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棋的典故
Ⅰ 有關范西屏的圍棋典故,越多越好啊呵呵
范西屏(1709—1769) 名世勛。海寧郭店人.幼聰穎,3歲時見其父與人弈,常在旁牙牙指畫。後拜名棋手山陰俞長侯為師,潛心鑽研,13歲即嶄露頭角,16歲隨師游松江,屢勝名家,成為國手。20餘歲游京師,與各地名手較量,戰無不勝,名馳全國。被棋壇推崇為「棋聖」。他弈棋出神入化,落子敏捷,靈活多變。人評論稱:「布局投子,初似草草,絕不經意,及一著落枰中,瓦礫蟲沙盡變為風雲雷電,而全局遂獲大勝。」袁枚曾為其作墓誌銘,稱:「西屏之於弈,可謂聖矣。」當時,唯有同鄉同學施定庵可以匹敵。其為人介朴,畢生從事弈棋授徒,弈以外,雖誘以千金,不動。「愛習前賢之譜,罔不究心」。著有《桃花泉弈譜》2卷,總結前人經驗,推陳出新。為清代棋譜中權威之作,流傳頗廣。另著有《二子譜》等。
海內棋聖范西屏
范西屏(又作西坪)是四大家中的佼佼者,在袁枚的《范西屏墓誌銘》和畢沉《秋學對弈歌序》等詩文中,對他的生平都有較詳細的記載。
范西屏名世勛,浙江海寧人,生於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范西屏的父親是個棋迷,直下到家道敗落仍未盡興。可惜棋藝始終不高,只把這一嗜好傳給了兒子,范西屏三歲時,看父親與人對弈,便在一旁呀呀說話,指手畫腳了。
父親見兒子與己同好,甚是歡喜,唯恐兒子和自己一樣不成氣候,當下帶兒子拜鄉里名手郭唐鎮和張良臣為師,棋藝日見長進。了久兩位老師的棋力都不及他了。父親又送他拜山陰著名棋手俞長侯為師,俞長侯棋居三品。有這位名師指點,范西屏長進更快,十二歲時就與俞長侯齊名了。三年後,西屏竟已受先與先生下了。他與先生下了十局,先生完全不能招架學生的凌厲攻勢,均敗在學生手下。從此,俞長侯不再和他下棋。他十六歲時,便成為聞名天下的國手。
范西屏學成時,正值雍正、乾隆年間。他和俞長侯同住松江,受到棋藝家錢長澤的盛情招待。十餘年後,范西屏再訪松江,幫助錢長澤,"晨夕參研"成《殘局類選》。
范西屏出名之時,天下太平,大官們多閑聊無事,他們爭著拿銀子請強手與范西屏較量,以此為樂。當時棋林高手梁魏今、程蘭如、韓學之、黃及侶都紛紛敗在范西屏手中。棋手胡兆麟,人稱"胡鐵頭",棋力甚兇猛,也常是范西屏手下敗將。
當時能與范西屏抗衡的,只有一個人,就是四大家之一的施襄夏。不過,據各種史料記載來看,施襄夏思路不如范西屏敏捷靈活,兩人對弈,施襄夏常鎖眉沉思,半天下不了一子,范西屏卻輕松得很,似乎全不把棋局放在心上,甚至應子之後便去睡覺。有一回對局,范西屏全局危急,觀棋的人,都認為他毫無得勝希望了,必輸無疑。范西屏仍不以為然,隔了一會兒,他打一劫,果然柳暗花明,七十二路棋死而復生,觀棋者無不驚嘆。
范西屏和施襄夏本是同鄉,年齡又相仿,未出名前,兩人常在一起下棋。後來他們相繼成為國手,便分道揚鐮,各奔前程,相聚時便不多了。據《國弈初刊·序》引胡敬夫的話,范、施雍正未,乾隆初曾在京師對弈十局,可惜這十局棋的記錄現已無處找尋。以後,乾隆四年時,范、施二人受當湖(又名平湖)張永年邀請,前往授弈。張永年請二位名手對局以為示範,范、施二人就此下了著名的"當湖十局,。原本十三局,現存十一局,"當湖十局"下得諒心動魄,是范西屏、施襄夏一生中最精妙的傑作,也是我國古代對局中登峰造極之局。同代棋手對其評價很高。錢保塘說:"昔抱朴子言,善圍棋者,世謂之棋聖。若兩先生者,真無愧棋聖之名。雖寥寥十局,妙絕千古。"鄧元穗認為這十局是棋中"至當"。
在當湖,范、施除對弈外,主要是教張永年和他的兒子張世仁、張世昌下棋。張氏父於都能文工弈,棋達三品,有"三張"之稱、范、施教其間,與三張受子對局,後選出了精彩的二十八局,刻成《三張弈譜》一書。
范西屏和施襄夏棋力遠在眾多棋手之上,能與他們對子者寥若晨星,一般棋手者如張氏父子,受子後方可開局。當時受棋者從二子到十一子不等。凡讓子者,均稱指導棋,是當時培養後進的一種較為實際有效的方法。除此之外,范、施二人都親自面授了不少門徒,為發展圍棋事業做了很大貢獻。
范西屏棋名已聞達四海,他的學生畢沅曾寫了一首長詩《秋學對弈歌》,其中有這樣一句:"君今海內推棋聖"。那時,范西屏還不到四十歲。
范西屏晚年客居揚州,當時,揚州是圍棋的中心之一。范西屏居此期間,學生卞文恆攜來施襄夏的新著《弈理指歸》,向范西屏請教。(卞也是施的學生),范據書中棋局,參以新意,寫成棋譜二卷。揚州鹽運史高恆,為了附冀名彰,特以官署古井"桃花泉"名之,並用署中公款代印此書。這就是《桃花泉弈譜》。范西屏在揚州還寫了其它圍棋著作。
