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池水有典故

池水有典故

發布時間: 2021-01-06 08:22:46

古詩得意思

1.墨梅:水墨畫的梅花。

2. 洗硯池:寫字、畫畫後洗筆洗硯的池子。王羲之有「臨池學書,池水盡黑」的傳說。這里化用這個典故

[簡析]

這是一首題畫詩。墨梅就是水墨畫的梅花。詩人贊美墨梅不求人誇,只願給人間留下清香的美德,實際上是借梅自喻,表達自己對人生的態度以及不向世俗獻媚的高尚情操。

開頭兩句「我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直接描寫墨梅。畫中小池邊的梅樹,花朵盛開,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點染而成的。「洗硯池」,化用王羲之「臨池學書,池水盡黑」的典故。詩人與晉代書法家王羲之同姓,故說「我家」。

三、四兩句盛贊墨梅的高風亮節。它由淡墨畫成,外表雖然並不嬌妍,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潔端莊、幽獨超逸的內在氣質;它不想用鮮艷的色彩去吸引人,討好人,求得人們的誇獎,只願散發一股清香,讓它留在天地之間。這兩句正是詩人的自我寫照。王冕自幼家貧,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長明燈下苦讀,終於學得滿腹經綸,而且能詩善畫,多才多藝。但他屢試不第,又不願巴結權貴,於是絕意功名利祿,歸隱浙東九里山,作畫易米為生。「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兩句,表現了詩人鄙薄流俗,獨善其身,孤芳自賞的品格。

這首詩題為「墨梅」,意在述志。詩人將畫格、詩格、人格有機地融為一體。字面上在贊譽梅花,實際上是贊賞自己的立身之德。

❷ 金蟬尋不見的典故是什麼

金蟬尋不見,誰人知我心.電視劇《宰相劉羅鍋》有這么場戲:乾隆吟詩「清盪一池水,撒落萬點銀」。馬屁精和珅說:「妙,一個銀字最妙。凡作詩的多用金字,用金字太俗套了,金字狗屁不如。」哪知話音未落,皇上接吟道:「金蟬尋不見,誰人知我心。」和珅大貶金字,皇上偏偏來個金……和珅遭弄來籠起,嚇得來連連掌嘴,「奴才該死,奴才該死。」

❸ 「濯足水,打頭風」分別有什麼典故嗎

聲律啟蒙原句:池中濯足水,門外打頭風

濯足水的典故:《孟子.離婁版上》:「有孺子歌曰:權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濯:洗滌。

打頭風的典故:《韻府群玉》:「石尤風,打頭逆風也。」又《琅環記》載,商人尤某之妻石氏,思夫成疾,死前曰「我欲變成逆風,阻止天下商人遠行」。

(3)池水有典故擴展閱讀:

一東

雲對雨,雪對風,晚照對晴空。來鴻對去燕,宿鳥對鳴蟲。三尺劍,六鈞弓,嶺北對江東。人間清暑殿,天上廣寒宮。兩岸曉煙楊柳綠,一園春雨杏花紅。兩鬢風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煙雨,溪邊晚釣之翁。

沿對革,異對同,白叟對黃童。江風對海霧,牧子對漁翁。顏巷陋,阮途窮,冀北對遼東。池中濯足水,門外打頭風。梁帝講經同泰寺,漢皇置酒未央宮。塵慮縈心,懶撫七弦綠綺;霜華滿鬢,羞看百煉青銅。

貧對富,塞對通,野叟對溪童。鬢皤對眉綠,齒皓對唇紅。天浩浩,日融融,佩劍對彎弓。半溪流水綠,千樹落花紅。野渡燕穿楊柳雨,芳池魚戲芰荷風。女子眉纖,額下現一彎新月;男兒氣壯,胸中吐萬丈長虹。

