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讀經典講經典故事

讀經典講經典故事

發布時間: 2021-01-08 02:48:25

1. 有關讀書的經典故事

鑿壁借光
還有用螢火蟲聚在一起當燈的故事
http://lastexile.blogbus.com/logs/2005/11/1612676.html
裡面都是專刻苦讀書的故事屬

2. 唱紅歌、讀經典、講故事、傳箴言的基本釋義

唱紅歌、讀經典、講故事、傳箴言:簡稱「唱讀講傳」;
「唱紅歌」昂揚正氣,陶冶情操;
「讀經典」增智益德,提升品位;
「講故事」樹立榜樣,析事明理;
「傳箴言」溝通真情,共享真知。

3. 讀文學,誦經典,講述中國故事作文

如果想為自己風風火火的都市生活或是疲倦重復的農家生活打開另一扇窗,徜徉在另一個世界中,那摸,讀書吧。當基辛格不再擔任美國國務卿時,他曾說過:「卸職以後最大的喜悅是不需要整天再看文件,可以讀自己喜愛的書。」想不到,書籍對他竟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在標新立異的現代生活中,與書本競爭的對手太多太強了。人們可以輕松地敲著電腦鍵盤,打出一行行大小均勻的文字,研讀詩書的人越來越少;人們可晝夜不停目不轉睛地關注股票的張跌,卻不愛翻閱唐詩宋詞元曲;人們有了痛苦煩悶寧願上麻將桌下舞池去發泄,卻不願靜下心來反思以尋求心靈的澄明……他們疏遠了讓他們返璞歸真的心靈殿堂——書籍。他們寧願用焦油和酒精來麻醉自己,卻不屑光顧這片樂土。他們的精神家園在何方?他們的理想、情感寄託在哪兒?隨著社會的發展,書的范圍也在日漸擴大,不僅指狹義的書報雜志,還包括教育性的電視和廣播等等。說真的,現在堅持日日讀書可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其實,現代人類的生活離不開讀書。衣著能賦予你外在的美,讀書能給你氣質的美。人不能事事靠直接經驗來感知世界,讀書獲得的間接經驗能使你大大加快走向世界、了解世界、融入世界的進程,讀書能使人心靈得到凈化與升華,能使人的心靈擺脫塵俗的紛擾,飛升到一個絢麗神奇的世界。只有在這個世界裡,你才能超越時間的限制,去感知、探求人類的一切。惟有讀書能夠讓我們在物質和精神生活的兩極中保持寧靜與平衡。16世紀一位西方哲學家說:「當我有些錢的時候,我買書,剩下的錢再去買食物和衣服。」物慾就像茫茫沙漠,沒有一條路可以尋到綠洲,而精神的財富卻像曲徑通幽,妙趣通無窮。與其花錢買到名牌時裝美一時,不如投資書籍終生受益。清貧把持不當,就會變成寒傖;小康處理不妥,便會陷入俗氣。清貧而不寒傖,小康而不俗氣,關鍵是要有書卷氣,而不是市俗氣。如果你熱愛知識,即使失去財富,你還是富有的;如果你只愛財富,失去它你會一無所有。尼克松說:「所有我認識的偉大的領袖幾乎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那就是他們都是偉大的讀書者。」有人說,一本好書是不會寂寞的。實際上,讀者更不會寂寞。一卷在手,神遊天地,俯視蒼穹,與那些偉大的心靈對話,和自然界的萬物溝通與交流,那才是世上最美的享受。讀書,是充實生命的有效途徑,是提高生活質量的重要內容。「書中自有黃金屋」已不是對知識寶庫的科學估價。因為書籍不是名利場,所以在書海中漫遊,不用費心計算美鈔英鎊與法郎。因為書籍不是物慾角逐圈,所以,在書山上攀登,只有需盡心享受自然與恬靜即可。2.在人生的這個階段,讀過的書是可以跟人一輩子的。笛卡兒說:「讀傑出書籍,有如和過去最傑出的人促膝交談。」閱讀經典名言《論語》了解古人的教育方法,傾聽老子與孔子對人生的理論,感悟成長。認真閱讀經典有時對一個情節乃至細節,可以樂至沉醉,又轉生悲涼;有時一個故事及結局,可以憂郁入深,又反為曠達。每一次與經典相遇共實都是與人性照面,與自己交談成為日後一再提及的永恆記憶。人生就像一盤棋而學下棋的人,不是在學規格而是在學布局,不一定真正有本事的人就能堅強的走向成功,而支配人行動的是一顆心,「神於天,聖與地」心是大於天與地之間距離,人心有大小之分它在不停成長。習道家經典把道作為一個自然的航標更加永恆,讓心靈澄澈看清人心,讓心靈飛揚,心中有一片天空才能建立一個天高地闊的空間。人不能決定生命的長度,但能決定寬度。人生的寬度是掌握在自己的手裡。世界有多大,心就有多大,目標就有多麼高遠。中國社會是一個理論社會,中國人的人生是理論人生。心中要想回報社會的心就要先有一顆「孝心」只有先孝敬父母才會以一顆真誠的心去回報社會,所謂百敬孝為先,古代都以孝為衡量一位君子道德高尚的根本。假如你問我我的生日是幾號,我會毫不猶豫的告訴你,可我卻不知道我父母的生日。哪怕每天都會見面,每天生活在一起父母每天你穿什麼樣的衣服?有什麼樣的特徵?他們每天上班在干什麼?我一概不知甚至從來都沒有留心觀察過。當他們下班後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到家後從來都沒有給他們捶過背遞上一杯溫熱的茶,送上一句溫馨的慰問的話語。當小時侯父母用那雙柔軟的雙手拉著我過馬路時,那雙手是那麼柔軟、溫暖。現在它變得粗糙了時,我都還沒有誠心去撫摸過它,是這雙手為拉著我們走過風風雨雨,是這雙手為我們撐起了一片湛藍的天空讓我們放飛了夢想。從現在開始為父母捶捶背、洗洗腳、遞上一杯熱茶、送上一句慰問的溫馨話語,不要等失去這次機會後在去後悔。孔子說過:「入則孝,出則遞。謹而信,范愛眾而親人。行有餘力則可學問。」在家孝敬父母,出門傳遞愛心做值得別人信賴的人,面對別人要付出對家人一樣的關愛,這樣再去學習知識,當你對著三句話真正覺悟時心靈就會有很大的提升。真正的看見自己的心在去涵養這顆心,在社會上以忠誠和寬容的心去體諒別人考慮別人的感受將心比心這才是正的覺悟。可以的話請給分