范西屏晚年並未完全放棄圍棋實踐,《墨余錄》記載:嘉慶初年,范西屏前往上海。當時上海最優秀的棋手是倪克讓,其次是宮加錄等人。倪克讓不屑與他人對弈,富加錄等人則在豫園設棋局與四方棋手下棋賭錢。范西屏一日來到豫園,見有人對弈便站下了。看了一會見客方將輸,便給他出主意,旁邊人不高興了,對范說:"這是賭博,旁觀者不能多話。你既然會下棋,為什麼不自己來決一勝負呢?"范西屏笑了笑,從懷里取出一大錠銀子,對歡人說:"這就是我的賭注。"看到這么多銀子,所有的人都眼紅了,紛紛爭著要和范對弈。范接著說:"我下棋於不怕別人說話,你們可以合在一起和我對局。"棋沒下到一半,對手們已經手足無措,一籌莫展了。於是有人趕緊去報告富加錄。富加錄趕到,范西屏坦然自若,先受先三子與他下了一局,富加錄輸了。范西屏再讓,富加錄還是輸了。大家傻了眼。不得不去搬來最後的援兵倪克讓。倪克讓聞風而至,一見面,二活沒說,伸手弄亂了棋盤,告訴眾人;"這是范先生,你們哪是他的對手!"這消息很快就傳開了,上海的富豪們紛紛請他教棋。范西屏在西倉橋潘家受先四子與倪克讓下了棋,觀棋者把對局情況記錄下來,編成《四子譜》一書。
范西屏卒年不詳,大文學家袁玫曾寫過一篇《范西屏墓誌銘》,其中卒年、歲數和葬處均未說明,只寫了"以某月日卒,葬"。袁玫亡故於1797年,事實上此後史料上還有范赴滬對弈一事的詳細記載。估計袁玫寫墓誌銘時,范西屏並未去世,是所謂"生吊生祭",當然這是推測而已。
范西屏為人耿直朴實,他不求下棋之外的生財之道。有了錢財,也將一半分給同鄉中的困難人家。袁玫對他的為人盛贊不已,說:"余不嗜弈而嗜西屏"。他認為那些"尊官文儒"都不及范西屏人品高尚。
范西屏的棋風,前人有不少總結。棋手李步青曾對任渭南說:"君等於弈只一面,余尚有兩面,若西屏先生則四面受敵者也。"這是說范西屏全局觀念特別強。李松石在《受子譜·序》中談得更為詳細,他說:范西屏"能以棄為取,以屈為伸,失西隅補以東隅,屈於此即伸於彼,時時轉換,每出意表,蓋局中之妙。"范西屏不很注重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更多地從全局著眼。具體手法就是"時時轉換,每出意表"。這種手法不少棋手都有領教,評價甚高。施襄夏說:"范西屏以遒勁勝者也。"鄧元穗說:"西屏奇妙高遠,如神龍變化,莫測首尾"。"西屏崇山峻嶺,抱負高奇。"畢沉在《秋堂對弈歌》中,也這樣描述了范西屏的棋風:"淮陰將兵信指揮,矩鹿破楚操神機。鏖戰昆陰雷雨擊,虎豹股粟瓦尾飛。烏道偏師方折挫,餘子紛紛盡袒左。忽訝奇兵天上下,當食不食全局破。"
清代棋藝家李汝珍談到四大家時曾說:"此四子者,皆新奇獨造,高出往古。而范尤以出神入化,想人非非。"對范西屏如此高的評價並非偶然,他不僅汲取了前人的全部經驗,而且有所創見,有所發展。這從他寫的《桃花泉弈譜·序》中,可以看出,在這篇《序》里,他先談到下圍棋"實用心之事",他自己"自髫年愛習前賢之譜,罔不究心。"接著,他談到了明代棋壇的情況:"有明作者,皆渾而不舉,言先後,言虛實,言向背而已,"這是棋譜家的缺點,也是棋手的缺點。他又談到清朝初年的棋手:"國初弈樂園諸公冥心孤詣,直造單微,於先後之中生先後,虛實之中生虛實,向背之中生向背,各就英分所極,自成一家。堂堂正正,怪怪奇奇,突過前人。"然後,他又談到了他這一代棋手:"至三十年來,國手則不然,較大小於毫釐,決存亡於官冥。交易變易,時時存一片靈機;隔二隔三,處處用通盤打算。數至此,盡心至此,"范西屏認為,圍棋之所以這樣不斷向前發展,根本的原因就在於,"其不坐困千古也"。這充分說明範西屏不迷信前人的創新精神。李松石還說過這么句話:"范於弈道,如將中之武穆公,不循古法,戰無不勝。"范西屏的可貴之處,還在於他並不認為圍棋發展到自己這幾就停止了。他認為圍棋的發展是無窮無盡的。他說:"以心制數數無窮頭,以數寫心心無盡日。勛生今之時,為今之弈,後此者又安知其不愈出愈奇?"可見這位圍棋大師的胸襟是很寬闊的,對圍棋事業的發展也是充滿信心的。
范西屏的《桃花泉弈譜》二卷,也是我國歷史上最有影響,價值最大的古譜之一,這本書,"戛戛獨造,不襲前賢",內容異常豐富、全面,精闢地記載了范西屏對於圍棋的獨特見解。此書則一出版,便轟動棋壇,風行一時,以後重刻版本很多,二百年來影響了無數棋手。
圍棋典故大全
http://www.xici.net/b845177/d59655693.htm
62、范西屏負棋寄驢
我朝弈師,以范西屏為最。范名世勛,海昌人,偶騎驢至揚州探親,路過一棋局,人與對枰,連負兩局。局中人責負錢。范曰:「我身邊適無錢,但有一驢可抵。」眾諾之,即牽驢去。初不知其何許人也。越月余日,而范復至,連勝兩局,眾議價以錢。范曰:「不須錢,即還我舊驢可矣!」蓋范前度適欲買舟他往。無地寄驢,故借棋局喂養,至是則加茁壯矣。於是眾始知其為范西屏也,相與爽然。(清)魏瑛《耕蘭雜錄》
63、弈藝
