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張後主典故

張後主典故

發布時間: 2021-01-08 18:53:41

① 越中四諫,戊午三子的典故

越中四諫,:沈束,字宗安,號梅岡,明會稽人。世宗嘉靖二十三年(1544)進士,除徽州推官,擢禮部給事中。時嚴嵩擅政,大同總兵周尚文卒,請恤典,嵩格不予。束疏論之,觸嵩怒,遭廷杖,下詔獄,長系之。衣食屢絕,讀《周易》不輟。後,沈煉、趙錦、徐學詩先後上疏劾嚴嵩,時稱「越中四諫」。

譯文:

沈束,名宗安,號號梅岡,是明會稽的人,因斥嚴嵩事被貶,其後被困詔獄前後達十八年,所幸的是後來嘉靖放其還家,得以終老。被困之時,他的妻子張氏上書言:「臣夫家有老親,年八十有九,衰病侵尋,朝不計夕。往臣因束無子,為置妾潘氏。比至京師,束已系獄,潘矢志不他適。乃相與寄居旅舍,紡織以供夫衣食。

歲月積深,凄楚萬狀。欲歸奉舅,則夫之饘粥無資。欲留養夫,則舅又旦暮待盡。輾轉思維,進退無策。臣願代夫系獄,令夫得送父終年,仍還赴系,實陛下莫大之德也。」但嘉靖帝還是沒有允准,致其父病死,而沈家也無後嗣。


戊午三子 刑部主事吳時來、張翀、董傳策三位。三人幾乎同時於嘉靖三十七年(1558)彈劾嚴嵩,這年是戊午年,所以三人史稱「戊午三子」。 詳見《大明名相徐階傳》

趙錦,餘姚人,字元朴,號麟陽,是王陽明的弟子。

也因上疏彈劾嚴嵩被下獄,後又廢為平民。隆慶朝再出來做官,得以終老。《明史》謂其「始終厲清操,篤信王守仁學,而教人則以躬行為本。守仁從祀孔廟,錦有力焉。始忤嚴嵩,得重禍。及之官貴州,道嵩里,見嵩葬路旁,惻然憫之,屬有司護視。後忤居正罷官,居正被籍,復為營救。人以是稱錦長者。」

徐學詩,字以言,別號龍川,上虞下管人。嘉靖二十三年進士。授刑部主事,遷郎中。當時北邊俺答進犯,詔詢制敵之策,學詩憤然道:「大奸秉國,亂之本也!」終得罪下獄。一直到隆慶初,再起南京通政參議,死於赴任途中。

先有沈束任禮科給事中時,大同總兵官周尚文去世,沈束請求給予「恤典」(即朝廷對去世官吏給予追封、贈謚等典例),嚴嵩卻執意阻撓。於是沈束向皇帝上書,直斥嚴嵩身為「今當事之臣,任意予奪,冒濫或悻蒙,忠勤反捐棄,何以鼓士氣,激軍心?」由此得罪嚴黨。

「其後餘姚趙公錦以御史、上虞徐公學詩以刑部主事、會稽沈公煉以錦衣經歷先後上書論嚴氏,卒被逮,譴謫以去,時號越中四諫,而嚴氏恨越人特甚。」(明焦竑《國朝獻征錄》)

(1)張後主典故擴展閱讀:

嚴嵩及其黨羽,是緊緊依附著嘉靖的存在。就如同趙貞吉所言,他們憑借逢迎聖意以及事事攀扯嘉靖而二十年不倒,但是這種「天下無敵」放在長遠看就是「飲鴆止渴」,其利用嘉靖的結果是也被嘉靖深深利用,他們必須無條件的逢迎聖意,等到整個大明王朝無力繼續逢迎聖意的時候,他們又會被嘉靖拿出來做替罪的羔羊。

