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虎古代典故

虎古代典故

發布時間: 2021-01-02 21:20:22

⑴ 虎懷若古的釋義及典故

虛懷來若谷(虛懷若谷)源
虛:謙虛;谷:山谷。胸懷象山谷一樣深廣。形容十分謙虛,能容納別人的意見。

出處
《老子》第十五章:「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客;渙兮若冰之將釋,敦兮其
若朴,曠兮其若谷。」又:「上德若谷。」王弼註:「不德其德,無所懷也。」

譯文
《老子》:「古時候善於行道的人,微妙通達,深刻玄遠,不是一般人可以理解的。正因為不能認識他,所以只能勉強地形容他說:他小心謹慎啊,好像冬天踩著水過河;他警覺戒備啊,好像防備著鄰國的進攻;他恭敬鄭重啊,好像要去赴宴做客;他行動灑脫啊,好像冰塊緩緩消融;他純樸厚道啊,好像沒有經過加工的原料;他曠遠豁達啊,好像深幽的山谷。

⑵ 虎的故事典故

戰國時代,互相攻伐,為了使大家真正能遵守信約,國與國之間通常都將太子交給對方
作為人質。「戰國策」:「魏策」有這樣一段記載:
魏國大臣龐蔥,將要陪魏太子到趙國去作人質,臨行前對魏王說:
「現在有個一人來說街市上出現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嗎?」
魏王道:「我不相信。」
龐蔥說:「如果有第二個人說街市上出現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嗎?」
魏王道:「我有些將信將疑了。」
龐蔥又說:「如果有第三個人說街市上出現了老虎,大王相信嗎?」
魏王道:「我當然會相信。」
龐蔥就說:「街市上不會有老虎,這是很明顯的事,可是經過三個人一說,好像真的有
了老虎了。現在趙國國都邯鄲離魏國國都大梁,比這里的街市遠了許多,議論我的人又不止
三個。希望大王明察才好。」
魏王道:「一切我自己知道。」
龐蔥陪太子回國,魏王果然沒有再召見也了。
市是人口集中的地方,當然不會有老虎。說市上有虎,顯然是造謠、欺騙,但許多人這
樣說了,如果不是從事物真相上看問題,也往往會信以為真的。
這故事本來是諷刺魏惠王無知的,但後世人引伸這故事成為「三人成虎」這句成語,乃
是借來比喻有時謠言可以掩蓋真相的意思。例如:判斷一件事情的真偽,必須經過細心考察
和思考,不能道聽途說。否則「三人成虎」,有時會誤把謠言當成真實的。
參考資料:http://www.white-collar.net/child/fable/cygs/031.htm

