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伯庸有什麼寓意

伯庸有什麼寓意

發布時間: 2021-01-04 03:08:54

Ⅰ 皇帝為什麼叫寡人[寡人]兩字什麼含義

我國最早的一部解釋詞義的專著《爾雅·釋詁》說:「朕,身也。」在先秦時代,「朕」是第一人稱代詞。不分尊卑貴賤,人人都可以自稱「朕」。據司馬遷《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嬴政統一天下後,規定:「天子自稱曰朕。」從此,一般人不能自稱「朕」了。
《現代漢語詞典》解釋「朕」,說:「秦以前指『我的』或『我』,自秦始皇起專用做皇帝自稱。」但是,這里要做二點說明:
第一,「朕」作為第一人稱代詞,在先秦時代並不等於後世的「余」、「吾」、「我」之類的第一人稱代詞。正像顧頡剛、劉起紆兩位先生在《校釋譯論》指出的那樣:「朕——甲骨金文中都只作單數第一人稱領格(所有格),即『我的』。」如:《書·舜典》:「汝作朕虞。」意思是:「你作我的掌管山澤的官員。」《大盂鼎》(金文):「勿廢朕令」。意思是:「不要拋棄我的訓令。」《離騷》:「朕皇考曰伯庸。」意思是:「我的父親叫伯庸。「
或許有人說,《尚書·湯誓》中有「朕不食言」。意思是:「我不會說話不算數」。許慎《說文·舟部》釋「朕」:「我也」。這些不都證明,在先秦朝代,「朕」也可以等同後世的「余」、「吾」、「我」嗎?我們認為,今本《尚書·湯誓》已非原汁,難免被後人攙假。秦火以後,僅憑西漢儒家學者伏生口授,打上漢代烙印是十分可能的。許慎是東漢人,他對先秦詞義的理解就更難確切了。
第二,「朕」字,自秦始皇開始為皇帝的專用詞,這是普通的情況,但有特例,那就是至尊若皇太後也可以自稱「朕」。例如《後漢書·和殤帝紀》:「皇太後詔曰:『今皇帝以幼年,煢煢在疚,朕且佐助聽政。」
寡人,寡德之人。這個詞的用法比「孤」復雜些。古代王侯可自謙為寡人,《左傳》:「請子奉之以主社稷,寡人雖死亦無悔焉。」《廉頗藺相如列傳》:「秦王以十五城請易寡人之璧,可予不?」《鄒忌諷齊王納諫》:「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古代士大夫也有自稱為「寡人」 的。《世說新語》:「晉王衍諸婿大會,郭家與衍婿裴遐談,衍謂諸人曰:『君輩勿為爾,將受困寡人女婿。』」古代諸侯夫人也有自稱寡人的,《詩