乾嘉時,朝貴盛行弈藝,以此四方善弈士,咸集京師,而以海寧范西屏世勛為巨擘。有先范得名者黃某,久游公卿間,稱國手,年辦倍長於范。及范入都,黃與角藝,卒死范手。於是慕范者未嘗不惜黃,而不知其中自有天焉。先是富春韓生館某部郎家,韓本善弈,而人莫知。一日,部郎邀黃弈,韓作壁上觀。局竟,謂部郎曰:「黃某弈雖名盛一時,而自我觀之,其於攻守之法,猶未盡然,誰謂無可敵者?」部郎乃復邀黃與韓對弈。黃見韓年少,意甚輕之。及布局,覺有異,即極力防拒,而輒為所窘。黃或乘間出奇,韓則信手以應,不費思索。竟三局,黃三北焉。遂推枰起曰:「今余適發隱疾,越日當與君決勝負耳。」嗣是黃名稍遜,而韓技亦有知者。有某王亦精此藝,聞韓名,召與弈。自辰至日中,連和二抨。末局韓負半子。蓋應召時,使者以王好勝為囑;韓欲博王歡,而又不隳己名,故於進退間,分毫不失如此。然其心力之【旬+力】,恰過常局數倍矣。時黃已偵知其故,韓出,即要於途曰:「今日願與君畢其所長。」韓苦辭,不可,乃勉與弈。及爭一角,韓反復凝思,卒不能應。黃以冷語迫之,韓神色頓異,遽噴血數升而絕。越後二十餘年,而黃為范乘,若相報復焉。相傳范甫垂髫,已精十訣,名聞江左。入都時,黃猶在。諸鉅公設彩,邀二人一爭其勝,局未分,亦以一角決上下。范見黃握子不落,日:「先生殆不欲戰乎?」黃忽色變曰:「孽也,天奪我矣!又何爭為?」方推枰起,遽倒地死。有知前事者,謂韓死而范生,約計數月既符,所爭局又與前無異,天奪之語,信非無自。爾後范名愈盛,無與爭者,惟同里施襄夏稱亞。嘉慶初,范曾來滬。時上海倪克讓,弈品居第一。次如富嘉祿等數人,皆精其技。惟倪不屑屑與人弈。富等則恆設局豫園,招四方弈客以逐利。范初至局,觀人弈。見一客將負,為指隙處。眾艴然曰:「此系博採者,豈容多語?君既善此,何不一角勝負?」范曰:「諾。」眾請出注,范於懷中出大鏹曰:「以此作彩,可乎?」眾艷其金,爭來就。范曰:「余弈不禁人言,君等可俱來耳。」枰末半,而眾已無所措手,乃急報富。富入局,請以三先讓。竟,富負局。請再讓,又負。眾遂走告倪。倪至,亂其枰曰:「此范先生也,君等何可與敵!」少頃,事遍傳。邑富室金延范榻西倉橋潘宅,而請與倪弈。范讓倪四子,觀者按局成圖,名《四子譜》,即今所稱《桃花泉》者,是也。(民國)小橫香室主人《清朝野史大觀》
Ⅱ 圍棋典故收集
圍棋的起源與歷史 1:圍棋的起源 "下棋"也稱"對弈"。 "弈"是圍棋最古老的稱謂。 在先秦典籍中屢見,但"圍棋"一詞 卻少見, 迄今所知關於圍棋的最早文字記載是左傳.襄公二十五年的:"今寧子視君不如弈棋,其何以免乎?弈者舉棋不定,不勝其耦,而況置君而弗定乎?必不免矣。" 通過最早的文字記載可知圍棋起源於春秋中葉之前的中國。 2:漢前至漢 (1):春秋時期 春秋時期,圍棋已成為一種游戲在社會上流行。春秋戰國的文獻上,屢次出現圍棋的記載。 (2):西漢時期 到了西漢時期,圍棋傳便全國,但由於統治者不重視圍棋,輿論也不看好,圍棋發展緩慢。 (3):東漢時期 到東漢時期,圍棋的發展出現了良好的開端。出現了班固(〈弈旨〉)、李尤(〈圍棋銘〉)、黃憲(〈機論〉)、馬融(〈圍棋賦〉)等一批圍棋理論的奠基者,使圍棋逐漸為士大夫所重視。東漢王朝的滅亡後,我國歷史進入了動盪時期,文化思想活躍起來,圍棋活動發展迅猛。 3:魏晉時期 (1):三國時期 三國時期,魏、吳兩國盛行圍棋。魏以曹氏家族、"建安七子"為代表,曹操圍棋水平也是 可以和高手相媲美。東吳圍棋風靡一時,名手輩出,也就出現了對局的記錄,這就是圍棋史上有 名的"吳圖"。 (2):西晉時期: 西晉時期,圍棋全面興旺。上至帝王,下至黎民百姓無不好弈,為圍棋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 條件。 (3):東晉時期: 東晉時期,棋風昌盛,逐步理論化,出現了王導、王恬、江彪等弈壇高手。此階段最出名的 品棋專家是范汪,曾與人合注《棋品》五卷,反映了西晉弈風的迅速發展(《新唐書.藝文志》著錄)。 4: 南北朝 (1):南朝 南方經歷了宋、齊、梁、陳四個朝代,南朝圍棋的黃金時代實際上僅僅出現在宋、齊、梁三朝,尤以宋文帝、宋明帝、齊高帝、齊武帝、梁武帝在位時期為最盛,並具有九大標志: (1)南朝帝王盡管棋藝高低懸殊,但他們比魏晉帝王更熱衷、更著力地倡導圍棋; (2)圍棋州邑的建立,皇家品棋活動的興起,"逸品"概念的提出,標志著棋品制度進入了嶄新的發展時期; (3)圍棋人口激增; (4)高品棋手已形成了獨特鮮明的個性與風格; (5)圍棋專著的問世在數量上超過前代; (6)形成了"天下唯有文義棋書"的社會風尚; (7)南朝士人的圍棋活動和棋品等級,特為當代史家載入史冊; (8)出現了南北棋藝雙向交流的局面; (9)圍棋文化向周邊國家輻射,在南北朝時期傳入朝鮮和日本。 (2):北朝 北朝帝王出身胡族,文化主流是儒教,儒家傳統將娛樂之好規范在飲宴、琴書、射御之間, 認為博弈有廢事、賭博之嫌,尊道卑藝的觀念限制了圍棋的發展。 5: 隋唐 (1):隋朝 隋朝的統一,恢復了儒家思想的統治地位,尊道卑藝的觀念限制了圍棋的發展。因此隋朝的 弈壇一片沉悶。但此時十九道棋盤已確定了主導地位,取代了十七道棋盤。 (2):唐朝 初唐時,圍棋活動由宮廷發起向民間傳播,使對弈不僅僅是士族壟斷的活動。 盛唐時期,唐玄宗大力倡導圍棋,創立了翰林棋待詔(待命供奉內廷的人)制度,這是我國圍 棋走向專業化、職業化的標志。盛唐國手以王積薪成就最大。圍棋步入了第二個黃金時代。 6: 五代 (1):五代時期 唐朝後,出現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個朝代,人稱五代。戰火不斷,圍棋水準大 大下降。 (2):十國時期 十國時期,處於割據階段,各國圍棋水準不同,雖有佼佼者,但終因勢小而不成氣候,棋史有名的有南唐中主李璟父子,吳越的錢氏家族。 7: 宋 (1):宋代 宋太宗親自創制棋勢,還搜羅了大批圍棋高手養於宮廷。使宋代一開始就從高起點起步,進 入昌盛階段。到宋哲宗時期,職業國手十分活躍,職業圍棋迎來了有一次發展高潮。這時出現了 國手劉仲甫。他是我國棋史上繼盛唐王積薪之後的又一個界標式的人物。至宋徽宗時期,宮廷弈 壇的女弈發展呈現高潮。南宋亦重圍棋,但因嬉誤政,朝廷腐敗。至晚宋時期,圍棋活動最值得 表出的是士弈,以江湖游士為主體,最傑出的人物當屬劉克庄。 8: 遼金元 (1):元 元朝是我國圍棋的衰退時期,但是元代圍棋的普及程度卻不遜於南宋,尤其是知識分子的戲弈相當流行。元文宗是元代最著名的好弈之帝。在元文宗的倡導下,朝弈曾盛極一時。 元代圍棋發展中最大的成果是〈玄玄棋經〉一書的編纂問世。〈玄玄棋經〉是江西廬陵圍棋高手嚴德甫於晏天章合作的傑出成果。〈玄玄棋經〉堪稱是我國古代綜合型棋藝著作的光輝典範。 9: 明 (1):明 明太祖朱元璋時期,文弈之風衰退。但宮廷棋壇卻呈現另一番景象,朱元璋好弈,相傳是下 模仿棋的鼻祖。 自明成祖永樂年間,棋類運動又重新步入了正常的發展軌道。永、宣時期的有記載的高手如: 錢允升、唐理、張應宿、朱雄。 成化、弘治、正德三朝,明代圍棋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其特點是職業圍棋出現了良好興盛勢頭,並出現了歷史的突破,由御前走向社會。代表人物:趙涓、趙九成、范洪。 弘治、正德年間以李東陽、楊一清為代表的士大夫圍棋之風盛起,不但掀起了仕宦階層的圍棋熱潮,而且也開動了明代後期名公巨卿紛紛游揚弈道的全新格局。他們還直接促成了明中葉圍棋流派的形成。京師派的崛起自是京中士弈浪潮推動的必然結果。我國士大夫圍棋實際形成了京 派和蘇派兩大陣營,共同開創了弈壇的振興局面。以古越文化為先肇的徽州,其弈壇在明形成新 安派(亦稱徽州派),其開代祖師是汪曙。 明清之交,弈壇最負盛名的當屬過百齡。過百齡以創新的著法,結束了舊式套路的時代,為 圍棋的發展開辟了新的道路。 10:清 (1)清: 清初圍棋呈現群雄爭霸局面,出現了一大批知名棋手,如周懶寧、周東侯、汪漢年、黃龍士。康熙初黃龍士成名之後,弈壇傑出人物是黃龍士和徐星友,人稱"黃徐時代"。 圍棋繼"黃徐時代"之後,便進入了四大家時代。四大家活躍與康熙後期至乾隆年間,從技術上說,中國圍棋已經攀登上了座子時代的最高峰。梁(魏今)、程(蘭如)、范(西屏)、施(定庵)四 大家在中國圍棋史上享有無比崇高的地位。 范、施創造了一個不可逾越的棋藝高峰,兩人並稱為"棋聖"。從此清朝棋道也走向沒落。 鴉片戰爭的爆發,使得圍棋運動進入低潮。晚清棋界最傑出的代表是周小松、陳子仙。兩人卒後,清末棋壇徹底衰落。
Ⅲ 井底點燈深燭伊,共郎長行莫圍棋的典故
井底點燈深燭伊,共郎長行莫圍棋沒有典故,這兩句出自唐代文學家溫庭筠的組詩作品《新添聲楊柳枝詞二首》。意思是像井底下點蠟燭那樣,深深地囑咐你:雖然你要離開我遠游,但我的心與你共長行,切記早歸別違期。
《新添聲楊柳枝詞二首》全詩:
新添聲楊柳枝詞二首
其一
一尺深紅蒙曲塵,天生舊物不如新。
合歡桃核終堪恨,里許元來別有人。
釋義:
一襲深紅色的長裙,日子久了便會蒙上了淡黃色的灰塵,自古以來舊東西就比不得新東西能討人歡喜。你我原本應該像合歡核桃一樣堅貞不移,哪裡想到你心裡原來已經有了別人,讓我對你終究有了恨意。
其二
井底點燈深燭伊,共郎長行莫圍棋。
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釋義:
像井底下點蠟燭那樣,深深地囑咐你:雖然你要離開我遠游,但我的心與你共長行,切記早歸別違期。手中玲瓏骰子上的顆顆紅點,都是最為相思的紅豆;你知道不知道那深入骨中的就是我對你的相思意?
