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義的典故

義的典故

發布時間: 2021-01-10 13:10:56

⑴ 金與義齊,義重如山的典故是什麼

雲長思起五關斬將放他之恩,皆欲垂淚,又見曹軍惶惶出自《三國》「雲長是個義重如山之人

⑵ 古代詩詞中市義一詞有何典故

市義,典抄故名,典出《戰國策》卷十襲一《齊策四》。門客馮諼為孟嘗君收債於薛地,馮諼燒了那些借契,為孟嘗君邀買人心博取正義的名聲。也給孟嘗君留了一條後路。後遂以「市義」頌有雄才遠見,喻邀買人心博取正義的名聲。

⑶ 典故的原義

典故。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詩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來歷的詞語;三指具有教育內意義且大眾耳容熟能詳的公認的人物、事件。典故這個名稱,由來已久。出自《後漢書.東平憲王蒼傳》:「親屈至尊,降禮下臣,每賜宴見,輒興席改容,中宮親拜,事過典故。」

⑷ 古代兄弟重義的典故

巨伯輕生重義
漢代有個讀書人叫荀巨伯。因他的朋友生了大病,他千里迢迢來探望朋友。很不巧,剛好有一夥胡人強盜到他朋友居住的地方搶奪財物,村莊里所有的人都跑掉了。他的朋友就勸荀巨伯:「這里太危險了,你趕快走!」荀巨伯卻說:「我遠道來探望、照顧你,如何可以舍你而去?這樣敗壞道義的事我做不出來。」
荀巨伯走到屋外,跟那些強盜說:「我的朋友有疾病,我不忍心拋下他,寧願用我的性命來換取朋友的生命!」因為他很真誠,講道義,不畏生死,結果連強盜都為之感動。強盜頭目就對同夥說:「我們皆是無義之人,怎麼可以來搶奪這個有義的地方?」於是下令強盜們全部撤走。荀巨伯的大義凜然化解了這次災禍。
子貢守孝
古人謂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5種人倫關系為「五倫」。在「五倫」關系以外,還有一倫關系很重要,就是師生關系。古時候,人們對老師非常尊敬,所謂「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所以,師生關系與父子關系是同等重要。古代對於老師的喪禮都是守喪3年,跟對父母完全一樣。
孔夫子一生教學,在他去世的時候,學生們很感念老師的恩德,在老師墓旁搭個棚子,整整守孝3年。其中有一個學生守了6年,就是子貢。因為夫子去世的時候,子貢在其它國家做生意,等他回來時,喪禮已經結束。子貢覺得非常遺憾,守孝3年以後,他自己又加3年,整整守了6年。對於老師,子貢認為理應如此。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羊左之義
春秋時候,楚元王崇儒重道,招賢納士,天下人才聞風而歸。
西羌積石山有一位賢士左伯桃,自幼父母雙亡,勉力讀書,胸懷濟世之才,安民之志,但一直沒有出仕。後來聽說楚元王慕仁為義,遍求賢士,左伯桃乃攜書一囊,辭別鄉中鄰友,逕奔楚國而來。迤邐來到雍地,時值嚴冬,雨雪霏霏,寒風刺骨,左伯桃衣裳盡濕。
天色漸晚,他望見遠處竹林里的茅屋之中,透出一點光亮。伯桃大喜,忙跑到這茅屋前去叩門求宿。不想,屋主也是一介書生,名叫羊角哀,自小也是父母雙亡,平生只好讀書,立志報國救民。二人談得十分投機,可謂相見恨晚,便結拜為異姓兄弟。
左伯桃見羊角哀一表人材,學識又好,就勸他一同到楚國去謀事,羊角哀也正有此心思,遂帶了一些干糧一起往楚國而去。曉行夜宿,眼看干糧將要用盡,天又降大雪,道路難走。左伯桃兀自思量,這點干糧若供給一人食用,勉強尚能到得了楚國。
他知道自己學問不如羊角哀淵博,便情願犧牲自己,去成全羊角哀的前程。想罷,便故意摔倒地下,叫羊角哀幫忙搬塊大石來坐著休息。等羊角哀把大石搬來,左伯桃已經脫得精光,裸卧在雪地上,凍得只剩一口氣,羊角哀大慟而號。左伯桃叫他把自己的衣服穿上,把干糧帶走,繼續前行去楚國謀事。言畢即死。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羊角哀來到楚國,得由上大夫裴仲薦於元王,元王召見羊角哀時,羊角哀上陳10策,元王大喜,拜羊角哀做中大夫,賜黃金百兩,綢緞百匹。羊角哀棄官不做,要去尋左伯桃的屍首。尋著之後,羊角哀為左伯桃香湯沐浴,擇一塊吉地安葬,並留下守墓。
不想,此地與荊軻墓相隔不遠,相傳荊軻因刺秦王不中,死後精靈不散。一夜,羊角哀夢見左伯桃遍體鱗傷而來,訴說荊軻的凶暴。羊角哀醒來之後。提劍至左伯桃墳前說道:「荊軻可惡,吾兄一人打不過他,讓小弟來幫你。」說罷,自刎而死。是夜,狂風暴雨,雷電交作,隱隱聞喊殺之聲。至天明,發現荊軻的墳爆開了。
消息被楚元王知道之後,感其義重,給他們立了一座忠義祠,勒碑記其事,至今香火不絕。

