臣不次。竊自惟念無以論報,輒竭區區,惟陛下所擇。
臣伏見大安宮在宮城右,牆宇門闕,方紫極為卑小。東宮,皇太子居之,而在內;大安,至尊居之,反在外。太上皇雖志清儉,愛惜人力,陛下不敢違,而蕃夷朝見,四方觀聽,有不足焉。臣願營雉堞門觀,務從高顯,以稱萬方之望,則大孝昭矣。
臣伏讀明詔,以二月幸九成宮。竊惟太上皇春秋高,陛下宜朝夕視膳。今所幸宮去京三百里而遠,非能旦發暮至也。萬有一太上皇思感,欲即見陛下,何以逮之?今茲本為避暑行也,太上皇留熱處,而陛下走涼處,溫清之道,臣所未安。然詔書既下,業不中止,願示還期,以開眾惑。
臣伏見詔宗室功臣悉就籓國,遂貽子孫,世守其政。竊惟陛下之意,誠愛之重之,欲其裔緒承守,與國無疆也。臣謂必如詔書者,陛下宜思所以安存之,富貴之,何必使世官也?且堯、舜之父,有朱、均之子。若令有不肖子襲封嗣職,兆庶被殃,國家蒙患。正欲絕之,則子文之治猶在也;正欲存之,則欒黶之惡已暴也。必曰與其毒害於見存之人,寧割恩於已亡之臣,則向所謂愛之重之者,適所以傷之也。臣謂宜賦以茅土,疇以戶邑,必有材行,隨器而授。雖干翮非強,亦可以免累。漢光武不任功臣以吏事,所以終全其世者,良得其術也。願陛下深思其事,使得奉大恩,而子孫終其福祿也。
臣聞聖人之化天下,莫不以孝為本,故曰:「孝莫大於嚴父,嚴父莫大於配天」,「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孔子亦言「吾不與祭,如不祭」,是聖人之重祭祀也。自陛下踐祚,宗廟之享,未嘗親事。竊惟聖情,以乘輿一出,所費無蓺,故忍孝思,以便百姓。而一代史官,不書皇帝入廟,將何以貽厥孫謀、示來葉邪?臣知大孝誠不在俎豆之間,然聖人訓人,必以己先之,示不忘本也。
臣聞致化之道,在求賢審官。孔子曰:「惟名與器,不可以假人。」是言慎舉之為重也。臣伏見王長通、白明達本樂工輿皁雜類;韋般提、斛斯正無他材,獨解調馬。雖術逾等夷,可厚賜金帛以富其家。今超授高爵,與外廷朝會,騶豎倡子,鳴玉曳履,臣竊恥之。若朝命不可追改,尚宜不使在列,與士大夫為伍。
帝善其言,除侍御中。又言:
臣歷觀夏、商、周、漢之有天下,傳祚相繼,多者八百餘年,少者猶四五百年,皆積德累業,恩結於人,豈無僻王,賴先哲以免。自魏、晉逮周、隋,多者五六十年,少者三二十年而亡。良由創業之君不務仁化,當時僅能自守,後無遺德可思,故傳嗣之主,其政少衰,一夫大呼,天下土崩矣。今陛下雖以大功定天下,而積德日淺,固當隆禹、湯、文、武之道,使恩有餘地,為子孫立萬世之基,豈特持當年而已。然自古明王聖主,雖因人設教,而大要節儉於身,恩加於人,故其下愛之如父母,仰之如日月,畏之如雷霆,卜祚遐長,而禍亂不作也。今百姓承喪亂之後,比於隋時才十分一,而徭役相望,兄去弟還,往來遠者五六千里,春秋冬夏,略無休時。陛下雖詔減省,而有司不得廢作,徒行文書,役之如故。四五年來,百姓頗嗟怨,以為陛下不存養之。堯之茅茨土階,禹之惡衣菲食,臣知不可復行於今。漢文帝惜百金之費而罷露台,集上書囊以為殿帷,所幸慎夫人衣不曳地;景帝亦以錦綉纂組妨害女功,特詔除之,所以百姓安樂。至孝武帝雖窮奢極侈,承文、景遺德,故人心不搖。向使高祖之後即值武帝,天下必不能全。此時代差近,事跡可見。今京師及益州諸處,營造供奉器物,並諸王妃主服飾,皆過靡麗。臣聞昧旦丕顯,後世猶怠,作法於治,其弊猶亂。陛下少處人間,知百姓辛苦,前代成敗,目所親見,尚猶如此,而皇太子生長深宮,不更外事,即萬歲後,聖慮之所當憂也。
臣竊尋自古黎庶怨叛,聚為盜賊,其國無不即滅,人主雖悔,未有重能安全者。凡脩政教,當脩之於可脩之時。若事變一起而後悔之,無益也。故人主每見前代之亡,則知其政教之所由喪,而不知其身之失。故紂笑桀之亡,而幽、厲笑紂之亡,隋煬帝又笑齊、魏之失國也。今之視煬帝,猶煬帝之視齊、魏也。
往貞觀初,率土荒儉,一匹絹才易斗米,而天下帖然者,百姓知陛下憂憐之,故人人自安無謗讟也。五六年來,頻歲豐稔,一匹絹易粟十餘斛,而百姓咸怨,以為陛下不憂憐之。何則?今營為者,多不急之務故也。自古以來,國之興亡,不由積畜多少,在百姓苦樂也。且以近事驗之,隋貯洛口倉而李密因之,積布帛東都而王世充據之,西京府庫亦為國家之用。向使洛口、東都無粟帛,王世充、李密未能必聚大眾。但貯積者,固有國之常,要當人有餘力而後收之,豈人勞而強斂之以資寇邪?