(3)圍棋的典故擴展閱讀:
溫庭筠的其他代表作:
《商山早行》
唐代:溫庭筠
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牆。
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白話文釋義:
黎明起床,車馬的鈴鐸已震動;一路遠行,遊子悲思故鄉。
雞聲嘹亮,茅草店沐浴著曉月的余輝;足跡依稀,木板橋覆蓋著早春的寒霜。
枯敗的槲葉,落滿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鮮艷地開放在驛站的泥牆上。
因而想起昨夜夢見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鴨和鵝,正嬉戲在岸邊彎曲的湖塘里。
Ⅳ 某人上山砍柴,看見兩人下棋,當棋局結束,斧柄已發芽,回到村裡才發現已過多年。這個典故叫什麼
典故為:爛柯人
原文:信安郡石室山,晉時王質伐木至,見童子版數人棋而歌,質因權聽之。童子以一物與質,如棗核,質含之而不覺飢。俄頃,童子謂曰:「何不去?」質起視,斧柯盡爛。既歸,無復時人。
譯文:晉代王質砍柴的時候到了山立面,看到有幾位童子,有的在下棋,有的在唱歌,王質就到近前去聽。童子把一個形狀像棗核一樣的東西給王質 ,他吞下了那東西以後,竟然不覺得飢餓了。
過了一會兒,童子對他說:「你為什麼還不走呢?」王質這才起身,他看自己的斧子時,那木頭的斧柄已經完全腐爛了。等他回到人間,與他同時代的人都已經沒有了。
爛柯是漢語詞語,意思是指歲月流逝,人事變遷。
(4)圍棋的典故擴展閱讀
典故出自南朝梁任昉《述異記》,相似例子還有晉干寶《搜神記》,還有南朝劉義慶《幽明錄》等記載劉晨、阮肇成仙的故事。
爛柯人可指樵夫,也可指久離家而剛回故鄉的人,亦指飽經世事變幻的人。「爛柯人」的故事常常被人們用來形容人世間的滄桑巨變。
唐代詩人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出逢席上見贈》中 「到鄉翻似爛柯人」一句和宋代詩人陸游《東軒花時將過感懷》詩:「還家常恐難全璧,閱世深疑已爛柯。」就引用了這個典故。
Ⅳ 與圍棋有關的成語故事
與圍棋來有關的成語故事
眾志源成城zhòngzhìchéngchéng
[釋義] 眾人統一的意志;形成堅固的城牆。比喻團結一致;力量無比強大。城;城牆。
[語出] 《國語·周語下》:「眾志成城;眾口鑠金。」
[辨形] 城:不能寫作「誠」。
[近義] 眾擎易舉 萬眾一心 戮力同心
[反義] 一盤散沙 四分五裂 同床異夢
[用法] 含褒義。一般作謂語、定語。
[結構] 主謂式。
[辨析] ~和「萬眾一心」;都含有「團結一致」的意思。但「萬眾一心」只指千萬人同心協力;~不僅有「萬眾一心」的意思;還含有「力量無比強大;不可推毀」的意思。
[例句] 現在是艱苦些;只要大家團結起來;沒有什麼困難不能克服;常言說「~\";大家說是不是這個道理?
Ⅵ 圍棋古譜 三江勢,就是那個黑棋一路征子把白棋全部征死的,是何人所創,有沒有什麼故事,典故
樓上缺乏來常識,孤本是僅存一本的圖源書。
忘憂清樂集是李逸民 編的,此人是個棋待詔,但是題集一般是搜集一部分,自己編一部分所以確切說是何人所創沒有意義。
典故是肯定有的,但是這也沒有十分的意義,因為古人喜歡穿鑿。比如對面千里勢,六鷁退飛勢,八仙過海勢等等等等都和故事本身沒有什麼核心關聯。要是你做個題非要找故事,談境界我看你水平也就到此為止了,畢竟要把棋的水平拿得出手至少要有七八千道死活題吃進肚子里才行。話說回來,有兩本書可以滿足你這願望,一本是《圍棋軼事禪機》,一本是《圍棋古譜習題》網上都買得到。
至於樓上說被誇張為百年妙手,當然媒體每天沒事做不渲染渲染怎麼行。但是也不能單獨就因為局部死活在你看來比三江勢簡單就否定人家,因為下棋是要在定型出來以前就要先看是不是裡面含有妙手,如果不是事先看出來,棋的定型就完全該是另一套了。
Ⅶ 類似「天王山」這樣的有典故的圍棋術語還有哪些
天王山沒有特定的形,一般在圍棋中是指的是雙方大模樣(勢力)消漲的要點,意思是特別重要。有如天王山一般。圍棋定式中,由小目高掛,二間高夾定式中的一個變例。變化非常復雜,叫做「村正妖刀」,「村正刀」被認為是一把嗜血的刀。 將「二間高夾定式」稱作「村正妖刀」,可能就是因為其變化復雜,某一方只要一不小心,便會當場死亡吧。 村正,是日本最有名的日本刀之一。村正,原是室町中期至天正年間約一百年間伊勢的刀工世代傳承之名,其時正是日本進入戰國時代的動盪時期,對於日本刀的需求很大,雖然在這時由於當時正處於亂世,對武器的需求量太大的關系而產生了大量的劣質刀劍,但是村正仍然保留了先前的作風——只生產最優秀的、可用於實戰的刀。可是,這也是村正的不幸,也許是因為它太銳利了吧,到了江戶時期就開始有「邪劍」、「妖刀」的稱號,而被世人所避忌。鴛鴦斷又名相思斷,是一個巧妙的手筋,一著棋斷上去後,就可以確保了兩塊棋的聯絡。所以,名為斷,實為連,藕斷絲連,故名相思斷。特點是對方的棋筋無論對方怎樣應接,其重要棋子最終仍無法擺脫被殲的困境。 是一個巧妙的手筋,一著棋斷上去後,就可以確保了兩塊棋的聯絡。所以,名為斷,實為連,藕斷絲連,故名相思斷。特點是對方的棋筋無論對方怎樣應接,其重要棋子最終仍無法擺脫被殲的困境。
Ⅷ 圍棋中 直線算路七十步 什麼典故
沒有這種典故。圍抄棋故史中襲,無論是中國還是日本,都沒有這種說法。直線計算,對於職業棋手來說是最容易的。因為很多手棋,都屬「必應」,即使雙方下了幾十手,其實計算量並不太大。比如單一的追殺,對於殺棋一方來說,很多人都可以算三十步以上。不過再多的計算,因為不可能完全有直線攻殺,所以應著也就有更多的變化,這時候就不存在「算」了。
Ⅸ 手談的典故
