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樣的歷史典故

樣的歷史典故

發布時間: 2021-01-10 08:49:50

『壹』 求10篇簡短的歷史典故

1、鑿壁偷光:

西漢時期,宰相匡衡從小因為家貧,沒有條件進學堂,他白天幫人幹活,晚上沒錢買燈油,就只好在家裡土牆上鑿一個洞,借隔壁的燈光來讀書,甚至到有書的人家去免費幫工換取書本,他刻苦學習終於在漢元帝時期當上太子少傅。

總結:這篇寓言寫了匡衡少年時讀書的兩件事,一件是鑿壁偷光,一件是借書苦讀。它贊揚了匡衡勇於戰勝艱苦的條件,勤奮的讀書的精神;為我們樹立刻苦讀書的好榜樣。

2、破釜沉舟

秦朝末年,秦王派大將章邯帶20萬大軍進攻諸侯國趙國,趙王派人向楚王求援,楚王讓宋義掛帥,項羽輔佐率軍救援,宋義故意拖延時機,項羽殺了宋義並率軍渡過漳水去援趙,他們把鍋砸了,把船沉入江底,作生死決戰,終於擊敗秦軍。

總結:置之死地而後生,才有可能獲得成功。

3、三遷之教:戰國時期,孟子小時候非常聰明,經常模仿送葬人吹喇叭,孟母擔心他荒廢學業就把家搬到城裡,剛好旁邊是一個屠宰場,孟子很快就學會了殺豬宰羊,孟母只好搬家到一個學校附近,從此孟子就開始學習孔子的思想而成為一代思想家

總結:環境的重要性,良好的人文環境對人類的成長和生活而言是十分重要的

4、畫蛇添足

楚國有個專管祭祀的官員,春祭以後倒一杯酒給手下人,因人多酒少不夠分,就想出誰先畫好蛇就喝酒的辦法,有一個人第一個把蛇畫好了,見其他人還沒有畫完,就在已畫好的蛇上加了兩只腳,讓人啼笑皆非

總結:這篇寓言告訴人們,凡做一件事情,必須有具體的要求和明確的目標,要以清醒堅定的意志,追求之,完成之,不要被勝利沖昏頭腦。被勝利沖昏頭腦的人,往往為盲目樂觀所蔽,而招致失敗。

5、一鳴驚人

相傳楚莊王(另一說為齊威王)臨政三年終日作樂,不理朝政。一臣下對庄王說:「聽說國中有一隻大鳥,三年不飛,三年不鳴,是怎麼回事?」庄王說:「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然後整頓朝政,富國強兵,短短數年形成大治局面。

總結:不是非要滔滔不絕才能顯出自己的本事,平時不露聲色是為長遠觀察問題,蓄積力量,不但能夠正確地預見未來,更能夠掌握適當時機。

6、負荊請罪

戰國時,趙國有兩位重臣廉頗與藺相如,因藺相如多次立功,趙王封他為相國,廉頗不服氣,認為自己的武功蓋過他的嘴。藺相如為了國家,對廉頗多次避讓,廉頗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後慚愧不 已,便背著荊條,到藺相如家門請罪,從此兩人和好,成為同生共死的交情。

總結:由此可見,一個集體起內訌,容易讓敵人有機可趁;惟有團結起來、同心協力對抗外敵。才會讓敵人無機可乘。就是說,團結好了,才能一致對外,才不會被別人欺負。

7、紙上談兵

戰國時,戰國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飽讀兵書,能健談用兵之道,連父親也難不倒他,自認為是天下無敵。趙奢認為他是紙上談兵不知交通。後來趙奢死了,趙括頂替廉頗帶兵,藺相如等人極力反對,趙王堅持,趙括在長平之戰中損兵40萬。

總結: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空談不能成為現實

8、東施效顰

美女西施因病而皺著眉頭,鄰居醜女見了覺得很美,就學西施也皺起眉頭,結果顯得更丑。後人稱這個醜女為東施。

總結:不要盲目地去仿照,只會適得其反

9、守株待兔

戰國時宋國有一個農民,看見一隻兔子撞在樹根上死了,便放下鋤頭在樹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結果自然再無所獲!

