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驚蟄有關的諺語
❶ 關於節氣的諺語 立春,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 請您圍繞其中某一個,搜尋當地有關諺語
由於「立春」抄位居二十四節氣之首,表明春季從這一天開始,故自古以來,我國民間關於「立春」與天氣、農事之間關系的民諺較多.請看:
立春晴,雨水勻.
立春晴一日,耕田不費力.
立春之日雨淋淋,陰陰濕濕到清明.
雨淋春牛頭,七七四十九天愁.
水淋春牛頭,農夫百日憂.
立春打了霜,當春會爛秧.
雷打立春節,驚蟄雨不歇.
臘月立春春水早,正月立春春水遲.
年逢雙春雨水多,年逢無春好種田.
.
這些是各地流傳已久的民諺,其中有些較靈驗,有的則不然,或者在甲地靈驗,但到乙地就相反,因此只能作為參考,不能不信,也不能全信.
❷ 驚蟄節氣農事諺語知多少
驚蟄節氣農事諺語:
1.過了驚蟄節,春耕不能歇。
2.地化通,見大蔥。
3.九盡楊花開,春種早安專排。
4.九九加一九屬,遍地耕牛走。
5.凍土化開,快種大麥。
6.大地化,快種葵花和蓖麻。
7.豌豆出了九,開花不結紐兒。
8.種蒜不出九,出九長獨頭。
9.驚蟄地化通,鋤麥莫放鬆。
10.驚蟄一犁土,春分地氣通。
11.過了驚蟄節,春耕不停歇。
12.驚蟄聞雷,穀米賤似泥。
13.驚蟄春雷響,農夫閑轉忙。
14.驚蟄有雨並閃雷,麥積場中如土堆。
❸ 驚蟄的諺語
關於驚蟄的自諺語。
1、雷打驚蟄前,四十九天不見天雷打驚蟄前,高山好種田驚蟄聞雷米如泥驚蟄雷鳴,成堆穀米。
2、驚蟄不耙地,好比蒸饃走了氣。
3、未到驚蟄雷先鳴,必有四十五天陰。
4、冷驚蜇,暖春分。驚蜇刮北風,從頭另過冬。
5、驚蟄過,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
6、過了驚蟄節,春耕不能歇。
7、驚蟄不藏牛。
8、驚蟄一犁土,春分地氣通。
9、過了驚蟄節,春耕不停歇。
10、驚蟄聞雷,穀米賤似泥。
11、驚蟄至,雷聲起。
12、驚蟄不耙地,好比蒸饃走了氣。
13、未到驚蟄雷先鳴,必有四十五天陰。
14、冷驚蜇,暖春分。
15、驚蜇刮北風,從頭另過冬。
❹ 關於24節氣驚蟄的諺語
1、驚蟄吹南風,秧苗遲下種
根據驚蟄這天是刮北風還是刮南風,也能判斷出未來的天氣,還有適不適合耕種。如果這天颳得是南風,耕種就要推遲。
2、雷打驚蟄前,四十九天不見天
其寓意是說還沒有到驚蟄節氣就已經打雷下雨了,那麼在後期就很容易出現低溫陰雨的天氣。
3、雷打驚蟄前,高山好種田
這是在山區地方的農諺,在驚蟄節氣前出現了雷雨天氣,那對於山區來說更容易種植專家,因為山區的農田方便排水,這樣對於莊稼的生長是非常有利的。
4、驚蟄聞雷米如泥
意思是說在驚蟄當天打雷了,那表示著這一年會風調雨順,稻穀都會大豐收,這樣當年的米價就會相當便宜了。
5、豌豆出了九,開花不結紐兒。
九盡桃花開,天氣轉暖,過了驚蟄時節再種豌豆就晚了,即使開花也不會結出果實了。
6、驚蟄刮北風,從頭另過冬
意思是說驚蟄颳起北風,氣溫會驟然下降。
7、春雷一響,驚動萬物
這是一種表意的說法。驚蟄這天春雷響動,萬物開始復甦。
8、春雷響,萬物長