圍棋在東晉被稱為「坐隱」、「手談」,道出了圍棋所蘊涵的文化內涵;至北宋版,又有徽權宗所言「忘憂清樂在枰棋」,圍棋又稱「忘憂」;爛柯傳說流傳,圍棋又有「爛柯」之名。看看爛柯的故事,從中可以細品出坐隱、手談、忘憂、爛柯。這四個詞,正是圍棋文化和中國文化精神暗合的地方。二童子本為仙人,而中國的隱士高人常常被以仙人來看待,那些人總是有限些仙味道的,對局間,只有棋局凸現,而無人事糾紛,是故坐隱。童子坐弈不語,全憑棋局中黑白相交,是謂手談。世間苦樂全在棋局之外,童子不曉,王質不覺,所以忘憂。一局未競,世易時移,斧爛柯矣,世間千回百轉,竟然不如一局棋的時間長,故言爛柯。
Ⅹ 「勝天半子」有什麼典故
西庄有個棋痴,人都稱他混沌。他對萬事模糊,惟獨精通圍棋。他走路跌跌斜斜,據說是踩著棋格走,步步都是絕招。棋自然是精了,卻沒老婆——正值四十壯年。但他真正的苦處在於找不到對手,心中常籠罩一層孤獨。他只好跟自己下棋。
南三十里有個官屯小村,住著一位小學教師,是從北京遷返回鄉的。傳說他是圍棋國手,段位極高,犯了什麼錯誤,才窩在這山溝旮旯里。渾沌訪到這位高手,常常步行三十里至官屯弈棋。
渾沌五大三粗,臉龐漆黑,棋風剛勇無比,善用一招「鎮神頭」,搏殺極兇狠。教師頭回和他下棋,下到中盤,就吃驚地抬起頭來:「你的殺力真是罕見!」渾沌謙虛地點點頭。但教師收官功夫甚是出色,慢慢地將空揀回來。兩人惺惺惜惺惺,英雄識英雄,成為至交。教師常把些棋界事情講給他聽。講到近代日本圍棋崛起,遠勝中國,渾沌就露出魯莽性了:「媽的,殺敗日本!」
渾沌確是怪才。兒時,一位瘸子老塾師教會他圍棋。三年自然災害,先生餓死了。渾沌自生自長,跑野山,喝渾水,出息成一條鐵漢。那棋,竟也渾然天成,生出一股巨大的蠻力,常在棋盤上攪起狂風駭浪,令對手咋舌。無論怎樣堅實的堡壘,他強攻硬打,定將其摧毀。好像他伸出一雙粗黑的大手,推著泰山在棋盤上行走。官屯教師常常感嘆:「這股力量從何而來?國家隊若是……」彷彿想起什麼,下半句話打住。
臘月三十,渾沌弄到了一隻豬頭。他便繞著豬頭轉圈,嘴裡嘀咕:「能過去年嗎?能吃上豬頭嗎?落魄的人哪!」於是背起豬頭,決意到官屯走一遭。
時值黃昏,漫天大雪。渾沌剛出門,一身黑棉衣褲就變了白。北風呼嘯,彷彿有無數人勸阻他:「渾沌,別走!這大的雪——」
「啊,不!」
千人萬人拉不住他,他執拗而任性地投入原野。雪團團簇簇如濃煙翻滾。群山搖搖晃晃如醉漢不能守靜。風雨夾裹逼得渾沌陀螺似的旋轉,睜不開眼睛,滿耳呼嘯。天空中有隆隆聲,神靈們駕車賓士。冰河早被覆蓋,隱入莽莽雪原不見蹤跡。天地化作一片,無限廣大,卻又無限擁擠。到處潛伏著危險。
渾沌走入山嶺,漸漸迷失了方向。天已斷黑,他深一腳淺一腳,在雪地里跌跌撞撞。背上那豬頭凍得鐵硬,一下一下拱他脊背。他想:「要糟!」手腳一軟,跌坐在雪窩里。
迷糊一陣,渾沌驟醒。風雪已停,天上懸掛一彎寒冰,照得世界冷寂。借月光,渾沌發現自己身處一山坳,平整四方,如棋盤。平地一側是刀切般的懸崖,周圍黑黝黝大山環繞。渾沌曉得這地方,村人稱作迷魂谷。陷入此谷極難脫身,更何況這樣一個雪夜!渾沌心中驚慌,拔腳就走。然而身如著魔,轉來轉去總回到那棋盤。
夜已深。雪住天更寒。渾沌要凍作冰塊,心裡卻還清醒:「媽的,不能在這兒凍死!」四下巡視,發現山上皆黑石,塊塊巨大如牛。他索性不走,來回搬黑石取暖。本來天生蠻力,偌大的石塊一叫勁,便擎至胸腹。他將黑石一塊塊置於平地。身子暖了,腦子卻漸漸懵懂,入睡似的眼前模糊起來。
他似乎轉過幾個山角,隱約看見亮光。急趕幾步,來到一座雅緻的茅屋前。渾沌大喜:「今日得救了!」莽莽撞撞舉拳擂門。屋裡有人應道:「是你來了。請!」
渾沌進屋,但見迎面擺著一張大床,蚊帳遮掩,看不出床上躺著何人。渾沌稀奇:什麼毛病?冬天怕蚊咬?蚊帳里傳出病懨懨的聲音:「你把桌子搬來,這就與你下棋。」
渾沌大喜:有了避風處,還撈著下棋,今晚好運氣。又有幾分疑惑:聽口氣那人認得我,卻不知是誰。他把桌子般到床前,不由得探頭朝蚊帳里張望。然而蚊帳似雲似錦,叫他看不透。
「渾沌,你不必張望,下棋吧!」
渾沌覺得羞慚,抓起一把黑子,支吾道:「老師高手,饒我執黑先行。」
蚊帳中人並不謙讓,默默等他行棋。渾沌思忖良久,在右下角置一黑子。蚊帳動動,伸出一隻潔白的手臂。渾沌覺眼前一亮!那白臂如蛇游靠近棋盒,二指夾起一枚白子擎至空中,叭一聲脆響,落子棋盤中央。渾沌大驚:這全不是常規下法!哪有第一著占天元位置的?他伸長脖頸,想看看蚊帳里究竟是什麼人。
「你不必張望,你見不到我。」
聲音綿綿軟軟如病中吟,比女子更細弱;但又帶著仙氣,彷彿從高遠處傳來,隱隱約約卻字字清晰。這聲音叫渾沌深感神秘,暗嘆今夜有了奇遇。渾沌抖擻精神,准備一場好戰!
棋行十六著,廝殺開始。白棋飛壓黑右下角,渾沌毅然沖斷。他自恃棋力雄健,有仗可打從不放手。白棋黑棋各成兩截,四條龍盤卷翻騰沿邊向左奔突。渾沌素以快棋著稱,對方更是落子如飛。官莊教師常說渾沌棋粗,蚊帳中人卻快而縝密。渾沌驚愕之心有增無減,更使足十二分蠻力。白棋巧妙地逼他做活,他卻又把一條白龍截斷。現在誰也沒有退路了,不吃對方的大龍必死無疑。
圍棋,只黑白二子,卻最體現生存競爭的本質。它又不像象棋,無帥卒之分,彷彿代表天地陰陽,赤裸裸就是矛盾。一旦自己的生存受到威脅,誰不豁出老命奮起抗爭呢?此刻,右下角燃起的戰火越燒越旺,廝殺極慘烈。渾沌不顧一切地揪住一條白棋,又鎮又壓,窮追猛打。白棋卻化作涓涓細流,悄悄地在黑縫中流淌,往黑棋的左上角滲透。假若不逮住這條白龍,黑棋將全軍覆滅。渾沌額上沁出一層汗珠,心中狂呼:「來吧!拼吧!」義無反顧地奔向命運的決戰場——左上角。
第九十八手,白棋下出妙手!蚊帳中人利用角部做了一個劫,即使渾沌劫勝了,也必須連走三手才能吃盡白棋。渾沌傻眼了。這豈止是妙手?簡直是鬼手!但是,渾沌沒有迴旋餘地,只得一手一手把白棋提盡。蚊帳中人則利用這劫,吃去黑右下角,又封住一條黑龍。
現在,輪到渾沌逃龍了。可是舉目一望,周圍白花花一片,猶如漫天大雪鋪天蓋地壓來。渾沌手捏一枚黑子,泥塑般呆立。一子重千鈞啊!他取勝一役,但又將敗於此役。只有逃出這條龍,才能使白棋無法挽回剛才的損失。然而前途渺茫,出路何在?
