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四則教案
『壹』 初一30課 寓言四則的教案
30 寓言四則
課文研討
一、分篇說明
1.《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這篇寓言的諷刺意味極濃。赫耳墨斯想了解自己在人間受尊重的程度,於是化作凡人來到雕像者店裡,雕像者說出了跟他的希望完全相反、使他極為難堪的話。希望和結果的矛盾,是本文諷刺性之所在。
課文寫法很巧妙。一開始就用「想知道他在人間受到多大的尊重」來揭示赫耳墨斯的奢望,「想知道」是掩飾之辭,實際上是「想得到」——到後來,作者才用「心想他身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護神,人們對他會更尊重些」,揭穿了他的心底的秘密。其實無須作者揭穿,看看他的試探方式也可見分曉:他首先問宙斯雕像的價錢,大有跟最高的神一比高低之意;知道價錢不高,他很滿意,因而又「笑著」問赫拉像的價錢。兩問之後,他似乎已經有把握勝過所有的神了,最後才問到自己的雕像,卻完全出乎他的預料:他的雕像一文不值,可以「白送」。短短的篇幅生動地刻畫了一個盲目自高自大者的形象。
2.《蚊子和獅子》
這篇寓言的藝術風格跟上一篇不同:盡管也有諷刺的意味,但側重在引起人們深思。蚊子是小得不能再小的蟲子,卻敢於向獅子挑戰。它的挑戰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它看出對方的力量在於「用爪子抓,牙齒咬」,但它會飛,能避開;對方「鼻子周圍沒有毛」,這是它最合適的攻擊點,又是自身最安全的地方。這正是以我之所長,攻敵之所短,結果自然是蚊子戰勝了獅子。但結尾是頗有諷刺性的:戰勝了強大敵人的蚊子「吹著喇叭,唱著凱歌飛走」的途中,竟然撞在蜘蛛網上,哀嘆自己將被吃掉。這厄運的到來是意外事件嗎?值得人們深思。
3.《智子疑鄰》
課文開頭寫故事發生的背景,只用八個字。「宋」,指出故事發生的地點;「富」,是被盜的原因;「天雨」導致「牆壞」,「牆壞」又為盜竊者提供了自由進出的條件。由此引出身份不同的兩個人對這件事的相同看法:「不築,必將有盜。」這是故事中的要害處,因為故事的主旨不在於說明人的先見,而在於說明持相同看法的人卻因身份不同(實即跟主人的親疏關系不同)遭到不同對待。因此,待到預見成為事實,那富人便誇說自己的兒子聰明,而懷疑偷盜是鄰父乾的。
4.《塞翁失馬》
這篇寓言用來說明「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老子》第五十八章)這兩句話的,闡述了禍與福的對立統一關系。
故事很有名,因為它用一連串的事實來說明禍與福之間的相互轉化:「馬無故亡而入胡」是禍,待到「其馬將胡駿馬而歸」,就轉化為福了;後來,其子騎此駿馬,「墮而折其髀」,福又轉化為禍;最後,塞上丁壯在同入侵胡人作戰中,「死者十九」,而其子以跛之故免徵,得以「父子相保」,禍再次轉化為福。如此循環往復,所以動人。
成語「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就來自這個故事。
二、問題研究
培養學生發散思維的能力。
凡寓言作品,皆有寓意,讀者可以從不同角度來理解、運用。例如毛澤東同志引用《愚公移山》和《黔驢技窮》這兩個寓言時,就從新的角度作了解釋,他以愚公喻共產黨人,以天帝喻中國人民,以山喻封建主義和帝國主義,進而說明共產黨人只要用自己的努力工作感動中國人民,就一定能和中國人民一道,把封建主義和帝國主義這「兩座大山」移走。
教寓言,要相信學生也能從自己選定的角度作解釋,這樣做,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的能力。例如《智子疑鄰》一則,作者本意是向別人進言,要注意自己跟聽言者的關系,如果關系疏遠,即便說的意見正確,效果也不見得好——這是從消極方面說的。如果從積極方面作解釋,那就可以引申為:聽意見只應聽正確的,而不要看這意見是什麼人提出,對人不能持偏見。
