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和順典故

和順典故

發布時間: 2021-01-03 14:54:45

1. 婉在古語中的意思,出自什麼典故

婉(拼音:wǎn),漢字之一,作形容詞意思是柔美,如婉軟、婉柔,出自於《左傳·昭公二十六年》;作動詞意思是非常喜歡或喜愛,出自於《文選·阮瑀·為曹公作書與孫權》。

基本介紹
婉屈伸貌;捲曲貌和順貌柔美;美好;委婉,有形容女子溫柔美好之意。
拼音:wǎn
部首:女,部外筆畫:8,總筆畫:11;

詞語釋義
〈形〉
⑴ (形聲。從女,從宛,宛亦聲。「宛」意為「凹形」。「女」與「宛」聯合起來表示「身形外凸內凹(凸胸收腹)的女子」,或「虛心待人的女子」。本義:身形凹凸有致的女子或虛心待人的女子。引申義:柔美、柔順。說明:請參考「惋」字)。
⑵ 同本義[docile]。
婉,順也。——《說文》
婦聽而婉。——《左傳·昭公二十六年》
惡而婉。——《左傳·襄公二十六年》。服註:「婉,順也。」
⑶ 又如:婉軟(柔和的樣子);婉艷(柔順華美);婉嫕(婉靜。溫順嫻靜);婉容(和順的儀容);婉悅(恭順和悅);婉弱(和順謙恭);婉柔(溫順柔弱)。
⑷ 柔美 [graceful;beautiful]。
婉孌邀恩寵,百態隨所施。——《金瓶梅》
⑸ 又如:婉孌(漂亮的孌童);婉婉深深(柔美精深);婉儀(美好的儀態);婉美(美好;柔美);婉奕(柔美的樣子);婉好(美好,美妙);婉冶(美麗);婉慧(柔美聰慧);婉婉(柔美,美好);婉然(美好的樣子)。
⑹ 委婉;曲折 [gentle]。
經吾婉解。——清· 林覺民《與妻書》
⑺ 又如:婉切(委婉貼切);婉折(婉轉曲折);婉篤(委婉真摯);婉縟(文辭婉轉曲折而富文采);婉詞(婉言。委婉的言辭);婉晦(委婉而含蓄);婉言微詞(委婉而又精妙的語言)。
⑻ 簡約 [simple]。
大而婉,險而易。——《左傳》
〈動〉
非常喜歡或喜愛 [love]。
婉彼二人,不忍加罪。——《文選·阮瑀·為曹公作書與孫權》

2. 孫思邈的歷史典故

1、一針兩命

一次,孫思邈路遇一隊送葬之人,隊伍過後,地上的幾滴異樣鮮血引起了他的注意,連忙追上,尋問所以,原來棺內裝著一位少婦,因難產而剛剛去世。

孫思邈又一次俯身去嗅聞血跡,斷定此人或可一救,遂說服喪者的親人,同意打開棺槨,只見他找准穴位,一針下去,片刻,少婦全身抽動,慢慢蘇醒,順利生下一名男嬰。

2、虎守杏林

虎守杏林典故已有1300多年歷史,精研醫學並兼通佛典,被譽為「葯王」的唐代著名醫學家孫思邈晚年曾雲游於邱縣。

觀其景物優美,民風淳樸,遂留連忘返客寓郊寺,懸壺行醫無欲求,施醫無類,師承董奉為人治病不收錢,不受謝,惟望患者病癒後在寺旁植杏樹三株,經年植杏樹百畝,郁然成林,杏熟以杏易谷賑貧。

此間,有虎伏跪求醫,孫思邈首創「虎撐」治癒金簪卡喉之疾,虎有靈性,不復危害人畜,感恩為其守護杏林並充當葯王坐騎。葯王佩逝,虎繞寺哀嘯三日,不知去向。



(2)和順典故擴展閱讀:

主要成就

孫思邈對針灸術也頗有研究,著有《明堂針灸圖》,以針灸術作為葯物的輔助療法。他認為「良醫之道,必先診脈處方,次即針灸,內外相扶,病必當愈。」積極主張對疾病實行綜合治療。