⑸ 「八德」中的「義」有什麼來歷關於「義」有哪些典故

公正的道理,為人的道義!

正義|道義|義氣|信義|情義|

桃園三結義
在古典小說故事《三國演義》中,有個叫劉備的。他和兩個兄弟關羽、張飛一起,在軍師諸葛亮的幫助下,東征西戰,稱雄一方。劉備、關羽、張飛三人結拜兄弟的地方,就在河北省的涿州市。關於他們結拜兄弟的事,還有一段傳說。 離涿州市不遠處,有個村莊叫忠義店。這個村過去不叫這個名字,而叫「張飛店」,據說這是張飛的老家。張飛是賣肉的出身,他平時除了賣肉,就是習武練功。他不僅勇猛過人,而且武藝高強。平時他把豬肉放在門前的一眼井裡,井口上壓著一塊千斤重石。因為沒人搬動石頭,所以肉也丟不了。他自以為自己力氣最大,就在井旁石上寫上兩行字:搬動石頭者,白割肉一刀。
一天,一位紅臉膛、長胡須、細眼濃眉的大漢,來到這里販賣綠豆,這人就是關羽。關羽路過張飛門口,看了石頭上的兩行字,微微一笑,走到井旁。只見他兩膀一叫勁,「嘿」地一聲,搬開了大石頭。關羽也不客氣,「唰」地一刀割走了半扇豬肉,放到自己的小車上,到集市上賣綠豆去了。店裡的伙計見一位紅臉大漢移石割肉,就趕緊報告給張飛。張飛一聽火冒三丈,就到集市上找關羽算帳。 張飛來到集市上,見關羽的小車上還搭放著那半扇豬肉,知道這人就是移石取肉的人。他也不搭話,走上前去,抓起一把綠豆,一用勁把綠豆拈成了碎面,又抓起一把拈成碎面,左一把,右一把,眼看關羽的綠豆都成了豆粉。關羽忍不住,問為什麼把綠豆拈碎,張飛說這是糟綠豆,二人爭著爭著,就動手打了起來。這兩人力大無比,人們都不敢過來勸架。這時,只見一位眉目慈善忠厚的漢子,肩上挑著一擔草鞋過來,這就是劉備。劉備上前,一手一個地把二人分開。三人互相通報了姓名,越說越投機,於是就一同到張飛的店中飲酒。後來,劉備、關羽、張飛在店後桃園里結拜成兄弟,幹了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業。
現在,涿州市的忠義店村,還保留有劉、關、張結義的「三義廟」。

哲理故事:捨身取義
釋尊有一次外出,正好遇到一隻飢餓的老鷹追捕一隻可憐的鴿子。
鴿子對老鷹說:「你放過我吧!你現在是在捕食,錯過我還有下一個;我現在是在逃命,我的命可只有一條呢。」
老鷹說:「我何嘗不知道你說的道理!但我現在餓壞了,不吃了你我也沒法活。這個世界大家活著都不容易,不逼到絕路上我也不會緊追不舍的。」
釋尊聽了慈悲心起,就把鴿子伸手握住,藏在懷里。
老鷹怒火中燒,只好跟釋尊理論說:「釋尊你大慈大悲,救了這鴿子一命,難道就忍心讓我餓死嗎?」
釋尊說:「我不忍你傷害這無辜的鴿子,也不想你白白餓死。有道是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於是釋尊就取出一個天平,一邊放鴿子,另一邊放上從自己身上割下的肉。
這鴿子看上去雖小,但無論釋尊怎麼割、割多少肉似乎都無法托起它的重量。
當釋尊割下最後一片肉的時候,天平終於平衡了!
天地風雲為之變色,真正的佛祖誕生了。

