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輈的典故

輈的典故

發布時間: 2021-01-02 00:16:48

㈠ 求炎帝和黃帝的故事!要完整!

《國語·晉語》四說:「昔少典氏娶於有蟜氏,生黃帝、炎帝。黃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異德,故黃帝為姬,炎帝為姜。」按照這個說法,黃、炎兩族是從互通婚姻的少典氏和有蟜氏繁衍出來的。黃、炎兩族最初居住在今陝北的黃土高原上,後來逐漸東移。黃帝族的遷徙路線偏北些,東渡黃河以後,沿著中條山、太行山的山邊地帶直到今冀北地區。炎帝族的遷徙路線稍偏南,順著渭水和黃河兩岸發展到今河南以及冀南、魯東北一帶。他們在遷徙過程中曾與所遷地區的土著部落發生過斗爭,《史記·五帝本紀》說黃帝族曾經「北逐葷粥」,《逸周書·嘗麥》說炎帝族和原居於魯、豫一帶的蚩尤族發生激烈沖突,並被蚩尤族打敗。黃帝族應炎帝族的請求而與蚩尤族展開了曠日持久的戰爭。《山海經·大荒北經》說:「蚩尤作兵伐黃帝,黃帝乃令應龍攻之冀州之野。應龍畜水,蚩尤請風伯雨師,縱大風雨。黃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殺蚩尤。」蚩尤族曾和少昊族關系密切,所以黃帝族亦和處於東方的太昊、少昊兩族作戰,並贏得勝利。

黃帝族打敗蚩尤族以後,和太昊、少昊兩族修好關系,在中原地區擴大了影響,但炎帝族卻圖謀與之爭奪在各個部落間的主導地位,於是黃帝便「修德振兵,治五氣,藝五種,撫萬民,度四方,教熊、羆、貔、貅、貙、虎,以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①。阪泉之戰先後進行了三次,炎帝族戰敗並歸服了黃帝。此後,黃帝族與炎帝族聯合,在我國廣大的中原地區占據了主導地位,影響日益廣泛。

新石器時代後期,黃帝族的影響更加擴大。戰國、秦、漢期間,人們對黃帝族的發展情況進行歸納整理,司馬遷根據古代文獻記載,在《史記·五帝本紀》里敘述了這樣一個系統:我國上古時代,人名、族名和地名常常合而為一。上面這個系統里的名稱絕大多數都不應當視為某一個人的名字,而應當作為族名來認識。相傳黃帝25子,實即由黃帝族繁衍出來的25個氏族。我國古代文獻里,幾乎眾口一辭地盛贊黃帝的巨大影響,很可能在那個時代已經形成了以黃帝族為核心的部落聯盟。在我國上古時代的歷史中,黃帝、帝顓頊、帝嚳、帝堯、帝舜被尊稱為五帝,是最有影響的部落聯盟首領。

㈡ 陸游 故事或蘇軾

◎詩四十七首
【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與子由別於鄭州西門之外馬上賦詩一篇寄之】
不飲胡為醉兀兀,此心已逐歸鞍發。歸人猶自念庭闈,今我何以慰寂寞。登高回首坡壠隔,惟見烏帽出復沒。苦寒念爾衣裳薄,獨騎瘦馬踏殘月。路人行歌居人樂,僮僕怪我苦凄惻。亦知人生要有別,但恐歲月去飄忽。寒燈相對記疇昔,夜雨何時聽蕭瑟。君知此意不可忘,慎勿苦愛高官職。(嘗有夜雨對床之言,故雲爾。)
【和子由澠池懷舊】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往歲,馬死於二陵,騎驢至澠池。)
【次韻和劉京兆石林亭之作石本唐苑中物散流民間劉購得之】
都城日荒廢,往事不可還。惟余故苑石,漂散向人間。公來始購蓄,不憚道里艱。盡従塵埃中,來對冰雪顏。瘦骨拔凜凜,蒼根漱潺潺。唐人惟奇章,好石古莫攀。盡令屬牛氏,刻鑿紛班班。嗟此本何常,聚散實循環。人失亦人得,要不出區寰。君看劉李末,不能保河關。況此百株石,鴻毛於泰山。但當對石飲,萬事付等閑。
【壬寅二月有詔令郡吏分往屬縣減決囚禁十三日受命出府至寶雞虢郿盩厔四縣既畢事因朝謁太平宮而宿於南溪溪堂遂並南山而西至樓觀大秦寺延生觀仙游潭十九日AA1 歸作詩五百言以記凡所經歷者寄子由】
遠人罹水旱,王命釋俘囚。分縣傳明詔,循山得勝游。蕭條初出郭,曠盪實消憂。薄暮來孤鎮,登臨憶武侯。崢嶸依絕壁,蒼茫瞰奔流。半夜人呼急,橫空火氣浮。天遙殊不辨,風急已難收。曉入陳倉縣,猶余賣酒樓。煙煤已狼藉,吏卒尚呀咻。(十三日宿武城鎮,即俗所謂石鼻寨也,雲孔明所築。是夜二鼓,寶雞火作,相去三十里,而見於武城。)雞嶺雲霞古,龍宮殿宇幽。(縣有雞爪峰、龍宮寺。)南山連大散,歸路走吾州。欲往安能遂,將還為少留。回趨西虢道,卻渡小河洲。聞道磻溪石,猶存渭水頭。蒼崖雖有跡,大釣本無鉤。(十四日,自寶雞行至虢。聞太公磻溪石在縣東南十八里,猶有投竿跪餌兩膝所著之處。)東去過郿塢,孤城象漢劉。誰言董公健,竟復伍孚仇。白刃俄生肘,黃金漫似丘。(十五日至郿縣,縣有董卓城,其城象長安,俗謂之小長安。)平生聞太白,一見駐行騶。鼓角誰能試,風雷果致不。岩崖已奇絕,冰雪更琱鎪。春旱憂無麥,山靈喜有湫。蛟龍懶方睡,瓶罐小容偷。(是日晚,自郿起至清秋鎮宿。道過太白山,相傳雲,軍行鳴鼓角過山下,輒致雷雨。山上有湫甚靈,以今歲旱,方議取之。)二曲林泉勝,三川氣象侔。近山麰麥早,臨水竹篁修。(十六日至盩厔,以近山地美,氣候殊早。縣有官竹園,十數里不絕。)先帝膺符命,行宮畫冕旒。侍臣簪武弁,女樂抱箜篌。秘殿開金鎖,神人控玉虯。黑衣橫巨劍,被發凜雙眸。(十七日,寒食。自盩厔東南行二十餘里,朝謁太平宮二聖御容。此宮乃太宗皇帝時有神降於道士張守真以告受命之符,所為立也。神封翊聖將軍,有殿。)邂逅逢佳士,相將弄彩舟。投篙披綠荇,濯足亂清溝。晚宿南溪上,森如水國秋。繞湖栽翠密,終夜響颼颼。(是日與監宮張杲之泛舟南溪,遂留宿於溪堂。)冒曉窮幽邃,操戈畏炳彪。(十八日,循終南而西,縣尉以甲卒見送。或雲近官竹園往往有虎。)尹生猶有宅,老氏舊停輈。問道遺蹤在,登仙往事悠。馭風歸汗漫,閱世似蜉蝣。羽客知人意,瑤琴系馬秋。不辭山寺遠,來作鹿鳴呦。帝子傳聞李,岩堂仿像緱。輕風幃幔卷,落日髻鬟愁。入谷(音浴。)警蒙密,登坡費挽摟。亂峰攙似槊,一水淡如油。中使何年到,金龍自古投。千重橫翠石,百丈見游AA2 。最愛泉鳴洞,初嘗雪入喉。滿瓶雖可致,洗耳嘆無由。(是日游崇聖觀,俗所謂樓觀也,乃尹喜舊宅,山腳有授經台尚在。遂與張杲之同至大秦寺蚤食而別。有太平宮道士趙宗有,抱琴見送至寺,作《鹿鳴》之引乃去。又西至延生觀,觀後上小山,有唐玉真公主修道之遺跡。下山而西行十數里,南入黑水谷,谷中有潭名仙游潭。潭上有寺三,倚峻峰,面清溪,樹林深翠,怪石不可勝數。潭水以繩縋石數百尺,不得其底,以瓦礫投之,翔揚徐下,食頃乃不見,其清澈如此。遂宿於中興寺,寺中有玉女洞,洞中有飛泉甚甘,明日以泉二瓶歸至郿,又明日乃至府。)忽憶尋蟆培,方冬脫鹿裘。山川良甚似,水石亦堪儔。惟有泉旁飲,無人自獻酬。(昔與子由游蝦蟆培,方冬,洞中溫溫如二三月。)
【太白山下早行至橫渠鎮書崇壽院壁】
馬上續殘夢,不知朝日開。亂山橫翠幛,落月淡孤燈。奔走煩郵吏,安閑愧老僧。再游應眷眷,聊亦記吾曾。
【留題延生觀後山上小堂】
溪山愈好意無厭,上到巉第幾尖。深谷野禽毛羽怪,上方仙子鬢眉纖。不慚弄玉騎丹鳳,應逐嫦娥駕老蟾。澗草岩花自無主,晚來蝴蝶入疏簾。
【留題仙游潭中興寺寺東有玉女洞洞南有馬融讀書石室過潭而南山石益奇潭上有橋畏其險不敢渡】
清潭百尺皎無泥,山木陰陰谷鳥啼。蜀客曾游明月峽,秦人今在武陵溪。獨攀書室窺岩竇,還訪仙姝款石閨。猶有愛山心未至,不將雙腳踏飛梯。
【石鼻城】
平時戰國今無在,陌上征夫自不閑。北客初來試新險,蜀人従此送殘山。獨穿暗月朦朧里,愁渡奔河蒼茫間。漸入西南風景變,道邊修竹水潺潺。
【磻溪石】
墨突不暇黔,孔席未嘗暖。安知渭上叟,跪石留雙骭。一朝嬰世故,辛苦平多難。亦欲就安眠,旅人譏客懶。
【郿塢】
衣中甲厚行何懼,塢里金多退足憑。畢竟英雄誰得似,臍脂自照不須燈。
【樓觀(秦始皇立老子廟於觀南,晉惠始修此觀。)】
門前古碣卧斜陽,閱世如流事可傷。長有游幽人悲晉惠,強修遺廟學秦皇。丹砂久窖井水赤,白