在研究醫學的過程中,孫思邈把硫磺、硝石、木炭混合製成粉,用來發火煉丹,這是中國現存文獻中最早的關於火葯的配方。他在所著《丹經內伏硫黃法》一文中,記述了伏火硫黃法的製作方法。

孫思邈還對良醫的診病方法做了總結:「膽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圓而行欲方。「膽大」是要有如赳赳武夫般自信而有氣質;「心小」是要如同在薄冰上行走,在峭壁邊落足一樣時時小心謹慎;「智圓」是指遇事圓活機變,不得拘泥,須有制敵機先的能力。


3. 帶「和」字的成語及其典故

政通人和:政事通達,人心和順。形容國家穩定,人民安樂。
宋·范仲淹《岳陽樓記內》:「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容廢俱興。」

和氣生財:指待人和善能招財進寶
魯迅《彷徨·離婚》:「一個人總要和氣些,『和氣生財』,對不對?」

地利人和:地利:地理的優勢;人和:得人心。表示優越的地理條件和群眾基礎。
先秦·孟軻《孟子·公孫丑下》:「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4. 「琴瑟和弦」的典故有誰給講講。

「琴瑟和弦」應該是「琴瑟和鳴」。琴瑟和鳴,成語解釋:比喻夫婦情篤和好。

元徐琰《青樓十詠 言盟》:"結同心盡了今生,琴瑟和諧,鸞鳳和鳴。"明 沈受先《三元記團圓》:"夫妻和順從今定,這段姻緣夙世成,琴瑟和諧樂萬春。"亦作"琴瑟和好"。《聊齋志異孫生》:"孫由是琴瑟和好。生一男兩女,十餘年從無角口之事。"亦作"琴瑟和同"。《群音類選<諸腔類點絳唇>》:"願心兒折桂乘龍,怎能勾魚水相逢,琴瑟和同。"《詩 小雅棠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後用"琴瑟相調"比喻夫婦感情融洽諧樂。元 王子一《誤入桃源》四折:"今日也魚水和諧,燕鶯成對,琴瑟相調。"明汪廷訥《獅吼記 撫兒》:"琴瑟相調,芝蘭又吐,三遷慈教推賢母。"亦作"琴瑟調和"。《群音類選<玉釵記桂亭賞月>》:"琴瑟調和,百年相聚。"


成語故事

18歲那年,李清照嫁給了太學生趙明誠。趙明誠是位翩翩公子,讀書極博,酷好書畫,尤其擅長金石鑒賞。他的父親官至宰相,也是官宦世家、書香門第。二人門當戶對,意趣相投,時常詩詞唱和,共同研究金石書畫,有著說不盡的喜悅。

「賣花擔上,買得一枝春欲放。淚染輕勻,猶帶彤霞曉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雲鬢斜簪,徒要教郎比並看。」這嫵媚嬌憨的姿態是婚後的幸福,透出李清照內心的甜蜜。

結婚時,趙明誠21歲,在太學讀書,尚無俸祿。夫婦二人節衣縮食,經常典當質衣,到大相國寺搜羅金石書畫。當時,大相國寺是京城最為繁華和熱鬧的所在,寺內可容萬人貿易,有專門出售書籍、字畫和古玩的地方。一旦發現難得的古物卻囊中羞澀,趙明誠會毫不猶豫地脫下衣服作抵押。回到家中,夫妻二人燈前對坐,說說笑笑,摩挲展觀,充滿浪漫與溫馨。

閑暇之時,他們賞花賦詩,傾心而談,有時還會玩些智力游戲。他們斟上香茶,隨意說出某個典故,猜它出自哪本書的第幾卷、第幾頁、第幾行。猜中者飲茶,不中者不得飲。每次比賽,李清照總是贏。當趙明誠抽書查證時,李清照已滿懷自信地舉杯在手,開懷大笑,笑得茶水濺出了懷子。

5. 鳳鳴岐山是什麼典故啊

鳳鳴岐山的典故,指的是周朝將興盛前,岐山有鳳凰棲息鳴叫,人們版認為鳳凰是由於文王的權德政才來的,是周興盛的吉兆。也以鳳比喻周文王。

(5)和順典故擴展閱讀:

周人極其崇拜鳳凰,稱之為吉祥鳥。鳳鳴岐山是指周文王即位時,有鳳凰在岐山棲息鳴叫。當時人們普遍認為,鳳凰呈祥兆瑞,源於周王德政,象徵周人興起。岐山是周朝發祥地。商代稱為西岐。

《竹書紀年》曰:「商文丁十二年(周文王元年),有鳳集於岐山」。《國語·周語》載:周之興也,有鳳凰鳴於岐山。《詩經·大雅·卷阿》吟曰:「鳳凰鳴矣,於彼高崗;梧桐生矣,於彼朝陽」。

「鳳鳴岐山」這一傳說在當時具有深刻政治含義,是周人藉助天命號召民眾、興周伐紂的策略。如今,鳳鳴岐山的歷史典故已被賦予新的意義,蘊涵著順天應人、美好和諧、吉祥如意的韻致。

6. 帶走吉和順的成語

家美滿 夫妻之間,仲氏吹篪,宜其室家?(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七十一回) 4 講信修睦 jiǎng xìn xiū mù 成語典故,仲氏吹篪:「鼓瑟鼓琴:古時用竹管製成的樂器,那棵紫荊又活轉過來,國與國之間。塤篪合奏。 成語出處。舊時贊美兄弟和睦,樂音和諧: 比喻人事協調。 成語出處;和美 家和萬事興 夫妻舉案齊眉\。」 例句。」 5 如塤如箎 rú xūn rú chí 成語典故,關系和睦。」 6 笙磬同音 shēng qìng tóng yīn 成語典故: 形容家庭和順: 鄰里之間應當團結友愛。」 2 和睦相處 hé mù xiāng chǔ 成語典故,宜其室家: 《詩經·小雅·何人斯》,和睦相處 3 和氣致祥 hé qì zhì xiáng 成語典故,既套用了《詩經》中的典故。」 7 塤篪相和 xūn chí xiāng hè 成語典故:琴瑟和諧 秦晉之好 伉儷情深 就叫宜家居吧:招致: 致:古時用土製成的樂器。一語雙關,宜室宜家,仲是老二: 彼此和好地相處,家居又和傢俱諧音: 《詩經·周南·桃夭》、箎的樂音一般和諧? 1 伯塤仲篪 bó xūn zhòng chí 成語典故。」 9 宜室宜家 yí shì yí jiā 成語典故。」 8 宜家宜室 yí jiā yí shì 成語典故,可致吉祥,講信修睦:兄弟排行的次第: 《禮記·禮運》:竹製的樂器:「之子於歸: 《詩經·小雅·鼓鍾》。象塤;箎: 塤: 《詩經·小雅·何人斯》:「天之牖民,謀求和睦、仲。 成語出處,講究信用: 伯。」 例句:「之子於歸: 田家因不分家:「伯氏吹塤;相敬如賓\。我認為不錯呢。比喻兄弟和睦,夫妻和睦,豈不是「和氣致祥」的明驗嗎:「選賢與能: 形容家庭和順。 成語出處;塤: 《詩經·周南·桃夭》: 人與人之間;篪:「和氣致祥。 成語出處。 成語出處,夫妻和睦: 有風有化。 成語出處: 舊時比喻兄弟和睦。(明·湯顯祖《牡丹亭》第七出) 10 其他_ 和睦\。 成語出處。 成語出處: 例句,如塤如箎: 《詩·大雅·板》,乖氣致異:「伯氏吹塤。和睦融洽:陶土燒制的樂器,伯是老大。你看呢: 《漢書·劉向傳》,笙磬同音

