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莊子的寓言注重

莊子的寓言注重

發布時間: 2021-01-07 09:18:33

『壹』 莊子寓言「順應自然」

莊子一生淡泊名利,主張修身養性、清靜無為

①莊子(約前369年—前286年),名周,字子休,戰國時代宋國蒙(今河南商丘東北)人。著名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是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學思想的繼承者和發展者,先秦莊子學派的創始人。他的學說涵蓋著當時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還是歸依於老子的哲學。後世將他與老子並稱為「老莊」,他們的哲學為「老莊哲學」。
??《史記》用寥寥幾行字介紹了莊子,說他著書十餘萬言,大抵都是寓言,如其中的《漁父》、《盜跖》、《胠篋》等篇,都是用來攻擊孔子的學說,從而辨明老子的主張的。
??《莊子》共三十三篇,分「內篇」、「外篇」、「雜篇」三個部分,一般認為「內篇」的七篇文字肯定是莊子所寫的,「外篇」十五篇一般認為是莊子的弟子們所寫,或者說是莊子與他的弟子一起合作寫成的,它反映的是莊子真實的思想;「雜篇」十一篇的情形就要復雜些,應當是莊子學派或者後來的學者所寫,有一些篇幅就認為肯定不是莊子學派所有的思想,如《盜跖》、《說劍》等。
??莊子看起來是一個憤世嫉俗的人,他生活在戰國時期,與梁惠王、齊宣王同時,約比孟軻的年齡略小,曾做過漆園小吏,生活很窮困,卻不接受楚威王的重金聘請,在道德上其實是一位非常廉潔、質直,有相當稜角和鋒芒的人。
??雖然他一生淡泊名利,主張修身養性、清靜無為,在他的內心深處則充滿著對當時世態的悲憤與絕望,從他哲學有著退隱、不爭、率性的表象上,可以看出莊子是一個對現實世界有著強烈愛恨的人。
??正因為世道污濁,所以他才退隱;正因為有黃雀在後的經歷,所以他才與世無爭;正因為人生有太多不自由,所以他才強調率性。莊子是以率性而凸顯其特立的人格魅力的。正因為愛得熱烈,所以他才恨得徹底,他認為做官戕害人的自然本性,不如在貧賤生活中自得其樂,其實就是對現實情形過於黑暗污濁的一種強烈的覺醒與反彈。
??莊子是主張精神上的逍遙自在的,所以在形體上,他也試圖達到一種不需要依賴外力而能成就的一種逍遙自在境界;莊子是主張宇宙中的萬事萬物都具有平等的性質,人融入於萬物之中,從而與宇宙相終始;莊子提倡護養生命的主宰亦即人的精神是要順從自然的法則,要安時而處順;莊子要求重視內在德性的修養,德性充足,生命自然流注出一種自足的精神的力量。
??莊子所持的宇宙與人的關系是「天人合一」的,是物我兩忘的,所以他有著通達的生死觀;莊子認為是道給了我們的形貌,天給予了我們形體,我們要做的是不要因為好惡而損害自己的本性。他以人的完整生命為起點來思考人應當度過一個怎樣的生活旅程。
??他超越了任何知識體系和意識形態的限制,站在天道的環中和人生邊上來反思人生,他的哲學是一種生命的哲學,他的思考也具有終極的意義。
??「仁義」二字被視為儒家思想的標志,「道德」一詞卻是道家思想的精華。莊子的「道」是天道,是效法自然的「道」,而不是人為的殘生傷性的。
??在莊子的哲學中,「天」是與「人」相對立的兩個概念,「天」代表著自然,而「人」指的就是「人為」的一切,與自然相背離的一切。「人為」兩字合起來,就是一個「偽」字。
??莊子主張順從天道,而摒棄「人為」,摒棄人性中那些「偽」的雜質。順從「天道」,從而與天地相通的,就是莊子所提倡的「德」。
??在莊子看來,真正的生活是自然而然的,因此不需要去教導什麼,規定什麼,而是要去掉什麼,忘掉什麼,忘掉成心、機心、分別心。既然如此,還用得著政治宣傳、禮樂教化、仁義勸導?這些宣傳、教化、勸導,莊子認為都是人性中的「偽」,所以要摒棄它。
??作為道家學派始祖的老莊哲學是在中國的哲學思想中唯一能與儒家和後來的佛家學說分庭抗禮的古代最偉大的學說。它在中國思想發展史上佔有的地位絕不低於儒家和佛家。
??在知識分子的心目中,老莊,尤其是莊子的哲學是最為適應創造力的需要,最貼合他們內心深處隱微的部分的。它在儒家的規矩嚴整與佛家的禁慾嚴峻之間,給中國的知識分子提供了一塊可以自由呼吸的空間,它是率性的,是順應自然的,而反對人為的束縛的,它在保全自由「生命」的過程中,竭盡了最大的心力。
??莊子在中國哲學史上既是一位有著鮮明特色的偉大哲學家,又富於詩人的氣質,在他的著作中,用生動形象而幽默詭異的寓言故事來闡述自己的思想,這種寓言的方式使莊子的思想和想像具有著水一般的整體性。
??莊子的文章結構,很奇特。看起來並不嚴密,常常突兀而來,行所欲行,止所欲止,汪洋恣肆,變化無端,有時似乎不相關,任意跳盪起落,但思想卻能一線貫穿。句式也富於變化,或順或倒,或長或短,更加之辭匯豐富,描寫細致,又常常不規則地押韻,顯得極富表現力,極有獨創性。
??莊子文字的汪洋恣肆,意象的雄渾飛越,想像的奇特豐富,情致的滋潤曠達,給人以超凡脫俗與崇高美妙的感受,在中國的文學史上獨樹一幟,他的文章體制已脫離語錄體形式,標志著先秦散文已經發展到成熟的階段,可以說,《莊子》代表了先秦散文的最高成就。
??後人在思想、文學風格、文章體制、寫作技巧上受《莊子》影響的,可以開出很長的名單,即以第一流作家而論,就有阮籍、陶淵明、李白、蘇軾、辛棄疾、曹雪芹等,由此可見其影響之大。
??後世道教繼承道家學說,經魏晉南北朝的演變,老莊學說成為道家思想的核心內容。莊子其人並被神化,奉為神靈。唐玄宗天寶元年(724)二月封「南華真人」。所著書《莊子》,詔稱《南華真經》。宋徽宗時封「微妙元通真君」。