利用寓言培養發散思維能力的另一種方式是將故事情節作適當的改變,然後看看寓意有什麼不同。例如《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一則,將「還要貴一點」以下的情節改為:赫耳墨斯聽後,默不作聲,悄然離去。然後引導學生討論。
寓言的內容大多涉及人生的道理,作用在於啟迪,發散思維能力強一些,則所受啟迪必多。這個問題值得研究。
練習說明
一 閱讀課文,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分別說說四則寓言的寓意。
設題目的是使學生靈活地理解各則寓言的寓意,因而要求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來談;如只限於故事情節本身,就事論事,乃至重復作者的話,那就把寓言學「死」了,失去了寓言的教育作用。
學習方式詳見「教學建議」。
此題具有開放性,可以各抒己見,不求統一。
二 聯繫上下文,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1.暮而果大亡其財
2.馬無故亡而入胡
3.人皆吊之
4.此何遽不為福乎
5.居數月
6.其馬將胡駿馬而歸
7.死者十九
設題目的是積累文言詞語。答案見註解。
教學建議
本課擬用兩課時教讀。
教寓言,一般可分三步進行:先分析故事情節;再引導學生了解故事寓意;最後指導學生自編或續編寓言。現在分述如下:
一、分析故事情節
基本原則是:把學生引到故事的情境中來,盡量讓學生多說,教師少說。因此,教師一定要仔細研究提問的藝術。以下幾種提問方式可資參考:
1.抓住情節的要害設問。例如,赫耳墨斯來到雕像者店裡,首先問宙斯像的價錢,此中意味深長;再問赫拉像的價錢時又是「笑著」問的,這些全都可以聯系赫耳墨斯的心態來設問,使學生通過對細節的分析了解赫耳墨斯的妄自尊大。又如蚊子戰勝了獅子,這個結局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蚊子向獅子挑戰時說的那一番話,這表明它對敵我雙方的長短看得很清楚,並相信能以己之長,攻敵之短,就可以戰勝對方;正因為如此,它又故意嘲笑了獅子的「用爪子抓,用牙齒咬」,這些也都值得仔細品味。
我國古代寓言絕大多數都出現在說理過程中,都是為說明事理而創作出來的,跟西方寓言有別,主要是形象描寫成分較少,因而難以採取這種方式設問,但也有補救的辦法,這要留到下面去說。
2.運用假設引起學生思考。例如,赫耳墨斯來到店裡,如果首先問自己的雕像的價錢,結果會怎樣呢?又如,蚊子如果不先發表「挑戰宣言」就去進攻獅子,結果仍然是戰勝了獅子,這對故事情節會有怎樣的影響?這樣設問的目的是,幫助學生進一步領會作者如此安排情節的意圖。
二、靈活地分析寓意
這是培養發散思維能力的主要環節。一般原則是,無論作者是否已點明了寓意,都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話來概括,要允許從不同角度作概括。在概括寓意之前,一定要使學生的思維處於活躍狀態,辦法是:
1.聯系學生的思想實際和生活體驗提出問題。例如學《智子疑鄰》一則,可以問學生:對正確的意見應採取怎樣的態度?學《塞翁失馬》一則,可以問學生:好事能變壞事嗎?好事變壞事或壞事變好事,都是有條件的,試舉例證明。
2.運用比較。例如:《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就可以用「問題研究」中提到的那種辦法作比較;《蚊子和獅子》一則可以刪去「卻被蜘蛛網粘住了」開始至結尾這一段話,再跟原作比較。
三、自編和續寫
以下題目僅供參考:
1.續編題:(1)赫耳墨斯聽說自己的雕像只作「白送」之用後,產生了怎樣的心情,說了些什麼?(2)鄰人之父知道自己成了懷疑對象,有怎樣的反映?(3)蚊子正等待著那可怕時刻來臨時,松樹上滴下一滴松脂,正好落在蜘蛛背上。此後會出現怎樣的情形?