㈢ 千錘百煉的成語典故

出處
晉·劉琨《重贈盧諶》詩:「何意百煉剛,化為繞指柔。」
宋·尤袤《全唐詩話》卷三:內「百容鍛為字,千煉成句。」
清·顏光敏輯《顏氏家藏尺牘》:「昨見升六兄,極口吾兄新詩,以為無字不千錘百煉。」
成語故事
晉朝時期,大將軍劉琨一心想匡扶晉室,見到晉室內部爭斗激烈,內心十分痛苦,他在《重贈盧湛》詩中抒發自己的感慨:「時哉不我與,去乎若雲浮。朱實隕勁風,繁英落素秋。狹路傾華蓋,駭駟摧雙輈。何意百煉鋼,化為繞指柔!」
示例
①詩家好作奇句警語,必~而後能成。(清·趙翼《甌北詩話》卷一)
②殷謙:「我是懷著良好的心態認真看待他們的批評意見,實質上他們並不是在針對我個人批評什麼,而是在批評當代中國文學中存在的普遍的弊病。何況,一部好的小說是要經過~的,既然我的小說確實存在問題,那就更應該虛心地接受別人的批評,感謝所有的讀者,就讓我的小說在你們的批評聲中慢慢長大。」(當代作家·殷謙《無處釋放的青春》序)

㈣ 指柔 出自哪個典故或者文學作品

重贈盧諶詩
所屬文學時期: 魏晉南北朝文學
所屬朝代: 魏晉南北朝時代
作品體裁: 詩
正文:
重贈盧諶①
握中有懸璧②,本自荊山璆③。惟彼太公望,昔在渭濱叟④。鄧生何感激,千里來相求⑤。白登幸曲逆⑥,鴻門賴留侯⑦。重耳任五賢⑧,小白相射鉤⑨。苟能隆二伯⑩,安問黨與讎(11)?中夜撫枕嘆,想與數子游(12)。吾衰久矣夫,何其不夢周(13)?誰雲聖達節(14),知命故不憂(15)?宣尼悲獲麟,西狩泣孔丘(16)。功業未及建,夕陽忽西流。時哉不我與,去乎若雲浮。朱實隕勁風(17),繁英落素秋(18)。狹路傾華蓋,駭駟摧雙輈(19)。何意百煉剛,化為繞指柔(20)!

注釋
①此詩作於劉琨為段匹殫囚禁時。抒發了時光如流而功業無成的悲哀,並希望好友盧諶能夠自勉自勵,有所作為。盧諶,字子諒,范陽(今河北涿縣)人,曾為劉琨部下。②"握中"句:喻盧諶才質之美。懸璧,即懸黎,一種平圓形而中間有孔的美玉。③荊山璆(qíu求):即和氏璧,春秋時楚人卞和得自於荊山。璆,美玉。④"惟彼"二句:《史記·齊太公世家》載,姜尚垂釣於渭水之濱,周文王與之交談,十分投契,並說:"自吾先君太公曰,當有聖人適周,周以興,子真是邪?吾太公望子久矣!"因號呂尚為太公望。⑤"鄧生"二句:《後漢書·鄧寇列傳》載:鄧禹與東漢光武帝劉秀交好,劉秀起事後,他不辭千里由南陽新野北渡黃河,終於在鄴城追及劉秀。鄧生,指鄧禹。⑥"白登"句:《史記·陳丞相世家》載,漢高祖劉邦曾被匈奴圍於白登山,陳平用奇計解圍。白登,山名,在今山西大同市東。曲逆,指陳平,被封為曲逆侯。⑦"鴻門"句:《史記·項羽本紀》載,項羽在鴻門宴請劉邦,范增欲刺殺他,賴張良結交項伯,劉邦才得以脫險。鴻門,地名,在今陝西臨潼縣東。留侯,指張良,被封為留侯。⑧"重耳"句:《史記·晉世家》載,晉文公重耳逃亡時,賴趙衰、狐偃、賈佗、先軫和魏武子等五人輔助,終成霸業。五賢,指趙衰等五人。⑨"小白"句:《史記·齊太公世家》載,管仲原輔佐齊桓公小白之兄公子糾,兄弟二人爭奪君位時,管仲射中小白的帶鉤,但小白即位後,卻任用管仲為相,成就了霸業。⑩隆:使興盛。二伯:指晉文公和齊桓公。伯,同"霸"。(11)黨:一黨之人,指"五賢"。仇:仇人,指管仲。(12)數子:指姜尚至管仲數人。(13)"吾衰"二句:感嘆自己已年老力衰而志業無成。《論語·述而》:"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14)聖達節:謂聖人能通達事理而又不拘常禮。《左傳·成公十五年》:"聖達節,次守節,下失節。"(15)"知命"句:因達節知命而沒有憂愁。《周易·系辭》:"樂天知命故不憂。"(16)"宣尼"二句:《春秋》載,魯哀公十四年冬,"西狩獲麟",孔子因麒麟非時而出,涕沾衣袍,並嘆道:"吾道窮矣!"宣尼,漢平帝曾追謚孔子為"褒成宣尼公"。(17)朱實:紅色的果實。隕:落。(18)繁英:繁花。(19)"狹路"二句:喻意外的災難。華蓋,華麗的車蓋,此指大車。駭駟,受驚的馬。駟,駕車的四匹馬。輈,車轅。(20)"何意"二句:意謂哪能想到自己這樣經過千錘百煉的剛強之人如今卻變成了軟弱無力的階下囚。

㈤ 還有什麼關於《韓非子》的故事

自相矛盾
矛和盾是古時候兩種武器,矛是用來刺人的,盾是用來擋矛 的,功用恰恰相反。
楚國有一個兼賣矛和盾的商人。一天,他帶著這兩樣貨色到街上叫賣,先舉起盾牌向人吹噓 說:「我這盾牌呀,再堅固沒有了,無論怎樣鋒利的矛槍也刺不穿它。」停一會兒,又舉起 他的矛槍向人誇耀說:「我這矛槍呀,再鋒利沒有了,無論怎樣堅固的盾牌,它都刺得穿。 」
旁邊的人聽了,不禁發笑,就問他說:「照這樣說,就用你的矛槍來刺你的盾牌。結果會怎 樣呢?」
這個商人窘得答不出話來了。
酒酸與惡狗
宋國有位小生意人開了一爿酒家,專門出售陳年佳釀。這爿 酒家窗明桌凈,買賣公道,還在門 前高高豎起一桿青旗,行人在幾里地外都能看見酒旗招展。顧客一進門檻,店小二就笑臉相 迎,殷勤接待。
按理說,這爿酒家應該是生意興隆的;可是偏偏相反,常常整天不見一個顧客,十分冷落。 一壇壇老酒開了封,賣不出去,都發酸變質了。
店主苦思冥想找不出原因,只好去請教附近一個老頭兒。老頭兒沉吟了一番,問他:「你的 看門狗凶不凶?」店老闆挺納悶地說:「凶啊,可這跟賣酒有什麼關系呢?」老頭兒拈著胡須 笑道:「人家怕你的惡狗。惡狗守在門口,見人就咬;酒再好,還有誰敢來買呢?」
鄭人買鞋
有個鄭國人,想到市上去買一雙鞋子,便先用一根稻草量了 量自己的腳,作為尺碼。但臨走時,卻把尺碼丟在家裡,忘記帶去。
他到了市上,走進一家鞋店,看見一雙鞋子,覺得很中意,可是一摸口袋,尺碼沒有帶來, 忙對店員說:
「我忘記了帶尺碼來,讓我趕回去把尺碼拿來再買。」說罷,拔腳就跑。
這樣一來一往,等他從家裡拿了尺碼再到市上時,鞋店已關門打烊了,他終於沒有買到鞋子 。
有人知道了這事,就提醒他:「你為自己買鞋子,可以直接穿上試試大小,還要什麼尺碼呢 ?」
買鞋的人回答說:「我是寧肯相信尺碼,而不相信自己的腳!」
諱疾忌醫
名醫扁鵲,有一次去見蔡桓侯。他在旁邊立了一會兒對桓侯 說:「你有病了,現在病還在皮 膚里,若不趕快醫治,病情將會加重!」桓侯聽了笑著說:「我沒有病。」待扁鵲走了以後 ,桓侯對人說:「這些醫生就喜歡醫治沒有病的人來誇耀自己的本領。」
十天以後,扁鵲又去見桓侯,說他的病已經發展到肌肉里,如果不治,還會加重。桓侯不理 睬他。扁鵲走了以後,桓侯很不高興。
再過了十天,扁鵲又去見桓侯,說他的病已經轉到腸胃裡去了,再不從速醫治,就會更加嚴 重了。桓侯仍舊不理睬他。
又過了十天,扁鵲去見桓侯時,對他望了一望,回身就走。桓侯覺得很奇怪,於是派使者去 問扁鵲。
扁鵲對使者說:「病在皮膚里,肌肉里,腸胃裡,不論針灸或是服葯,都還可以醫治;病若 是到了骨髓里,那還有什麼辦法呢?現在桓侯的病已經深入骨髓,我也無法替他醫治了。」 
五天以後,桓侯渾身疼痛,趕忙派人去請扁鵲,扁鵲已經逃到秦國了。桓侯不久就死掉了。