莊周一生著書十餘萬言,書名《莊子》。這部文獻的出現,標志著在戰國時代,我國的哲學思想和文學語言,已經發展到非;玄遠、高深的水平,是我國古代典籍中的瑰寶。因此,莊子不但是我國哲學史上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同時也是我國文學史上一位傑出的文學家。無論在哲學思想方面,還是文學語言方面,他都給予了我國歷代的思想家和文學家以深刻的,巨大的影響,在我國思想吏、文學史上都有極重要的地位。

『貳』 《莊子》中的寓言故事 分析其寓意所指

莊子中的寓言故事:望洋興嘆
原文: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專流之大,兩岸屬矣清渚崖之間,不辨牛馬。於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順流而東行,至於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曰:「野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莊子《莊子·秋水》
譯文:秋天來到,天降大雨,無數細小的水流,匯入黃河。只見波濤洶涌,河水暴漲,淹沒了河心的沙洲,浸灌了岸邊的窪地,河面陡然變寬,隔水遠望,連河對岸牛馬之類的大牲畜也分辨不清了。
眼前的景象多麼壯觀啊,河伯以為天下的水都匯集到他這里來了,不由洋洋得意。他隨著流水向東走去,一邊走一邊觀賞水景。
他來到北海,向東一望,不由大吃一驚,但見水天相連,不知道哪裡是水的盡頭。
河伯獃獃地看了一陣子,才轉過臉來對著大海感慨地說:「俗話說:'道理懂得多一點的人,便以為自己比誰都強。'我就是這樣的人啦!」
寓意:不見高山,不顯平地;不見大海,不知溪流。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我們每個人其實都是很渺小的。

『叄』 莊子寓言故事的特點

《莊子》被認為是先秦諸子散文中最具有文學價值的作品,也是莊子一生思想和學術的總結。《莊子》中最引人注 目的是豐富而又奇特的寓言,意生塵外,怪生筆端,縱橫恣肆,發想無端,瑰麗奇譎。莊子的寓言是他說理傳道的主要工具,在他的文章中佔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向我們傳達了他高深莫測的‚道‛,從他的文章中,我們不僅能讀到他的思想,同時,他關於語言和思想的獨到論述,給後世的為文者莫大的指導和啟示。
《莊子》中的寓言奇幻玄虛,怪誕神奇。王景林先生認為:莊子的寓言寄託一種思想,使自己的理論完全以寓言的形式顯現出來,而不像墨子、孟子那樣,僅僅把寓言作為使理論通俗生動的工具①。莊子的寓言更多的是理與寓、言與意、情與境‚磅礴以為一‛的混沌的象徵性藝術,它模糊了工具性與目的性,使說理與寓意和而為一,不能單獨地去分析而是將其作為一個整體,通過體驗去品味。
莊子所要表達的‚道‛是‚無情有信,無為無形‛的不可名狀之物。在莊子之前的老子就說:‚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②,道是天地間‚不可名言之理,不可施見之事,不可徑達之情‛,大象無形,大音稀聲,只有用極度寓言性的‚象‛才能表現這種恍兮惚兮的極度無形的‚道‛。‚中國的古代藝術都採用高度抽象化、極度寓言性的『象』來規范人們的審美認同‛,‚從《易經》和《易傳》提供的資料來看,其實象就是寓言。‛莊子的寓言有一層夢幻般的色彩, 創造了一種超現實的幻覺的藝術氛圍,藉以溝通天與人(如‚混沌‛)、生者和死者(如‚骷髏‛)、過去和現在(如‚堯讓天下與許由‛)、醒與夢(如‚莊周夢蝶‛)的聯系、交流與融合。這是中國先秦時期獨一無二的帶有神話性質的寓言的創作方法,也就是一般的文學史家、文藝評論家的所泛泛稱道的所謂浪漫主義的表現手法。在這一類作品中,人物和時間都以非邏輯性、超時空為基本特徵,人們在現實中無法找到它們,只有在超現實的意義上,它們才是真實的。這種通過象徵意象來傳達的超現實意義上的真實是以清醒的理性認識和深刻的人生思辨為前提的,所以,這非現實的虛幻描寫並不使我們感到虛假喪真,相反,它具有極大的感染力量。莊周為文,汪洋恣肆,機趣橫生,用寓言來闡發旨趣也很有獨到之處。
寓言大多是在表面的故事之外給人以啟示和教育,因此,理和事就必須緊密地結合在一起,《莊子》中也處處體現了事理結合這一特點。
莊子的寓言,主要的表現手法是誇張與變形,誇張與變形是為了更好地突出寓言的象徵意義以表現觀念的抽象性。不僅表現了現實社會本身的荒謬性,以顯示人與自然融合的合理性,同時反映了他對現實社會的認識,充滿批判精神,也是莊子於象徵性的體悟道理的重要表達方式。在《莊子》中,不但有誇的極大的事物,如《逍遙游》中的鯤鵬;而杯水芥舟,朝菌蟪蛄,蝸角觸蠻,又曲盡小之奧意。還有一種誇張:‚儒以詩禮發冢‛,說大儒和小儒同去盜墓,大儒對進入墓穴的小儒說:‚天快亮了,幹得如何?‛小儒答:‚裙子和短衣沒解下來,死人口裡還有珠。‛大儒便說:‚詩書上早說了:『青青之麥,生於陂陵。生不布施,死何含珠為!』我抓著他的鬢發,揪著他的胡須,你用鐵錘敲他的下巴,慢慢__地分開他的兩頰,不要損傷了口裡的珠子!‛來盜墓居然還能引經據典,說的道貌岸然、振振有詞,充分揭露了有的儒者雖然滿口仁義道德,實際上的行為卻令人發指。這樣一個又迂又壞的儒者,盜墓還藉助詩書來替自己開脫,比那個掩耳盜鈴的人壞得不知道哪裡去了。莊子的言語真是辛辣得很吶!再比如與卡夫卡的《變形記》有異曲同工之效的‚莊周夢蝶‛:‚昔者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適志,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這樣一個充滿傳奇與魔幻色彩的故事,莊子想要說明的是‚周與蝴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從根本上講還是為了要說明要齊物我,也即達到無心,這個心與物齊的無為逍遙的大境界。

