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壽縣歷史典故

壽縣歷史典故

發布時間: 2021-01-10 12:49:13

① 壽州的名稱是怎麼樣由來的

孫叔敖斬蛇
楚莊王時(前613年0591年)令尹孫叔敖,期思人。兒時即有美好的心靈。一日去城郊散步,在草叢中發現一條兩頭蛇,頓時嚇了一跳。他聽老人們說過,誰見了兩頭蛇,就會立刻死亡,心中不免有些懼怕,但他轉而想到,我一個人死了不要緊,如果讓更多的人看見了,豈不貽害無窮!想到這里,他毅然舉起石塊把兩頭蛇砸死,並把它深深埋在土裡。回家後,他把這件事告訴母親,母親稱贊他做得對。這個故事在壽縣安豐塘周圍農村廣為流傳。
趙匡胤與「大救駕」
相傳在公元九五六年,周世宗征討淮南,大將趙匡胤攻了九個多月才打破城池,取得成功。由於疲勞過度,趙匡胤進城後就病了,他胃口不佳,茶飯不進。這時,有個巧手廚師為了讓他進食,便精心製做了一種點心。用上好的白面、白糖、豬油、香油、青紅絲、桔餅、核桃仁等材料做了一些帶餡的圓形點心。這種點心的外皮有數道花酥層層疊起,金絲條條分明,中間如急流旋渦狀,因用油煎炸,色澤金黃。
當廚師端上點心時,香味撲鼻,外形誘人。趙匡胤一見,心中高興,食慾大增。他拿起一個,咬了一口,覺得酥脆甜香,十分好吃。再一看內中之餡,色白細膩,紅絲縷縷,青絲條條,如白雲伴彩虹,色美味佳。趙匡胤越吃越有味,一連吃了幾頓,病體大愈。他十分高興,重賞了廚師。
後來,趙匡胤做了宋朝開國皇帝,想到南唐一戰和這種糕點,說:「那次鞍馬之勞,戰後之疾,多虧這種糕點從中救駕。」於是便叫這種糕點為「大救駕」。
自此以後,「大救駕」的名稱和製法便一直流傳下來。至今,「大救駕」仍馳名淮河南北。外地來客慕名品嘗,當地人們也常以此饋贈親友,頗受歡迎。
當面鼓對面鑼
「當面鼓,對面鑼」,這句話在壽縣已經諺語寓意是有話當面講,說話要算數。
在壽縣城西門城瓮里,南北兩壁上對稱鑲嵌著兩塊石刻,一面是鑼,對面是鼓。這就是壽州內八景之一的「當在鼓,對面鑼」。
據說在清朝乾隆年間,壽州來了一位新知縣,上任不久,看到古城牆西段年久久失修,已幾次倒塌,下決心重修。於是通告全縣百姓,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同心協力,修復城牆。不料告示貼出一個月,卻不見動靜,這是為何?他哪裡知道「捐款捐糧修城牆」已叫喊了三任知縣,他們裝滿了腰包,卻沒有修城牆一寸。你想,老百姓還相信這位新大人嗎?
開工的日子到了,新知縣並不因為壽州百姓不熱心而泄氣,一大早便帶領衙役們扛著工具,來到西門腳下和幾十位民夫一道挖土抬石,一直干到天黑收工。這一下可引起人們的紛紛議論。有的說:「縣官大人都來修城牆了,人們千里迢迢來這招土,還不是為的壽州!我們明天也去干吧!」可也有人說:「還不是做做樣子騙人,一任比一任姦猾!」可是到了第十天,新知縣還在工地上勞動,又過了十天,還見他和民夫們一起運石塊,不同的是現在不是幾十人,而是幾百人了。城內城外的百姓們都自動參加修城牆勞動,一些商會棧行老闆主動捐款贈物,支援修城,本來兩個月的工程,四十天就竣工了。