㈥ 炎帝和黃帝的故事。急!!!!!!!!!!!!

簡單的講,黃帝是中國古代第一個部落首領,就是華夏部落(基本早黃河流域活動),還稱為有熊氏。
然後有了炎帝,成為姜姓部落(長江流域在活動啦)的首領,也被稱為神農氏。
我們現在被稱為炎黃子孫也就是這兩個人的緣故啦。

只有關於炎黃子孫的資料
炎黃子孫
相傳在上古時代,中國的黃河流域住著許多分散的人群。他們按照親屬關系組成了氏族,很多氏族又聯合起來組成了部落。黃帝和炎帝就是其中兩個大部落的首領。

那時候,人們抵抗自然災害的能力很低,一遇到水旱災,就得搬家。有一次,炎帝部落在搬家的時候,來到了黃帝部落占據的地方,他們看到那裡條件很好,就決定長期住下來。

可是黃帝部落的人不願意,結果雙方互不讓步就打起仗來。經過三次戰斗,炎帝部落被打敗了。炎帝向黃帝認輸,表示願意聽從黃帝的命令。黃帝就答應了炎帝部落住下來的要求。

黃帝的妻子親自教給炎帝部落的人養蠶繅絲,黃帝讓人把造車、造船的技術教給他們。炎帝也把木犁和草葯送給了黃帝。他們相處得很好。

後來,他們聯合在一起組成了炎黃部落聯盟,黃帝成了這個聯盟的領袖。中華民族的歷史,從此就開始了。所以中國人就把黃帝尊為中華民族的始祖,並自稱是「炎黃子孫」。

黃帝陵就在中國陝西省黃陵縣的一座長滿了蒼松翠柏的山上,現在每年清明時節,都有許多海,內外炎黃子孫到那裡去祭祖。

㈦ 屈原的故事(不少於90字)

屈原故里:宜昌秭歸[1]是我國戰國時代偉大詩人屈原的故鄉,也是楚文化發源地之一。它位於長江北岸的卧牛山麓,四周城牆環繞,形似一個傾斜的葫蘆,具有濃厚的古典建築風格。故有「葫蘆城」之稱。又因城牆均由石頭疊砌而成,又叫「石頭城」。漢代始設縣,唐朝時曾設立歸州,民國元年改歸州縣,民國三年改為秭歸縣,一直沿用至今。
秭歸的名勝多與屈原有關,秭歸縣城東門外,矗立一高大的牌坊,上書「屈原故里」四字,系郭沫若手書。旁邊還有兩塊石碑,分別刻「楚大夫屈原故里」和「漢昭君王嬙故里」。
秭歸與香溪之間有一沙灘,傳說是屈原遺體安葬處,後取名「屈原沱」。沱上有屈原祠。從唐宋以來,經數次遷址修葺,後因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興建,水位升高,於1976年修建此祠。現位於秭歸城東向家坪。改名為「屈原紀念館」。三峽工程的興建,屈原祠將再次遷建。
在樂平里,有關屈原的名勝古跡和傳說甚多,如香爐坪、照面井、讀書洞、玉米三丘等。古人曾集為 「八景」並以景名聯詩一首:「降龍伏虎嘯天來,鄉鼓岩連擂鼓台。照面井寒奸亡膽,讀書洞出離騷才。丘生玉米合情操,濂滴珍珠盪谷俟。鎖水回龍含澤畔,三關八景勝蓬萊」。
秭歸還是歷史悠久的柑桔之鄉,屈原在他的名篇《橘頌》中,曾對桔樹的形象和性格作過深刻的描寫。今天,秭歸已成為我國七大柑桔生產基地之一。深秋時節,滿目都是柑桔林,青枝綠葉藏紅果,如詩如畫。
在屈原故里還有一奇值得一提。這里的耕牛不穿繩,卻能聽從指揮。相傳屈原從楚都回家,快到家門口時,侍者挑書簡的繩子斷了,一老農當即把牛鼻繩解下來給他,從此以後,這里的牛就不再用牛鼻繩了。
屈原誕生在山清水秀的樂平里。屈原是一位具有遠見卓識的政治家,是中國文學史上的第一位大詩人,是三峽里的「第一風流才子」。他憂國憂民,最後投汨羅江,以身殉國。屈原留下的《離騷》、《九章》、《九歌》等光輝詩篇,聲貫古今,名揚中外。
家族
屈原出生於楚國貴族家庭,屈原和楚王一樣,羋(mǐ)姓,後來改姓熊,該姓出自黃帝顓頊系統的祝融氏;羋姓族群從商代遷徙至南方楚地,當傳到熊繹時,因功受周封於楚,遂居丹陽(也就是現在湖北省秭歸縣境內)。這就是屈原的故鄉。春秋初期,約公元前7世紀,楚武王熊通的兒子被封在「屈」這個地方,叫做屈瑕,他的後代就以屈為氏了。楚王的本家中,和屈氏家族類似的,還有昭氏和景氏,昭、屈、景是楚國王族的三大姓。屈原曾任三閭大夫,據說就是掌管王族三姓的事務。
屈原既是楚王的本家,當時叫作「公族」或「公室」,那麼他和楚國的關系,當然也就不同一般。屈氏子孫如屈重、屈完、屈到、屈建等,在楚國都曾擔任過要職。屈原的父親叫伯庸。到了屈原這一代,屈氏當大官的人不多,只有屈原和後來被秦國俘虜的大將屈丐。屈原楚辭《九章》中的《惜誦》曾說道:「忽忘身之賤貧」。很可能當時這個貴族家庭已經衰落了。
出生
屈原的出生日期,據近代許多人研究的結果,大概不出於楚宣王二十七年(前342年)到三十年(前339年)之間。照甲子推算,那年應該是戊寅年.不遏其巧得很,屈原的出生不但是寅年,而且又是寅月寅日。照中國歷法的老話是「人生於寅」,所以夏正便以建寅之月(即正月)為歲首。屈原既然是寅年寅月寅日生,真正符合於「人」的生辰,所以在屈原著名的作品《離騷》中說:「攝提貞於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這句是說太歲星逢寅[4]的那年正月,又是庚寅的日子,我從母體降生了。說明這一年是寅年;孟是始,碩是正月,夏歷以建寅之月為歲首,說明這年正月是寅月;庚寅則說明這一天是寅日。屈原出生在寅年寅月寅日,這可是個好日子(據鄒漢勛、劉師培用殷歷和夏歷推算,定為前343年正月二十一日。清代陳瑒用周歷推算定為前343年正月二十二日),目前一般定為前340年。
取名
屈原覺得自己的生辰有些與眾不同,所以他在《離騷》中說:「皇覽揆余初度兮,肇錫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則兮,字余曰靈均」。
這4句是說:父親看到我生辰不凡,給我起了個好名字,名字叫做「平」,字名叫做「原」。而東漢王逸在《章句》中解釋屈原的名字時說:「正,平也;則法也」,「靈,神也;均,調也。言正平可法者莫過於天,養物均調者,莫神於地。」
所以名「平以法天」,字「原以法地」。同他的生年月日配合起來,照字面上講,「平」是公正的意思,平正就是天的象微;「原」是又寬又平的地形[7],就是地的象微,屈原的生辰和名字正符合「天開於子,地辟於丑,人生於寅」[8]的天地人三統。這在今天看來,只是個巧合,原無所謂,可在當時卻認為是一個好兆頭。
初任左徒