『肆』 莊子的寓言故事

《莊子˙山木第廿》
莊子行於山中,見大木,枝葉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問其故,曰:「旡所可用。」莊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終其天年。」
夫子出於山,舍於故人之家。故人喜,命豎子殺雁而烹之。豎子請曰:「其一能鳴,其一不能鳴,請奚殺?」主人曰:「殺不能鳴者。」
明日,弟子問於莊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終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將何處?」
莊子笑曰:「周將處乎材與不材之間。」

莊子的50則寓言
1.北冥有魚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2.列子御風
夫列子御風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後反。彼於致福者,未數數然也。此雖免乎行,猶有所待者也。
3.朝三暮四
狙公賦予,曰:「朝三而暮四。」眾狙皆怒。曰:「然則朝四而暮三。」眾狙皆悅。名實未虧而喜怒為用,亦因是也。是以聖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鈞,是之謂兩行。
4.莊周夢蝶
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胡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
5.庖丁解牛
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倚,砉然響然,奏刀馬砉然,莫不中音,合於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文惠君曰:「嘻,善哉!技蓋至此乎?」庖丁釋刀對曰:「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全牛者;三年之後,未嘗見全牛也;方今之時,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谷阝,導大款,因其固然。技經肯綮之未嘗,而況大車瓜乎!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於硎。彼節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於游刃必有餘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於硎。雖然,每至於族,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動刀甚微,訁桀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為之而四顧,為之躊躇滿志,善刀而藏之。」文惠君曰:「善哉!吾聞庖丁之言,得養生焉。」
6.秦失吊喪
老聃死,秦失吊之,三號而出。弟子曰:「非夫子之友邪?」曰:「然。」「然則吊焉若此可乎?」曰:「然。始也吾以為其人也,而今非也。向吾入而吊焉,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彼其所以會之,必有不蘄言而言,不蘄哭而哭者。是遁天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謂之遁天之刑。適來,夫子時也;適去,夫子順也。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古者謂是帝之縣解。」
7.螳臂當車
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當車轍,不知其不勝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戒之,慎之,積伐而美者以犯之,幾矣!
8.楚狂接輿
孔子適楚,楚狂接輿游其門曰:「鳳兮鳳兮,何如德之衰也。來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天下有道,聖人成焉;天下無道,聖人生焉。方今之時,僅免刑焉!福輕乎羽,莫之知載;禍重乎地,莫之知避。已乎,已乎!臨人以德。殆乎,殆乎!畫地而趨。迷陽迷陽,無傷吾行。吾行谷阝曲,無傷吾足。」
9.叔山無趾
魯有兀者叔山無趾,踵見仲尼。仲尼曰:「子不謹,前既犯患若是矣。雖今來,何及矣!」無趾曰:「吾唯不知務而輕用吾身,吾是以亡足。今吾來也,猶有尊足者存,吾是以務全之也。夫天無不覆,地無不載,吾以夫子為天地,安知夫子之猶若是也!」孔子曰:「丘則陋矣!夫子胡不入乎?請講以所聞。」無趾出。孔子曰:「弟子勉之!夫無趾,兀者也,猶務學以復補前行之惡,而況全德之人乎!」
10.人故無情
惠子謂莊子曰:「人故無情乎?」莊子曰:「然。」惠子曰:「人而無情,何以謂之人?」莊子曰:「道與之貌,天與之形,惡得不謂之人?」惠子曰:「既謂之人,惡得無情?」莊子曰:「是非吾所謂情也。吾所謂無情者,言人之不以好惡內傷其身,常因自然而不益生也。」惠子曰:「不益生,何以有其身?」莊子曰:「道與之貌,天與之形,無以好惡內傷其身。今子外乎子之神,勞乎子之精,倚樹而吟,據槁梧而瞑。天選子之形,子以堅白鳴。」
11.相濡以沫
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囗句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與其譽堯而非桀也,不如兩忘而化其道。
12.顏回坐忘
顏回曰:「回益矣。」仲尼曰:「何謂也?」曰:「回忘仁義矣。」曰:「可矣,猶未也。」他日復見,曰:「回益矣。」曰:「何謂也?」曰:「回忘禮樂矣!」曰:「可矣,猶未也。」他日復見,曰:「回益矣!」曰:「何謂也?」曰:「回坐忘矣。」仲尼蹴然曰:「何謂坐忘?」顏回曰:「墮肢體,黜聰明,離形去知,同於大通,此謂坐忘。」仲尼曰:「同則無好也,化則無常也。而果其賢乎!丘也請從而後也。」
13.神巫季咸
鄭有神巫曰季咸,知人之死生、存亡、禍福、壽夭,期以歲月旬日若神。鄭人見之,皆棄而走。列子見之而心醉,歸,以告壺子,曰:「始吾以夫子之道為至矣,則又有至焉者矣。」壺子曰:「吾與汝既其文,未既其實。而固得道與?眾雌而無雄,而又奚卵焉!而以道與世亢,必信,夫故使人得而相汝。嘗試與來,以予示之。」
14.渾沌開竅
南海之帝為倏,海之帝為忽,中央之帝為渾沌。倏與忽時相與遇於渾沌之地,渾沌待之甚善。倏與忽謀報渾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竅以視聽食息此獨無有,嘗試鑿之。」日鑿一竅,七日而渾沌死。
15.臧穀亡羊
臧與谷,二人相與牧羊而俱亡其羊。問臧奚事,則挾策讀書;問谷奚事,則博塞以游。二人者,事業不同,其於亡羊均也。
16.伯夷盜跖
伯夷死名於首陽之下,盜跖死利於東陵之上。二人者,所死不同,其於殘生傷性均也。奚必伯夷之是而盜跖之非乎?
17.伯樂治馬
馬,蹄可以踐霜雪,毛可以御風寒。齒乞草飲水,翹足而陸,此之真性也。雖有義台路寢,無所用之。及至伯樂,曰:「我善治馬。」燒之,剔之,刻之,雒之。連之以羈縶,編之以皂棧,馬之死者十二三矣!飢之渴之,馳之驟之,整之齊之,前有橛飾之患,而後有鞭夾之威,而馬之死者已過半矣!陶者曰:「我善治埴。」 圓者中規,方者中矩。匠人曰:「我善治木。」曲者中鉤,直者應繩。夫埴木之性,豈欲中規矩鉤繩哉!然且世世稱之曰:「伯樂善治馬,而陶匠善治埴木。」此亦治天下者之過也。
18.盜亦有道
故跖之徒問於跖曰:「盜亦有道乎?」跖曰:「何適而無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聖也;入先,勇也;出後,義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備而能成大盜者,天下未之有也。」由是觀之,善人不得聖人之道不立,跖不得聖人之道不行。天下之善人少而不善人多,則聖人之利天下也少而害天下也多。故曰:唇竭則齒寒,魯酒薄而邯鄲圍,聖人生而大盜起。掊擊聖人,縱舍盜賊,而天下始治矣。
19.黃帝遺珠
黃帝游乎赤水之北,登乎昆侖之丘而南望。還歸,遺其玄珠。使知索之而不得,使離朱索之而不得,使口契詬索之而不得也。乃使象,象罔得之。黃帝曰:「異哉,象罔乃可以得之乎?」
20.輪扁斫輪
桓公讀書於堂上,輪扁斫輪於堂下,釋椎鑿而上,問桓公曰:「敢問:「公之所讀者,何言邪?」公曰:「聖人之言也。」曰:「聖人在乎?」公曰:「已死矣。」曰:「然則君之所讀者,古人之糟粕已夫!」桓公曰:「寡人讀書,輪人安得議乎!有說則可,無說則死!」輪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觀之。斫輪,徐則甘而不固,疾則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於手而應於心,口不能言,有數存乎其間。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於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輪。古之人與其不可傳也死矣,然則君之所讀者,古人之糟粕已夫!」