4. 讀經典 講經典故事 作文 500字以上

我很愛讀經典童話,每天晚上,媽媽都給我讀兩個故事,像《神筆馬良》、《鯉魚跳龍門》、專《哪吒鬧海》、屬《田螺姑娘》……。
還有很多外國經典童話,比如《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一千零一夜》、《伊索寓言》……。
這些書用優美的語言、豐富的想像,講述了一個個喜、怒、哀、樂的動人故事。讓我們看到那些善良、可愛的人,為著他們心中美好的願望,苦苦追尋,最終一步步走向光明;還看到那些貪婪、虛偽、陰險的人,如何為他們的作惡,得到應有的懲罰。這些故事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要從小做一個正直、善良的人,因為讓別人快樂,我們自己也一定會快樂的。
經典故事語言優美、想像力豐富,充滿了對人性的贊美和對丑惡的痛恨,我喜歡讀經典。

5. 「唱紅歌,讀經典,講故事,傳箴言」四位一體的群眾性文化活動新格局的局面正在我市形成。改病句

①「唱紅歌、讀經典、講故事、傳箴言」四位一體的群眾性文化活動新格局的局面正版在我市形成,創權作和發送紅色簡訊已蔚然成風。②巴渝文化、紅岩文化,都是創作紅色簡訊的源流,而激勵重慶人創作就是激發重慶人對自身文化的認同。③通過開展發送紅色簡訊,我們可以④在發展文化和傳承文化的同時,進一步提升重慶市民的素質。

(l)第①處詞語贅余,應刪去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處搭配不當,應將__________改為___________。

(3)第③處成分殘缺,應在句末添加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④處語序不當,應調整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9年重慶市中考試題)

答案:(1)第①處刪去「的局面」或刪去「格局的」(只刪「格局」也可)。(2)第②處應將「源流」改為「源泉」。(3)第③處應在句末添加「的活動」。(4)第④處應將「發展」和「傳承」調換位置。

6. 要參加「讀經典,講故事」,要求講一個約15分鍾左右的故事,最好是有趣點的。謝謝!

