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上海典故

上海典故

發布時間: 2020-12-18 15:03:48

① 上海的歷史典故有哪些

上海境內最早的人類文明遺跡可追溯至6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元朝以前,上海為沿海的一個漁港和商貿集鎮。宋代設有華亭縣,元代始有上海縣,明朝時已頗為繁榮。上海開埠後迅速成為全國經濟、外貿中心,1930年代是遠東最大的都會以及商業和金融中心。1949年以後,上海成為中國大陸地區最重要的工商業、製造業中心。藉助1990年起浦東開發開放,上海保持了持續繁榮並快速發展,現致力於建設國際金融與航運中心。
上海市簡稱滬,別稱申,是中國第一大城市和亞,洲第一大城市(不與東,京都市圈比較)。上海位於中國東部弧形海岸線的中間,地處長江三角洲最東部,東向東海,隔海與日,本,九,州,島相望,南瀕杭,州,灣,西部與江蘇、浙江兩省相接,最北部為處於長江入海口中的崇明島。上海是移民城市,常住人口逾2300萬,其中流動人口近40%。江南的吳越傳統與移民帶入的各地文化融合,逐漸形成了特有的海,派,文,化。
先秦至元代,上海漸成為糧、鹽產地。明代起,上海發展為重要的棉紡織基地。1843年開埠後,移民從各地湧入,上海憑借獨特的地理和政,治環境迅速崛起,對中國近,現,代,科,技,文,化與工,商,業發展產生了很大影響,在中國近代史上有重要地位,「為中外觀瞻之所系」。中,華,民,國時期,上海是中國和亞,洲最大的城市、中國最重要的工商業中心。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後,上海是中,國,大,陸,地,區最重要的工,商,業與制,造,業基地。1990年起施行的浦,東,開,發,開,放,政,策使得上,海,經,濟,快,速,發,展,並於2005年設立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
上海名稱的由來,常見說法認為最早始於宋朝,源於一條名為上海浦的吳淞江支流。浦,原為吳語中小河的意思。江東地區命名河流有一個習慣,通常將靠近源頭的支流謂之里或上,靠近下遊河口地區的稱為外或者下,吳淞江的南北岸的兩條支流因而被命名為上海浦與下海浦。後由於酒業發展,政府在上海浦附近設置酒務以徵收酒稅,稱為上海務,上海一詞因而逐漸擴大影響。
在《中國古今地名大詞典》中,認為還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認為因為「地居海之上洋」而得名;另一種則說「海外商舶在此登岸」而名為上海。
此外,上海的簡稱「滬」來源於古時當地人創造的一種名為「扈」的捕魚工具,別稱「申」則因相傳上海西部地區曾為楚國公子春申君的封地而得名。
約7000年前,上海西部已形成陸地,東部地區則為近2000年陸續形成,早期有馬家浜、嵩澤、良渚、馬橋文化的蹤跡。
公元四、五世紀時的晉朝,松江和濱海一帶即有漁民聚集。唐天寶十年,設立華亭縣,范圍北到今天的虹口一帶,南到海邊,東到下沙,此為松江建城之始。
宋咸淳三年,華亭縣於上海浦(松江的一條支流)西岸設置市鎮,定名為上海鎮。元至元十四年,華亭縣升格為府,並於翌年更名松江府,轄華亭縣。至元二十九年,元政府析華亭縣部分,設立上海縣,隸屬松江府,標志著上海有獨立行政建制之始。至 明嘉靖三十二年,築起上海城牆。至明代時,松江府大致相當於今日上海市全境(不包括寶山區、崇明縣),經濟已較為發達,時稱「松江稅賦甲天下」。清襲明制,上海縣歸屬江南省松江府。
上海的文化被稱為海派文化。海派文化的主體,根植於江南地區傳統的吳越文化,並且融入了開埠以後來自西方歐美地區的各國文化,而逐步形成的一種不同於中國其他地區的獨特文化。而海派的來源,有說法指於清末民初的海上畫派有關。海上畫派的前源是以董其昌為代表的松江畫派。後隨著上海商業的繁榮,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以賣畫為生,海上畫派之名漸廣為人知。
魏晉時期,華亭人陸機、陸雲曾為當時一代文豪。而自1919年後,由於租界獨特的政治制度,吸引了眾多名人,上海很快成為當時新文化運動基地,聚集了左聯、新感覺派、鴛鴦蝴蝶派文學流派,魯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葉聖陶、郁達夫、王造時、丁玲、張愛玲等名家也在上海從事創作,並產生了《子夜》等以上海為背景的著名作品。