壽州百姓為紀念這位清廉的「父母官」,就在城西門內立了「當在鼓、對面鑼」的石刻,表彰他說話算數,廉潔奉公的美德。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據《水經注》、《太平寰宇記》等古籍記載:西漢淮南王劉安,都壽春,篤神仙秘法鴻寶之道,招致賓客方術之士數千人,欲求長生不老之術。一日有八位老者求見劉安、門吏見是八個須眉皓素的老人,不願通報,八公頃刻變成八個童子。門吏大驚,即告劉安。劉安顧不得穿葑,赤腳出迎,執弟子禮。八公留下後,日與劉安登山修道煉丹。不久丹葯煉成,劉安服之,與八公「白日升天」。余葯在器,雞犬舔啄之,盡得升天,出現了「雞鳴天上,犬吠雲中」的奇觀。由此產生了「人人得道,雞犬升天」、「雞犬皆仙」、「淮南雞犬」等成語典故,壽春城北之山也因之而得名八公山。
劉金定戰死纏腳寺
纏腳寺在萬福鎮附近。傳說趙匡胤兵敗壽州,被困南塘(今壽縣境內)。趙手下大將劉金定領命往北突圍搬兵。劉金定奮力殺出重圍,在御弟趙光義處討到救兵。但大軍行動緩慢,劉金定又領一百輕騎翻身殺回壽州。
這時南唐兵擺下陰魂大陣把壽州城團團圍住。劉金定不顧身體勞累,率軍馬踏聯營欲沖入壽州。她沖啊沖,沖到了北門下。可是北門的千斤閘已經放下了,劉金定無法入城。於是她轉身向東門殺去。她沖啊沖,沖到了東門下。可是東門的城樓塌落了,劉金定無法入城。於是她又殺向南門。南門的敵軍潰散了,南門的水道已經給滾木擂石填滿了,還是進不去。最後殺到西門,敵人已經把西門燒毀,一時半會兒火滅不了。於是劉金定乾脆掉頭再次殺入南唐的大陣,直殺得敵軍人仰馬翻,潰不成軍,四散逃命。
劉金定七進七出,帶著大家殺了一層又一層,連戰了七七四十九陣,這邊殺不動就殺那邊,把敵人打得像倒柴塊子一樣,嗷嗷直叫。可是敵人來的太多了,就是沖不出去。她的膀子上,腰上,胯上,大腿上都帶了花,身上中了好幾箭,渾身都是鮮血,身邊的護衛也都打散了,只剩她一個。劉金定的馬快,最後終於殺出重圍,把敵軍甩在了後邊。跑到芡河邊,她胯下的桃花馬一陣悲鳴,終於累死了。劉金定沒了馬,只好自己趟水過了河。河水把鞋襪都浸透了。劉金定也累了,就在河邊把戰靴脫了,解開纏腳布放在河邊的青石上晾乾。 劉金定邊休息,邊把自己身上的箭拔下來,然後撕下戰袍把傷口裹好。其他地方的箭都好拔,就是背上中的箭不好拔。劉金定夠了幾次沒夠著,反正有鎧甲擋著,入肉不深,乾脆就不拔了,讓它在那插著。不大會兒,纏腳布也晾幹了。劉金定就重新纏腳。剛纏到一半,殺聲四起,南唐追兵趕到了。劉金定連忙跳起來迎戰,再一次把南唐兵殺得四散奔逃。劉金定拔腿便追,可是纏腳布還沒完全系好,幾個回合之後就鬆了。劉金定一個不小心絆在自己的纏腳布上,仰天摔了一跤。這一摔不要緊,她背上本來就插了一支箭沒有取出,這一下子就從後背捅到了前心。劉金定慘叫一聲,兩腿一蹬,氣絕身亡。敵軍見劉金定倒下,過了半天見沒動靜就一擁齊上把劉金定的首級割了送往都城請功。
過了兩天宋朝大批援軍趕到,趙匡胤在河邊草叢里找到劉金定的無頭屍體,厚葬在此,並建了座廟紀念劉金定,後人便把此廟叫做「纏腳寺」。因劉金定的無頭屍體葬在這里,所以就稱這道山嶺為「無頭墳嶺」。
隱賢古鎮有一條塗家巷,傳說從前巷裡往過陳、王兩戶人家,院落僅一牆之隔。陳家的牆頭左側植棗樹一株,三年後棗樹結滿紅棗,樹枝越過牆頭,伸向王家院內,熟透的紅棗不時掉落。王家想鄰家棗樹結的棗子,俺家不該享用。於是就編了竹笆,斜架在棗樹枝下,使掉落的紅棗滾回陳家院里。陳家發現後,悄悄把竹笆墊高,不讓棗子滾過來。年年結棗,年年編笆,王家想,還是遷到別處住吧,免得天長日久,影響鄰居關系。陳家得知這一消息,深感不安,毅然把棗樹鋸掉。王家見到倒在地上的棗樹,深表惋惜,問道:「為何把這正在結棗的棗樹鋸掉?」陳家說:「棗子雖好,也沒有領居好啊!」「編笆接棗,鋸樹留鄰」的故事至今仍被人們傳為佳話。