Ⅱ 有哪些出自古詩詞詩經寓意好的男孩名字

男詩經,女楚辭。文論語,武周易。
1、伯庸。《離騷》:「朕皇考曰伯庸」。譬如作家馬伯庸……
2、正則、靈均。《離騷》:「名余曰正則兮,字余曰靈均」。正則:公正而有法則。靈均:靈善而均調。屈原名平,字原,正則是對「平」字進行的解釋,靈均是對「原」字進行的解釋。
3、修能。《離騷》:「又重之以修能」。修能:即美好的外表儀形。一釋為很強的才乾和能力。
4、騏驥。《離騷》:「乘騏驥以馳騁兮」。騏驥:駿馬。
5、峻茂。《離騷》:「冀枝葉之峻茂兮」。峻茂:猶繁茂。
6、信芳。《離騷》:「苟余情其信芳」。如京劇表演藝術家周信芳。
7、聖哲、茂行。《離騷》:「夫維聖哲以茂行兮」。聖哲:具有超人的道德才智的人。茂行:德行充盛。
8、曼路。《離騷》:「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9、望舒。《離騷》:「前望舒使先驅兮」。望舒:神話中為月駕車的神。如寫《雨巷》的詩人戴望舒。
10、陸離。《離騷》:「斑陸離其上下」。陸離:光輝燦爛的樣子。我們對於該詞的認知多來自於成語「光怪陸離」,意指色彩繁雜、變化多端。
11、珵美。《離騷》:「覽察草木其猶未得兮,豈珵美之能當」。珵:美玉。
12、雲旗。《離騷》:「駕八龍之婉婉兮,載雲旗之委蛇」。雲旗:繪有雲霓的旗幟。
===========九===歌===的===分===界===線===========
1、辰良。《九歌·東皇太一》:「吉日兮辰良」。「辰良」系「良辰」之倒文,指好時光。易被讀作「乘涼」。
2、玉鏘、璆鳴。《九歌·東皇太一》:「撫長劍兮玉珥,璆鏘鳴兮琳琅」。詩曰:佩玉鏘鏘。璆(音求):美玉。
3、安歌。《九歌·東皇太一》:「疏緩節兮安歌」。安歌:神態安詳地唱歌。有一句唐詩說:「安歌送好音」。
4、浩倡。《九歌·東皇太一》:「陳竽瑟兮浩倡」。「浩倡」又作「浩唱」,和上句「安歌」相對應。取名時可改為「浩昌」。下文《九歌·少司命》中還有「浩歌」。
5、樂康。《九歌·東皇太一》:「君欣欣兮樂康」。樂康:安樂貌。
6、齊光。《九歌·雲中君》:「與日月兮齊光」。有點「曌」字的感覺呢。
7、宜修。《九歌·湘君》:「美要眇兮宜修」。宜修:修飾得宜,恰到好處。《甄嬛傳》里的皇後名字……
8、揚靈(揚舲)。《九歌·湘君》:「橫大江兮揚靈」。揚靈:一說即揚舲,揚帆前進。
9、飛龍。《九歌·湘君》:「飛龍兮翩翩」。飛龍:此處指龍船。若是《易經·乾卦》中的「飛龍在天」,那就霸氣外露了。
10、杜若。《九歌·湘君》:「采芳洲兮杜若」。杜若:香草名,又名山姜,古人謂服之「令人不忘」。上下文中還有「杜衡」,亦香草名。
11、揚波。《九歌·少司命》:「沖風至兮水揚波」。揚波此處指掀起波浪。但在有的語境中也比喻動亂。
12、既明。《九歌·東君》:「夜皎皎兮既明」。既明:天色明亮。《詩經·大雅·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從這里演變出「明哲保身」的成語。
13、翾飛。《九歌·東君》:「翾飛兮翠曾,展詩兮會舞」。翾(音宣)飛:飛翔。
14、青雲。《九歌·東君》:「青雲衣兮白霓裳,舉長矢兮射天狼」。《紅樓夢》第七十回薛寶釵作詩曰:「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雲」。
15、飛揚。《九歌·河伯》:「心飛揚兮浩盪」。飛揚:心情舒展,思緒飄飛。
16、誠勇。《九歌·國殤》:「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誠勇:內心勇敢。《大戴禮記·文王官人》:「誠勇必有難懾之色」。
=============九===章===的===分===界===線===============
1、堅志。《九章·惜誦》:「欲橫奔而失路兮,堅志而不忍」。堅志:意志堅定。
2、寶璐。《九章·涉江》:「被明月兮佩寶璐」。寶璐:美玉。
3、承宇。《九章·涉江》:「雲霏霏而承宇」。承宇:指山中雲氣旺盛而與屋檐相承接。
4、懷信。《九章·涉江》:「懷信侘傺,忽乎吾將行兮」。懷信:懷抱忠貞誠信之心。
5、懷瑾。《九章·懷沙》:「懷瑾握瑜兮」。如國學大師南懷瑾。
6、廣志。《九章·懷沙》:「定心廣志,余何畏懼兮」。
7、嘉樹。《九章·橘頌》:「後皇嘉樹,橘徠服兮」。嘉樹:美好的樹木。譬如宋氏三姊妹的老爸宋嘉樹。
8、秉德。《九章·橘頌》:「秉德無私,參天地兮」。秉德:秉持道德。