生平:屈原是楚國貴族中的傑出人才。精通歷史、文學與神話,洞悉各國形勢和治世之道;人聰明,口才好。司馬遷《史記》說他是「博聞強識」,「嫻於辭令」。20多歲就做了楚懷王的左徒。左徒比楚國的令尹只低一級,他對內和楚王討論國家大事,發布號令,對外接待賓客,應付諸侯。楚王很信任他,還讓他草擬法令,又讓他出使齊國,聯齊抗秦。足見屈原曾是楚國兼管內政外交的重要官員。但他的改革精神和措施,卻招來了楚國貴族大臣們的反對和嫉妒。反對者的代表就是楚懷王的寵妃鄭袖、兒子子蘭和上官大夫靳尚。這批人目光短淺,妒賢害能,只想維護自己的貴族特權,卻把國家的長遠利益置之腦後。可是他們的權勢很大,整天圍在楚懷王身邊,左右懷王的言行。昏憒的楚懷王,聽信了讒言,漸漸疏遠了屈原。
詩歌抒發心情
從頃襄王六年到十八年,楚國基本上被秦國掌握,俯首聽命,不敢動彈。屈原對此痛心疾首,卻又無能為力,眼看著國勢日弱,民生多艱,只好以詩歌來抒發自己憂國憂民的心情。
經歷時期
屈原一生經歷了楚威王、楚懷王、頃襄王三個時期,而主要活動於楚懷王時期。這個時期正是中國即將實現大一統的前夕,「橫則秦帝,縱則楚王。」屈原因出身貴族,又明於治亂,嫻於辭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懷王的寵信,位為左徒、三閭大夫。屈原為實現楚國的統一大業,對內積極輔佐懷王變法圖強,對外堅決主張聯齊抗秦,使楚國一度出現了一個國富兵強、威震諸侯的局面。但是由於在內政外交上屈原與楚國腐朽貴族集團發生了尖銳的矛盾,由於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後來遭到群小人的誣陷和楚懷王的疏遠。
懷王十五年(前304),張儀由秦至楚,以重金收買靳尚、子蘭、鄭袖等人充當內奸,同時以「獻商於之地六百里」誘騙懷王,致使齊楚斷交。懷王受騙後惱羞成怒,兩度向秦出兵,均遭慘敗。於是屈原奉命出使齊國重修齊楚舊好。此間張儀又一次由秦至楚,進行瓦解齊楚聯盟的活動,使齊楚聯盟未能成功。懷王二十四年,秦楚黃棘之盟,楚國徹底投入了秦的懷抱。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漢北。
懷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約懷王武關相會,懷王遂被秦扣留,最終客死秦國,頃襄王即位後繼續實施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輾轉流離於沅、湘二水之間。頃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將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憤難捱,遂自沉汨羅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自盡:屈原所做《漁父》有屈原自沉前的情景:
汨羅江前。
屈原既放,游於江潭,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
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與!何故至於斯?」
屈原曰:「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
漁父曰:「聖人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釃?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為?」
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
漁父莞爾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復與言。
名言;雜申椒與菌桂兮,豈維紉夫蕙茝!(離騷)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離騷)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離騷)
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離騷)
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吾道夫先路也。 (離騷)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 (離騷)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離騷)
指九天以為正兮,夫惟靈修之故也。 (離騷)
吾令鳳鳥飛騰兮,繼之以日夜。 (離騷)
時繽紛其變易兮,又何可以淹留? (離騷)
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九歌)
沅有芷兮醴有蘭,思公子兮未敢言。 (九歌)
乘龍兮轔轔,高馳兮沖天。 (九歌)
青雲衣兮白霓裳,舉長矢兮射天狼。 (九歌)
余處幽篁兮終不見天,路險難兮獨後來。 (九歌)
風颯颯兮木蕭蕭,思公子兮徒離憂。 (九歌)
春蘭兮秋菊,長無絕兮終古。 (九歌)
何靈魂之信直兮,人之心不與吾心同! (九章•抽思)
心鬱郁之憂思兮,獨永嘆乎增傷。 (九章•抽思)
曾不知路之曲直兮,南指月與列星。 (九章•抽思)
世溷濁莫吾知,人心不可謂兮。 (九章•懷沙)
吾不能變心以從俗兮,故將愁苦而終窮。 (九章•涉江)
余將董道而不豫兮,固將重昏而終身。 (九章•涉江)
苟余心之端直兮,雖僻遠其何傷? (九章•涉江)
與天地兮同壽,與日月兮齊光。 (九章•涉江)
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 (漁父)
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衣 滄狼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 (漁父)
薄暮雷電,歸何憂? (天問)
魂兮歸來! (招魂)
目極千里兮,傷心悲。 (招魂)
世溷濁而不清:蟬翼為重,千鈞為輕;黃鍾毀棄,瓦釜雷鳴;讒人高張,賢士無名。(卜居 )
朕幼清以廉潔兮,身服義而未沫。 主此盛德兮,牽於俗而蕪穢。 湛湛江水兮,上有楓。 目極千里兮,傷春心。 魂兮歸來!哀江南!《招魂》
九歌(一)東皇太一
吉日兮辰良,穆將愉兮上皇。
撫長劍兮玉珥,璆鏘鳴兮琳琅。
瑤席兮玉瑱,盍將把兮瓊芳。
蕙餚蒸兮蘭藉,奠桂酒兮椒漿。
揚枹兮拊鼓,疏緩節兮安歌,陳竽瑟兮浩倡。
靈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滿堂。
五音紛兮繁會,君欣欣兮樂康。
九歌(二)雲中君
浴蘭湯兮沐芳,華采衣兮若英。
靈連蜷兮既留,爛昭昭兮未央。
搴將憺兮壽宮,與日月兮齊光。
龍駕兮帝服,聊翱遊兮周章。
靈皇皇兮既降,焱遠舉兮雲中。
覽冀州兮有餘,橫四海兮焉窮。
思夫君兮太息,極勞心兮忡忡。
九歌(三)湘君
君不行兮夷猶,蹇誰留兮中洲?
美要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
令沅、湘兮無波,使江水兮安流。
望夫君兮未來,吹參差兮誰思?
駕飛龍兮北征,邅吾道兮洞庭。
薜荔柏兮蕙綢,蓀橈兮蘭旌。
望涔陽兮極浦,橫大江兮揚靈。
揚靈兮未極,女嬋媛兮為余太息!
橫流涕兮潺湲,隱思君兮陫側。
桂棹兮蘭枻,斫冰兮積雪。
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
心不同兮媒勞,恩不甚兮輕絕。
石瀨兮淺淺,飛龍兮翩翩。
交不忠兮怨長,期不信兮告余以不間。
朝騁騖兮江皋,夕弭節兮北渚。
鳥次兮屋上,水周兮堂下。
捐余玦兮江中,遺余佩兮澧浦。
采芳洲兮杜若,將以遺兮下女。
時不可兮再得,聊逍遙兮容與。
九歌(四)湘夫人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白薠兮騁望,與佳期兮夕張。
鳥萃兮蘋中?
罾何為兮木上?
沅有芷兮澧有蘭,思公子兮未敢言。
荒忽兮遠望,觀流水兮潺湲。
麋何食兮庭中?
蛟何為兮水裔?
朝馳余馬兮江皋,夕濟兮西澨。
聞佳人兮召予,將騰駕兮偕逝。
築室兮水中,葺之兮荷蓋。
蓀壁兮紫壇,匊芳椒兮成堂。
桂棟兮蘭橑,辛夷楣兮葯房。
罔薜荔兮為帷,薜蕙櫋兮既張。
白玉兮為鎮,疏石蘭兮為芳。
芷葺兮荷屋,繚之兮杜衡。
合百草兮實庭,建芳馨兮廡門。
九嶷繽兮並迎,靈之來兮如雲。
捐余袂兮江中,遺余褋兮澧浦。
搴汀洲兮杜若,將以遺兮遠者。
時不可兮驟得,聊逍遙兮容與。
九歌(五)大司命
廣開兮天門,紛吾乘兮玄雲。
令飄風兮先驅,使涷雨兮灑塵。
君迴翔兮以下,逾空桑兮從女。
紛總總兮九州,何壽夭兮在予!
高飛兮安翔,乘清氣兮御陰陽。
吾與君兮齋速,導帝之兮九坑。
靈衣兮被被,玉佩兮陸離。
壹陰兮壹陽,眾莫知兮余所為。
折疏麻兮瑤華,將以遺兮離居。
老冉冉兮既極,不寖近兮愈疏。
乘龍兮轔轔,高馳兮沖天。
結桂枝兮延□,羌愈思兮愁人。
愁人兮奈何!
願若今兮無虧。
固人命兮有當,孰離合兮可為?
九歌(六)少司命
秋蘭兮麋蕪,羅生兮堂下。
綠葉兮素枝,芳菲菲兮襲予。
夫人自有兮美子,蓀何以兮愁苦?
秋蘭兮青青,綠葉兮紫莖。
滿堂兮美人,忽獨與余兮目成。
入不言兮出不辭,乘回風兮載雲旗。
悲莫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
荷衣兮蕙帶,儵而來兮忽而逝。
夕宿兮帝郊,君誰須兮雲之際?
與女游兮九河,沖風至兮水揚波。
與女沐兮咸池,晞女發兮陽之阿。
望濘美兮未來,臨風怳兮浩歌。
孔蓋兮翠旍,登九天兮撫彗星。
慫長劍兮擁幼艾,蓀獨宜兮為民正。
九歌(七)東君
暾將出兮東方,照吾檻兮扶桑。
撫余馬兮安驅,夜皎皎兮既明。
駕龍輈兮乘雷,載雲旗兮委蛇。
長太息兮將上,心低徊兮顧懷。
羌聲色兮娛人,觀者憺兮忘歸。
絙瑟兮交鼓,簫鍾兮瑤虡。
鳴篪兮吹竽,思靈保兮賢姱。
翾飛兮翠曾,展詩兮會舞。
應律兮合節,靈之來兮蔽日。
青雲衣兮白霓裳,舉長矢兮射天狼。
操余弧兮反淪降,援北斗兮酌桂漿。
撰余轡兮高馳翔,杳冥冥兮以東行。
九歌(八)河伯
與女游兮九河,沖風起兮橫波。
乘水車兮荷蓋,駕兩龍兮驂螭。
登昆侖兮四望,心飛揚兮浩盪。
日將暮兮悵忘歸,惟極浦兮寤懷。
魚鱗屋兮龍堂,紫貝闕兮朱宮。
靈何為兮水中?乘白黿兮逐文魚,
與女游兮河之渚,流澌紛兮將來下。
子交手兮東行,送美人兮南浦。
波滔滔兮來迎,魚鄰鄰兮媵予。
九歌(九)山鬼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帶女蘿。
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
乘赤豹兮從文狸,辛夷車兮結桂旗。
被石蘭兮帶杜衡,折芳馨兮遺所思。
余處幽篁兮終不見天,路險難兮獨後來。
表獨立兮山之上,雲容容兮而在下。
杳冥冥兮羌晝晦,東風飄兮神靈雨。
留靈修兮憺忘歸,歲既晏兮孰華予?
采三秀兮於山間,石磊磊兮葛曼曼。
怨公子兮悵忘歸,君思我兮不得閑。
山中人兮芳杜若,飲石泉兮廕松柏。
君思我兮然疑作。
雷填填兮雨冥冥,猨啾啾兮又夜鳴。
風颯颯兮木蕭蕭,思公子兮徒離憂。
九歌(十)國殤
操吾戈兮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敵若雲,矢交墜兮土爭先。
凌余陣兮躐余行,左驂殪兮右刃傷。
霾兩輪兮縶四馬,援玉枹兮擊鳴鼓。
天時懟兮威靈怒,嚴殺盡兮棄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遠。
帶長劍兮挾秦弓,首身離兮心不懲。
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
九歌(十一)禮魂
成禮兮會鼓,傳芭兮代舞。
姱女倡兮容與。
春蘭兮秋鞠,長無絕兮終古。