總結:不要存有僥幸心理,不要想著不勞而獲,如果不付出努力,而寄希望於意外,結果只能是一事無成,不能死守狹隘經驗、墨守成規。

10、濫竽充數

齊宣王讓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的合奏。南郭處士請求給齊宣王吹竽,宣王對此感到很高興,拿數百人的口糧來供養他。齊宣王去世。齊湣王繼承王位,他喜歡聽一個一個的演奏,南郭處士聽後便逃走了

總結:弄虛作假是經不住時間的考驗,終究會露出馬腳的,一個人如果像不會吹竽的南郭先生那樣,沒有真本事,只靠裝樣子嚇喝人,在別人還不了解真相的時候,能夠矇混一陣子,但是總有真相大白的一天。




『貳』 經典的歷史典故

三英戰呂布-包磊大作
整幅畫簡潔但不簡陋,充分表現出作者對空間的把握已經遠遠超越了達芬奇、畢加索之流。
再看作者對馬的表現力,俗話說:「畫虎畫皮難畫骨」而作者卻從簡簡單單的幾筆就牢牢抓住馬的神韻,刻畫出駿馬奔騰的氣勢,縱觀古今中外,能與之比肩的唯有徐悲鴻!
而作者對人物的刻畫更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首先,對關羽的刻畫可以說是入木三分,充分體現出關雲長臉紅脖子粗的特點,其次對猛張飛的刻畫簡直是栩栩如生。而其中呂布頭上的三叉束發紫金冠更是整幅畫的點睛之筆!作者對人物的表現力堪比世界名畫「蒙娜麗莎」
再看那幅對聯,其文筆之妙,縱然李白、杜甫復生,司馬相如再世亦不如矣!對聯深刻反映了:「酒能誤事」「酒壯熊人膽」的千古不變的至理名言,其深遠的教育意義足以令孔孟汗顏!!!再觀其書法:字字鋒芒畢露,時而劍拔弩張、時而溫柔婉約。雖顏真卿、柳公權、王羲之不如矣。
這幅畫充分體現了作者深厚的歷史知識、空前絕後的書法繪畫能力與豐富的想像力創造力以及美妙絕倫的文采。讓人有如身臨其境的感覺。此畫不僅具有深厚的文學價值與藝術價值,還具有豐富的考古意義。千言萬語也表達不了我對這幅畫以及作者的敬仰與贊美,只有一句話:
「此畫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聞!」

『叄』 歷史典故

聞雞起舞---祖逖
草木皆兵---苻堅
身在曹營心在漢----關羽
紙上談兵----趙括
負荊請罪----廉頗
四面楚專歌----項羽
兩袖清風----於謙屬
孟母三遷----孟子
破釜沉舟----項羽
雞鳴狗盜-----孟嘗君
近水樓台-----范仲淹
無中生有----老子
鑿壁偷光----匡衡

『肆』 歷史典故

烏河的歷史故事
俗話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在30年以前烏河沿岸,到處是河汊,蘆葦密布。蘆葦的外圍,才是農田。如今的烏河兩岸,到處是農田、菜棚,在烏河上游地區,蘆葦是再也找不到了!可是,可是幾百年前,幾千年前的烏河又是怎樣的呢?

當然,這可能是誰也說不明白的。但是,烏河上游地區,在春秋戰國獨立封國的時候,曾經是齊國的國家園林,這恐怕是很多人所不知道的。

這要先從儒家的經典《孟子》說起。在《孟子·梁惠王》中孟子與齊宣王有這樣一段對話:

齊宣王問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諸?」

孟子對曰:「於傳有之。」

曰:「若是其大乎?」

曰:「民猶以為小也。」

曰:「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猶以為大,何也?」

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芻蕘者往焉,雉兔者往焉,與民同之。民以為小」,不宜宜乎?臣始之於境,問國之大禁,然後敢入。臣聞郊關之內,有囿方四十里,殺其麋鹿者,如殺人之罪,則是方四十里為阱於國中。民以為大,不宜宜乎?」
從這段話我們得到這樣一些信息:齊王有一座嚴禁平民百姓入內的苑囿,方圓四十里;這座苑囿的位置在郊關之內。這話非常確定。一是孟子直接對苑囿的主人說的;二是以此為勸諫內容;三是從言談中可以看出,孟子這些話說得十分審慎。如關於文王之囿的規模問題,他就不是直接肯定,而是說:「於傳有之。」這就更增加了這段文字的可信度。