『伍』 有關莊子的寓言故事或成語

有:
桑樞瓮牖」、「上漏下濕」,「數米而炊」,「捉襟見肘」、版「踵決肘見」、「納屨踵決」「櫛權風沐雨」、「百舍重繭」 「涸轍之鮒」、「得魚忘筌」、「吞舟之魚」、「不系之舟」、「交淡若水」、「管窺蠡測」「椿萱並茂」」、「巢林一枝」、「莽眇之鳥」、「滿谷滿坑」、「其應若響」、「以珠彈雀」、「斷鶴繼鳧」、「一飲一啄」、「枯槁之士」「苞苴竿牘」……

『陸』 關於莊子的十個寓言

一、莊周夢蝶

有一天,莊周夢見自己變成了蝴蝶,在叢中自由自在的飛翔,感到十分快活和舒暢,已經完全忘記自己是莊周了。但是,莊周突然醒來之後,驚惶不定之間方知原來蝴蝶變成了自己。到底是莊周夢中變成蝴蝶呢,還是蝴蝶夢見自己變成莊周呢?

李煜曾有詩: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生死之間,是否只是一場大夢?莊子借夢蝶,模糊了真實和夢幻的界限。夢里是真的,還是現在是真的?如果我們活在一場夢里,那麼夢醒時分才是我們回歸真實的時刻吧。

二、知魚之樂

莊子和惠子在橋上遊玩,莊子說:「鰷魚游得從容自在,這是魚的快樂呀。」惠子說:「你不是魚,怎麼知道魚的快樂呢?」莊子說:「你不是我,怎麼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呢?」惠子說:「我不是你,本來就不知道你快樂,而你也不是魚,那你肯定不知道魚的快樂。」

莊子說:「從最初的話題說起。你說『你在哪裡知道魚的快樂呢』,既然你知道我知道魚的快樂還問我?」這個故事變成了後來的「子非魚,安知魚之樂」。人心之間的不同,遠遠超過人魚的不同,人心七竅,混雜著生活的苦辣酸甜,喜怒哀樂。

不同的軌跡給不同的人帶上不同的烙印,不同的習慣。人心是一面鏡子,映照著身邊的人和事,只不過,有的被歲月打磨成哈哈鏡,有的被打磨成放大鏡,不同的鏡子看到不同的世界,彼此之間都是無法理解的隔閡。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人不應該輕易對任何人和事下判斷,人心各異,要懂得尊重不同,走好自己的路,已經很不容易了。

三、自由之龜

一天,莊子正在渦水垂釣。楚王委派的二位大夫前來聘請他道:「吾王久聞先生賢名,欲以國事相累。深望先生欣然出山,上以為君王分憂,下以為黎民謀福。」莊子持竿不顧,淡然說道;「我聽說楚國有隻神龜,被殺死時已三千歲了。

楚王珍藏之以竹箱,覆之以錦緞,供奉在廟堂之上。請問二大夫,此龜是寧願死後留骨而貴,還是寧願生時在泥水中潛行曳尾呢?」二大夫道:「自然是願活著在泥水中搖尾而行啦。」莊子說:「二位大夫請回去吧!我也願在泥水中曳尾而行。」

莊子還有一個故事叫「買櫝還珠」,一個人買了一個包裝精美的夜明珠,結果他留下的精美的外盒,把裡面的明珠還給了賣家。外面的盒子是名,裡面的珠子是實。烏龜死後骨頭被珍藏供奉是名,在水中潛行曳尾是實。

買珠人看似愚蠢可笑,但是生活中又有多少因名棄實的事情發生呢?為了名利而舍棄健康,放棄和父母的團聚,這樣的生活難道不是「買櫝還珠」嗎?