② 壽縣有怎樣的歷史與發展

壽縣位於皖中腹地,淮河中游南岸,國土面積約2986平方千米,人口約124萬人,東與合肥市相連,北與淮南市毗鄰,與阜陽市隔河相望。作為戰國古都,西漢古城,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壽縣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早在戰國末期,楚考烈王遷都於此。壽縣古稱壽春、壽陽、壽州。西漢時,淮南王劉安(西漢思想家、文學家,傳說是豆腐的發明者)還曾在此立都。劉安墓便位於八公山下。

壽縣文化燦爛,是楚文化的故鄉,是中國豆腐的發祥地,是「淝水之戰」的古戰場。以楚文化為底蘊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鄉土文化,尤以正陽肘閣、壽州鑼鼓等廣受歡迎。壽縣勝跡宏博,現在的古建築有發始建於唐貞觀年間的報恩寺、宋嘉定時期的古城牆、元代的黌學、明朝時期華東最大的清真寺、典雅肅穆的孫公祠等;名人古墓星羅棋布,主要有蔡侯墓、楚王墓、淮南王墓、廉頗墓、宓子墓等;古遺址有古郢都遺址、安豐城遺址、淝水之戰古戰場等;其他還有春申坊、時公祠、斗雞台、呂蒙正寒窯、陳玉成囚室、狀元府、淮王丹井,以及早在清代就載於方誌的壽州內八景和外八景等等。

目前全縣存有古跡160多處,其中唐、宋、明、清建築10多處,古墓葬多達80多座,古遺址29處。壽縣文物眾多,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7處,縣博物館珍藏國家一級文物160多件,二、三級文物2000多件,有「地下博物館」之稱。

壽縣人文薈萃。春秋時楚國令尹孫叔敖修的安豐塘,與都江堰、鄭國渠、漳河渠並稱我國古代四大水利工程。壽縣是世界管狀射擊武器、垂體激素葯物、豆腐的發源地、「天下第一塘」安豐塘所在地,因而又被世人稱為「四個世界之最」。

特別是豆腐文化的始祖——淮南王劉安及其門人編著的鴻篇巨制《淮南子》,集自然科學、哲學、史學、文學價值於一體,博大精深,在亞洲和世界上都廣有影響,現今許多國家和地區都有專門研究《淮南子》的學術團體。「時苗留犢」的典故早在唐代就被作為兒童啟蒙教育的典範,「投鞭斷流」、「風聲鶴唳」、「草木皆兵」、「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等成語膾炙人口,國人皆知。宋代政治家呂夷簡、呂公著和詩人呂本中,清代一代帝師孫家鼐、民國英傑柏文蔚,以及抗日名將方振武等一大批仁人志士,已名垂青冊,萬古流芳。

