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閬中傳說典故

閬中傳說典故

發布時間: 2021-01-04 20:14:07

① 關於閬中古鎮名字由來的傳說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人們嚮往成仙的地方,她是嘉陵江(西漢水)邊的一塊風水寶地。那裡三面環山,一面靠水。玉帶似的嘉陵江從她的身邊輕輕轉了一個彎,然後,依依不捨的離去。江邊有一座山,名叫錦屏山。

這山雖然不高,可仙氣十足。遍山樹木遮天花草芬芳竹影搖曳滿目婆娑,山上樓堂廳閣廟宇繁多終日香客不斷香火繚繞,是文人墨客香友香客遊人遊客們聚會的好去處。

錦屏山正面北山腰有一棵參天古樹,也不知何人何年所栽。樹干偉岸挺拔、樹枝粗壯結實、樹葉濃綠錯落有致,有一樹枝象一隻巨手,凌空伸向前方,上面掛有一對寶鍾,此鍾一雌一雄,人稱夫妻鍾。倆鍾情深意長,夫唱婦隨,無比恩愛。

惡徒盜得雌鍾,星夜趕路,爬山涉水。一路神魂不安,生怕被人發現,丟了性命。一日,到了陝西省漢水邊,准備過江進城。船行至江中,突然烏雲翻滾狂風大作電閃雷鳴,頃刻間惡徒乘船便被江水吞沒,惡人死於非命。

雌鍾終得解救,但從此在漢水漂泊流落他鄉終成千古愁腸……後來,此地便因此鍾而得名為漢鍾,即現在的漢水盆地、陝南糧倉——漢中市。

跳入嘉陵江波浪中的那隻雄鍾所在地,便被稱之為浪鍾。此鍾晝夜在錦屏山至白塔山之間的江浪中回遊。每當月圓時刻,他都會探出江面,深情的仰望那棵心中的古樹,想著夫妻恩愛的甜蜜歲月,盼望夫妻早日團圓。此地就是被後人稱之為天人合一的風水寶地、「閬苑仙葩」——古城閬中。

(1)閬中傳說典故擴展閱讀:

古鎮歷史:

閬中商周屬梁州。春秋屬充國。戰國後期,巴國滅充國並從江州遷都於閬中。

秦置閬中縣,隸屬於巴郡。漢閬中為巴西郡治,張飛鎮守7年。

東晉閬中為北巴西郡治。西魏閬中為隆州及盤龍郡治。

隋改閬中為閬內,為隆州治。大業三年,改隆州為巴西郡。

唐仍名閬中,為隆州治。五代及北宋、南宋,閬中均為閬州治。

明末清初四川設臨時省會17年。順治時期,四川臨時省會設在閬中10餘年。

民國元年(1912年),在閬中設川北宣慰使署。

民國二年(1913年),改為川北觀察使署。

民國三年(1914年),改為川北道署,不久改為嘉陵道署,移治南充。

1949年12月29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接管閬中。

1950年1月8日,成立閬中縣人民政府。

1993年8月,閬中被列為省直轄市,由南充市代管。

2013年9月,閬中古城旅遊區被批准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② 閬中古城的來歷!

閬中古城歷史源遠流長。在新石器時代,閬中已有先民生息。

閬中,夏代為梁州之域,商為巴方,周屬巴子國。

春秋時,周定王十九年(公元前588年),巴國分裂,充國脫離巴國而自立,轄有閬中之地。

戰國時,巴國屢為楚國所逼,滅充國,約在公元前330年左右遷都閬中。

周慎靚王姬定六年(前316年),秦惠文王嬴駟派張儀、張若、司馬錯率隊走石牛道(即劍閣金牛道、劍閣道)滅蜀吞苴,不久滅巴。宣告蜀、苴、巴三國滅亡。秦王設立郡、縣、郊(鄉)、亭、里五級制,置蜀郡、巴郡。

(2)閬中傳說典故擴展閱讀

閬中位於四川盆地北部,嘉陵江中游。介於東經105°41′~106°24′,北緯31°22′~31°51′之間。 東靠巴中市、儀隴縣,南連南部縣,西鄰劍閣縣,北接蒼溪縣。國土面積1878平方公里。

