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人才典故

人才典故

發布時間: 2020-12-18 12:29:59

『壹』 曹操招賢人才的典故

曹操於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和建安二十二年(公元回217年)先後三次頒布《求賢令》,答明確提出「唯才是舉「的人才政策。曹操說,現在天下未定,正是急需人才的時候(此特求賢之急時也),因此只 能講能幹不能幹,不能吹毛求疵,講究太多。如果一定要求道德品質無可挑剔,方方面面十全十美,那麼齊桓公又何以能夠成就霸業?高皇帝又怎麼能夠創立大漢? 所以,只要是人才,有「治國用兵之術」,哪怕有不好的名聲(污辱之名),被人恥笑的行為(見笑之行),甚至「不仁不孝」,也請大家推薦,我一定該怎麼用就 怎麼用(吾得而用之)。 

『貳』 了哪幾個求賢若渴,敬重人才的歷史典故

1、彭越歸漢

經過酈食其的勸說,彭越歸降漢朝。可是,第一次拜見劉邦時,劉邦洗著腳接見了他。彭越哭著走回家,說:「漢王為什麼不尊重我?酈食其勸說我降漢的時候,說的好聽,其實——唉!」到了自己的家又哭了,原來自己家的擺設和漢王家是一模一樣的。突然蕭何在後面說:「漢王對待你是很好的,如果他不尊重你,他會花很多時間穿戴的很好,能看出他迫切見你之心、惜才之心。大王就是這樣的人。」

2、三顧茅廬
故事發生在東漢末年,劉備聽謀士徐庶和司馬徽說諸葛亮學才兼備,於是就和關羽、張飛帶著禮物到隆中卧龍崗去請諸葛亮。恰巧諸葛亮那天出門在外,劉備失望地回去了 。 不久,劉備又和關羽、張飛冒看大風雪第二次去請。沒想到諸葛亮又是出外閑游。劉備只得留下一封信,說明自己的來意,然後就回去了。 雖然,劉備回去了,可是他請諸葛亮的心並沒有改變。為了表示自己的誠心他吃了三天素,准備再去請諸葛亮。關羽說諸葛亮也許是徒有虛名,未必有真此才實學,不用去了。張飛很魯的說:"讓我一個人去,如果他不來,就用繩子把地捆來。"劉備很生氣的把張飛責備了一頓。 劉備第三次去的時候,諸葛亮正在睡覺。劉備不敢驚動他,一直站在那裡直到諸葛亮醒來,才坐下來談話,懇請他替國家做事。助他一臂之力。諸葛亮被他的誠心打動了,答應了劉備的請求。
3、周公吐脯

武王去世,成王幼小,尚在襁褓之中。周公怕天下人聽說武王死而背叛朝廷,就登位替成王代為處理政務,主持國家大權。管叔和他的諸弟在國中散布流言說:"周公將對成王不利。"周公就告訴太公望、召公奭(shì,式)說:"我之所以不避嫌疑代理國政,是怕天下人背叛周室,沒法向我們的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交代。三位先王為天下之業憂勞甚久,現在才剛成功。武王早逝,成王年幼,只是為了完成穩定周朝之大業,我才這樣做。"於是終究輔佐成王,而命其子伯禽代自己到魯國受封。周公告誡伯禽說:"我是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在全天下人中我的地位不算低了。但我卻洗一次頭要多次握起頭發,吃一頓飯多次吐出正在咀嚼的食物,起來接待賢士,這樣還怕失掉天下賢人。你到魯國之後,千萬不要因有國土而驕慢於人。"
4、禮賢下士
齊桓公聽說小臣稷是個賢士,渴望見他一面,與他交談一番。一天,齊桓公連著三次去見他,小臣稷託故不見,跟隨桓公的人就說:「主公,您貴為萬乘之主,他是個布衣百姓,一天中您來了三次,既然未見他,也就算了吧。」齊桓公卻頗有耐心他說:「不能這樣,賢士傲視爵祿富貴,才能輕視君主,如果其君主傲視霸主也就會輕視賢士。縱有賢土傲視爵祿,我哪裡又敢傲視霸主呢?」這一天,齊桓公接連五次前去拜見,才得以見到小臣稷。
5、其它
曹操光腳迎接許攸,最終盪平天下
齊桓公不記追殺之仇,拜管仲為相,爭霸中原
李世民不拘一格,用人之長,避人之短,成就偉業