③ 壽縣為什麼被稱為「淮南古郡」

壽縣位於皖中腹地,淮河中游南岸,國土面積約2986平方千米,人口約124萬人,東與合肥市相連,北與淮南市毗鄰,與阜陽市隔河相望。作為戰國古都,西漢古城,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壽縣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早在戰國末期,楚考烈王遷都於此。壽縣古稱壽春、壽陽、壽州。西漢時,淮南王劉安(西漢思想家、文學家,傳說是豆腐的發明者)還曾在此立都。劉安墓便位於八公山下。

壽縣文化燦爛,是楚文化的故鄉,是中國豆腐的發祥地,是「淝水之戰」的古戰場。以楚文化為底蘊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鄉土文化,尤以正陽肘閣、壽州鑼鼓等廣受歡迎。壽縣勝跡宏博,現在的古建築有發始建於唐貞觀年間的報恩寺、宋嘉定時期的古城牆、元代的黌學、明朝時期華東最大的清真寺、典雅肅穆的孫公祠等;名人古墓星羅棋布,主要有蔡候墓、楚王墓、淮南王墓、廉頗墓、宓子墓等;古遺址有古郢都遺址、安豐城遺址、淝水之戰古戰場等;其它還有春申坊、時公祠、斗雞台、呂蒙正寒窯、陳玉成囚室、狀元府、淮王丹井,以及早在清代就載於方誌的壽州內八景和外八景等等。

目前全縣存有古跡160多處,其中唐、宋、明、清建築10多處,古墓葬多達80多座,古遺址29處。壽縣文物眾多,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7處,縣博物館珍藏國家一級文物160多件,二、三級文物2000多件,有「地下博物館」之稱。

壽縣人文薈萃。春秋時楚國令尹孫叔敖修的安豐塘,與都江堰、鄭國渠,漳河渠並稱我國古代四大水利工程。壽縣是世界管狀射擊武器、垂體激素葯物、豆腐的發源地、「天下第一塘」安豐塘所在地,因而又被世人稱為「四個世界之最」。

特別是豆腐文化的始祖——淮南王劉安及其門人編著的宏篇巨著《淮南子》,集自然科學、哲學、史學、文學價值於一體,博大精深,在亞洲和世界t都廣有影響,現今許多國家和地區都有專門研究《淮南子》的學術團體。「時苗留犢」的典故早在唐代就被作為兒童啟蒙教育的典範,「投鞭斷流」、「風聲鶴唳」、「草木皆兵」、「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等成語膾炙人口,國人皆知。宋代政治家呂夷簡、呂公著和詩人呂本中,清代一代帝師孫家鼐、民國英傑柏文蔚,以及抗日名將方振武等一大批仁人志士,已名垂青冊,萬占流芳。

④ 壽縣為什麼評上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它只是一個縣城呀

壽縣歷史悠久。古稱壽春、壽陽、壽州,屢為州、府、道、郡等治所。它古屬淮夷部落,夏為揚州域,商周為州來國地,春秋屬楚。三國是為魏地,已是十餘萬人的重鎮。自晉以後到唐、宋,壽縣繼續以繁華著稱於世,所謂「揚(州)壽(州)皆為重鎮。」
壽縣文化燦爛。是楚文化的故鄉,是中國豆腐的發祥地,是「淝水之戰」的古戰場。以楚文化為底蘊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鄉土文化,尤以正陽肘閣、壽州鑼鼓等廣受歡迎。壽縣勝跡宏博,現在的古建築有發始建於唐貞觀年間的報恩寺、宋嘉定時期的古城牆、元代的黌學、明朝時期華東最大的清真寺、典雅肅穆的孫公祠等;名人古墓星羅棋布,主要有蔡候墓、楚王墓、淮南王墓、廉頗墓、宓子墓等;古遺址有古郢都遺址、安豐城遺址、淝水之戰古戰場等;其它還有春申坊、時公祠、斗雞台、呂蒙正寒窯、陳玉成囚室、狀元府、淮王丹井,以及早在清代就載於方誌的壽州內八景和外八景等等。目前全縣存有古跡160多處,其中唐、宋、明、清建築10多處,古墓葬多達80多座,古遺址29處。壽縣文物眾多,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7處,縣博物館珍藏國家一級文物160多件,二、三級文物2000多件,有「地下博物館」之稱。
壽縣人文薈萃。春秋時楚國令尹孫叔敖修的安豐塘,與都江堰、鄭國渠,漳河渠並稱我國古代四大水利工程。壽縣是世界管狀射擊武器、垂體激素葯物、豆腐的發源地「天下第一塘」安豐塘所在地,因而又被世人稱為「四個世界之最」。特別是豆腐文化的始祖--淮南王劉安及其門人編著的宏篇巨著《淮南子》,集自然科學、哲學、史學、文學價值於一體,博大精深,在亞洲和世界上都廣有影響,現今許多國家和地區都有專門研究《淮南子》的學術團體。「時苗留犢」的典故早在唐代就被作為兒童啟蒙教育的典範,「投鞭斷流」、「風聲鶴唳」、「草木皆兵」、「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等成語膾炙人口,國人皆知……。宋代政治家呂夷簡、呂公著和詩人呂本中,清代一代帝師孫家鼐、民國英傑柏文蔚,以及抗日名將方振武等一大批仁人志士,已名垂青冊,萬古流芳。壽縣是革命老區,誕生了安徽省最早的黨組織--中共壽縣小甸集鎮特別支部,走出了曹淵、曹蘊真、薛卓漢、方運熾、孫一中等一批談民族獨立和解放而光榮獻身的革命先烈,為中國革命做出了重大貢獻。
壽縣資源豐富。是全國糧食、油料、水產品生產百強縣和全國平原綠化先進縣,目前已形成優質糧油棉、水產、生豬、白鵝、肉雞、席草、果菜、林木等八大主導產業。地方特產壽霍黑豬、皖西白鵝聞名遐邇,淮王魚、銀魚、瓦蝦歷史上被列為貢品,八公山豆腐、酥梨、水蜜桃、廷龍瓜子、壽州香草等,一直深受海內外賓客青睞。壽縣是國務院1986年頒布的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是省政府確定的全省7個重點旅遊城市之一,旅遊資源豐富,已初步形成了八公山國家森林公園、壽州古城和安豐塘三大旅遊景區,年接待遊客30多萬人次。壽縣交通便捷合淮阜高速公路穿境而過,距鐵路淮南站約25公里,正在興建的合肥新橋國際機場位於縣界,區位優勢明顯。省級開發區壽縣工業園位於縣城西郊,入園企業30多家,已初具規模。省級臨空(新橋機場)工業園已獲省政府初步批准,正在編制規劃。鄉鎮工業聚集區也有了長足進步。