⑶ 關於老虎的成語、典故、古詩詞、名句

帶有虎字的神話、典故和成語、俗語
狐假虎威:老虎捉到一隻狐狸,要吃它。狐狸說:『上天命令我做百獸的王,你吃了我就違背了天意。如果你不信,就跟我一塊兒走,百獸見了我沒有一個不逃跑的。』老虎依了它的話,跟它一塊兒走,果然各種走獸見了都逃跑了。老虎不知道百獸是怕自己,還真以為是怕狐狸(見於《戰國策 ·楚策》)。比喻倚仗別人的勢力來欺壓人。
虎卧龍跳:形容字勢雄強超逸。語出南朝梁袁昂《評書》:"王右軍書﹐字勢雄強﹐如龍跳天門﹐虎卧鳳閣﹐故歷代寶之﹐永以為訓。"
白虎復夷:秦漢時西南少數民族中專事獵虎者的稱號。白虎﹐白額虎的略語;復﹐免除賦稅或勞役。晉常璩《華陽國志.巴志》載:秦昭襄王時,有白虎率群虎為患,秦王懸賞招募有能殺之者封萬戶侯。於是夷人廖仲葯等三人射殺白虎。秦王欲如約,因嫌其夷人,乃改為"復夷人頃田不租"等厚待之,並與之"盟曰:'秦犯夷輸黃龍一雙,夷犯秦輸清酒一鍾。'夷人安之"。漢代興起,夷人"亦從高祖定亂有功。高祖因復之,專以射白虎為事",故世人號為"白虎復夷"。
虎溪三笑:佛門傳說。虎溪在廬山東林寺前﹐相傳晉僧慧遠居東林寺時﹐送客不過溪。一日陶潛﹑道士陸修靜來訪﹐與語甚契﹐相送時不覺過溪﹐虎輒號鳴﹐三人大笑而別。後人於此建三笑亭。世傳有"虎溪三笑圖"﹐蓋本此。宋樓鑰《跋東坡<三笑圖贊>》謂遠公卒於晉義熙十二年丙辰﹐時年八十三。陸修靜生於義熙三年丁未﹐卒於劉宋元徽五年丙辰﹐去遠公之亡正一甲子。修靜卒年七十二﹐遠公之亡﹐修靜才十歲。修靜於劉宋元嘉末始來廬山﹐距遠公之亡已三十餘年﹐淵明之亡亦二十餘年﹐故三人不可能同在一起﹐此殆好事者之妄傳﹐不可信。
斷蛟刺虎:相傳晉周處曾射蛟殺虎﹐為民除害。事見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自新》。後以"斷蛟刺虎"謂武藝高強﹐行為俠義。
眈眈虎視:像老虎一般地威視著。語本《易.頤》:"虎視耽耽,其欲逐逐。"
雕虎焦原:.《屍子》﹕"中黃伯曰﹕余左執太行之獶而右搏雕虎。"又﹕"莒國有石焦原者﹐廣尋﹐長五十步﹐臨百仞之溪﹐莒國莫敢近也。有以勇見莒子者﹐獨卻行劑踵焉。"後以"雕虎焦原"謂壯士履險。
賈虎荀龍:東漢賈彪兄弟三人,並有高名,而彪(字偉節)最優,故天下稱曰:"賈氏三虎,偉節最怒。"見《後漢書.黨錮傳.賈彪》。又東漢荀淑八子,都有名聲,時人稱為"八龍",見劉義慶《世說新語.品藻》"正始中人士比論"劉孝標注引《逸士傳》。後世因以"賈虎荀龍"稱文武全才的人。
餓虎吞羊:形容迅猛貪婪。
餓虎撲食:比喻動作迅速而猛烈。也說餓虎撲羊。
二馬一虎:方言。猶言馬馬虎虎。
放虎自衛:比喻尋求保護不當,反而自招禍害。
風虎雲龍:比喻聖主﹑賢臣的遇合。
鳳嘆虎視:形容談吐文雅,器宇軒昂。
宮鄰金虎:謂小人在位,接近帝王,貪婪如金之堅,凶惡如虎之猛。
虎步龍行:形容帝王的儀態不凡﹐如龍虎之姿。
虎視鷹揚:謂雄視高翔﹐甚有威儀。
虎超龍驤:比喻群雄奮起﹐互相角逐。
虎嘯風生:比喻英雄乘時奮起。
甘冒虎口:謂甘願冒著生命危險。
虎躍龍驤:形容威武雄壯。
虎鬥龍爭:比喻群雄互相爭斗。
虎豹九關:謂天門的門禁森嚴。
虎子狼孫:比喻凶暴貪殘的人。
虎尾春冰:比喻極其危險的境地。
虎略龍韜:兵書的代稱。亦指用兵的謀略。
虎窟龍潭:比喻極艱險的境地。
虎踞鯨吞:比喻豪強割據和相互兼並。
虎頭燕頷:形容相貌威武。古之相者說是萬里封侯之相。
虎嘯風馳:謂事物之相互感應。
虎嘯龍吟:形容歌聲雄壯而嘹亮

●【虎跑泉】傳說唐朝性空和尚到杭州遊玩,喜愛南山靈氣鍾秀,但苦於缺水。南嶽童子派了兩制老虎跑(刨)土出泉,甘甜爽口,取名「虎跑泉」。

【虎皮羊質】形容羊身上雖然披了一張老虎皮,但是弱的本質並未改變:它仍然是

看到青草很高興,看到狼就全身戰栗。

【如虎而冠】指老虎穿戴人的衣帽,但本性不改。西漢初,眾大臣要立齊王為皇帝,

而狼邪王劉澤說,齊王的舅父駟鈞為人凶惡暴戾,如冠而虎。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指不進老虎洞,就不能捉到小老虎。東漢明帝時,班超出

使鄯善國,了解到匈奴的使節正使鄯善王倒向匈奴。班超在關鍵時刻召集部下計議說:「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於是,他率部下趁夜襲擊燒殺了匈奴使者,鄯善國恢復了與漢朝的友好關系。