閬中境內有兩大山系:嘉陵江以東屬巴山山脈,以西屬劍門山脈,兩大山脈分支余脈,在閬中市分別呈西北至中南,東北至西南走向,形成東西北部高,中部低的堰尾槽狀地勢和多層次梯級地形,處在川北低山區向川中丘陵區的過渡地帶。

最高點為龍泉鎮的馬鞍山,海拔888.8米,最低點為最南端的朱鎮鄉貓兒井嘉陵江段,海拔328米。境內平壩、低丘陵、高丘陵、低山、台地、山原兼而有之,屬低山地貌為主和少數丘陵帶壩地形。

境內主要河流有嘉陵江,從北向南流經石子鄉、保寧鎮等13個鄉鎮,過境全長59.45公里,還有白溪、東河、構溪、西河等4條嘉陵江支流貫穿境內,分別於江南鎮、文成鎮、河溪鎮、南部縣定水鎮流入嘉陵江。

③ 請問四川南充在歷史上有什麼重大典故故

南充歷史厚重,文脈深遠。南充有2200多年的建城史,早在唐堯、虞舜之前便謂「果氏之國」,春秋以來歷為都、州、郡、府、道之治所。新中國成立後,南充是省級行政機構川北行署的駐地,胡耀邦同志曾任川北行署主任。南充是三國文化和春節文化的發祥地,民風淳樸,民俗優雅,三國文化、絲綢文化、紅色文化和嘉陵江文化交融生輝,川北大木偶、川北燈戲、川北剪紙、川北皮影飲譽中外,孕育了辭賦大家司馬相如、史學大家陳壽、天文歷法巨匠落下閎和忠義大將軍紀信等眾多歷史名人。
南充是川陝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朱德元帥、羅瑞卿大將、民主革命家張瀾以及共產主義戰士張思德均誕生於此,有5萬多英雄兒女參加紅軍。南充因《三國志》而發祥了三國文化地,因《太初歷》而發源了春節文化。

