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打草驚蛇的典故

打草驚蛇的典故

發布時間: 2021-01-03 05:26:12

1. 打草驚蛇有什麼典故

打草驚蛇,語抄出段成式《酉陽雜俎襲》:唐代王魯為當塗縣令,搜刮民財,貪污受賄。有一次,縣民控告他的部下主薄貪贓。他見到狀子,十分驚駭,情不自禁地在狀子上批了八個字:「汝雖打草,吾已驚蛇。」 打草驚蛇,作為謀略,是指敵方兵力沒有暴露,行蹤詭秘,意向不明時,切切不可輕敵冒進,應當查清敵方主力配置、運動狀況再說。

2. 打草驚蛇有什麼典故嗎

【詞義】

這則成語的意思是指撲打植草時驚動埋伏在草叢中的蛇。

【用法】

原用來比喻懲甲驚乙。後用來比喻做事不機密,使對方知道了自己的意圖而有所戒備。

【出處】

這則成語出自明代郎瑛《七修類稿》卷二十四:「南唐王魯當 塗令,日營資產,部人訴主薄貪賄,魯曰:『汝雖打草,吾已驚蛇。』」「打草驚蛇」即由此演變 而來。

【典故】

南唐時,有個叫王魯的人,為當塗縣縣令。他愛財如命,大肆搜刮民財,貪贓枉法,全縣的老百姓對他恨之入骨。縣衙里的官吏也學他的樣子競相貪占,對百姓敲詐勒索。一天,百姓聯名寫了一份狀子,控告縣衙主簿營私舞弊,貪贓受賄。王魯一看狀子,真有點不寒而慄,因為狀子上寫的雖是主簿的罪狀,但那些違法事件沒有一宗不與他相關,有的還是他們合謀乾的。王魯感到大禍臨頭,不禁出了一身冷汗。他腦子里亂糟糟的,理不出個頭緒,往日種種不法行為,一一在眼前閃過。他竭力鎮定了一下,開始琢磨對策。如果受理此案,若被上司知道,那自己便暴露無遺了。於是他想壓下狀子,不要驚動上司,就提筆在案卷上批了八個字「汝雖打草,吾已驚蛇」,意思是說:你們雖然告發的是我的屬下主簿,可是我已經感到事態的嚴重了,就像打草驚動了草叢里的蛇一樣啊!

後來,大家就根據王魯所寫的八個字「汝雖打草,吾已蛇驚」,引伸為「打草驚蛇」這句成語。

3. 成語典故之打草驚蛇作文,300字

唐朝的時候,有一個名叫王魯的人,他在衙門做官的時候,常常接受賄賂、不遵守法專規。屬有一天,有人遞了一張狀紙到衙門,控告王魯的部下違法、接受賄賂。王魯一看,狀紙上所寫的各種罪狀,和他自己平日的違法行為一模一樣。王魯一邊看著狀紙,一邊發著抖:「這...這不是在說我嗎?」
王魯愈看愈害怕,都忘狀紙要怎麼批,居然在狀紙上寫下了八個大字:「汝雖打草,吾已蛇驚。」意思就是說你這樣做,目的是為了打地上的草,但我就像是躲在草裡面的蛇一樣,可是被大大的嚇了一跳了!
後來,大家就根據王魯所寫的八個字「汝雖打草,吾已蛇驚」,引伸為「打草驚蛇」這句成語。

4. 打草驚蛇的成語典故大全

[dǎ cǎo jīng shé]

打草驚蛇

    打草驚蛇,現代漢語成語,出自宋·鄭文寶《南唐近事》:「王魯為當塗版宰,權頗以資產為務,會部民連狀訴主簿貪賄於縣尹。魯乃判曰:汝雖打草,吾已驚蛇。打草驚蛇,三十六計之一,作為謀略,是指敵方兵力沒有暴露,行蹤詭秘,意向不明時,切切不可輕敵冒進,應當查清敵方主力配置、運動狀況再說。