2.自編題:(1)嘴和眼的對話;(2)樹和斧子。
有關資料
一、宙斯、赫拉和赫耳墨斯
宙斯是希臘神話中眾神之王。希臘神話說他居住在奧林匹斯山,以雷電為武器,維持著天地間的秩序,公牛和鷹是他的標志。他的兄弟波西頓和哈德斯分別掌管海洋和地獄;女神赫拉是宙斯的妻子;他的孩子赫費斯托是火神;宙斯還和其他女神生下不少兒女,如正義和藝術的保護者、太陽神阿波羅,月神和狩獵之神阿爾迪美斯,旅行和商業神赫爾墨斯,美神阿芙洛神,戰神阿雷斯,智慧之神雅典娜。其中智慧女神雅典娜的誕生最為奇特:傳說她是從宙斯的頭腦里長出來的。
赫拉是希臘神話中的天後,主神宙斯的妻子。羅馬神話中稱為朱諾,掌管婚姻和生育,是婦女的保護神。
赫耳墨斯,一譯海爾梅斯,是希臘神話中眾神的使者,亡靈的接引神。羅馬神話中稱為墨丘利,掌管商業、交通、畜牧、競技、演說以至欺詐、盜竊。他行走如飛,多才多藝,傳說首創字母、數字、天文學、體育運動,發明古代的豎琴,並把種植橄欖樹的技術傳給人類。
二、作者簡介
1.伊索,公元前6世紀的希臘寓言家。弗里吉亞人。據希羅多德記載,他原是薩摩斯島雅德蒙家的奴隸,後來被德爾斐人殺害。他死後德爾斐流行瘟疫,德爾斐人出錢賠償他的生命,這筆錢被老雅德蒙的同名孫子領去。傳說雅德蒙給他自由以後,他經常出入呂底亞國王克洛伊索斯的宮廷。另外還傳說,庇士特拉妥統治期間,他曾到雅典訪問,對雅典人講了《請求派王的青蛙》這個寓言,勸阻他們不要用別人替換庇士特拉妥。13世紀發現的一部《伊索傳》的抄本中,他被描繪得醜陋不堪,從這部傳記產生了很多有關他的流行故事。公元前5世紀末,「伊索」這個名字已為希臘人所熟知,希臘寓言開始都歸在他的名下。得墨特里奧斯(公元前345—前283)編輯了希臘第一部寓言集(已佚)。1世紀和2世紀,費德魯斯和巴布里烏斯分別用拉丁文和希臘文寫成兩部詩體的伊索寓言。現在常見的《伊索寓言》是後人根據拜占廷僧侶普拉努得斯搜集的寓言及以後陸續發現的古希臘寓言傳抄本編訂的。伊索寓言大多是動物故事,其中的一部分(如《狼與小羊》《獅子與野驢》等)用豺狼、獅子等凶惡的動物比喻人間的權貴,揭露他們的專橫、殘暴,虐害弱小,反映了平民或奴隸的思想感情;《烏龜與兔》《牧人與野山羊》等,則總結了人們的生活經驗,教人處世和作人的道理。伊索寓言形式短小精悍,比喻恰當,形象生動,對法國的拉·封丹、德國的萊辛、俄國的克雷洛夫都產生了明顯的影響。耶穌會傳教士在明代把伊索寓言傳入中國,金尼閣口述的譯本《況義》於1625年刊行,收寓言22則;1840年出版《意拾蒙引》,收寓言81則;此後又有不同的中譯本相繼問世。
2.韓非(約前280—前233),戰國末期韓國人,著名思想家。他出身貴族,屢次上書向韓王進諫,改革政治,實行富國強兵的政策,都未被採納。後來,他得到秦始皇的賞識,在秦國任客卿。不久便被他的同學李斯等人讒言所陷,下獄後被逼自殺,死時才47歲。他著有《韓非子》一書,共20卷,55篇。筆鋒犀利,說理透闢,常用寓言故事闡明事理,富有說服力。其中許多寓言故事一直流傳於世,《智子疑鄰》就是其中的一篇。
三、我國古代寓言譯文
1.《智子疑鄰》
宋國有個富人,因下大雨,牆坍塌下來。他兒子說:「如果不(趕緊)修築它,一定有盜賊進來。」隔壁的老人也這么說。(可富人不聽他們的話。)這天晚上果然丟失了大量財物,這家人很贊賞兒子聰明,卻懷疑偷盜是隔壁那個老人乾的。
2.《塞翁失馬》