❹ 寺廟的放生池的典故

出自《金光明經》,經文記載, 遠古以前,有一個精通醫術的長者叫流水,回他有兩個兒子,一答個叫水空,一個叫水藏。流水經常帶著兩個兒子游歷於城鄉間,治病救人,深受人民愛戴。一天,他帶領兩兒子到一村落行醫治病,途中看到許多食肉動物,都朝一個方向奔跑,流水覺得很奇怪,就跟蹤觀察,發現一個大魚池,因烈日暴曬,池水即將乾涸,池中的魚,命在旦夕。注視著流水,求他救命。流水長者見此情景,心生慈悲。奔走四方,尋找水源。忽然看見一條大河,十分高興,可是走近一看,一群惡人為了捕魚,截斷了水源,無法疏通,流水長者急於救魚,立即返回本城,向國王訴說此事,乞求國王借了二十頭大象,並在酒家借來皮囊,以皮囊盛水,大象馱運,往返多次,注滿了水池,又向魚池中投入魚食,池中萬魚全部得救。後來萬魚命終,靈魂升入天界轉世為一萬天子。一天,流水長者宴請賓客,喝多了酒,醉卧高樓。此時,大地震動,一萬天子從忉利天下到人間,將許多珍珠瓔珞放到流水長者身邊,又撒滿許多鮮花報答流水長者的救命之恩。

❺ 哪兩句詩化用了王羲之的「臨池學書,池水盡黑」的典故

墨梅
【作者】王冕
【朝代】元

我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誇好顏回色,只留清氣滿乾坤答。

後來還被譜了曲,前幾年挺流行

❻ 池淺王八多廟小妖風大出自什麼典故

這是一句民間俗語,沒有更多的歷史文獻可以考證,但現代史上最經典的被引用,內出自毛澤東在文化大容革命早期的一段話:「廟小妖風大,池淺王八多」。

拓展資料:


毛澤東在文化大革命早期曾說過:「廟小神靈大,池淺王八多。」意思是說一些反革命、走資派的問題只有本單位、本部門的人才能了解,才能解決,不主張由「工作組」來包辦。據說他還罵北京大學「水淺王八多」,說多幾個王八也不是壞事,主要是指北大校長馬寅初(最早在中國提出控制人口的學者,)。

所謂」廟小「者,圈子規模小也。規模越小的圈子,越是能吵,也越能吵得天翻地覆山水變色——這就是所謂的」妖風大「是也,所謂」池淺「,說白了其實就是門檻低。一個圈子的門檻越低,越容易吸引各色人等進入;入圈的人越多,則話音就越雜。

❼ 求10篇簡短的歷史典故

1、鑿壁偷光:

西漢時期,宰相匡衡從小因為家貧,沒有條件進學堂,他白天幫人幹活,晚上沒錢買燈油,就只好在家裡土牆上鑿一個洞,借隔壁的燈光來讀書,甚至到有書的人家去免費幫工換取書本,他刻苦學習終於在漢元帝時期當上太子少傅。

總結:這篇寓言寫了匡衡少年時讀書的兩件事,一件是鑿壁偷光,一件是借書苦讀。它贊揚了匡衡勇於戰勝艱苦的條件,勤奮的讀書的精神;為我們樹立刻苦讀書的好榜樣。

2、破釜沉舟

秦朝末年,秦王派大將章邯帶20萬大軍進攻諸侯國趙國,趙王派人向楚王求援,楚王讓宋義掛帥,項羽輔佐率軍救援,宋義故意拖延時機,項羽殺了宋義並率軍渡過漳水去援趙,他們把鍋砸了,把船沉入江底,作生死決戰,終於擊敗秦軍。

總結:置之死地而後生,才有可能獲得成功。

3、三遷之教:戰國時期,孟子小時候非常聰明,經常模仿送葬人吹喇叭,孟母擔心他荒廢學業就把家搬到城裡,剛好旁邊是一個屠宰場,孟子很快就學會了殺豬宰羊,孟母只好搬家到一個學校附近,從此孟子就開始學習孔子的思想而成為一代思想家

總結:環境的重要性,良好的人文環境對人類的成長和生活而言是十分重要的

4、畫蛇添足

楚國有個專管祭祀的官員,春祭以後倒一杯酒給手下人,因人多酒少不夠分,就想出誰先畫好蛇就喝酒的辦法,有一個人第一個把蛇畫好了,見其他人還沒有畫完,就在已畫好的蛇上加了兩只腳,讓人啼笑皆非

總結:這篇寓言告訴人們,凡做一件事情,必須有具體的要求和明確的目標,要以清醒堅定的意志,追求之,完成之,不要被勝利沖昏頭腦。被勝利沖昏頭腦的人,往往為盲目樂觀所蔽,而招致失敗。