(一共抄15分鍾,最後3分鍾襲提示)
2011重慶國稅2月19日面試真題

1、春節前夕,國家政府3天45個小時內組織8架飛機赴埃及接回總計1800個國人回國,談你的看法。

2、你和同學一同考入新單位,你勤奮,成績突出,但領導對你印象不佳,同學受到領導信任,卻總是為難你,你怎麼做?

3、領導安排你組織一個單位的春節聯歡晚會,你怎麼把這個活動落到實處?

4、你進入新單位,認為工作待遇和工作環境不理想,此時另一家單位給你電話邀你面試,你怎麼做?(一共15分鍾,最後3分鍾提示)

2011重慶國稅2月20日面試真題

1 、重慶前一段時間全面開展了「唱紅講」(重慶開展的特色文化系列,分別是「唱紅歌、讀經典、講故事、傳箴言」,也叫「唱讀講傳」)活動,請問你對這個有什麼看法?

2 、你新到一個單位,同事對你不是很信任,領導也只是交給你一些瑣碎的事情做,請問遇到這種情況你怎麼辦?

3 、單位要組織一次培訓,領導把這項工作交給你來做,你怎麼開展?

4 、單位讓你組織一次會議,當會議時間快到的時候領導來了,還有一些與會人員沒到,請問遇到這種情況怎麼辦?

7. 美麗少年愛讀經典故事演講稿怎麼寫

這樣的演講稿一定要闡明經典對於少年的作用。一個少年應該怎樣養成愛讀經典的良好習慣,鑄就美麗人生!

8. "唱紅歌,讀經典,講故事,傳箴言」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得內涵

2008年6月起,重慶陸續啟動「唱紅歌、讀經典、講故事、傳箴言」活動。一系列豐富多彩的迴文化活動,激答發出群眾的參與熱情,滿足了人們求知、求樂、求美的願望,彰顯出主流文化的思想內涵和精神力量。

在娛樂至上的消費文化洪流中,倡導健康向上的優秀傳統文化和革命經典,藉此夯實重慶發展「地基」,提升精氣神,顯得彌足珍貴。而「唱紅歌、讀經典、講故事、傳箴言」能否持續開展並保持熱度,是活動成敗的關鍵。市委三屆五次全委會的召開,再一次促使重慶人思考這一話題。
1.「紅歌」讓居民從陌生到熟識
2.優秀文化傳播形成熱潮
3.提升精氣神要打持久戰
4.精神文明需要一磚一瓦來建設
優秀傳統文化和革命經典的傳承,確實需要不斷豐富內容,創新形式。但有一點必須注意,文藝具有三大功能,即娛樂功能、審美功能和教化功能,不能僅強調娛樂功能,而忽視審美功能和教化功能。