② 上海的傳說故事和風俗習慣

上海人的風俗習慣
如果你見到一個上海人在早晨用開水沖泡昨日剩下的米飯專,並以此為早餐屬津津有味地吃起來,請你不要嘲笑,這是上海人最具地方特色的早餐。

上海,「盪馬路」是人們下班後,周末,雙休日以及節假日最流行的休閑方式。

如果你是個青年小夥子被一個年輕漂亮的上海女孩子相約去盪馬路,小心點!她就要愛上你了。

走親戚你要記住帶點禮物。你一到,主人會寒暄一番,然後才就坐,一般有人作陪。宴請時主人未入席,請你不要急著動筷,要等主人到位大家才開始進餐。客人未喝完酒,主人不會先吃飯。宴席散後,主人不讓客人收拾碗筷,並且再次上茶,煙,糖果,瓜子等。有客人在,主人不掃地不打罵孩子。客人告辭,主人一定要相送,一般要送出弄堂口,也有送到車站或送上車。

在上海人的婚宴中,宴席開始時你一定要記住祝願新郎新娘「百年和好,白頭到老」;宴席過半後,新娘再一次換裝(一般在宴席中要換三套服裝),在新郎的陪同下向參加婚宴的來賓敬酒點煙。記住你一定要大大方方地接受,不要推讓,否則會讓人不高興。

③ 上海為什麼被稱為魔都,這其中有什麼故事嗎

其實原因挺多的,不過最開始是因為當時有一個日本人寫了一部有關於上海的小說,名字就叫做《魔都》,所以就慢慢的把上海稱作為「魔都」了。不過當時也並不是很廣泛,叫這個名字也只是一種形容,大多數人在當時還是把上海稱之為「上海的」。會把上海叫做「魔都」的人通常是外國人。

所以慢慢的把上海稱作「魔都」的人越來越多,現在的人也開始慢慢的把這個作為上海的一種「別稱」。其實這個名字沒有太多的由來,沒有什麼背景故事,只不過是這個名字剛好符合了上海的一些景象。慢慢的就不斷流傳了下來,就像還有很多城市都有各種各樣的別稱。

④ 一些上海菜的典故

蝦籽大烏參

德興館最有名的特色菜是"蝦籽大烏參"。說起這道名菜,還有一段小故事,與飯店毗鄰的洋行街有關。在20世紀20年代,洋行街已經是最熱鬧的商業中心之一,許多干貨行、海味行經營的商品種類五花八門,其中也有不少連商家也不熟悉的品種。海味行經營的海參身價不菲,但因它的參皮堅硬,人們不知如何食用,故而銷路不佳,乏人問津。正當不少商家為這批珍貴的海參行將"老死閨中"而發愁時,有一家海味行的老闆忽然來了靈感:何不請人研究海參的食用方法,燒出美味佳餚,從而進行宣傳推銷。於是,他就與近鄰德興館的老闆商量,願意無償向飯店提供海參,請廚師試制菜餚,以作宣傳。飯店老闆同意了。於是義昌海味行和久豐海味行首先向德興館提供了一批大烏參。德興館的兩位廚師楊和生與蔡福森對著這些從未試用過的大烏參反復琢磨、反復試驗,終於摸索出它的烹飪方法。他們先將烏參用火烤焦,鏟去硬殼,再用水發浸泡至軟,瀝干後用熱油稍炸,然後加上筍片、白糖、味精、鮮濃湯、油鹵進行烹制。烹成的這道"紅燒大烏參",烏參油光發亮、酥爛香鮮,食者無不拍案稱絕。一時間,這道佳餚風靡了上海灘,其他飯店也紛紛仿製,海味行的海參自然成了搶手貨。後來,廚師又加上干河蝦籽作配料,與紅燒肉的鹵汁共同燜燒,味道更加鮮美,菜名也改為了"蝦籽大烏參"。

