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家諺語
1. 小明去舅舅家做客,舅舅問他長大了想干什麼,他吞吞吐吐說不出來,舅舅語重心長 地告誡他:用諺語
小名氣舅舅家做客。舅舅問他長大想干什麼?讓他說出來。就是用通俗的話把它說出來。
2. 關於家的諺語
關於家的諺語如下:
1、一家有事,四鄰不安
(1)一家有事,四鄰不安的意思是指一戶人家有了急事難事,周圍的人都會受到干擾,不得安寧。
(2)例句:張孟良《兒女風塵記》一部七:「眾鄉親全很熱心,七拼八湊,立刻集了九元多錢。天保一家磕頭禮拜,感恩不盡。眾鄉親忙止住道:「何必呀!一家有事,四鄰不安。咱莊上誰不受他們欺侮?」
2、家無生活計,不怕斗量金
(1)家無生活計,不怕斗量金的意思是家中若沒有謀生的辦法,即使有可用斗量金子的大家產也會用完。
(2)例句:清·佚名《綠牡丹》一七:「世上的俗話,原說得不錯:『家無生活計,吃盡一秤金。』你看那有生活的人家,到底比那清閑人家永遠些。」
3、家弗和,防鄰欺; 鄰不和,防外欺
(1)家弗和,防鄰欺; 鄰不和,防外欺的意思是家庭成員不和睦的話就得提防被鄰居欺侮;鄰里之間不和睦的話,就得提防外部人的欺侮。
(2)例句:清·范寅《越諺》卷上:「家弗和,防鄰欺; 鄰不和,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居家處世之防也。」
4、積善之家必有餘慶,作惡之家必有餘殃
(1)積善之家必有餘慶,作惡之家必有餘殃的意思是指多做好事的人家必定會給子孫後代留下福蔭;總做壞事的人家必定會給子孫後代留下災禍。
(2)例句:《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一:「善甫後來位至三公,二子歷任顯官。古人雲:「積善有善報,積惡有惡報。積善之家必有餘慶,作惡之家必有餘殃。」
5、家不露是好家
(1)家不露是好家的意思是是家庭內部的事不可讓外人知道。
(2)例句: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二部一: 「屯不露是好屯,家不露是好家。他們要問啥,啥也別說呀。」
3. 關於尊重別人的諺語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若要人尊重,首先尊重人」
你要是看重自己,那就不管你怎樣的無專價值,別人也會尊屬重你。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對別人的不尊重!首先就是對自己的不尊重!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欲知世是理,將人比自己。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4. 關於尊重別人的諺語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若要人尊重,首先尊重人」
你要是看重自己,那就專不管你怎樣的無價屬值,別人也會尊重你。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對別人的不尊重!首先就是對自己的不尊重!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欲知世是理,將人比自己。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5. 有關尊重老師的諺語、格言有:
1、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唐.韓愈《師說》
老師,是(可以)回依靠來傳授道理答、教授學業、解答疑難問題的。
2、一日之師,終身為父。——元.關漢卿
意思是哪怕只教過自己一天的老師,也要一輩子當做父親看待。比喻對待老師要像對待父親一樣敬重。
3、為學莫重於尊師。——譚嗣同《瀏陽算學館增訂章程》
學習最重要的是學會做人,而做人首先要從尊重父母、尊重老師開始。
4、君子隆師而親友。——《荀子修身》
所以君子尊崇老師而親近朋友,對於讒賊則深惡痛絕。
5、疾學在於尊師。——《呂氏春秋勸學》
指一個人要想很快學得知識才幹,首先在於尊重老師。比喻只有尊重老師,才能更好得到知識。
6. 從家的成語諺語中,可以發現中國人最重視什麼
數不勝數
shǔbùshèngshǔ
[釋義] 數:計算;勝:盡。數都數不過來。形容數量極專多;很難計算。
[語出屬] 《方岩記靜》:「類似這樣的奇跡靈異;還數不勝數;所以一年四季;方岩香火不絕;而尤以春秋為盛。」
[正音] 數;不能讀作「shù」。
[辨形] 勝;不能寫作「生」。
[近義] 不計其數 多如牛毛
[反義] 屈指可數 寥寥無幾
[用法] 形容數量極多。一般作謂語、定語、補語。
7. 有一句諺語後一句是禮輕情義重,前一句是什麼
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
這不是詩,是歇後語,出自徐謂《路史》版