正為難時,一陣陰風撲開門,瘸瘸拐拐進來個老先生。渾沌聞聲回頭,見是那死去多年的私塾先生。既已死,怎地又在這荒山僻野露臉?太蹊蹺!緊急中渾沌顧不得許多,連呼:「老師,老師,幫我一把!」
私塾先生瘸至桌前,捻著山羊鬍子俯身觀棋。陰氣沉重,壓得燈火矮小如豆。那白臂翹起食指,對准罩子燈一點,火苗倏地跳起,大放光明。老先生一驚,身子翻仰,模樣十分狼狽。
「哼哼。」帳內冷笑。
渾沌心中憤憤:這局棋,定要贏!一股熱血沖向腦門,陽剛之氣逼得黑發霍霍豎起。
瘸子先生似乎知道對手不是常人,一招手,門外進來他的同伴,先入二人羽扇綸巾,氣宇軒昂,正是清代圍棋集大成者:飄飄然大師范西屏,妙手蓋天施襄夏。他們在當湖對弈十局,成為圍棋經典;施襄夏因心力耗盡,終局時嘔血而死。再進來一位,明代國手過百齡,他著的《官子譜》至今流傳。宋代的圍棋宗師劉仲甫扶著龍頭拐的驪山老母蹣跚而入。一千年前他們在驪山腳下大戰,只三十六著,勝負便知。直至春秋時代的弈秋進屋,圍棋史上英豪們便來齊了。
渾沌端坐桌前。他再不猜測這些人如何來到人間,只把目光集中在那隻手上。潔白如玉的手,如此超然,如此絕對,一圈神聖的光環圍繞著它。它彷彿一直是人、鬼、神的主宰,一直是天地萬物的主宰。它是不可抗拒的,不可超越的。渾沌明白,他是在與無法戰勝的對手交戰。他想贏,一定要贏!
大師們皆不言語,神情庄嚴肅穆。渾沌的穴位被一人一指按住,或風池或太陽,或大推或命門。霎時間靈氣盈盈,人類智慧集於渾沌一身。他覺得腦子清明,心中生出許多棋路,更有一種力量十倍百倍地在體內澎湃。他拿起黑子,毅然投下,然後昂起頭,目光灼灼,望著蚊帳里不可知的對手。
中原突圍開始。渾沌在白棋大模樣里輾轉迴旋,或刺或飛,或尖或跳,招數高妙決非昔日水平,連他自己也驚訝不已。然而蚊帳中人水漲船高,棋藝比剛才更勝幾籌。那白棋好似行雲流水,瀟灑自如,步步精深,招招兇狠,逼得黑棋沒有喘息的機會。黑棋彷彿困在籠中的猛獸,暴跳如雷,狂撕亂咬,卻咬不開白棋密密匝匝的包圍圈。渾沌雙目瞪圓,急汗如豆。棋盤上黑棋敗色漸濃。
忽然,渾沌腦中火花一閃,施出一著千古奇絕的手筋。白棋招架之際露出一道縫隙,黑棋敏捷地逮住時機,硬擠出白色的包圍圈。現在,右邊廣闊的處女地向他招手。只要安全到達右邊,黑色的大龍就能成活。但是,白棋豈肯放鬆?旁敲側擊,步步緊逼,設下重重障礙。黑棋艱難地向右邊爬行。追擊中,白棋截殺黑龍一條尾巴。這一損失教渾沌心頭劇痛,好像被人截去一隻左腳。他咬著牙,繼續向處女地進軍。白棋跳躂閃爍,好似舞蹈著的精靈,任意欺凌負傷的黑龍。黑龍流著血,默默地呻吟著,以驚人的意志爬向目的地。只要有一線生存的希望,無論忍受多少犧牲,渾沌都頑強地抓牢不放!棋盤上彌漫著沉悶的氣氛。人生的不幸,似乎凝聚在這條龍身上。命運常常這樣冷酷地考驗人的負荷能力。
終於,渾沌到達了彼岸。他馬上返過身,沖擊白棋的薄弱處。蚊帳中人翹起食指,指尖閃耀五彩光輝。這是一種神秘的警告。渾沌定定地望著那手指,朦朧地感到許多自己從不知曉的東西。白子叭地落在下邊,威脅著剛剛逃脫厄運的黑龍。他必須止步。他必須放棄進攻,就地做活。但是,這樣活多麼難受啊!那是令人窒息的壓迫,你要活,就必須像狗一樣。渾沌抬起頭,那食指依然直豎,依然閃耀著五彩光輝。渾沌把頭昂得高高,夾起一枚黑子,狠狠地打入白陣!