四、視權貴如腐鼠

惠施在梁國作了宰相,莊子想去見見這位好朋友。有人急忙報告惠子,道:「莊子來梁國是不懷好意,想取代您的相位。」惠子很慌恐,想阻止莊子,派人在國都中搜了三日三夜。哪料莊子從容而來拜見他道:「南方有隻鳥,其名為鵷雛,您可聽說過?這鵷雛展翅而起。

從南海飛向北海,非梧桐不棲,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這時,有隻貓頭鷹正津津有味地吃著一隻腐爛的老鼠,恰好鵷雛從頭頂飛過。貓頭鷹急忙護住腐鼠,仰頭視之道:『嚇!』現在您也想用您的梁國來嚇我嗎?」這個世界上名利並不是唯一的指標,人生也不一定都要完成這個指標。

你汲汲於求的,可能是別人厭惡的死老鼠。人生在世,不能被別人挾襄,為了大眾的目標去活,你得活出自己的樣子,按照自己的意願去過,這樣的一生才算沒有白活。

五、無用之用

莊子與弟子走到一座山腳下,看見一株大樹,枝繁葉茂,聳立在大溪旁。莊子問伐木者,這么高大的樹木,怎麼沒人砍伐。伐木者似對此樹不屑一顧,道:「這何足為奇?此樹是一種不中用的木材。用來作舟船,則沉於水;用來作棺材,則很快腐爛;用來作器具,則容易毀壞。

用來作門窗,則脂液不幹;用來作柱子,則易受蟲蝕,此乃不成材之木。不材之木也,無所可用,故能有如此之壽。」聽了此話,莊子說:「樹不成材,方可免禍;人不成才,亦可保身也。人皆知有用之用,卻不知無用之用也。」弟子恍然大悟,點頭不已。

人生在世,各有各的活法,不同的標准下,有著不同的價值。有時候看似無用也是用。人不能總是用「利益」來作為唯一的評判標准,天生萬物,各有不同,不單為取悅人而存在。

樹木彎曲,雖不能用,但是卻不能妨礙他自由自在的生長,這遠比成為棟梁更用。就像教育孩子,雖然孩子不能成為社會棟梁,但是卻不妨礙他發展自己的興趣,他的成長本身就有價值。

六、匠石運斤

莊子送葬,經過惠子的墓地,回過頭來對跟隨的人說:「郢地有個人讓白堊泥塗抹了他自己的鼻尖,像蚊蠅的翅膀那樣大小,讓匠石用斧子砍削掉這一小白點匠石揮動斧子呼呼作響,漫不經心地砍削白點,鼻尖上的白泥完全除去而鼻子卻一點也沒有受傷。

郢地的人站在那裡也若無其事不失常態。」宋元君知道了這件事,召見匠石說:「你為我也這么試試」匠石說:「我確實曾經能夠砍削掉鼻尖上的小白點。雖然如此,我可以搭配的夥伴已經死去很久了。自從惠子離開了人世,我沒有可以匹敵的對手了!我沒有可以與之論辯的人了!」

人生在世,歷經坎坷,每個人都會煉成一把鎖,千奇百怪,形狀各異。鎖里都鎖著自己那顆心,日復一日,孤獨難解。每個人都會孤獨,而孤獨的每一個人都在尋找各自的鑰匙,無論是棋逢對手,還是高山流水,只要有一種,孤獨也就有了解葯。

七、魯王養鳥

有一天,魯國的城郊飛來了一隻海鳥。魯王從來沒見過這種鳥,便以為是神鳥,就派人把它捉來,親自迎接供養在廟堂里。魯王為表示對海鳥愛護和尊重,馬上吩咐把宮廷最美妙的音樂奏給鳥聽,用最豐盛的筵席款待鳥吃。

可是鳥呢,它體會不到國王這番招待盛情,只嚇得神魂顛倒,舉止失常,連一片肉也不敢嘗,一滴水也不敢沾,這樣,只活了三天就被餓死了。

魯王這是用自己的生活方式來養鳥,不是用養鳥的方法來養鳥。人總是一廂情願,覺得自己喜歡什麼別人也一定喜歡什麼,不會傾聽別人的想法,不懂如何去換位思考關照別人。人心百結,人與人千差萬別,交往之中,千萬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別人,尊重別人才是最好的選擇。

八、鼓盆而歌

莊子的妻子得病死了。好朋友惠子前來弔唁,見莊子正盤腿坐地,鼓盆而歌。惠子責問道:「人家與你夫妻一場,為你生子、養老、持家。如今去世了,你不哭亦足矣,還鼓盆而歌,豈不太過分、太不近人情了嗎?」莊子說:「不對,她剛死時,我怎會悲傷呢?

