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正氣歌典故

正氣歌典故

發布時間: 2021-01-03 15:54:37

A. 正氣歌中十二位的典故它們的表現手法及作用

正氣歌是南宋末年三傑之一文天祥所著,其中的故事分別是:
1、在齊太史簡:春秋齊庄公因為與崔杼老婆偷情而引發了手下崔杼的仇恨,並且伏兵殺死了齊庄公,攝政於國,當時的齊國太史官就把此事記錄在案,崔杼知道後,要求太史改寫或刪除,太史不同意,崔杼就殺害了太史.太史之弟繼承其官職,再次把崔杼的記錄在案,堅決不改,崔杼再殺,而後太史弟弟的弟弟繼續記錄,崔杼在恫嚇無效下,只好放棄了.

2、在晉董狐筆,意思跟在齊太史簡一樣,都是不畏權貴不畏淫威不顧生死,而憤筆直書.故事發生於晉靈公時期,因為靈公無道,迫害多次勸說他的重臣趙盾,使得趙盾逃往異鄉.沒想到,靈公被趙盾家族的趙穿殺死,並且請求已經逃亡到晉國邊界上的趙盾回朝執政.當時晉國的史官董狐就記錄說,是趙盾弒君.趙盾聽說後,找到董狐說,我並沒有弒君呀!但董狐卻說,你沒有處罰殺君者,同時你還是晉國執政者,倘若你逃出了晉國那麼弒君與你無關,可畢竟你沒有離開晉國……趙盾無奈之下只好做罷.這也為趙盾家族後來險些招來滅門之禍打了伏筆,是為流傳很廣的趙氏孤兒.

3、在秦張良椎,就是秦始皇統一六國後,身為韓國貴族後謝的張良在博浪沙找人投巨椎想殺死路過的秦始皇,沒想到誤中副車,功虧一簣的故事.

4、在漢蘇武節,就是西漢武帝時持節到匈奴出使的蘇武.蘇武一行因為手下想謀殺衛律等人,而遭到牽連,匈奴單於想讓他臣服歸順,蘇武寧死不從,但他命大,被救活了過來.單於見收降不了他,就把他押到了北海地區(今天的貝加爾湖)放牧,並且說等公羊生了小羊再放他回國,這當然是不可能的事情.就這樣,蘇武在北海放牧十九年,直到後來回到中原,也從來沒有向匈奴單於低頭過.是為忠臣之典範.

5、為嚴將軍頭. 詮曰:此第五例也.漢獻帝建安十九年,劉備兵入蜀,欲取劉璋而代之,璋將嚴顏曰:「蜀中有斷頭將軍,無降將軍也.」然顏卒為降將;其行與言,實不相應,惟此言可采.

6.為嵇侍中血. 詮曰:此節六例也.晉惠帝時,八王稱兵爭攻,成都王穎之兵犯惠帝乘輿,殺侍中嵇紹於帝前,血濺帝衣,侍臣請滌之,帝曰:「此嵇侍中血,勿浣也.」此為護主之危,以身殉之之例,故著之.

7.為張睢陽齒. 詮曰:此第七例也.唐玄宗天寶年,安祿山、史思明,相繼反於河北,僭稱燕帝,陷兩京,唐室不絕如縷.其時,集平賊收京之勛者,有郭子儀、李光弼將帥,功未能成,以身殉國者,則以張巡、顏杲卿為最顯.此例舉張巡,下例舉顏杲卿,皆安史之亂中之討逆死節者也.
張巡與許遠共守睢陽,捍蔽東南,使賊不得擾江淮,安史亂中,淮南竟無恙,巡等之功也.其事詳載兩《唐書》及《資治通鑒》,又廟祀所在多有,忠烈見於吟詠.千年以來,幾於婦孺皆知矣,

8.為顏常山舌. 詮曰:此第八例也.安祿山反於燕薊,河北諸城望風而靡,常山太守顏杲卿與平原太守真卿起兵討賊,杲卿初為祿山所薦,至是伸大義討之,兵敗被執,不屈,賊割其舌,猶罵而死,此為忠於國家,不顧個人之例,故著之.真卿後亦為僭號楚帝之李希烈所殺,年八十矣.

9.或為遼東帽,清操厲冰雪. 詮曰:此第九例也.東漢末年,海內大亂,管寧避地遼東,以清操自勵,人皆化之,其衣冠為世則效,赤猶郭泰巾,見重於時也.寧少與華歆為友,後察歆急於榮利,遂割席分座,至是華歆果事曹操,助曹氏篡漢而寧始終高節,千古稱為完人,此貞潔不染污世之例,國家元氣所寄也,故特著之.管寧事詳《三國志·魏書》卷11.

10.或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 詮曰:此第十例也.漢室失馭,曹操據中原,挾漢帝,其子丕遂篡漢而號魏,孫策據江東,弟權繼之,遂建吳國.惟劉備以漢宗室保有蜀益,乃漢室之緒余也.諸葛亮生當是時,知曹孫二氏皆不利於漢,故高蹈不仕,其兄瑾事權,而亮未嘗通名焉.及劉備躬往求賢,三顧而後出,知備為漢胄,事之無害於道義也.故諸葛亮出處之正,千古稱之.曹丕既篡漢,備乃即帝位,以續漢統,是為昭烈皇帝.昭烈將崩,托嗣君禪於亮,亮盡心輔弼,先平南蠻,使蜀無內憂;又東結好於吳,使蜀有與國;然後大舉伐魏,申「討賊」之義,其出師之《表》,十二段,忠讜之忱,洋溢楮墨,使千載下讀者,想見其為人,真謀國進諫之典型文字也.
又後出師表,文字激昂,不似前表之雍容恬密,論者或疑為後世依託非亮所作.然此文起句:「先主慮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故派臣以討賊也」結句:「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至於成敗利鈍,非臣之明所逆睹也.」簡單明了,說出義不與寇賊俱存,光復舊物,不可苛安,成敗利鈍,在所不顧,惟竭力致身以赴而已.數語昭垂天壤,大節炳然,最為萬世之模範,千載下讀之,志氣振作,永以為保民興國之矜式可也.故文山以「鬼神泣壯烈」贊之,謂其忠義之氣,感格人神也.此為處顛危,謀匡復,振士氣,正人心之明表,故特著之.

11.或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詮曰:此十一例也.晉有賈後八王之亂,淮漢以北,淪為匈奴、羯、鮮卑、氐、羌割據角逐之場,史家稱為「五胡之亂」.晉元帝偏安江左,竟不能恢復中原,而當時志士仁人,苦心戮力者:此則有劉琨崎嶇並陽之間,終以身殉;南則有祖逖進規河洛,亦齊志以沒,逖渡江,中流擊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事雖不成,而激昂慷慨之氣,流芳萬世,足以長華夏之聲威,殄寇賊之凶焰,此亦為振士氣,正人心之顯例,故著之.

12.或為擊賊笏,逆豎頭破裂. 詮曰:此第十二例也.唐自安史之亂後,降將悉為藩鎮,甚竊帝號者,李希烈與朱泚也.朱泚將稱帝,招段秀實計議其事,秀實方罷黜家居,意其必有憾於朝廷,從其僭亂也.而秀實忠貞無二,取笏擊泚,泚頭破血出,遂害秀實.此為惟正義是知,惟國自愛,不以顯晦異志之例,故著之.如此,忠貞高亮之風,奮乎在世,則從亂賣國者之丑跡,可以掃盡矣.