⑤ 誰知道安徽壽縣的歷史嗎詳細的,關於人文、教育、宗教、文化、出名的人物、事跡等

壽縣位於安徽省中部、淮河中游南岸,依八公山,傍淮、淠河,同省會合肥市接壤,與國家能源城淮南市毗鄰。介於東經116°27—117°04,北緯31°54—32°40之間。全縣總面積2986平方公里,耕地178萬畝,轄25個鄉鎮。總人口134萬。 壽縣歷史悠久。古稱壽春、壽陽、壽州,屢為州、府、道、郡等治所。它古屬淮夷部落,夏為揚州域,商周為州來國地,春秋屬楚。三國是為魏地,已是十餘萬人的重鎮。自晉以後到唐、宋,壽縣繼續以繁華著稱於世,所謂「揚(州)壽(州)皆為重鎮。」 壽縣文化燦爛。是楚文化的故鄉,是中國豆腐的發祥地,是「淝水之戰」的古戰場。以楚文化為底蘊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鄉土文化,尤以正陽肘閣、壽州鑼鼓等廣受歡迎。壽縣勝跡宏博,現在的古建築有發始建於唐貞觀年間的報恩寺、宋嘉定時期的古城牆、元代的黌學、明朝時期華東最大的清真寺、典雅肅穆的孫公祠等;名人古墓星羅棋布,主要有蔡候墓、楚王墓、淮南王墓、廉頗墓、宓子墓等;古遺址有古郢都遺址、安豐城遺址、淝水之戰古戰場等;其它還有春申坊、時公祠、斗雞台、呂蒙正寒窯、陳玉成囚室、狀元府、淮王丹井,以及早在清代就載於方誌的壽州內八景和外八景等等。目前全縣存有古跡160多處,其中唐、宋、明、清建築10多處,古墓葬多達80多座,古遺址29處。壽縣文物眾多,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7處,縣博物館珍藏國家一級文物160多件,二、三級文物2000多件,有「地下博物館」之稱。 壽縣人文薈萃。春秋時楚國令尹孫叔敖修的安豐塘,與都江堰、鄭國渠,漳河渠並稱我國古代四大水利工程。壽縣是世界管狀射擊武器、垂體激素葯物、豆腐的發源地「天下第一塘」安豐塘所在地,因而又被世人稱為「四個世界之最」。特別是豆腐文化的始祖--淮南王劉安及其門人編著的宏篇巨著《淮南子》,集自然科學、哲學、史學、文學價值於一體,博大精深,在亞洲和世界上都廣有影響,現今許多國家和地區都有專門研究《淮南子》的學術團體。「時苗留犢」的典故早在唐代就被作為兒童啟蒙教育的典範,「投鞭斷流」、「風聲鶴唳」、「草木皆兵」、「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等成語膾炙人口,國人皆知……。宋代政治家呂夷簡、呂公著和詩人呂本中,清代一代帝師孫家鼐、民國英傑柏文蔚,以及抗日名將方振武等一大批仁人志士,已名垂青冊,萬古流芳。壽縣是革命老區,誕生了安徽省最早的黨組織--中共壽縣小甸集鎮特別支部,走出了曹淵、曹蘊真、薛卓漢、方運熾、孫一中等一批談民族獨立和解放而光榮獻身的革命先烈,為中國革命做出了重大貢獻。 壽縣資源豐富。是全國糧食、油料、水產品生產百強縣和全國平原綠化先進縣,目前已形成優質糧油棉、水產、生豬、白鵝、肉雞、席草、果菜、林木等八大主導產業。地方特產壽霍黑豬、皖西白鵝聞名遐邇,淮王魚、銀魚、瓦蝦歷史上被列為貢品,八公山豆腐、酥梨、水蜜桃、廷龍瓜子、壽州香草等,一直深受海內外賓客青睞。壽縣是國務院1986年頒布的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是省政府確定的全省7個重點旅遊城市之一,旅遊資源豐富,已初步形成了八公山國家森林公園、壽州古城和安豐塘三大旅遊景區,年接待遊客30多萬人次。壽縣交通便捷合淮阜高速公路穿境而過,距鐵路淮南站約25公里,正在興建的合肥新橋國際機場位於縣界,區位優勢明顯。省級開發區壽縣工業園位於縣城西郊,入園企業30多家,已初具規模。省級臨空(新橋機場)工業園已獲省政府初步批准,正在編制規劃。鄉鎮工業聚集區也有了長足進步。 壽縣經濟社會事業蓬勃發展。改革開放以來,壽縣積極搶抓機遇,奮發圖強、勵精圖治,國民經濟和社會事業取得了長足發展。人民群眾收入顯著增長,城鄉面貌明顯改善,精神文明活動深入推進,先後榮獲全國科技、體育、殯改、司法、廣播電視先進縣稱號。

