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同字的典故

同字的典故

發布時間: 2021-01-11 02:15:00

『壹』 你好老師請問同這個字有沒有出處或典故

·同·康熙筆畫:6·部外筆畫:3《唐韻》《正韻》徒紅切《集韻》《韻會》徒東切,音桐。《說文》合會也。《玉篇》共也。《廣韻》也。《易·同人》天與火同人,君子以類族辨物。《書·益稷》敷同日奏罔功。
又《廣韻》齊也。《書·舜典》同律度量衡。《詩·小雅》我馬旣同。
又聚也。《詩·小雅》獸之所同。《傳》同猶聚也。又和也。《禮·禮運》是謂大同。《注》猶和也,平也。
又《周禮·春官·大司樂》六律六同。《注》六律合陽聲者,六同合隂聲者。又《典同》掌六律,六同之和。《注》律以竹,同以銅。言助陽宣氣,與之同也。
又《周禮·春官·大宗伯》時見曰會,殷見曰同。《詩·小雅》赤芾金舄,會同有繹。
又《周禮·地官·小司徒·井牧其田野注》司馬法曰:十成為終,十終為同,同方百里。《疏》謂之為同者,取象震雷百里所聞同,故名百里為同也。
又爵名。《書·顧命》上宗奉同瑁。《注》同,爵。瑁,圭也。
又州名。《廣韻》漢馮翊地有九龍泉,泉有九源,同為一流,因以名之。《韻會》後魏以灃水攸同名州。
又《正韻》通也。《莊子·在宥篇》聞廣成子在於空同之上。《注》呂吉甫曰:空同之上,無物而大通之處也。又姓。《正字通》唐有同谷。
又《盧仝詩》仝不仝,異不異,是謂大仝而小異。
又通作童。《列子·黃帝篇》狀與我童者,近而愛之。狀與我異者,疏而畏之。
又《釋文》徒貢切,音洞。與詷同。《禮·祭統》鋪筵設同幾,為依神也。《注》同之言詷也。《疏》同之言詷也者,若單作同字,是齊同之同,非詷共之詷。若詷共之詷,則言旁作同。漢魏之時,字義如此,今則總為一字。
又葉徒黃切,音唐。《琳·答客難》六合咸熙,九州來同。倒載干戈,放馬華陽。字作北下。考證:〔司馬法曰,成為終,終十為同。〕謹照周禮注原文終十改十終。[3]
【韻部】:所屬《平水韻》一東部,屬《中華新韻》十一庚陽平部,屬《詞韻簡編》第一部一東二冬通用。

『貳』 類似5字的成語典故等

我經常記住的:
腳踏兩只船
杯酒釋兵權
煮酒論英雄
吃力不討好
蚍蜉撼大樹
蒹葭倚玉樹
水火不相容
一心掛兩頭
旱魃拜夜叉
防患於未然
可望不可即
人心隔肚皮
十萬八千里
十指有長短
十年九不遇
無風不起浪
無往而不勝