詩詞
1
李白 《相和歌辭·猛虎行》

朝作猛虎行,暮作猛虎吟。

李賀 《秦王飲酒》

秦王騎虎游八極,劍光照空天自碧。

劉禹錫 《雜曲歌辭·壯士行》

陰風振寒郊,猛虎正咆哮。

李白 《蜀道難》

朝避猛虎,夕避長蛇。

2
辛棄疾 《念奴嬌》

虎踞龍蟠何處是,只有興亡滿目。

辛棄疾 《水調歌頭》

白日射金闕,虎豹九關開。

趙善括 《沁園春》

虎嘯風生,龍躍雲飛,時不再來。

鄭元秀 《滿江紅》

馬革裹屍男子志,虎頭食肉通侯相。

⑷ 文言文老虎原版典故

【原文】
獸有猱,小而善緣,利爪。虎首癢,輒使猱爬搔之不休。不休,成穴,虎殊快版,不覺也。猱權徐取其腦啖之,而汰其餘以奉虎,曰:「余偶有所獲腥,不敢私,以獻左右。」虎曰:「忠哉猱也,愛我而忘其口腹。」啖已,又弗覺也。久而虎腦空,痛發。跡猱,猱則已走避高木,虎跳踉大吼乃死。

⑸ 古時候卧龍藏虎的典故是什麼

出自北周·庾信《同會河陽公新造山池聊得寓目詩》詩:「暗石疑藏虎,盤根似卧版龍.」
這是一權首寫景詩,寫作者所觀所感.
詩原文:
橫階氣鑿澗.
對戶即連峯.
暗石疑藏虎.
盤根似卧龍.
沙洲聚亂荻.
洞口礙橫松.
引泉恆數派.
開岩即十重.
北閣聞吹管.
南鄰聽撃鍾.
菊寒花正合.
杯香酒絕濃.
由來魏公子.
今日始相逢!

⑹ 關與老虎的典故或故事

三人成虎:
戰國時代,互相攻伐,為了使大家真正能遵守信約,國與國之間通常都將太子交給對方作為人質。"戰國策":"魏策"有這樣一段記載: 魏國大臣龐恭,將要陪魏太子到趙國去作人質,臨行前對魏王說: "現在有一個人來說街市上出現了老虎,大王相信嗎?" 魏王道:"我不相信。" 龐恭說:"如果有第二個人說街市上出現了老虎,大王相信嗎?" 魏王道:"我有些將信將疑了。" 龐恭又說:"如果有第三個人說街市上出現了老虎,大王相信嗎?" 魏王道:"我當然會相信。" 龐恭就說:"街市上不會有老虎,這是很明顯的事,可是經過三個人一說,好像真的有了老虎了。現在趙國國都邯鄲離魏國國都大梁,比這里的街市遠了許多,議論我的人又不止三個。希望大王明察才好。" 魏王道:"一切我自己知道。" 龐恭陪太子回國,魏王果然沒有再召見他了。 街市是人口集中的地方,當然不會有老虎。說街市上有虎,顯然是造謠、欺騙,但許多人這樣說了,如果不是從事物真相上看問題,也往往會信以為真的。 這故事本來是諷刺魏惠王無知的,但後世人引申這故事成為"三人成虎"這句成語,乃是借來比喻有時謠言可以掩蓋真相的意思。例如:判斷一件事情的真偽,必須經過細心考察和思考,不能道聽途說。否則"三人成虎",有時會誤把謠言當成真實的。
為虎作倀:
從前,在某一個地方的一個山洞裡,住著一隻兇猛無比的老虎。有一天,它因為沒有食物充飢,覺得非常難過。於是,它走出山洞,到附近的山野里去獵取食物。正在這時候,老虎看到山腰的不遠處有一個人正蹣珊地走來,便猛撲過去,把那個人咬死,把他的肉吃光。但是老虎還不滿足,它抓住那個人的鬼魂不放,非讓它再找一個人供它享用不可,不然,它就不讓那人的鬼魂獲得自由。那個被老虎捉住的鬼魂居然同意了。於是,他就給老虎當向導,找呀找的,終於遇到第二個人了。 這時,那個鬼魂為了自己早日得到解脫,竟然幫助老虎行凶。他先過去迷惑新遇到的人,然後把那人的帶子解開,衣服脫掉,好讓老虎吃起來更方便。這個幫助老虎吃人的鬼魂,便叫做倀鬼。後人根據這一傳說,把幫助壞人做傷天害理的事情,稱「為虎作倀」。 出處《正字通·聽雨記談》
狐假虎威:
楚宣王問群臣,說:「聽說中原地區的諸侯都害怕楚令尹昭奚恤,果真是這樣的嗎?」群臣無人回答。江乙回答說:「老虎捕捉各種野獸來吃。捉到一隻狐狸,狐狸對老虎說:『您不敢吃我,上天派我做群獸的領袖,如果您吃掉我,就違背了上天的命令。您如果不相信我的話,我在前面走,您跟在我的後面,看看群獸見了我,有哪一個敢不逃跑的呢?』老虎信以為真,就和狐狸同行,群獸見了老虎,都紛紛逃跑,老虎不明白群獸是害怕自己才逃跑的,卻以為是害怕狐狸。現在,大王擁有五千里江山,百萬雄師,都歸昭奚恤掌管。因此,北方人民之所以畏懼昭奚恤,完全是因為大王的兵權掌握在他的手裡,那也就是說,他們畏懼的其實是大王的軍隊呀!就像百獸畏懼老虎一樣。」
暴虎馮河:
有一次,子路問:「夫子,您如果統帥三軍,希望誰跟您在一起?」孔子說:「喜歡空手打虎、徒步過河(暴虎馮河)、自以為勇敢不怕死的人,我不喜歡。我要遇事善於冷靜思考、千方百計爭取成功的人。」 後來子路在衛國做了官。公元前480年,衛國發生內亂,死了許多人。孔子知道了說:「哎,子路這一次有難了!」果然,子路一個人奔回京城,堅決要求懲處作亂的人,結果被殺。
九牛二虎:
周朝時期,周宣王聽說公儀伯的勇力在諸侯中十分有名,就派人去請來詢問他的勇力有多大,公儀伯回答能將蠢蟲的腿折斷,能抵擋秋天知了翅膀的扇動。周宣王大失所望地說自己能拖住九頭牛的尾巴而不讓其動彈。