據《爾雅》的解釋,古時國都「方五十里為郊關」。孟子從魯國來,自然這「郊關」應該是指西面的。我們知道,先秦的「里」比現在要小得多。根據《左傳》,記載,從臨淄城到蘼棘山(濟南千佛山)為五百里,現在的距離是120公里,也就是大約當時4里相當於現在的2華里、1公里。再考之於實地,臨淄城西25華里的地方有個村子叫召口。關於召口村名的來歷,據《臨淄縣志》記載,這里是臨淄城西郊的關口。而在關口之外數里的高陽(今臨淄高陽鄉)建有接待外國來使的館舍——高陽館。使臣待召晉見,必從此關口,故稱之為「召口」。顯然,今天的25華里,與當時50里的「郊關」定位是基本吻合的。孟子自西南的魯國來,那麼,這「郊關之內」,顯然應當是在臨淄城西邊。臨淄城西接近郊關,又有方圓40里(今10公里)的規模,再加上苑囿所需的水草條件,那就只能是烏河流域。因為烏河河道正是在西距臨淄城20華里一帶地方。

也許有人會說,「郊關」並不一定是孟子經過的地方。這話也不無道理。但是,齊宣王時,齊國已是東方大國,幾乎擁有了除魯國之外的今山東全境地區。臨淄城向東向北都是自己的國土,外臨大海,沒有鄰國,似乎也就不必設「郊關」。而臨淄城向南10餘華里便是牛山等連綿群山。這么說來,交關之內,只有西邊具備開辟「方四十里」之苑囿的唯一條件。

當然,如果沒有其他證據,單是這么說,也難以使人信服。還有從這苑囿的名字可以進一步考證,它就在烏河一帶。《左傳》中曾經兩次提到齊國苑囿的名字:
《左傳·文公十八年》:夏五月,公游於申池。二人(僕人邴躅和驂乘閻職)浴於池。躅以撲跌職,職怒。躅曰:「人奪汝妻不怒,一秩汝,庸何傷?」職曰:「與刖其父而弗能病者,何如?」乃謀弒懿公,納諸竹中。歸,舍爵而行。」

(二)《左傳· 襄公十八年》記晉平公會盟魯、宋、衛、鄭、曹、莒等12諸侯軍伐齊,「趙起以上軍圍盧,弗克。十二月戊戌,及秦周伐雍門之秋,......己 亥,焚雍門及西郭、南郭。劉難、士弱率諸侯之師焚申池之竹木。

第一段文字介紹的是荒淫無行的齊懿公,在到申池苑中遊玩的時候,被他的兩個僕人(一個有殺父之仇,一個有奪妻之恨)給暗殺後,拋屍竹林而去。

第二段文字介紹在齊國弱勢的時候,晉平公聯合12國諸侯一直攻打到臨淄,並焚燒了申池的竹木。

從這兩段記述中不難看出,申池空曠幽靜,規模頗大的苑囿特點。因為是國家苑囿,外人不能隨便進入,所以,兩個僕人輕而易舉的殺死了國王,而藏屍竹林。因為其規模很大,所以特別寫出「率諸侯之師」去放火焚燒。

從這些介紹也自然可以解決一個爭議的問題:就是關於申池的位置。晉代學者杜預《春秋左氏經傳集解》說:「齊南城西門名申門。齊城無池,唯此門左右有池,疑此則是。」於是,從此人們斷定「申池」就是齊南城西門外的護城河。當然,現代考古也已經否定了這一觀點。