『叄』 二字典故

斧正
《莊子·徐無鬼》:「郢人堊慢其鼻端若蠅翼,使匠石斫之,匠石運斤成風,聽而斫之,盡堊而鼻不傷,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聞之,曰:「嘗試為寡人為之。』匠石曰:『臣則嘗能斫之,雖然,臣之質死久矣。』」
楚國的國都郢都有一人,不知道他的名字,稱為「郢人」。
郢人有個好友,是位匠人,不知是姓石還是名石,人們都叫他「匠石」。
郢人和匠石,兩人有一套絕技:郢人在鼻尖上用白粉塗上蒼蠅翅膀似的薄薄一層,匠石能用斧子把這層白粉輕輕削去。匠石在表演這套絕技時,態度從容,掄起大斧,順著郢人的鼻尖削下,只聽得斧子在空中呼的一聲,白粉就完全被削掉。而郢人的鼻子卻絲毫不受損傷。郢人也臉不變色,若無其事。
宋國的宋元君得知此事,感到很驚奇,想親眼看看。他託人找到匠石,恭敬地請了來。不料匠石說:「對不起,現在沒法表演了,因為我的好朋友郢人已經去世,我失去了表演絕技的唯一夥伴了!」
這是《莊子》的《徐無鬼》篇中的一個故事,叫做「匠石運斤」。(運,是揮動的意思;斤,即斧子。)故事原文是:
郢人堊漫其鼻端,若蠅翼,使匠石斲之。匠石運斤成風。聽而斲之,盡堊而鼻不傷。(堊,白色的土。斲,同斫。)
後來,人們借用這個故事,在請人修改作品時,往往說請「斧正」,或「郢正」、「郢削」、「斧削」等。這是對修改者表示尊敬的客氣語,贊其水平高,修改起來,象匠石給郢人用大斧削去白粉一樣,干凈利索,恰到好處。(人們在引用「斧正」等成語時,按習慣都並無自詡為郢人之意。)
「運斤成風」,後來也成為成語,比喻技巧熟練,大膽、快捷而有力。如元代詩人元好問稱賞某畫家所作的墨竹,有詩道:「運斤成風刃發硎。」(硎,即磨刀石;形容斧子鋒利,象是剛磨過的。)
宋代詩人張耒有詩道:「豈令匠石斤,常縮袖間手。」唐代文學家駱賓王也有詩道:「成風郢匠斲,流水伯牙弦。」《冷齋夜話》記宋代文學家蘇東坡對於陶淵明詩的評論道:「東坡嘗雲:淵明詩初看若散緩,熟看有奇句,如大匠運斤,不見斧鑿之痕。」這些,所謂「匠石斤」、「郢匠斲」、「大匠運斤」等語,全都是用的上述典故。唐代文學家柳宗元,在他的《王氏伯仲唱和詩序》中寫道:「操斧於班郢之門,斯強顏耳。」這個「郢」字,也就是指郢都的匠石(參看「班門弄斧」)。此典說明熟能生巧,就能出現奇跡。也說明配角的重要性。此典也用作「斫鼻」。

古人把代人作文稱為「捉刀」。其源出於三國時代的一則故事。
魏國曹操統一北方後,聲威大振,各少數民族部落紛紛依附。北匈奴派使者送來了大批奇珍異寶,使者請求面見曹操。曹操將聲姿高揚、眉目疏朗的崔瑛召來,要他代替自己接見使者。接見時,崔瑛正中端坐,接受了匈奴使者的拜賀,曹操卻扮作侍衛模樣,手握鋼刀,挺立在坐榻旁邊。
接見完畢後,曹操派間諜去問匈奴使者印象如何。使者不加思索地說:「魏王俊美,豐采高雅,而榻側捉(握、提之意)刀的那個人氣度威嚴,非常人可及,是為真英雄也!」
後來,人們便將代替別人做事稱為「捉刀」,而用得最多的是謂代人作文,如「捉刀代筆」。

「染指」一詞見於<<左傳>>宣公四年。意思是說春秋時,鄭靈公請大臣們吃甲魚,故意不給子公吃,子公很生氣,就伸出手指向盛甲魚的鼎里醮上點湯嘗嘗走了。後人用「染指」比喻分取非分的利益。這則故事很古老,但故事裡的子公確世代相傳至今。而且我們中國人對「染指」還情有獨鍾。子公為嘗不該嘗的湯,居然不怕燙壞手指頭,還帶著怒氣離開宴會。想一想中國人在歷朝歷代的貪官們為染指於官位和錢財,不惜自己身家性命大有人在。古人如此,今人更有過之而無不及。想當官拿錢來買,想搞工程拿錢來換,想找工作拿錢來通融,什麼學費、醫療費、建房費、救災款全給你私分了,這與子公索取非分之湯有何兩樣。令人們想不到的是已經見怪不怪,難道這錢還咬手嗎?!「若不染指,非官人也」。全國三十幾位交通廳局長,先後因「染指」而紛紛落馬的就有十七位,某省連續三任交通廳長不怕坐牢之苦,可謂前赴後繼。真是令人叫絕,世人驚嘆不已。中國有句成語叫「前車之鑒」,子公已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警示後人,對那些還在中飽、剋扣、私肥、分羹的玩意,應該不要再玩了,否則小心自己在子公的黑名單上位列其中,到時悔之晚矣。