春雷響,大地回暖,植物開始生長,動物也開始出洞覓食,繁衍生息。
9、驚蟄春雷響,農夫閑轉忙
驚墊春雷響,農民就開始無閑日,整日在田裡耕作。
10、驚蟄有雨並閃雷,麥積場中如土堆
驚蟄時節打雷下雨,糧食大豐收。
11、驚蟄地化通,鋤麥莫放鬆
驚蟄里,地氣疏通,可以很好地提供植物需要的氧氣,這時候鋤地,有助於作物的生長。
12、驚蟄不耙地,好像蒸鍋跑了氣
寓意:蒸鍋跑了氣,饅頭就會蒸不熟或蒸不好。莊稼也是一樣,驚蟄時節不活動地氣,地氣不流通,莊稼怎麼長得好。
13、到了驚蟄節,耕地不能歇
驚蟄時節是萬物復甦的好時節,要抓緊時間耕地,延誤了時日也會延誤了莊稼的收成。
❺ 驚蟄的俗語
到了復驚蟄節,耕地制不能歇。驚蟄冷,冷半年。
驚蟄春雷響,農夫閑轉忙。
二月莫把棉衣撤,三月還下桃花雪。
驚蟄有雨並閃雷,麥積場中如土堆。
二月打雷麥成堆。驚蟄地氣通。
春季生產掀高潮,從南到北忙春耕。
麥田追肥和澆水,緊跟鋤摟把土松。
大麥豌豆向日葵,突擊播種莫再等。
大蒜栽種不出九,精細認真管大棚。
興修水利好時機,挖溝築壩打深井,
莊稼歉收一年苦,不修水利代代窮。
春季造林好時機,因地制宜分樹種,
栽後護理要認真,光栽不護白搭工。
家禽孵化黃金季,牲畜普遍來配種,
天暖花開溫升高,畜禽打針防疫病。
快把魚塘整修好,放養魚苗好節令。
❻ 驚蟄的由來.知識,物候變化,諺語,詩詞,文化
1,由來:
驚蟄前,昆蟲入冬藏伏土中,不飲不食,稱為「蟄」;到了「驚蟄節」,天上的春雷驚醒蟄居的動物,稱為「驚」。故驚蟄時,蟄蟲驚醒,天氣轉暖,漸有春雷,中國大部分地區進入春耕季節。
2,知識:
到了驚蟄,中國大部地區進入春耕大忙季節。真是:季節不等人,一刻值千金。大部分地區驚蟄節氣平均氣溫一般為12℃至14℃,較雨水節氣升高3℃以上,是全年氣溫回升最快的節氣。日照時數也有比較明顯的增加。
但是因為冷暖空氣交替,天氣不穩定,氣溫波動甚大。華南東南部長江河谷地區,多數年份驚蟄期間氣溫穩定在12℃以上,有利於水稻和玉米播種,其餘地區則常有連續3天以上日平均氣溫在12℃以下的低溫天氣出現,不可盲目早播。
驚蟄雖然氣溫升高迅速,但是雨量增多卻有限。華南中部和西北部驚蟄期間降雨總量僅10毫米左右,繼常年冬干之後,春旱常常開始露頭。
這時小麥孕穗、油菜開花都處於需水較多的時期,對水分要求敏感,春旱往往成為影響小春產量的重要因素。植樹造林也應該考慮這個氣候特點,栽後要勤於澆灌,努力提高樹苗成活率。
3,物候變化
驚蟄標志著仲春時節的開始。
4,諺語
驚蟄吹起土,倒冷四十五。
冬雖過,倒春寒,萬物復甦很艱難。
驚蟄節到聞雷聲,震醒蟄伏越冬蟲。
5,詩詞:
《春晴泛舟》
陸游
兒童莫笑是陳人,湖海春回發興新。
雷動風行驚蟄戶,天開地辟轉鴻鈞。
鱗鱗江色漲石黛,嫋嫋柳絲搖麴塵。
欲上蘭亭卻回棹,笑談終覺愧清真。
翻譯:
春天來了,萬物一新,詩人在湖上泛舟,有點感慨自己年紀大了,說「兒童莫笑是陳人」。接下來寫春天的氣候,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春雷萌動行風雨,整個的宇宙就像天地初開的時候,是一番新的氣象。
第三句寫景色,波光粼粼的江水上漲淹沒了黑色的礁石,嫩黃纖柔的柳枝搖擺色淡如黃塵。最後一句寫詩人想上岸去亭子里卻又劃起了船槳,覺得這么美好的景色不好好享受真是浪費。