據《齊文化叢書·齊都臨淄城》介紹:臨淄城「由大小二城組成,小城位於大城之西南部(即杜預所謂南城)。」「大城的修築年代是早於小城的。又根據大城夯土打破周代文化層,夯土中雜有灰土及戰國時期陶片等推測,其建築時期當在戰國時期以後。」而《左傳》記載「申池」事,一在文公十八年,一在襄公十八年,即前609年和前555年,均為春秋史事。前者距戰國(前475年始)134年。僅此可見,「申池」早於南城至少一個半世紀。申門為「南城西門」,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民俗遺留是考古學上的一條重要依據。而在臨淄城正西20華里的烏河上有一座古橋,叫申橋。《臨淄縣志》稱這座橋是臨淄現存最古老的三座橋之一。其始創年代已經失考。橋兩邊兩個村子,分別叫做東申橋村、西申橋村。而當地人稱申橋一帶叫「申池片」。問一下,為什麼叫「申池」,誰也不知原由。但是,老輩里這么叫,現在仍就這么叫而已!

由此可以推斷,今天的臨淄區路山鎮一帶的烏河上游地區,正是兩千年以前的齊國苑囿「申池」所在地。

據歷史記載,先秦時期我國北方地區氣候溫和多雨,自然十分適合竹子的生長。可以想像,那時,申池之中竹木茂密,溝汊縱橫,獐狍野鹿之類禽獸眾多。正是齊王和他的大臣們游獵的絕好場所。也是其他諸侯國非常羨慕嫉妒的地方,所以,敵對的晉國,攻入齊國腹地之後,就率各路諸侯軍隊,放火焚燒了這座園林。

『伍』 經典的歷史典故

[玉石俱焚]
夏帝太康死,其弟仲康即位。其時,世世掌管測報天地四時的羲氏、和氏飲酒行樂,荒於職守。仲康變派掌管六軍的胤後前往征討。c奉命出征,發表了一篇文告,號召將士戮力王室,討伐頑凶。同時不要放縱兵威,濫殺好人。不能如火燒崑山,不管是玉是石一概焚毀,而要殲滅其首惡,對脅從者不加治罪,對同流合污的群眾則要團結他們,幫助他們改過自新。

咸於維新 出於上述同一個故事。

[出典]
《尚書 胤征》:惟仲康肇位四海,胤後命掌六師。羲、和廢厥職,酒荒於厥邑。胤後承王命徂征,告於眾曰:「今予以爾有眾,奉將天罰。爾眾士同力王室,尚弼予欽承天子威命。火炎昆岡,玉石俱焚。天吏逸德,烈於猛火。殲厥渠魁,脅從罔治,舊染捂俗,咸於維新。」

[孜孜不倦]
古代傳說:有一次古帝虞舜叫大家對政事發表意見;問到禹,禹說:「予何言?予思日孜孜。」

[出典]
《尚書 益稷》:帝曰:「來,禹,汝亦昌言。」禹拜曰:「都,帝!予何言?予思日孜孜。」皋陶曰:「吁,如何?」禹曰:「洪水滔天,浩浩懷山襄陵,下民昏墊。予乘四載,水水刊木,暨益奏庶鮮食,予決九川距四海,浚畎澮距川,暨稷播奏庶艱食鮮食。懋遷有無化居,蒸民乃粒,萬邦做乂。」皋陶曰:「俞,師汝昌言。
愛屋及烏]
周武王滅殷朝後,問姜子牙應怎樣處理殷朝的文武百官。姜子牙答道:「我聽說愛某一個人,往往連帶喜愛他屋上的烏鴉,憎惡一個人,往往連帶厭惡他的小官吏,乾脆把他們全部殺光,不留一個。您看怎麼樣?」武王不同意他的意見,最後採納了周公「無變久新,唯仁是親」的寬大為懷政策。

[出典]
《說苑 貴德》:武王克殷,召太公而問曰:「將奈其士眾何?」太公對曰:「臣聞愛其人者,兼屋上之鳥;憎其人者,惡其餘胥。咸劉厥敵,使靡有餘,何如?」王曰:「不可!」太公出,邵公入,王曰:「為之奈何?」邵公對曰:「有罪者殺,無罪者活之,何如?」王曰:「不可!」邵公出,周公入,王曰:「為之奈何?」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無變久新,惟仁是親,百姓有過,在予一人。」武王曰:「廣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貴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者也。」