夫儉以息人,貞觀初,陛下己躬為之,今行之不難也。為之一日,則天下知之,式歌且舞矣。若人既勞,而周之不息,萬一中國水旱,而邊方有風塵之警,狂狡竊發,非徒旰食晏寢而已。古語雲:「動人以行不以言,應天以實不以文。」以陛下之明,誠欲厲精為政,不煩遠采上古,但及貞觀初,則天下幸甚。
昔賈誼謂漢文帝雲「可痛哭及長嘆息者」,言:當韓信王楚、彭越王梁、英布王淮南之時,使文帝即天子位,必不能安。又言:「賴諸王年少,傅相制之,長大之後,必生禍亂。」後世皆以誼言為是。臣竊觀今諸將功臣,陛下所與定天下,無威略振主如韓、彭者;而諸王年並幼少,縱其長大,陛下之日,必無他心,然則萬代之後,不可不慮。漢、晉以來,亂天下者,何嘗不在諸王。皆由樹置失宜,不豫為節制,以至滅亡。人主豈不知其然,溺於私愛爾。故前車既覆,而後車不改轍也。今天下百姓尚少,而諸王已多,其寵遇過厚者,臣愚慮之,非特恃恩驕矜也。昔魏武帝寵陳思王,文帝即位,防守禁閉同獄囚焉。何則?先帝加恩太多,故嗣主疑而畏之也。此武帝寵陳思王,適所以苦之也。且帝子身食大國,何患不富,而歲別優賜,曾無限極。里語曰:「貧不學儉,富不學奢。」言自然也。今大聖創業,豈唯處置見子弟而已,當制長久之法,使萬代奉行。
臣聞天下者以人為本。必也使百姓安樂,在刺史、縣令爾。縣令既眾,不可皆賢,但州得良刺史可矣。天下刺史得人,陛下端拱岩廊之上,夫復何為?古者郡守、縣令皆選賢德,欲有所用,必先試以臨人,或由二千石高第入為宰相。今獨重內官,縣令、刺史頗輕其選。又刺史多武夫勛人,或京官不稱職始出補外;折沖果毅身力強者入為中郎將,其次乃補邊州。而以德行才術擢者,十不能一。所以百姓未安,殆在於此。
疏奏,帝稱善。擢拜給事中,轉中書舍人。
周善敷奏,機辯明銳,動中事會,裁處周密,時譽歸之。帝每曰:「我暫不見周即思之。」岑文本謂所親曰:「馬君論事,會文切理,無一言可損益,聽之纚纚,令人忘倦。蘇、張、終、賈正應此耳。然鳶肩火色,騰上必速,恐不能久。」俄遷治書侍御史,兼知諫議大夫,檢校晉王府長史。王為皇太子,拜中書侍郎,兼太子右庶子。十八年,遷中書令,猶兼庶子。時置太子司議郎,帝高其除。周嘆曰:「恨吾資品妄高,不得歷此官。」帝征遼,留輔太子定州。及還,攝吏部尚書,進銀青光祿大夫。帝嘗以飛白書賜周曰:「鸞鳳沖霄,必假羽翼;股肱之寄,要在忠力。」
周病消渴連年,帝幸翠微宮,求勝地為構第,每詔尚書食具膳,上醫使者視護,躬為調葯,太子問疾。疾甚,周取所上奏章悉焚之,曰:「管、晏暴君之過,取身後名,吾不為也!」二十二年卒,年四十八,贈幽州都督,陪葬昭陵。
初,帝遇周厚,周頗自負。為御史時,遣人以圖購宅,眾以其興書生,素無貲,皆竊笑。它日,白有佳宅,直二百萬,周遽以聞,詔有司給直,並賜奴婢什物,由是人乃悟。周每行郡縣,食必進雞,小吏訟之。帝曰:「我禁御史食肉,恐州縣廣費,食雞尚何與?」榜吏斥之。及領選,猶廢浚儀令。先是,京師晨暮傳呼以警眾,後置鼓代之,俗曰「鼕鼕鼓」;品官舊服止黃紫,於是三品服紫,四品五品朱,六品七品綠,八品九品青;城門入由左,出由右;飛驛以達警急;納居人地租;宿衛大小番直;截驛馬尾;城門、衛舍、守捉士,月散配諸縣,各取一,以防其過;皆周建白。自周亡,帝思之甚,將假方士術求見其儀形。高宗即位,追贈尚書右僕射、高唐縣公。垂拱中,配享高宗廟庭。