歷史事件
1. 爭奪順慶
明崇禎十七年(1644年)八月初一,李自成部將馬科率大順農民軍1萬餘人佔領順慶城(今南充市)。當月,張獻忠遣兵爭奪川北。馬科率軍北撤,在綿州戰敗,退回漢中。順慶城即為張獻忠所部大西農民軍佔領。都督劉進忠、馬元利率兵駐守順慶城。明朝官兵譙應瑞、馮有慶及順慶府報房殷承祚投降農民軍。
不久,馬元利奉調帶兵去遂寧,殷承祚同往。殷暗中煽動馮、譙二人說:「張獻忠將要殺盡全部川兵」。馮、譙遂回師順慶,擁立原明順慶知府史覲宸。次年正月初二,劉進忠率大西軍由南而北沿嘉陵江進軍順慶,接連攻打七天,皆未攻下,遂繞城北去廣元。九月初七,張獻忠親率大西軍攻打順慶。馬元利在城西南馬尿溪戰死,初九日,大西軍攻下順慶,譙、馮二叛將被誅,知府史覲宸縱火燒城,然後在南門城樓上吊自殺。
張獻忠在西充鳳凰山遇難後,大西軍向南撤至重慶。打明朝旗號的總兵王命成佔領順慶城。清順治四年(1647年)正月,副總兵杜君恩投降清軍。清順治八年(1651年),已經與南明王朝聯合抗清的大西農民軍余部,由劉文秀率領北伐,於農歷九月佔領順慶,包圍保寧府 (今閬中縣)。劉文秀在閬中戰敗,退回川南,順慶又為清兵佔領。順治十一年(1654年)翟文選由重慶領兵攻打順慶,為清軍總督李國英所敗。至此,順慶便為清軍所控制。[21]
2. 圍攻順慶
清咸豐九年(1859年),雲南昭通爆發了李永和、藍朝鼎領導的農民起義,號稱「順天軍」。
咸豐十一年(1861年)農歷四月,順天軍統領何國梁、女將「謝大腳」(真名不詳)帶兵由蓬溪進攻順慶。清兵在城西郊外小老君戰敗,農民軍於四月十四日佔領西山,近逼南充城。次日,起義軍攻城,在大西門外永安橋一帶(今西橋上下)與守城清兵激戰,雙方各有傷亡。
十六日,起義軍在甘露寺外(今四川省蠶桑學校外),架浮橋,大舉渡過西河,女將「謝大腳」領兵由環子河攻打大南門,激戰終日未能攻下。
十七日農民軍分南北兩路攻城。接連圍攻至二十三日,未下,遂撤圍,沿江北進,包圍綿州(今綿陽市)。清廷調駱秉章率湘軍入川,六月駐扎順慶。六月十五日,湘軍統領黃淳熙窮追順天軍至定遠縣二郎場燕子窩,被順天軍擒獲斬首。[21]
3. 兵敗西充
1643年(明崇禎十六年)夏,農民起義軍領袖張獻忠攻佔武昌,抓住楚王朱華奎,將他沉於江中。散發楚王府錢財,賑飢民,百姓大悅,「蘄、黃等州縣」紛紛來歸。
1644年(明崇幀十七年)張獻忠再度進入四川,他採用「以走制敵」的戰術,攻佔成都,建立了大西政權。年號「大順」,並以成都為西京。設「六部五軍都督府等官職,鑄造寸順通寶』,任孫可望、李定國等為將軍」,嚴厲鎮壓地主的反抗。
1646年(清順治三年)冬,清政府派軍隊去四川鎮壓農民軍;同時,向張獻忠領導的農民軍提出誘降,遭到拒絕。1647年1月2日(清順治三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張獻忠李軍迎擊清軍於四川北部的西充鳳凰山時,遇伏中箭身亡。張獻忠余部繼續抗清,1647年開始清軍屠川,滿清於1647年公開發布告示:全城盡屠,或屠男而留女。至康熙24年,完全佔領四川全境,四川人口僅餘9萬,開始湖廣填四川。[21]
4. 儀南戰役
1933年8月12日,紅九軍向儀隴方向進攻,在尹家鋪與敵李煒如部1個團遭遇,殲其200餘人,余部向閬中潰逃。紅九軍主力乘勝將儀隴城及外圍之興隆場、黃林石、日興場、鳳儀場等據點分割包圍,一部向南迂迴,包圍了土門鋪。各部隨即組織小分隊以夜襲戰術,消耗和疲憊敵人。經約1周連續作戰,先後攻佔上述外圍據點,殲敵1個多團。