割袍斷義

管寧好學,結交了幾個後來很著名的學友,一個叫華歆,一個叫邴原,三個人很要好,又很出色,所以當時的人把他們比為一條龍,華歆是龍頭,邴原是龍腹,管寧是龍尾,他們最尊敬的大學者是當時著名的陳仲弓,陳仲弓的學識行為成了他們的追求目標。 但是,龍頭華歆和龍尾管寧之間,曾發生過一件著名的絕交事件,後人稱之為「管寧割席」,這是出於《世說新語》記載。
當時,他們求學的時候,常常是一邊讀書,一邊勞動,正是所謂的知行合一,並不是一味的書獃子。有一天,華歆管寧兩個,在園中鋤菜,說來也巧了,菜地里頭竟有一塊前人埋藏的黃金,鋤著鋤著,黃金就被管寧的鋤頭翻騰出來了。 金子誰不喜歡呀!但是華歆管寧他們平時讀書養性,就是要摒出人性中的貪念,見了意外的財物不能動心,平時也以此相標榜。所以這時候,管寧見了黃金,就把它當做了磚石土塊對待,用鋤頭一撥就扔到一邊了。
華歆在後邊鋤,過了一刻也見了,明知道這東西不該拿,但心裡頭不忍,還是拿起來看了看才扔掉。這件事說明,華歆的修為和管寧比要差著一截。 過了幾天,兩人正在屋裡讀書,外頭的街上有達官貴人經過,乘著華麗的車馬,敲鑼打鼓的,很熱鬧。管寧還是和沒聽見一樣,繼續認真讀他的書。華歆卻坐不住了,跑到門口觀看,對這達官的威儀艷羨不已。車馬過去之後,華歆回到屋裡,管寧卻拿了一把刀子,將兩人同坐的席子從中間割開,說:「你呀,不配再做我的朋友啦!」後世的所謂割袍斷義,劃地絕交,就是從這里來的。

⑹ 古人關於「義」的故事

春秋時期,魯國制定了一道法律,如果魯國人在外國看見同胞被賣為奴婢,只要他們肯出錢把人贖回來,那麼回到魯國後,國家就會給他們以賠償和獎勵。這道法律執行了很多年,很多流落他鄉的魯國人因此得救,因此得以重返故國。
後來孔子有一個弟子叫子貢,他是一個很有錢地商人,他從國外贖回來了很多魯國人,但卻拒絕了國家的賠償,因為他自認為不需要這筆錢,情願為國分擔贖人地負累。
但孔子卻大罵子貢不止,說子貢此舉傷天害理。禍害了無數落難的魯國同胞。
孔子說:「世上萬事,不過義、利二字而已,魯國原先的法律,所求的不過是人們心中的一個『義』字,只要大家看見落難的同胞時能生出惻隱之心、只要他肯不怕麻煩 去贖這個人、去把同胞帶回國,那他就可以完成一件善舉。事後國家會給他補嘗和獎勵。讓這個行善舉的人不會受到損失,而且得到大家的贊揚,長此以往,願意做 善事的人就會越來越多。所以這條法律是善法。」
孔子還說,子貢的所作所為,固然讓他為自己贏得了更高的贊揚,但是同時也拔高了大家對 『義』的要求。往後那些贖人之後去向國家要錢的人,不但可能再也得不到大家的稱贊,甚至可能會被國人嘲笑,責問他們為什麼不能像子貢一樣為國分憂。聖人 說,子貢此舉是把『義』和『利』對立起來了,所以不但不是善事,反倒是最為可惡的惡行。」
自子貢之後,很多人就會對落難的同胞裝做看不見了。因為他們不像子貢那麼有錢,而且如果他們求國家給一點點補償的話反而被人唾罵。很多魯國人因此而不能返回故土。
「義」就是「義」。如果義舉尚不但得不到人們的稱贊,反而遭來人們的批評和嘲笑,只會讓更多的人得不到幫助,難道這不算見「利」忘「義」嗎?