酬謝別人為自己寫文作畫的財物,稱潤筆。潤筆既非始於明代,亦非至明代而終,但由於明朝科舉取仕,尤重文章,所謂「國家用人率重科舉,而科舉取士率重文章」1,因此,明代文官(士)長於作文,武官(生)亦有重文傾向,使明代的潤筆現象非常突出。明代的潤筆最顯著特點在於由明初個別現象發展至中後期逐漸形成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從收受到公開索取,並為謀求潤筆而努力。潤筆現象為當時各階層士人普遍接受,且對清代及民國時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當前,治明史者多關注於儒商關系研究,對「潤筆」這一士人「本業治生」的基本現象研究卻顯不足,本文試從消費經濟學的視角來考察明代文化發展狀況、社會風俗變遷和商品經濟的水平等,不當之處請指正。
一.
「潤筆」典出《隋書》,隋文帝欲升鄭譯為刺史,命內史令李德林擬詔書,但李遲遲沒有動筆,丞相高熲旁邊戲言道:莫非內史令筆乾?鄭譯答曰,「出為方岳,杖策言歸,不得一錢,何以潤筆?」鄭譯兩袖清風,無以潤筆。2歷史上收取潤筆事例則很早。對此,明末學者顧炎武有較為詳細的考訂,他說,「作文受謝,非起於晉宋」,潤筆於隋唐時漸成風氣,文學大師韓愈撰寫《平淮西碑》和《王用碑》均有貲財收入,然非有定製。宋時太宗立潤筆錢,刻石於金人院。每朝謝日,移文督之,此為潤筆定製。3雖然宋時社會經濟發展水平較高,作文取酬日漸增多,可以理解,但顧炎武稱此時形成定製,此則材料尚不足為據。
洪武初年,收取潤筆現象就已存在,「江南首富」沈家之沈玠請劉三吾為其父沈漢傑撰寫墓誌銘,即送上了潤筆,這位「翰林之大老」便答應下來,後其家人鐫刻立石,銘文得以保存至今。4明初學者為人作文繪畫,即有取酬現象,不過明初學者(官員)收費低,而且許多人拒絕收費,這大概是君子恥言於利的原因吧。
洪武、永樂年間,無錫人王紱「博學、工詩歌,能書寫,山木竹石,妙絕一時」,他以善書供職文淵閣,後遷官中書舍人。王紱書畫冠絕一時,但「有金幣購片楮者,輒拂袖起,或閉門不出」,有一次王紱興致上來,送給一商賈一幅畫(明初的商人地位很低),當這位商人「以紅氍毹饋,請再寫一枝為配」時,王紱遂「索前畫裂之,還其饋」。5明初學者高介絕俗,可見一斑。張益,字士謙,永樂年間,曾任庶吉士、中書舍人,累遷撰修,進侍讀學士,據他自己講「時年鄉壯,有志文翰,晝夜為人作詩寫字,然未嘗得人一葉茶」。這時雖然有收受潤筆,也很低廉,「翰林名人送行文一首,潤筆二三錢可求」,這位進士潤筆收入很少,他是在經商貿易的弟弟不斷資助下學習和生活的。不過,他後來思想上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據王錡描寫,「張士謙學士作文,不險怪,不涉淺,若行雲流水,終日數篇。凡京師之送行、慶賀,皆其所作,彼獲潤筆之資。或冗中為求者所逼,輒取舊作易其名以應酬。有除郡守者,人求士謙為文贈,後數月,復有人求文送別駕,即以守文稍易數言與之。忘其同州也。二人相見,各出其文,大發一笑」6,從永樂時未得人一葉茶,到後來如此干練的應付索文者,且「彼獲潤筆之資」,這是一個不小的變化。張益後來在「土木之變」中死去,謚「文僖」,著有《畫法》。