『叄』 "人才"的典故,說文解字怎麼說解的

引才案例:秦昭王五跪得范睢
引才納賢是國家強盛的根本,而人才,尤其是高才,並不那麼容易引得到,納得著。秦昭王雄心勃勃,欲一統天下,在引才納賢方面顯示了非凡的氣度。范睢原為一隱士,熟知兵法,頗有遠略。秦昭王驅車前往拜訪范睢,見到他便屏退左右,跪而請教:「請先生教我?」但范睢支支吾吾,欲言又止。
於是,秦昭王「第二次跪地請教」,且態度上更加恭敬,可范睢仍不語。秦昭王又跪,說:「先生卒不幸教寡人邪?」這第三跪打動了范睢,道出自己不願進言的重重顧慮。秦昭王聽後,第四次下跪,說道:「先生不要有什麼顧慮,更不要對我懷有疑慮,我是真心向您請教。」范睢還是不放心,就試探道:「大王的用計也有失敗的時候。」秦昭王對此責並沒有發怒,並領悟到范睢可能要進言了,於是,第五次跪下,說:「我願意聽先生說其詳」。言辭更加懇切,態度更加恭敬。這一次范睢也覺得時機成熟,便答應輔佐秦昭王,幫他統一六國。後來,范睢鞠躬盡瘁地輔佐秦昭王成就霸業,而秦昭王五跪得范睢的典故,千百年來被人們所稱譽,成為引才納賢的楷模。
今天的管理者做何感想,將如何引才納賢?秦昭王五跪得范睢的典故,是否有管理者們來做續呢?
識才案例:一雙筷子放棄了周亞夫
如果說引才,只需要態度友好就夠了,識才卻是很神秘的工作。所謂識才不只是看看誰是人才,誰不是人才這么簡單。而要從小的方面推斷大的方面,從今天的行為推斷以後的行為,得出用人策略。周亞夫是漢景帝的重臣,在平定七國之亂時,立下了赫赫戰功,官至丞相,為漢景帝獻言獻策,忠心耿耿。一天漢景帝宴請周亞夫,給他准備了一塊大肉。但是沒有切開,也沒有準備筷子。周亞夫很不高興,就向內侍官員要了雙筷子。漢景帝笑著說:「丞相,我賞你這么大塊肉吃,你還不滿足嗎?還向內侍要筷子,很講究啊!」周亞夫聞言,急忙跪下謝罪。漢景帝說:「既然丞相不習慣不用筷子吃肉,也就算了,宴席到此結束。」於是,周亞夫只能告退,但心理很郁悶。這一切漢景帝都看在眼裡,嘆息到:「周亞夫連我對他的不禮貌都不能忍受,如何能忍受少主年輕氣盛呢」。漢景帝通過吃肉這件小事,試探出周亞夫不適合做太子的輔政大臣。漢景帝認為,周亞夫應把賞他的肉,用手拿著吃下去,才是一個臣子安守本分的品德,周亞夫要筷子是非分的做法。漢景帝依此推斷,周亞夫如果輔佐太子,肯定會生出些非分的要求,趁早放棄了他做太子輔政大臣的打算。
識才的策略與傳說貫穿中國五行年歷史,漢景帝只是其中的一個代表。今天的企業管理者們是否也要向漢景帝學點什麼?識才的奧妙深著呢!
用才案例:神偷請戰