7. 地道酬善的典故及出處

《周易》卦辭:「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天(即自然)的運動剛強勁健,相應於此,君子應剛毅堅卓,奮發圖強;大地的氣勢厚實和順,君子應增厚美德,容載萬物。古代中國人認為天地最大,它包容萬物。對天地的理解是:天在上,地在下;天為陽,地為陰;天為金,地為土;天性剛,地性柔。認為天地合而萬物生焉,四時行焉。沒有天地便沒有一切。天地就是宇宙,宇宙就是天地。這就是古代中國人對宇宙的樸素唯物主義看法,也是中國人的宇宙觀。所以八卦中乾卦為首,坤卦次之;乾在上,坤在下;乾在北,坤在南。天高行健,地厚載物。然後從對乾坤兩卦物象(即天和地)的解釋屬性中進一步引申出人生哲理,即人生要像天那樣高大剛毅而自強不息,要像地那樣厚重廣闊而厚德載物。
《道德經》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樣。水善於滋潤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停留在眾人都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最接近於「道」。最善的人,居處最善於選擇地方,心胸善於保持沉靜而深不可測,待人善於真誠、友愛和無私,說話善於恪守信用,為政善於精簡處理,能把國家治理好,處事能夠善於發揮所長,行動善於把握時機。最善的人所作所為正因為有不爭的美.

8. 狹路相逢勇者勝的典故

故事
趙奢,戰國末期趙國名將。主要活動於趙惠文王時期。初為田部吏,以法治版租,得平原君賞權識,被薦舉主管國賦收入,頗有成效。 周赧王四十六年(公元前 269),因秦攻趙閼與(今山西和順)甚急,諸將懾於道遠險狹,不願領兵往救,趙奢認為此種戰勢猶如「兩鼠斗於穴中,將勇者勝」(《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遂受命為將率軍救閼與。以攻其不備的方略,西出邯鄲(今屬河北)30里即滯留不進,就地築壘,造成不敢與秦交戰的假象,並借秦間之口使秦軍難料趙軍意圖,反以趙軍為怯弱。隨即卷甲疾行二日一夜趕至距閼與50里地,嚴陣以待秦軍,並搶先攻佔北山高地,以有利地形發動反攻,大敗秦軍,解閼與之圍(見閼與之戰),因功受封馬服君,與廉頗、藺相如同位。

9. 有關馬的典故

典故一【田忌賽馬】

齊國的大將田忌,很喜歡賽馬,有一回,他和齊威王約定,要進行一場比賽。他們商量好,把各自的馬分成上,中,下三等。比賽的時候,要上馬對上馬,中馬對中馬,下馬對下馬。由於齊威王每個等級的馬都比田忌的馬強得多,所以比賽了幾次,田忌都失敗了。

田忌覺得很掃興,比賽還沒有結束,就垂頭喪氣地離開賽馬場,這時,田忌抬頭一看,人群中有個人,原來是自己的好朋友孫臏。孫臏招呼田忌過來,拍著他的肩膀說:「我剛才看了賽馬,威王的馬比你的馬快不了多少呀。」 孫臏還沒有說完,田忌瞪了他一眼:「想不到你也來挖苦我!」

孫臏說:「我不是挖苦你,我是說你再同他賽一次,我有辦法准能讓你贏了他。」田忌疑惑地看著孫臏:「你是說另換一匹馬來?」孫臏搖搖頭說:「連一匹馬也不需要更換。」

田忌毫無信心地說:「那還不是照樣得輸!」孫臏胸有成竹地說:「你就按照我的安排辦事吧。」 齊威王屢戰屢勝,正在得意洋洋地誇耀自己馬匹的時候,看見田忌陪著孫臏迎面走來,便站起來譏諷地說:「怎麼,莫非你還不服氣?」田忌說:「當然不服氣,咱們再賽一次!」說著,「嘩啦」一聲,把一大堆銀錢倒在桌子上,作為他下的賭錢。

齊威王一看,心裡暗暗好笑,於是吩咐手下,把前幾次贏得的銀錢全部抬來,另外又加了一千兩黃金,也放在桌子上。齊威王輕蔑地說:「那就開始吧!」 一聲鑼響,比賽開始了。孫臏先以下等馬對齊威王的上等馬,第一局輸了。齊威王站起來說:「想不到赫赫有名的孫臏先生,竟然想出這樣拙劣的對策。」孫臏不去理他。

接著進行第二場比賽。孫臏拿上等馬對齊威王的中等馬,獲勝了一局。齊威王有點心慌意亂了。第三局比賽,孫臏拿中等馬對齊威王的下等馬,又戰勝了一局。這下,齊威王目瞪口呆了。 比賽的結果是三局兩勝,當然是田忌贏了齊威王。還是同樣的馬匹,由於調換一下比賽的出場順序,就得到轉敗為勝的結果。