明前期的大部分士人在作應酬性文章時雖然收取酬金,卻是不寫違心的內容的,還要看買主的身份及操行。邱浚是正統年間頗有作為的官員,他做過國子監教授、祭酒、翰林編修,官至禮部尚書。據說邱浚文章雄渾壯麗,「限韻命題,即席聊句,動輒數百言。豪詞警語,如壯濤激浪,飛雪走雷,雲觸山而電迸發」,因此,四方求文者紛至。邱浚撰寫的碑、銘、志、序、記、詞、賦等類文章,流布遠邇。對於來求文章者,如果邱浚對其品行、職業看不習慣,或瞧不起他們,「雖以厚幣請之不與」7。正統、景泰年間,雖然學者不再恥於言利,但其人格和尊嚴卻是凜然不可侵犯,翰林檢討吳希賢的言語證實了這一點。據記載,「吳希賢拜檢討,預修英廟實錄。有貴家子寇姓者,密以賄丐希賢致口詞於其父,希賢拒之曰,苛如此,他日何以見董狐於地下?」1
到英宗天順年間,官員潤筆雖不拿原則作交易,但收取潤筆的現象卻愈加普遍,價錢也漸漸升高,不拿出五錢到一兩銀子是沒法張口求人的。這一時期有一些官員竟能靠收取潤筆而積累一大筆財富,「魏文靖公驥為南京禮部侍郎時,嘗積求文銀百餘兩。」據載,魏驥是一名頗為通情達理的循吏。2由此可見當時求文的人增多了,文價也可能高了。
成、弘時期,社會上逐漸形成一種購買文章的風氣,「今仕者有父母之喪,輒遍求輓詩為冊,士大夫亦勉強以副其意,舉世同然也」,潤筆成為士人增加經濟收入的重要途徑。雖剛正不阿、清正廉潔的官吏也認為收取潤筆為勞動所得,是理所當然的,並以此為重要的經濟來源。為應付日益增加的求人者,「受其贄者則不問其人賢否,漫爾應之。銅臭者得此,不但裒冊而已,或刻石墓亭,為活套家塾。有利其贄而厭其求者,或活套詩若干首以備應付,及其印行,則彼此一律,此其最可笑者也」。3為他人,甚至是素不相識者寫詩作賦,歌頌功德,不問其人品德如何,甚至對於非常討厭的人也是有求必應,尤其是竟然刻版以應付,其如批發貨物無異,這種作法要比張士謙「稍易舊作以應付」更省事,更具有濃郁的商業氣息。
武宗正德以後,至嘉、萬年間,在商品經濟持續發展背景下,文壇思想觀點發生了更為深刻的變化。潤筆之價更顯高漲,求購文章非出錢不可,而出錢也大都可能得到自己滿意的文章,盡管在充滿奇異思想的明代,奇俠怪士不一而足,拒不出售作品的學者也是有的。為人作文標明價格,公開索要潤筆,已是官員們通行的做法。「嘉定深練塘閑論文士無不重財者。常熟桑思玄曾有人求文,托以親昵,無潤筆。思玄謂曰,平生未嘗白作文字,最敗興,你可暫將一錠四五兩置吾前,發興後待作完,仍還汝可也」。4如此不顧情誼,索要潤筆,真是斯文掃地。由此看來,官員筆下的文章進入商品流通領域已經廣為接受,且行情看好,為人作文不收取潤筆反而變得不正常了。潤筆是明中後期官員和士人發財致富或謀生生活的重要途徑。許多學者還把坐收潤筆發展成主動謀求稿酬,並積極投身於文化產品經營的商業運作中去。
二.
求文者出資請文人按照自己的目的與要求作文,「收人之財,為人辦事」這一原則,士人們還是懂得的。這里首先著重考察應酬性文章供求關系問題。
從明人文集中看,幾乎所有的階層都有可能出於某種目的出資請人作文。就求文目的而言,求文者有給自己的父母賀高壽的、賀自己老來得子者;有為作品求序跋者;有兒子為父靠求喪葬用文者;也有父母為子女求平安、入學,乃至墓誌祭文者;有為族譜家事求記、碑、銘者;有學生為同學、親誼或老師升遷、調任請文者;有朋友、同僚間互相迎送、道賀者;有下級送迎上級者;有求名人一字畫將裝表門面者;也有商賈為求流通之利者,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就求文各階層而言,朱氏帝子家喜好文學、附庸風雅者不在少數,他們獲取文人雅士詩文字畫並不一定都要豪占強取,而是更願意與文人結交,但許多文人未必願意攀龍附鳳,如周、徽等諸王都曾以重金送給文徵明,均被拒絕。