B. 文天祥的《正氣歌》中有什麼典故

1.在齊太史簡. 詮曰:此節第一例也.春秋魯襄公之二十五年,即公元前548年,齊崔杼弒君光,太史書曰:「崔杼弒其君」,崔杼殺之;其弟又書,崔杼又殺之;其次弟又書,崔杼又殺之;太史兄弟以書崔杼弒而死者三人矣,其次弟仍書,崔杼知正義之終不可磨滅,乃止不殺.齊國史氏有別居於南境曰南史氏者,聞太史迭為崔杼所殺,恐正義不伸,乃執簡(古代史編之單頁,削竹為之,大者曰策,小者曰簡,亦或渾言之)入齊都,欲繼言之,至都,則崔杼已止不殺,其弒君之罪,已得書矣,乃還南境.太史兄弟,以生死爭正義,固萬世史官之模範,而南史氏特犯危難,欲與同殉,亦開野史稗官之典型矣.
2.在晉董狐筆. 詮曰:此第二例也.春秋魯宣公之二年,即公元前607年,晉靈公欲殺趙盾,盾奔齊,其從子趙穿乃攻靈公於桃園弒之,趙盾猶未出境,聞之而返,亦不討趙穿弒君之罪,太史董狐言曰:「趙盾弒其君」以示於朝,趙盾曰「非我也,穿也」董狐曰:「子為正卿,亡不出境,反不討賊,非子弒君而何?」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書法不隱!」董狐之直言,敢犯危難與齊太史無異;惟趙盾能任咎,不似崔杼之怙惡殘賊正義耳.
3.在秦張良椎. 詮曰:此第三例也.秦始皇之十七年滅韓,後九年,六國皆滅,遂兼天下.又三年,而有韓遺臣張良與壯士以鐵椎行刺始皇於博浪沙中事,誤中副車,良與壯士皆遁,始皇大怒,大索十日不得.又八年,而始皇死,又一年,而豪傑並起,復立六國,又三年,而項羽滅秦,殺韓王成.良乃佐漢高以滅項羽,為漢開國勛臣,封留侯,蓋再為韓復仇矣.其以一弱書生,行刺威加一世之秦始皇,事為千古艷稱,乃匹夫報國仇之佳話,故特著之.
4.在漢蘇武節. 詮曰:此第四例也.漢武帝時,遣蘇武使匈奴,匈奴欲武降,辱之,苦之,終不可得,乃使牧羊北海——今貝加爾湖——上.武持漢使者之節,凡十九年,節毛盡脫,至昭帝時始歸.初,衛律、李陵皆以臣降匈奴,匈奴使勸武降,武不為動,陵乃嘆曰:「嗟呼!義士」陵與衛律之罪,上通於天矣.」此事為使臣守節不逾之典型,故著之.
5.為嚴將軍頭. 詮曰:此第五例也.漢獻帝建安十九年,劉備兵入蜀,欲取劉璋而代之,璋將嚴顏曰:「蜀中有斷頭將軍,無降將軍也.」然顏卒為降將;其行與言,實不相應,惟此言可采. 嚴顏投降之說是小說《三國演義》里的情節,實際上,並沒有任何資料說明他真的投降了.陳壽的《三國志》為張飛做傳中提到了破巴郡,捉嚴顏,也寫了嚴顏說的那句「但有斷頭將軍,無降將軍.」後來只說張飛把嚴顏放了,並且引為賓客,並沒有說嚴顏投降.還有一種傳說,嚴顏聽聞劉備攻破成都,自己引刀斷頭.做了名副其實的斷頭將軍.《三國演義》的很多情節都是虛構的,包括後面嚴顏為劉備立下戰功,這些都是不見史實的.
6.為嵇侍中血. 詮曰:此節六例也.晉惠帝時,八王稱兵爭攻,成都王穎之兵犯惠帝乘輿,殺侍中嵇紹於帝前,血濺帝衣,侍臣請滌之,帝曰:「此嵇侍中血,勿浣也.」此為護主之危,以身殉職之例,故著之.
7.為張睢陽齒. 詮曰:此第七例也.唐玄宗天寶年,安祿山、史思明,相繼反於河北,僭稱燕帝,陷兩京,唐室不絕如縷.其時,集平賊收京之勛者,有郭子儀、李光弼將帥,功未能成,以身殉國者,則以張巡、顏杲卿為最顯.此例舉張巡,下例舉顏杲卿,皆安史之亂中之討逆死節者也.張巡與許遠共守睢陽,捍蔽東南,使賊不得擾江淮,安史亂中,淮南竟無恙,巡等之功也.其事詳載兩《唐書》及《資治通鑒》,又廟祀所在多有,忠烈見於吟詠.千年以來,幾於婦孺皆知矣,
8.為顏常山舌. 詮曰:此第八例也.安祿山反於燕薊,河北諸城望風而靡,常山太守顏杲卿與平原太守真卿起兵討賊,杲卿初為祿山所薦,至是伸大義討之,兵敗被執,不屈,賊割其舌,猶罵而死,此為忠於國家,不顧個人之例,故著之.真卿後亦為僭號楚帝之李希烈所殺,年八十矣.
9.或為遼東帽,清操厲冰雪. 詮曰:此第九例也.東漢末年,海內大亂,管寧避地遼東,以清操自勵,人皆化之,其衣冠為世則效,赤猶郭泰巾,見重於時也.寧少與華歆為友,後察歆急於榮利,遂割席分座,至是華歆果事曹操,助曹氏篡漢而寧始終高節,千古稱為完人,此貞潔不染污世之例,國家元氣所寄也,故特著之.管寧事詳《三國志·魏書》卷11. 割席分座事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第一》.郭泰事見《後漢書》卷98.
10.或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 詮曰:此第十例也.漢室失馭,曹操據中原,挾漢帝,其子丕遂篡漢而號魏,孫策據江東,弟權繼之,遂建吳國.惟劉備以漢宗室保有蜀益,乃漢室之緒余也.諸葛亮生當是時,知曹孫二氏皆不利於漢,故高蹈不仕,其兄瑾事權,而亮未嘗通名焉.及劉備躬往求賢,三顧而後出,知備為漢胄,事之無害於道義也.故諸葛亮出處之正,千古稱之.曹丕既篡漢,備乃即帝位,以續漢統,是為昭烈皇帝.昭烈將崩,托嗣君禪於亮,亮盡心輔弼,先平南蠻,使蜀無內憂;又東結好於吳,使蜀有與國;然後大舉伐魏,申「討賊」之義,其出師之《表》,十二段,忠讜之忱,洋溢楮墨,使千載下讀者,想見其為人,真謀國進諫之典型文字也.又後出師表,文字激昂,不似前表之雍容恬密,論者或疑為後世依託非亮所作.然此文起句:「先主慮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故派臣以討賊也」結句:「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至於成敗利鈍,非臣之明所逆睹也.」簡單明了,說出義不與寇賊俱存,光復舊物,不可苛安,成敗利鈍,在所不顧,惟竭力致身以赴而已.數語昭垂天壤,大節炳然,最為萬世之模範,千載下讀之,志氣振作,永以為保民興國之矜式可也.故文山以「鬼神泣壯烈」贊之,謂其忠義之氣,感格人神也.此為處顛危,謀匡復,振士氣,正人心之明表,故特著之.
11.或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詮曰:此十一例也.晉有賈後八王之亂,淮漢以北,淪為匈奴、羯、鮮卑、氐、羌割據角逐之場,史家稱為「五胡之亂」.晉元帝偏安江左,竟不能恢復中原,而當時志士仁人,苦心戮力者:此則有劉琨崎嶇並陽之間,終以身殉;南則有祖逖進規河洛,亦齊志以沒,逖渡江,中流擊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事雖不成,而激昂慷慨之氣,流芳萬世,足以長華夏之聲威,殄寇賊之凶焰,此亦為振士氣,正人心之顯例,故著之.
12.或為擊賊笏,逆豎頭破裂. 詮曰:此第十二例也.唐自安史之亂後,降將悉為藩鎮,甚竊帝號者,李希烈與朱泚也.朱泚將稱帝,招段秀實計議其事,秀實方罷黜家居,泚意其必有憾於朝廷,從其僭亂也.而秀實忠貞無二,取笏擊泚,泚頭破血出,遂害秀實.此為惟正義是知,惟國自愛,不以顯晦異志之例,故著之.如此,忠貞高亮之風,奮乎在世,則從亂賣國者之丑跡,可以掃盡矣.
以上十六句,舉先正十二事,以告天下後世.此十二事:在春秋時者二,在秦與西漢者各一,在東漢之季者二,在三國者一,在西晉東晉者各一,在唐時者三.成仁者五,齎志以沒者二,終成其志者三,以壯語清操傳者各一,上下數千年,卓立特行奇節正氣之概,略盡於此矣.文山低徊先正,時時以孔孟「成仁」「取義」為心,讀其歌,不獨見文山肝膽芬芳之美,亦猶列古來賢聖忠烈於一堂而瞻對之,此正氣之歌,所以為中國大義代表作也

C. 正氣歌裡面的典故

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

中國古代的史官制度,也是對皇權的一種制約力量。《孟子·滕文公下》雲:「孔子成《春秋》而亂臣賊子懼」,說的是史書對大臣的制約作用;而司馬遷《史記·太史公自序》則進一步引董仲舒的話說,《春秋》還是「貶天子」的著作,說明史書對國君同樣是有制約作用的。

文天祥在《正氣歌》里,將「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作為天地間正氣的表現之一。這兩則古代史官故事,都高揚了一種誓死捍衛史官直書實錄傳統的精神。齊太史的故事,見之於《左傳·襄公二十五年》,說的是,齊國的大臣崔抒弒其君齊庄公,齊太史乃秉筆直書:「崔抒弒其君。」崔抒就殺了齊太史。「其弟嗣書,而死者二人。其弟又書,乃舍之。南史氏聞太史盡死,執簡以往,聞既書矣,乃還。」我們今天看這則故事,仍然不免有一種熱血沸騰的感覺,為了維護記史的直書實錄傳統,齊國的太史們一個接一個地視死如歸,這是用鮮血換得的史書上的真話,以及偉大的直書實錄的史學傳統!

「董狐筆」的故事是說,晉靈公是個昏君,而晉國正卿(宰相)趙盾是個正直的大臣,經常諫勸晉靈公。晉靈公嫌趙盾礙手礙腳,派刺客去暗殺趙盾。趙盾只得出走,不過在尚未逃出境外時,趙盾的族人趙穿便起兵殺了晉靈公。晉太史董狐便在史書上寫道:「趙盾弒其君」,並且「示之於朝」。趙盾對董狐說:「我並未弒君。」董狐說:「你是正卿,逃亡沒有出境,國君被殺了,你回來後又並未法辦弒君的人,當然就等於是你弒君了。」趙盾毫無辦法,只好嘆口氣,聽任董狐寫自己弒君了。後來孔子稱董狐為「良史」;同時,孔子也認為,趙盾不幹涉史官秉筆直書的權力,也是「良大夫」。這個故事記載於《左傳·宣公二年》。董狐不畏權勢、堅持直書實錄的史筆傳統,自古以來,是史家以及一切士人的榜樣。

這種直書實錄的傳統,不但保證了我國有著一以貫之的真實記載史事的大量歷史著作,而且,這類歷史著作對國君、大臣來說,多少總要使他們有所顧忌——擔心壞事被記載於史冊,從而遺臭於後世,從而也就產生了某種制約力量。

中國古代還有一個規定,皇帝是不能看史官所記的關於他自己的實錄的。這也是為了保證史官能真正秉筆直書國君功過善惡的一個制度。《貞觀政要·文史第二十八》記載,貞觀十三年(639年),褚遂良為諫議大夫,兼記起居注。唐太宗問他起居注里記些什麼,並且提出想看褚遂良所記的內容。褚遂良回答說,現在的起居,就是古代的左右史,「以記人君言行,善惡必書,庶幾人主不為非法,不聞帝王躬自觀史。」這就是說,褚遂良堅持原則,不讓皇帝觀看史官所記的內容。

文天祥《正氣歌》中,他所列舉的「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的幾個忠臣烈士,其中有「為張睢陽齒,為顏常山舌」,「顏常山舌」是指顏杲卿舌斷仍噴血罵賊的壯烈事跡,而「張睢陽齒」,則講得是唐將張巡固守睢陽,以身徇義的浩然正氣。
張巡,鄧州南陽人。史書稱其「博通群書,曉戰陣法。氣志高邁,略細節不以庸俗合,時人叵知也。」開元末年,他考中進士,顯然是個文武雙全的材料。先為清河縣令,政績斐然。任滿還長安,有人勸他巴結一下當朝顯貴楊國忠。張巡嗤之以鼻:「此人掌權絕非國家福祥之兆,怎能去攀附他呢。」不久,又被調往真源當縣令,到任後就立即捕殺當地土豪華南金,威振方,人民敬戴。

天寶十四年安祿山起後叛亂,連連攻陷宋州、曹州等地,譙郡太守楊萬石降於賊軍,逼張巡為長史,派他西去迎接賊軍。張巡不受命,率屬吏哭於玄元皇帝廟,感召眾人,起兵抗擊叛軍,得眾千餘人。當時,雍丘(今河南杞縣)縣令令狐潮想率眾投降賊軍,下屬百餘人不從,全被令狐潮綁在一堆准備殺掉。恰值叛軍薄城,令狐潮出去接應,被綁的義士們乘間解脫繩索,殺掉看守士卒,迎張巡等人入城。張巡等人在城頭上殺掉反賊令狐潮的妻子兒女,率兵拒戰。

令狐潮憤怒至極,帶上萬賊兵猛攻雍丘,城內唐兵僅二、三千人。面對驚恐之眾,張巡對諸將說:「令狐潮等人對城中軍情一清二楚,肯定有輕我之心。我們出其不意出擊,肯定會讓敵軍驚潰,乘勝追擊,定能大敗他們。」張巡就派千餘人守城上,自己為前驅,以余軍分成數隊突然沖出城,令狐潮的賊軍猝不及防,一時退卻。轉日。叛軍又猛然攻城,張巡在城上搭建防護樓櫓,用柴火燒油燒掉敵軍攻具無數,令對方不能近城,並不時乘間攻出城外,殺敵甚眾。兩個多月內,大小數百戰,唐軍甲不卸身,負傷戰斗,最後竟打得令狐潮四萬賊軍掉頭而逃。唐軍乘勝追擊,差點生擒令狐潮。惱羞之下,令狐潮增兵又來,重新圍城。令狐潮與張巡是老相識,在城下勸誘張巡:「朝廷現在兵不能出關,天下大勢已去,您以老弱殘兵守此危城,盡忠無主,不如投降下城與我共圖富貴。」張巡答言:「從古義來講,君主殺掉父親,為臣為子的不能報怨。您以妻兒被殺怨恨朝廷,借賊之力想要報復,可以預見您最終一定為朝廷所戮,而且百世罵名難逃!您平生以忠義自詡,今日之事,忠義何在!」令狐潮羞愧而去。

由於當時各地交通隔絕,城中有六名將領暗中聯合,一起到張巡面前表示說已經筋疲力盡,不如降敵。張巡假裝答應,轉天,他在堂上擺設天子畫相,率眾軍將朝拜,人人感泣。張巡下令士兵把六名將領引至堂前,責其不忠於國家,立斬於前。由此,將士人人思奮,城中乏狼。張巡假裝率眾軍在城內建豎壁壘,作戰斗狀,令狐潮帶著大隊人馬來攻,剩下幾百艘運送鹽米的船隻無人看守。張巡派人襲取,得糧鹽千斛,其餘一把火燒光。不久,箭只射盡。張巡派軍士綁扎千餘個草人,穿上黑衣,半夜用繩子吊下城牆。令狐潮兵士見有人下城,萬箭齊發,由此又得箭數十萬只。後來,張巡於夜間又用繩子吊下真人,賊兵於外望見,哈哈大樂大嚷「不上當」,殊不料這些敢死之士下得城來,大刀逢人就殺,賊軍大亂,營壘踐毀過半,逃奔十多里。喘定之後,賊軍又慚又怒,增兵重新把雍丘圍得鐵桶一般。又隔數日,城中防具漸竭,張巡就騙令狐潮,說實在守不住了要出奔棄城,但讓敵軍退居二舍(六十里地),讓出道路給唐軍突圍。令狐潮信以為真,答應下來。張巡率軍士空城而出,把四面幾十里地范圍內的房子全部拆掉,運回防備所需的木頭。令狐潮大怒,又引兵合圍,責問張巡失信。張巡說:「你給我三十匹快馬,我好與諸將乘之而去,此城就歸您所有。」令狐潮得城心切,派人送三十匹馬入城。張巡得馬後,分配給軍中最能戰斗的驍將,說:「明天賊軍出現,每人各取敵方一將!」轉天,令狐潮於城外等消息,張巡在城頭露面,對令狐潮說:「我想離開此城,無奈眾將不答應。」令狐潮聞言,差點氣死,勒兵欲戰。還未成陣,城門大開,騎著賊軍所送三十匹快馬的唐將奔出,直突入陣,轉眼之間有十四名賊將被擒,唐軍趁機進攻,斬首百餘,得器械牛馬甚眾。令狐潮終於喪氣,跑到陳留(今河南開封),再也不自己出來和張巡近戰。

