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旱三年典故
㈠ 經典京劇曲目有哪些
京劇是我國的國粹,京劇有很多的經典曲目,比如《龍鳳呈祥》、《挑華車》、《文昭關》、《霸王別姬》、《釣金龜》、《鎖麟囊》、《盜御馬》等經典曲目。那麼多人喜愛京劇,那麼京劇之美到底美到哪裡了呢?下面幾點介紹了京劇之美。
四、臉譜之美。京劇需要特殊的化妝方法。由於每個歷史人物或某一種類型的人物都有一種大概的譜式,就像唱歌、奏樂都要按照樂譜一樣,所以稱為「臉譜」。關於臉譜的來源,一般的說法是來自假面具。京劇臉譜,是根據某種性格、性情或某種特殊類型的人物為採用某些色彩的。紅色有臉譜表示忠勇士義烈,黑色的臉譜表示剛烈、正直、勇猛甚至魯莽,黃色的臉譜表示兇狠殘暴。藍色或綠色的臉譜表示一些粗豪暴躁的人物,白色的臉譜一般表示奸臣、壞人。京劇臉譜的色畫方法,基本上分為三類:揉臉、抹臉、勾臉。臉譜最初的作用,只是誇大劇中角色的五官部位和面部的紋理,用誇張的手法表現劇中人的性格、心理和生理上的特徵,以此來為整個戲劇的情節服務,可是發展到後來,臉譜由簡到繁、由粗到細、由表及裡、由淺到深,本身就逐漸成為一種具有民族特色的、以人的面部為表現手段的圖案藝術了。
山陰書生竇天章因無來力償還自蔡婆的高利貸,把七歲的女兒竇娥送給蔡婆當童養媳來抵債。竇娥長大後與蔡婆兒子成婚,婚後兩年蔡子病死。後來蔡婆向賽盧醫索債,被賽盧醫騙至郊外謀害,為流氓張驢兒父子撞見。賽盧醫驚走後,張驢兒父子強迫蔡婆與竇娥招他父子入贅,遭到竇峨的堅決反抗,蔡婆有病,張驢兒把毒葯傾在羊肚兒湯讓給張驢兒的老子吃,把他老子毒死了。張驢兒以「葯死公公」為名告到官府,貪官桃杌橫加迫害,屈斬竇娥。後來竇天章考取進士,官至肅政廉訪使,到山陰考察吏治。竇娥的鬼魂向她父親訴冤,竇天章查明事實,為竇娥昭雪了冤案。舞台上常演的有《斬娥》一折。
㈢ 大旱三年,忘不了五月十三 是出自什麼典故
大旱三年,忘不了五月十三是出自關公磨刀降雨這個典故。
傳說宋真宗時,專有南海屬妖龍作惡禍害民眾,宋真宗求助張天師派關羽出戰,終驅逐妖龍。宋真宗封賜關羽「義勇武安王」。
自此,關公於每年農歷五月十三日,必親臨南天門外磨刀揚威,以防妖龍再作惡尋亂。中國各地民眾敬仰關公忠義神武,護國佑民,功德昭彰,逐漸形成風俗,定於農歷五月十三日為「關公磨刀節」和「雨節」。
(3)大旱三年典故擴展閱讀
農歷五月十三日的其他說法:
關於農歷五月十三日,在各地的說法偏多,並且基本上每年這一天都會下雨,哪怕是滴幾滴小雨,農民也會很高興,預示著當年的糧食會大豐收。相反,如果五月十三這天沒有下雨,那農民就要開始擔憂了,害怕糧食收成會受到影響。
這是因為民間流傳很多農歷五月十三下雨的農諺,比如「大旱不過五月十三」,以上是說出現再大的旱情,到了農歷五月十三的時候也會降雨,假如這一天還不下雨,那後面的旱情就還會持續。
另外還有「不怕五月十三漫,就怕五月十三斷」,指的是五月十三這天下再大的雨也不怕,怕就怕在這一天不下雨。如果這天沒有降雨,預示著後面的雨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