王公貴戚財貲雄厚,在文化消費方面往往一擲千金,黔國公沐晟請明初學士王紱作畫,曾遭拒絕。明代內閣重臣、六部尚書都是文化消費的重要參與者,由於他們更注得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像家庭中的婚喪嫁娶等禮儀性大事所需文章,為視重視,估計是不好強取於他人。中下層官吏是文化消費的重要力量,一是他們人數眾多,二是他們是地方社會的重要影響力量,上迎下達,應酬性活動本身就多。據載,一次唐伯虎出遊遇雨,過一皂隸家,該吏出紙筆乞畫,伯虎戲作海螄數百,題曰「非螺非蛤亦非蟶,海味之中少此君,千呼萬呼呼不出,只待來人折窟豚」。5此外,明代中期以後,武官尚文也成為一種風尚,「處州衛指揮使毛君尚綱,武而好文,今年七月某日,乃其五十初度,已干縉紳詩歌以為慶,予其我序之」1。明代傑出的軍事家、民族英雄戚繼光一生寫下了十八卷本《紀效新書》、《練兵實紀》和十四卷本《紀效新書》等著名兵書,還有個人文集《止止堂集》以及政史類奏疏《戚少保奏議》等,在他的《止止堂集》之《橫槊稿•卷中》中,主要匯集了為武官將士撰寫的贈序、紀行、墓表、墓誌銘、賀表等應酬性文章,《卷下》則以祭文為主。許多學者的文集中均有為衛所武官所做的各類應酬性文章。2
收取潤筆者當然是一些長於書畫的士人。從目前材料看,提供給別人詩文字畫獲取財物者,也遍及士人各個階層,包括內閣首輔、大學士、六部尚書,下至各級文武官員,乃至不仕的生員。如嚴嵩所寫的墓誌銘《漢陽知府馬公墓誌銘》中所記,「適予北上,道嘉興,其季弟軿、從子、郡學生淮奉狀泣拜請銘。嘉守徐侯子謙亦為之請,曰:此邦之長者也,願無靳於銘。予諾焉」 。3張江陵年少得志,後權傾朝野,家資富饒,應酬性文章亦有少量存在。神宗、光宗兩朝時官任南京禮部尚書的董其昌,家有膏腴良田萬頃,但仍然是「前人慾壑滋深,惟圖積金;後施丹青薄技,輒思壟精利津」。4據載,「董文敏公文章書畫冠絕一時,海內望之如景慶雲」,《明史》中說他的書畫自稱一家,名聞中外,各地求購文章書畫者絡絡不斷,「造請無虛日,尺素短札,流布人間,爭購寶之。精於品題,收藏家得片語隻字以為重」。5他從中獲利定然不少。
以潤筆為主要經濟收入形式的通常是不仕的學子和中下層官員。閑居在家的官員、臨民治事的基層官紳、恃才為生的士人,如「江南四大才子」唐寅、祝允明、文徵明和徐禎卿等,都為社會提供了大量的應酬性作品。這些作品當然要滿足出資人的基本要求,其文體與內容都有嚴格的限制。
徐渭(1521---1593年)浙江山陰(今紹興市)人,出身官吏家庭,曾中秀才,以詩文戲曲著名。徐渭一生自評說:書第一,詩二,文三,畫四,可見其多才多藝。徐渭一生寫了不少的應酬性文章,正如他自己所說,「渭於文章不幸若馬耕耳」,文章「存者亦諛且不工」,抗倭將領胡宗憲傾慕其才,召至門下,徐替胡寫了不少奏章,深得器重。6下面以《徐渭集》以主,重點分析應酬性文章文體及主要內容主要:
傳統的文學體裁,如詩、詞、歌、律,序、跋、傳等可以滿足不同人的要求。徐渭做《白鷳殤》用的是五言律詩,題記曰「少保公至閩,提供饋之鷳一,兼丹籠以付我,我嘗作五言律以謝之」;做《遼東李長公午日寄到酒銀五兩,寫竹荀答之,書此於上》和《寫倒竹答某餉》用的是七言絕句,來表達對別人饋道的感謝。序和跋這兩類都是評價別人作品的文字,通常序置於前,跋於書尾,唐宋以後,送別或道賀贈言之文也稱序。徐渭在《沈氏號篇序》中說「乃於末簡,要予微言」;《童氏祖譜序》載「其譜始修於雨與蒙吉,而俊者,雨之從也,為人朴而雅博,好親賢士,嘗受業吾師季長沙公仲子字子微者,余因得見之。