9. 讀國學誦經典講述中國故事的作文

幾個建議:(無論什麼國學誦讀或者學習,都可以本著這樣的思路去寫)子曰:志於道 據於德 依於仁 游於藝1、通過誦讀,你了解什麼道理,對心靈有什麼根本性的啟發!?2、對於你的為人處事,對於做人 德 行 方面有何啟示和提高!?3、對於與周圍環境的和諧共處的智慧及文藝方面的提高!?還有,北京匯賢雅國學好像做的比較早,也比較專業,你可以問問。附:千字文的一些解釋:《千字文》全文共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從宇宙的誕生、開天闢地開始講起,講到日月星辰、氣象物候、地球上的自然資源,一直講到人類出現以後,中國太古和上古時期的歷史。最後以人類社會組織的出現和王道政治制度作為結尾。這部分內容既自成體系,又是下面三部分的奠基,非常重要。下面看第一部分。天地玄黃,宇宙洪荒。這兩句話說的是開天闢地和宇宙的誕生。天地是怎樣形成的?宇宙形成以後的初期又是什麼樣子?都在這兩句話里,不要小看這八個字。這兩句話都是天經,都語出有典。「天地玄黃」一句出自於《易經》。《易經》里說「天玄地黃」,這里為了押韻改作「天地玄黃」這種不改動古人文字的引經,為明引。「宇宙洪荒」出自於《淮南子》與《太玄經》。《淮南子》里說「上下四方叫作宇,古往今來叫作宙」。作《太玄經》的是西漢的楊雄,他在《太玄經》里說過「洪荒之世」的話。兩部經的話合起來就是「宇宙洪荒」,這種引經的方式叫暗引,所以這兩句話都是經典。如果僅僅從字面上看,這兩句話的意思就是:天的顏色是黑的,地的顏色是黃的。這不是無病呻吟嗎?能作為經典流傳幾千年嗎?那麼這兩句話的深層含義在哪裡呢?我只能試著解,大家來隨文入觀,看看能體會到哪裡。天地這兩個字在古漢語里有多重意思,包括的概念非常之多,我們熟悉的太空之天與地球之地只是其中之一。要想弄明白天地二字的含義,必須要讀《易經》。《易經》是五經之首,講的就是天地之道和陰陽之變的道理,中國的傳統文化,什麼《四書》、諸子百家,統統都是從《易經》這個根上發展出來的,學中國文化不讀《易經》是本末倒置。《易經》上說:「形而上謂之道,形而下謂之器」。天地宇宙未生之前,是混沌狀態的,現代物理學稱為大爆炸以前的那個超密度無限塌縮的粒子,中國文化叫太極。150億年以前,這個超密度的粒子瞬間產生大爆炸,形成了現在的物質宇宙,其中有形的物質凝集成星體,就是地;無形的空間擴展開來形成了太空,就是天。《易經》說:輕清者上升為天,陰濁者下降為地。不是既形象又具體嗎?但這是物理的天地,物質世界的天地。在《易經》文化裡面屬於形而下的「器世間」,也就是物質世界。形而上是非物質的道的世間,那不是我們現有的智力能夠討論的,所以孔子說:「六合之外存而不論」。「存」是承認它確實存在,「不論」是暫且不討論,因為我們的智慧不夠,一說就吵架,何苦呢!對智慧高的人講真話,形而上是天,形而下是地。對智慧不夠的人只能說淺話:太空是天,地球是地。同樣都是天地兩個字,深人有深解,淺人有淺說,各得其所。玄,在顏色上指的是深藍近於黑的顏色,叫玄。在意義上來說,指的是高遠、高深莫測,叫玄。肉眼可見的天的顏色是藍色的,怎麼說是黑色呢?藍色是水的顏色,是海洋的顏色,日光照到海洋表面,光線反上去,我們看到的天空就是藍色。但是現在的宇航員到了太空中一看,黑漆漆的一片,只有恆星放射出點點微光,確實是黑色的,所以從顏色上說天玄是對的。此外天道高遠,像老子說的,形而上的天道的理體,玄之又玄,深不可測,是我們現有的智慧不能理解的。這是形而上的天道高深莫測,所以叫天玄。地黃也有兩重意思。我們中國的文化特別是傳統文化,確切地說,指的是先秦以前的文化,即夏商周三代,特別是周代的文化。