㈧ 黃發垂髫的成語來源典故

《詩經·魯頌·閟宮》
閟宮有侐,實實枚枚。赫赫姜嫄,其德不回。上帝是依,無災無害。彌月不遲,是生後稷。降之百福。黍稷重穋,稙稺菽麥(。奄有下國,俾民稼穡。有稷有黍,有稻有秬。奄有下土,纘禹之緒。
後稷之孫,實維大王。居岐之陽,實始剪商。至於文武,纘大王之緒,致天之屆,於牧之野。無貳無虞,上帝臨女。敦商之旅,克咸厥功。王曰叔父,建爾元子,俾侯於魯。大啟爾宇,為周室輔。
乃命魯公,俾侯於東。錫之山川,土田附庸。周公之孫,庄公之子。龍旂承祀。六轡耳耳。春秋匪解,享祀不忒。皇皇後帝!皇祖後稷!享以騂犧,是饗是宜。降福既多,周公皇祖,亦其福女。
秋而載嘗,夏而楅衡,白牡騂剛。犧尊將將,毛炰胾羹。籩豆大房,萬舞洋洋。孝孫有慶。俾爾熾而昌,俾爾壽而臧。保彼東方,魯邦是常。不虧不崩,不震不騰。三壽作朋,如岡如陵。
公車千乘,朱英綠縢,二矛重弓。公徒三萬,貝胄朱綅。烝徒增增,戎狄是膺,荊舒是懲,則莫我敢承!
俾爾昌而熾,俾爾壽而富。黃發台背,壽胥與試。俾爾昌而大,俾爾耆而艾。萬有千歲,眉壽無有害。
泰山岩岩,魯邦所詹。奄有龜蒙,遂荒大東。至於海邦,淮夷來同。莫不率從,魯侯之功。
保有鳧繹,遂荒徐宅。至於海邦,淮夷蠻貊。及彼南夷,莫不率從。莫敢不諾,魯侯是若。
天錫公純嘏,眉壽保魯。居常與許,復周公之宇。魯侯燕喜,令妻壽母。宜大夫庶士,邦國是有。既多受祉,黃發兒齒。
徂來之松,新甫之柏。是斷是度,是尋是尺。松桷有舄,路寢孔碩,新廟奕奕。奚斯所作,孔曼且碩,萬民是若。
譯文
宮廟深閉真是靜謐,殿堂闊大結構緊密。名聲赫赫聖母姜嫄,她的德性端正專一。上帝給她特別福澤,痛苦災害沒有經歷。懷胎滿月而不延遲,於是生出始祖後稷。上帝賜他許多福氣。降下糜子穀子種稑,還有豆麥各種穀米。蔭庇普天之下邦國,讓那人民學習農藝。種下穀子糜子滿野,種下水稻黑秬遍地。擁有天下這片沃土,將那大禹余緒承繼。
後稷那位後代嫡孫,正是我們先君太王。他遷居到岐山山陽,從此開始翦滅殷商。發展及至文王武王,來將太王傳統發揚。接受天命實行征伐,殷郊牧野擺開戰場。不要分心不要犯錯,上帝監督保你吉祥。治服敵方殷商軍隊,能夠完成大功一項。於是成王說道:「叔父,您諸子中擇立其長,封於魯地快快前往,要去努力擴土開疆,作為周室藩輔屏障。」
因此命其號為魯公,封為諸侯王畿之東。賜他大片山川田地,並把小國作為附庸。他是周公後代嫡孫,他是庄公之子僖公。載著龍旗前去祭祀,六韁柔軟手中輕控。春秋兩祭都不懈怠,獻享祀祖一心莊重。上帝在天輝煌英明,始祖後稷偉大光榮。神位前供赤色全牛,敬請前來吃喝享用,降下吉祥幸福重重。這位偉大先祖周公,讓你享福大有神通。
秋天祭祀命名為嘗,夏天給牛設置欄杠。雄牛色白小牛色紅,獻祭酒尊碰擊鏘鏘。燒烤小豬熬煮肉湯,盛入籩豆裝滿大房。萬舞規模浩浩盪盪,孝孫總有吉慶禎祥。讓你熾盛而又興旺,讓你長壽無災無恙。保衛王朝東方國土,魯國實為諸侯之長。山不缺損也不崩潰,水不震激也不動盪。有上中下三壽比並,猶如巍峨峰巒山岡。
魯公戰車有一千乘,矛飾紅纓弓扎綠繩,兩矛兩弓以備交鋒。魯公步兵有三萬人,頭盔鑲貝紅線綴縫,眾多軍隊一層一層。戎族狄族我將痛擊,楚國徐國我將嚴懲,沒人膽敢與我抗衡。
讓你興旺而又熾盛,讓你長壽富貴同在。白發變黃背有魚紋,壽命都能長如泰岱。讓你康健而又強壯,讓你高壽年至耆艾。過了萬歲再加千歲,活到高壽不受損害。
泰山真是高大森嚴,魯國視為境內天險。擁有兩山龜山蒙山,疆土直到東方極邊。延伸已接海畔附庸,淮夷都來盟會謁見。他們無不相率服從,這是魯侯功業所建。
據有兩山那鳧那繹,撫定徐戎舊居之地。延伸直到海邊小邦,要將淮夷蠻貊治理。那些南方蠻夷之族,他們無不聽命服氣。沒人敢不唯唯諾諾,順從魯侯豈敢叛逆。
上天賜給魯公洪福,讓他高壽保衛魯域。常許二地又有居處,恢復周公原有疆宇。魯侯設宴讓人歡喜,既有賢妻又有老母。協調眾士與卿大夫,國家遂能保有其土。已經獲得許多福祉,白發變黃乳齒再出。
徂徠山上青松鬱郁,新甫山上翠柏蔥蔥。將它截斷將它砍斫,丈量尺寸留下待用。松木方椽又粗又大,寢殿寬敞氣勢恢宏,新修廟堂光彩融融。大夫奚斯寫成此詩,篇幅漫長蘊涵甚豐,此心此意萬民順從。 《藉田賦》
伊晉之四年正月丁未,皇帝親率群後藉於千畝之甸,禮也。晉書曰:丁亥藉田,戊子大赦。今為丁未,誤也。千畝,已見西京賦。禮記曰:天子籍田千畝。於是乃使甸帥清畿,野廬掃路。周禮曰:甸師掌帥其屬,而耕耨王籍。鄭玄曰:師,猶長也。然師而為帥者,避晉景帝諱也。周禮曰:野廬氏,掌達國之道路也。封人壝宮,掌舍設枑。周禮曰:封人,掌設王之社壝,為畿封而樹之。鄭玄曰:聚土曰封。壝,謂壇及堳埒也。周禮曰:掌舍,掌王之會同之舍,設枑再重。杜子春讀為枑。枑。行馬也。壝,以委切。枑,音互。青壇蔚其岳立兮,翠幕黕以雲布。國語,虢文公曰:古者,王命司空,除壇於藉。楊脩許昌宮賦曰:華殿炳而岳立。鄭玄周禮注曰:帷覆上曰幕。魏文帝愁霖賦曰:玄雲黕其四塞。黕,黑貌也。封禪書曰:雲布霧散。黕,丁敢切。結崇基之靈趾兮,啟四塗之廣阼。崇基,謂壇也。於壇四面而為階也。說文曰:趾,基也。又曰:阼,主階也。沃野墳腴,膏壤平砥。墳腴、平砥,已見上文。史記曰:京師膏壤,沃野千里。毛詩曰:周道如砥。清洛濁渠,引流激水。子虛賦曰:激水推移。遐阡繩直,邇陌如矢。史記曰:秦孝公壞井田,開阡陌。風俗通曰:南北曰阡,東西曰陌。繩直,已見上文。詩曰:其直如矢。繱犗服於縹軛兮,紺轅綴於黛耜。繱犗,帝耕之牛也。說文曰:繱,帛青色,音蔥。犗牛,已見吳都賦。又曰:縹,帛青白色。轅軛,犁轅軛也。鄭玄周禮注曰:轅端壓牛領曰軛,於革切。說文曰:紺,染青而揚赤色也。鄭玄禮記注曰:耜,耒之金。儼儲駕於廛左兮,俟萬乘之躬履。駕牛儼然在於廛左,以待天子躬親履之,耕以儲畜,故曰儲駕也。說文曰:儼,好貌也。晉灼漢書曰:廛,一百畝也。然古耕以耒而今以牛者,蓋晉時創制,不沿於古也。百僚先置,位以職分。百僚,已見上文。羽獵賦曰:先置乎白楊之南。漢書曰:六卿各有徒屬職分也。自上下下,具惟命臣。周易曰:自上下下,其道大光。西京賦曰:具惟帝臣。鄭玄儀禮注曰:命者,加爵服之名。襲春服之萋萋兮,接游車之轔轔。司馬彪上林賦注曰:襲,服也。禮記曰:孟春衣青衣。春服,已見魏都賦。薛君韓詩章句曰:萋萋,盛也。文穎漢書注曰:天子出,游車九乘。毛詩曰:有車轔轔。微風生於輕幰,纖埃起於朱輪。幰,車幰也。釋名曰:車幰,所以御熱也。朱輪,見吳都賦。森奉璋以階列,望皇軒而肅震。森,盛貌也。毛詩曰:奉璋峨峨,髦士攸宜。階,爵之次也。爾雅曰:震,懼也。若湛露之晞朝陽,似眾星之拱北辰也。毛詩曰:湛湛露斯,匪陽不晞。毛萇曰:晞,乾也。言露見日而乾,以喻諸侯承命而施敬也。論語: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於是前驅魚麗,屬車鱗萃。周禮曰:王出入,則自左馭而前驅。鄭玄曰:前驅,如今導引也。魚麗,已見東京賦。屬車,已見西京賦。子虛賦曰:珍怪鳥獸,萬端鱗萃。閶闔洞啟,參塗方駟。洛陽宮舍記曰:洛陽有閶闔門。西京賦曰:旁開三門,參塗夷庭。羽獵賦曰:方駕千駟。常伯陪乘,太僕秉轡。尚書曰;左右常伯。應劭曰:漢官儀曰:侍中,周成王常伯任侍中,殿下稱制,出即陪乘。鄭玄周禮注曰:陪乘,參乘也。漢舊儀曰:漢乘輿大駕儀,公卿奉引,太僕御也。後妃獻穜稑之種,司農撰播殖之器。