授譜終覽之,而委序」 ;《贈保安稽侯考滿序》中說「侯於學校事更勤,於已也有殊待,故於其抱計敢,征予言贈其行」等,均屬受人之請而作。「傳」是一種重要的為故人評述生平事跡的體裁形式,如《王君傳》說,「吾友王君,諱某,字某,卒之又明年,其子府學生某以葬其考時缺志銘,懼殞歿其素也,乃書狀來請傳」。7錢謙益受託寫《徐霞客傳》,其文法上乘,卻難免失之千里,傳記說徐霞客「能忍飢數日,能遇食即飽,能徙步走數百里」,這不是旅行家,更像是「沙漠之舟」駱駝或千里馬。8在應酬性文章中,此類吹捧,古今概同。
行狀、墓誌銘、神道碑、墓表和祭文是應酬性文章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購買墓誌銘在明代已成為一種普遍的社會風尚。幾乎所有收集應酬性作品的集子中均有墓誌銘。撰寫墓誌銘時,通常由購文者提供死者行狀,供撰文者參考,撰者基本上根據行狀提供死者的生平簡歷,僅敘述順序及文筆上略加修飾以示有別,如果撰者對死者熟悉,尚且能有所把握,否則極有可能是不知所雲般亂吹一通而有失客觀,至不著邊際。墓誌銘則須於最後記銘文以頌揚憑悼,行狀以敘述死者的生平為主,祭文更強調對死者寄託哀思,另有紀念圓寂僧人的塔銘。它們之間文法要求不同,內容各有側重,但都是對死者吹捧頌揚之辭,時人將這類收入稱之為「諛墓」所得。在《徐文長三集》中共收集40篇這類文章,在《徐文長逸稿》中收錄以此命名的「諛墓」文章21篇。1這一比重尚低於許多知名文人,如文徵明的文集中共收錄了104篇「諛墓」之作。2而錢謙益成書於崇禎十六年的《牧齋初學集》中就已經收集了這類應酬性文章高達190餘篇,3筆者相信這絕不是錢氏生活於明朝時所撰寫之全部,由於他入清後在文壇和政壇都依然相當活躍而令人關注,他一生撰寫的諛墓之文不知幾多?
為祝賀高壽、生子、升職、調遷、考滿、入覲、入學、補官等開心事請人寫詩作文,在明代是很常見的。祝壽及生子又是最為常見的賀文(屬序類文體),徐渭文集中收錄的以「序」類賀文體裁出現的有《張母八十序》、《贈沈母序》、《贈黃母序》和《壽朱母夫人序》等。此外,徐渭還有十數篇代人賀文,既有代權貴之言,也是代普通人之意。錢謙益在其《牧齋初學集》卷36至卷40共有50篇賀壽辰的,賀文其大都提及自己做賀文的原因,「余因某某之請而序之以征焉」,茲不一一例舉。此外,應酬性文體還包括有贊、記、碑等。士人會根據要求來選擇適當文形式來滿足對方的要求。
潤筆的表現形式很多,既可以是貨幣,如金、銀、錢、鈔等,也可以是各類物品,實難統一規定,只要供求雙方達到滿意即可,如祝允明以書法求利,祝問,「是見精神否?」,精神,金錢也,又說「吾不與他計較,清物也可」,清物,「青羊絨」也4。銀子是重要的潤筆形式,許多人在標明潤筆價格時也是以銀錢來度量。如葉盛說「三五年前,翰林名人送行文一首,潤筆銀二三錢可求,事變後(引者註:土木之變後)文價頓高,非五錢一兩不敢收請,迄今猶然」5。而實際上士人接受的饋贈可謂五花八門,徐渭為陳玉屏所做《陳玉屏以瓦窯頭銀魚再餉,索賦長律》律詩,說「碧山有學士,太丘無別支,遺予瓦窯物,兼以磁雍(其下加瓦)醯,醉卧不知晚,喚燈題謝詩」,有時候,徐渭作畫竟然是為酬謝別人送給他螃蟹,「某子舊以大蟹十個來索畫,久之,答墨蟹一臍,松根醉眠道士一幅」。6這當然是好友之間的關系。據逸史,唐伯虎收取潤筆更是離奇,據說他晚年寡出,常坐臨街一小樓,惟乞畫者攜酒造之,則酣暢竟日,雖適誕放,而一毫無所苛。他曾做詩道「不煉金丹不坐禪,不為商賈不耕田,閑來就寫青山賣,不使人間造業錢」。7為人作畫僅為喝酒而已。