9、淑離。《九章·橘頌》:「淑離不淫,梗其有理兮」。淑離:鮮明美好的樣子。BUT諧音疏離。
10、翼遙。《九章·悲回風》:「翼遙遙其左右」。翼:飛動;遙遙:搖擺。
===============其===他===的===分===界===線==============
1、休德。《遠游》:「貴真人之休德兮」。休德:美德。
2、辰星。《遠游》:「奇傅說之託辰星兮」。辰星:星宿名。此指二十八宿中的房星,位於東方天幕。
3、淑尤。《遠游》:「絕氛埃而淑尤兮」。淑尤:到達奇異的境界。
4、耀靈。《遠游》:「耀靈曄而西征」。耀靈:太陽的別稱,亦喻指帝王。
5、凱風。《遠游》:「順凱風以從游兮」。凱風:和暖的風,指南風。
6、琬琰。《遠游》:「懷琬琰之華英」。琬琰:泛指美玉。也比喻品德或文詞之美,如《南史·劉遵傳》:「文史該富,琬琰為心」。
7、冬榮。《遠游》:「麗桂樹之冬榮」。冬榮:指桂樹經冬不凋。
8、博衍。《遠游》:「音樂博衍無終極兮」。博衍:這里形容樂聲撥打廣遠、舒展綿延的樣子。
9、自清。《卜居》:「寧廉潔正直以自清乎」。如作家朱自清。
10、昂駒。《卜居》:「寧昂昂若千里之駒乎」。昂昂:器宇軒昂。
11、繹心(懌心)。《九辯》:「有美一人兮心不繹」。繹:通「懌」,喜悅。
12、高翔。《九辯》:「將去君而高翔」。三國蜀的一員武將和清代揚州八怪之一都叫高翔。
13、懷德。《九辯》:「鳥獸猶知懷德兮」。懷德:懷恩報德。《論語·里仁》:「君子懷德,小人懷土」。
14、顯榮。《九辯》:「處濁世而顯榮兮」。顯榮:顯赫榮耀。
15、晏晏。《九辯》:「被荷禂之晏晏兮」。晏晏:漂亮輕柔的樣子。
16、幼清。《招魂》:「朕幼清以廉潔兮」。
17、盛德。《招魂》:「主此盛德兮」。盛德:充實、充盛的德行。
18、靜閑。《招魂》:「靜閑安些」。不過聯繫上下文,該詞是形容遺像「寧謐安詳」的= =
19、嫮。《大招》:「嫮目宜笑」。嫮(音護):美好,這里用來形容眼睛。溥傑與嵯峨浩的小女兒名叫嫮生。
=============七===諫===的===分===界===線=============
1、振理。《七諫·初放》:「悠悠蒼天兮,莫我振理」。振理:拯救,辨別。
2、慈仁。《七諫·沉江》:「堯舜聖而慈仁兮」。慈仁:善良仁愛。
3、賢俊。《七諫·沉江》:「賢俊慕而自附兮」。賢俊:賢能傑出之人才。
4、逾明。《七諫·沉江》:「叔齊久而逾明」。逾明:歷久而名聲日益顯著。
5、舒志。《七諫·怨世》:「遭周文而舒志」。舒志:舒展志向,發揮才能。
6、凌恆。《七諫·自悲》:「凌恆山其若陋兮」。此名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意境,只不過屈原寫的是北嶽恆山,杜甫寫的是東岳泰山。
7、誠貞。《七諫·自悲》:「哀居者之誠貞」。誠貞:忠誠正直。
8、景雲。《七諫·謬諫》:「龍舉而景雲往」。景雲:濃厚而有光亮的雲。
9、依斐。《哀時命》:「雲依斐而承宇」。依斐:形容雲層堆垛的樣子。
10、淑清。《哀時命》:「中皎潔而淑清」。淑清:善良清正。
==============九===懷===的===分===界===線===============
1、嘉月。《九懷·危俊》:「陶嘉月兮總駕」。陶:喜樂;嘉:美好;嘉月:吉日良辰。
2、慶雲。《九懷·思忠》:「枉車登兮慶雲」。慶雲:祥瑞之氣,這里比喻尊貴顯赫的地位。
3、奮翼。《九懷·陶壅》:「將奮翼兮高飛」。奮:振羽展翅。
===============九===嘆===的===分===界===線=====
1、鴻永。《九嘆·逢紛》:「鴻永路有嘉名」。鴻永路:前途遠大。
2、垂文、揚采。《九嘆·逢紛》:「垂文揚采,遺將來兮」。垂文:流傳文章;揚采:與「垂文」互文見義,張揚文采。
3、素潔。《九嘆·怨思》:「情素潔於紐帛」。素潔:高潔。
4、妙儀。《九嘆·遠逝》:「承皇考之妙儀」。妙儀:美好的法則,高妙的法度。
5、菀青。《九嘆·憂苦》:「菀彼青青」。此處菀讀作yù。當然,讀成wǎn也很好聽。
6、嘉志。《九嘆·愍命》:「昔皇考之嘉志兮」。嘉志:美好的志向。
==============九===思===的===分===界===線==============
1、昭華、寶璋。《九思·疾世》:「抱昭華兮寶璋」。昭華:美玉名。寶璋:寶玉。
2、碩明。《九思·悼亂》:「駐俟兮碩明」。碩明:天大亮。
3、俊彥。《九思·傷時》:「覽往昔兮俊彥」。俊彥:傑出之士,賢才。
4、清和。《九思·傷時》:「聲噭誂兮清和」。清和:清美和諧。