小紹興白斬雞

小紹興白斬雞,在上海是家喻戶曉的品牌佳餚。其實它最早的注冊商標是「鳳冠」牌白斬雞,並非「小紹興」,可為什麼人們要叫它小紹興白斬雞呢?
1940年初夏,年僅16歲的青年章潤牛從鄉下逃難來到上海,為了糊口,不得不做一些小買賣。他的買賣十分簡單,就是買一些生的雞鴨的下腳,按照家鄉風味加工成熟食後,提藍沿街叫賣。經過幾年的努力,居然也攢了些錢,於是他就在「大世界」附近的大東新旅社(今雲南南路、寧海東路口)門口擺了一個小小的雞粥攤頭,賣白斬雞以及用雞湯熬制的粥。由於他是紹興人,賣的白斬雞選用的又是紹興閹雞,所以吃客都叫他「小紹興」,時間久了,小紹興不但成了他的外號,也成了他的攤名。

雖然小紹興雞粥攤剛開始時規模很小,但由於精心專研燒雞技術,善於經營,使他的小吃攤在雲南路上逐漸有了點名氣,生意漸漸有了起色,雞粥攤的規模逐漸擴大,到抗戰勝利後,小紹興雞粥攤已經初具規模。

其實,小紹興掌握使白斬雞「皮脆肉嫩」的訣竅也是一個很偶然的機會。當時經常有一些地痞流氓和警察到小紹興來敲詐勒索,除了白吃白喝外,還要順手牽羊。一天,兩個警察在小紹興吃飽喝足後,又要拿雞。小紹興無奈,只好依從。但從燒鍋里取雞時,心急慌忙不小心把雞掉在了地上,小紹興見邊上剛好放著一桶井水,就順手將雞揀起來在井水裡洗了一下,心想讓吃白食的警察局長吃了拉肚子才好呢。不料事後警察吃過了說這只雞特別好吃,還想再吃。小紹興感到十分意外,細細一想,覺得大概與井水洗過有關。後來他如法炮製,果然雞皮又脆又嫩。從此,他燒好的雞都放入井水浸泡片刻,這種獨特的方法使小紹興的白斬雞以「皮脆肉嫩」而名聲大噪。接著他又在火候、調料等方面下了一些工夫,使小紹興白斬雞更加鮮美,吸引了大批顧客。加上當時一些著名演員,如周信芳、王少樓、蓋叫天等人在附近戲院演完戲後,也經常來小紹興吃夜宵,小紹興的名氣就這樣大了起來。

⑤ 歷史上發生在上海的事件

1.1842年8月《南京條約》開放上海為通商口岸。
2.1843年英軍駐紮上海,公布《上海租界章程》。
3.1860年,太平天國李秀成,陳玉成打垮江南大營,進攻上海,遭到洋槍隊的打擊。
4.洋務運動後期,李鴻章在上海開辦輪船招商局,江南製造總局。
5.19世紀六七十年代,資本主義工業在上海等地興起,上海發昌機器廠。
6.19世紀90年代,梁啟超《孔子改制考》,在上海創辦《時務報》。
7.1898年,康有為在北京,上海設立保國會總會。
8.1911年,南方革命軍代表伍延芳,北京政府代表唐紹儀,在上海英租界和平談判。
9.1904年蔡元培在上海成立光復會。
10.1905年,孫中山在上海成立同盟會總章程規定的國內支部所在地。
11.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了《新青年》(最初的是《青年雜志》)。
12.1919年6月初上海工人罷工,商人罷市,五四運動的中心由北京移動到了上海。
13.1920年夏,中共共產黨第一個早期組織在上海成立,陳獨秀創辦的。
14.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在上海秘密舉行。
15.1922年7月,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人大代表大會在上海舉行。
16.1925年,日英等帝國主義在上海製造了五卅慘案,五卅運動。
17.1927年,北伐軍進入上海,陳獨秀,周恩來領導上海工人舉行三次武裝起義。
18.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製造「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對上海進行血腥屠殺。
19.1932年底,中國民權保障同盟在上海成立(宋慶齡等)。
20.1936年,瓦窯堡會議之後,愛國人士沈鈞儒等人,在上海發起組織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
21.1944年,在上海自來水廠工人,電車司機罷工長達一周。
22.1949年,在上海發生「銀元之戰」,「米棉之戰」穩定物價。
滿意請採納。謝謝合作!