『肆』 有典故的兩個字的詞有什麼

1、登高

重陽有登高習俗。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唐 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白話譯文:遙想兄弟們今日登高望遠時,頭上插滿茱萸可惜我卻不在場。

2、流水

流水常常能引起人對時光流逝,愁緒綿長,歷史變遷的感嘆。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唐 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白話譯文:好像抽出寶刀去砍流水一樣,水不但沒有被斬斷,反而流得更湍急了。我舉起酒杯痛飲,本想借酒消去煩憂,結果反倒愁上加愁。

3、青鳥

傳說漢武帝七月七日在永華殿祭祀,忽有一隻青鳥從西方飛來,東方朔說這是因為西王母要來了。後以此為傳信的使者。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李商隱

白話譯文:對方的住處就在不遠的蓬萊山,卻無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希望有青鳥一樣的使者殷勤地為我去探看情人。

4、樓蘭

樓蘭國王貪財,多次殺害前往西域的漢使,後傅介子出使西域,計斬樓蘭王。故「樓蘭」常代指邊境之敵。

《從軍行》唐 王昌齡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白話譯文:青海湖上烏雲密布,連綿雪山一片黯淡。邊塞古城,玉門雄關,遠隔千里,遙遙相望。守邊將士,身經百戰,鎧甲磨穿,壯志不滅,不打敗進犯之敵,誓不返回家鄉。

5、商女

商女即歌女。後以此為不顧國家興亡而醉生夢死的典故。

商女不知亡國很,隔江猶唱後庭花。——唐 杜牧《泊秦淮》

白話譯文:賣唱的歌女不懂什麼叫亡國之恨,隔著江水仍在高唱著玉樹後庭花。

『伍』 寫出四個出自歷史典故的四字詞語

這個相當多何止四個:愚公移山 後羿射日 女媧補天 負荊請罪 完壁歸趙 草木皆版兵 四面楚歌 背水一戰 唇亡齒權寒 望梅止渴 卧薪嘗膽 圍魏救趙 南轅北轍 一箭雙雕 指鹿為馬 愚公移山 後羿射日 女媧補天 負荊請罪 完壁歸趙 草木皆兵 四面楚歌 背水一戰 唇亡齒寒 望梅止渴 卧薪嘗膽 守株待兔 葉公好龍 負荊請罪 完壁歸趙 草木皆兵 四面楚歌 背水一戰 唇亡齒寒 望梅止渴 卧薪嘗膽 圍魏救趙 南轅北轍 一箭雙雕 指鹿為馬 紙上談兵

『陸』 關於〖拼〗字的典故

【拼音】

 pin

【拼字釋義】
拼〈動〉
綁 [bind;tie]
武松定睛看時,卻是兩個人,把虎皮縫做衣裳,版緊緊拼在身上。——權《水滸傳》
隨從 [follow]
拼,從也。——《爾雅》。郭璞註:「為隨從。」
合在一起;連合;連綴 [put together;join together]。如:七拼八湊;拼花地板;拼伙(合夥)
拚命,不顧惜,舍棄 [be ready to risk one's life;go all out in work]
不如拼博一笑。——《聊齋志異·促織》
又如:拼殺;拼到底;拚捨著臉(撕下臉;扳著臉);拚命亡身(不顧一切的傷害自己);拚死吃河豚(誇口;說大話)
同「抨」。彈;拉開 [shoot]
拼,古文抨同,謂彈繩墨為拼也。——唐·玄應《一切經音義》
【拼字哲理

『柒』 帶有三字的典故有哪些

  1. 【三顧茅廬】:顧:拜訪。劉備為請諸葛亮,三次到草廬中去拜訪他。後用此典故表示帝回王對臣答下的知遇之恩。也比喻誠心誠意地邀請或過訪。

  2. 【孟母三遷】:孟軻的母親為選擇良好的環境教育孩子,三次遷居。

  3. 【入木三分】:相傳王羲之在木板上寫字,木工刻時,發現字跡透入木板三分深。形容書法極有筆力。現多比喻分析問題很深刻。

  4. 【三過其門而不入】:原是夏禹治水的故事,後比喻熱心工作,因公忘私。

  5. 【三馬同槽】:隱指司馬懿父子三人將篡奪魏的政權。也泛指陰謀篡權。

  6. 【退避三舍】:舍:古時行軍計程以三十里為一舍。主動退讓九十里。比喻退讓和迴避,避免沖突。

『捌』 交友典故10字

桃園結義

東漢末年,朝政腐敗,再加上連年災荒,人民生活非常困苦。劉備有專意拯救百姓,屬張飛、關羽又願與劉備共同干一番事業。三人情投意合,選定張飛庄後一桃園。此時正值桃花盛開,景色美麗,張飛准備了青牛白馬,作為祭品,焚香禮拜,宣誓完畢;三個人按年歲認了兄弟。劉備年長做了大哥,關羽第二,張飛最小做了弟弟。這便是《三國演義》中著名的「桃園結義「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