即使不出現這種情況,以嚴嵩及其黨羽與嘉靖本身密不可分的政治關系,以及他們的所作所為對整個朝廷的壓迫搜刮,都使得嘉靖的接班人裕王絕對不會容納他們,更不用說已經八十高齡的嚴嵩一旦某天大限將至,以劇中嚴世蕃和他的黨羽的政治手腕,是絕對不可能依舊存在下去的。

所以無論從哪個角度上來講,嚴黨的政治生命都是非常有限的,是早晚難逃一劫的,拖得越晚,積怨越大,報應越慘。

然而清流集團卻是必將上台的。因為就好比嘉靖不會親自出手一樣,裕王若要清算嚴黨,也必定是手下的大臣去做。而與嚴黨勢不兩立的清流集團,在那時就必將成為執牛耳者,無論是誰最後得到了首輔之位笑傲群雄,都一定是出身清流的人,而且必須是一直堅守清流底線的人。

「越中四諫」都因彈劾嚴黨得罪,也由此成為後來海瑞、張居正等推翻嚴黨的利劍。若無此「四諫」,明朝的賢臣錄當黯然失色。而「四諫」皆出紹興,也當是受歷代紹興本土之風俗教化影響。名士之鄉,由來久矣。

② 玉樹後庭花這個歷史典故中包含的寓意

寓意是:用此典故比喻歷代帝王敗國亡家的預兆(先兆),故此曲被喻為「亡國之音」。

《玉樹後庭花》的歷史典故講述六陳朝陳後主的貴妃張麗華本是兵家出身,她發長七尺,光可鑒人,陳後主對她一見鍾情,據說朝堂之上,還常將其放在膝上共商國事。當時楊堅正積蓄兵力,有奪取天下之心,而陳後主並不在意,還整天過著花天酒地的生活。

陳後主在光照殿前,又建「臨春」、「結綺」、「望仙」三閣,自居臨春閣,張麗華住結綺閣,龔孔二貴妃同住望仙閣,整日只做飲酒賦詩之事。

(2)張後主典故擴展閱讀

《玉樹後庭花》為宮體詩,被稱為亡國之音,作者南朝亡國之君陳後主陳叔寶。

原文:

麗宇芳林對高閣,新妝艷質本傾城。映戶凝嬌乍不進,出帷含態笑相迎。

妖姬臉似花含露,玉樹流光照後庭。花開花落不長久,落紅滿地歸寂中。

譯文:

樓殿高閣前有芳林花草競相爭春,妃子們本就貌美如花,再加上盛裝打扮,更加顯出傾城之貌。妃子起初掩映著窗子,外面春光的嬌美之景無法進入她們的芳閣。但妃子一出閨閣,萬般春日麗景都失去了顏色。妃子笑容可掬,盈盈走出門戶。

她們的臉就像帶著晶瑩雨露的鮮花,她們的美態就如玉樹那樣秀麗,流光溢彩,清雅別致。花兒從開放時的爭奇斗艷到枯萎的凋零是很短暫的時光,到花瓣都落光的時候一切又都歸於了平凡。

「麗宇芳林對高閣,新妝艷質本傾城。」詩的開頭概括了宮中環境,並化用漢朝李延年的「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詩句,來映襯美人美麗。華麗的殿宇,花木繁盛的花園,沒人居住的高閣就在這殿宇的對面,在花叢的環繞之中。美人生就的美麗,在經刻意妝點,姿色更加艷麗無比。

「映戶凝嬌乍不進,出帷含態笑相應。」寫美人們應召見駕時的情態。儀態萬千,風情萬種。無論是應召時的「乍不進」,還是接駕時的「笑相迎」,都討得後主的無比歡欣。

「妖姬臉似花含露,玉樹流光照後庭。」詩的結尾處與開頭相呼應,重點描繪了宮中美人的「傾國傾城之貌」,也成了陳後主留戀後宮,貪戀美人的最好註解。

「後庭花」本是一種花的名,這種花生長在江南,因多是在庭院中栽培,故稱「後庭花」。後庭花花朵有紅白兩色,其中開白花的,盛開之時使樹冠如玉一樣美麗,故又有「玉樹後庭花」之稱。 《後庭花》又叫《玉樹後庭花》,以花為曲名,本來是樂府民歌中一種情歌的曲子。