然而,氣又變而有形,形又變而有生,今又變而為死。故人之生死變化,猶如春夏秋冬四時交替也。她雖死了,人仍安然睡在天地巨室之中,而我竟還悲哀地隨而哭之,自以為是不通達命運的安排,故止哀而歌了。」

在莊子看來,生老病死就像四時交替,都只是自然現象而已,人不必有什麼憂慮,也不必有什麼痛苦。人源於自然,再回歸自然,說到底,不過是正常的生死輪轉,他依然在天地之間,只要懷著這樣的想法,人又有什麼好痛苦的呢。

九、望洋興嘆

秋天來了,雨水使河水全部上漲,眾多大川,小溪的水都流入黃河,水流洶涌而寬闊,兩岸與河中沙洲之間連牛馬都分辨不清。於是河神洋洋自得,認為自己就是天下最大的了。他順著水流向東而去,一直來到北海邊,向東望去,卻看不到水的邊際。

於是河神改變先前得意洋洋的臉色,望著汪洋大海對北海神感嘆說:「原來我自高自大,以為誰都不如自己,今天我看到你這樣博大,無邊無際,要不是我親自來到你的門前,我將永遠不會懂得自己的淺薄無知。」北海神謙虛地說:「其實我存在於天地間,就好像大山上的小石頭而已。

而天與地也並不能說是最大的領域,毫毛之末也不能斷定是最小的限度。時空的變換根本沒有窮盡。而你我又有什麼可誇耀的呢?」人外有人,山外有山,你永遠不知道別人到底有多強悍。

人可以有傲骨,但是不可以有傲氣。人生大部分的失敗都源於兩個字,一個是懶,另一個就是傲。驕傲的人,眼界偏狹,不知天高地厚。

十、死亦可樂

莊子騎著一匹瘦馬,慢慢行走在通向楚國的古道上。凜冽的西風撲打著莊子瘦削的面孔,掀起他蕭瑟的鬢發。莊子顧目四野,但見哀鴻遍野,骷髏遍地,一片兵荒馬亂後的悲慘景象。夕陽西下,暮野四合。莊子走到一顆枯藤纏繞的老樹下,驚起樹上幾只昏鴉盤旋而起,聒噪不休。

莊子把馬系好後,想找快石頭坐下休息,忽見樹下草叢中露出一個骷髏來。莊子走近去,用馬鞭敲了敲,問它道:「先生是貪生患病而落到此地步的嗎?還是國破家亡、刀斧所誅而落到此地步的呢?先生是因有不善之行、愧對父母妻子而自殺才到這地步的嗎?

還是因凍餒之患而落到此地步的呢?亦或是壽終正寢所致?」說完,拿過一骷髏,枕之而卧。不一會兒,便呼呼入睡。半夜時,骷髏出現在莊子夢中,說道:「先生,剛才所問,好像辯士的口氣。你所談的那些情況,皆是生人之累,死後則無此煩累了。

您想聽聽死之樂趣嗎?」莊子答:「當然。」骷髏說:「死,無君於上,無臣於下,亦無四時之事。從容游佚,以天地為春秋。即使南面稱王之樂,亦不能相比也。」莊子不信,問:「如果讓閻王爺使你復生,還你骨肉肌膚,還你父母、妻子、鄉親、朋友,您願意嗎?」

骷髏現出愁苦的樣子,道:「吾安能棄南面王樂而復為人間之勞乎!」莊子曾言「夫人塊載我以形,勞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在道家看來,活著就像是勞苦,死去就像是休息。

對於生死,道家一向看得很開,他們認為人生一世,酸甜苦辣都嘗過,生命最後的時刻,一切是非煩惱都一起化為泥土,隨著一把火歸於天地大道,又有什麼不好。

『柒』 8.莊子寫<北冥有魚>這則寓言故事的目的是什麼

萬物都要有所憑借,都是不自由的。

此文主題是追求一種絕對自由的人生觀,作者認為,只有忘卻物我的界限,達到無己、無功、無名的境界,無所依憑而游於無窮,才是真正的「逍遙游」。

文章先是通過大鵬與蜩、學鳩等小動物的對比,闡述了「小」與「大」的區別;在此基礎上作者指出,無論是不善飛翔的蜩與學鳩,還是能借風力飛到九萬里高空的大鵬,甚至是可以御風而行的列子,它們都是「有所待」而不自由的。

從而引出並闡述了「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的道理;最後通過惠子與莊子的「有用」「無用」之辯,說明不為世所用才能「逍遙」。全文想像豐富,構思新穎,雄奇怪誕,汪洋恣肆,字里行間里洋溢著浪漫主義精神。

(7)莊子的寓言注重擴展閱讀

寫作背景:

莊子天才卓絕,聰明勤奮,「其學無所不窺」,並非生來就無用世之心。但是,「而今也以天下惑,子雖有祈向,不可得也」。

一方面,「竊鉤者誅,竊國者侯」的腐敗社會使他不屑與之為伍;另一方面,「王公大人不能器之」的現實處境又使他無法一展抱負。

人世間既然如此污穢,「不可與庄語」,他追求自由的心靈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絕對自由的境界里尋求解脫。正是在這種情況下,他寫出了苦悶心靈的追求之歌《逍遙游》。

莊子用與惠子關於如何看待「大瓠」與「大樹」之用的兩段對話闡述了關於「無用」和「大用」的觀點。惠子對莊子說:魏王貽我大瓠之種,我樹之成而實五石,以盛水漿,其堅不能自舉也。剖之以為瓠,則瓠落無所容,非不然大也,吾為其無用而掊之。」

莊子回以故事作為啟發:宋人有善為不龜手之葯者,世世以洴澼絖為事。客聞之,請買其方百金。莊子對惠子說: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慮以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憂其瓠落無所容,則夫子猶有蓬之心也夫!