23日攻佔儀隴城,殲敵2個營,俘敵300餘人,繳槍400多支。紅九軍佔領儀隴後乘勝西進,據守該地區之敵紛紛向嘉陵江以西敗退。紅九軍一部乘勝攻佔嘉陵江東岸之新政壩,一部進抵洪山場,佔領了該地的大批鹽井。與此同時,紅三十一軍一部向廣元方向進擊,相繼攻佔元壩子、紅土關、千佛岩等要點,迫敵西撤至尹家溝至九花岩一線。
18日,經過激烈戰斗,又攻佔了廣元城東南要地柳林子,殲敵1個多營,威逼廣元城,並以一部兵力向陝南寧羌(今寧強)發展。紅三十軍一部亦進抵蒼溪城郊,與敵對峙,使敵不敢外出,有力地配合了紅九軍的作戰行動。此役歷時半月,共殲田頌堯部3000餘人,繳槍千餘支,蘇區擴大到儀隴縣全境及廣元、昭化、蒼溪、閬中、南部等縣嘉陵江東岸地區,並控制了大片井鹽產區。
此戰的意義在於擴大了蘇區,保證了蘇區軍民的食用鹽供應,打破了國民黨軍對蘇區的經濟封鎖。[21]
5. 運山戰役
宋末,蒙古人大舉入侵中原,1234年滅金,宋朝也出兵北上恢復中原,雙方不斷發生戰爭。
湖北蘄州人余玠任四川制置使,他採取守點不守線的辦法,抵抗蒙古軍。運山處於利州(廣元)、閬中、巴州(巴中)南下的要沖之地,為軍事要地。為抗蒙,蓬州署、蓬池縣、朗池縣(營山)、相如縣署全部遷往運山上。余玠也親臨運山城,落實戰備。
1250年蒙古大軍,由漢中出發克閬中、銅鼓寨、進逼運山城,運山城軍民利用有利的地理優勢,同心固守。燕山寨四壁陡絕,山頂平闊,蒙古軍無法施展他們騎兵優勢,屢攻屢敗,運山軍民備力作戰擊斃蒙軍主帥汪德臣坐騎及其兄弟汪直臣,迫使蒙古退兵。
1253年利州(廣元)失守,川北各州宋軍退守運山。1258年蒙哥親征四川,對宋王朝採取三面合圍,由甘肅六盤山出發,順嘉陵江而下,蒙軍主力屯兵運山下,蒙哥親自指揮作戰,運山軍民在利州轉運使施擇善帶領下英勇抵抗,終因彈盡糧絕,寡不敵眾,全部壯烈犧牲。
1259年蒙哥克蓬安運山、南充青居山後進逼合州,在釣魚城下遇到了合州知州王堅的堅決抵抗。王堅利用釣魚城堅固的城防,機動靈活的戰術,激戰幾個月,擊斃了蒙軍前鋒主帥汪德臣和蒙古大汗蒙哥。蒙軍被迫撤退,1260年忽必烈繼承了蒙古汗位,繼續進攻四川,1276年宋都失陷,王堅部將張珏仍堅守合州。1278年,蒙古不花軍從成都南下合攻合州,因寡不敵眾,宋軍全部戰死。1279年宋亡。[21]
6. 入駐閬中
1933年6月,紅四方面軍十一師(後擴編為紅三十軍),在師長倪志亮、政委李先念的率領下,分兩路進入閬中東北邊境的老觀場和三廟場等地,先後佔領了閬中所屬東河以東的大片土地。同年9月4日,紅九軍副軍長許世友率部直抵閬中水觀場,於9月6日在這里建立起閬南縣蘇維埃。
1935年3月下旬,紅四方面軍主力強渡嘉陵江成功,同月31日攻克閬中縣城,隨即西進,於4月初佔領閬中所屬嘉陵江以西的大片土地。此間,在縣城同時建立起閬中縣蘇維埃、忠發市蘇維埃兩個縣級政權。紅四方面軍轉戰在閬中的3年裡,分期建立縣(市)蘇維埃4個,轄區面積1885平方千米,總人口472900餘人,成為川陝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1935年4月下旬,紅軍撤離北上,各級蘇維埃機構隨之消失。[21]
7. 攻打順慶
清宣統二年(1910),同盟會員在廣安州城舉行武裝起義成功,11月21日,建立大漢蜀北軍政府。
次年九月,軍政府都督曾省齋(化名吳從周)率民軍第三大隊,第一大隊之一部經岳池攻打南充,民軍第二大隊攻打蓬州(今蓬安縣城),革命軍佔領了舞鳳山,何慶雲率隊佔領了江東鶴鳴山白塔寺,唐治平率隊佔領了環子河南岸的法興寺。
守城清兵早有防備,民軍猛烈攻城不下。都督曾省齋在舞鳳山前沿,帶隊沖鋒,不幸中彈受傷。何慶雲見都督受傷,攻下蓬州的民軍南下援助又在中途受阻,於是決定撤兵。曾省齋南下重慶治傷,攻打順慶之戰遂告結束。