用人之道,最重要的,是要善於發現、發掘、發揮屬下的一技之長。用人得當,事半功倍。楚將子發愛結交有一技之長的人,並把他們招攬到麾下。有個人其貌不揚,號稱「神偷」的人,也被子發待為上賓。有一次,齊國進犯楚國,子發率軍迎敵。交戰三次,楚軍三次敗北。子發旗下不乏智謀之士、勇悍之將,但在強大的齊軍面前,簡直無計可施了。這時神偷請戰,在夜幕的掩護下,他將齊軍主帥的睡帳偷了回來。第二天,子發派使者將睡帳送還給齊軍主帥,並對他說:「我們出去打柴的士兵撿到您的帷帳,特地趕來奉還。」當天晚上,神偷又去將齊軍主帥的枕頭偷來,再由子發派人送還。第三天晚上,神偷連齊軍主帥頭上的發簪子都偷來了,子發照樣派人送還。齊軍上下聽說此事,甚為恐懼,主帥驚駭地對幕僚們說:「如果再不撤退,恐怕子發要派人來取我的人頭了。」於是,齊軍不戰而退。
人不可能每一方面都出色,但也不可能每一方面都差勁,再遜的人總有一方面較他人一日之長。企業管理者們要能很清楚地了解每個下屬的優缺點,千萬不能夾雜個人喜好,也許你今天看不起的某個人,他日正是你事業轉機的干將。
育才案例:紀浪子訓雞喻育才
一般情況下,人才到位須進行培訓,並且育才是企業永久的工程,用才而不育才,人才便沒有持續競爭力。據傳,周宣王愛好鬥雞,紀浪子是一個有名的斗雞專家,被命去負責飼養斗雞。10天後,宣王催問道:訓練成了嗎?紀浪子說:還不行,它一看見別的雞,或聽到別的雞叫,就躍躍欲試。又過了10天,宣王問訓練好了沒有,紀浪子說:還不行,心神還相當活躍,火氣還沒有消退。再過了10天,宣王又說道:怎麼樣?難道還沒訓練好嗎?紀浪子說:現在差不多了,驕氣沒有了,心神也安定了,雖然別的雞叫,它也好名象沒有聽到似的,毫無所應,不論遇見什麼突然的情況它都不動、不驚,看起來真象木雞一樣。這樣的斗雞,才算訓練到家了,別的斗雞一看見它,准會轉身就逃,斗也不敢斗。宣王於是去看雞的情況,果然呆若木雞,不為外面光亮聲音所動,可是它的精神凝聚在內,別的雞都不敢和它應戰,看見它就走開了。
今天的管理者們從紀浪子訓斗雞,有何啟發?我們的育才不正是也遵循這樣的規律嗎?只有企業自己培育的人才,並且培育到一定火候,才能為企業帶來更大的價值。
激才案例:墨子苦心激勵耕柱
人才並不是天生一定為某人作貢獻,一定盡全力做貢獻,關鍵是要適當激勵,激才智慧在中國歷史上不泛其例。耕柱是一代宗師墨子的得意門生,但他老是挨墨子的責罵。有一次,墨子又責備了耕柱,耕柱覺得自己非常委屈,因為在許多門生之中,大家都公認耕柱是最優秀的,卻偏偏常遭到墨子指責,讓他沒面子。一天,耕柱憤憤不平地問墨子:「老師,難道在這么多學生當中,我竟是如此的差勁,以致於要時常遭您老人家責罵嗎?」墨子聽後,毫不動肝火:「假設我現在要上太行山,依你看,我應該用良馬來拉車,還是用老牛來拖車?」耕柱答:「再笨的人也知道要用良馬來拉車。」墨子又問:「那麼,為什麼不用老牛呢?」耕柱答:「理由非常的簡單,因為良馬足以擔負重任,值得驅遣。」墨子說:「你答得一點也沒錯,我之所以時常責罵你,也只因為你能夠擔負重任,值得我一再地教導與匡正你。」
激勵人才是一種藝術,我們的企業家從中得到什麼啟示。激勵無定法,只有合適的激勵才能產生期望的效果。墨子的激勵措施並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法則,但可為今天的激才提供借鑒。