    【解釋】:打草驚了草里的蛇。原比喻懲罰了甲而使乙有所警覺。後多比喻做法不謹慎,反使對方有所戒備。

    【出自】:宋·鄭文寶《南唐近事》:「王魯為當塗宰,頗以資產為務,會部民連狀訴主簿貪賄於縣尹。魯乃判曰:『汝雖打草,吾已驚蛇。』」

    【近義詞】:操之過急、因小失大、顧此失彼、急功近利

    【反義詞】:欲擒故縱、引蛇出洞、敲山震虎

    【語法】:連動式;作謂語、定語、賓語;含貶義,多用於否定句

5. 打草驚蛇有什麼典故

宋·鄭文寶《南唐近事》:「王魯為當塗宰,頗以資產為務,會部民連狀訴版主簿貪賄於縣尹。權魯乃判曰:『汝雖打草,吾已驚蛇。』」

【成語】:打草驚蛇

【拼音】:dǎ cǎo jīng shé

【ZDIC.NET 漢 典 網】

【解釋】:打草驚了草里的蛇。原比喻懲罰了甲而使乙有所警覺。後多比喻做法不謹慎,反使對方有所戒備。

【出處】:宋·鄭文寶《南唐近事》:「王魯為當塗宰,頗以資產為務,會部民連狀訴主簿貪賄於縣尹。魯乃判曰:『汝雖打草,吾已驚蛇。』」

【示例】:空自去「~」,倒吃他做了手腳,卻是不好。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二十九回

【近義詞】:操之過急、因小失大

【反義詞】:欲擒故縱、引蛇出洞

【語法】:連動式;作謂語、定語、賓語;含貶義,多用於否定句

6. 歷史上有關詞語的典故

1、推敲
出自典故:賈島當初在京城裡參加科舉考試。一天他在驢背上想到了兩句詩說:「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開始想用「推」字,又想用「敲」字,用心琢磨,反復錘煉,決定不下來,便在驢背上吟誦,伸出手做出推和敲的姿勢來,自言自語人家都很驚訝。當時韓愈臨時代理京兆尹(京城地方的長官),他正帶車馬出巡,賈島不知不覺沖撞到韓愈儀仗隊的第三部分,還在不停地做推敲的手勢。於是忽然就被韓愈左右的侍從推搡到韓愈的面前。賈島詳細地回答了他在醞釀詩句的事,用「推」字還是用「敲」字沒有確定,想得出神了,忘記了要迴避。韓愈停下車馬思考了很久,對賈島說:「用『敲』字好。」於是兩人並排騎著馬和驢回家,一同談論作詩的方法,好幾天不捨得離開。韓愈因此跟普通老百姓賈島結為了朋友。
2、問鼎
出自典故:春秋時、楚莊王陳兵於洛水,向周王朝示威。周派使者慰勞,「楚子(楚莊王)問鼎之大小輕重」,意思是說楚莊王有奪取周朝天下的意思(見《左傳·宣公三年》)。後來用「問鼎」指圖謀奪取政權,也指在某方面取勝
3、閉門羹
出自典故:古代宣城妓女史風長盜標致風流,能歌善舞,十分聞名,那些浪盪公子和好色之徒紛紛登門拜訪,把妓院經常圍得水泄不通。史風把他們分成不同的等級,上等的客人來,她下樓接待,還做羹款待,下等客人來她不願同他們見面,關起門來讓他吃羹。
4、掛冠
出自典故:南朝 梁 陶弘景 ,於 齊高帝 作相時,曾被引為諸王侍讀。他家貧,求作縣令不得,乃脫朝服掛 神武門 ,上表辭祿。見《南史·隱逸傳下·陶弘景》。後因以「掛冠」指辭官、棄官。
5、折腰
出自典故:「折腰」是用作屈身事人的典故,出自於《晉書.陶潛傳》。陶淵明生活於東晉時代,年輕時生活清貧,可為人樂觀,又善於詩文。曾出任江州祭酒,由於他性情直爽,不滿意官場丑惡,最後辭職歸家。40歲時,他被薦舉為彭澤縣令,到任後秉公辦事,從不肯屈從於權勢。有一次,郡府派了一個督郵前來彭澤檢查公務。陶淵明既不親自迎接,也不張羅宴席。下級官吏告訴他說:「督郵是上司,你應該恭恭敬敬地迎接才對。」陶淵明聽後,感慨地說:「我不能為五米的薪俸,而向這種鄉里小兒折腰。」於是棄官回鄉。從此以後,「不為五斗米折腰」成為有骨氣的代稱。唐代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運用了這個典故:「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6、登龍門
出自典故::《後漢書.李膺傳》:「膺獨特風裁,以聲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名為登龍門。」(李賢註:「以魚為喻也。龍門,河水所下之口,在今絳州龍門縣。
7、想當然
出自典故:公元203年,曹操同兒子曹丕率軍攻佔袁紹的老巢鄴城,18歲的曹丕見23歲的袁尚妻子甄氏十分漂亮,就強占為夫人。孔融知道後就寫信給曹操,編造出當年周武王把商紂王的寵妃妲己賞給周公的典故。曹操不解,孔融說他根據現在推想過去的。