靠近長城一帶的人們中,有一個精通術數的人。(一天)他家的馬不知什麼緣故逃到胡人那邊去了,人們都來安慰他,他卻說:「這難道不是福氣嗎?」過了幾個月,他那匹馬(竟然)帶領著一群胡人的駿馬回來了。人們都去祝賀他,他卻說:「這難道不是禍害嗎?」家裡有的是好馬,他兒子喜歡騎著玩,(有一天)從馬上摔下來,摔斷了大腿。人們都來安慰他,他卻說:「這難道不是福氣嗎?」過了一年,胡人大舉進攻,進了長城,壯年男子都拿起武器作戰。靠近長城一帶的人,絕大多數都戰死沙場。他兒子就因為腿瘸的緣故(沒有被征去打仗),父子得以保全生命。
『貳』 七年級語文上冊《寓言四則》教學設計
教學步驟:
一、 課前准備
1、 熟讀《赫》與《蚊》兩則故事
2、 每人准備一則《伊索寓言》中的故事或其它寓言故事,准備在班上交流。
3、 選定兩組學生排演《赫》《蚊》,三人一組(一人旁白,兩人表演)。
4、 搜集或查找有關《伊索寓言》的資料
二、 情境表演
1、教師激情導入新課
2、表演《赫 》與《蚊》(情境一:由三個學生或素描代替宙斯、赫拉、赫耳墨斯雕像;情境二:支一網子)
3、 師生同評表演的角色是否符合文中人物的語氣、神情。
三、 寓意新探
1、 看錶演後,師生再讀故事,同找故事寓意。
2、 拋開故事原有的寓意,再讀故事,你有新的見解嗎?
(師生同讀、同說,教師可先從一個方面說出自己的見解以此給學生以思維的導引。如:從赫耳墨斯角度:人要有自知知明;人要謙遜,但不等於不自信;要有勇氣直面自己的價值;不被人重視的人不等於沒有價值…… 從蚊子的角度: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笑在最後的笑得最好;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3、 如果你是赫耳墨斯或是蚊子或是獅子,你想說點什麼?
(師生同說,教師可先說,也可在學生說完後說。師生與文中人物對話。)
4、 教師小結:寓言及《伊索寓言》的有關知識簡介,激發學生閱讀、積累寓言的慾望。
四、 拓展延伸
1、 分小組講寓言故事——小組推薦一人上台講故事——師說寓意
2、 教師出示准備的寓言故事——學生說寓意
3、 自由編寫寓言故事——師生共同編寫——全班交流評比
『叄』 誰知道寓言四則的教案阿
30 寓言四則
課文研討
一、分篇說明
1.《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這篇寓言的諷刺意味極濃。赫耳墨斯想了解自己在人間受尊重的程度,於是化作凡人來到雕像者店裡,雕像者說出了跟他的希望完全相反、使他極為難堪的話。希望和結果的矛盾,是本文諷刺性之所在。
課文寫法很巧妙。一開始就用「想知道他在人間受到多大的尊重」來揭示赫耳墨斯的奢望,「想知道」是掩飾之辭,實際上是「想得到」——到後來,作者才用「心想他身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護神,人們對他會更尊重些」,揭穿了他的心底的秘密。其實無須作者揭穿,看看他的試探方式也可見分曉:他首先問宙斯雕像的價錢,大有跟最高的神一比高低之意;知道價錢不高,他很滿意,因而又「笑著」問赫拉像的價錢。兩問之後,他似乎已經有把握勝過所有的神了,最後才問到自己的雕像,卻完全出乎他的預料:他的雕像一文不值,可以「白送」。短短的篇幅生動地刻畫了一個盲目自高自大者的形象。
2.《蚊子和獅子》