留才案例:劉備苦心留住徐庶心
分分合合,職場中已司空見慣。因此,引才難,留才難,一個小單位留住高才,而留住高才心似乎難於上青天。劉備被曹操趕得到處奔波,好不容易安居新野小縣,又得軍師徐庶。這日,曹操派人送來徐母的書信,信中要徐庶速歸曹操。徐庶知是曹操用計,但他是孝子,執意要走。劉備頓時大哭,說道:「百善孝為先,何況是至親分離,你放心去吧,等救出你母親後,以後有機會我再向先生請教」。徐庶非常感激,想立即上路,劉備勸說徐庶小住一日,明日為先生餞行。第二天,劉備為徐庶擺酒餞行,等到徐庶上馬時,劉備又要為他牽馬,將徐庶送了一程又一程,不忍分別。感動得徐庶熱淚盈眶,為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他不僅舉薦了更高的賢士諸葛亮,並發誓終生不為曹操施一計謀。徐庶的人雖然離開了,但心卻在劉備這邊,故有「身在曹營心在漢」之說。徐庶進曹營果然不為曹設一計,並且在長板坡還救了劉備的大將趙雲之命,古往今來,凡是留才的案例,沒有超出劉備的。
留才留心,只要能留得人才之心,他即使在天涯海角依然效命。今天的企業管理者們在人才震盪的今天,你們如何借鑒劉備的留才策略呢,會不會留才效果與之相反,人是留下了,可心已不在,可見留才亦有著諸多妙處。
去才案例:曹操借刀殺禰衡
引才難,用才難,去才更難,去一個世人皆以為才,而不能所用的怪才是難上難。東漢名士禰衡,三國著名的一個狂士,志大才疏,口若懸河能言善辯,在當時很有名氣。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向曹操推薦了禰衡,曹操派人叫來禰衡。見了面之後,曹操故意給點顏色禰衡看看,不叫這位大學者落座。
禰衡:「唉,天地雖闊,卻沒有一個人才啊!」
曹操:「我手下有幾十位優秀人才,都是當世英雄,怎麼能說沒有人才呢?」
禰衡:「荀彧可使吊喪問疾,荀攸可使看墳守墓,程昱可使關門閉戶,郭嘉可使白詞念賦,張遼可使擊鼓鳴金,許褚可使牧牛放馬!」
曹操:「那麼你又有什麼本領呢?」
禰衡:「天文地理,無一不通;三教九流,無所不曉。往大里講,我可以做堯、舜那樣的明君,往小里講,我的道德文章和孔子、顏回可有一比。我怎麼能和你手下的那些凡夫俗子相提並論呢?」
曹操心裡非常惱怒,知道禰衡只會一點耍嘴皮子的功夫,當然不會買他的賬。部下張遼想殺掉禰衡,他卻制止了,卻任命他做荊州的使臣,說服劉表歸降朝庭。後來禰衡去見劉表,積習難改,又激怒了劉表。劉表聽說過禰衡多次辱罵曹操的事,知道曹操想借自己的手殺掉禰衡,擔當「害賢」的惡名,便派他去見江夏的將軍黃祖。黃祖是一個小軍閥,素質沒有達到曹操、劉表那個層次。禰衡見了黃祖,重施故技,沒有說幾句,便把黃祖得罪了。黃祖悖然大怒,叫人把禰衡拉出去斬掉了。聽說禰衡被黃祖殺掉了,曹操哈哈大笑起來:「這個腐儒自己找死,根本用不著臟我的刀。」