南北朝陳朝最後一個皇帝陳後主陳叔寶填上了新詞,詞為麗宇芳林對高閣,新妝艷質本傾城。映戶凝嬌乍不進,出帷含態笑相迎。妖姬臉似花含露,玉樹流光照後庭。

陳叔寶窮奢極欲,沉湎聲色,是一個典型的昏君。當時,北方強大的隋朝時准備渡長江南下,陳這個江南小王朝已經面臨著滅頂之災,可是這個陳後主,卻整天與寵妾張貴妃、孔貴人飲酒嬉戲,作詩唱和。

陳後主不是一個稱職的皇帝,但是他在辭賦上確實有很高的造詣,創作出了很多辭情並茂的好作品。從《玉樹後庭花》這首詩就可以看得出來。

南朝陳後主生活奢侈,不問政事,且喜愛艷詞。每日只在宮中與嬪妃近臣游宴,其有二妃子,張貴妃與孔貴嬪,皆是天姿國色,最受後主喜愛。

③ 張元素的軼事典故

行醫之初,他沒有什麼名氣。有一次,在社會上享有盛名的劉完素病了,害傷寒內八天昨不進東西,正不容知該怎麼辦,張元素趕去探望他的病。劉完素有點瞧不起他,臉轉過去沖著牆壁不作聲。張元素說:「你憑什麼對我這樣不客氣呢?」等到他診完脈,說出脈情,又問是否服用的某種葯,劉完素點頭稱是。張元素說,你這就錯了。那種葯是主寒的,只能越服越重。你的病情這樣,應該服用某某葯才能奏效。劉完素聽了,大為嘆服。按他指示的葯服後,病很快就好了。張元素從此名聲大震,與劉完素相差無幾。後來,竟獨成一家體系,形成了一個易水學派。

④ 百家姓中「張」姓的來歷與歷史典故。

張姓是華夏大姓之一,人口近一億,遍布全國及世界各地。張姓祖根在哪裡?有的說河北清河,有的說山西太原,有的說河南濮陽。為了尋清這個問題,本會邀請省內外著名專家學者舉行了兩次張姓起源學術研討會,進行了實地考察,掌握了大量史實,確認中華張姓始祖是揮公。揮公得姓於帝丘(今河南濮陽),帝丘是張姓先民最早的祖居地,張姓源於濮陽,其他地方只能是流,是支脈。

一、史籍及譜牒依據

我們查閱有關張姓始祖揮公的記載見之於書的有17種之多。《世本》日: 「揮作弓,牟夷作矢。」這是今見最早的關於揮的記載。《史記·五帝本紀》日: 「黃帝居軒轅之丘,而娶西陵之女,是為嫘祖。嫘祖為黃帝正妃,生二子,其後皆有天下:其一日玄囂,是為青陽,青陽降居江水;其二日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蜀山氏女,日昌仆,生高陽,高陽有聖德焉。黃帝崩,葬橋山其孫昌意之子高陽立,是為帝顓頊也。」唐·林寶《元和姓纂》雲:黃帝第五子青陽生揮,為弓正,觀弧星,始制弓矢,主祀弧星,因姓張氏。」宋·歐陽修《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日: 「張氏出姬姓,黃帝子少昊青陽氏第五子揮為弓正,始制弓矢,子孫賜姓張氏。」清·乾隆朝重修《張氏族譜·受姓淵源考》: 「張氏出自黃帝軒轅氏,生少吳金天氏,又號青陽氏,第五子揮始制弓矢,官為弓正,主祀弧星,世掌其職,賜姓張氏。」