5、一鳴驚人

相傳楚莊王(另一說為齊威王)臨政三年終日作樂,不理朝政。一臣下對庄王說:「聽說國中有一隻大鳥,三年不飛,三年不鳴,是怎麼回事?」庄王說:「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然後整頓朝政,富國強兵,短短數年形成大治局面。

總結:不是非要滔滔不絕才能顯出自己的本事,平時不露聲色是為長遠觀察問題,蓄積力量,不但能夠正確地預見未來,更能夠掌握適當時機。

6、負荊請罪

戰國時,趙國有兩位重臣廉頗與藺相如,因藺相如多次立功,趙王封他為相國,廉頗不服氣,認為自己的武功蓋過他的嘴。藺相如為了國家,對廉頗多次避讓,廉頗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後慚愧不 已,便背著荊條,到藺相如家門請罪,從此兩人和好,成為同生共死的交情。

總結:由此可見,一個集體起內訌,容易讓敵人有機可趁;惟有團結起來、同心協力對抗外敵。才會讓敵人無機可乘。就是說,團結好了,才能一致對外,才不會被別人欺負。

7、紙上談兵

戰國時,戰國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飽讀兵書,能健談用兵之道,連父親也難不倒他,自認為是天下無敵。趙奢認為他是紙上談兵不知交通。後來趙奢死了,趙括頂替廉頗帶兵,藺相如等人極力反對,趙王堅持,趙括在長平之戰中損兵40萬。

總結: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空談不能成為現實

8、東施效顰

美女西施因病而皺著眉頭,鄰居醜女見了覺得很美,就學西施也皺起眉頭,結果顯得更丑。後人稱這個醜女為東施。

總結:不要盲目地去仿照,只會適得其反

9、守株待兔

戰國時宋國有一個農民,看見一隻兔子撞在樹根上死了,便放下鋤頭在樹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結果自然再無所獲!

總結:不要存有僥幸心理,不要想著不勞而獲,如果不付出努力,而寄希望於意外,結果只能是一事無成,不能死守狹隘經驗、墨守成規。

10、濫竽充數

齊宣王讓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的合奏。南郭處士請求給齊宣王吹竽,宣王對此感到很高興,拿數百人的口糧來供養他。齊宣王去世。齊湣王繼承王位,他喜歡聽一個一個的演奏,南郭處士聽後便逃走了

總結:弄虛作假是經不住時間的考驗,終究會露出馬腳的,一個人如果像不會吹竽的南郭先生那樣,沒有真本事,只靠裝樣子嚇喝人,在別人還不了解真相的時候,能夠矇混一陣子,但是總有真相大白的一天。




❽ 請問,「臨池學書,池水盡黑」這個典故是指哪位書法名家

學習書法謂「臨池」。晉衛恆《四體書勢》雲:「弘農張伯英者,因而轉精其巧,凡家之衣帛,必先書而後練之。臨池學書,池水盡墨。」「臨池」義出此。宋曾鞏《墨池記》載,王羲之亦有墨池故跡在臨川(今屬江西)城東。唐劉夢得《酬家雞之贈》詩:「日日臨池弄小雛,還思寫論會官奴。
「臨池」這個典故源於晉衛恆的《四體書勢》。這個典故與東晉書法家王羲之有關。
王羲之自幼研讀書法,他對東漢的大書法家張芝非常崇拜,一有時間就揣摩字體的間架結構和氣勢,心裡想著,手指在衣襟上畫著,時間一長,連衣襟都劃破了,正因為如此,後人稱之為「書聖」。
張芝尤擅長草書,他的治學精神非常嚴謹,他練習書法與常人不同,在家中的衣帛上朝廷反復書寫,書寫完了以後,再染色裁衣,他堅持每天在池塘邊蘸著池水磨墨寫字,天長日久,池塘里的水都變成黑色了,所以人們稱他為「草聖」。
王羲之決心要趕上張芝,他一邊游歷祖國的名山大川,一邊用心學習前人的書法,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他每天寫完字後,都要到家門前的池塘里洗刷筆硯,天長日久,池塘的水全部成了深黑。人們把這個池塘叫做墨池。
後來,人們用這個典故表示刻苦學習,宋代曾鞏的《墨池記》里就有這人:「羲之嘗慕張芝,臨池學書,池水盡黑,此其為幫跡,豈信然邪?」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