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廉恥典故

廉恥典故

發布時間: 2021-01-08 09:45:57

Ⅰ 厚顏無恥成語典故:世上有如此厚顏無恥之人

厚顏無恥
[讀音][hòu yán wú chǐ]
[解釋]顏:臉面。指人臉皮厚,不知羞恥。
[出處]南朝·齊·孔稚珪《北回山移文》(見《文選答》卷四十三):「豈可使芳杜厚顏;薜荔蒙恥。」

[近義]死皮賴臉無恥之尤卑鄙無恥不知廉恥恬不知恥不以為恥
[反義]自慚形穢高風亮節忠厚老實高風後節

Ⅱ 誰能告訴我關於「禮義廉恥,忠孝節TI」的典故

禮義廉恥 (lǐ yì lián chǐ)

常用:常用成語,
年代:古代成語,
結構:聯合式成語,
詞性:回中性成語
燈謎面:答四維
解釋:古人認為禮定貴賤尊卑,義為行動准繩,廉為廉潔方正,恥為有知恥之心。指封建社會的道德標准和行為規范。
典故:《管子·牧民》:「何謂維?一曰禮,二曰義,三曰廉,四曰恥。」

孝,是子女對於父母的,就是孝敬父母
悌,是兄弟姊妹之間的,就是兄弟友愛
忠,是個人對於國家的,就是忠於祖國和人民
信,是人與人之間的,就是要有誠信

禮,是說人們應該尊守各種規定(也包括禮貌)
義,是說人們應該有正義感
廉,是說人們應該廉潔奉公
恥,是說人們應該知恥

Ⅲ 仁義禮智信,忠孝廉恥勇。

仁義禮智信
孔子曾將「智仁勇」稱為「三達德」,又將「仁義禮」組成一個系統,曰:「仁者人(愛人)也,親親為大;義者宜也,尊賢為大;親親之殺,尊賢之等,禮所生焉。」 仁以愛人為核心,義以尊賢為核心,禮就是對仁和義的具體規定。
孟子在仁義禮之外加入「智」,構成四德或四端,曰:「仁之實事親(親親)是也;義之實從兄(尊長)是也;禮之實節文斯二者是也;智之實,知斯二者弗去(背離)是也。」
董仲舒又加入「信」,並將仁義禮智信說成是與天地長久的經常法則(「常道」),號「正常」。 曰:「仁義禮智信五常之道」(《賢良對策》)。

忠孝廉恥勇
過去,人們往往以「缺德」來作為對人最貶惡的評價。伴隨著社會、意識和觀念的日異更新,富裕的日益親近和貧窮的漸行漸遠,評價體系也早已作了根本意義上的改弦更張,並達到了空前的一致和統一。所以,該題目之近的話題也懶得提起了,只有那些不開化者有時還念念不忘。這不,之前既然有了德之系——溫良恭儉讓和和德之續——仁義禮智信,在此基礎上就再來個三:德之揚——忠孝廉恥勇,就此了結此德篇。
其實,這忠孝廉恥勇於那仁義禮智信和溫良恭儉讓並無一二三之分,只是我在這里分個說話的順序而已,諸如這些方方面面,都是一個相互聯系相互滲透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統一體,其完整性自然是十分突出的,進而集中到一點上,也是十分有特點的。
忠,忠誠、忠良、忠恕、忠真。誠然,目的者往往把忠放在一個十分重要的地位來推崇,其結果和過程更是一目瞭然。文化的熏陶更把其推上一個個的驕人高度,並人為地展現和刻畫出一片片的耀眼光彩。所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精忠報國捨生取義」等等壯舉,無不構成一幅幅扣人心弦的壯麗畫面。這忠,無論其針對的對象為誰,所起的作用都是十分巨大和不可估量的。
孝,孝敬、孝道、孝心、孝行。一提這孝,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孝敬父母。這一點,無論就其動物的自然屬性還是人們的社會屬性,本人認為其分歧度相對最小。至於那些「忠孝不能兩全」、「孝乃德之本」、「百善孝為先」之類的說辭,還是贊成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具體對待。只是在利益面前,許許多多的行為與孝本的矛盾甚至背道而馳都在既成事實也是在所難免的。
廉,廉潔、清廉、廉正、廉明。不說也知道,這廉具有特重要的總結意義、現實意義和極深遠的歷史意義。潔身自好、不苟且不貪腐,早已成為人們嚮往的理想。廉生威、威生明、明生信,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威武不屈,貧賤不移,富貴不淫,汝廉乎?
恥,恥辱、羞恥、慚愧、恥污。知恥者慎行,知違者不羈。害人者為己不得善身,侵權者為人不得善終。遂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知恥,繼而改之,焉能為君子矣。恭近於禮遠恥辱,無以利害義,則恥辱亦無至矣。故知廉恥,完其生。
勇,勇敢、堅強、剛毅、勇猛。在詞義中,勇雖於智相對,但絕不矛盾。這勇,在此也是能力的意思,所以也就包含有綜合性的素質在裡面,因而則生敢想、敢幹、敢說、敢為並開拓、創新、承擔、堅持諸項,其自強不息、英勇頑強百折不撓的特色就十分突出,應了那句:「有志者,事竟成」。
忠孝廉恥勇,一擔輕為重。知會現代人,思思老祖宗。應應千年夢,何收其大同。只是善作念,始本惡為終。