從上述文獻可知,揮為張氏得姓祖,這一觀點,除宋代鄭樵所著《通志》認為解張是張姓始祖外,其他史書均無疑義。但是,揮是黃帝之孫,或是黃帝之子;揮是玄囂青陽氏之子,或是少昊青陽氏之子,卻有分歧。我們認為,揮是黃帝之孫、玄囂青陽氏之子。其根據有二:①《國語·晉語》日: 「凡黃帝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嬉、姑、儇、依是也。」(其中有二人同為姬姓,二人同為己姓)。《史記·五帝本紀·注釋》、《世本》、《大戴禮記》等文獻均有同樣記載。黃帝子所得十二姓中沒有張姓,這說明張姓非黃帝所賜,揮公非黃帝之子,乃黃帝之孫,和帝顓頊是親叔伯兄弟,是同時代人。②當代著名民族源流學家何光岳先生考證,少昊金天氏本東夷族,非黃帝後裔青陽氏,亦就排除了少昊為黃帝之子說,揮為玄囂青陽氏之子是比較可信的。

但是,鑒於「揮為黃帝之子或孫」的問題,在歷史上已爭論了幾千年,且各有重要文獻依據;揮生活在上古傳說時代,後世史書不一致、有爭議,是正常的。所以,我們的態度是:兩種觀點應相互尊重,相互包容,求大同存小異,誰也不能強迫誰改變族譜。我們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姓氏文化研究的深入,認識會逐步統一的。

二、地望考察

玄囂因何得號青陽氏?這與其封邑有關。我國自古至今,均以「山南水北為陽」。青陽,即清水之陽(青、清古通用),而古清河就流經濮陽。

《讀史方輿紀要》日:「淇水過內黃縣南為白溝,亦日青河。」又日:「淇水……經內黃、清豐之間,其下流人大河,故瀆今湮。」《前漢書·地理志》日:「清河水出內黃縣南。」以上引文說明古清河與淇河、白溝為一河的不同名稱。《詩經·衛風·氓》篇: 「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匪來貿絲,來即我謀。送子涉淇,至於頓丘……」「涉淇」即「涉過淇水」,「淇水」即是「古清河」;「頓丘」古邑名,在今濮陽城西、浚縣境內。從這首古詩也說明帝丘附近有古清河。今濮陽市區張儀村、班家、店當一帶村民,仍稱村北為北清河、村南為南清河。張儀村系戰國時期縱橫家張儀故里,至今村內尚有「張儀祠遺址」。該村有張、尹、李等八姓,只有張姓是老住戶,其他均是遷入戶。據清光緒二十五年續修的《李氏族譜》載:「李氏出隴西蔓延天下,明洪武年間,自洪洞遷於開州北王家莊後,自王家莊移居清邑張儀村。」清光緒年間續修的《尹氏家譜》載:「尹氏世居山西之洪洞,明成化年間徙居清邑張儀村。」該地為什麼稱「清邑」?定與古清河流經此地有關,很可能就是玄囂的封地「清陽」。「清邑」明代尚存,今已不在。據著名歷史學家朱紹侯先生講:「帝丘(今濮陽)在上古時期是東夷族勢力與黃帝族勢力的交接地區。因此,黃帝必須在帝丘設防,所以把其子玄囂封於青陽。」由此可知,張姓始祖揮公,自幼便生活在古清河上游其父的封邑,年長之後又在帝丘輔佐帝顓頊。由於揮十分聰明英武,他夜觀弧星,折枝彎條,始制弓矢,大大提高了顓頊部族的戰鬥力。弓矢用於狩獵,獵獲的鳥獸空前增多,提高了部族的生活水平;用於戰爭,打敗了與顓頊爭帝的共工部族,使顓頊統治的疆域「北至於幽陵,南至於交址,西至於流沙,東至於蟠木」。由於揮公功勛卓著,帝顓頊封其為弓正(亦稱弓長),並賜姓張,是符合歷史實際的。