釋義: 比喻禮物雖輕而情權意深厚。
故事: 有一個地方官,偶然得到了一隻稀有的飛禽——天鵝,便派一位名叫緬伯高的心腹拿去向皇帝進貢。緬伯高抱著天鵝,走到潘陽湖邊時,忽然覺得應該停下來給天鵝洗個澡,就小心翼翼地將
天鵝放入水中。不料,天鵝卻振翅飛走了,只掉下—根鵝毛。緬伯高沒有辦法去捉,只好拿著這根鵝毛面見皇帝。他害怕皇帝處罰自己,就編了一首順口溜,大意是這樣的:「我來向您朝貢,經過了萬水千山,可到了潘陽湖時天鵝飛走了;我悲痛欲絕,今天上復天子,請您饒了緬伯高。再說,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皇帝聽後,饒了緬伯高。
8. 春天的諺語(40條)
春風不刮,草芽不發。
雨淋春牛頭,七七四十九天愁。
立春天氣晴,百事好收成
初一落初二散,初三落月半:初一如下雨,初二則會放晴,初三若下雨則會落到十五。難估計。
春東風,雨祖宗,夏東風,一場空:春天要是刮東風,那將是春雨綿綿;夏天要是刮東風,將雨水短缺,給農作物生長帶來不利。
春分,日暝封分:春分日晝夜各為十二小時。
春分前好布田,春分後好種豆:這是台灣北部的農業現象,南部則比較早。
春分有雨病人稀:春分日若下雨,則病人少。
春分種芍葯,到老不開花:芍葯夏日開花,春分種太慢了。
春寒雨若泉,冬寒雨四散:春天氣溫低則多雨,冬天氣溫低雨反而少。
春曝死鬼,夏霧做大水:春天降霧會放晴,夏天降霧會雨澇成災。
春時東風雙流水,夏時東風旱死鬼:春天如果刮東風,將是陰雨天氣,地上將雨水橫流;夏天如果刮東風,將出現嚴重的旱情。
春天孩子面:春季是介於寒冬與盛夏之交,這時南方氣候開始暖和,而北方還在寒冷中,南北溫差很大,所以春天的天氣變化無常。此時,北方的冷空氣和南方的暖流常常交匯沖突,發生了氣旋,天氣便轉為陰雨。 氣旋過後,天又轉晴,這好像小孩子破涕為笑,故言「春天孩子面」。
春天後母面:入春以後,氣候會陰晴冷暖無常。
二月二打雷,稻米較重捶:表示節氣無誤,風調雨順,稻豐收,米價便宜。當天,如果春雷乍響,這一年收成很好。
驚蟄聞雷米似泥:驚蟄日打雷,表示節氣無誤,風調雨順,稻豐收,米價便宜。
臘月立春春水早,正月立春春水遲。
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
春雨貴如油。
春天孩兒面,一日三變臉。
春無三日晴。
早春晚播田。
春風如醇酒,著物物不知。
春到三分暖。
春天三日晴。
春雨貴如油。
一年四季春為首。
一年之計在於春。
春風不刮,草芽不發。
春天孩子面,一日三變臉。
肥不過春雨,苦不過秋霜。
季節不等人,春日勝黃金。
春天人們起得早,秋後人馬吃得飽。
.深耕一寸土,秋天多打萬石谷。
十年老不了一個人,一天誤掉了一個春。
未驚蟄先耳真 雷,四十九日烏。
春分豆仔伸。
春占冬十日。
正月花,二月柳,三月凍腳手。
二八亂穿衣,三九襤糝穿;三月穿三樣,四月穿蚊帳。
三月三月,一日剝皮,三日蓋被。
上元日下雨,清明定放晴。
立春日如在上年十二月內謂之早春,若播種莫過早也不過遲,按季節行事。
立春之日雨淋淋,陰陰濕濕到清明。
臘月立春春水早,正月立春春水遲。
年逢雙春雨水多,年逢無春好種田。立春落雨至清明。
立春日若下雨,直到清明前都會多雨。春喜晴不喜雨,尤忌打雷。
9. 形容做事重頭開始 一步一個腳印 的一句諺語是什麼
形容「做事重頭開始, 一步一個腳印」 的一句諺語是:千里內之行容始於足下。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謂走一千里路,也是從邁第一步開始的。比喻事情是從頭做起,逐步進行的。語出老子·《道德經》·第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壘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易《溫堯卿等授官賜緋充滄景江陵判官制》:「夫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苟自強不息,亦何遠而不屆哉?」
【詞目】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發 音】qiān lǐ zhī xíng,shǐ yú zú xià
【釋 義】走一千里路,是從邁第一步開始的。比喻事情是從頭做起,逐步進行的。再艱難的事情,只要堅持不懈的行動必有所成。
【用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褒義詞
【例句】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實現理想要從眼前的小事做起,這些事情做不好,理想就只是空談。
【近義詞】跬步千里
【反義詞】囫圇吞棗
10. 收集有關祝福「家」的成語和諺語,你發現中國人最重視什麼
家長里短,家徒四壁,家有喜事,安家落戶,成家立業,家喻戶曉,千家萬戶,孤家寡人,家破人亡,家大業大家家戶戶,合家團圓,萬家燈火,家和萬事興,家家有本難念的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