⑺ 關於講義氣的歷史典故有哪些(至少列舉一個)

捨命之交角哀伯桃
來自於「羊左」的典故有一個感人的故事。戰國時有左伯桃與羊角哀兩人相識,結伴去楚國求見楚莊王,途中遇到了大雪天氣,而當時他們穿的衣服都很單薄,帶的糧食也不夠吃。左伯桃為了成全朋友,把衣服和糧食全部交給了羊角哀,自己則躲進空樹中自殺。後世於是將友誼深厚的知心朋友叫做「羊左」。
春秋時,楚元王崇懦重道,招賢納士。天下之人聞其風而歸者,不可勝計。西羌積石山,有一賢士,姓左,雙名伯桃,勒亡父母,勉力攻書,養成濟世之才,學就安民之業。年近四旬,因中國諸侯互相吞並,行仁政者少,恃強霸者多,未嘗出仕。後聞得楚元王慕仁好義,遍求賢土,乃攜書一囊,辭別鄉中鄰友,徑奔楚國而來。迤儷來到雍地,時值隆冬,風雨交作。有一篇《西江月》詞,單道冬天雨景:
習習悲風割面,蒙蒙細雨浸衣。催冰釀雪逞寒威,不比他時和氣。山色不明常暗,日光偶露還微。天涯遊子盡思歸,路上行人應悔。
左伯桃冒雨盪風,行了一日,衣裳都沾濕了。看看天色昏黃,走向村間,欲覓一宵宿處。遠遠望見竹林之中,破窗透出燈光,徑奔那個去處。見矮矮籬笆,圍著一間草屋,乃推開籬障,輕叩柴門。中有一人,啟戶而出。左伯桃立在檐下,慌忙施禮曰:「小生西羌人氏,姓左,雙名伯桃。欲往楚國,不期中途遇雨。無覓旅邸之處。求借一宵,來早便行,未知尊意肯容否?」那人聞言,慌忙答禮,邀入屋內。伯桃視之,止有一塌,塌上堆積書卷,別無他物。伯桃已知亦是懦人,便欲下拜。那人雲:「且未可講禮,容取火烘乾衣服,卻當會話。」當夜燒竹為火,伯桃烘衣。那人炊辦酒食,以供伯桃,意甚勤厚。伯桃乃問姓名。其人曰:「小生姓羊,雙名角哀,幼亡父母,獨居於此。乎生酷愛讀書,農業盡廢。今幸遇賢土遠來,但恨家寒,乏物為款,伏乞恕罪。」伯桃曰:「陰雨之中,得蒙遮蔽,事兼一飲一食,感佩何忘!」當夜,二人抵足而眠,共話胸中學問,終夕不寐。
比及天曉,淋雨不止。角哀留伯桃在家,盡其所有相持,結為昆仲。伯桃年長角哀五歲,角哀拜伯桃為兄。一位一日,雨止道干。伯桃曰:「賢弟有王位之才,抱經綸之志,不圖竹帛,甘老林泉,深為可惜。」角哀曰:「非不欲仕,親未得其便耳。」伯桃曰:「今楚王虛心求士,賢弟既有此心,何不同往?」角哀曰:「願從兄長之命。」遂收拾些小路費糧米,棄其茅屋,二人同望南方而進 行不兩曰,又值陰雨,羈身旅店中,盤賚罄盡,止有行糧一包,二人輪換負之,冒雨而走。其雨末止,風又大作,變為一天大雪,怎見得?你看:
風添雪冷,雪趁風威。紛紛柳絮狂飄,片片鵝毛亂葬。團空攪陣,不分南北西東;遮地漫天,變盡青黃赤黑。探梅詩窖多清趣,路上行人慾斷魂。
二人行過歧陽,道經梁山路,問及樵夫,旨說:「從此去百餘里,並無人煙,盡是荒山曠野,狼虎成群,只好休去。」伯桃與角哀曰:「賢弟心下如何?」角哀曰:「自古道生育命。既然到此,只顧前進,休生退悔。」又行了一日,夜宿古墓中,衣服單薄,寒風透骨。
次日,雪越下得緊,山中彷彿盈尺。伯桃受凍不過,曰:「我思此去百餘里,絕無人家;行糧不敷,衣單食缺。若一人獨往,可到楚國;二人懼去,縱然不凍死,亦必餓死於途中,與草木同朽,何益之有?我將身上衣服脫與賢弟穿了,賢弟可獨贅此糧,於途強掙而去。我委的行不動了,寧可死於此地。持賢弟見了楚王,必當重用,那時卻來葬我未遲。」角哀曰:「焉有此理?我二人雖非一父母所生,義氣過於骨肉。」我安忍獨去而求進身耶?」遂不許,扶伯桃而行。行不十里,伯桃曰:「風雪越緊,如何去得?且於道旁尋個歇處。「見一株枯桑,頗可避雪,那桑下止容得一人,角哀遂扶伯桃入去坐下。伯桃命角哀敲石取火,熱些枯技,以禦寒氣。比及角哀取了柴火到來,只見伯桃脫得赤條條地,渾身衣服,都做一堆放著。角哀大驚,曰:「吾兄何為如此?」伯桃曰:「吾尋思無計,賢弟勿自誤了,速穿此衣服,負糧前去,我只在此守死。」角哀抱持大哭曰:「吾二人死生同處,安可分離?」伯桃曰:「若旨餓死,白骨誰理?」角哀曰:「若如此,弟情願解衣與兄穿了,兄可費糧去,弟寧死於此」『伯桃曰:「我乎生多病,賢弟少壯,比我甚強;更兼胸中之學,我所不及。若見楚君,必登顯宦。我死何足道哉!弟勿久滯,可宣速往。」角哀曰:「令兄餓死桑中,弟獨取功名,此大不義之人也,我不為之。」伯桃曰:「我自離積石山,至弟家中,一見如故。知弟胸次不見,以此勸弟求進。不幸風雨所阻,此吾天命當盡。若使弟亦亡於此,乃吾之罪也。」言訖,欲跳前溪覓死。角哀抱住痛哭,將衣擁護,再扶至桑中。伯桃把衣服推開。角哀再欲上前勸解時,但見伯桃神色己變,四肢撅冷,一不能言,以手揮令去。角哀尋思:「我若久戀,亦凍死矣,死後准葬吾兄?」乃於雪中再拜伯桃而哭曰:「不肖弟此去,望兄陰力相助。但得微名,必當厚葬。」伯桃點頭半答,角哀取了衣糧,帶泣而去。伯桃死於桑中。