典故二【王亥馴馬】

馬,原是一種野生動物,最早叫「火畜」。在5000年前的黃帝時代,人們過著遷徙不定的游牧生活。傳說有一次,黃帝的部下捕獲了一匹野馬,每當人們接近它時,它就前蹄騰空,昂頭嘶鳴,或把後腿崩起,但它並不傷害人和其它動物,只以草為食。當時人們都還不認識這種動物,便把黃帝請來辨認。黃帝觀察很長時間,也未能認出是什麼動物,只讓大家不要殺掉,派馴養動物的能手王亥用木欄先把它圈起來。

過了一段時間,王亥發現欄桿外邊又來了幾匹這種紅色的野馬,它們對著欄桿內的那匹野馬叫個不停,不肯離開。過了一天,王亥把木欄門打開,不料外邊的好幾匹野馬一下子都沖進木欄,和圈在欄內的野馬混在一起,互相嘶叫了一陣,然後又都卧了下來。

王亥把欄桿門關住,用割來的草喂它們。過了不長時間,其中一匹馬突然生下了一隻小馬駒。王亥高興極了。消息傳開,人們也都紛紛前來觀看。這些野馬和人接觸的時間一長,好像發現人類並不想傷害它們,所以在人面前也不驚慌,變得十分溫順。特別是小馬駒,很喜歡和人在一起玩耍。
有一天,王亥喂過馬後,牽出一匹性格溫順的馬,縱身跳上馬背。

馬一受驚,猛地四蹄騰空飛奔起來,把毫無精神准備的王亥一下子拋下來跌了個仰面朝天。等王亥從地上爬起來,馬已跑得很遠了。王亥站起來望著越跑越遠的馬,心裡十分著急,以為它再也不會回來了。

正要往回走,不料,這跑得很遠的馬,又扭頭跑回來了。王亥高興極了,忙把馬引進欄桿內圈好。後來他想出了一個辦法,用桑樹皮擰成一條繩子,把馬頭綁好,慢慢牽出來。然後又跳上馬背。馬仍像頭一次一樣,四蹄騰空,飛奔起來。

這回王亥吸取了上次教訓,一隻手緊緊抓住綁在馬頭上的繩子,另一隻手又緊馬鬃,任憑馬怎麼飛跑,王亥總是不鬆手。跑了一陣後,馬的速度減慢下來,直到馬不再跑時,王亥這才勒過馬頭,緩緩地騎著回去。

王亥騎馬成功後,一下子轟動了許多人,風後、應龍、常先、大鴻等前來觀看,很快黃帝也知道了。應龍是黃帝身邊的一員大將,對騎馬當然更感興趣。他積極協助王亥馴馬,練習騎馬。

就在這時,一件不幸的事發生了,一天清早,王亥、應龍起來練馬,忘記把欄桿門關上,一隻老虎乘無人時闖進圈裡,把可愛的小馬駒咬死,正張口要吃的時候,被人們發現了。老虎來不及吃掉小馬駒,跳出欄桿逃走了。王亥和應龍一見小馬駒被老虎咬死,氣得快要發病,立刻帶上弓箭,騎上馬向老虎逃去的方向追去。

他們一口氣奔跑了幾十座山。終於找到了這只老虎。兩人看準目標,連發幾箭,把老虎射死在山谷中。在返迴路上,王亥、應龍又騎在馬上順便射死了幾只鹿。不料他們的行動,引起了風後的注意。風後一向智多謀廣,他腦子一動,便對黃帝說:「既然騎在馬上能追老虎,能射殺野獸,那麼,打仗時能不能也騎在馬上,追殺敵人?」風後建議黃帝下一道命令:「各部落所有打獵的人,今後出外打獵,一律不許射殺野馬。凡能捉回野馬者,給予獎勵。」

黃帝不僅同意這個建議,而且自己也開始練習騎馬。他命應龍、王亥對捉回來的200多匹野馬要精心飼養,進行訓練。應龍專門挑選200多名精乾的小夥子,每天從早到晚,既馴馬,又練人。經過兩年多的訓練,中華民族最早的一支騎兵就這樣誕生了。這支騎兵在後來的涿鹿大戰中起了重大作用。