有人說,清河在中國境內何止一條?河北、山東、山西、安徽等省都有清河,怎麼能斷定濮陽的古清河就是玄囂的封邑青陽所在地呢?這是因為濮陽古稱帝丘,顓項建都於此,至今濮陽城中心四牌樓上仍鐫刻著「顓頊遺都」四個大字。帝顓頊、帝嚳死後均葬於帝丘,今陵墓尚存,這一點是哪個清河也沒有的。所以,只有帝丘附近的古清河才是玄囂封邑青陽所在地,玄囂也因封地青陽而號青陽氏。

三、當代族史研究成果

何光岳先生關於揮為玄囂青陽氏之子的論點,在當今史學界頗具權威性,為研究張姓起源提供了重要依據。著名族史專家謝均祥先生經過多年研究考證,確認張姓源於濮陽。他的這一研究成果,1994年曾在《歐洲時報》、《河南廣播電視報》等國內外報刊上發表。

以上論據充分證明了:揮公即是張姓始祖,因發明弓矢而得姓,張姓祖根在濮陽,這便是張姓的淵源。

此外,後世有以字為姓者,也有因種種原因改姓者。如春秋戰國時期,晉國有解張,字張侯,在晉齊鞍之戰中作戰勇猛,戰功卓著,他的後世以他的字為姓,改解姓為張姓。戰國時期,魏國人范雎,為躲避仇人迫害,改姓易名,自稱張祿,西入秦國,屢次為秦王出謀劃策,因功登上相位。三國名將張遼,原姓聶。漢末黑山起義軍首領張燕,原姓褚。另有少數民族改姓張的。在當代中國,回、滿、藏、苗等十幾個少數民族中,都有張姓人群存在。但這只是支脈,是流,而不是源。

四、張姓播遷

張姓先民是怎樣從得姓地濮陽走向全國,走向世界的?這是個大課題,不是一篇短文所能夠說清的。現僅就我們的初步考察,談一下我們的看法。

張姓先民的第一次大播遷應是在大禹治水時期。當時,遍地洪水泛濫,中原濮陽地勢低窪,更是一片汪洋。為求生存,先民們只好擇高而居,逃往距離近的高丘或山區,並且在那裡定居下來,繁衍生息,而後又逐步走向全國各地。這次洪水大致發生在帝顓頊、帝嚳之後的堯、舜時期,也正是揮公得姓之後。起初,堯命顓頊之子鯀治水,而且到過濮陽。至今,濮陽境內仍有「鯀堤」遺跡。明·嘉靖《開州志》(明代濮陽稱開州)卷二,載宋·司馬光《鯀堤》詩日:「東郡(今濮陽)鯀堤古,向來煙火疏。堤封百里遠,生齒萬家余……」可惜,曾在濮陽築堤治水的鯀,由於方法不對,九年沒有把水治平,被舜殺於羽山。舜又派鯀之子大禹治水。他帶領人民,鑿山開河,治水十三年,三過家門而不入,終於把水治平。這次大洪水先後治了二十二年,逼使很多人離鄉背井逃避水患。但要問,當時的張姓先民究竟逃到了哪省哪縣,因沒查到確鑿依據,筆者不能妄言。但據讀史得知,帝顓頊、帝嚳均建都於帝丘(今濮陽),到帝堯為什麼把都城遷到了平陽(今山西省臨汾西南)?帝舜為什麼把都城遷到了蒲坂(今山西省永濟縣西南蒲州)?大禹為什麼把都城遷到了安邑(今山西省夏縣西北)?恐怕都與這次大洪水有直接關系。中國地勢的特點, 「西北高,東南低,十里地,窪三尺」。在洪水滔天的時代,難怪帝堯、帝舜、大禹均遷都於山西。試想,部落聯盟的首領和都城都遷走了,黎民百姓能不跟著去嗎?所以,歷來飽受洪水災害的濮陽人,逃避水災多向西,不去山西就去陝西。那個時期,張姓先民從得姓地老家帝丘(今濮陽)逃往山西等地,再由山西遷往各地,或遷回老家濮陽,是比較符合歷史實際的。