Ⅲ 《離騷》篇名含義

應該是A
關於《離騷》篇名的涵義,古今各家說法不一。司馬遷在《史記·屈原列傳》中釋為「離憂」。班固在《離騷贊序》中釋為「遭憂」。王逸在《楚辭章句》中釋為「別愁」。後人多各從其一說。近世學者,則有人據《大招》「伏戲《駕辯》。楚《勞商》只」及王逸注「《駕辯》《勞商》,皆曲名也」,認為「勞商」與「離騷」均系雙聲字,「離騷」即「勞商」之轉音,因而推論《離騷》本為楚國古樂曲名。但一般認為離騷:離通「罹」,遭遇;騷:憂愁。「離騷」即作者遭遇憂愁而寫成的詩句
<<離騷>>:<楚辭>篇名.戰國楚人屈原作.'離騷',舊解釋為遭憂,也有解作離愁的;近人或解釋為牢騷.作者在前半篇中,反復傾訴其對楚國命運的關懷,表達了他要求革新政治的願望,和堅持理想、雖逢災厄也絕不與邪惡勢力妥協的意志;後半篇又通過神遊天上、追求理想的實現和失敗後欲以身殉的陳述,反映出他熱愛楚國的思想感情.作品用美人香草的比喻、大量的神話傳說和豐富的想像,形成絢爛的文采和宏偉的結構,表現出積極浪漫主義精神,對後世文學有深遠影響.
<<離騷>>:<楚辭>篇名.戰國楚人屈原作.'離騷',舊解釋為遭憂,也有解作離愁的;近人或解釋為牢騷.作者在前半篇中,反復傾訴其對楚國命運的關懷,表達了他要求革新政治的願望,和堅持理想、雖逢災厄也絕不與邪惡勢力妥協的意志;後半篇又通過神遊天上、追求理想的實現和失敗後欲以身殉的陳述,反映出他熱愛楚國的思想感情.作品用美人香草的比喻、大量的神話傳說和豐富的想像,形成絢爛的文采和宏偉的結構,表現出積極浪漫主義精神,對後世文學有深遠影響.

