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華山典故
㈠ 地藏王菩薩的故事
1、在過去無量劫前,地藏菩薩曾是名叫光目的孝女。光目女的母親生前喜歡吃魚子,造了極多的殺生業。光目女知道母親死後會墮落到惡道中,於是請阿羅漢入定觀看,見母親果然在地獄中受苦。光目女一心念佛,以佛像誠敬供養。
後來其母投生光目女家,為奴婢之子,出生未滿三天便告知:自己蒙光目救度投生為下賤人,而在十三歲將短命而終並再受苦報,原因是殺害和毀罵二業。於是光目立誓救拔未來一切罪苦眾生,而光目之母也終得舍離苦報。
2、又在過去久遠劫前,地藏菩薩曾是大長者子。當時有佛名獅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長者子見佛相好庄嚴,心生恭敬,便請問佛因作了怎樣的行願,而得這樣的庄嚴相。佛回答說,得這樣的庄嚴相,應當久遠濟度一切苦惱眾生。於是長者子立下大願,要在今日到未來劫,度脫一切苦惱眾生出離苦海,然後自己才成就佛果。
3、又在過去無量劫前,有佛名一切智成就如來,住世六萬劫。這位佛出家前是一個小國國王,他和一個鄰國國王為友,同行十善利益眾生。為救度鄰國的造惡眾生,他們共同發願。一王發願早成佛道,後度化所有罪苦眾生。一王發願如果不先度完罪苦眾生,讓他們得安樂成就菩提,自己絕不成佛。發願先成佛道的是一切智成就如來,發願最後成佛的是地藏王菩薩。
(1)九華山典故擴展閱讀:
地藏菩薩(梵語:Ksitigarbha),因其「安忍不動,猶如大地,靜慮深密,猶如秘藏」,所以得名。佛典載,地藏菩薩在過去世中,曾經幾度救出自己在地獄受苦的母親;並在久遠劫以來就不斷發願要救度一切罪苦眾生尤其是地獄眾生。所以這位菩薩同時以「大孝」和「大願」的德業被佛教廣為弘傳。
因此被普遍尊稱為「大願地藏王菩薩」,並且成為了漢傳佛教的四大菩薩之一。唐朝來華求法的地藏比丘被認為是地藏菩薩的化身。這位出身新羅王族的僧人所在的安徽九華山也被視為地藏菩薩的應化道場,並因此成為了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千百年來香火鼎盛。
㈡ 九華山名言有哪些歷史典故,
九華山(來Jiuhua Mountain)古稱陵陽山、九子山,因自有九峰形似蓮花,因此而得名。素有「東南第一山」之稱,是中國佛教四大名山、地藏王菩薩道場、上古學仙修道聖地。保留著清朝皇帝乾隆御賜金匾「東南第一山」。
九華山,位於安徽省池州市青陽境內。九華山風景區面積120平方公里,保護范圍174平方公里。景區方圓100千米內有九十九峰,主峰十王峰海拔1344.4米,山體由花崗石組成,山形峭拔凌空。
2006年,九華山風景名勝區獲得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榮譽。2007年,池州青陽縣九華山風景區獲得AAAAA級旅遊區榮譽。2009年,九華山通過國土資源部評審獲得國家地質公園資格。2014年,安徽省九華山風景區獲得第四批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