『肆』 跪求:關於人才的詞彙,成語,典故。

最是求賢若渴的人和最氣息認可的詩。
曹操《短歌行》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
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闊談宴,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典故:
十月,袁紹從河北運來糧草萬余車,派大將淳於瓊等帶萬餘人看守,屯於離袁紹大營四十里的烏巢。這時袁紹謀士許攸因向袁紹獻偷襲許都之計不成,且在河北的家眷犯法被抓,心生悔恨,而來投曹操,獻計讓曹操偷襲烏巢。曹操大喜,跣足出迎,之後親率精銳步騎五千人,軍隊人銜枚,馬勒口,換袁軍軍裝乘夜從小路偷襲烏巢。
漢時期選拔官吏,被選用人既要有仁義孝悌等方面封建道德品質,也要有高貴的家世出身。曹操為維護和發展勢力,讓更多的人為自己的事業服務,不受上述標准限制,強調「唯才是舉」。只要有才能,即使缺少封建道德品質、出身下層的人,他也注意提拔。從210年到217年,他先後下了三次「求賢令」,選拔和任用一些有才能的人。

『伍』 關於人才的故事

一個農民從洪水中救起了他的妻子,他的孩子卻被淹死了。
事後,人們議論紛紛。有的說他做得對,因為孩子可以再生一個,妻子卻不能死而復活。有的說他做錯了,因為妻子可以另娶一個,孩子卻不能死而復活。
我聽了人們的議論,也感到疑惑難決:如果只能救活一人,究竟應該救妻子呢,還是救孩子?
於是我去拜訪那個農民,問他當時是怎麼想的。
他答道:「我什麼也沒想。洪水襲來,妻子在我身過,我抓住她就往附近的山坡游。當我返回時,孩子已經被洪水沖走了。」
歸途上,我琢磨著農民的話,對自己說:所謂人生的抉擇不少便是如此。

十二、簡單道理
從前,有兩個飢餓的人得到了一位長者的恩賜:一根魚竿和一簍鮮活碩大的魚。其中
,一個人要了一簍魚,另一個人要了一根魚竿,於是他們分道揚鑣了。得到魚的人原地就用乾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魚,他狼吞虎咽,還沒有品出鮮魚的肉香,轉瞬間,連魚帶湯就被他吃了個精光,不久,他便餓死在空空的魚簍旁。另一個人則提著魚竿繼續忍飢挨餓,一步步艱難地向海邊走去,可當他已經看到不遠處那片蔚藍色的海洋時,他渾身的最後一點力氣也使完了,他也只能眼巴巴地帶著無盡的遺憾撒手人間。
又有兩個飢餓的人,他們同樣得到了長者恩賜的一根魚竿和一簍魚。只是他們並沒有各奔東西,而是商定共同去找尋大海,他倆每次只煮一條魚,他們經過遙遠的跋涉,來到了海邊,從此,兩人開始了捕魚為生的日子,幾年後,他們蓋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漁船,過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一個人只顧眼前的利益,得到的終將是短暫的歡愉;一個人目標高遠,但也要面對實的生活。
只有把理想和現實有機結合起來,才有可能成為一個成功之人。有時候,一個簡單的道理,卻足以給人意味深長的生命啟示。

十三、並不是你想像中那樣
兩個旅行中的天使到一個富有的家庭借宿。這家人對他們並不友好,並且拒絕讓他們在舒適的客人卧室過夜,而是在冰冷的地下室給他們找了一個角落。當他們鋪床時,較老的天使發現牆上有一個洞,就順手把它修補好了。年輕的天使問為什麼,老天使答到:「有些事並不象它看上去那樣。」
第二晚,兩人又到了一個非常貧窮的農家借宿。主人夫婦倆對他們非常熱情,把僅有的一點點食物拿出來款待客人,然後又讓出自己的床鋪給兩個天使。第二天一早,兩個天使發現農夫和他的妻子在哭泣,他們唯一的生活來源——一頭奶牛死了。年輕的天使非常憤怒,他質問老天使為什麼會這樣,第一個家庭什麼都有,老天使還幫助他們修補牆洞,第二個家庭盡管如此貧窮還是熱情款待客人,而老天使卻沒有阻止奶牛的死亡。
「有些事並不象它看上去那樣。」老天使答道,「當我們在地下室過夜時,我從牆洞看到牆裡面堆滿了金塊。因為主人被貪欲所迷惑,不願意分享他的財富,所以我把牆洞填上了。昨天晚上,死亡之神來召喚農夫的妻子,我讓奶牛代替了她。所以有些事並不象它看上去那樣。」
有些時候事情的表面並不是它實際應該的樣子。如果你有信念,你只需要堅信付出總會得到回報。你可能不會發現,直到後來……