典故三【塞翁失馬】

戰國時期有一位老人,名叫塞翁。他養了許多馬,一天馬群中忽然有一匹走失了。鄰居們聽到這事,都來安慰他不必太著急,年齡大了,多注意身體。塞翁見有人勸慰,笑笑說:「丟了一匹馬損失不大,沒准還會帶來福氣。」 鄰居聽了塞翁的話,心裡覺得好笑。馬丟了,明明是件壞事,他卻認為也許是好事,顯然是自我安慰而已。

可是過了沒幾天,丟馬不僅自動回家,還帶回一匹駿馬。 鄰居聽說馬自己回來了,非常佩服塞翁的預見,向塞翁道賀說:「還是您老有遠見,馬不僅沒有丟,還帶回一匹好馬,真是福氣呀。」

塞翁聽了鄰人的祝賀,反到一點高興的樣子都沒有,憂慮地說:「白白得了一匹好馬,不一定是什麼福氣,也許惹出什麼麻煩來。」 鄰居們以為他故作姿態純屬老年人的狡猾。心裡明明高興,有意不說出來。 塞翁有個獨生子,非常喜歡騎馬。

他發現帶回來的那匹馬顧盼生姿,身長蹄大,嘶鳴嘹亮,膘悍神駿,一看就知道是匹好馬。他每天都騎馬出遊,心中洋洋得意。 一天,他高興得有些過火,打馬飛奔,一個趔趄,從馬背上跌下來,摔斷了腿。鄰居聽說,紛紛來慰問。

塞翁說:「沒什麼,腿摔斷了卻保住性命,或許是福氣呢。」鄰居們覺得他又在胡言亂語。他們想不出,摔斷腿會帶來什麼福氣。 不久,匈奴兵大舉入侵,青年人被應征入伍,塞翁的兒子因為摔斷了腿,不能去當兵。入伍的青年都戰死了,唯有塞翁的兒子保全了性命。

典故四【白馬馱經】

相傳東漢明帝派人去西域求佛經,印度僧人竺法蘭、摩騰用白馬載佛經至洛陽,後在洛陽建白馬寺,為中國佛寺之始(見北魏酈道元《水經注·谷水》)。清丘逢甲《歲暮雜感》詩之一:「黃犀入貢非今日,白馬馱經異昔時。」

典故五【指鹿為馬】

秦二世時,丞相趙高野心勃勃,日夜盤算著要篡奪皇位。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聽他擺布,有多少人反對他,他心中沒底。於是,他想了一個辦法,准備試一試自己的威信,同時也可以摸清敢於反對他的人。

一天上朝時,趙高讓人牽來一隻鹿,滿臉堆笑地對秦二世說:「陛下,我獻給您一匹好馬。」秦二世一看,心想:這哪裡是馬,這分明是一隻鹿嘛!便笑著對趙高說:「丞相搞錯了,這里是一隻鹿,你怎麼說是馬呢?」

趙高面不改色心不慌地說:「請陛下看清楚了,這的的確確是一匹千里好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隻鹿,將信將疑地說:「馬的頭上怎麼會長角呢?」趙高一看時機到了,轉過身,用手指著眾大臣們,大聲說:「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話,可以問問眾位大臣。」

大臣們都被趙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裡嘀咕:這個趙高搞什麼名堂?是鹿是馬這不是明擺著嗎!當看到趙高臉上露出陰險的笑容,兩隻眼睛骨碌碌地輪流盯著每個人的時候,大臣們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

一些膽小又有正義感的人都低下頭,不敢說話,因為說假話,對不起自己的良心,說真話又怕日後被趙高所害。有些正直的人,堅持認為是鹿而不是馬。還有一些平時就緊跟趙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擁護趙高的說法,對皇上說,「這的確是一匹千里馬!」

事後,趙高通過各種手段把那些不順從自己的正直大臣紛紛治罪,甚至滿門抄斬。

10. 起名 要有典故有詩意

○史望舒
《楚辭·離騷》:「前望舒使先驅兮,後飛廉使奔屬。」
——個人十分偏愛此名。不過已有前人取此名,不過不同姓

○史瞻言
《詩經·桑柔》:「維此聖人,瞻言百里。」瞻言,有遠見的言論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