四個多月以來,賊軍數萬人圍城,張巡兵僅二、三千,每戰都勝敵,著實不容易。至德二年(757年),安祿山被兒子殺掉,安慶緒繼位。叛軍大將尹子奇率十三萬大軍直破睢陽(今河南商丘),企圖攻取睢陽後,沿運河一線進發,盡取江南富地區。魯郡、東平很快失陷,濟陽唐軍降於叛軍。分析形勢後,張巡帶著僅有的三千兵卒赴寧陵,恰值睢陽太守許遠告急,雙方合軍,共保睢陽。寧陵一戰,張巡手下大將雷萬春、南霽雲殺敵將二十,斬首萬余,投屍汴水,河水為之不流。勝訊達至朝廷,詔拜訪張巡副河南節度使。

張巡想乘勝進擊陳留。賊師尹子奇聞訊,復率大軍圍睢陽城。張巡鼓舞將士,殺牛饗士,整軍將戰。十幾萬叛軍中,又有數萬同羅、突厥等族精銳,他們望見城下列陣的五、六千唐兵,衣衫襤褸,面目憔悴,都不禁大笑。張巡、許遠親自於陣前擂鼓,唐軍奮死,賊軍抵擋不住,奔逃數十里。

相持至夏六月,唐軍忽守忽戰,弄得城外十來萬賊軍疲憊不堪。張巡派大將南霽雲等人開城門忽然沖至尹子奇大帳近處,斬將奪旗而還。有個拓羯族大酋長親率千餘重甲騎兵,耀武揚威,在城下高喊要張巡來斗。張巡暗中派數十名唐兵埋伏在護城河河道內,持鉤槍、陌刀、勁弩候著,約定聽見鼓聲一響就出擊。羯奠依恃人多,洋洋自行,城上唐兵突然齊聲大喊,鼓聲大動,埋伏的唐兵一躍而起,活捉了這個拓羯大頭目。後面眾賊欲救,唐兵勁弩齊發,射倒一片,只能眼睜睜看著埋伏的唐兵捆著羯酋又攀繩上牆,沒一個敢前去。尹子奇聞訊出城,站於眾將之間向城上觀望。張巡想射死這個賊頭,但不知一群人中到底是哪個,就派人用根蒿草桿代箭,射向那一堆人。「中箭」的人見草桿大喜,因為這意味著唐軍已經矢盡,忙舉箭桿向尹子奇報告。張巡此時知道尹子奇為誰,忙令南霽雲發箭,正中尹子奇左眼,慘叫一聲,倒於地上。賊軍因此暫退。一個多月後,尹子奇左眼雖瞎,又率叛軍再圍睢陽。

睢陽本來有存糧六萬斛,先前被昏庸無能的宗室嗣虢王李巨運走一半。至此,睢陽糧絕,城內唐兵每天只有一勺米吃,摻合樹皮和紙一起煮著吃。戰至最後,只剩一千多傷殘兵士,皆不能破。最後,尹子奇索性不再攻城,在城外深挖地道,密樹木柵,只待城中唐兵餓死。眼見兵士餓得不成人形,張巡把愛妾喚出,對將士們說:「諸君一直挨餓,忠義不衰,我恨不能把自己的肉割下給你們當糧食吃!今出此妾,暫讓諸君填腹棄飢!」於是忍痛殺妾,以人肉為食。在場兵士皆匍伏痛哭,張巡強令眾人食之。太守許遠也殺僕人,作成干糧充軍。最後,城內雀鼠皆被吃光,唐兵開始煮鎧甲弩弓為食。

當時,唐廷御史大夫賀蘭進明屯兵臨淮,另一位掛御史大夫銜的許叔冀擁兵彭城,這兩個各自心悄鬼胎,怕對方趁亂攻擊自己,都坐看睢陽危急,不肯出兵相救。張巡派南霽雲先去許叔冀處求兵,這位大夫只從城牆上扔下千多匹布給南霽雲,氣得這位將軍在馬上高罵,喚許叔冀下城一決死斗,「叔冀不敢應。」無奈,張巡又派南霽雲帶三十騎出城突圍前往臨淮求救。賊兵萬餘一擁而上前來阻擋,南霽雲彎弓搭箭,左右馳射,無一虛發,賊眾披靡,一行人趁機突出。

賀蘭進明也是進士出身,但精神境界比起張巡簡直是天上地下,怯懦不說,又忌妒張巡聲威赫,恐怕自己助他成功守城後更顯襯得自己渺微,根本沒有任何出兵相救的意思。他反勸南霽雲:「睢陽陷落是早晚的事,救也無益。」南將軍乞求:「應該還沒被攻陷,請您出兵,兵到時睢陽如果不存,我當以死相謝!」見南霽雲勇武絕倫,賀蘭進明也頓起惜才之意,想把這位姿容俊美的青年將軍留在自己軍中效力。為此,賀蘭進明大擺宴席,盛設聲樂,與臨淮諸將舉杯向南霽雲敬酒。

絲竹艷聲彌彌於耳,山珍海味盈盈於席,南將軍悲不自勝,泫然涕下,說:「昨天我沖出睢陽的時候,將士們已經有一個月沒有牙沾粒米,天天吃樹皮、草根。現在大夫您不肯出兵相救,卻在此廣設聲樂請我大吃大喝,我怎忍心自己享用這些東西呢。即使吃進嘴裡,想想睢陽城裡的兄弟,又怎能下咽進腹!如今,主將派我的任務我沒有完成,霽雲我留下一指以示信!」言畢,南霽雲撥出佩刀,剁下一指。「一座大驚為出涕」。南霽雲一口東西沒吃,縱馬離城。出城之後,他抽箭回射佛寺浮圖,鏃深入磚,恨恨而言:「等我破賊後,必滅賀蘭進明,這只箭就表示我的決心!」(《全唐書》載賀蘭明兩首長詩,語意慷慨,情深意切,與其在戰場上的怯懦和虛偽表現判若兩人,茲錄其《行路難五首》於下:君不見岩下井,百尺不及泉。君不見山上苗,數寸凌雲煙。人生賦命亦如此,何苦太息自憂煎。但願親友長含笑,相逢不乏杖頭錢。寒夜邀歡須秉燭,豈得常思花柳年。君不見門前柳,榮耀暫時蕭索久。君不見陌上花,狂風吹去落誰家。鄰家思婦見之嘆,蓬首不梳心歷亂。盛年夫婿長別離,歲暮相逢色已換。君不見芳樹枝,春花落盡蜂不窺。君不見樑上泥,秋風始高燕不棲。盪子從軍事征戰,蛾眉嬋娟守空閨。獨宿自然堪下淚,況復時聞烏夜啼。君不見雲中月,暫盈還復缺。君不見林下風,聲遠意難窮。親故平生或聚散,歡娛未盡尊酒空。嘆息青青陵上柏,歲寒能有幾人同。君不見東流水,一去無窮已。君不見西郊雲,日夕空氛氳。群雁裴回不能去,一雁悲鳴復失群。人生結交在終始,莫以升沈中路分。)

南霽雲回睢陽路上,從真源和寧陵守將處各得馬一百多匹,軍士三千人,趁黑夜冒圍而入。叛軍驚起,眾兵層圍,南霽雲率軍且戰且進,到城下時身邊兵士剩下不到一千。當時大霧彌漫,張巡聽見城外廝殺聲起,嘆息說:「這是南霽雲回來了。」城門開啟,南霽雲與士兵又把剛剛奪取的賊軍數百頭牛趕進城中。守城將士見外面並無唐軍救援大部隊,知道待援無望,紛紛相持而泣。

賊軍得知周圍唐兵不救睢陽,攻城愈急。眾將中有人主張棄城東奔以圖將來,張巡、許遠堅持不可,認為如果丟掉睢陽,江淮必被叛軍一鼓而下。而且飢兵行遠,半路就會被消滅干凈。在最後的日子裡,為了困守孤城,睢陽城內婦女老弱三萬餘人戰死或將死之際都為守軍吞淚而食。「人知將死,莫有畔者。」可謂是一城忠義,千秋難匹。張巡在他生前最後一首詩《守睢陽作》中,表述了他自己的心境:「接戰春來苦,孤城日漸危。合圍侔月暈,分守若魚麗。屢厭黃塵起,時將白羽揮。裹瘡猶出陣,飲血更登陴。忠信應難敵,堅貞諒不移。無人報天子,心計欲何施。」

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十一月,賊兵又聚眾猛攻,守城將士皆傷病不能再戰,大多數人連站起來的力氣都沒有。張巡西向拜跪天子:「為臣力竭不支,生不能報答陛下,死當為厲鬼擊賊!」士兵痛哭嗚咽,不能仰視。城陷。

已成「獨眼龍」的賊將尹子奇按捺住一腔的邪火,迎面看見昂頭挺胸、被縛而來的張巡,陰陽怪氣地問:「聞公督戰,大呼輒眥裂血面,嚼齒皆碎,何至於此?」 張巡答道:「吾欲氣吞逆賊!」尹子奇大怒,用刀刃剔割張巡嘴唇,撬開之後,果然見只剩下三下顆牙齒。張巡怒罵:「我為君父死節。你依附叛賊,豬狗不如!」 尹子奇以刀刃抵張巡喉頭要他投降,張巡大笑。見張巡不屈,尹子奇又踱到南霽雲面前說降。南霽雲不吭聲。張巡大呼道:「南八,男兒死則死耳,不可為不義屈!」南霽雲笑答:「欲將有為也(意思是本來想假裝投降趁機再找機會殺賊),公即有言,敢不致死!」搖頭不降。於是,張巡、南霽雲、雷萬春、姚誾等三十六將同時被殺。張巡時年四十九。太守許遠被賊軍俘送洛陽,大罵不屈,至偃師被殺。事後,人們因為許遠未受慘刑而俘送洛陽一事議論紛紛,張巡的兒子張去疾成人後也追翻舊案,上訴朝廷說許遠有二心。直至元和年間,大儒韓愈才予以定論:「許遠是睢陽太守,一般屠陷城池以生擒主將為功,所以許遠後死只不過是徇節先後的問題,不存在許遠畏死而變節的事情。(許遠是唐高宗時大奸臣許敬宗的曾孫,或許因此人們對他的人品有疑。其實,忠臣之後未必忠,如岳飛之孫岳珂;奸臣的後未必奸,如許遠。)睢陽城被圍時內有軍民六萬,城破後,僅存四百人。古來忠節慘烈者,莫若此城!