張姓先民第二次大播遷,當在公元前132年(漢武帝元光三年),黃河在濮陽瓠子堤決口時期。自古人戀故土。大禹把洪水治平之後,逃往外地的先民回來一部分是肯定的。經過夏、商、周、秦等朝代,特別是春秋戰國時期,濮陽地區屬於衛國,經濟文化都有相當發展。但到漢代,濮陽人又碰上了黃河瓠子堤決口,淹沒十六郡,濮陽以東盡成澤國,又一次一直淹了二十二年,人們沒吃沒喝能不外逃嗎?去哪裡?為了求生存逃水患,只好走老路逃往高丘或山區。此後,還有新莽時期公元11年,黃河自治亭(今濮陽)決口,是歷史上黃河第二次改道,漫流於濮陽以東各郡達59年。北宋熙寧十年,黃河自濮陽曹村決口,是歷史上黃河第三次改道,泛郡縣四十五,淹民田30萬頃。有史記載的黃河在濮陽境內的決口達一百多次,又加上旱災、蟲災,每次水旱災害,都迫使先民們離鄉背井,逃往各地。

除了水災之外,戰亂是張姓先民多次遷移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濮陽地處中原,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春秋晉楚城濮之戰,秦代章邯和項羽濮陽之戰,東漢曹操呂布濮陽之戰,北宋宋遼澶淵之戰等多次大戰都發生在這里,每次戰亂都迫使先民們多向比較安定的南方遷移。據王大良、孟繁冶先生編著的《中國大姓尋根與取名》一書記載,由於戰亂原因, 「張姓先民由中原地區向四方遷徙,有過幾次大的潮流。第一次是在東漢末年,由於董卓之亂和連年的戰亂,中原地區遭受嚴重破壞,在此居住的張姓先民被迫南遷;第二次是在西晉末年,匈奴和羯、鮮卑、氐、羌等少數民族的軍隊進入中原,滅亡了漢族地主階級在洛陽建立的西晉王朝,人民群眾蒙受了深重的苦難,中原的張姓先民又一次大規模地南遷,同時也有部分張姓先民遷往東北和西北地區;第三次是在金兵南侵,滅亡了建都開封的北宋政權,佔領了黃河南北,這里的張姓先民又一次大規模南遷,到長江以南地區避難。除了這三次遷徙外,還有更多的小規模遷徙,使張姓兒女逐漸遍布於全國各地。」

⑤ 有事鍾無艷,無事夏迎春的典故

在西漢劉向的《列女傳》之《辯通傳》中描述,鍾無艷是齊國無鹽縣人,德才兼備、卻容顏醜陋,年四十未嫁,許多古書形容其「貌比無鹽」,跟「貌如西子」呼應。鍾離春雖然長了一副丑模樣,但她志向遠大。

當時執政的齊宣王,政治腐敗,國事昏暗,而且性情暴躁,喜歡吹捧,鍾無艷為拯救國民,冒死自請見齊宣王,陳述齊國危難四條,並指出如再不懸崖勒馬,將會城破國亡。齊宣王大為感動,把鍾離春看成是自己的一面寶鏡。其諫議為宣王所採納,立為王後,從此國大治。

夏迎春應為後世戲劇中添加。意說齊宣王在立鍾離春為後之後,同時也寵美貌的夏迎春。齊宣王在國家有難之時,常常要找貌丑之後鍾無艷幫忙;而平安時,則寵幸貌美之妃夏迎春,於是便有了民間戲語「有事鍾無艷,無事夏迎春」之說。

(5)張後主典故擴展閱讀:

一有事鍾無艷,無事夏迎春的譯義:

1、有事鍾無艷,無事夏迎春。意思是說齊宣王有困難才會想起鍾無艷,無事就將其拋至腦後,形容人忘恩負義,薄情寡義。

2、鍾無艷、夏迎春為兩個女子,前者奇醜,後者奇美,兩個都喜歡齊宣王,都是他身邊的女人,鍾無艷十分有才,能替齊宣王做事,總能幫他的忙,夏迎春除了美色和哄齊宣王開心玩樂之外一點忙都幫不上,齊宣王有難的時候就跑去找鍾無艷,災難一過就去找夏迎春,把鍾無艷拋到一邊。

3、夏迎春是戰國時齊國美女,齊宣王嬪妃,與鍾無艷同時代人,因其貌美,頗得齊宣王寵幸。後世人揣測,流傳「有事鍾無艷,無事夏迎春」之說法,實則並不可信。

二、有事鍾無艷,無事夏迎春的出處:《列女傳》

作者劉向。是一部介紹中國古代婦女事跡的傳記性史書,也有觀點認為該書是一部婦女史,全書共七卷。作者是西漢的經學家、目錄學家、文學家劉向,不過也有人認為該書不是劉向所著,因此,目前流行的有的版本作者一處會標注佚名。也有人為認為,現在流傳的版本是後人在劉向所做版本之上又增加若干篇得來的。

⑥ 陳後主的玉樹後庭花典故的作用

與陳後主有關. 陳後主最喜歡的是歌舞,結果因為這個亡國,打到宮殿來了他還在欣賞這個歌舞呢? 意思是叫當朝統治者不要忘記了當年的教訓.
後庭花一詞出自陳後主的玉樹後庭花,包含了亡國傷感之意。當時處於唐王朝衰微之際,商女卻唱起了亡國之音。並且聽商女唱歌的無非是一些官宦富貴之家,作者藉此也批判了他們不思救國,紙醉金迷的丑態。
商女,是侍候他人的歌女。她們唱什麼是由聽者的趣味而定,可見詩說「商女不知亡國恨」,乃是一種曲筆,真正「不知亡國恨」的是那座中的欣賞者——封建貴族、官僚、豪紳。《後庭花》,即《玉樹後庭花》,據說是南朝荒淫誤國的陳後主所制的樂曲,這靡靡之音,早已使陳朝壽終正寢了。可是,如今又有人在這衰世之年,不以國事為懷,反用這種亡國之音來尋歡作樂,這不禁使詩人產生歷史又將重演的隱憂。「隔江」二字,承上「亡國恨」故事而來,指當年隋兵陳師江北,一江之隔的南朝小朝廷危在旦夕,而陳後主依然沉湎聲色。「猶唱」二字,微妙而自然地把歷史、現實和想像中的未來串成一線,意味深長。「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於婉曲輕利的風調之中,表現出辛辣的諷刺,深沉的悲痛,無限的感慨,堪稱「絕唱」。這兩句表達了較為清醒的封建知識分子對國事懷抱隱憂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貴族正以聲色歌舞、紙醉金迷的生活來填補他們腐朽而空虛的靈魂,而這正是衰敗的晚唐現實生活中兩個不同側面的寫照

⑦ 三國演義都有哪些著名的典故

1、千里走單騎

公元200年,關羽、劉備下邳失散,關羽陷身曹營。劉備去投袁紹,關羽得知劉備下落,單人匹馬保護二家皇嫂千里尋兄。在五關當中分別受到了孔秀、韓福、孟坦、卞喜、王植,秦琪的阻攔;關羽被逼無奈,過五關斬六將。最後在古城兄弟君臣夫妻相會。戲文當中又叫古城會。

2、舌戰群儒

公元207年,諸葛亮為聯盟孫權抵抗曹操的過程中遭到東吳諸謀士的責難,最後都被諸葛亮一一反駁,啞口無言。

5、空城計

228年春,魏國派司馬懿掛帥進攻蜀國街亭,諸葛亮派馬謖駐守失敗。司馬懿率兵乘勝直逼西城,諸葛亮無兵迎敵,但沉著鎮定,大開城門,自己在城樓上彈琴唱曲。司馬懿懷疑設有埋伏,引兵退去。