5,文化
驚蟄吃梨
在民間素有「驚蟄吃梨」的習俗。驚蟄吃梨源於何時,無跡可尋,但祁縣民間卻有這樣一則代代相傳的故事。傳說聞名海內的晉商渠家,先祖渠濟是上黨長子縣人,明代洪武初年,帶著信、義兩個兒子,用上黨的潞麻與梨倒換祁縣的粗布、紅棗,往返兩地間從中贏利。
天長日久有了積蓄,在祁縣城定居下來。雍正年間,十四世渠百川走西口,正是驚蟄之日,其父拿出梨讓他吃後說,先祖販梨創業,歷經艱辛,定居祁縣。
今日驚蟄你要走西口,吃梨是讓你不忘先祖,努力創業光宗耀祖。渠百川走西口經商致富,將開設的字型大小取名「長源厚」。
後來走西口者也仿效吃梨,多有「離家創業」之意,再後來驚蟄日也吃梨,亦有「努力榮祖」之念。
❼ 驚蟄和春分的諺語、古詩、民間故事
《秦樓月·浮雲集》
宋 · 范成大
浮雲集。輕雷隱隱初驚蟄。
初驚蟄。鵓鳩鳴怒,綠楊回風急。
玉爐煙答重香羅浥。
拂牆濃杏燕支濕。
燕支濕。
花梢缺處,畫樓人立。
《市飲》
宋 · 陸游
學道無多事,消陰服眾魔。
春雷驚蟄戶,海日浴鯨波。
大勇收全勝,靈襟襲太和。
何妨會稽市,取酒獨酣歌。
宋 · 蕭漢傑
春愁一段來無影。著人似醉昏難醒。
煙雨濕闌干。杏花驚蟄寒。
唾壺敲欲破。絕叫憑誰和。
今夜欠添衣。那人知不知。
❽ 關於」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的諺語。
立春一年端,種地早盤算抄。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覺。立春雪水化一丈,打得麥子無處放。立春熱過勁,轉冷雪紛紛。臘月立春春水早,正月立春春水遲。雨水有雨,一年多水。
雨水落雨三大碗,大河小河都要滿。雨水落了雨,陰陰沉沉到。雨打雨水節,2月落不歇。地化通,見大蔥。驚蟄至,雷聲起。驚蟄不耙地,好比蒸饃走了氣。
未到驚蟄雷先鳴,必有四十五天陰。冷驚蜇,暖春分。驚蜇刮北風,從頭另過冬。驚蟄過,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過了驚蟄,春耕不能歇。春分雨不歇,清明前後有好天。
春分陰雨天,春季雨不歇。春分降雪春播寒。春分無雨劃耕田。春分有雨是豐年。春分不暖,秋分不涼。
清明宜晴,穀雨宜雨。清明斷雪,穀雨斷霜。清明斷雪不斷雪,穀雨斷霜不斷霜。清明無雨旱黃梅,清明有雨水黃梅。穀雨有雨棉花肥。穀雨有雨好種棉。
穀雨種棉家家忙。過了穀雨種花生。苞米下種穀雨天。穀雨前後見家吉(魚)。穀雨下秧,大致無妨。
❾ 與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其中兩個有關的諺語
打春復陽氣轉,雨水沿河邊。制驚蟄烏鴉叫,春分地皮干。清明忙種麥,穀雨種大田。立夏鵝毛住,小滿雀來全。芒種開了鏟,夏至不納棉。小暑不算熱,大暑三伏天。立秋忙打靛,處暑動刀鐮。白露忙割地,秋分把地翻。寒露不算冷,霜降變了天。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嚴。大雪河叉上,冬至不行船。小寒再大寒,轉眼又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