上古時期,夏商周都在黃河流域立國、建都,中國的傳統文化,如果再縮小范圍,應該說是黃河流域的文化。黃河是母親河,從昆侖山(約古宗列盆地)發源,匯集於星宿海,過磯石山,經九曲十八彎,從西北高原流下來,同時帶下來黃土形成了沖擊性平原。那水的顏色是黃的、土的顏色也是黃的,農作物黍、稷都是黃的,所以說地黃。另一重的含義,宇宙中的天體,包括地球在內,都是大爆炸的產物,在初始狀態都是熾熱的物質。地球就將其溫度凝聚在地核的岩漿之內,並藉助太陽不斷地補充。有溫度才可能有生命現象,在色譜分析上,玄色是冷色,黃色是暖色。地黃也是贊嘆溫暖的大地有長養和哺育作用,所以中國人又把大地尊稱為「母親」。天道高遠,地道深邃,黃也代表地道的深邃。迷信的人說:「人了以後歸於黃泉,過了奈何橋就是黃泉道了」。話雖不可信,其意無非是指那個不為活人所知的另一個深邃的世界。可見,要弄明白「天地玄黃」四個字,可不是容易的事情。宇宙洪荒《淮南子》上說,上下四方叫作宇。上下四方又叫六合,所以宇是空間的概念。古往今來叫作宙,是歷史的承續,是時間的概念。宇宙一個說的是空間,一個說的是時間,代表了現代科學里「時空」的觀念。我們今天所用的宇宙一詞,只是言物理的太空,只相當於古人所說的「宇」,沒有宙的概念。為什麼呢?因為時間不是客觀存在,是人的主觀感覺。空間狀態的延續是時間,脫離開空間就沒有時間,空間不一樣,時間也不一樣。空間拓展了時間就隨著延長了,反過來,空間縮小了時間也就隨著縮短了。古人有「王質觀棋」的故事。晉朝的王質進山砍柴,看見松下有兩個童子在下棋,他就駐足觀了一盤棋。棋罷,斧子把兒已經爛了。回到家裡,同時代的人都過世了。可見空間不一樣,時間也不一樣。今天我們覺得時間不夠用,一天的時間比起我們小時候的一天,顯得很短。這很自然,因為空間縮短了。唐朝的玄奘去印度取經要走三年,現在坐飛機幾個小就到了,交通的便利縮小了空間,自然我們在時間的感覺上就縮短了。此外,時間與物體的運動速度有直接關系。根據愛因斯坦的理論:宇宙中的質量、能量和速度可以互相轉化。宇宙的速度極限是光速,即30萬公里/秒,當運動速度到達光速,時間就趨近於零。超過光速運動,時間就倒轉了,就是科幻片里描繪的「時光隧道」。到達這一步,人類才能說「進化」了,否則總是研究猴變人、人變猴的,一點新意都沒有。但問題是,零也是存在的一種形式,不是不存在。我們即使進入了時光隧道,也只是倒計時,還是沒有超越時空的束縛。《金剛經》和《老子》是東西方兩大聖人教給我們破時空的經典,早已超越了宗教的界限,所謂「東方有聖人,西方有聖人,此心同,此理同」。古代的讀書人沒有不讀這兩部經的,今天我們把它當作宗教著作拒絕接受,這是我們現代人的福薄,享受不了。洪荒是指地球形成以後的早期狀態,是50億年以前(太陽系形成),那時地球的地殼很薄,溫度極高。造山運動引發了洪了,洪字的本義就是大水,指地球上的早期洪水說的。地球上的洪水至少鬧了三次,大禹治水的一次是最近的一次,大約在4000年以前。大禹平水患,定九州,這是人類史上出現的改造自然的最早的範例。荒的本義是草木的蒙昧,指代的是遠古時期,人類還沒有出現以前,離現在至少是500萬年,那時的地球上還處在混囤蒙昧的狀態中。中國自古就有盤古開天地的故事,說的是盤古氏開天地。在久遠前天地還未分開的時候,有一個人,他像胎兒一樣盤縮在像雞蛋殼一樣的天地裡面睡覺,一睡就是一萬八千年。誰也不知道他有多少歲了,所以叫他盤古。他睡醒了以後覺為又黑又悶,就把這個雞蛋殼一斧子劈成了兩半。輕者上升為天,濁者下降為地,為了固定住天地,他每天身高長一丈,過了一萬八千年,天地終於被固定住了,盤古也化作了天地的一部分。