⑥ 壽縣有哪些歷史典故

壽縣三眼井有著數百年的歷史,至今井水清澈甘甜,據記載,明清延用元代制度,建立了驛站網路,明嘉靖年間,壽州有驛站10處,南過驛巷和北過驛巷,就是供應傳遞書信的郵差、軍士歇腳、休息,給馬補充飼料的地方,當然少不了有水井。即使是設驛站時建的井,三眼井亦當在四百年左右了。

在古城壽縣,至少在20世紀70年代前,在人們用上自來水之前,井仍然是人們生活飲用水的主要來源。每每在早晨或傍晚時分,在井邊提水淘米、洗衣,成了街頭巷尾一道必不能少的生活景觀。即使時序走到了21世紀,水井仍和自來水一樣發揮著作用。史料記載,戰國時古壽春人就有陶圈井。到了宋代,城垣修固,為了解決居民飲用水,始鑿磚制水井,並流行於明代。據統計,1958年以前,城區尚有宋、元、明、清時代磚井179眼。主要分布在人口密度大的東大街、南大街,以及居民集中的北大街西北角、西大街西南角。據記載,位於西大街清真寺巷內的壽縣清真寺——無象寶殿門前有一口古井,上有一座阿拉伯風格的井罩,井沿邊一道道井繩勒出的印痕,可以讓人想像出井的悠久歷史。壽縣清真寺 建於明朝天啟年間,建寺當築井,方便生活。據此推算,清真寺之井當在四百多年以上。壽縣城區的穆斯林兄弟多居住在南大街西南角清真寺巷附近,所以附近回民多到此汲水,以示潔凈。寺內二道門有一口井,已乾枯淤實,不知是何緣故。

壽縣三眼井是安徽壽縣重點保護歷史文物,位於東街南過驛巷內的民居旁,井邊就是人來人往的菜市和小商品攤點。每天都能看到勒滿繩印的井邊圍滿了汲水洗涮的人,三眼井以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加之能從三個井口汲水,著實為這片人口集中的地方提供了極大的方便。

三眼井邊說故事,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壽縣城內的一口老井,聽聽老人們口口相傳的故事。

很多人,尤其是老年人,對於老井可能並不陌生,但是今天我們說的這口井,它比較特別,和別的井不同的是,它有三個眼,這還不算,在它的身上還有很多動人的故事。壽縣三眼井位於壽縣縣城東街南過驛巷內,有關這口井,流傳了很多故事,它得名的由來,還有一個故事。據說當年明太祖朱元璋的母親,曾經要飯到了壽縣這個地方,在極度口渴的時候,在這個井裡打水喝,最後發現了一隻三隻眼的龜,於是趕緊把它放進井裡。據說,後來人們在打水的時候,也發現過這只三眼神龜。這些故事也可以看出,在當地百姓心目中,這口井是多麼的不同尋常。在很多老年人的記憶里,這口井就像神一樣。每到過年過節的時候,都會有人來祭拜。

⑦ 壽縣歷史典故小故事

雞犬升天
西漢時期,有位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名叫劉安。繼承了父親的封位為淮南王回。
淮南王劉安答看了許多書,偏偏對道教的書籍入了迷。產生了煉丹成仙的念頭。於是他四處去尋訪有仙方神術的道人。
有一天,他聽說有位仙翁名叫八公,有煉制仙丹的秘方,但是從不傳給別人,於是就去尋找八公。沒想到八公四處雲游,劉安吃盡苦頭也沒能找到八公。可是劉安仍然一心一意的尋訪,劉安的誠心感動了八公。一日,八公來到劉安家,把煉制仙丹的方法傳授給他,並告訴他,仙丹煉成,吃下後就可升天成仙了。
劉安每天都虔誠的靜心修煉,後來他「真的」煉出了仙丹。這時他覺得身體輕盈,飄飄欲仙。那些仙丹,晶瑩剔透。他知道升天成仙的時刻到了,他沐浴更衣,焚香禱告,然後把仙丹吃了下去……劉安覺的身體輕飄飄的,低頭一看,原來自己早已站在雲端了。
劉安成仙後,灑落在院子里的仙丹被雞和狗吃了,它們也都飄然升空,成了神仙。劉安在雞和狗簇擁之中,慢慢的就消失了。
東漢·王充《論衡·道虛》:「淮南王劉安坐反而死,天下並聞,當時並見,儒書尚有言其得道仙去,雞犬升天者。」

⑧ 與壽縣有關的成語典故有哪些

八公山上來;草木皆兵【拼 音】:自bā gōngshān shàng;cǎo mù jiē bīng 【解 釋】:八公山:山名.在安徽淮南市西.俯瞰平野;形勢險要.把八公山上的草和樹木都當成了敵兵. 【出 處】:《晉書·苻堅載記下》:「(苻)堅與苻融登城而望王師;見部陣齊整;將士精銳;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類人形;顧謂融曰:'此亦勁敵也;何謂少乎?'憮然有懼色.」...