Ⅳ 「忠孝節悌禮義廉恥」 詳細的解釋

1、孝,是抄子女對於父母的,就襲是孝敬父母,往大了說,可以是對國家盡忠,這也是大「孝」。

2、悌,是兄弟姊妹之間的,就是兄弟友愛,擴而充之,對待朋友也要有兄弟姊妹之情,這樣人和人之間才能消除矛盾,相互謙讓。

3、忠,是個人對於國家的,就是忠於祖國和人民。

4、信,是人與人之間的,就是要有誠信。

5、禮,是說人們應該遵守各種規定(也包括禮貌)。

6、義,是說人們應該有正義感。

7、廉,是說人們應該廉潔奉公。

8、恥,是說人們應該知恥,人若無恥,等於禽獸一樣。

(4)廉恥典故擴展閱讀:

忠孝信悌禮義廉恥是孔子提出。

這句話出自《論語·學而》,約公元前540~公元前400由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創作。「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是做人的根本,也是我們的大成至聖先師孔子他老人家的德育內容的全部精髓。同時也是人生的八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

後來到了宋代,理學家、思想家朱熹總結出「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世稱「朱子八德」,是儒學的精髓,是古時做人的基本道德。


Ⅳ 關於道德廉恥的典故

柳下惠(前720—前621),展氏,名獲,字子禽,一字季,春秋時期魯國柳下邑(今版山東平陰展窪人)人權,魯孝公的兒子公子展的後裔。「惠」是他的謚號,所以後人稱他為「柳下惠」。有時也稱「柳下季」。他擔任過魯國大夫,後來隱遁,成為「逸民」。柳下惠被認為是遵守中國傳統道德的典範,他「坐懷不亂」的故事廣為傳頌。《孟子》中說「柳下惠,聖之和者也」,所以他有「和聖」之稱。柳下惠還是中國柳姓的得姓始祖。其墓在山東平陰展窪村。當地人又稱之為柳展雄。

Ⅵ 請問有哪些詩詞是勸人懂得禮儀廉恥的

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孟子:《孟子.離婁下》

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

———《禮記.曲禮上》

王琳妻韋者,·····琳卒時,韋年二十五,家欲強嫁之,韋固拒,至不聽音樂,處一室,或終日不合。卒年75。
王氏,成都李世安妻也。年十九,世安卒,夫弟世顯欲收繼之。王氏不從,引刃斷發,復自割其耳,創甚。親戚警嘆,為醫療百日乃愈。

Ⅶ 禮義廉恥的典故

春秋時代齊國的管仲把禮義廉恥稱為國之「四維」。他認為「禮」就是不能越出應有的節度,即思想行為不能超出道德規范;「義」,就是自己不推薦自己,即使自己的思想行為符合道德標准;「廉」,就是不隱瞞自己的缺點錯誤,即廉潔不貪;「恥」就是不與不正派的人在一起,即要知羞恥。他認為「禮、義、廉、恥」與法相比,比法更為重要,把它們認作支撐國家大廈的四根柱子。
五代史馮道傳論曰:「『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善乎管生之能言也!禮、義,治人之大法;廉、恥,立人之大節。蓋不廉則無所不取,不恥則無所不為。人而如此,則禍敗亂亡,亦無所不至。況為大臣而無所不取,無所不為,則天下其有不亂,國家其有不亡者乎?」
然而四者之中,恥尤為要,故夫子之論士曰:「行己有恥。」孟子曰:「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又曰:「恥之於人大矣!為機變之巧者,無所用恥焉。」所以然者,人之不廉而至於悖禮犯義,其原皆生於無恥也。故士大夫之無恥,是謂國恥。
歷代的統治者和思想家,一但掌握政權而面對治國安民之要務時,首先想到的就是治民的首倡:「禮、義、廉、恥,國之四維」。禮、尊敬適當的態度和行為;義、公正無私的道理或舉措;廉、不貪不污及純正高潔;恥、為不當的言行舉止有羞愧之心。
「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這是兩千七百年前振興齊國,成就霸業的一代英才管仲的千古名言,在管仲看來廉恥是立人之大節,蓋不廉,則無所不取;不恥,則無所不為。人而如此,則禍亂敗亡亦無所不至。然而事實上廉潔這一品質的養成卻遠非那麼容易,作為廉潔的對立面,腐敗問題伴隨著私有制和階級社會而生,它是一個自古以來就困擾著各朝代政權的一大頑症。王亞南先生說:中國古代官僚的生活就是貪污生活。又說:中國古代的一部二十四史,其實就是一部貪污史。[1]盡管各朝代滅亡的原因並不完全相同,但是都無法逃脫興亡周期率的輪回:從王朝初期狠抓反腐敗斗爭,到王朝中葉後反腐敗制度漸漸鬆弛,變得有名無實,再到王朝後期便腐敗盛行導致王朝滅亡,然後新王朝又從頭開始一輪新的輪回。而清廉自持的官吏之少,也是屈指可數,「翻翻二十四史,人們就會明白,有名有姓並且貨真價實的清官,不過幾十位。明末清初優秀的文學家、史學家張岱,在所著《夜航船》卷7'清廉類',扳著指頭數了很久,也不過只找出四十位清官。」