⑧ 水滸傳里都有那些典故主人公都有誰

九紋龍大鬧史家村
魯提轄拳打鎮關西
魯智深大鬧五台山
花和專尚大鬧桃花村
花和尚倒拔垂楊柳
豹子頭屬誤入白虎堂
魯智深大鬧野豬林
林沖棒打洪教頭
林沖雪夜上樑山
汴京城楊志賣刀
青面獸北京鬥武
赤發鬼醉卧靈官殿
吳用智取生辰綱
宋江怒殺閻婆惜
景陽岡武松打虎
母夜叉孟州道賣人肉
施恩義奪快活林
武松醉打蔣門神
武松大鬧飛雲浦
花榮大鬧清風寨
船火兒夜鬧潯陽江
潯陽樓宋江吟反詩
黑旋風沂嶺殺四虎
病關索大鬧翠屏山
拚命三火燒祝家店
宋公明三打祝家莊
呼延灼擺布連環馬
宋江大破連環馬
吳用智賺玉麒麟
張順夜鬧金沙渡
劫法場石秀跳樓
呼延灼月夜賺關勝
宋公明雪天擒索超
時遷火燒翠雲樓
吳用智取大名府
盧俊義活捉史文恭
李逵元夜鬧東京
劉唐放火燒戰船
張順鑿漏海鰍船

⑨ 張姓的傳說,故事

張姓的傳說,故事:

1、源於姬姓,出自上古黃帝之孫揮,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這一支張姓以青陽(即清陽,在今河北清河縣東面)為發源地,是為清河張氏。民間有「天下張姓出清河」的說法。出自黃帝姬姓的後代,屬於以字為氏。春秋時,晉國有大夫解張,字張侯,他的後代以其字命氏,也稱張氏。

2、源於改姓而來,出自聶姓。三國魏將張遼原姓聶,其家族為了避怨而改張姓,其子嗣便以張為姓。出自賜姓。世居雲南的南蠻酋長龍佑那,於三國時被蜀相諸葛亮賜姓張,以後其子孫便以張為氏。

源於古奚族。張忠志,奚族人,居住在范陽,因善騎射,被范陽守將張鎖高收為義子,遂從義父姓張。後張忠志屢立戰功,官至禮部尚書,封趙國公。

3、遷徙傳播,張姓氏族最早活動於「尹城青陽」,古地在今河南濮陽和河北清河一帶。直至西周宣王時期,在陝西地區出現了張姓的蹤跡,西周青銅器皿上銘有張伯、張仲,他們是西周的貴族。張仲輔佐周宣王,使西周得以中興。

春秋時晉國是張姓發展歷史上最重要的地區。河東「解邑張城」是張姓重要的聚集地和發祥地(古張城在今山西臨猗西的黃河東岸)。

張氏世代事晉,晉滅後事韓。張老、張侯(即解張)均是晉國的大夫,張老的後代韓國貴族張良成為漢朝開國第一功臣,解張也被一部分張姓後裔奉為先祖。在西周、春秋戰國時期,張姓人群主要活動於山西、陝西、河北、河南、山東等地區。

(9)張後主典故擴展閱讀:

金鑒家風 百忍傳家

「金鑒家風」出自唐朝宰相張九齡的故事。張九齡,字子壽,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市)人。唐玄宗為求治國安邦之策,諭張九齡總結列代治國經驗。張洞察秋毫,明斷事理,以犀利之筆綜述列朝興衰存亡之理,成書五卷,玄宗御覽,甚為賞識,賜為《千秋金鑒》,作為治國銘言珍藏。

「百忍傳家」是指唐朝張公藝的事跡。張公藝,字千祿。為人急公好義,樂以助人,修身養性,胸襟坦盪,待人處世,寬宏大量,深知小不忍則亂大謀的哲理。因而告諭後裔當忍則忍,忍者有益。公藝家教有方,道德高尚,故而能九世同堂,唐高宗旌為義門。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