⑨ 壽縣古城牆的相關典故

壽縣城賓陽門內,有五方大蛇吞象的石刻,這是壽州內八景之一——「人心不足蛇吞相(象)」。
傳說從前有個蟒蛇精違犯天條,玉皇大帝命雷公轟擊它。蟒蛇精無處藏身,現出原形,化作小蛇蜷縮於塵土中。適逢壽州城內窮秀才梅生郊遊途中發現,將小蛇救起,帶回家中喂養。春去夏來,小蛇逐漸長大,生活日益艱難。一日在大街上閑逛,見眾人圍觀皇榜。原來是皇太後身染重病,御醫醫治無效。榜告天下,有能治好皇太後病症者,可做京官。梅生暗想,我如有靈丹妙葯治好皇太後的病,即可一步登天。不知不覺走出北門,來到郊外北山叢林中,突然狂風大作,一條巨蟒出現在眼前,梅生大驚,大蟒口吐人言:「梅相公別怕,你從前救過我的命,今天我將報答。」梅生記起自己曾救過一條小蛇,便說:「區區小事,何雲報答!」蟒蛇道:「當今皇天太後病,你從我腹中割下一塊心肝,即可治好太後的病。」梅生猶豫,蟒蛇道:「但割無妨」。梅生即手持得刀鑽入大蟒腹中割下一塊心肝離去。
梅生進京治好太後的病,皇帝大悅,封梅生為宰相,放假三月回鄉祭祖,耀武揚威。他轉而想,榮華富貴皆過眼煙雲,何不再向蟒蛇割一塊心肝,以備日後自用,永保長生。次日梅生進入北山叢林尋得大蟒。大蟒此時已識破梅生乃領心不足之輩,念其曾救過自己的命,只得忍痛讓其再割一刀。梅生鑽進蛇腹,意欲割下大蟒全部心肝。大蟒疼痛難忍,混身抽搐,用力把口一閉,梅生終於葬身蛇腹。這就是「人心不足蛇吞相(象)的由來。 在壽縣城西門城瓮里,南北兩壁上對稱鑲嵌著兩塊石刻,一面是鑼,對面是鼓。這就是壽州內八景之一的「當在鼓,對面鑼」。
據說在清朝乾隆年間,壽州來了一位新知縣,上任不久,看到古城牆西段年久久失修,已幾次倒塌,下決心重修。於是通告全縣百姓,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同心協力,修復城牆。不料告示貼出一個月,卻不見動靜,這是為何?他哪裡知道「捐款捐糧修城牆」已叫喊了三任知縣,他們裝滿了腰包,卻沒有修城牆一寸。你想,老百姓還相信這位新大人嗎?
開工的日子到了,新知縣並不因為壽州百姓不熱心而泄氣,一大早便帶領衙役們扛著工具,來到西門腳下和幾十位民夫一道挖土抬石,一直干到天黑收工。這一下可引起人們的紛紛議論。有的說:「縣官大人都來修城牆了,人們千里迢迢來這招土,還不是為的壽州!我們明天也去干吧!」可也有人說:「還不是做做樣子騙人,一任比一任姦猾!」可是到了第十天,新知縣還在工地上勞動,又過了十天,還見他和民夫們一起運石塊,不同的是現在不是幾十人,而是幾百人了。城內城外的百姓們都自動參加修城牆勞動,一些商會棧行老闆主動捐款贈物,支援修城,本來兩個月的工程,四十天就竣工了。
壽州百姓為紀念這位清廉的「父母官」,就在城西門內立了「當在鼓、對面鑼」的石刻,表彰他說話算數,廉潔奉公的美德。 在壽州古城通淝門(南門)城瓮東牆上嵌著一塊石刻,上刻著一個作行刺狀的石人,這就是「壽州內八景」之一的「門里人」。
公元前241年,楚考烈王接受相國黃歇的建議,把都城遷到壽春。黃歇為相期間,施仁政,重農商,政績卓著,深得考烈王的信賴。但考烈王沒有兒子,王位的繼承人已成問題,春申君黃歇為此也日夜操心,但無結果。此時,黃歇門下有一個叫李園的舍人,為了巴結主人,把他的妹妹獻給了黃歇。李氏頗有幾分姿色,又能說會道,得到黃歇的喜愛。不久,李氏懷孕在身。李園是趙國人,是個奸詐陰險,狡猾狠毒的小人,他為了達到不可告人的目的,想出一條詭計,讓他妹妹去實施。李氏便花言巧語地對黃歇說:「楚王沒有後嗣,一旦死了,王位就會被他的兄弟奪去。你為楚相這么多年,得罪不少人,到那裡,只怕你保不住相位,就連性命也難保啊!現在我已有身孕,你可把我獻給楚王,要是生個太子,不就會立為楚王了嗎!到那時,你不就得了楚國嗎?」經過反復思索,春申君還是同意了。
李氏獻給考烈王後,不久果真生了一個男孩,楚王十分高興,宣布立為太子,就是後來的楚幽王。李園陰謀得逞,搖身一變成了國舅爺,根本不把春申放在眼裡,公元前237年,考烈王得了重病,危在旦夕。這時黃歇的一個門客私下對他說:「李園是奸詐小人,我看他收養了許多死士,只怕考烈王一死,他要奪王位,必先殺你滅口。」黃歇自信李園待他一直很好,不會對他下此毒手。事隔十七天,考烈王死了,李園把家養的刺客埋伏在棘門(今城南門內),等黃歇吊喪經過時,將他殺害了。連黃歇家族也遭李園抄斬。
人們為了不忘血的教訓,在春申君遭刺的地方,嵌上石刻刺客像—「門里人」。 壽縣,古稱壽春,自楚考烈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41年)遷都於此,曾10次為郡,並屢為州郡治所。
古城基堅牆固,氣勢雄偉,迄今保存完好。今城牆為南宋寧宗十二年(1206年)建康都統許俊重築,牆磚面亦常見「建康許都統造」字樣。城之平面略呈方形,城牆周長7141米,高8.3米,底寬18-22米,頂寬4-10米,牆體以土夯築,外側貼磚,外壁下部有2米高條石砌基,通體向內欹斜,層層收分。城外東南為濠,寬約60米,北環淝水,西接壽西湖,外壁牆腳築有寬約8米的護城石堤。城有四門,東為賓陽,南曰通淝,西稱定湖,北名靖淮。四門皆有護門瓮城,其中西門的外門朝北,北門的外門朝西,東門內外兩門平行錯置,具有軍事防禦和防汛抗洪雙重功能。與城牆有密切關聯的「留犢情深」、「劉仁贍死節守城」、「當面鑼對面鼓」、「門里人」、「人心不足蛇吞象」等美好傳說,伴隨各城流傳至今。1958年,壽縣人民政府公布其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為國家級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作為古老歷史的見證,壽州人非常珍愛至今保存完好的城牆。城牆為宋代重築,爾後迭有修葺。城牆周長7174米,高為9.7米,底寬18—20米,頂寬6— 10米。城有四門,並各有瓮城,其中西瓮門北向出,北瓮門西向出,東城門與瓮門在平面上平行錯置同為東向出。這種門向的特殊設置,不僅有利子軍事防禦,而且還具有重要的防水功能。明代為了加固牆基,於城牆外側以條石迭砌一周擴城泊岸,保護城牆不被水沖蝕。古人贊其「若匹練之橫亘也,菪生鐵之焰禱也」。城內北部東西兩側各有一泄水涵閘,平時城內積水可由此排出城外,當洪水季節,又可自行關閉涵閘,防止外水倒灌額鐫有「金湯鞏固」、「崇墉障流」題名,是對這堅固雄偉的壽州城牆的真實寫照。 1991年,古城抵禦了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水的圍困,保護了城內十多萬人的生命財產,再次顯示了它的特殊功能。在古城南門東牆上嵌著一塊石刻,上刻一個做行刺狀的武士,這就是「壽州內八景」之一的「門里人」。細讀碑文,品味歷史,您或許會從中獲取一些有益的啟示。望著那高聳的城樓,綿延的城垣,人們覺得這古城彷彿就是一部沉甸甸的歷史巨著,她的博大和精深,會令您痴醉留連。