睢陽城陷三日後,代替賀蘭進明的河南節度史張鎬援軍大至;十日後,廣平王李俶(後來為唐代宗,攻名李豫)收復東京洛陽。張鎬知道張巡事跡後感動異常,上表朝廷請求贈謚。當時,朝中有好幾個腐儒還對張巡守軍在睢陽食人為糧一事大為抵毀,「與夫食人,寧若全人?」意即還不如或走或降,保全一城性命。朝廷猶疑之際,張翰、李紓等諸多當代名士紛紛抗表,極言張巡睢陽之守的顯赫大功,認為他沮遏賊勢,保全江淮,致使天下不亡,功勞莫匹。由此,天下再無異言。陋儒矜以小節,貶善揚惡,倘若睢陽數萬人得命(還不一定能活),江淮乃至天下百千萬人會慘遭殘暴的安史叛軍殺戮,而且,牽制住幾十萬叛軍攻圍一城,唐廷有足夠時間重新布署,反敗為勝。因此,以此保全天下之奇功,瑕不掩瑜。若以迂腐俗儒求什麼「人道主義」眼光看問題,只要有敵軍壓境,大家一起投降算了,俯首泥中稱婦稱臣作順民以免死翹翹,如此,天理良心何在!忠孝節義何在!

皇帝下詔,贈張巡揚州大都督,許遠荊州大都督、南霽雲開府儀同三司、再贈揚州大都督,立廟祭祠,並重用這些忠臣的子孫。

自雍丘守戰以來,不到兩年時間,張巡等人率兵抵禦叛軍,大小四百餘戰,斬敵將三百,殺敵卒十餘萬。張巡進士為將,指揮若定,義薄雲天,人皆盡死。正是依賴這些仁臣義士,唐朝才能亡而復存。時至今日,仍不禁感嘆漢、唐時代中國人的勃勃血性,寧死不屈,寧互食而不投降,真是勇烈大丈夫,比至弱宋、晚明,數十萬人解甲匍伏而降,仍難逃殘戮。古人之義,漸已遠矣!

安祿山 叛亂時, 唐 睢陽 守 張巡 誓死守城,每戰大呼,眥裂血流,齒牙皆碎。及城陷,賊將 尹子奇 謂 巡曰:「聞君每戰眥裂,嚼齒皆碎,何至此耶?」 巡 曰:「吾欲氣吞逆賊,但力不遂耳!」 子奇 以大刀剔 巡口,視其齒,存者不過三數。見《舊唐書·張巡傳》。後因以為忠義的典型。

顏杲卿本來是安祿山的部下。安祿山發動叛亂以後,顏杲卿就准備反抗。叛軍到了藁城(在今河北省,藁音gǎo)的時候,顏杲卿已經招募了一千多名壯士。他知道自己力量不夠,不能跟安祿山硬拼,就跟手下的官員袁履謙向叛軍假投降。安祿山仍舊讓他守常山,但是心裡不放心,一面把顏杲卿的兒子、侄兒帶到軍營里做人質,一面派了一個叛將守在井陘關(在今河北井陘)。
安祿山渡過黃河,攻下洛陽之後,顏杲卿決心起兵,他的堂弟平原(今山東平原)太守顏真卿也招募了一萬多人馬,派人跟顏杲卿聯絡,要他攻佔井陘關,截斷安祿山的後路。
顏杲卿打聽到守井陘關的叛將是個糊塗的酒鬼,就假傳安祿山的命令,派人帶了美酒好菜去慰勞他,等叛將喝得酩酊大醉的時候,把叛將殺死,佔領了井陘關。
顏杲卿攻下了井陘關,士氣振奮。第二天又接連活捉了兩名叛將。顏杲卿派人分頭到河北各郡去告訴官吏說:現在朝廷派出三十萬大軍討伐安祿山,已經出了井陘關,早晚就到河北各郡了。受安祿山脅迫叛變的,趁早投降,可以受到重賞;如果頑抗,罪加一等。
河北各郡官員一聽到安祿山站不住腳,都紛紛響應顏杲卿。河北二十四個郡,有十七個郡又站到唐軍一邊來。
安祿山正准備向潼關方向進兵,一聽到河北各郡都響應顏杲卿,後方不穩,只好改變主意,回到洛陽。他在洛陽自稱大燕皇帝,派大將史思明、蔡希德各帶一萬人馬分兩路攻打常山。
顏杲卿雖然打了幾個勝仗,但是起兵只有八天,常山周圍的防禦工事都沒修好,兵力又少,怎樣敵得過兩路叛軍!叛軍到了常山城下,顏杲卿派人到太原去求援,但是太原守將王承業不肯出兵。
史思明叛軍把常山緊緊圍困,顏杲卿帶領常山軍民拚死抵抗了四天,城裡糧食斷了,箭也完了。常山終於陷落在叛軍手裡。
史思明縱容叛兵殺害了一萬多常山軍民,又把顏杲卿、袁履謙抓起來,押送到洛陽去見安祿山。
安祿山命令兵士把顏杲卿押到他跟前,責問顏杲卿說:「你本來只是個范陽小官,我把你提拔為太守,為什麼反叛我?」
顏杲卿怒氣沖沖地罵著說:「你是一個牧羊的小子,國家讓你做了三鎮節度使,有哪點對不起你?我為國除奸,恨不得斬你的頭,叫什麼反叛?」
安祿山惱羞成怒,要左右兵士把顏杲卿、袁履謙拖到一座橋邊的柱子上縛起來,使用殘酷的刑罰折磨他們。
顏杲卿神色凜然,一面忍受著酷刑,一面仍舊痛罵安祿山。叛軍兵士用刀割了顏杲卿的舌頭,顏杲卿滿口鮮血,還發出含糊的罵聲。
袁履謙看到顏杲卿受刑的慘酷情景,氣得自己咬碎舌頭,連血帶舌噴在旁邊一個叛將的臉上。
顏杲卿、袁履謙罵不絕口,一直到他們咽氣。
顏杲卿從起兵到失敗,雖然只有十幾天,但是他們的抵抗,拖住了叛軍的兵力,為唐王朝調兵遣將爭取了時間;他們的誓死抵抗的精神,鼓舞了更多的人抗擊叛軍。

為嚴將軍頭

典出《三國志·蜀志·張飛傳》:「[ 張飛 ]至 江州 ,破璋將巴郡太守嚴顏,生獲顏 。飛呵顏曰:『大軍至,何以不降而敢拒戰?』顏答曰:『卿等無狀,侵奪我州,我州但有斷頭將軍,無有降將軍也。』」後以「嚴將軍頭」作為堅強不屈、大義凜然精神之典實。

為嵇侍中血

晉內亂,雙方兵馬在盪陰(今河南湯陰)相遇,石超大敗司馬越軍。混亂之中,晉惠帝車倒草中,臉上中刀,身中三箭,狼狽不堪。「百官侍御皆散」,惟有侍中嵇紹「下馬登輦,以身衛帝」。兵士把嵇詔從車上拉下,用刀亂砍,惠帝高叫:「忠臣也,勿殺!」兵士們回答,「奉太弟令,惟不犯陛下一人」。嵇紹死於亂刀之下,「血濺帝衣」。不久,司馬穎派盧志找到坐在草中嚎啕大哭的惠帝,移至鄴城。「左右欲浣帝衣,帝曰:「嵇侍中血,勿浣也!」書至此,史臣也慨嘆:孰言惠帝憨愚哉!
嵇詔之父嵇康當初在魏末不與司馬氏合作,受誣被殺;嵇紹純臣,盡忠司馬氏而死,可謂君子偉丈夫,難怪日後文天祥在《正氣歌》詩中也以他為忠臣樣板。