④ 南充的傳說故事

【張飛守巴西】東漢獻帝建安十九年(214),劉備平定益州,任張飛為巴西郡(郡治閬中)太守。建安二十年(215),魏將張遼自漢中入侵,張飛率精卒萬人,相拒於檬頭、盪石(今巴中恩陽河至渠縣流江河一帶),大破張遼於瓦口(流江河至渠江入口處),巴郡遂安。章武元年(221),劉備伐吳,令張飛率軍會師江州,張飛臨發兵時,為部下叛將所害。

【保寧大戰】明末清初,保寧(即閬中)發生三次大戰。第一次是清順治四年(1647)秋天,清軍首次入川,張獻忠中箭死,清軍佔領保寧、順慶、達州等地。張獻忠余部歸順南明永曆帝,聯明抗清。這年冬天,明將趙榮貴自龍州率師猛攻保寧,清軍大敗,全軍退出四川,據守漢中。第二次是順治八年(1651),吳三桂率清軍大舉入川,與趙榮貴決戰於保寧。趙榮貴戰死,保寧復為清軍所得。第三次是順治九年(1652),農民起義軍大將劉文秀親率義軍10餘萬,自三台、鹽亭來與清軍決戰,遭遇伏兵,傷亡慘重,只得率軍南下渝州,赴雲南、貴州投永曆帝闕下。

【日本飛機三炸閬中】1941年7、8月間,日本飛機三次轟炸閬中。第一次,7月27日即農歷閏六月初四午後一點,敵機12架,在南門江岸投彈9枚,炸死平民16人,重傷11人,輕傷24人,毀房51間,木船數只。大黃桷樹上,有飛濺的血肉和衣服碎片。第二次,8月16日即農歷閏六月二十四日中午,敵機27架,分為9隊,每隊分為3架,呈「品」字形,在沙溪場上空由西北向東南並排投彈,繼而折回又用機槍掃射,共投炸彈110多枚、燒夷彈20多枚,炸死158人,炸傷210人,毀房185間。第三次,8月29日即農歷七月初七午後兩點,敵機27架,投彈100多枚,炸死43人,炸傷73人,毀房202間。
其他諸如陳壽在萬卷樓,張瀾創辦學校,羅將軍上學,朱老總在家幹活等事,請到民間鄉里去問問,保證可以聽到原汁原味的不一樣的故事

⑤ 閬中有哪些經典上古傳說 以及比較有名得古代人文故事

范目——助劉邦還定三秦
張飛——三國蜀漢將軍,鎮守閬中,死於閬中
陳堯咨、陳堯叟、陳堯佐——北宋大臣,三人為兄弟狀元宰相
張憲——岳飛部將,抗金名將,和岳飛、岳雲一同被害於風波亭
還有很多很多……