莊子告訴惠子怎樣「巧用」這個「五石之瓠」,建議他可以把這種大葫蘆作為腰舟系在身上,用來浮游於江湖之上,這正是一種自由自在的「逍遙游」境界。由此可見,莊子很注重事物的內在使用價值,「無用」是事物的外在價值,而「用」是事物的內在價值,無用很可能有大用。

從逍遙游角度來說,人應該注重內在的生命價值和自我價值,巧用「無用之用」來實現自我價值。

『捌』 也談《莊子》和《韓非子》寓言的不同特色

「《莊子》和《韓非子》這兩部先秦傑作,其寓言不僅數量較多,而且各具不同特色。」[1]筆者十分贊同孫艷秋先生在《談〈莊子〉和〈韓非子〉寓言的不同特色》一文中的看法,該文從思想內容、題材來源、組織形式、人物塑造等方面,闡述了《莊子》和《韓非子》的不同特色。筆者受其啟發,以為《莊子》和《韓非子》寓言的不同特色,似乎還可以從其它角度進行比較,本文試就如下幾個方面也談一些粗淺看法。
中國論文網 http://www.xzbu.com/5/view-1323488.htm
一、從群落結構看,《莊子》寓言群落多為重復式、連鎖式;《韓非子》寓言群落多是並列式、轉折式
寓言故事群落在我國早期散文中形成和出現的原因,一是與單一比喻發展成為博喻,「能博喻,然後能為師」[2](P1065)的時代風氣密切相關,二是與創作主體自覺為文、自覺騁辭的動機和意圖密切相關。為了增強說服力,論者往往列舉多個故事進行比喻論證,使用寓言群落進行形象闡述。《莊子》和《韓非子》中都有若干則寓言故事構成一個群落的現象,但其中寓言故事之間的構成關系不大相同。《莊子》寓言群落多見重復式或遞進式,具有模糊、隱晦的特徵;《韓非子》寓言群落常是並列式或轉折式,具有清晰、明了的特點。
由相類的若干寓言故事反復運用而構成的重復式寓言故事群落,在《莊子》一書中較常見。將若干寓言故事按層層遞進關系結構起來的遞進式寓言群落,《莊子・逍遙游》一文就有兩個例證。前半篇先寫鯤鵬展翅南徙的寓言,再寫宋榮子「定乎內外之分,辯乎榮辱之境」,後寫列子御風而行「旬有五日而後返」。這三則寓言故事分別表現不同層次的自由,一層更進一層,但同時指出他們都有所待,都不是真正的逍遙游,進而得出「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的結論。後半篇圍繞「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而寫的寓言故事間也有一個層層遞進的關系:「堯讓天下於許由」表明聖人無名;肩吾與連叔的問答表明神人無功;惠子與莊子的論辯表明無功之功,無用之大用。這樣層層推衍,最後提出了一個無所待的絕對自由的至人境界。
《韓非子》中的不少寓言故事群落具有明晰的並列關系。如《韓非子・內儲說上》在論證「信賞盡能」時,運用了「文子對齊王」、「越王焚宮室」、「吳起徙轅南門」、「李悝以射斷訟」、「崇門人服喪」、「勾踐式怒蛙」、「韓昭侯藏弊褲」、「蟮與蛇」等八則寓言,它們並列在一起,反復論證「賞譽厚而信者」可以「使人為賁」,顯得論據充分有力,論點突出鮮明。《韓非子》中還有一些正反兩類寓言構成的轉折式寓言群落。
二、從創作方法看,《莊子》寓言洋溢著浪漫主義精神,《韓非子》寓言顯示出現實主義特徵
公木先生說,讀《莊子》寓言,使人感到宏深玄妙,詼詭譎怪,大有「涉太虛,而游惚惚之庭矣」之奇想;而讀《韓非子》寓言,則使人感到真切通俗,辯悍峭奇,大有「心駭而神動」,「絕有氣力光焰」之實感,「如果把莊子寓言表現出的這種特色,稱之為富有詩意的浪漫主義風格,那麼,韓非子寓言所顯現的這種特色則可概括為……現實主義風格」。[3] (P100)這概括是准確的、公認的。《莊子》寓言「充滿了豐富的幻想,虛構的情節和奇妙的構思,具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4](P823)它往往運用一些「奇思怪想」的寓言故事和形象來表現哲理,使二者達到和諧統一,「在豐富奇特、瑰麗無比的想像方面,卻很少有人能趕上他和超過他」。[5](P114)如,《莊子・養生主》中寫庖丁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砉然響然,奏刀�然,莫不中音。合於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其技藝真是出神入化,怪生筆端。
《韓非子》寓言從整體看不如《莊子》的寓言故事那樣怪誕奇異,多數寓言故事從結構到情節,從人物到語言都比較接近歷史真實,符合生活現狀。正如朱俊芳所說:《韓非子》寓言,「達到了時代的高度」,「是煥發著強烈時代氣息的現實主義寓言文學的錚錚傑作」。[6]如:
宋之鄙人得璞玉而獻之子罕,子罕不受,鄙人曰:「此寶也,宜為君子器,不宜為細人用。」子罕曰:「爾以玉為寶,我以不受子玉為寶」。(《韓非子・喻老》)
這則寓言是用質朴的表達形式,敘述日常生活的人物、事件。它是贊頌子罕不貪圖寶貴的璞玉,把培養自己高尚廉潔的品質看得比獲取一塊璞玉更重要。這樣的寓言真實性強、感染力大,它告誡人們:不貪財圖利,不自命不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無論是悠長的歷史上,還是現實的生活中,都不乏其人,不乏其例。
三、從描寫手段看,《莊子》寓言常使用擬人、誇張等,顯得靈活多樣;《韓非子》寓言多客觀敘述,顯得比較單一
《莊子》寓言講求文采,具有較濃的抒情性,在描寫事物、刻畫人物時,常常使用大膽而離奇的誇張手法。如:大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其翼若垂天之雲」,「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匠石能「運斤成風」,使「堊慢其鼻端若蠅翼」的郢人「盡堊而鼻不傷」;呂梁丈夫在「懸水三千仞,流沫四十里」中游泳自如,「數百步而出,被發而歌」。
《莊子》寓言「最突出的一點,就是注重人物性格的刻畫,注重表現鮮明的個性特點」,其「刻畫人物性格的手法是多種多樣的」。[7]如《莊子・外物》「詩禮發冢」,寫大小儒士念念有詞地背誦著儒家教條,卻干著違反自己信條的盜竊勾當,這種用人物言行的矛盾來揭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寫法,使儒士虛偽丑惡的面目暴露無遺。
相比較而言,《韓非子》寓言中雖也偶有誇張等手法,但從整體上說感情色彩較弱,客觀敘述較多,顯得手法比較單一,形象不太生動。
四、從文章風格看,《莊子》寓言多奇幻玄虛,生動形象;《韓非子》寓言多質朴平實,莊重峻峭
《莊子》「其文汪洋恣肆,儀態萬方」。[8] (P364) 「不管長篇的巨制,還是十數字的故事,簡潔生動的語言都貫穿如一」。[9] (P818)這些評價,恰如其分。《莊子・逍遙游》一文,寫動物,忽而鯤與鵬,忽而蜩與學鳩、斥鵪;寫植物,忽而大椿、大樗,忽而五石瓠;寫人物,忽而彭祖、列子、宋榮子,忽而堯、許由、肩吾、接輿、惠子。此文縱橫開合,雖洋洋近兩千言,但形象生動,引人入勝,絲毫沒有冗長之感。文中寫藐姑射神人「肌膚若冰霜,綽約若處子,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雲氣,而游乎四方之外」。寥寥數語,奇氣逼人。《莊子・大宗師》寫涸魚「相與處於陸,相�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短短幾句,有故事、有情節、有形象、有理趣!
和莊子的恢詭譎怪不同,「韓非寓言新而不詭,奇而不怪。所謂新而不詭,是理雖新而不失其正;所謂奇而不怪,是說事雖奇而不流於虛」。[5](P85)韓非子在文學思想上主張重質尚用,反對華而不實。《亡徵》中把華詞麗藻、不切實用的文風當作亡國大禍來看,指出「好辯說而不求其用,濫於文麗而不顧其功者,可亡也」 。因而《韓非子》寓言多篇幅短小,文字簡明,善於白描,確實具有莊重平實、峻峭挺拔的風格。