十四、養牛之道
我們旅行到鄉間,看到一位老農把喂牛的草料鏟到一間小茅屋的屋檐上,不免感到奇怪,於是就問道:
「老公公,你為什麼不把喂牛的草放在地上,讓它吃?」
老農說:「這種草草質不好,我要是放在地上它就不屑一顧;但是我放到讓它勉強可夠得著的屋檐上,它會努力去吃,直到把全部草料吃個精光。」

十五、愛人之心
這是發生在英國的一個真實故事。
有位孤獨的老人,無兒無女,又體弱多病。他決定搬到養老院去。老人宣布出售他漂亮的住宅。購買者聞訊蜂擁而至。住宅底價8萬英鎊,但人們很快就將它炒到了10萬英鎊。價錢還在不斷攀升。老人深陷在沙發里,滿目憂郁,是的,要不是健康情形不行,他是不會賣掉這棟陪他度過大半生的住宅的。
一個衣著樸素的青年來到老人眼前,彎下腰,低聲說:「先生,我也好想買這棟住宅,可我只有1萬英鎊。可是,如果您把住宅賣給我,我保證會讓您依舊生活在這里,和我一起喝茶,讀報,散步,天天都快快樂樂的——相信我,我會用整顆心來照顧您!」
老人頷首微笑,把住宅以1萬英鎊的價錢賣給了他。
完成夢想,不一定非得要冷酷地廝殺和欺詐,有時,只要你擁有一顆愛人之心就可以了。

十六、給予
有個老木匠准備退休,他告訴老闆,說要離開建築行業,回家與妻子兒女享受天倫之樂。
老闆捨不得他的好工人走,問他是否能幫忙再建一座房子,老木匠說可以。但是大家後來都看得出來,他的心已不在工作上,他用的是軟料,出的是粗活。房子建好的時候,老闆把大門的鑰匙遞給他。
「這是你的房子,」他說,「我送給你的禮物。」
他震驚得目瞪口呆,羞愧得無地自容。如果他早知道是在給自己建房子,他怎麼會這樣呢?現在他得住在一幢粗製濫造的房子里!我們又何嘗不是這樣。我們漫不經心地「造」自己的生活,不是積極行動,而是消極應付,凡事不肯精益求精,在關鍵時刻不能盡最大努力。等我們驚覺自己的處境,早已深困在自己建造的「房子」里了。把你當成那個木匠吧,想想你的房子,每天你敲進去一顆釘,加上去一塊板,或者豎起一面牆,用你的智慧好好建造吧!你的生活是你一生唯一的創造,不能抹平重建,即使只有一天可活,那一天也要活得優美、高貴,牆上的銘牌上寫著:「生活是自己創造的。」

十七、提醒自我
有個老太太坐在馬路邊望著不遠處的一堵高牆,總覺得它馬上就會倒塌,見有人向媾走過去,她就善意地提醒道:「那堵牆要倒了,遠著點走吧。」被提醒的人不解地看著她大模大樣地順著牆根走過去了——那堵牆沒有倒。老太太很生氣:「怎麼不聽我的話呢?!」又有人走來,老太太又予以勸告。三天過去了,許多人在牆邊走過去,並沒有遇上危險。第四天,老太太感到有些奇怪,又有些失望,不由自主便走到牆根下仔細觀看,然而就在此時,牆綞倒了,老太太被掩埋在灰塵磚石中,氣絕身亡。
提醒別人時往往很容易,很清醒,但能做到時刻清醒地提醒自己卻很難。所以說,許多危險來源於自身,老太太的悲哀便因此而生

十八、窗
有個太太多年來不斷抱怨對面的太太很懶惰,「那個女人的衣服永遠洗不幹凈,看,她晾在外院子里的衣服,總是有斑點,我真的不知道,她怎麼連洗衣服都洗成那個樣子. .....」
直到有一天,有個明察秋毫的朋友到她家,才發現不是對面的太太衣服洗不幹凈。細心的朋友拿了一塊抹布,把這個太太的窗戶上的灰漬抹掉,說:「看,這不就干凈了嗎?」
原來,是自己家的窗戶臟了。