Ⅷ 蠅營狗苟的典故

「蠅營」出自《詩經·小雅·青蠅》詩。詩共3節,每節都以「營營青蠅」開頭,第一節四句:「營營青蠅,止於樊。愷悌君子,無信讒言」 。營營,形容往來頻繁之狀;青蠅,蠅類中最惹人厭惡的綠頭蒼蠅;樊,義同「藩」,即籬笆;愷悌,亦作「豈弟」,和樂平易之意,《左傳·僖公十二年》:「《詩》曰『愷悌君子,神所勞矣』」,杜預注「愷,樂也;悌,易也」。這四句大意是說,綠頭蒼蠅真討厭,嗡嗡營營停在籬笆上面。和善明理的君子啊,決不可聽信讒言。 這是一首政治諷喻詩,詩人把播弄是非、顛倒黑白的小人比作「青蠅」,把讒佞小人為爭逐名利無孔不入、不擇手段的行為稱之為「蠅營」,說卑鄙小人象營營往來的青蠅一般,討厭之至,正人君子要警惕。「狗苟」出自唐代文學家韓愈的《送窮文》「蠅營狗苟,驅去復還」,他在「蠅營」之後添了「狗苟」二字,這個成語從此流傳。
《送窮文》是一篇頗有寓意的文章,文中說要送走五個窮鬼「智窮」「學窮」「文窮」「命窮」和「交窮」,「凡此五鬼,為吾五患,飢我寒我,興訛造訕.....,蠅營狗苟,驅去復還」。狗苟,是形容苟且、貪婪下作、偷偷摸摸。「蠅營」和「狗苟」二字均同音相連,在字面上組合得較巧妙。
「蠅營狗苟」一般都用來形容沒有廉恥的卑污人物。

Ⅸ 禮儀廉恥是什麼意思

禮義廉恥是一個成語,古人認為禮定貴賤尊卑,義為行動准繩,廉為廉潔方正,恥為有知恥之心。指社會的道德標准和行為規范。

禮:是禮節。見到人要有禮貌,我們應該遵守各種規定,遵紀守法(也包括禮貌)。學生見到師長要敬禮,見到父母要敬禮,見到客人要敬禮。不但表面上要敬禮,心裡上更要恭敬,這是一個人的道德修養的體現。

義:是義氣。是說人們應該有正義感,要有見義勇為的精神,無論誰有困難,要盡力去幫助,解決問題。對朋友要有道義,大公無私助人為樂,絕無企圖之心。

廉:是廉潔。有廉潔的人,無論見到什麼,不起貪求之心,沒有想佔便宜的心,而養成大公無私的精神。

恥:是羞恥。凡是不合道理的事,違背良心的事情,絕對不做。人若無恥,等於禽獸一樣。「恥」也是自尊自重。

(9)廉恥典故擴展閱讀

歷代的統治者和思想家,一但掌握了政權而面對治國安民之要務時,首先想到的就是治民的首倡:「禮、義、廉、恥,國之四維」。禮;尊敬適當的態度和行為;義;公正無私的道理或舉措;廉;不貪不污及純正高潔;恥;為不當的言行舉止有羞愧之心。

「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這是兩千七百年前振興齊國,成就霸業的一代英才管仲的千古名言,在管仲看來廉恥是立人之大節,蓋不廉,則無所不取;不恥,則無所不為。人而如此,則禍亂敗亡亦無所不至。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