『玖』 莊子的寓言故事四字成語故事

朝三暮四

出處:

《莊子·齊物論》:「狙公賦芧,曰:'朝三而暮四。'眾狙皆怒。曰:'然則朝四而暮三。'眾狙皆悅。名實未虧而喜怒為用,亦因是也。

解釋:

1、(古)實質不變,用改換眉目的方法使人上當。

2、(今)聰明的人善用手段,愚笨的人不善於辨別事情,後來比喻辦事反復無常,經常變卦。

鵬程萬里

出處:

《莊子·逍遙游》「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

解釋:

相傳鵬鳥能飛萬里路程,這個成語比喻前程遠大。

東施效顰

出處:

《莊子·天運》:「故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醜人見而美之,歸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見之,堅閉門而不出;貧人見之,絜妻子而去之走。」

解釋:

不應該一味的去模仿別人,更不能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否則結果只會適得其反!

井底之蛙

出處:

《莊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也。」

解釋:

比喻見識短淺,卻又妄自尊大。

貽笑大方

出處:

《莊子·秋水》:「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

解釋:

貽笑:讓人笑話;大方:原指懂得大道理的人,後泛指見識廣博或有專長的人。指讓內行人笑話。

望洋興嘆

出處:

《莊子·秋水》:「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

解釋:

這個成語原指看到人家的偉大,才感到自己的渺小。後來人們用它比喻做事力量不夠或條件不充分而感到無可奈何。

躊躇滿志

出處:

《莊子·養生主》:「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

解釋:

躊躇,從容自得的樣子;滿,滿足;志,志願。形容對自己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

游刃有餘

出處:

《莊子·養生主》:「彼節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於游刃必有餘地矣。」

解釋:

比喻技術熟練,經驗豐富,解決問題毫不費力。

捉襟見肘

出處:

《莊子·讓王》:「曾子居衛,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纓絕,捉襟而肘見,納履而踵決。」

解釋:

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兒,形容衣服破爛。比喻顧此失彼,窮於應付。

相濡以沫

出處:

《莊子·大宗師》。原文「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與其譽堯而非桀也,不如兩忘而化其道。 」

解釋:

相:互相。濡:沾濕,浸潤。以:用。沫:唾沫。比喻同在困難的處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幫助。

櫛風沐雨

出處:

《莊子·天下》:「沐甚雨,櫛急風。」

解釋:

形容人經常在外面不顧風雨地辛苦奔波。

以管窺天

出處:

《莊子·秋水》:「是直用管窺天,用錐指地也,不亦小乎?」

解釋:

通過竹管子的孔看天。比喻見聞狹隘或看事片面。

栩栩如生

出處:

《莊子·齊物論》:「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茫茫然周也。」

解釋:

栩栩:活潑生動的樣子。指藝術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樣。

文過飾非

出處:

《論語·子張》:「小人之過也必文。」《莊子·盜跖》:「辯足以飾非。」

解釋:

文、飾:掩飾;過、非:錯誤。用漂亮的言詞掩飾自己的過失和錯誤。

白駒過隙

出處:

《莊子·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卻,忽然而已。」

解釋:

形容時間過得飛快。

洋洋大觀

出處:

《莊子·天地》:「夫道,覆載萬物者也,洋洋乎大哉!」

解釋:

洋洋:盛大、眾多的樣子;大觀:豐富多彩的景象。形容事物或景象十分豐富多彩,盛大壯觀。

恬淡無味

出處:

《莊子·刻意》:「夫恬惔寂漠,虛無無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質也。」

解釋:

心境清靜自適而無所營求。

枯木死灰

出處:

《莊子·齊物論》:「形固可使如杭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解釋:

死灰:燃燒後餘下的冷灰。身如枯木,心如死灰。比喻極其消極悲觀。

莫逆之交

出處:

《莊子·大宗師》:「四人相視而笑,莫逆於心,遂相與為友。」

解釋:

指非常要好或情投意合的朋友。

沉魚落雁

出處:

《莊子·齊物論》:「毛嬙、麗姬,人之所美也;魚見之深入,鳥見之高飛,麋鹿見之決驟,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

解釋:

魚見之沉入水底,雁見之降落沙洲。形容女子容貌美麗。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