這雖是個神話故事,但與宇宙大爆炸說有一點神似。日月盈仄談到日月星象就進入了中國傳統天文學的領域。中國的天文學不同於西方天文學,有自己獨特的一套,是中國傳統科技的一部分。日月是最容易觀察的,同時也是與地球關系最密切的兩個星體。因為,其一日月離我們距離近。月亮距地球38萬公里,太陽距地球1.5億公里;其二我們在地球上看月亮和太陽表面直徑一樣大。中國人將日叫做太陽,把月叫做太陰,再加上金木水火土五個行星,就叫做七曜,或七政。七曜,就是七顆光明閃耀的星球。日語裡面從星期一數到星期天,他們還再稱為日曜日、月曜日、火曜日、水曜日、金曜日等等,指的就是這七星。盈指的是盈滿,這是針對月亮來說的;仄的意思是傾斜,是針對太陽說的。月亮十五是滿月叫盈,又叫望,望者日月相望也。每個月的陰歷十五,夕陽還沒落山,滿月已經升起來了。一日一月、一白一黃相對而望,蔚為瑰麗。每個月的初一,沒有月光的月體叫朔,每個月的最後一天也沒有月光,那叫晦。初三到初七,慢慢有月牙出來了,開始是C形,像鐮刀一樣,叫新月。到了初八,是反著的D形,這叫上弦。十五是滿月,再到D形,是下弦,最後到一線殘月,然後就是晦。這是當月球與太陽處於同一直線的時候,二者的視表面積重合,月體完全遮住了太陽,看不見月光了。仄指的是日西斜,太陽每天都東升西落,正午的時候位置最高,一過午時就叫仄。中國自己的天文學裡面講究黃道、白道和赤道,這是最基本的天體運行的軌道。中國人出門做事,喜歡挑個黃道吉日。那什麼是黃道呢黃道是太陽圍繞地球運轉一圈所形成的軌跡。有人一聽就跳起來了,胡說!不科學。太陽怎麽會圍繞地球轉呢?是地球圍繞太陽轉。我們說這要看基點在哪裡,如果以地球為基點,以太陽為參照物,在地球上觀察太陽的運動,確實是太陽圍繞地球轉。早晨太陽從東方升起來,晚上從西方落下去,我們看到的現象就是日升日落。我們換一種說法,說成:在地球上觀察太陽運動所形成的視運動的軌道就叫黃道。隨你怎麼說都是一回事。黃道一個周天360度,分成十二個等份,叫做黃道12次或12宮。從子到亥,一宮30度,每月走一宮,十二宮走完,太陽轉了一個周天。什麼叫白道呢?白道是在地球上觀察月亮圍繞地球轉一圈所形成的軌道,叫白道。地球赤道是在南北極之間,畫一條假象的平行線,把地球分成南半球北半球兩部分。天文赤道是地球赤道在天球上的投影,以此為標記,天球上才有對應的九州分野。月亮盈虧變化的一個周期,就是中國最早使用的太陰歷,太陰指的月亮。根據月光的盈虧變化來記載時間的長短,就是太陰歷,簡稱陰歷。夏商周三代各自有各自的歷法,我們現在用的是夏歷,也就是夏朝的太陰歷。辰宿列張這一句話,語出《淮南子》。《淮南子》一書是西漢初年,淮南王劉安及門客共同著作的。劉安是漢高祖劉邦的曾孫,漢厲王劉長之子。《淮南子》中有一句:「天設日月,列星辰,調陰陽,張四時」。可見《千字文》的作者周興嗣,對五經和諸子百家讀得爛熟,可以信手拈來。廣義的辰是星體的總稱,俗稱星辰。狹義的辰是北辰,指的是北斗七星。北斗七星屬於現代天文學的大熊星座,可以用來辨方向、定季節。辰又指太陽所行黃道十二宮(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辰宮。廣義的宿指的是星宿。星和宿有什麽區別呢?單顆的稱星,一顆以上的一團星、一組星,就叫宿。我們看看天上的星,基本上都是星座、星團,一疙瘩一塊的,根本數不出有多少個,只能叫一宿,一個星宿。中國天文學最鼎盛的時代是隋唐時期,那時的星域分區,把視天球分成三大圈,又叫三垣:太微垣、紫微垣、天市垣,垣是院牆,就是把星域分成三進的大院套。然後再按東西南北,象切西瓜一樣把星域分成四塊,每一塊選擇七組星辰,每組都是恆星。