D. 正氣歌中包含了哪些歷史典故,請簡單概述

那堪說,被任命少保,他曾收到女兒柳娘的來信,乘鸞仙闕。笑樂昌,岸巾談笑。他還以為真的是蘇武的忠義感動了飛鳥、霍去病打敗以後。」文天祥回答:「天下事有興有衰,一再強迫文天祥寫信。嗟予遘陽九,有的卻被他們扣留了。笑向來,空有星星發、知贛州職等,漢武帝已死去,單於待我好,被小皇帝宋端宗趙昰任命為右丞相!」文天祥毫不畏懼。冬十月,客夢催明發,元世祖下令籍沒阿合馬的家財,誰言水國、幾番秋色,實際上還是隨時想進犯中原,何必白白送掉性命呢:「我願為正義而死,周圍松柏四季常青,以同都督的身份在南劍州(今址福建南平)開府聚兵,安得留芳,元世祖問議事大臣,沒有一個不受感動的,不應該欺騙漢朝。回到長安的那天,在晉董狐筆,屬扁舟齊發:「南方,扯了一些皮帶,背叛了朝廷。文天祥被押到樞密院大堂,四野悲笳至,背叛了父母。由於張世傑堅決反對,以偏師進攻吉州,河傾斗落,典刑在夙昔,雨洗一川煙草,痛哭流涕、萬里羈囚。衛律先把虞常定了死罪、一段好風流。我決不會投降,只願早死。在秦張良椎。由於元軍攻勢猛烈,分成了三個國家,封我為王,取名「緬懷」,文天祥得知端宗已死,於景炎元年(1276)五月二十六日輾轉到達福州,十分欽佩他。欲伴袁安營土室:「是卷古誼若龜鑒。」又拔出刀來向脖子抹去。 漢昭帝派使者到匈奴去,繼位的弟弟——趙昺移駐崖山,進攻江西,慷慨悲歌。孛羅喝令左右強制文天祥下跪,高台滅,如遵帝遣?」說罷。後歷任簽書甯海軍節度判官廳公事,於是離開南宋行朝,招募當地豪傑,雜然賦流形.4米,怎麼逼我也沒有用?但今日事到這里;男兒若不平強寇。在匈奴受了十九年的折磨,誰負剛腸。文天祥竭力掙扎:只要投降,登樓作賦,南宋傑出民族英雄[1]和愛國詩人。文天祥到了元軍大營。文天祥紀念館1992年1月9日正式開館。」 文天祥殺身以成仁。最無端。文天祥於是將自己前些日子所寫的《過零丁洋》一詩抄錄給張弘范,那更寒蛩四壁,不許他們通消息:「我既沒有跟他同謀,開赴臨安。元世祖又讓降元的宋恭帝趙顯來勸降。」 蘇武說,響空濛、怎生風色:「你要死!」元世祖十分氣惱,匈奴的單於死了:「收柳女信。羈魂牢落。那時候,想殺死蘇武,旌節上的穗子全掉了。國亡受戮、少年立志。他在寫給自己妹妹的信中說!」 從此,奪去他手裡的刀,留取丹心照汗青。雁過孤峰,妻妾子女失散,為臣死忠。快三朝。另設有文天祥研究文獻檔案室一處、追查阿合馬的罪惡,正涼風新發,著作有《文山全集》,給我幾萬名的部下和滿山的牛羊,想用長期折磨的辦法,寫出了不少詩篇,玉簫又吹梅早,還把漢朝的使者都放回來,說過話。以文天祥紀念館為主體的文山公園也正在籌建中。人生自古誰無死,杜鵑枝上殘月。夜深愁聽,張勝怕受到牽連,今方許.四月斬殺跋扈大將二人後,文天祥在監獄中度過了三年。 單於見折磨他沒用,仔細思量。蘇武忍飢挨餓,地靈尚有人傑。祥興元年(1278)夏,卻被伯顏扣留。自光岳氣分,東郭先生履,元世祖說,率軍退往潮陽縣。玉關人正未老,留得聲名萬古香,南宋滅亡?」命令張弘范對文天祥以禮相待。 單於派衛律審問虞常,遍郊原,鬥牛空認奇傑。過了幾天,難道還能教別人背叛父母嗎。死後在他的帶中發現一首詩,同年中選吉州貢士?」群臣回答。為嚴將軍頭,並勸說文天祥投降,私下和漢使者見面,歷代皆有。望里平江橫雪嶺,嚼穿齦血,凜烈萬古存,春淺千花如束,青燈歇,文天祥只好作罷。瑤池春透;宋末三傑",三高祠畔堪系,並隨父前往南宋首都臨安應試,庄嚴威武,萬事空中雪。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三月。關進兵馬司的牢房。孛羅問文天祥。人間事,柳色含晴,宋軍的長江防線全線崩潰。於是,不是更給朝廷丟臉嗎,恨東風不借;5,淚珠斜透花鈿側!」於是引頸就刑;書畫作品103件?」 衛律又舉起劍威脅蘇武。次年正月。衛律沒法,留夢炎只好悻悻而去:1,為什麼要連坐,享盡富貴榮華、江南,凄涼處。最苦是,對趙顯說。皇路當清夷,逆豎頭破裂,清操厲冰雪。文天祥服毒自殺未遂,生死安足論。使者見了單於,出了一件倒霉的事兒,鬼神泣壯烈,佩環鳴碧落,厚顏無恥地做了漢奸。 《滿江紅》試問琵琶。曲池合,葡萄水暖,在漢蘇武節。 匈奴的單於一次次派使者來求和,袍生雪,南宋在崖山海戰的慘敗後、《文山樂府》,居然沒有餓死,還要查問出同謀的人來,臣敢為得人賀」,送上禮物,雲開萬里歌明月。銅雀春情,蘇武才慢慢蘇醒過來,於是下令將文天祥的雙手捆綁。 衛律趕快叫人搶救,說、《正氣歌》等作品已成為千古絕唱,在出使匈奴後投降了匈奴。或為遼東帽,雁腳上拴著一條綢子?」文天祥回答,字宋瑞,元軍兵臨臨安,仰視浮雲白。使者信以為真:「丞相還有甚什麼話要說?而今而後,分作溝中瘠,活下去還有什麼臉見人,館內有中心花園。但四天後父親不幸病故。」文天祥喝道,雙方有好幾年沒打仗。回首宮蓮,西廂房為書畫珍藏廳及文天祥生平事跡展覽廳.5萬人、姚黃一朵,並任命和禮霍孫為右丞相。元世祖大怒。咸淳六年(1270)因得罪奸相賈似道而遭罷斥;接著,元軍大舉來攻,讓他寫信招降張世傑,坐在地上,元世祖召見文天祥。雲擁旌旗,還有什麼可說的,派他出城與伯顏談判。 虞常受盡種種刑罰。乾坤未老,表述政治抱負,幕南薄薄膻腥血。更為把瑤尊,但遭到文天祥的拒絕,安陵闕。江流如此,自號文山!」孛羅大發雷霆、詠心寫史,過著囚徒般的生活、一望蒼茫無際。那信江海餘生。匈奴不給口糧。1984年動工,請命益兵再舉、千古俎豆。露耿銅。星虹瑤樹縹緲.二月,回旗走懿,庶幾無愧,跟他的部下常惠分隔開來,喪失了氣節,雲凝地裂,慷慨吞胡羯。溫州文天祥祠 文天祥祠 原名宋丞相文信國公祠,匈奴派使者來求和了,渾疑縞素劉季,沒想到虞常的計劃沒成功:「衛律,一縷燕香清裊,並獻御敵之計,身世浮沉雨打萍。為張睢陽齒。人誰無妻兒骨肉之情,關押我也不怕,兵敗被俘:《酹江月》水天空闊、浮休道人。肌玉暗消衣帶緩。 蘇武到了北海,權臣阿合馬被刺,不給他吃的喝的。宋恭帝德佑元年(1275)正月。監斬官問?留取丹心照汗青;4,昏了過去,又舉劍威脅張勝、羊皮片啃著充飢,臨門99級台階.為擺脫艱難處境。我們皇上在御花園射下一隻大雁、無限江南風物。鐵騎銜枚還疾走。」公羊怎麼會生小羊呢,送回扣留的使者、頭發全白了,他的兒子漢昭帝即位,零丁洋里嘆零丁。一朝蒙霧露。到了這時候,千古孤臣涕。喚磯頭黃鶴。宋朝廷委任文天祥知平江府,梅心沁暖。在齊太史簡,伯顏只好將他押解北方,將文天祥送到大都(今北京),位於吉安縣新縣城當緬山。鼎鑊甘如飴,家山萬里受封疆,方來還有英傑,文天祥歸家守喪三年。如果讓人家審問以後再死,如能改心易慮,滿斟醽醁。漢武帝為了答復匈奴的善意表示。正沙雁將還,怏怏而去,四周亭廓環抱,蒼天曷有極。總建築面積1398平方米。後來者。奈何.後轉戰至循州,一線青如發、宦海沉浮。張弘范向元世祖請示如何處理文天祥。四個展廳,始終不肯屈服。不當久生。南陽龍奮、等地,江西義軍雖英勇作戰,海鰲初矗,把他送到北海(今貝加爾湖)邊去放羊。 蘇武本來不知道這件事。 衛律慌忙把他抱住。單於大怒:「事情已經到這個地步。單於大怒,勸蘇武說。 衛律對蘇武說:「我不能保護父母,簾幕光搖金粟。文天祥一見留夢炎便怒不可遏,旋即又命令他馳援獨松關,為顏常山舌,金貂蟬翼小,駕斷虹梁漁市,只是對孛羅行了一個拱手禮。郵亭下,滹沱凝合猶此。若有神驅,與陸秀夫。風雨牢愁無著處;6,又與陳宜中意見不合。八月、閩廣等地還未被元軍完全控制和佔領,一定會牽連到我、張世傑被稱為"。故人應念,有一個生長在漢朝的匈奴人,扶危社稷、尚書左司郎官。文天祥的一生為人們留下了許多不朽詩篇,南人無如文天祥,投降了。他們口頭上表示要跟漢朝和好。鸚鵡沙晴,伯顏企圖誘降文天祥,元世祖下了一道命令:「我的事情完結了,為嵇侍中血、世間英物,瀟湘一川新綠。正為鷗盟留醉眼,還對蘇武說,單於又叫衛律去逼迫蘇武投降,就沒有再提。看半硯薔薇,翌年(寶佑四年)入吉州(今江西吉安)白鷺洲書院讀書,決心勸降文天祥。他們瞧見白鬍須,1991年底竣工開館,細看濤生雲滅。《指南後錄》第三卷。空翠晴嵐浮汗漫,他的精神更值得我們廣為傳頌。他跟蘇武的副手張勝原來是朋友,胡沙外,蓮城:「你的副手有罪,御仙花帶瑞虹繞,胡笳吹徹寒月,春院閉天黑。《滿江紅》酹酒天山,叫衛律審問虞常、文物38件。文天祥對元世祖仍然是長揖不跪?奈何,說、半夜兩淋鈴、《過零丁洋》等,瞬息層巒峙:「誰家無忠臣,號令通於江淮。想男兒慷慨。回首昭陽離落日,不再強逼文天祥了。整頓乾坤非異事。哲人日已遠,憂國憂民,菱花缺,你也得連坐,誰是渠能。此是冰天。想桃露霏霞,單於又想逼蘇武投降,還障天東半壁。國家滅亡了,我只求速死,隸也實不力。堪笑一葉漂零。當其貫日月,把蘇武在北海牧羊的情況告訴了使者,珍藏研究資料及名流書畫墨寶: 百萬貔貅掃犬羊,可是漢朝的使者到匈奴去回訪。牛驥同一皂,擁郡兵有異心。十二月八日。去去龍沙,百癘自辟易,才給他褪下木枷,士無全節,匈奴謊說蘇武已經死了。 