周禮曰:上春,詔王後帥六宮之人,而生穜稑之種,而獻於王。鄭司農曰:先種後熟謂之穜,後種先熟謂之稑。漢書曰:大農令,武帝更名大司農。孔安國論語注曰:撰,具也。史記曰:後稷播植百穀。孔安國尚書傳曰:播,布也。蒼頡篇曰:殖,種也。挈壺掌升降之節,宮正設門閭之蹕。周禮有挈壺氏。周禮曰:宮正,凡邦之事蹕宮中。鄭玄曰:正,長也。宮中之長也。鄭司農曰:蹕,謂止行者清道,若今時警蹕。天子乃御玉輦,蔭華蓋。臧榮緒晉書曰:大駕鹵簿有大輦,華蓋,中道。玉輦,大輦也。華蓋,已見西京賦。沖牙錚槍,綃紈綷糹蔡。禮記曰:凡帶必有佩,佩玉有沖牙。鄭玄曰:沖牙,居中央,以前後觸也。錚槍,玉聲也。錚,義耕切。槍,義行切。鄭玄禮記注曰:綃,綺屬也。許慎淮南子注曰:紈,素也。漢書班婕妤賦曰:紛綷糹蔡兮紈素聲。綃,思樵切。紈,音丸。綷,七悴切。糹蔡,七大切。金根照耀以蜅晃兮,龍驥騰驤而沛艾。司馬彪續漢書曰:漢承秦制,御為乘輿,金根安車,五采文畫輈。西京賦曰:乃奮翅而騰驤。龍驥、沛艾,已見上文。表朱玄於離坎,飛青縞於震兌。中黃曄以發揮,方采紛其繁會。謂鹵簿之儀,車騎旌旗,各依方色。表,猶摽也。周易曰:離,南方之卦也;坎者,正北方之卦也;震者,東方;兌,正西秋也。周禮曰:東方謂之青,南方謂之赤,西方謂之白,北方謂之黑。毛萇詩傳曰:縞,白色也。縞,古老切。周禮曰:地謂之黃。臧榮緒晉書,鹵簿,曰青立車、青安車、赤立車、赤安車、黃立車、黃安車、白立車、白安車、黑立車、黑安車,合十乘,並駕駟,建旗十二,如車色。五輅鳴鑾,九旗揚旆。周禮曰:王之五路:一曰玉路,二曰金路,三曰象路,四曰革路,五曰木路。又曰:掌九旗之物名:日月為常,蛟龍為旂,通帛為旃;雜帛為物,熊虎為旗,鳥隼為旟;龜蛇為旐,全羽為<方遂>,析羽為旌。瓊鈒入蕊,雲罕晻藹。臧榮緒晉書曰:雲罕車駕駟,戟車載。闟與鈒音義同也。蒼頡篇曰:{蕊木},聚也。楚辭曰:揚雲霓之晻藹。鈒,音吸。晻,音烏感切。簫管嘲哳以啾嘈兮,鼓鞞硡隱以砰潏。簫管,已見上文。楚辭曰:鵾雞嘲哳而悲鳴。蒼頡篇曰:啾,眾聲也。嘈,已見上文。周禮曰:鍾師掌鞞。鄭玄曰:擊鞞以和樂。字林曰:鼙,小鼓也。鞞與鼙同,步迷切。硡與訇音義同,火宏切。字書曰:砰,大聲也。字指曰:潏,大聲也。砰,披萌切。潏,苦蓋切。筍虡嶷以軒翥兮,洪鍾越乎區外。筍虡、軒翥,已見西京賦。天子之行,擊左右鍾,已見西都賦。震震填填,塵騖連天,以幸乎藉田。震震,盛也。郭璞爾雅注曰:闐闐,群行聲也。東觀漢記曰:王邑旗幟蔽野,埃塵連天。騖或為霧,非也。蟬冕熲以灼灼兮,碧色肅其千千。蟬冕,已見魏都賦。千千,碧貌。似夜光之剖荊璞兮,若茂松之依山巔也。
於是我皇乃降靈壇,撫御耦。降,謂臨幸也。應劭漢官儀曰:天子東耕之日,天子升壇,上空無祭,天子耕於壇,舉耒三推而已。論語曰:長沮、桀溺耦而耕。鄭玄曰:耜廣五寸,二耜為耦。王逸楚辭注曰:撫,持也。坻場染屨,洪縻在手。方言曰:坻,場也。蚍蜉犁鼠之場謂之坻。場,浮壤之名也,音傷。說文曰:縻,牛轡也,忙皮反。三推而舍,庶人終畝。三推,已見上文。國語,虢文公曰:王耕一,班三之,庶人終於千畝。韋昭曰:一,一耜之也。班,次也。三之,下各三其上。王一,公三,卿九,大夫二十七,庶人盡耕也。既雲以牛而又言推者,蓋沿古成文,不可以文而害實也。,扶發切。然國語與禮記不同,而潘雜用之。貴賤以班,或五或九。禮記曰:帝藉,三公五推,卿諸侯九推。於斯時也,居靡都鄙,民無華裔。都,謂京邑也。杜預左傳註:鄙,邑也。左傳,孔子曰:裔不謀夏,夷不亂華。王肅家語注曰:裔,邊裔也。長幼雜鵷以交集,士女頒斌而咸戾。雜鵷,眾多貌也。頒斌,相雜之貌也。爾雅曰:戾,至也。被褐振裾,垂髫總發,老子曰:被褐而懷玉。杜預左氏傳注曰:振,整也。說文曰:褐者,粗衣也。爾雅曰:衱,謂之裾。郭璞曰:衣後裾也。衱,音劫。魏志,毛玠曰:臣垂髫執簡,埤蒼曰:髫,髦也,大聊切。毛詩曰:總角之宴。毛萇曰:總角,結發也。躡踵側肩,掎裳連襼。說文曰:躡,追也。躡其踵,所以為追逐也。聲類曰:踵,足根也。史記:馮驩曰:夫朝趨市者,側肩爭門而入。賈逵國語注曰:從後牽曰掎。方言曰:衤復襦,江湖之間或謂之簫襼。郭璞方言注曰:襼,即袂字也。說文曰:袂,袖也。黃塵為之四合兮,陽光為之潛翳。山陽公載記曰:賈詡鳴鼓雷震,黃塵蔽天。西都賦曰:紅塵四合。動容發音而觀者,莫不抃鳷乎康衢,謳吟乎聖世。列子曰:一里老幼,喜躍抃鳷。康衢,已見上文。吾丘壽王驃騎論功曰:游童牧豎,詠德謳吟。情欣樂於昏作兮,慮盡力乎樹蓺。昏作,已見西京賦。韓詩外傳曰:子路治蒲,孔子曰:我入其境,田疇甚易,草萊甚辟,故其人盡力也。周禮曰:正月之吉,頒職事,二日樹蓺。鄭玄毛詩箋曰:蓺,猶樹也。靡誰督而常勤兮,莫之課而自厲。說文曰:誰,何也,謂責問之也。字書曰:督,察也。王逸楚辭注曰:課,試也。躬先勞以說使兮,豈嚴刑而猛制之哉!周易曰:說以使民,民忘其勞。史記曰:秦繁法嚴刑,而天下不振。
有邑老田父,或進而稱曰:蓋損益隨時,理有常然。周易曰:損益盈虛,與時偕行。又曰:隨時之義大矣哉!晏子春秋曰:物有必至,事有常然,古之道也。高以下為基,民以食為天。老子曰:貴必以賤為本,高必以下為基。漢書,酈食其曰:王者以人為天,而民以食為天。正其末者端其本,善其後者慎其先。言治國之道,以商為末而農為本,以貨為後而食為先也。陸賈新語注曰:治末者調其本。李奇漢書注曰:本,農也。末,賈也。漢書,詔曰:農,天下之本也,而人或不務本而事末,故生不遂。禮記曰:善終者如始。尚書大傳曰:八政何以先食。傳曰:食者萬物之始。人事之本也,故八政先食。夫九土之宜弗任,四人之務不壹。國語,展禽曰:共工氏之子曰後土,能平九土。韋昭曰:九土,九州之土。尚書曰:禹別九州,任土作貢。管子曰:士農工商四民者,國之正民也。孔安國尚書傳曰:壹,專一也。野有菜蔬之色,朝靡代耕之秩。禮記曰:三年耕,必有一年食,雖有凶旱水溢,人無菜色。又曰:夫祿足以代其耕。無儲稸以虞災,徒望歲以自必。言無儲稸以度荒災,空自必望於歲也。崔寔四民月令曰:十月,五穀既登,家有儲稸。禮記曰:國無九年之蓄曰不足。韋昭曰:虞,度也。左氏傳,王曰:餘一人閔閔焉,如農夫之望歲也。三季之衰,皆此物也。國語:郭偃曰:夫三季王之亡,宜也。韋昭曰:季,末也。三季王,桀、紂、幽王也。今聖上昧旦丕顯,夕惕若栗。昧旦丕顯,已見東京賦。周易曰:君子夕惕若厲。爾雅曰:栗,懼也。圖匱於豐,防儉於逸。言常節約以戒不虞,故圖乏者必於豐殷,御儉者在於奢逸也。廣雅曰:儉,少也。欽哉欽哉,惟谷之恤。尚書曰:欽哉欽哉,惟刑之恤哉!展三時之弘務,致倉廩於盈溢。國語,虢文公曰:三時務農,一時講武。韋昭曰:三時,春、夏、秋也。管子曰:倉廩實則知禮節。蔡邕月令章句曰:谷藏曰倉,米藏曰廩。固堯湯之用心,而存救之要術也。漢書,董仲舒對策曰:陛下親耕籍田,以為農先,此亦堯舜之用心也。若乃廟祧有事,祝宗諏日。廟祧,已見西京賦。禮記曰:宗祝在廟。鄭玄曰:宗,宗人也。祝,接神者也。毛詩箋曰:後稷既為郊祀之酒,則諏謀其日。應劭漢書注曰:諏,謀也。簠簋普淖,則此之自實。周禮曰:舍人,凡祭祀,共簠簋,實之陳之。儀禮曰:孝孫某敢用嘉薦。鄭玄曰:普淖,黍稷也。普,大也。淖,和也。德能大和,乃有黍稷,故以為號雲。淖,乃孝切。縮鬯蕭茅,又於是乎出。左氏傳,管仲曰:爾貢苞茅不入,王祭不供,無以縮酒。周禮曰:鬯人,釀秬以為酒。