[玩物喪志]
周武王打敗商紂以後,與中原以外的少數民族有了交往。西戎進貢了一種名叫「獒」的獵犬。召公變寫了《旅獒》一文來教導武王,防止他沉溺於玩樂之中。文中有「玩物喪志」之語。

[出典]
《尚書 旅獒》:惟克商遂通道於九夷、八蠻。西旅底貢厥獒。太保乃作《旅獒》,用訓於王,曰:「嗚呼!明王慎德,四夷咸賓,無有遠而,畢獻方物,惟服器用。不役耳目,網路惟貞。玩人喪德,玩物喪志。志以道寧,言以道接。不作無益害有益,功乃成;不貴異物賤用物,民乃足。」

『陸』 10個以上的歷史典故(帶歷史人物的)

三顧茅廬 人物:劉備,諸葛亮
漢末,黃巾事起,天下大亂,曹操坐據朝廷,孫權擁兵東吳,漢宗室豫州牧劉備聽說諸葛亮很有學識,又有才能,就和關羽、張飛帶著禮物到隆中卧龍崗去請諸葛亮出來幫助他替國家做事。前後三次,終於感動了諸葛亮出山相助。

鴻門宴 人物:劉邦,項羽
秦末漢初,項羽率軍至函谷關。駐扎新豐鴻門,准備討伐劉邦。謀士范增勸說項羽立即攻擊劉邦。項羽不聽,第二天項羽在鴻門設宴,劉邦赴宴,席間,范增三次舉起所佩玉玦,示意項羽殺掉劉邦,項羽猶豫不決。後劉邦借上廁所的機會,在樊噲等人的護衛人,由小路急忙返回霸上,得以脫身。

完壁歸趙 人物:趙惠文王,秦昭王,藺相如
趙惠文王得到和氏壁,秦昭王聽說後,表示願意用15城換取和氏璧。趙惠文王派藺相如帶璧去秦國,秦昭王大喜,卻全無將城邑給趙之意。藺相如誆說玉上有一小疵點,拿回了寶玉。並威脅秦王劃城齋戒,秦昭王無奈,只得劃出15個城邑給趙。藺相如在秦王齋戒時便派隨從懷藏和氏璧,返回趙國,從而保全了和氏璧。

指鹿為馬 人物:趙高
秦趙高自知權利大,想要檢驗朝官是否俯首聽命,便在朝會時獻上一隻鹿,並指著它說是馬。秦二世胡亥笑著說:「丞相搞錯了,指鹿為馬!」又問左右群臣是鹿是馬,有人沉默不語;有人害怕趙高而回答是馬;也有人則據實而言。事後趙高陰謀殺害了那些回答是鹿的人。從此,人人自危,沒有人再敢說趙高有錯

樂不思蜀 人物:劉禪,司馬昭
公元263年,蜀國就被魏所滅。劉禪投降後,魏王曹髦封他一個食俸祿無實權的「安樂公」稱號,並將他遷居魏國京都許昌居住。魏王自己也無實權,掌大權的是司馬昭。在一次宴會上,司馬昭當著劉禪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劉禪隨從人員想到滅亡的故國,都非常難過,劉禪卻對司馬昭說:「此間樂,不思蜀。」他一點兒也不想念蜀國。

卧薪嘗膽 人物:勾踐,夫差
春秋戰國時期,吳王夫差攻伐越國。越敗吳勝,夫差將越王勾踐,王後以及越國大臣帶回吳國為奴。為奴三年後,夫差生病。勾踐為夫差嘗糞感化了夫差,從而釋放了勾踐。 回到越國的勾踐,睡在柴草上,在房梁吊下一根繩子,繩子一端栓著一隻奇苦無比的豬苦膽,每天醒來,勾賤第一件事就是先嘗一口奇苦無比的苦膽!他苦心勵志,發憤強國,最終打敗吳國。