這篇寓言的藝術風格跟上一篇不同:盡管也有諷刺的意味,但側重在引起人們深思。蚊子是小得不能再小的蟲子,卻敢於向獅子挑戰。它的挑戰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它看出對方的力量在於「用爪子抓,牙齒咬」,但它會飛,能避開;對方「鼻子周圍沒有毛」,這是它最合適的攻擊點,又是自身最安全的地方。這正是以我之所長,攻敵之所短,結果自然是蚊子戰勝了獅子。但結尾是頗有諷刺性的:戰勝了強大敵人的蚊子「吹著喇叭,唱著凱歌飛走」的途中,竟然撞在蜘蛛網上,哀嘆自己將被吃掉。這厄運的到來是意外事件嗎?值得人們深思。
3.《智子疑鄰》
課文開頭寫故事發生的背景,只用八個字。「宋」,指出故事發生的地點;「富」,是被盜的原因;「天雨」導致「牆壞」,「牆壞」又為盜竊者提供了自由進出的條件。由此引出身份不同的兩個人對這件事的相同看法:「不築,必將有盜。」這是故事中的要害處,因為故事的主旨不在於說明人的先見,而在於說明持相同看法的人卻因身份不同(實即跟主人的親疏關系不同)遭到不同對待。因此,待到預見成為事實,那富人便誇說自己的兒子聰明,而懷疑偷盜是鄰父乾的。
4.《塞翁失馬》
這篇寓言用來說明「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老子》第五十八章)這兩句話的,闡述了禍與福的對立統一關系。
故事很有名,因為它用一連串的事實來說明禍與福之間的相互轉化:「馬無故亡而入胡」是禍,待到「其馬將胡駿馬而歸」,就轉化為福了;後來,其子騎此駿馬,「墮而折其髀」,福又轉化為禍;最後,塞上丁壯在同入侵胡人作戰中,「死者十九」,而其子以跛之故免徵,得以「父子相保」,禍再次轉化為福。如此循環往復,所以動人。
成語「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就來自這個故事。
二、問題研究
培養學生發散思維的能力。
凡寓言作品,皆有寓意,讀者可以從不同角度來理解、運用。例如毛澤東同志引用《愚公移山》和《黔驢技窮》這兩個寓言時,就從新的角度作了解釋,他以愚公喻共產黨人,以天帝喻中國人民,以山喻封建主義和帝國主義,進而說明共產黨人只要用自己的努力工作感動中國人民,就一定能和中國人民一道,把封建主義和帝國主義這「兩座大山」移走。
教寓言,要相信學生也能從自己選定的角度作解釋,這樣做,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的能力。例如《智子疑鄰》一則,作者本意是向別人進言,要注意自己跟聽言者的關系,如果關系疏遠,即便說的意見正確,效果也不見得好——這是從消極方面說的。如果從積極方面作解釋,那就可以引申為:聽意見只應聽正確的,而不要看這意見是什麼人提出,對人不能持偏見。
利用寓言培養發散思維能力的另一種方式是將故事情節作適當的改變,然後看看寓意有什麼不同。例如《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一則,將「還要貴一點」以下的情節改為:赫耳墨斯聽後,默不作聲,悄然離去。然後引導學生討論。
寓言的內容大多涉及人生的道理,作用在於啟迪,發散思維能力強一些,則所受啟迪必多。這個問題值得研究。
練習說明
一 閱讀課文,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分別說說四則寓言的寓意。