子載,咸亨中為司列少常伯,與裴行儉分掌選事,言吏部者稱裴、馬焉。終雍州長史。 贊曰:周之遇太宗,顧不異哉!由一介草茅言天下事,若素宦於朝、明習憲章者,非王佐才,疇以及茲?其自視與築岩、釣渭亦何以異!跡夫帝銳於立事,而周所建皆切一時,以明佐聖,故君宰間不膠漆而固,恨相得晚,宜矣。然周才不逮傅說、呂望,使後世未有述焉,惜乎! 馬周,博州茌平人也。貞觀五年,至京師,舍於中郎將常何之家。時太宗令百官上書言得失,周為何陳便宜二十餘事,令奏之,事皆合旨。太宗怪其能,問何,何對曰:「此非臣所發意,乃臣家客馬周也。」太宗即日召之,未至間,凡四度遣使催促。及謁見,與語甚悅。令直門下省,授監察御史,累除中書舍人。周有機辯,能敷奏,深識事端,故動無不中。太宗嘗曰:「我於馬周,暫時不見,則便思之。」十八年,歷遷中書令,兼太子左庶子,周既職兼兩宮,處事平允,甚獲當時之譽。又以本官攝吏部尚書。太宗嘗謂侍臣曰:「周見事敏速,性甚慎至。至於論量人物,直道而言,朕比任使之,多稱朕意。既寫忠誠,親附於朕,實藉此人,共康時政也。」
翻譯:
馬周是博州茌平人。貞觀五年時,到了京師長安,在中郎將常何家中寄宿。當時唐太宗李世民讓文武百官上書說他的得失,馬周幫助常何羅列出二十餘件事情,讓他上奏,結果都很符合聖意。唐太宗對此事感到很奇怪,就問常何,常何回答說:「這些都不是微臣的意思,都是屬下的食客馬周所提出的。」唐太宗即刻召見馬周,沒到達的期間,曾四次派遣屬下去催促。到了覲見後,唐太宗與馬周談得很高興。授予他監察御史一職,並連官中書舍人。馬周為人機智善辯,能上奏,十分了解事情的原由,所以上奏沒有一次不合太宗心意。太宗曾說過:「對於馬周,若有一時不見,就要想想自己有什麼不是了。」貞觀十八年,馬周遷官中書令,兼職太子左庶子,馬周已經兼職兩官,處理事情平靜合理,得到了當時許多人的贊賞。後又因為本分陞官吏部尚書。太宗經常對身邊的侍者說:「馬周處事迅速,天性謹慎。至於評價他人,直言不諱,比之我所派遣之人,還是他比較合乎我的意思。既然已經表現出他的忠誠,親附於我,也實在只有他,能夠與我共同使社稷安康!」 馬周西行長安,至新豐,宿於逆旅。主人唯供諸商販而不顧周,遂命酒悠然獨酌。主人翁深異之。及為常何陳便宜二十餘事,太宗怪其能。問何,何答曰:「此非臣發慮,乃臣家客馬周也。」太宗即日召之。未至間,遣使使催促者數四。及謁見,語甚悅,授監察御史。奏罷傳呼,置鼓,每擊以驚眾,時人便之。遷中書令。周病消渴,彌年不瘳。時駕幸翠微宮,敕求勝地,為周起宅,名醫內使,相望不絕。每令常食以御膳供之,太宗躬為調葯,皇太子臨問。(出《談賓錄》)
【譯文】
馬周西行去長安,中途走到新豐,住在一家旅店裡。店主人只顧招待照顧一些有錢的商人,而顧不上照顧馬周。馬周便要了酒菜,悠然自得地獨自喝酒,店主人感到他是個很奇怪的人。後來他協助常何處理了二十多件積壓已久,很難處理的公務。太宗皇帝覺得常何很能幹,常何說:「這不是我的功勞,而是我們家的食客馬周協助處理的。」太宗皇帝當天就急著召見馬周,馬周沒有及時趕到,太宗皇帝接連派了四個人前去催促。見面以後,太宗皇帝對馬周的談話非常滿意,任命他為監察御史。太宗皇帝命令擺上鼓樂慶賀。每一下鼓樂的敲擊聲,都震驚了眾人,大家都知道了這件事。馬周任中書令以後,得了糖尿病,一年多也沒有治好,一次皇帝到翠微宮,命令選一塊好地方給馬周建一座住宅,並且派名醫和使臣不斷去探望馬周。皇帝還派人將皇宮里的飯菜送去給馬周吃。太宗皇帝還曾經親自為馬周調葯,皇太子也經常親臨問安。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