望梅止渴 人物:曹操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領部隊去討伐張綉,天氣熱得出奇,行軍的速度很慢。曹操心裡很是著急。他看了看前邊的樹林,沉思了一會兒對士兵說:「士兵們,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裡的梅子又大又好吃,繞過這個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們一聽,彷彿已經吃到嘴裡,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許多。

『柒』 關於歷史典故

寒食節起源,據史籍記載:春秋時期,晉國公子重耳為躲避禍亂而流亡專他國長達屬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終追隨左右、不離不棄;甚至「割股啖君」。重耳勵精圖治,成為一代名君」晉文公「。但介子推不求利祿,與母親歸隱綿山,晉文公為了迫其出山相見而下令放火燒山,介子推堅決不出山、最終被火焚而死。晉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將其葬於綿山,修祠立廟,並下令在介子推死難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這就是「寒食節」的由來。

『捌』 勵志歷史典故有哪些

吳承恩其實從小在家鄉就小有名氣,他小時候勤奮好學,一目十行,過目成誦。

他精於繪畫,擅長書法,愛好填詞度曲,對圍棋也很精通,還喜歡收藏名人的書畫法貼。

少年時代他就因為文才出眾而在故鄉出了名,然而他的成名作《西遊記》卻成書很晚。

他生於一個有學官淪落為商人的家族,家境清貧。吳承恩自幼聰明過人,《淮安府志》載他「性敏而多慧,博極群書,為詩文下筆立成。」

但他科考不利,至中年才補上「歲貢生」,後流寓南京,長期靠賣文補貼家用。晚年因家貧出任長興縣丞,由於看不慣官場的黑暗,不久憤而辭官,貧老以終。

30歲後,他搜求的奇聞已「貯滿胸中」了,並且有了創作的打算。50歲左右,他寫了《西遊記》的前十幾回,後來因故中斷了多年,直到晚年辭官離任回到故里,他才得以正式《西遊記》的創作。

一生窮困的吳承恩,奮盡全力完成中外聞名的《西遊記》後,帶著悲喜交加的心情,約於萬曆十年(82歲)離開了人世。

據說吳承恩正式寫《西遊記》已經是72歲的高齡。各位年齡偏大,在學術、政界、商界均不得志的,可以考慮來寫小說,說不定也寫成一代大師。

文天祥小的時候,父親教他讀書,而且總是喜歡在功課之外給他講一些做人的道理,這些道理讓小文天祥受益匪淺。

一天,父親和他在書房讀書,一陳涼風吹來,窗外的竹葉發出一陳細微的聲響。父親喜歡竹子,所以家裡種了好多。小文天祥看著窗外幾百棵翠竹,不禁問道:「您為什麼這樣喜歡竹子?」

父親拉著他走到窗前指著窗外的亭亭玉立、硬朗有節的綠竹對他說:「你想想看,竹子還在沒出土的竹筍時就已經有節了,就像人從小就要有節操;而竹子長到了凌雲的高度竹竿里還是空心的,就像很多人在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後依然很虛心一樣;竹葉也不像別的樹葉天氣寒冷就會凋落,現在即使是冬天依然是翠綠的,它有一種堅強不屈的性格。

竹子本身也是,你可以將它折斷,但卻不能讓它一直彎曲地存在著,就像人一樣寧折不變。

所以說,竹子本身的構造很有寓意,象徵著人的一些美好品質,做人也要這樣才行啊!」文天祥聽得入了神,也從心底萌發了對竹子的喜愛之情。

還將「像竹子一樣做人」的話寫成條幅,並當成座右銘貼在床頭,掛在書桌前,以警示自己。

文天祥從小就受到這樣的教育,所以他暗下決心:「將來,我不但要為國家做事,成就一番事業,還要做一個頂天立地的大丈夫,不屈不撓。」從此後讀書更用功了,他要像竹子一樣,做很優秀而對社會有用的人。

文天祥長大後果然實現了自己的誓言,在元朝軍隊入侵宋朝時,他自己招募軍隊,反抗「侵略」。在不幸被俘後,面對高官厚祿的引誘不為所動,最後被殺,成為著名的民族英雄。而他的壯節高義,也鼓勵著一代代中華兒女。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