這是鋼鐵楔子,剛剛追擊黑龍的白棋,被釘在將遭殲滅的恥辱柱上。下邊的白棋又跳一手,奪去黑龍的眼位,使它失去最後的生存希望。於是,好像兩位立在懸崖邊上的武士,各自抽出寒光閃閃的寶劍,開始一場你死我活的決斗。
這是多麼壯烈的決斗啊!圍棋在此顯示出慷慨悲歌的陽剛之美:它不是溫文爾雅的游戲,它是一場血肉橫飛的大搏殺!看,渾沌使出天生蠻力,殺得白棋慘不忍睹;蚊帳中人猛攻黑龍,一口接一口地緊氣,雪白的手臂竟如此陰冷,劊子手一樣扼住對手的喉嚨。渾沌走每一步棋,都彷彿在叫喊:「我受夠了!我今天才像一條漢子!」白棋卻簡短而森人地回答:「你必死!」黑棋的攻勢排山倒海,招招帶著沖天的怒氣。一個復仇的英雄才會具備那樣的力量,這力量如此灼熱,猶如剛剛噴出火山口的岩漿,浩浩盪盪,毀滅萬物。白棋置自己的陣地不顧,專心致志地扼殺黑龍。兩位武士都不防衛,聽任對方猛砍自己的軀體,同時更加凶惡地刺向對方的要害。
屋外響起一聲琵琶,清亮悠揚。琵琶先緩後急,奏的是千古名曲《十面埋伏》。又有無數琵琶應和,嘈嘈切切,聲環茅屋。小小棋盤升起一股血氣,先在屋內盤桓,積蓄勢大,沖破茅屋,紅殷殷直沖霄漢。天空忽然炸響焦雷,繼而群雷滾滾而下。琵琶聲脆音亮,激越如潮,彷彿尖利的錐子,刺透悶雷,挺頭而出。兩者互壓互蓋,反復交錯,伴那一柱血光,渲染得天地轟轟烈烈。
蚊帳中人吃了渾沌的黑龍,渾沌霸佔了先前白陣。滄海桑田,一場大轉換。棋細勢均,勝負全在官子上。渾沌回頭看看,列位先師耗盡真力,已是疲憊不堪。渾沌方知這場大戰非自己一人所為。人、鬼、神結為一陣,齊斗那高深莫測一隻手。
官子爭奪亦是緊張。俗語道:「官子見棋力」。那星星點點的小地方,都是寸土必爭;精細微妙,全在其中。《官子譜》、《玄玄棋經》連珠妙著盡數用上,妙中見巧,巧中見奇。小小棋盤,竟是大千世界。
棋聖們一面絞盡腦汁,一面審度形勢。范西屏丟了羽扇,先失飄然神韻;劉仲甫扯去綸巾,不見大家風采。瘸子先生挨不到桌邊,急得鼠竄,卻被諸多大腿一絆一跌,顯出餓死鬼的猴急。驪山老母最擅計算,已知結局,扁著沒牙嘴巴喃喃道:「勝負半子,全在右下角那一劫上……」心裡急,手上一運仙力,竟把龍頭拐杖折斷。
果然,官子收盡,開始了右下角的劫爭。圍棋創造者立下打劫規則,真正奇特之極:出現雙方互相提子的局面,被提一方必須先在別處走一手棋,逼對方應了,方可提還一子。如此循環,就叫打劫。打劫勝負,全在雙方掌握的劫材上。渾沌的大龍死而不僵,此時成了好劫材,逼得蚊帳中人一手接一手應,直到提盡為止。黑陣內的白棋殘子也大肆騷亂,擾得渾沌終不得粘劫。兩個人你提過去,我提回來,為此一直爭得頭破血流。
雞將啼,天空東方一顆大星雪亮。渾沌劫材已盡,蚊帳中人恰恰多他一個。大師們一起伸長脖頸,恨不得變作棋子跳入棋盤。然而望眼欲穿,終於不能替渾沌找出一個劫材。一局好棋,眼看輸在這個劫上。滿桌長吁短嘆,皆為半子之負嗟惜。渾沌呆若木雞,一掬熱淚滾滾而下。
列位棋祖轉向渾沌,目光沉沉。渾沌黑襖黑褲,宛如一顆黑棋子。祖師們伸手指定渾沌,神情庄嚴地道:「你去!你做劫材!」
渾沌巍巍站起。霎時屋內外寂靜,空氣凝結。渾沌一腔慷慨,壯氣浩然。推金山,倒玉柱,渾沌長跪於地。
「罷,渾沌舍啦!」
蚊帳中人幽幽嘆息:「唉……」一隻白臂徐徐縮回,再不復出。
渾沌背豬頭出西庄,幾日不回。西庄人記得除夕雪大,不禁惴惴。知底細者都道渾沌去了官屯,便打發些腿快青年去尋。官屯小學教師見西庄來人,詫異道:「我沒有見到渾沌,他哪來我這里?」
眾人大驚,漫山遍野搜尋渾沌。教師失棋友心焦急,不顧肺病,嚴寒里東奔西顛。半日不見渾沌蹤跡,便有民兵報告公安局。
有一老者指點道:「何不去迷魂谷找找?那地方多事。」於是西庄、官屯兩村民眾,蜂擁至迷魂谷。
迷魂谷白霧漫漫。人到霧收,恰似神人捲起紗幔。眾人舉目一望,大驚大悲。只見谷中棋盤平地,密匝匝布滿黑石。渾沌跪在右下角,人早凍僵;昂首向天,不失倔犟傲氣。一隻豬頭擱在樹下,面貌凄然。
渾沌死了。有西庄人將豬頭捧來,告訴教師:只因渾沌送豬頭給他過年,才凍僵於此。教師緊抱豬頭,被棋友情義感至肺腑,放聲嚎啕,悲愴欲絕。
有人詫異:渾沌背後是百丈深谷,地勢極險,他卻為何跪死此地?眾人作出種種推測,議論紛紛。教師亦覺惶惑,止住泣涕,四處蹣跚尋思。
他在黑石間轉繞幾圈,又爬到高處,俯瞰谷地。看著看著,不覺失聲驚叫:「咦——」
谷地平整四方如棋盤,黑石白雪間隔如棋子,恰成一局圍棋。教師思忖許久,方猜出渾沌凍死前搬石取暖,無意中擺出這局棋。真是棋痴!再細觀此局,但見構思奇特,著數精妙,出磅礴大氣,顯宇宙恢宏,實在是他生平未見的偉大作品。群山巍峨,環棋盤而立;長天蒼蒼,垂濃雲而下;又有雄鷹盤旋山澗,長嘯凄厲……
官屯教師身心震動,肅穆久立。
眾人登山圍攏教師,見他異樣神情皆不解。紛紛問道:「你看什麼?渾沌幹啥?」教師答:「下棋。」「深山曠野,與誰下棋?」教師沉默不語。良久,沉甸甸道出一字:「天!」
俗人淺見,喳喳追問:「贏了還是輸了?」
教師細細數目。數至右下角,見到那個決定勝負的劫。渾沌長跪於地,充當一枚黑子,恰恰劫勝!教師崇敬渾沌精神,激情澎湃。他雙手握拳沖天高舉,喊得山野震盪,林木悚然——
「勝天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