⑥ 介紹一下有關閬中的風土人情

風土人情
閬中有著厚重的歷史文化。閬中歷史源遠流長,從公元前314年秦惠王置縣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歷史。這里文化遺存燦若群星,極具開發潛質。主要表現為:
風水文化
閬中古城三面水繞,四邊山環,盡得中國傳統風水理論要旨,山水城相依,自然、人文景觀相融,是中國著名的「風水古城」。
三國文化
三國時蜀漢名將張飛曾鎮守閬中7年之久,轉戰馳騁,最後魂歸閬州,留下戰場遺址,傳說佳話無數。
天文文化
西漢落下閎創制《太初歷》,發明渾天儀,舉世矚目。東漢任氏父子,周氏祖孫三代,醉心天文,成果豐碩,輝耀一時。
―--科舉文化。清朝初年,閬中代行省會17年,四川鄉試(「省試」)在此共舉行四科,康熙二年才移至成都舉行。現存清代考棚,是全國僅存的兩處之一,是封建社會一千多年科舉制度的珍貴歷史見證。
宗教文化
道教、佛教、伊斯蘭教、基督教都很早在閬中傳經佈道,共生共存,繁衍出斑斕的宗教文化。
民俗文化
保存完好的唐、宋、元、明、清時期的古街院、古民居樸素典雅,各種窗雕、飾物、器具精美絕倫,巴渝舞、皮影、燈戲等民俗活動讓人嘆為觀止。
在四川省閬中市這座有著兩千多年歷史的醋城裡,到醋澡堂子用醋沐浴已經成為人們招待客人、消除疲勞的又一個好去處。
來到醋澡堂里,看到的還是熟悉的大木桶和普通清水,跟人們平常洗澡似乎沒有什麼兩樣。但醋澡堂使用的是由閬中特別推出的一種保健醋,專門用於泡澡,可以降低人的血壓,治療皮膚病,還有益於減肥。
一個大木桶裝著滿滿一桶熱水,看著紫紅色的醋徐徐注入水中,聞著一絲絲酸酸的醋香,讓皮膚沉浸在愜意和懶散中,真是別有一番滋味。泡上10分鍾後,服務員會給撒上一些玫瑰花,讓人真正領略到醋香和花香混合在一起的那種難言的味道。
在四川,一向有「少鹽多醋」的養生名言。古城閬中更是有400多年生產醋的歷史,這里不光生產家庭常備的食用醋,還生產火鍋醋、保健醋、宴會醋、飲料醋。醋在這兒既是調味品,也是保健品,酸酸的醋香已經在古城留下了悠久的醋文化。
[編輯本段]文化名城
閬中,因閬山四合,閬水紆曲,城在閬山、閬水之中得名。新石器時代,閬中已有先民生息。夏代為梁州之域,殷商時代為巴方,周代屬巴國。秦惠文王後元十一年(公元前314年)置縣,除隋朝改為閬內縣外,歷代均名閬中。
漢代,閬中城在今城北郊一帶。其後,因江水嚙城,城市逐漸南移,唐宋時穩定於今城區位置。古代,閬中做為由秦入蜀的交通孔道和陝、甘、鄂、廣等地的商品集散地,以其險要的地形,便捷的交通、豐饒的物產而成為川北經濟、軍事重鎮和歷代軍政大員駐節之所、兵家必爭之地。戰國後期,閬中城為巴國別都。東漢建安六年(201)至民國初,先後為郡、州、府、道治地。三國時,蜀將張飛鎮守閬中七年,死葬於此。唐代,魯王靈夔、滕王元嬰先後出鎮閬中。五代唐天成四年於閬中置保寧軍,北宋時置安德軍。明弘治年間,曾封壽王於閬。清代,川北鎮總兵署設於閬中。清順治年間,四川臨時省會設閬中十餘年,四川巡撫、監察御史均駐節閬中,並在此舉行了鄉試四科。1933年至1935年,紅四方面軍在閬中轉戰三年,曾在縣城設立四方面軍總政治部和33軍軍部。抗日戰爭時期,川陝鄂邊區綏靖公署和巴山警備司令部均設於閬中。近現代,隨著寶城鐵路、公路的開通,川北主要交通孔道西移,閬中遂被冷落。八十年代以來,閬中城市建設逐漸發展。1991年,閬中撤縣建市,1992年列為全開放市,1993年被列為省直轄市,2005年被授予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閬中建縣已有2300多年的歷史。閬中城的歷史還可追溯到公元前330年巴國遷都閬中以前。古城閬中千百年來的經營發展,創造出絢麗、奇絕的「閬苑仙境」,積淀了豐厚、深邃的歷史文化。1984年6月,閬中被列為四川省歷史文化古城。1986年12月,國務院批准閬中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閬中古城處於大巴山脈、劍門山脈與嘉陵江交匯聚結處,山圍四面,水繞三方,形成山水緊密契合的形勝之地。古城地理位置、城市選址和建築布局,深契傳統風水理論,山、水、城融為一體,具有典型的古代城市建設風格和濃郁的傳統文化色彩。城區文物名勝眾多,自然風景如詩如畫。古往今來,古城閬中以其獨特的魅力,使得無數墨客騷人流連忘返,並為之折腰。杜甫、元稹、李淳風、袁天罡、呂洞賓、司馬光、蘇軾、陸游、張善子、豐子愷等先後來閬旅居觀光,留下不少著名詩篇和珍貴墨寶。
在八十年代初,城建部門根據「保護古城,開發新區」的原則,制定了古城保護規劃。其後,又投資對風景名勝進行修復和擴建,保護了城區一批重要文物古跡和有價值的古街道及民居,保護和恢復了城南嘉陵江沿岸的風景名勝帶和城北滕王閣、巴巴寺兩個風景名勝片。政府還將鄉村一批文物古跡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閬中形成了以古城為中心,城南一條帶,城北兩個片,城外苦幹點的歷史文化保護體系。1987年11月,全國歷史文化名城學術研討會在閬中召開,會議對閬中文化名城的價值和名城保護給予了充分的肯定。1989年4月,國家文物局專家在北京國際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交流會上,以《閬中的名城保護模式》為題發表論文,引起國內外專家、學者的極大興趣。近年來,古城的保護、改造、打造已初見成效。