7. 打草驚蛇的故事

打草驚蛇的故事講的是李自成在為了奪權過程中發生的故事:

公元1642年,李自成率部圍困開封。崇禎皇帝連忙調集各路兵馬,援救開封。李自成部已完成了對開封的包圍部署。明軍二十五萬兵馬和一萬輛炮車增援開封,集中在離開封西南四十五里的朱仙鎮。

李自成為了不讓援軍與開封守敵合為一股,在開封和朱仙鎮分別布置了兩個包圍圈,把明軍分割開來。又在南方交通線上挖一條長達百里、寬為一丈六尺的大壕溝,一斷明軍糧道,二斷明軍退路。明軍各路兵馬,貌合神離,心懷鬼胎,互不買帳。

李自成兵分兩路,一路突襲朱仙鎮南部的虎大威的部隊,造成"打草驚蛇"的作用,一路牽制力量最強的左良玉部隊。擊潰虎大威部後,左良玉果然因被圍困得難以脫身,人馬損失過半,拚命往西南突圍。李自成故意放開一條路,讓敗軍潰逃。

哪知,左良玉退了幾十里地又遇截擊,面臨李自成挖好的大壕溝,馬過不去,士兵只得棄馬渡溝,倉皇逃命。這時等在此地的伏兵迅速出擊,明軍人仰馬翻,屍填溝塹,全軍覆沒。

資料拓展:

打草驚蛇

出自:宋·鄭文寶《南唐近事》:"王魯為當塗宰,頗以資產為務,會部民連狀訴主簿貪賄於縣尹。魯乃判曰:'汝雖打草,吾已驚蛇。'"

造句

1、警方守候多日,就是怕打草驚蛇,讓歹徒溜了。

2、連長告訴我們,不要打草驚蛇,要對敵人進行圍攻。

3、你打草驚蛇了驚什麼蛇?

8. 《成語典故:打草驚蛇》的意思

您好

打草驚了草里的蛇。比喻做法不謹慎,反而使對方戒備。

希望幫到你,望採納

9. 「打草驚蛇」是什麼意思

打草驚蛇,意思是打草驚了草里的蛇。原比喻懲罰了甲而使乙有所警覺。後多比喻做法不謹慎,反使對方有所戒備。

【拼音】dǎ cǎo jīng shé

【出處】

1、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二十九回:「空自去『打草驚蛇』,倒吃他做了手腳,卻是不好。」

2、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十七回:「偏偏又碰著這位胡統領好大喜功,定要打草驚蛇,下鄉搜捕。土匪沒有辦到一個,百姓倒大受其累。統領自以為得計,竟把剿辦土匪,地方肅清稟報上去,希圖得保。」

(9)打草驚蛇的典故擴展閱讀

一、打草驚蛇的近義詞

顧此失彼 [ gù cǐ shī bǐ ]

釋義:顧了這個,丟了那個。形容忙亂或慌張的情景。

出處: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七十六回:「……分軍為三:一軍攻麥城;一軍攻紀南城;大王率大軍直搗郢都彼疾雷不及掩耳;顧此失彼。」

白話釋義:把軍隊一分為三:一支軍隊攻打麥城;一支軍隊攻打紀南城;大王率領大軍直搗郢都動作迅速、不讓對方來得及防備。讓他們顧了這個,丟了那個。

二、打草驚蛇的反義詞

欲擒故縱 [ yù qín gù zòng ]

釋義:故意先放開他,使他放鬆戒備,充分暴露,然後再把他捉住。

出處: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十回:「大人這里還不要就答應他,放出一個欲擒故縱的手段,然後許其成事。」

10. 誰能從「打草驚蛇有什麼典故嗎」這句話里打出一生肖

唐朝的時候,有一個名叫王魯的人,他在衙門做官的時候,常常接受賄賂、回不遵守法規。答有一天,有人遞了一張狀紙到衙門,控告王魯的部下違法、接受賄賂。王魯一看,狀紙上所寫的各種罪狀,和他自己平日的違法行為一模一樣。王魯一邊看著狀紙,一邊發著抖:「這…這不是在說我嗎?」
王魯愈看愈害怕,都忘狀紙要怎麼批,居然在狀紙上寫下了八個大字:「汝雖打草,吾已蛇驚。」意思就是說你這樣做,目的是為了打地上的草,但我就像是躲在草裡面的蛇一樣,可是被大大的嚇了一跳了!
後來,大家就根據王魯所寫的八個字「汝雖打草,吾已蛇驚」,引伸為「打草驚蛇」這句成語。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