⑥ 有哪些歷史故事發生在上海

南京大屠殺前期在上海進行
5.4愛國運動後期

⑦ 關於上海的成語故事

沒有這樣的成語
撥雲見日_網路漢語
撥雲見日 [bō yún jiàn rì]
[解釋] 撥開烏雲見到太陽專。比喻沖破黑暗見屬到光明。也比喻疑團消除,心裡頓...
[出自] 《晉書·樂廣傳》:「此人之水鏡,見之瑩然,若披雲霧而睹青天也。」

⑧ 上海的民間故事

這是上海地方誌網站,在一些介紹集鎮、名勝、文化的標簽里,有不少故事的,可以看看

⑨ 在上海,什麼是典故

典故原指抄舊制、舊例,也是漢代掌管禮樂制度等史實者的官名。後來一種常見的意義是指關於歷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故事或傳說。典故這個名稱,由來已久。
上海典故:「滬」原是一種捕魚工具,是用竹子編成的。當地人民將此工具插入江海中,潮來沉沒,潮退露出。魚隨潮而來,退潮時便被滬攔住。古時稱呈喇叭形向外擴張的水道為「瀆」。而當時上海所在淞江口處正是喇叭形的海灣。所以,人們便將到處插有「滬」的、又被稱作「瀆」的淞江口一帶稱為「滬瀆」,這一帶正是上海所在地。所以,「滬」也成了上海的代稱。

⑩ 上海的名人故事

巴金(1904--)原名李堯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1920年考入成都外語專門學校。參加反封建的進步刊物《半月社》活動。為了追求光明,1923年和三哥毅然沖破封建家庭的樊籠,來到上海、南京,進東南大學附中,並參加了一些社會活動。1927年旅法在巴黎讀書,並開始了文學創作。次年回國從事文學活動,"九一八"事變後積極參加救亡工作。和魯迅有了交往。曾任《文學季刊》編委,文化生活出版社總編輯,與靳以合編《文季月刊》。抗日戰爭爆發後,和茅盾創辦《烽火》,任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理事。新中國成立後,歷任中國文聯二至四屆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主席,作協上海分會主席、名譽主席。上海市文聯主席,《收獲》和《上海文學》主編,任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第六屆、七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1982年獲義大利國際但丁獎。1983年獲法國榮譽軍團獎。1984年獲香港中文大學榮譽文學博士學位。1985年獲美國文學藝術研究院外國院士稱號。1990年獲蘇聯人民友誼勛章。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滅亡》、《愛情三部曲》(《霧》、《雨》、《電》)、《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和《抗戰三部曲》(《火》之一、之二、之三),中篇小說《春天裡的秋天》、《憩園》、《寒夜》,散文集《新聲集》、《贊歌集》、《隨想錄》(5集)。譯作有長篇小說《父與子》、《處女地》,回憶錄《往事與隨想》。
王元化——學者

一九二零年生於湖北武昌,祖籍江陵。三十年代開始寫作。曾任中共上海地下文委委員、代書記,主編《奔流》文藝叢刊。抗戰勝利後,曾任國立北平鐵道管理學院講師,50年代初曾任震旦大學、復旦大學兼職教授,上海新文藝出版社總編輯,上海文委文學處長,1955年受到胡風案牽連,至1981年平反昭雪後,曾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一、二屆學科評議組成員,上海市委宣傳部部長。現為華東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杭州大學名譽教授,中國作家協會顧問,中國《文心雕龍》學會名譽會長,中國文藝理論學會名譽會長。
1996年,王元化與巴金老人一起,被評為上海市文藝藝術傑出貢獻獎,1998年,他的論文集《思辨隨筆》,被評為國家圖書獎。
王安憶,上海人, 1954年生於南京,次年隨母親茹志鵑遷至上海讀小學,初中畢業後赴安徽淮北農村插隊,後調地區文工團工作,1978年回上海,任《兒童時代》編輯。1978年發表處女作短篇小說《平原上》,1986年應邀訪美。主要著作:《雨,沙沙沙》、《王安憶中短篇小說集》、《流逝》、《小鮑庄》、《小城之戀》、《錦銹谷之戀》、《米妮》等小說集及《69屆初中生》、《紀實與虛構》等長篇小說。作品曾多次獲得全國優秀小說獎,98年並獲得首屆當代中國女性創作獎。
王安憶的小說,多以平凡的小人物為主人公,表現他們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經歷與情感。「理解」與「愛」是她的創作宗旨。在藝術表現上,她的早期小說多感情抒發,近期創作則趨於冷靜和細致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