所謂恆星就是不動的星,向太陽一樣,今天是這樣,明天是這樣,一萬年還是這樣,永遠不變,便於觀察,便於比較。每一方有七組星宿,四七二十八,加起來是二十八組,就是二十八宿。西方人不叫星宿,叫星座。星座是一個星群,如有大熊座、仙女座、雙魚座等等。西方天文學本有48個星座,以後希臘人又加上40個,總共88星座,都是根據西方神話傳說的人物、動物、器皿等命名的,例如射手座、水平座、金牛、等等,和我們中國的不一樣。按中國古人的說法:東方蒼龍、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實際上,是把28宿連起來以後,看它的形狀像這四種動物。比如東方蒼龍,一共有七組星,「角亢氐房心尾箕」,把它們用線連起來,活象一隻回首收翹、奔騰不已的龍。龍宿居東,在季為春,升發溫和,我們是東方龍的傳人,龍的子孫,永遠不要忘記我們中國人的發祥地。南方朱雀七組星宿,「井鬼柳星張翼軫」,好像一隻展翅的孔雀。西方白虎,「奎婁胃昴畢觜參」,連起來的形狀像只張口的老虎。北方玄武,「鬥牛女虛危室壁」分成兩組,一組象個蛇,另一組象個龜賦。古人從小就對星宿非常熟悉,行文寫詩,信手拈來。如蘇軾的《前赤壁賦》「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鬥牛之間」。鬥牛是北方玄武的兩宿,月亮運行到鬥牛之間,表示時值中夜了。現代科技發展了,我們對天文反而一竅不通了,中國的孩子參加國際組織的夏令營,居然不會在夜晚用星辰辨別方向,外國人很覺奇怪。列是排列,陳擺開來的意思;張是張布,展開掛起來的意思。兩句話聯起來,字面意思就是:太陽升起來,又落下去。月亮滿了又缺,缺了又滿。星辰閃爍,列滿了星空。寒來暑往,秋收冬藏這兩句話的字面意思,很好理解,寒暑說的是氣候的變化,秋冬是四季的推移。前一句是引經,雖然簡簡單單四個字,但出自《易經》。《易經》里說:「寒來則暑往,暑往則寒來,寒暑想推,而成歲焉」。秋收冬藏是省略句,全稱是「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氣候與物候歷來就是農本國家的大事,游牧民族就無所謂了,不太重視。氣候注重的是地球上的溫度、濕度和光照時間;物候則關心生物消長的節律性,偏重在生物與自然的關系。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是橢圓的,一年之中有距太陽最近的近日點(1.4億公里),距離最遠的遠日點(1.6億公里),造成四季日照時間的長短不一樣;地球的地軸又是歪的,自轉起來造成各地區日照強度不均衡,這就產生了寒暑的變化。天文學中所以引出28宿的概念,就是要以黃道內的28宿為坐標,研究五大行星再加上日月地球,八個天體之間的關系。28宿雖然都是恆星,但離我們至少都有40萬億公里(4.3光年),正因為它們光色暗淡,又恆定不動,所以便於作為背景和坐標,來觀察五星和日月的運動。如果七曜中的兩個或三個星體出現沖、留、合的變化,即運轉角度、排列、與距離的不同,會對地球產生引力上的改變,形成不同的氣象。月球質量輕、自轉速度快,引力小,不能單獨靠引力調集雨雲。其他幾個星體,可以利用其引力調集雨雲,造成地球上的暴雨。通常兩星或多星夾角的合力矢線所指的地球方向會有暴雨,夾角內地區的雲被吸走了,會出現乾旱。因此古代的天官,多用五星、七曜的變化來預報氣象的變化。如何確定旱澇發生的地區呢?這就要提到天文學上九州分野的概念了。中國自古以來就有九州的說法。帝嚳高辛氏始建九州,舜帝時增至12州,大禹治水以後又確定為九州,並鑄了九鼎,以永定九州。