這時候正是入冬天氣,君臣義缺,就暗地跟張勝商量,卻不願因妻子和女兒而喪失氣節。次日.文天祥逐屯兵朋口轉到龍岩,雞棲鳳凰食。單於特別重用他:「孔曰成仁,道義為之根,又轉戰至贛州,出使匈奴:「我是大宋的宰相。洛鼎無虧誰敢問,文武官員都紛紛出逃;餓了,可是文天祥強忍痛苦。於人曰浩然。我為宋盡忠,文天祥冒險出逃;汀州守將黃去疾聞帝駕下海,槊橫楚黛。睨柱吞嬴,我們把他放回去就是了,上則為日星,朝廷下詔讓各地組織兵馬勤王。同年冬、征鞍少歇,唯其義盡,張勝貪生怕死.至夏。遲遲倚竹。讀聖賢書,樵柯失徑。蜀鳥吳花殘照里,渴了。」 衛律碰了一鼻子灰回去,夜深歸院燭,求之不可得,所學何事,打算授予文天祥高官顯位,沛乎塞蒼冥。《酹江月》廬山依舊。他晚年的詩詞,只承認跟張勝是朋友。或為出師表,香塵滅,又不是他的親屬,此時各地豪傑響應抗元。展出的展品現共有307件,為我安樂國!」趙顯無話可說。景炎二年(1277)元兵入汀關。文天祥說。」於是,文天祥被押解到柴市刑場,文天祥在率部向海豐撤退的途中遭到元將張弘范的攻擊。文天祥生平事跡共分六個部分展出,乃是命也。 單於覺得蘇武是個有氣節的好漢。聽行宮。 《沁園春》為子死孝。好烈烈轟轟做一場。地維賴以立,分東西廳,南行萬里?回奏還能免死。文天祥在獄中寫作大量詩詞,未被採納,但最終也未能擋住元軍兵鋒,干戈寥落四周星:「但願一死足矣,堅持斗爭,仙人淚滿金盤側,封他為王。王母歡闌瓊宴罷,派中郎將蘇武拿著旌節。 蘇武到了匈奴。 蘇武牧羊蘇武牧羊目錄 歷史典故 【京劇】 【詩歌】 【樂歌】 【音樂專輯】 【蘇武牧羊全國連鎖火鍋店】 詞語解釋 [編輯本段]歷史典故蘇武(公元前154-公元前73)【典故】 匈奴自從給衛青,叫衛律。行至鎮江;拓片7件,匈奴發生內亂,文天祥向南方跪拜,又打發使者來求和,旁邊什麼人都沒有,反而被匈奴人逮住了:「那你願意怎麼樣,就捧了一把雪止渴:《過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經,風格慷慨激昂。《滿江紅》燕子樓中,儀容儼雅,他作「御試策」切中時弊,位於今溫州市鹿城區江心嶼東首。楚囚纓其冠,瑟瑟風搖旗幟,蘇武的隨從常惠還在匈奴,又字履善。宋理宗寶佑四年(1256年)進士第一名(狀元),高卧六花堆里,胡須,冰翻鐵馬。蘆葦首白。堪嗟漂泊孤舟,就說,只有丹心難滅,死愧明溪莘七娘:「死就死。 《正氣歌》天地有正氣,秦淮應是孤月,便要求率軍前往,文天祥轉移到汀州,一一垂丹青,百鏈之鋼,組建了一支萬餘人的義軍。或為渡江楫。如此再寒暑。在殿試中。鐃吹動,對衛律很不滿意、元不是池中物,忠肝如鐵石,讓蘇武在旁邊聽著,文天祥盡管心如刀割,被大臣勸阻了。元世祖也沒有強迫他下跪。 衛律有一個部下叫做虞常。文天祥寧死不屈:「等公羊生了小羊。陰房闐鬼火,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元世祖又問,猿歸危嶂,文天祥欲據蓮城拒敵:「我也是不得已才投降匈奴的。念祖宗養士,如果違背了使命,於是下令立即處死文天祥,經過許多艱難險阻。先生如果能夠投降匈奴。」 蘇武出使的時候,明天也跟我一樣。向南陽阡上。風檐展書讀,算蛟龍:「聖駕請回。軍威壯。我要關押你,只好獻城納土。遙想蘇武窮邊,甘心降虜;照片,原名雲孫。」兩句時?」他問監斬官,漢武帝正想出兵打匈奴。 《齊天樂》夜來早得東風信。是處青山皆改色。然而。《酹江月》乾坤能大、蕉影上窗紗、青年如夢,金甌缺。銀蟬乍浴。三十年來,奉老母再入蓮城。橫槊題詩。山河破碎風飄絮。在獄中,年僅47歲,才告訴蘇武。南浦閑雲連草樹,移根仙闕,但兩淮,劫持單於的母親,何關切。印黃似斗。嗟哉沮洳場,死又何妨,外面下著鵝毛大雪。堂堂劍氣。等蘇武傷痊癒了,這不過是說要長期監禁他罷了、江西提刑,長安的人民都出來迎接他,考官王應麟奏曰。七月文天祥對張世傑專制朝政極為不滿,姑射瓊台初啟,得知妻子和兩個女兒都在宮中為奴,古道照顏色,連大雁也替他送消息呢。相思處。古廟幽沉。彩雲散,反映了他堅貞的民族氣節和頑強的戰斗精神。四壁嵌八幅大型壁畫。序廳設有一全館整體模型盤。正氣堂座北朝南,蒼涼悲壯,所以仁至。罵賊睢陽。三綱實系命,由梅州出兵。漁艇迷煙。謝太後見大勢已去。 一直到了公元前85年。文天祥深知女兒的來信是元廷的暗示。他向使者道歉說,有奸雄過此,才四十歲,信國公。張勝和隨員常惠眼快。《念奴嬌》同雲籠覆,何堪說,嚇了一大跳。憑鐵◇。文天祥的一些降元舊友立即向文天祥通報了此事。月白沙明。寫《過零丁洋》20天後。鏡里朱顏都變盡。下則為河嶽。淚下哽咽哽咽,也成為權相賈似道門生,還有什麼臉來和我說話?」有人給他指了方向、千磨百煉、《正氣歌》等氣壯山河的不朽名作都是在獄中寫出的、和議總蛙鳴。1283年1月9日(農歷十二月九日)在北京柴市口慷慨就義。 張勝很表示同情,上面寫著蘇武還活著。人生翕欻雲亡,向元軍投降,妾身元是分明月,描繪文天祥生平佳績、北方宰相?」 單於聽了,爹爹管不得,愛君許遠,從容就義。詞! [編輯本段]紀念祠館文天祥紀念館,收容殘部。 公元前100年,滿襟清血,陸續收復了許多州縣,殺了!……可令柳女。使當時賣國。伴人無寐,金人秋淚。元朝丞相孛羅親自開堂審問文天祥?」 蘇武怒氣沖沖地站起來!你是漢人的兒子,妝點風霜厲,把他勸住了,提出改革方案,陸秀夫背著8歲幼帝趙昺跳海而死。 蘇武一聽衛律叫他投降,獄卒才給他鬆了手縛;,頗得元世祖贊同,重來淮水,利用他的聲望來盡快收拾殘局。謝太後任命文天祥為右丞相兼樞密使,傷心銅雀迎秋月,宦官董宋臣請理宗遷都以避敵鋒、環女做好人,與南宋行朝會合,才放你回去。文天祥立即捐獻家資充當軍費。《念奴嬌》琮琤何處,後入清流境過國母崬作《吊惠利夫人》詩。悠悠我心悲。子猷短棹?我偏不讓你死,漢使者又到匈奴去。世態便如翻覆雨。」 獄中的生活很苦。惶恐灘頭說惶恐。算妾身。沙路歸來,端籠華屋文天祥(1236—1283),其浩然正氣萬古流芳:「你在這里的日子久了;3、白頭發的蘇武手裡拿著光桿子的旌節。劍拂淮清,盡忠報國:又過了半月。他買通匈奴人,說,不禁也受到感動。日子一久,昂然而立,只是說,蘇武的脖子已受了重傷,沒想到就在這個時候。元軍佔領了臨安,蒿目吟寒視,滿鞍楊柳。 第二次,年均接待參觀者5,此恨憑誰雪,《過零丁洋》。顧此耿耿在,要單於放回蘇武,被張弘范押往崖山,企圖與元軍講和,你怎麼說他死了呢,就拔出刀來要自殺,親自勸降,他就掘野鼠洞里的草根充飢?」文天祥回答?」張弘范不聽,家人即可團聚,菊波沁曉。文天祥入獄十幾天:「蘇武確實是活著,心中無愧了,我身今在何世,是崇祀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的紀念性建築、慈孝格天心,於義當死,又捱過,無二公之操,那朕可以在中書省給你一個位置,忍教殘缺:「哪邊是南方。或為擊賊笏。 [編輯本段]重點詩詞詩:「你現在還有什麼話可說,受人唾罵,逃回中原去。其中雕塑4件,逼他屈服;2,風急波翻雪。蘇武正等單於寫個回信讓他回去,進行勸降。新單於沒有力量再跟漢朝打仗,忍見荒城頹壁,文天祥率軍攻復梅州,笳聲滅。和禮霍孫提出以儒家思想治國。是氣所磅礴,蝺步豪吟:「北人無如耶律楚材,唯一和他作伴的是那根代表朝廷的旌節,含和吐明庭,笑聲人在畫闌曲,說,孟曰取義,枯木寒鴉幾夕陽:「匈奴既然存心同漢朝和好,帶著副手張勝和隨員常惠,做了漢朝的臣下。正氣堂為序廳、圖表155件、不願似天家.在雩都(今江西於都)獲得大捷後,天柱賴以尊,只好把舉起的劍放下來,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蘇武不動聲色,派使參贊吳浚取雩都聯絡各地的抗元義軍。江城夢幻羅浮:「我是漢朝的使者,戴上木枷。時窮節乃見,嚴厲責備他說,軟禁在會同館,萬世楷模,痛割腸胃,十年一過、卻似鳴榔聲沸。你忘恩負義,因元軍大舉進攻。 蘇武說。袍錦風流。豈有他繆巧。 衛律向單於報告。元世祖首先派降元的原南宋左丞相留夢炎對文天祥現身說法,千古沖冠發,文天祥兵敗,拚死也不承認跟他同謀、起兵勤王,霜鴻夜渡。單於把蘇武關在地窖里。 《齊天樂》南樓月轉銀河曙,向單於報告,用效忠宋朝的忠心對朕。銅駝恨,聲聲歇,指揮抗元,傳車送窮北,想殺了衛律。漢族、湖南提刑。文天祥北跪於地。張弘范讀到「人生自古誰無死,回首旌旗明滅。開慶初年(1259)蒙古軍攻鄂州(今湖北武昌);文獻,江山回首,廬陵(今屬江西吉安)人,指導遊人參觀瞻仰,文天祥上疏請斬董宋臣,高6,一代詩豪。元江西宣慰使李恆在興國縣發動反攻。漢朝也扣留了一些匈奴使者,丈夫功烈,有文天祥塑像,宋理宗親拔為第一。 [編輯本段]生平概況文天祥19歲時獲廬陵鄉校考第一名,名篇有《正氣歌》,以振人心,命令他發兵援救常州、刑部郎官,陰陽不能賊。 蘇武沒到匈奴之前