十九、習慣與自然
一根小小的柱子,一截細細的鏈子,拴得住一頭千斤重的大象,這不荒謬嗎?可這荒謬的場景在印度和秦國隨處可見。那些馴象人,在大象還是小象的時候,就用一條鐵鏈將它綁在水泥柱或鋼柱上,無論小象怎麼掙扎都無法掙脫。小象漸漸地習慣了不掙扎,直到長成了大象,可以輕而易舉地掙脫鏈子時,也不掙扎。
馴虎人本來也像馴象人一樣成功,他讓小虎從小吃素,直到小虎長大。老虎不知肉味,自然不會傷人。馴虎人的致命錯誤在於他摔了交之後讓老虎舔凈他流在地上的血,老虎一舔不可收,終於將馴虎人吃了。
小象是被鏈子綁住,而大象則是被習慣綁住。
虎曾經被習慣綁住,而馴虎人則死於習慣(他已經習慣於他的老虎不吃人)。
習慣幾乎可以綁住一切,只是不能綁住偶然。比如那隻偶然嘗了鮮血的老虎。

二十、留個缺口給別人
一位著名企業家在作報告,一位聽眾問:「你在事業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請問,對你來說,最重要的是什麼?」
企業家沒有直接回答,他拿起粉筆在黑板上畫了一個圈,只是並沒有畫圓滿,留下一個缺口。他反問道:「這是什麼?」「零」。「圈」/「未完成的事業」/「成功」,台下的聽眾七嘴八舌地答道。
他對這些回答未置可否:「其實,這只是一個未畫完整的句號。你們問我為什麼會取得輝煌的業績,道理很簡單:我不會把事情做得很圓滿,就像畫個句號,一定要留個缺口,讓我的下屬去填滿它。」
留個缺口給他人,並不說明自己的能力不強。實際上,這是一種管理的智慧,是一種更高層次上帶有全局性的圓滿。
給猴子一棵樹,讓它不停地攀登;給老虎一座山,讓它自由縱橫。也許,這就是企業管理用人的最高境界.

『陸』 有什麼招收人才的典故

一諾千金

『柒』 著名的人才挽留典故

蕭何月下追韓信
秦末農民戰爭中,韓信仗劍投奔項梁軍,項梁兵敗後歸附項羽。他曾專多次向項羽獻計,始終屬不被採納,於是離開項羽前去投奔了劉邦。有一天,韓信違反軍紀,按規定應當斬首,臨刑時看見漢將夏侯嬰,就問到:「難道漢王不想得到天下嗎,為什麼要斬殺壯士?」夏侯嬰以韓信所說不凡、相貌威武而下令釋放,並將韓信推薦給劉邦,但未被重用。後韓信多次與蕭何談論,為蕭何所賞識。劉邦至南鄭途中,韓信思量自己難以受到劉邦的重用,中途離去,被蕭何發現後追回。
蕭何就向劉邦推薦韓信,稱他是漢王爭奪天下不能缺少的大將之材,應重用韓信。劉邦採納蕭何建議,七月,擇選吉日,齋戒,設壇場,拜韓信為大將。從此,劉邦文依蕭何,武靠韓信,舉兵東向,爭奪天下。

『捌』 歷史上有關人才的典故。。像三顧茅廬。。。毛遂自薦。。。祁黃羊。。。等。。。越有名越好。

四面楚歌、破釜沉舟——項羽 刮目相看——呂蒙
三顧茅廬、鞠躬盡瘁——諸葛專亮 一鼓作氣—— 曹劌屬
投筆從戎—— 班超 負荊請罪——廉頗
完璧歸趙——藺相如 鑿壁借光—— 匡衡
精忠報國—— 岳飛 聞雞起舞—— 祖逖
入木三分——王羲之 卧薪嘗膽——勾踐

『玖』 收集推薦人才的典故

秦:
宰相李斯推薦韓非子
漢武帝:
大將軍竇嬰推薦欒布將軍
張騫自薦出使西域
平陽公主推薦衛青

『拾』 求關於形容人才的詩詞和典故

馬中赤兔,人中呂布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