⑺ 養虎殺虎,先縱容然後殺之,是哪個典故來著,記得好像是古代有人謀反,反而縱容

典故出於:鄭伯克段於鄢《左傳-隱公元年》

春秋時,鄭武公在申國娶了一妻子,叫武姜,她生下庄公和共叔段。庄公出生時腳先出來,武姜受到驚嚇,因此給他取名叫「寤生」,所以很厭惡他。武姜偏愛共叔段,想立共叔段為世子,多次向武公請求,武公都不答應。
到庄公即位的時候,武姜就替共叔段請求分封到制邑(鄭國境內除京城外最險要的地方)去。庄公同意後,共叔段又一步步提出更多無理及至過分的要求,庄公一一答應,於是助長了共叔段的野心,最後想起兵謀反,取而代之。
到共叔段兵敗出逃共國,兄弟分離,前後足有五年時間。

《春秋》記載道:「鄭伯克段於鄢。」微言大義,意指共叔段不遵守做弟弟的本分,所以不說他是庄公的弟弟,而稱其名「段」;兄弟倆如同兩國之君一樣征殺戰場,所以用「克」字;稱庄公為「鄭伯」,是譏諷他對弟弟有失教育,最終釀成不可收拾的大禍;趕走共叔段是出於鄭庄公的本意,不寫共叔段自動出奔,是史官下筆有為難之處。
鄭庄公先封叔段於京,又聽任叔段「不度」,「命西鄙北鄙貳於己」,既而「收貳以為己邑」,最後「伐諸鄢」,有人認為表現了庄公的「仁慈」和「忍讓」,有人卻認為他是有意「養成其惡」,最後兄弟反目成仇,成為歷史著名的反面材料。