設題目的是使學生靈活地理解各則寓言的寓意,因而要求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來談;如只限於故事情節本身,就事論事,乃至重復作者的話,那就把寓言學「死」了,失去了寓言的教育作用。
學習方式詳見「教學建議」。
此題具有開放性,可以各抒己見,不求統一。
二 聯繫上下文,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1.暮而果大亡其財
2.馬無故亡而入胡
3.人皆吊之
4.此何遽不為福乎
5.居數月
6.其馬將胡駿馬而歸
7.死者十九
設題目的是積累文言詞語。答案見註解。
教學建議
本課擬用兩課時教讀。
教寓言,一般可分三步進行:先分析故事情節;再引導學生了解故事寓意;最後指導學生自編或續編寓言。現在分述如下:
一、分析故事情節
基本原則是:把學生引到故事的情境中來,盡量讓學生多說,教師少說。因此,教師一定要仔細研究提問的藝術。以下幾種提問方式可資參考:
1.抓住情節的要害設問。例如,赫耳墨斯來到雕像者店裡,首先問宙斯像的價錢,此中意味深長;再問赫拉像的價錢時又是「笑著」問的,這些全都可以聯系赫耳墨斯的心態來設問,使學生通過對細節的分析了解赫耳墨斯的妄自尊大。又如蚊子戰勝了獅子,這個結局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蚊子向獅子挑戰時說的那一番話,這表明它對敵我雙方的長短看得很清楚,並相信能以己之長,攻敵之短,就可以戰勝對方;正因為如此,它又故意嘲笑了獅子的「用爪子抓,用牙齒咬」,這些也都值得仔細品味。
我國古代寓言絕大多數都出現在說理過程中,都是為說明事理而創作出來的,跟西方寓言有別,主要是形象描寫成分較少,因而難以採取這種方式設問,但也有補救的辦法,這要留到下面去說。
2.運用假設引起學生思考。例如,赫耳墨斯來到店裡,如果首先問自己的雕像的價錢,結果會怎樣呢?又如,蚊子如果不先發表「挑戰宣言」就去進攻獅子,結果仍然是戰勝了獅子,這對故事情節會有怎樣的影響?這樣設問的目的是,幫助學生進一步領會作者如此安排情節的意圖。
二、靈活地分析寓意
這是培養發散思維能力的主要環節。一般原則是,無論作者是否已點明了寓意,都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話來概括,要允許從不同角度作概括。在概括寓意之前,一定要使學生的思維處於活躍狀態,辦法是:
1.聯系學生的思想實際和生活體驗提出問題。例如學《智子疑鄰》一則,可以問學生:對正確的意見應採取怎樣的態度?學《塞翁失馬》一則,可以問學生:好事能變壞事嗎?好事變壞事或壞事變好事,都是有條件的,試舉例證明。
2.運用比較。例如:《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就可以用「問題研究」中提到的那種辦法作比較;《蚊子和獅子》一則可以刪去「卻被蜘蛛網粘住了」開始至結尾這一段話,再跟原作比較。
三、自編和續寫
以下題目僅供參考:
1.續編題:(1)赫耳墨斯聽說自己的雕像只作「白送」之用後,產生了怎樣的心情,說了些什麼?(2)鄰人之父知道自己成了懷疑對象,有怎樣的反映?(3)蚊子正等待著那可怕時刻來臨時,松樹上滴下一滴松脂,正好落在蜘蛛背上。此後會出現怎樣的情形?