現在,閬中城區還保留著主要的歷史街區和傳統風貌。境內地面文物點有200餘處,其中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3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00餘處,國家級、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數量均居四川省縣級政區之首。館藏文物有3000餘件,其中國家等級文物2000餘件。主要風景名勝區有殿宇宏偉、布局嚴謹、古樸典雅的張飛廟;有由唐代大佛、大象精舍、黃家亭子、狀元洞、紫薇亭、將相堂、明代白塔(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中被毀,原本12層,高32米,現僅餘6層) 組成的東山園林;有松蒼竹翠、境幽林靜的伊斯蘭教聖地巴巴寺;有集樓、台、亭、閣於一山,融古、雅、奇、秀於一體的「嘉陵第一江山」錦屏山公園等等。
燦爛的多元文化
一、本源文化
閬中是中華民族本源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早在新石器時期,這里就有人類繁衍生息。《路史》註:「所都國有華胥之淵,蓋因華胥居之而得名,乃閬中渝水(即閬中嘉陵江段)之地。」華胥是伏羲的母親,伏羲的母親在閬中,由是閬中與甘肅成紀、河南陳州就構成了伏羲文化的鏈條。
二、巴人文化
閬中在古代是巴人活動的中心地區之一,形成了豐富多彩的巴文化。巴國的最後一個國都定於閬中,秦末,閬中巴人領袖范目率七姓巴人組成漢軍前鋒,助劉邦「還定三秦」。直到今天,我們還可以從「巴文化活化石」巴人舞以及川北燈戲、儺戲、牛燈竹馬等流傳於閬中民間的民俗藝術中,看到饒有特色的巴人遺風。
三、風水文化
閬中風水文化獨具特色。閬中地處四川盆地北緣,嘉陵江的中游,其由大巴山脈、劍門山脈與嘉陵江水系交匯聚結形成嚴密韁繞合護的形勝之地。「三面江光抱城廓,四圍山勢鎖煙霞。」其山川形勢獨特,山水城融為一體。其城市選址是按照我國古代風水學的理論為指導選擇的,非常符合「地理四科」即「龍」、「砂」、「穴」、「水」的意象。在四川省旅遊局制定的旅遊總體規劃中,已將其列為「中國風水文化旅遊觀光目的地」。
四、三國文化
閬中是三國文化旅遊線的重要組成部分。三國時蜀漢大將張飛,任巴西太守,駐閬中達7年之久(公元214—221),在這里他率精卒萬人,打敗了曹操的上將張郃帶領的三萬人的進攻,取得了「保境安民」的勝利。劉備伐吳前夕,他被部下范強、張達所殺,身葬於閬中,後人為其建的「桓侯祠」,今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此外,三國蜀漢名仕周群、譙周、程畿,鎮北將軍黃權,鎮南大將軍馬忠等都是閬中人。
五、科舉文化
閬中科舉文化底蘊深厚。閬中在唐代出了尹樞、尹極二狀元,宋代出了陳堯叟、陳堯咨二狀元,是四川出狀元最多的地方。建於清代的貢院,現仍完好地坐落於閬中古城的學道街,順治九年(1652年)全川未靖,四川臨時省會設於閬中,在此舉行四川省鄉試四科。據《保寧府志》、《閬中縣志》列名,閬中出進士116人,舉人404人,被譽為四川的狀元、舉人之鄉。
六、天文文化
閬中是我國古代民間天文研究中心,西漢著名歷算天文學家落下閎就是閬中人,他創造的《太初歷》是我國第一部有文字記載的完整的歷法。落下閎是渾天說的創始人之一。渾天說是我園古代先進的宇宙結構學說。經他改進的赤道式渾天儀,在中國用了兩千年。東漢末年的周群、周舒、周巨,祖孫三代天文學家也是閬中人,他們在閬中城內自己的府院中建樓觀測天象,積累了大量資料,他們給風測向定級定向,預測旱澇災害,很有成就。東漢的張道陵在閬中「雲台山」、「文成山」的「元台」觀測天象,後來「飛升」於此。唐代的袁天罡、李淳風,二位陰陽風水學家在閬中觀測天象,後來同葬於閬中的天宮院,在當地留下了許多耐人尋味的傳說。
七、宗教文化
閬中宗教文化源遠流長。自漢唐以來,道教、佛教、伊斯蘭教先後傳入閬中,稍後,基督教、天主教又相繼而來,教徒們在這里建寺廟、修教堂,構成了閬中多元文化中一道風景線。伊斯蘭教的聖地清真寺、巴巴寺,天主教遺跡天主堂,西南最大的基督教堂——閬中福音堂,以及道教的雲台觀、呂祖祠、八仙洞,佛教的大佛寺、觀音寺、永安寺、五龍廟、圓覺寺、千佛寺、長青寺、凈聖庵等,都有豐富的文化內涵。以一縣之地,匯聚了如此多的宗教文化遺跡,全國罕見。
八、民俗文化
閬中民俗文化多姿多彩。動人心魄的打錢棍,朴實酣暢的花燈戲、太平牛燈,風情萬種的剪紙、川北皮影,被譽為戲劇活化石的閬中儺戲,深情優美的山歌調、打夯歌,耐人尋味的川劇座唱,抑揚頓挫的茶館評書等等,構成了民俗文化的瑰麗長廊。
九、飲食文化
閬中飲食文化遠近聞名。久負盛名的保寧醋、白糖蒸饃、張飛牛肉、保寧壓酒、松花皮蛋、酸菜豆花面、錠子鍋盔、酥鍋盔、熱涼面(牛肉涼面)、牛羊雜碎面、吊湯扯麵、川北涼粉、熱涼粉等充滿古城民俗民風的飲食小吃,足以使人們一飽口福。
十、紅色文化
閬中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川陝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1933年至1935年,紅四方面軍在徐向前、李先念、許世友、廖承志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指揮下,轉戰閬中三年之久。全縣共有19000多人參加紅軍和地方武裝組織,紅軍撤離川陝蘇區時,有11000多人隨隊長征,其中女紅軍500餘人。解放後,他們有的成為共和國將軍,有的在黨政軍部門擔任重要領導職務。據統計,在歷次革命戰爭中犧牲的閬中籍紅軍戰士共7500多人,其中紅軍女戰士200多人。至今仍留有中共閬南縣委舊址、閬南縣蘇維埃舊址、保寧鎮紅軍石刻標語群、閬中紅軍紀念館等眾多紅色遺跡。