《離騷》是屈原自敘平生的長篇抒情詩。它的名稱有雙重涵義:從音樂方面來說,《離騷》,可能是楚國普遍流行的一種歌曲的名稱。游國恩曰:「《楚辭·大招》有『伏羲駕辯,楚勞商只』之文,王逸注雲:『駕辯、勞商,皆曲名也。』『勞商』與『離騷』為雙聲字,或即同實而異名。西漢末年,賦家揚雄曾仿屈原的《九章》,自《惜誦》以下至《懷沙》一卷,名曰《畔牢愁》。『牢』『愁』為疊韻字,韋昭解為『牢騷』,後人常說發泄不平之氣為『發牢騷』,大概是從這里來的。」(《楚辭論文集》)這一論證是確切的。屈原的創作是從楚國的民間文學汲取豐富的泉源,既然他的作品內容,「書楚語,作楚聲,紀楚地,名楚物」(黃伯思《翼騷序》),那末作品的名稱襲用民間歌曲的舊題,更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當然,這一句詞並非有聲無義。司馬遷《史記·屈原列傳》引劉安的話,說:「《離騷》者,猶『離憂』也。」《離騷》就是「離憂」,也就是前面所說的「勞商」「牢愁」和「牢騷」,都是一聲之轉的同義詞,同樣是表示一種抑鬱不平的情感。《史記》本傳說屈原「憂愁幽思而作《離騷》」,足見標題是決定於作品的內容,而標題的音樂意義和作品的內容是統一的。「離憂」「離騷」以及「勞商」「牢愁」「牢騷」,都是雙聲或疊韻字所組成的聯綿詞,只是一個完整的意義。班固《贊騷序》說:「離,遭也;騷,憂也。明己遭憂作辭也。」王逸《楚辭章句》說:「離,別也;騷,愁也。」顯然,他們都是在替司馬遷「『離騷』者,猶『離憂』也」這句話做注腳,但卻誤會了司馬遷的原意。又,項安世《項氏家說》說:「『楚語』:『德義不行,則邇者騷離。』韋昭曰:『騷,愁也;離,畔也。』蓋楚人之語,自古如此。屈原《離騷》必是以離畔為愁而賦之。」也是把「離」和「騷」分成兩個字來講。把兩個字義湊成一個詞義,以致理解不同,紛歧百出,都是由於不明詞性的緣故。

本篇原名《離騷》,到了東漢王逸的《楚辭章句》卻稱之為《離騷經》。他的解釋是:「離,別也;騷,愁也;經,徑也。言己放逐離別,中心愁思,猶依道徑以風諫君也。」這話的牽強附會,無待辨明。「經」,當然是經典的意思。《離騷》是屈原的代表作,把《離騷》下面加上一個「經」字,正如洪興祖所說,「古人引《離騷》未有言經者,蓋後世之士祖述其詞,尊之為經耳。」(《楚辭補注》)又,本篇也有人簡稱之為《騷》,如劉勰的《文心雕龍》就以《辨騷》名篇;甚至有人竟把屈原的作品以及後來模仿屈原的作品都稱之為「騷體」。這也是原於王逸,因為他在《楚辭章句》里,把凡是他認為是屈原的作品概題為《離騷》,凡是模仿屈原的作品概題為《續離騷》。如《九歌》,題作《離騷·九歌》,《九辯》,題作《續離騷·九辯》。這些名稱,雖然相沿已久,但並不合邏輯。復次,本篇也有人稱為《離騷賦》。這起源於漢朝,因為「漢賦」的表現形式是從「楚辭」演化而來,所以漢朝人的眼光里,屈原的作品無一不屬於「賦」的范疇。司馬遷說屈原「乃作《懷沙》之賦」(本傳),班固《漢書·藝文志》著錄屈原的作品二十五篇,則更進一步都稱之為「賦」。其實,「賦」到漢朝才成為文學形式上一種專門體制。稱屈原作品為「賦」,由於受了漢朝人對「辭」「賦」的概念混淆不清的影響,是不恰當的。

關於本篇的寫作時代,過去和現在都有許多不同的看法。據《史記》本傳記載,是敘述在上官大夫奪稿,「(懷)王怒而疏屈平」之後。但這並不等於說,就是這一年的事;而只是說,《離騷》是屈原政治上失意以後的作品。這里所指的時間是廣泛的。但《離騷》作於楚懷王的時代,這一點完全可以肯定。究竟是哪一年呢?遠在二千年前的司馬遷已經感到文獻不足征的困難,而無法作出絕對的論斷。當然,今天更不能加以主觀的臆測。可是,在司馬遷的提示下,如果作進一步的探討,多少還可以尋找出一點關於這一問題的消息。我以為《離騷》既然是一篇抒情詩,而它的具體內容又屬於自敘傳的性質,則作品本身有關客觀事件的敘述,個人遭遇的因由,情感上所表現的憂憤之深廣,創作上所表現的氣魄之雄偉,這一切,都透露了它自身產生的時期:既不可能是少時的作品,也不會是晚年的創制,最適合的那隻有是四十左右的中年時期。篇中關於年齡的敘述,處處都證實了這點。我們試把篇首「恐美人之遲暮」,篇中「老冉冉其將至兮」,篇末「及年歲之未晏兮,時亦其猶未央」等句綜合起來,互相印證,就不難得出一個整體的理解:假如是三十以下的少年人,無論怎樣多愁善感,也不會說出這樣老聲老氣的話;但要把它作為五十以上的人的語氣也不妥貼,因為那就談不上「時亦其猶未央」了。屈原四十左右正是楚懷王的末期,當時楚國屢次兵敗地削,懷王主張不定,楚國政府內部親秦派和抗秦派之間的斗爭非常劇烈。尋繹《離騷》文義和上述的時代背景,是完全吻合的。