又曰:甸師,祭祀共蕭茅。杜子春曰:蕭,香蒿也。鄭玄曰:既薦,然後爇蕭合馨香,茅以縮酒。國語,虢文公曰:上帝之粢盛,於是乎出。黍稷馨香,旨酒嘉栗。左氏傳,季良奉酒醴以告曰:嘉栗旨酒。謂其上下皆有嘉德而無違心,所謂馨香無讒慝。杜預曰:栗,謹敬也。宜其民和年登,而神降之吉也。左氏傳,季梁奉粢盛以告曰:潔粢豐盛。謂其三時不害,而人和年豐也。鄭玄周禮注曰:登,成也。左氏傳曰:致其禋祀,於是乎人和而神降之福。古人有言曰:聖人之德,無以加於孝乎!夫孝,天地之性,人之所由靈也。孝經,曾子曰:敢問聖人之德,無以加於孝乎?子曰: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於孝。夫聖人之德,又可以加於孝乎?漢書曰:人,有生之最靈者也。昔者明王以孝治天下,其或繼之者,鮮哉希矣!孝經,子曰:昔者明王之以孝理天下也。論語,子曰: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逮我皇晉,實光斯道。鄭玄毛詩箋曰:光,明也。斯道,謂孝道也。儀刑孚於萬國,愛敬盡於祖考。毛詩曰:儀刑文王,萬國作孚。毛萇曰:孚,信也。孝經,子曰:愛敬盡於事親,而德教加於百姓。故躬稼以供粢盛,所以致孝也。尚書大傳曰:王者躬耕,所以供粢盛。五經要義曰:天子藉田千畝,所以先百姓而致孝敬也。勸穡以足百姓,所以固本也。西京賦曰:勸穡於原陸。論語,孔子曰:百姓足,君孰與不足?尚書曰:民惟邦本,本固邦寧。何晏論語注曰:本,基也。能本而孝,盛德大業至矣哉!周易曰:盛德大業至矣哉。此一役也,而二美具焉。一役,謂籍田也。二美,謂能本而孝也。左氏傳,陰飴甥曰:此一役也。秦可以霸。不亦遠乎,不亦重乎!論語文也。敢作頌曰:
思樂甸畿,薄采其茅。茅,即上甸師之所供者。毛詩曰:思樂泮水,薄采其芹。毛萇曰:薄,辭也。大君戾止,言藉其農。周易曰:大君有命。毛詩曰:魯侯戾止,言觀其旂。毛萇曰:戾,來也。止,至也。其農三推,萬方以祗。禮記曰:耕藉,然後諸侯知所以敬。爾雅曰:祗,敬也。耨我公田,實及我私。鄭玄周禮注曰:耨,耘耔也,奴豆切。毛詩曰:雨我公田,遂及我私。我簠斯盛,我簋斯齊。禮記曰:天子藉田,以事天地山川,以為齊盛。毛萇詩傳曰:器實曰齊,在器曰盛。齊,音資。我倉如陵,我庾如坻。毛詩曰:我倉既盈,我庾惟億。又曰:曾孫之庾,如坻如京。鄭玄曰:庾,露積谷也。坻,水中高地。念茲在茲,永言孝思。言念此黍稷,在此祭祀也。尚書,禹曰:念茲在茲。毛詩曰:永言孝思。人力普存,祝史正辭。左氏傳,季梁曰:上思利人,忠也。祝史正辭,信也。故奉牲以告曰:博碩肥腯,謂人力之普存也。神祇攸歆,逸豫無期。左氏傳,楚子曰:能歆神人。杜預曰:歆,享也。毛詩曰:爾公爾侯,逸豫無期。一人有慶,兆民賴之。尚書,王曰:一人有慶,兆民賴之。 《桃花源記》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 夾(jiā)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shě)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huò)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shè)儼(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qiān)陌(mò)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zhòng)作,男女衣著(zhuó),悉如外人。黃發垂髫(tiáo)並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yāo)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xián)來問訊。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yì)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讀四聲)雲:「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yì)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南陽劉子驥(jì),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
譯文
東晉太元年間,有個武陵人靠捕魚為生。(一次漁人)沿著小溪(劃船),往前行,忘記了路程多遠。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溪水兩岸幾百步以內,中間沒有別的樹木,花和草鮮嫩美麗,地上的落花繁多。漁人對此感到非常驚異。(漁人)又向前劃去,想走到那片林子的盡頭。
桃花林在溪水發源的地方沒有了,(在那裡)便看到一座山,山邊有個小洞,隱隱約約好像有光亮。(漁人)就舍棄船上岸,從小洞口進入。起初洞口很狹窄,僅能容一個人通過。(漁人)又向前走了幾十步,一下子變得開闊敞亮了。只見土地平坦寬闊,房屋整整齊齊,有肥沃的土地,美好的池塘,桑樹竹林之類。田間小路交錯相通,(村落間)能互相聽到雞鳴狗叫的聲音。村裡面,來來往往的行人,耕種勞作的人,男男女女的衣著裝束都像桃花源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高高興興,自得其樂。
(桃花源的人)一見漁人,就大為驚奇,問他是從哪裡兒來的。(漁人)細致詳盡地回答了他們,人們就把漁人請到自己家裡,擺酒殺雞做飯款待他。村裡人聽說來了這么一個客人,都來打聽消息。(他們)自己說他們的祖先(為了)躲避秦時的戰亂,率領妻子兒女和同鄉人來到這個與外界隔絕的地方,不再出去了,於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絕了。他們問(漁人)現在是什麼朝代,(他們)竟然不知道有漢朝,更不必說魏朝和晉朝了。這個漁人一一地給(桃花源中的人)詳細地訴說他知道的事情,(他們)聽了都很驚嘆惋惜。其餘的人又各自邀請漁人到他們家裡,都拿出酒菜飯食來款待他。(漁人)居住了幾天,告辭離開。這裡面的人告訴他說:「(這里的情況)不值得對外界的人說啊!」
(漁人)出來後,找到了他的船,就沿著先前的路回去,(一路上)處處標上記號。(漁人)到了武陵郡,便去拜見太守,把這些情況作了稟報。太守立即派人隨同他前往,尋找先前所做的記號,結果迷了路,再也找不到通向桃花源的路了。 南陽人劉子驥,(是個)高尚的名士,聽說了這件事,高興地計劃要前往(探訪)。沒有實現,不久生病死了。此後(再也)沒有探訪(桃花源)的人了。
成語示例
1、改革開放後,鄉村兩旁,黃發垂髫都喜笑顏開.
2、男女衣著(zhuó),悉如外人;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 ◎東晉·陶潛《桃花源詩並記》