⑻ 有關義結金蘭的典故

義結金蘭,這個說法來自《世說新語·賢媛》「山公與嵇、阮一面,契若金蘭」,而這個說法大概來自於:《易·系辭上》,「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什麼意思呢,就是說朋友交情深厚,後來,根據這些個典故,朋友間情投意合,進而結為異生兄弟或姐妹,稱結金蘭(契若金蘭)。以前的規矩,義結金蘭後,要交換譜貼,叫金蘭譜或叫蘭譜,因此還有一個說法叫做「換貼」,也是兩個人拜把子結金蘭的意思。 按照習慣,結拜的時候按人數各用一沓紅紙寫出每人姓名、生日、時辰、籍貫及父母、祖及曾祖三代姓名的《金蘭譜》,然後擺上天地牌位,根據年齡的大小,依次焚香叩拜,一起讀誓詞。比如武俠小說經常看見的「黃天在上,今日某某和某某結為異姓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之類的。
著名典故:桃園三結義
桃園三結義是《三國演義》中的第一個故事。劉備、關羽張飛在涿郡張飛庄後花開正盛的桃園,備下烏牛白馬,祭告天地,焚香再拜,結為異姓兄弟。《三國演義》原文:
次日,於桃園中,備下烏牛白馬祭禮等項,三人焚香再拜而說誓曰:「念劉備、關羽、張飛,雖然異姓,既結為兄弟,則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後土,實鑒此心,背義忘恩,天人共戮!」誓畢,拜玄德為兄,關羽次之,張飛為弟。

⑼ 背信棄義的典故是什麼

【出 處】 《北史·周紀下·高祖武帝》:「背惠怒鄰,棄信忘義。
【由 來】 古時候有回一神鳥,名答曰:鳳凰。據傳鳳凰身具五德之身,即頭上的圖紋像「德」字,翼上的圖紋像「順」字,背上的圖紋像「義」字,腹上的圖紋像「信」字,胸前的圖紋像「仁」字。戴德、擁順、背義、抱信、履仁即為五德之要。本來背上的應該是「義」字,若改為背的是「信」字,只有棄「義」。「背信棄義」可以引申為:顛倒五德之要,違背仁義之根,君子莫為也。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