司馬遷在《史記·屈原列傳》中釋為「離憂」。班固在《離騷贊序》中釋為「遭憂」。王逸在《楚辭章句》中釋為「別愁」。後人多各從其一說。近世學者,則有人據《大招》「伏戲《駕辯》。楚《勞商》只」及王逸注「《駕辯》《勞商》,皆曲名也」,認為「勞商」與「離騷」均系雙聲字,「離騷」即「勞商」之轉音,因而推論《離騷》本為楚國古樂曲名。但一般認為離騷:離通「罹」,遭遇;騷:憂愁。「離騷」即作者遭遇憂愁而寫成的詩句

Ⅳ 屈原的名和字有什麼含義 屈原的名和字有什麼含義呢為什麼叫平、原.

平和原抄二字的引申義分別是襲「正則」與「靈均」,含義是正直、正派,恪守做人的原則(正則);聰穎、智慧(靈)、公平、公正(均).
《屈原列傳》說屈原名平,字原.而《離騷》中則自稱名正則,字靈均,這是前者的轉寫化名.「正則」與「靈均」是平和原二字的引申義.
屈原,姓屈名平字原.他在其千古名篇《離騷》中寫道:「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攝提貞於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覽揆余於初度兮,肇錫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則兮,字余曰靈均.」
大家都知道,「詩者,比興也.」屈原在這里,用的就是藝術的比興手法:「正則、靈均」的含義是正直、正派,恪守做人的原則(正則);聰穎、智慧(靈)、公平、公正(均).屈原通過這樣的藝術手法表達自己為人處世的境界、理想和追求,是一種比喻、一種象徵,而不是真的把自己的名字寫進詩中了.

Ⅳ 古代皇帝為什麼自稱朕呢,朕字到底有什麼含義

首先不是所有的帝王都自稱為朕的,主要還是看朝代,在秦朝以前“朕”指的就是我的意思。後來秦始皇出來了將“朕”劃分成帝王專用。
一、秦始皇的自稱
其實將這個字納為帝王的專用起初並不是秦始皇的意思,而是李斯建議的,取其“天下皆朕,皇權獨尊”之義。
但是說是這么說,帝王們卻很少用“朕”這個字來自稱,因為這個字是屬於比較書面化的字辰一般都是出現在官方文書上,才會使用。在日常的生活中這些帝王還是使用“我、吾、孤”等等。“孤”最初指的就是父母亡故或者父母雙亡的孩子,因為父母的離開,所以自己成為了孤兒,便自稱為孤,後來突然這種乘法流行起來,後來的諸侯王本不管父母是否亡故,一律都自成為故,這種稱呼叫法在春秋戰國的時候很流行。

Ⅵ 朕有什麼含義嗎

中國最早的來一部解釋詞義自的專著《爾雅·釋詁》說:「朕,身也。」在先秦時代,「朕」是第一人稱代詞。意為我。不分尊卑貴賤,人人都可以自稱「朕」。屈原《離騷》:「朕皇考曰伯庸。」據司馬遷《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既滅六國,議君主稱號,王綰、李斯等議:「天子自稱曰『朕』」。此後遂專為帝王自稱。
《現代漢語詞典》解釋「朕」,說:「秦以前指『我的』或『我』,自秦始皇起專用做皇帝自稱。」