㈨ 中國古代關於羊或牛的傳說故事。

太平廣記,卷第四百三十四 畜獸一。這裡面全是有關牛的傳說。
先貼一個:
寧茵
大中年,有寧茵秀才假大寮庄於南山下,棟宇半墮,牆垣又缺。因夜風清月朗,吟詠庭際。俄聞叩門聲,稱桃林斑特處士相訪。茵啟關,睹處士形質瑰瑋,言詞廓落,曰 :「某田野之士,力耕之徒。向畎畝而辛勤,與農夫而齊類。巢居側近,睹風月皎潔。聞君吟詠,故來奉謁 。」茵曰 :「某山林甚僻,農具為鄰。蓬蓽既深,輪蹄罕至。幸此見訪,頗慰羈懷 。」遂延入,語曰 :「然處士之業何如?願聞其說 。」特曰 :「某少年之時,兄弟競生頭角。每讀《春秋》之穎考叔挾輈以走,恨不得佐輔其間。讀《史記》至田單破燕之計,恨不得奮擊其間。讀《東漢》至於新野之戰,恨不得騰躍其間。此三事俱快意,俱不能逢,今恨恨耳。今則老倒,又無嗣子,空懷舐犢之悲,況又慕徐孺子吊郭林宗言曰:『生芻一束, 其人如玉。』 其人如玉,即不敢當。生芻一束,堪令諷味 。」俄又聞人扣關曰 :「南山斑寅將軍奉謁 。」茵遂延入,氣貌嚴聳,旨趣剛猛。及二斑相見,亦甚忻慰。寅曰 :「老兄知得姓之根本否?」特曰 :「昔吳太伯為荊蠻,斷發文身,因茲遂有斑姓。」寅曰 :「老兄大妄, 殊不知根本。且斑氏出自斗谷於菟,有文斑之像,因以命氏遠祖固、婕妤,好詞章,大有稱於漢朝,及皆有傳於史。其後英傑間生,蟬聯不絕。後漢有班超投筆從戎, 相者曰:『君當封侯萬里外 。」超詰之,曰:『君燕頷虎頭,飛而食肉萬里, 公侯相也。』後果守玉門關,封定遠侯。某世為武賁中郎,在武班。因有過,竄於山林。晝伏夜遊,露跡隱形,但偷生耳。適聞松吹月高,牆外閑步,聞君吟詠,因來追謁。況遇當家,尤增慰悅 。」寅因睹棋局在床,謂特曰 :「願接老兄一局 。」特遂欣然為之。良久,未有勝負。茵玩之,教特一兩著。寅曰 :「主人莫是高手否?」 茵曰 :「若管中窺豹, 時見一斑 。」兩斑笑曰:「大有微機,真一發兩中 。」茵傾壺請飲,及局罷而飲,數巡,寅請備脯修以送酒。茵出鹿脯,寅嚙決,須臾而盡。 特即不茹。 茵詰曰 :「何故不茹?」特曰:「無上齒,不能咀嚼故也。」數巡後,特稱小疾便不敢過飲。寅曰 :「談何容易!有酒如澠,方學紂為長夜之飲,覺面已赤 。」特曰 :「弟大是鍾鼎之戶,一坐耽更不動 。」後二斑飲過,語紛拿。特曰 :「弟倚是爪牙之士,而苦相凌,何也?」寅曰 :「老兄憑有角之士而苦相抵,何也?」特曰 :「弟誇猛毅之軀, 若值人如卞莊子,當為粉矣 。」寅曰:「兄誇壯勇之力,若值人如庖丁,當為頭皮耳 。」茵前有削脯刀,長尺余。茵怒而言曰 :「寧老有尺刀,二客不得喧競,但且飲酒!」二客悚然,特吟曹植詩曰:「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此一聯甚不惡 。」寅曰 :「鄙諺雲,鵓鳩樹上鳴,意在麻子地 。」俱大笑。茵曰 :「無多言,各請賦詩一章 。」茵曰:「曉讀雲水靜,夜吟山月高。焉能履虎尾,豈用學牛刀 。」寅繼之曰 :「但得居林嘯,焉能當路蹲。渡河何所適,終是怯劉琨 。」特曰 :「無非悲寧戚,終是怯庖丁。若遇龔為守,蹄涔向北溟 。」茵覽之曰 :「大是奇才 。」寅怒, 拂衣而起曰 :「寧生何黨此輩! 自古即有斑馬之才,豈有斑牛之才。且我生三日,便欲噬人。此人況偷我姓氏,但未能共語者蓋惡傷其類耳!」遂怒曰:「終不能搖尾於君門下,乃長揖而去 。」特亦怒曰 :「古人重者白眉,君今白額,豈敢有人言譽耳。何相怒如斯?」特遂告辭。及明,視其門外,唯虎跡牛蹤而已。寧生方悟,尋之數百步,人家廢庄內,有一老牛卧,而猶帶酒氣,虎即入山矣。茵後更不居此而歸京矣。(出《傳奇》)

㈩ 百練鋼和繞指柔有何典故

百煉鋼是指中國古代將炒鋼經反復折疊鍛打變形而製成的鋼及其工藝。回多次反復鍛打可排除鋼中夾雜答物,減少殘留夾雜物的尺寸 ,從而使其成分趨於均勻,組織趨於緻密,細化晶粒,改善鋼的性能。除「百煉」外,古代還有「五十煉」、「三十煉」、「七十二煉」、「九煉」之說。中國古代許多寶刀、寶劍都是用這種方法製成的。明宋應星《天工開物》中說:「刀劍絕美者以百煉鋼包裹其外。」可見百煉鋼是質量優良的鋼。

繞指柔」這個名字來源於西晉劉琨《重贈盧諶》的兩句詩:「何意百煉鋼,化為繞指柔?」原詩抒發自己欲建功立業而難以成就的感慨,充滿了英雄失意的悲涼。這兩句詩總是被我拈出來,反復吟誦——因為覺得詩句中充滿了頓挫,讓人百感交集,九轉回腸。

百煉鋼者,劍也;百煉鋼而化繞指柔,千錘百煉之寶劍也。故寫繞指柔,亦寫劍、寫俠客也。自古寶劍贈英雄,而英雄誰屬?英雄是在我們如今這個時代嗎?還是一種老去的傳奇?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