⑻ 老虎的典故

啥身喂虎源於佛教故事:
久遠劫以前,有一位婆羅門,住在深山峻嶺中用功,精進修專道,不犯諸惡,心中屬慈仁護念一切。有一天,婆羅門在尋找食物時發現一隻剛剛生產完的老虎,瘦骨如柴,既沒有力氣去覓食;也沒有辦法產生乳汁來喂育幼虎,只好吃它剛生下的一隻幼虎充飢,才能哺育其它幼虎。
婆羅門看到這種情形,感到非常哀傷,思忖道:「眾生的苦,無量無邊,母子相互吞食,這種痛苦,難以形容。」便流著眼淚,想尋找食物來喂母虎,以保全幼虎的性命。婆羅門心想:「我精進修道的目的,就是為了要解除眾生的煩惱,使眾生能夠離苦得樂;我以後也會老、會死,身體也會爛壞,不如現在布施給這只老虎,救護老虎母子。」思量已定,便將自己的頭靠近老虎的嘴邊,把自己布施給老虎食用,因為這樣,老虎母子都得以生存下來。
這是釋迦如來過去在因地中修行時,捨身命腦髓布施一切救護眾生的故事。因為這樣無畏的布施,圓滿了布施波羅蜜的功德,以此功德超越了九劫的時間,最後終於在娑婆世界成佛,為天人師,廣度眾生。
省思布施的心,來自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心量,觀眾生如子,觀眾生苦如己苦,故能竭盡所能行布施,解眾生苦而無怨悔,是慈悲也是精進;是禪定也是智能。

⑼ 虎踞龍盤的典故是什麼

【注音】:hǔ jù lóng pán
【解釋】:形容地勢雄偉險要。
【用法】:聯合式;作專主語、賓語;形容地勢雄偉屬險要

虎踞龍盤最早出自於晉·吳勃《吳錄》:「劉備曾使諸葛亮至京,因睹秣陵山阜,嘆曰:『鍾山龍盤,石頭虎踞,此帝王之宅。』」 作為一句完整的成語則出自於唐·雍陶《河陰新城》詩:「高城新築壓長川,虎踞龍盤氣色全。」意思是形容地勢雄偉並且十分地險要。
近義詞:虎踞龍蟠、龍蟠虎踞、龍盤虎踞
典 故:三國時期,劉備為了聯吳抗曹,派諸葛亮去吳都建業去游說孫權。諸葛亮到了建業,看到秣陵的山勢地形,感慨地說:「紫金山山勢險峻,像一條龍環繞建業,石頭城很威武,像老虎蹲踞著,這是帝王建都的好地方。」

⑽ 老虎的典故

啥身喂虎源於佛教故事:

久遠劫以前,有一位婆羅門,住在深山峻嶺中用功,精進修道,不犯諸惡,心中慈仁護念一切。有一天,婆羅門在尋找食物時發現一隻剛剛生產完的老虎,瘦骨如柴,既沒有力氣去覓食;也沒有辦法產生乳汁來喂育幼虎,只好吃它剛生下的一隻幼虎充飢,才能哺育其它幼虎。
婆羅門看到這種情形,感到非常哀傷,思忖道:「眾生的苦,無量無邊,母子相互吞食,這種痛苦,難以形容。」便流著眼淚,想尋找食物來喂母虎,以保全幼虎的性命。婆羅門心想:「我精進修道的目的,就是為了要解除眾生的煩惱,使眾生能夠離苦得樂;我以後也會老、會死,身體也會爛壞,不如現在布施給這只老虎,救護老虎母子。」思量已定,便將自己的頭靠近老虎的嘴邊,把自己布施給老虎食用,因為這樣,老虎母子都得以生存下來。
這是釋迦如來過去在因地中修行時,捨身命腦髓布施一切救護眾生的故事。因為這樣無畏的布施,圓滿了布施波羅蜜的功德,以此功德超越了九劫的時間,最後終於在娑婆世界成佛,為天人師,廣度眾生。
省思布施的心,來自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心量,觀眾生如子,觀眾生苦如己苦,故能竭盡所能行布施,解眾生苦而無怨悔,是慈悲也是精進;是禪定也是智能。
黔驢技窮
黔無驢,有好事者船載以入。至則無可用,放之山下。虎見之,龐然大物也,以為神,蔽林間窺之。稍出近之,應應然,莫相知。他日,驢一鳴,虎大駭,遠遁;以為且噬已也,甚恐。然往來視之,覺無異能者;益習其聲,又近出前後,終不敢搏。稍近,益狎,盪倚沖冒。驢不勝怒,蹄之。虎因喜,計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喊,斷其喉,盡其肉,乃去。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