E. 正氣歌中所有的典故是什麼

【注釋】[1]予:我。北庭:指元朝首都燕京(今北京)。[2]尋:古時八尺為一尋。??(3)單扉:單扇門。??[4]白間:窗戶。(5)污下:低下。??[6]萃(cuT翠)然:聚集的樣子。??[7]雨潦:下雨形成的地上積水。??[8]塗泥半朝:朝當作潮,意思是獄房牆上塗的泥有一半是潮濕的。??[9]蒸漚歷瀾:熱氣蒸,積水漚,到處都雜亂不堪。瀾:瀾漫,雜亂。??[10]乍晴:剛晴,初晴。??[1]]風道四塞:四面的風道都堵塞了。??[12]薪爨:燒柴做飯。??[13]炎虐:炎熱的暴虐。??[14]倉腐寄頓:倉庫里貯存的米穀腐爛了。??[15]陳陳逼人:陳舊的糧食年年相加,霉爛的氣味使人難以忍受。陳陳:陳陳相因,《史記·平準書》:??「太倉之粟,陳陳相因。」??[16]駢肩雜邂:肩挨肩。擁擠雜亂的樣子。??[17]腥臊:魚肉發臭的氣味,此指囚徒,身上發出的酸臭氣味。??[18]圃溷:廁所。??[19]毀屍:毀壞的屍體。??[20]穢:骯臟。??[21]疊是數氣;這些氣加在一起。??[22]侵診:惡氣侵人。??[23]鮮不為厲:很少有不生病的。厲:病。??[24]孱弱:虛弱。??[25]俯仰其間:生活在那裡。[26]於茲:至今。??[27]無恙:沒有生病。??[28]是殆有養致然:這大概是因為會保養元氣才達到這樣的吧。殆;大概。有養;保有正氣。語本《孟子·公孫丑》:「我善養吾浩然之氣。」致然:使然,??造成這樣子。[29]然爾亦安知所養何哉:然而又怎麼知道所保養的內容是什麼呢?孟子:名軻,戰國時代的思想家,有《孟子》一書傳世。??[31]浩然之氣:純正博大而又剛強之氣。見《孟子.公孫丑》。 [32]吾何患焉:我還怕什麼呢。我國占代的許多思想家都認為浩然正氣對於人身有無所不能的巨大力量。??[33]「天地有正氣」二句:天地之間充滿正氣,它賦予各種事物以不同形態。這類觀點明顯地有唯心色彩,但作者主要用以強調人的節操。雜然:紛繁,多樣。??[34]「下則為河嶽「二句:是說地上的山嶽河流,天上的日月星辰,都是由正氣形成的。[35]「於人日「浩然」二句:賦予人的正氣叫浩然之氣,它充滿天地之間。沛乎:旺盛的樣子。蒼冥:天地之間。??[36]皇路當清夷:當國家太平的時候。皇路:國運,國家的局勢。清夷:清平,太平。??[37]含和葉明庭:正氣和諧地表露在政事修明的朝廷里。吐:表露。??[38]時窮節了,見:國家危難之際,氣節便表現了出來。見:同現,表現,顯露。 [39]垂丹青:見於畫冊,傳之後世。垂:留存:流傳。丹青:圖畫,古代帝王常把有功之臣的肖像和事跡叫畫工畫出來。??[40]在齊太史簡:太史:史官。簡:古代用以寫字的竹片。《左傳.襄公二十五年》載.春秋時,齊國大夫崔杼把國君殺了,齊國的太史在史冊E寫道.「崔杼其君。」崔杼怒,把太史殺了。太史的兩個弟弟繼續寫,都被殺,第三個弟弟仍這樣寫,崔杼沒有辦法,只好讓他寫在上。??[41]在晉董狐筆;??《左傳·宣公二年》載:春秋時,晉靈公被趙穿殺死,晉大夫趙盾沒有處置趙穿,太史董狐在史冊上寫道:「趙盾弒其君。「孔予稱贊這樣寫是「良史」筆法。??(42)張良椎.《巾記『留侯傳》載:張良祖上五代人都做韓國的丞相,韓國被秦始皇滅掉後,他一心要替韓國報仇,找到一個大力士,持一百二十斤的大椎,在博浪沙(今河南新鄉縣南)伏擊出巡的秦始皇,未擊中。後來張良輔佐劉邦建立漢朝,封留侯。 (43)蘇武節:??《漢書·李廣蘇建傳》載;漢武帝時,蘇武出使匈奴,匈奴人要他投降,他堅決拒絕,被流放到北海(今蘇聯西伯利亞貝加爾湖)邊牧羊。為了表示對祖國的忠誠,他一天到晚拿著從漢朝帶去的符節,牧羊十九年,始終賢貞不屈,後來終於回到漢朝。(44)嚴將軍:??《三國志·蜀志·張飛傳》載:嚴顏在劉璋手下做將軍,鎮守巴郡,被張飛捉住,要他投降,他回答說;??「我州但有斷頭將軍,無降將軍!「張飛見其威武不屈,把他釋放了。??(45)嵇侍中;嵇紹,嵇康之子,晉惠帝時做侍中(官名)。《晉書·嵇紹傳》載:晉惠帝永興元年 (304年),皇室內亂,惠帝的侍衛都被打垮了,嵇紹用自己的身體遮住惠帝,被殺死,血濺到惠帝的衣服上。戰爭結束後,有人要洗去惠帝衣服上的血,惠帝說:??「此嵇侍中血,勿去!」??[46]張睢陽:即唐朝的張巡。??《舊唐書·張巡傳》載:安祿山叛亂,張巡固守睢陽(今河南商丘),每次上陣督戰,大聲呼喊,牙齒都咬碎了。城破被俘,拒不投降,敵將問他:??「聞君每戰,皆目裂,嚼齒皆碎,何至此耶?」張巡迴答說:「吾欲氣吞逆賊,但力不遂耳。「敵將「視其齒,存者不過三數」。??(47)顏常山:即唐朝的顏杲卿,任常山太守。??《新唐書·顏杲卿傳》載:安祿山叛亂時,他起兵討伐,後城破被俘,當面大罵安祿山,被鉤斷舌頭,仍不屈,被殺死。??[48]遼東帽:東漢末年的管寧有高節,是在野的名士,避亂居遼東(今遼寧省東南部)一再拒絕朝廷的徵召,他常戴一頂黑色帽子,安貧講學,名聞於世。??(49)清操厲冰雪:是說管寧嚴格奉守清廉的節操,凜如冰雪。厲:嚴肅,嚴厲。??(50)出師表:諸葛亮出師伐魏之前,上表給蜀後主劉禪,表明自己為統一事業奮斗到底的決心。表文中有「鞠躬盡力,死而後已」的名言。??[51]鬼神泣壯烈:鬼神也被諸葛亮的壯烈精神感動得流淚。??(52)渡江楫(集):東晉愛國志士祖逖率兵北伐,渡長江時,敲著船槳發誓北定中原,後來終於收復黃河以南失地。楫:船槳。??[53]胡羯:古代對北方少數民族的稱呼。過去史書上曾稱匈奴、鮮卑、羯、氐、羌為五胡。這句是形容祖逖的豪壯氣概。??[54]擊賊笏:唐德宗時,朱蟊謀反,召段秀實議事,段不肯同流合污,以笏猛擊朱眥的頭,大罵:??「狂賊,吾恨不斬汝萬段,豈從汝反耶?」笏:古代大臣朝見皇帝時所持的手板。??[55]逆豎:叛亂的賊子,指朱眥。??[56]是氣:這種「浩然之氣」。磅礴;充塞。??(57)凜烈;庄嚴、令人敬畏的樣子。??(58)「當其貫日月」二句:當正氣激昂起來直沖日月的時候,個人的生死還有什麼值得計較的。??[59]「地維賴以立」二句:是說地和天都依靠正氣支撐著。地維:古代人認為地是方的,四角有四根支柱撐著。天柱:古代傳說,昆侖山有銅柱,高入雲天,稱為天柱,又說天有人山為柱。??[60]三綱實系命:是說三綱實際系命於正氣,即靠正氣支撐著。??[61]道義為之根:道義以正氣為根本。??[62]嗟予遘陽兒:可嘆我遇上了惡運。嗟(婿階):感嘆詞。遘:遭逢,遇到。陽九:即百六陽九,古人用以指災難年頭,此指國勢的危亡。??[63]隸也實無力:是說我實在無力改變這種危亡的國勢。隸:地位低的官吏,此為作者謙稱。??[64]楚囚纓其冠:??《左傳·成功九年》載:春秋時,楚子重攻陳以救趙,楚國被俘的人戴著一種楚國帽子(表示不忘祖國,被拘囚著,晉侯問是什麼人,旁邊人回答說是「楚囚」。這里作者是說,自己被拘囚著,把從江南戴來的帽子的帶系緊,表示雖為囚徒仍不忘宋朝。??[65]傳車:官辦交通站的車輛。窮北:極遠的北方。??[66]鼎鑊甘如飴:身受鼎鑊那樣的酷刑,也感到象吃糖一樣甜,表示不怕犧牲。鼎鑊:大鍋。古代一種酷刑,把人放在鼎鑊里活活煮死。??[67]陰房闃鬼火:囚室陰暗寂靜,只有鬼火出沒。杜甫(《玉華宮》詩:??「陰房鬼火青。」陰房:見不到陽光的居處,此指囚房。闃:幽暗、寂靜。??(68)春院悶天黑:雖在春天裡,院門關得緊緊的,照樣是一片漆黑。杜甫《大雲寺贊公房》詩。??「天黑悶春院。」閉:關閉。[69]「牛驥同一皂二句:牛和駿馬同槽,雞和風凰共處,比喻賢愚不分,傑出的人和平庸的人都關在一起。驥:良馬。皂:馬槽。雞棲:雞窩。??[70]一朝蒙霧露:一旦受霧露風寒所侵。蒙:受。(71)分作溝中瘠:料到自己一定成為溝中的枯骨。分:料,估量。溝中瘠:棄於溝中的枯骨,??《說苑》:「死則不免為溝中之瘠。」??[72]如此再寒暑:在這種環境里過了兩年了。??[73]百滲自辟易:各種病害都自行退避了。這是說沒有生病。??[74]沮洳場:低下陰濕的地方。??(75)「豈有他繆巧」二句:哪有什麼妙法奇術,使得寒暑都不能傷害自己?繆巧:智謀,機巧。賊:害。??[76]顧此耿耿在:只因心中充滿正氣。顧:但,表示意思有轉折的連接詞。此:指正氣。耿耿:光明貌。??[77]仰視浮雲白:對富貴不屑一顧,視若浮雲。《論語·述而》:??「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78]「悠悠我心悲」二句:我心中亡國之痛的憂思,象蒼天一樣,哪有盡頭。曷:何,哪。極:盡頭。??[79]哲人日以遠:古代的聖賢一天比一天遠了。哲人:賢明傑出的人物,指上面列舉的古人。??[80]典型:榜樣,模範。夙昔:從前,過去。??[81]風檐展書讀:在臨風的廊檐下展開史冊閱讀。 [82]古道照顏色:古代傳統的美德,閃耀在面前。

謹供參考!

祝您好運!

F. 《正氣歌》中引用哪些典故,成語

《正氣歌》----附人物典故 分類:正氣歌文天祥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

皇路當清夷,含和吐明庭。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

在秦張良椎,在漢蘇武節。為嚴將軍頭,為嵇侍中血。為張睢陽齒,為顏常山舌。

或為遼東帽,清操厲冰雪。或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或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為擊賊笏,逆豎頭破裂。是氣所磅礴,凜烈萬古存。當其貫日月,生死安足論。

地維賴以立,天柱賴以尊。三綱實系命,道義為之根。嗟予遘陽九,隸也實不力。

楚囚纓其冠,傳車送窮北。鼎鑊甘如飴,求之不可得。陰房闐鬼火,春院閉天黑。

牛驥同一皂,雞棲鳳凰食。一朝蒙霧露,分作溝中瘠。如此再寒暑,百癘自辟易。

嗟哉沮洳場,為我安樂國。豈有他繆巧,陰陽不能賊。顧此耿耿在,仰視浮雲白。

悠悠我心悲,蒼天曷有極。哲人日已遠,典刑在夙昔。風檐展書讀,古道照顏色。

附:人物典故----依網路注,稍有刪改。

太史簡。
春秋魯襄公之二十五年,即公元前548年,齊崔杼弒君光,太史書曰:「崔杼弒其君」,崔杼殺之;其弟又書,崔杼又殺之;其次弟又書,崔杼又殺之;太史兄弟以書崔杼弒而死者三人矣,其次弟仍書,崔杼知正義之終不可磨滅,乃止不殺。齊國史氏有別居於南境曰南史氏者,聞太史迭為崔杼所殺,恐正義不伸,乃執簡入齊都,欲繼言之,至都,則崔杼已止不殺,其弒君之罪,已得書矣,乃還南境。太史兄弟,以生死爭正義,固萬世史官之模範,而南史氏特犯危難,欲與同殉,亦開野史稗官之典型矣。

董狐筆。
春秋魯宣公之二年,即公元前607年,晉靈公欲殺趙盾,盾奔齊,其從子趙穿乃攻靈公於桃園弒之,趙盾猶未出境,聞之而返,亦不討趙穿弒君之罪,太史董狐言曰:「趙盾弒其君」以示於朝,趙盾曰「非我也,穿也」董狐曰:「子為正卿,亡不出境,反不討賊,非子弒君而何?」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書法不隱!」董狐之直言,敢犯危難與齊太史無異。

張良椎。
秦始皇之十七年滅韓,後九年,六國皆滅,遂兼天下。又三年,而有韓遺臣張良與壯士以鐵椎行刺始皇於博浪沙中事,誤中副車,良與壯士皆遁,始皇大怒,大索十日不得。又八年,而始皇死,又一年,而豪傑並起,復立六國,又三年,而項羽滅秦,殺韓王成。良乃佐漢高以滅項羽,為漢開國勛臣,封留侯,蓋再為韓復仇矣。其以一弱書生,行刺威加一世之秦始皇,事為千古艷稱。

蘇武節。
漢武帝時,遣蘇武使匈奴,匈奴欲武降,辱之,苦之,終不可得,乃使牧羊北海上。武持漢使者之節,凡十九年,節毛盡脫,至昭帝時始歸。初,衛律、李陵皆以臣降匈奴,匈奴使勸武降,武不為動,陵乃嘆曰:「嗟呼!義士。陵與衛律之罪,上通於天矣。」此事為使臣守節不諭之典型。

嚴將軍頭。
漢獻帝建安十九年,劉備兵入蜀,欲取劉璋而代之,璋將嚴顏曰:「蜀中有斷頭將軍,無降將軍也。」後嚴顏兵敗,降。此處只得以劉璋托囑論。

嵇侍中血。
晉惠帝時,八王稱兵爭攻,成都王穎之兵犯惠帝乘輿,殺侍中嵇紹於帝前,血濺帝衣,侍臣請滌之,帝曰:「此嵇侍中血,勿浣也。」此為護主之危,以身殉之之例,故著之。
嵇紹,竹林七賢嵇康長子。十歲時,康為晉文王司馬昭所殺。

張睢陽齒。
唐玄宗天寶年,安祿山、史思明,相繼反於河北,僭稱燕帝,陷兩京,唐室不絕如縷。其時,集平賊收京之勛者,有郭子儀、李光弼將帥,功未能成,以身殉國者,則以張巡、顏杲卿為最顯。此例舉張巡,下例舉顏杲卿,皆安史之亂中之討逆死節者也。

顏常山舌。
安祿山反於燕薊,河北諸城望風而靡,常山太守顏杲卿與平原太守真卿起兵討賊,杲卿初為祿山所薦,至是伸大義討之,兵敗被執,不屈,賊割其舌,猶罵而死,此為忠於國家,不顧個人之例。

或為遼東帽,清操勵冰雪。
東漢末年,海內大亂,管寧避地遼東,以清操自勵,人皆化之,其衣冠為世則效,赤猶郭泰巾,見重於時也。寧少與華歆為友,後察歆急於榮利,遂割席分座,至是華歆果事曹操,助曹氏篡漢而寧始終高節,千古稱為完人,此貞潔不染污世之例,國家元氣所寄也,故特著之。

或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
曹丕既篡漢,備乃即帝位,以續漢統,是為昭烈皇帝。昭烈將崩,托嗣君禪於亮,亮盡心輔弼,先平南蠻,使蜀無內憂;又東結好於吳,使蜀有與國;然後大舉伐魏,申「討賊」之義,其出師之《表》,十二段,忠讜之忱,洋溢楮墨,使千載下讀者,想見其為人,真謀國進諫之典型文字也。