九州就是兗冀青徐,楊荊豫梁雍。每一州對應著天上星域的一個分區,叫做九州分野。多星夾角的矢力線所指的分野,地球上對應的九州就會有旱澇冰雹等災害,或火山地震等災變。後世由此分支發展出占星術,那是另外一回事,與傳統科技不相干。水星用來定四季,因為水星的公轉周期為88天,接近一個季度的天數,水星在天上轉一圈的時間剛好是一個季度。因為它是太陽系的內行星,永遠在太陽的左右擺動,所以很好觀察。北斗星也是用來定四季的,這到本文的最後一部分,「璇璣旋斡」一句時再詳談。金星是用來定時的,確定時間用的。金星又叫太白星,黃昏以後在西方看到它時叫長庚星,黎明之前在東方看到它時叫啟明星,表示天就要亮了。閏余成歲「閏余成歲」這句話,語出《尚書堯典》,有曰:「以閏月定四時成歲」。中國文化裡面發達最早、最系統的就是天文學,中國天文學在明朝以前,一直是領先於世界的,是我國傳統科技的一部分。為什麼中國天文學發達呢?因為中國是以農業立本、以農為主的國家,務農的根本是不誤農時。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一定要按天時,不能胡來。所以中國歷代都有司天監,有「天官」,專門觀測天文氣象的變化,以此作為行政施治的根據,所以把日月五星合稱為「七政」。國家、朝廷(政府)就要負責制定律歷,計算出二十四節氣的准確時間,來指導人們務農。中國的天文歷立法,歷來是太陰和太陽合參,以太陰記月,太陽記年。我們現在使用的公歷是以公元記年的太陽歷,是根據太陽周天360度,運行365天制定的歷法,簡稱陽歷。中國很早就有太陽歷,宋朝的科技著作,沈括的《夢溪筆談》里就有詳細論述,但沒有正式頒布使用,因為太陽歷與月律(月亮的節奏、節律)不符。月球質量輕、自轉速度快,繞地軌道是橢圓。月亮盈虧朔晦,一個周期近地點時是30天,遠地點時是29天,平均是29天多一點。這樣,一年加起來是354天,按照太陽歷算是365天,中間差了11天,這就叫閏余。閏的意思是多餘,門里王為閏,家裡養個王肥吃肥喝的,不是多餘是什麼?所以莊子說:「帝王者,聖人之餘事也」。一年相差11天,三年加起來就差了33天,多出一個月。這樣歷法與物候節律就不符了,十七年以後,六月份就要下大雪了。怎麽辦呢?只能每三年,加多一個月出來,這樣加出的這個月叫閏月,加閏月那年就叫閏年。平年是十二個月,閏年就是十三個月。多出的這個月加在哪呢?加在有節沒氣的那個月。24節氣中有12節、12氣,平分到每個月是一節、一氣。如立春是正月節,雨水是正月氣。陰歷的月律與年律有日差,轉三年以後就有一個月有節沒氣,因此設閏就加在這個月。所以讀歷史,有時侯閏八月,有時候閏十二月,不一樣。三年一閏只消化了30天,還多三天呢。五年閏兩回,天數又不夠,後來發現十九年閏七次最合適。陽歷也同樣設閏,陽歷365天為一個自然年,但一個回歸年(歲)是365天又5小時48分46秒,多出的5個多小時,四年就累計到24小時了,多出一天,必須設閏將其消化掉。因此,陽歷每四年一閏,將多出的一天放入二月份,這樣平年的二月28天,閏年的二月29天。「閏余成歲」的「歲」與「年」是兩個概念。年表示從今年的正月初一到來年正月初一的這一段時間,為自然年。歲表示從今年的某一節氣到明年的同一節氣的一段時間,為回歸年。歲的本義是歲星,歲星就是木星,木星運行的軌跡叫太歲。用歲星紀年是我國天文歷法的另外一種。木星(歲星)12年繞天一周,每年行30度,為一個歲次。用之記載歷史事件,就記為:歲在某某。太陽歷紀年,歲星歷記歲,這樣年歲相符,就是「閏余成歲」。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