⑦ 閬中古城,是個美麗而古老的城市,她的得名是由何而來

何謂閬中?東漢許慎《說文解字》解釋「閬」字說:「閬,門高也。」意思說版:「閬」是高門的意思權。北宋樂史《太平寰宇記》解釋「閬中」說:「其山四合於郡,故曰閬中。」意思說:閬中周圍山形似高門,城在其中,所以稱閬中。這是說,閬中因山得名。
還有說法是,《舊唐書·地理志》解釋閬中得名時說:「閬水迂曲,經郡三面,故曰閬中。」嘉陵江流經閬中一段,古稱「閬水」。意思說:嘉陵江繞城三面,城在其中,所以稱「閬中」。這是說,閬中因水得名。
閬中是根據縣城的天然地形命名的。閬中別名閬苑(yuàn)。《辭海》解釋「閬苑」一詞說:閬苑,唐代苑名,故址在今四川閬中縣西。據《輿地紀勝·利東路閬州》記載:「唐初魯王靈夔(kuí)、滕王元嬰,以衙宇卑陋,乃修飾宏大之,擬於宮苑,由是謂之隆苑;後避明皇諱,改為閬苑」。閬苑,本是傳說中的神仙(西王母)居住處。因滕王建此宮苑,千百年來,閬苑便成為閬中古城的別名。
兩種說法看似不一,實際並不矛盾。閬中四面山形如高門,因名閬山;嘉陵江流經閬山下,因名閬水;城在閬山閬水之中,故名閬中。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