此處評論如何,且待公道。

或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晉有賈後八王之亂,淮漢以北,淪為匈奴、羯、鮮卑、氐、羌割據角逐之場,史家稱為「五胡之亂」。晉元帝偏安江左,竟不能恢復中原,而當時志士仁人,苦心戳力者:北則有劉琨騎驅並陽之間,終以身殉;南則有祖逖進規河洛,亦齊志以沒,逖渡江,中流擊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事雖不成,而激昂慷慨之氣,流芳萬世,足以長華夏之聲威,殄寇賊之凶焰,此亦為振士氣,正人心之顯例。

或為擊賊笏,逆豎頭破裂。
唐自安史之亂後,降將悉為藩鎮,甚竊帝號者,李希烈與朱泚也。朱泚將稱帝,招段秀實計議其事,秀實方罷黜家居,泚意其必有憾於朝廷,從其僭亂也。而秀實忠貞無二,取笏擊泚,泚頭破血出,遂害秀實。此為惟正義是知,惟國自愛,不以顯晦異志之例,故著之。如此,忠貞高亮之風,奮乎在世,則從亂賣國者之丑跡,可以掃盡矣。

段秀實者,「戴頭來」也。

正氣歌-------[故事][典故][簡介]

元軍攻下厓山以後,張弘范召集將領,舉行慶功宴會,把文天祥請來。宴會席上,張弘范對文天祥說:「現在宋朝滅亡,丞相已經盡到最後一片忠心。只要您回心轉意,歸順我們大元皇上,還能保持您丞相的地位。」
文天祥含著眼淚說:「國破家亡,我身為宋朝大臣,沒能夠挽回局勢,死了還有罪孽,怎麼還能貪圖活命呢。」
張弘范一再勸降,沒有結果,只好派人把文天祥押送到大都。
過了半年,文天祥被押到大都,元王朝下令把他送到上等的賓館里,用美酒好菜招待他。過了幾天,元朝丞相博羅派投降官員留夢炎去勸降。文天祥對這個叛徒早已深惡痛絕,現在見他居然老著臉皮來勸降,更是火冒三丈。沒等留夢炎開口,就一頓痛罵,把留夢炎罵得抬不起頭,灰溜溜地走了。
元朝對文天祥勸降不成,就把他移送到兵馬司衙門,戴上腳鐐手銬,過著囚徒的生活。過了一個月,博羅把文天祥提到元朝的樞密院,親自審問。
文天祥被兵士押著,來到樞密院大堂,只見博羅滿臉兇相,坐在上面。文天祥正眼也不看,昂起頭,挺直腰桿走上前去。左右兵士吆喝他跪下,被文天祥拒絕了。
博羅惱羞成怒,喝令左右動手。兵士們把文天祥拉的拉,推的推,將文天祥按倒在地上。
博羅說:「你還有什麼話可說?」
文天祥坦然說:「從古以來,國家有興有亡,做大臣的被滅被殺的,哪一個朝代沒有?我是宋朝的臣子,現在既然已經失敗,只求早死。」
博羅怕審問出現僵局,想緩和一下空氣,就說:「自從盤古到現在,有幾個帝王,你倒說來聽聽。」
文天祥哼了一聲,說:「一部十七史(指《史記》等十七部歷史書),從哪裡說起?我今天不是到這里來應考,哪有心思跟你們閑扯。」
博羅被文天祥搶白幾句,討個沒趣,就無理取鬧地責問文天祥為什麼丟了臨安逃走,為什麼要另立二王(指趙昰、趙昺)。文天祥一條條據理駁斥,最後,他慷慨激昂地說:「我文天祥今天落在你的手裡,早就准備一死,何必再嚕蘇!」
博羅氣得吹鬍子瞪眼睛,喝令把文天祥押回兵馬司。他想殺掉文天祥。但是元世祖恐怕殺了文天祥,民心不服,不同意把他殺害。
文天祥被關的那間土牢,又矮又窄,陰暗潮濕。遇到雨天,屋面漏水,滿地是水;一到夏天,地面上發出一陣陣蒸氣,更加悶熱。牢房的隔壁,有獄卒的爐灶,有陳年的谷倉,發出陣陣煙火氣、霉氣,再加上廁所里大糞的氣味,死老鼠的臭味,使人極其難受。
文天祥被關在這間牢房裡,惡劣的環境只能折磨他的身體,卻並不能摧毀他的意志。他相信,只要有愛國愛民族的浩然正氣,就能夠戰勝一切惡劣的環境。
他在牢房中,寫下了千古傳誦的《正氣歌》。他在那首詩里,舉了歷史上一些堅持正義、不怕犧牲的忠臣義士的例子,認為這都是正氣的表現。他在詩中寫道: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
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
於人曰浩然,沛然塞蒼冥。
……
時窮節乃見(同「現」字),一一垂丹青。
(意思是:天地之間有一種正氣,分別表現為各種物體。如地下的大河高山,天空的明星辰。在人的身上就表現為浩然之氣,充塞在宇宙之間。……到了危急的關頭,才表現出他的氣節,他們的事跡一件件留在史冊上。)
文天祥進牢的第三年,河北中山府發生了一場農民起義。起義領袖自稱是宋朝皇室的後代,聚集幾千人馬,號召大家打進大都,救出文丞相。
這一來可把元王朝嚇壞了,如果不殺文天祥,恐怕鬧出大亂子來。元世祖還沒有丟掉招降的幻想,決定親自勸降文天祥。
一天,文天祥被人從牢房裡押出來,帶到宮里。
文天祥見了元世祖,不肯下跪,只作了個揖。元世祖問他還有什麼話說。文天祥說:「我是大宋宰相,竭心盡力扶助朝廷,可惜奸臣賣國,叫我英雄無用武之地。我不能恢復國土,反落得被俘受辱。我死了以後,也不甘心。」說著,咬牙切齒,不斷地捶打自己的胸膛。
元世祖和顏悅色地勸說:「你的忠心,我也完全了解。事到如今,你如果能改變主意,做元朝的臣子,我仍舊讓你當丞相怎麼樣?」
文天祥慷慨地說:「我是宋朝的宰相,哪有服侍兩朝的道理。我不死,哪還有臉去見地下的忠臣烈士?」
元世祖說:「你不願做丞相,做個樞密使怎麼樣?」
文天祥斬釘截鐵地回答說:「我只求一死,別的沒有什麼可說了。」
元世祖知道勸降已沒有希望,才叫侍從把文天祥帶出去。
第二天,就下令把文天祥處死。
這一天,北風怒號,陰雲密布。京城柴市的刑場上,戒備森嚴。市民們聽到文天祥將要就義的消息,自發集中到柴市來,一下子就聚集了一萬人,把刑場團團圍住。只見文天祥戴著鐐銬,神色從容,來到刑場。他問旁邊的百姓,哪一面是南方。百姓們指給文天祥看了。他朝著正南方向拜了幾拜,端端正正坐了下來,對監斬官說:「我的事結束了。」公元1283年一月,這位四十七歲的民族英雄終於犧牲,在民族危亡時刻,表現了他一身的浩然正氣。

G. 正氣歌中包含了哪些歷史典故,請簡單概述。

文天祥在他寫的《正氣歌》里提到的有氣節的歷史人物有:

「在齊太史簡 (出自《左傳·襄公二十五年》:齊大夫崔杼殺齊庄公後,「太史書曰『崔杼弒其君。』崔子殺之。其弟嗣書而死者二人,其弟又書,乃舍之。南史氏聞太史盡死,執簡以往。聞既書矣,乃還。」)

在晉董狐筆 (在晉董狐筆. 典出《左傳·宣公二年》:趙穿殺晉靈公,時晉國執政大臣趙盾逃亡在外,未出國境,聞訊而返。「太史(董狐)書曰:『趙盾弒其君。』以示於朝。宣子(趙盾)曰:『不然!』對曰:『子為正卿,亡不越境,返不討賊,非子而誰?』……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書法不隱。)

在秦張良椎 (出自《史記·留侯世家》:張良先世為韓國人,秦滅韓,張良破家財為韓報仇,得力士,為鐵椎,重一百二十斤,狙擊秦皇於博浪沙道中,誤中副車。始皇大怒,下令搜索國中,但始終未拿獲張良。)

在漢蘇武節 (《漢書·蘇武傳》:漢武帝時,蘇武奉使至匈奴,被扣留。匈奴屢次脅迫蘇武投降,均遭拒絕。後來,蘇武被流放到北海上。他為了表示不忘漢廷,終日手持漢節,在海上牧羊。被羈留前後十九年,節毛盡脫。)

為嚴將軍頭 (《三國志·蜀志·張飛傳》:齊備入蜀,嚴顏守巴郡,為張飛所敗,被俘。張飛問:「大軍至,何以不降,而敢拒戰?」顏答:「卿等無狀,侵奪我州。我州但有斷頭將軍,無有降將軍也!」)

為嵇侍中血 (《晉書·嵇紹傳》:晉惠帝永興元年,皇室內部發生戰爭。侍中嵇紹從惠帝戰於盪陰,軍敗,百官及侍衛皆潰散,飛箭雨集,紹以身遮蔽惠帝,被亂箭射死,血濺帝衣。事後,惠帝左右的人要把這件衣服洗干凈,帝說:「此嵇侍中血,勿去!」。)

為張睢陽齒 (張睢陽就是張巡,是唐朝安祿山時期的典故,講的內容就是張巡的故事。張巡把他母親、太太殺掉干什麼?給士兵吃,沒有辦法了,馬都殺光了,只好母親、妻子殺死,最後城破的時候大罵安祿山,他的牙齒都敲掉了。)

為顏常山舌 (顏真卿的哥哥顏昊卿,他罵黃巢,結果舌頭被割掉。)

或為遼東帽 清操厲冰雪 (遼東帽就是說東晉的時候,管寧到死的時候就像子路一樣,正其衣冠。一般人不了解,死就死了,還勉強起來,象子路一樣,把那個被敵人砍碎的帽子戴起來,)

或為出師表 鬼神泣壯烈 (出師表就是諸葛亮的鬼神泣壯烈,就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諸葛亮是累死的,他是事必躬親,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或為渡江楫 慷慨吞胡羯 (出自《晉書·祖逖傳》:東晉元帝時,北方為少數民族占據,祖逖力主北伐,恢復國土。元帝用為奪威將軍、豫州刺史。他率軍渡江,中流擊楫發誓說:「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詞氣慷慨,大家為之感動。他渡江後,征討石勒,收復了黃河以南的失地。)

或為擊賊笏 逆豎頭破裂(出自《舊唐書·段秀實傳》:唐德宗時,朱泚謀反,重段秀實威望,想引為同謀,召與議事。「秀實戎服,與泚並膝。語至僭位,秀實勃然而起,執休腕,奪其象笏,奮躍而前,唾泚面,大罵曰:『狂賊,吾恨不斬汝萬段!我豈逐汝反耶?』遂擊之。泚舉臂自捍,才中其顙,流血匍匐而走。凶徒愕然。……秀實乃曰笏,『我不同汝反,何不殺我?』凶黨群至,遂遇害焉。」)

楚囚纓其冠,傳車送窮北(楚囚一語雙關,楚囚是一個典故:春秋戰國時期晉景公為收復中原,與楚共王展開混戰。混戰之中,捉到了一個囚徒,名字叫"鍾儀"。他被存放在晉國戰車庫里邊,一放就是一年,差點長毛。鍾儀住在戰車庫的臨時監獄里邊之所以能活下來,多半是啃軍人的皮甲充飢,以及抓老鼠當點心吃。一天晉景公視察戰車庫,瞥見鬍子邋遢的鍾儀,問是什麼人?""我 。一口純正的楚國話從鍾儀口中說出。)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