Ⅶ 取名大全溫伯堯含義

男) 繁體 簡體
筆畫 繁體
筆畫 姓名學
筆畫 五行 偏旁
部首 拼音
溫 溫 12 13 14 水 氵 wēn
伯 伯 7 7 7 水 亻 bó、bǎi
堯 堯 6 12 12 木 兀 yáo

名字打分:

名字溫伯堯評分:
文化印象89 分。
五格數理83 分。

用字的意義:
伯:本義:排行第一的,老大。對父輩戚友的尊稱。(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80,280次)
《說文解字》釋雲:長也。從人白聲。

堯:指古代的一個聖明君王的名字。(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115,160次)
《說文解字》釋雲:高也。從垚在兀上,高遠也。
美名總評:

伯伯系男子名常用字。能較好的與您的姓氏搭配。
堯此字能較好的與起名用字伯搭配。
字義伯表示爵位、伯樂、詩伯;堯表示高、堯天、堯舜,意義優美。
音律溫、伯、堯的讀音是wēn、bó、yáo,聲調為陰平、陽平、陽平。
字型溫為左右結構,姓名學筆畫14畫;伯為左右結構,姓名學筆畫7畫;堯為上下結構,姓名學筆畫12畫;字型優美,利於書寫。
五格該名字的五格筆畫搭配為14-7-12,五格俱佳。
意蘊該名字可以趣解為:「伯樂 • 堯舜」。成語伯塤仲篪 堯年舜日擴展了名字的意境。

文化印象:成語釋名、趣味解釋、名言名句和名人用字
成語釋名:

伯塤仲篪 堯年舜日(解釋)伯仲叔季 堯天舜日(解釋)伯樂相馬 堯年舜日(解釋)
伯歌季舞 堯天舜日(解釋)伯塤仲篪 堯天舜日(解釋)季友伯兄 堯天舜日(解釋)

趣味解釋:

伯樂 • 堯天
伯樂相馬 • 堯年舜日
詩伯 • 堯天舜日
伯樂 • 堯舜
爵位 • 高
爵位 • 堯日舜天

名言名句: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陸游《書憤》

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
-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春風楊柳萬千條,六億神州盡舜堯。
-中國 毛澤東 《七律二首·送瘟神》

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屈原《離騷》

名人用字:
劉伯承: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劉伯明:「神七」航天英雄。趙忠堯:我國核物理研究的開拓者,中國核事業的先驅之一。梅堯臣:(1002年-1060年),字聖俞,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

結構解析

外格 13
(陽火)
1
溫 14
伯 7
堯 12
天格 15
(陽土)
人格 21
(陽木)
地格 19
(陽水)
總格 33 (陽火)
天格數是先祖留傳下來的,其數理對人影響不大。

地格數又稱前運,影響人中年(36歲)以前的活動力。

人格數又稱主運,是整個姓名的中心點,影響人的一生命運。

外格又稱變格,影響人的社交、智慧等,其數理不用重點去看。

總格又稱後運,影響人中年(36歲)以後的命運。

天格15解析 福壽雙全的立身興家數。
地格19解析 反應機敏,先聲奪人數。
人格21解析 明月光照,獨立權威數。
外格13解析 智略超群的博學多才數。
總格33解析 家門隆昌的才德開展數。
三才解析
(天人地) 雖成功機會不多,但只要任勞任怨、努力拚搏,則可獲得很大成功。
基礎運解析
(人地) 雖能順利發展,但可能有意外事情發生。
成功運解析
(人天) 吉祥,但成功難,需要艱苦努力才能達到目的。
人際關系
(人外) 貴人相助,人緣頗佳,愛好社交,受人尊重,喜財利,勤儉持家,仁慈可喜,善於外交,三才不良者不遇。

Ⅷ 求翻譯:朕皇考曰伯庸

出自屈原的《離騷》「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先秦時代,朕是普通人內用來稱呼自己的一種方式,容相當於「吾、余」,就是我的意思,皇考是指先祖的意思
整句的意思是:「炎帝啊,我是你的遠代子孫,伯庸——是我先祖的光輝大名。」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