2.自編題:(1)嘴和眼的對話;(2)樹和斧子。
有關資料
一、宙斯、赫拉和赫耳墨斯
宙斯是希臘神話中眾神之王。希臘神話說他居住在奧林匹斯山,以雷電為武器,維持著天地間的秩序,公牛和鷹是他的標志。他的兄弟波西頓和哈德斯分別掌管海洋和地獄;女神赫拉是宙斯的妻子;他的孩子赫費斯托是火神;宙斯還和其他女神生下不少兒女,如正義和藝術的保護者、太陽神阿波羅,月神和狩獵之神阿爾迪美斯,旅行和商業神赫爾墨斯,美神阿芙洛神,戰神阿雷斯,智慧之神雅典娜。其中智慧女神雅典娜的誕生最為奇特:傳說她是從宙斯的頭腦里長出來的。
赫拉是希臘神話中的天後,主神宙斯的妻子。羅馬神話中稱為朱諾,掌管婚姻和生育,是婦女的保護神。
赫耳墨斯,一譯海爾梅斯,是希臘神話中眾神的使者,亡靈的接引神。羅馬神話中稱為墨丘利,掌管商業、交通、畜牧、競技、演說以至欺詐、盜竊。他行走如飛,多才多藝,傳說首創字母、數字、天文學、體育運動,發明古代的豎琴,並把種植橄欖樹的技術傳給人類。
二、作者簡介
1.伊索,公元前6世紀的希臘寓言家。弗里吉亞人。據希羅多德記載,他原是薩摩斯島雅德蒙家的奴隸,後來被德爾斐人殺害。他死後德爾斐流行瘟疫,德爾斐人出錢賠償他的生命,這筆錢被老雅德蒙的同名孫子領去。傳說雅德蒙給他自由以後,他經常出入呂底亞國王克洛伊索斯的宮廷。另外還傳說,庇士特拉妥統治期間,他曾到雅典訪問,對雅典人講了《請求派王的青蛙》這個寓言,勸阻他們不要用別人替換庇士特拉妥。13世紀發現的一部《伊索傳》的抄本中,他被描繪得醜陋不堪,從這部傳記產生了很多有關他的流行故事。公元前5世紀末,「伊索」這個名字已為希臘人所熟知,希臘寓言開始都歸在他的名下。得墨特里奧斯(公元前345—前283)編輯了希臘第一部寓言集(已佚)。1世紀和2世紀,費德魯斯和巴布里烏斯分別用拉丁文和希臘文寫成兩部詩體的伊索寓言。現在常見的《伊索寓言》是後人根據拜占廷僧侶普拉努得斯搜集的寓言及以後陸續發現的古希臘寓言傳抄本編訂的。伊索寓言大多是動物故事,其中的一部分(如《狼與小羊》《獅子與野驢》等)用豺狼、獅子等凶惡的動物比喻人間的權貴,揭露他們的專橫、殘暴,虐害弱小,反映了平民或奴隸的思想感情;《烏龜與兔》《牧人與野山羊》等,則總結了人們的生活經驗,教人處世和作人的道理。伊索寓言形式短小精悍,比喻恰當,形象生動,對法國的拉·封丹、德國的萊辛、俄國的克雷洛夫都產生了明顯的影響。耶穌會傳教士在明代把伊索寓言傳入中國,金尼閣口述的譯本《況義》於1625年刊行,收寓言22則;1840年出版《意拾蒙引》,收寓言81則;此後又有不同的中譯本相繼問世。
2.韓非(約前280—前233),戰國末期韓國人,著名思想家。他出身貴族,屢次上書向韓王進諫,改革政治,實行富國強兵的政策,都未被採納。後來,他得到秦始皇的賞識,在秦國任客卿。不久便被他的同學李斯等人讒言所陷,下獄後被逼自殺,死時才47歲。他著有《韓非子》一書,共20卷,55篇。筆鋒犀利,說理透闢,常用寓言故事闡明事理,富有說服力。其中許多寓言故事一直流傳於世,《智子疑鄰》就是其中的一篇。
三、我國古代寓言譯文
1.《智子疑鄰》
宋國有個富人,因下大雨,牆坍塌下來。他兒子說:「如果不(趕緊)修築它,一定有盜賊進來。」隔壁的老人也這么說。(可富人不聽他們的話。)這天晚上果然丟失了大量財物,這家人很贊賞兒子聰明,卻懷疑偷盜是隔壁那個老人乾的。
2.《塞翁失馬》
靠近長城一帶的人們中,有一個精通術數的人。(一天)他家的馬不知什麼緣故逃到胡人那邊去了,人們都來安慰他,他卻說:「這難道不是福氣嗎?」過了幾個月,他那匹馬(竟然)帶領著一群胡人的駿馬回來了。人們都去祝賀他,他卻說:「這難道不是禍害嗎?」家裡有的是好馬,他兒子喜歡騎著玩,(有一天)從馬上摔下來,摔斷了大腿。人們都來安慰他,他卻說:「這難道不是福氣嗎?」過了一年,胡人大舉進攻,進了長城,壯年男子都拿起武器作戰。靠近長城一帶的人,絕大多數都戰死沙場。他兒子就因為腿瘸的緣故(沒有被征去打仗),父子得以保全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