⑩ 壽縣有那些神話求大神幫助

孫叔敖斬蛇 楚莊王時(前613年0591年)令尹孫叔敖,期思人。兒時即有美好的心靈。一日去城郊散步,在草叢中發現一條兩頭蛇,頓時嚇了一跳。他聽老人們說過,誰見了兩頭蛇,就會立刻死亡,心中不免有些懼怕,但他轉而想到,我一個人死了不要緊,如果讓更多的人看見了,豈不貽害無窮!想到這里,他毅然舉起石塊把兩頭蛇砸死,並把它深深埋在土裡。回家後,他把這件事告訴母親,母親稱贊他做得對。這個故事在壽縣安豐塘周圍農村廣為流傳。 趙匡胤與「大救駕」 相傳在公元九五六年,周世宗征討淮南,大將趙匡胤攻了九個多月才打破城池,取得成功。由於疲勞過度,趙匡胤進城後就病了,他胃口不佳,茶飯不進。這時,有個巧手廚師為了讓他進食,便精心製做了一種點心。用上好的白面、白糖、豬油、香油、青紅絲、桔餅、核桃仁等材料做了一些帶餡的圓形點心。這種點心的外皮有數道花酥層層疊起,金絲條條分明,中間如急流旋渦狀,因用油煎炸,色澤金黃。 當廚師端上點心時,香味撲鼻,外形誘人。趙匡胤一見,心中高興,食慾大增。他拿起一個,咬了一口,覺得酥脆甜香,十分好吃。再一看內中之餡,色白細膩,紅絲縷縷,青絲條條,如白雲伴彩虹,色美味佳。趙匡胤越吃越有味,一連吃了幾頓,病體大愈。他十分高興,重賞了廚師。 後來,趙匡胤做了宋朝開國皇帝,想到南唐一戰和這種糕點,說:「那次鞍馬之勞,戰後之疾,多虧這種糕點從中救駕。」於是便叫這種糕點為「大救駕」。 自此以後,「大救駕」的名稱和製法便一直流傳下來。至今,「大救駕」仍馳名淮河南北。外地來客慕名品嘗,當地人們也常以此饋贈親友,頗受歡迎。 當面鼓對面鑼 「當面鼓,對面鑼」,這句話在壽縣已經諺語,寓意是有話當面講,說話要算數。 在壽縣城西門城瓮里,南北兩壁上對稱鑲嵌著兩塊石刻,一面是鑼,對面是鼓。這就是壽州內八景之一的「當在鼓,對面鑼」。 據說在清朝乾隆年間,壽州來了一位新知縣,上任不久,看到古城牆西段年久久失修,已幾次倒塌,下決心重修。於是通告全縣百姓,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同心協力,修復城牆。不料告示貼出一個月,卻不見動靜,這是為何?他哪裡知道「捐款捐糧修城牆」已叫喊了三任知縣,他們裝滿了腰包,卻沒有修城牆一寸。你想,老百姓還相信這位新大人嗎? 開工的日子到了,新知縣並不因為壽州百姓不熱心而泄氣,一大早便帶領衙役們扛著工具,來到西門腳下和幾十位民夫一道挖土抬石,一直干到天黑收工。這一下可引起人們的紛紛議論。有的說:「縣官大人都來修城牆了,人們千里迢迢來這招土,還不是為的壽州!我們明天也去干吧!」可也有人說:「還不是做做樣子騙人,一任比一任姦猾!」可是到了第十天,新知縣還在工地上勞動,又過了十天,還見他和民夫們一起運石塊,不同的是現在不是幾十人,而是幾百人了。城內城外的百姓們都自動參加修城牆勞動,一些商會棧行老闆主動捐款贈物,支援修城,本來兩個月的工程,四十天就竣工了。 壽州百姓為紀念這位清廉的「父母官」,就在城西門內立了「當在鼓、對面鑼」的石刻,表彰他說話算數,廉潔奉公的美德。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據《水經注》、《太平寰宇記》等古籍記載:西漢淮南王劉安,都壽春,篤神仙秘法鴻寶之道,招致賓客方術之士數千人,欲求長生不老之術。一日有八位老者求見劉安、門吏見是八個須眉皓素的老人,不願通報,八公頃刻變成八個童子。門吏大驚,即告劉安。劉安顧不得穿葑,赤腳出迎,執弟子禮。八公留下後,日與劉安登山修道煉丹。不久丹葯煉成,劉安服之,與八公「白日升天」。余葯在器,雞犬舔啄之,盡得升天,出現了「雞鳴天上,犬吠雲中」的奇觀。由此產生了「人人得道,雞犬升天」、「雞犬皆仙」、「淮南雞犬」等成語典故,壽春城北之山也因之而得名八公山。 劉金定戰死纏腳寺 纏腳寺在萬福鎮附近。傳說趙匡胤兵敗壽州,被困南塘(今壽縣境內)。趙手下大將劉金定領命往北突圍搬兵。劉金定奮力殺出重圍,在御弟趙光義處討到救兵。但大軍行動緩慢,劉金定又領一百輕騎翻身殺回壽州。 這時南唐兵擺下陰魂大陣把壽州城團團圍住。劉金定不顧身體勞累,率軍馬踏聯營欲沖入壽州。她沖啊沖,沖到了北門下。可是北門的千斤閘已經放下了,劉金定無法入城。於是她轉身向東門殺去。她沖啊沖,沖到了東門下。可是東門的城樓塌落了,劉金定無法入城。於是她又殺向南門。南門的敵軍潰散了,南門的水道已經給滾木擂石填滿了,還是進不去。最後殺到西門,敵人已經把西門燒毀,一時半會兒火滅不了。於是劉金定乾脆掉頭再次殺入南唐的大陣,直殺得敵軍人仰馬翻,潰不成軍,四散逃命。 劉金定七進七出,帶著大家殺了一層又一層,連戰了七七四十九陣,這邊殺不動就殺那邊,把敵人打得像倒柴塊子一樣,嗷嗷直叫。可是敵人來的太多了,就是沖不出去。她的膀子上,腰上,胯上,大腿上都帶了花,身上中了好幾箭,渾身都是鮮血,身邊的護衛也都打散了,只剩她一個。劉金定的馬快,最後終於殺出重圍,把敵軍甩在了後邊。跑到芡河邊,她胯下的桃花馬一陣悲鳴,終於累死了。劉金定沒了馬,只好自己趟水過了河。河水把鞋襪都浸透了。劉金定也累了,就在河邊把戰靴脫了,解開纏腳布放在河邊的青石上晾乾。 劉金定邊休息,邊把自己身上的箭拔下來,然後撕下戰袍把傷口裹好。其他地方的箭都好拔,就是背上中的箭不好拔。劉金定夠了幾次沒夠著,反正有鎧甲擋著,入肉不深,乾脆就不拔了,讓它在那插著。不大會兒,纏腳布也晾幹了。劉金定就重新纏腳。剛纏到一半,殺聲四起,南唐追兵趕到了。劉金定連忙跳起來迎戰,再一次把南唐兵殺得四散奔逃。劉金定拔腿便追,可是纏腳布還沒完全系好,幾個回合之後就鬆了。劉金定一個不小心絆在自己的纏腳布上,仰天摔了一跤。這一摔不要緊,她背上本來就插了一支箭沒有取出,這一下子就從後背捅到了前心。劉金定慘叫一聲,兩腿一蹬,氣絕身亡。敵軍見劉金定倒下,過了半天見沒動靜就一擁齊上把劉金定的首級割了送往都城請功。 過了兩天宋朝大批援軍趕到,趙匡胤在河邊草叢里找到劉金定的無頭屍體,厚葬在此,並建了座廟紀念劉金定,後人便把此廟叫做「纏腳寺」。因劉金定的無頭屍體葬在這里,所以就稱這道山嶺為「無頭墳嶺」。 隱賢古鎮有一條塗家巷,傳說從前巷裡往過陳、王兩戶人家,院落僅一牆之隔。陳家的牆頭左側植棗樹一株,三年後棗樹結滿紅棗,樹枝越過牆頭,伸向王家院內,熟透的紅棗不時掉落。王家想鄰家棗樹結的棗子,俺家不該享用。於是就編了竹笆,斜架在棗樹枝下,使掉落的紅棗滾回陳家院里。陳家發現後,悄悄把竹笆墊高,不讓棗子滾過來。年年結棗,年年編笆,王家想,還是遷到別處住吧,免得天長日久,影響鄰居關系。陳家得知這一消息,深感不安,毅然把棗樹鋸掉。王家見到倒在地上的棗樹,深表惋惜,問道:「為何把這正在結棗的棗樹鋸掉?」陳家說:「棗子雖好,也沒有領居好啊!」「編笆接棗,鋸樹留鄰」的故事至今仍被人們傳為佳話。 還有很多,你可以加我好友,一起寥寥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