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白兔和月亮的寓意

白兔和月亮的寓意

發布時間: 2021-01-01 18:55:22

❶ 白兔和月亮敘述了一個什麼故事它的寓意是什麼

1.德國哲學家康抄德最早提出,美感是無利襲害關系的快感。
開始的時候,白兔之所以會是「賞月的行家」,覺得「月的陰晴圓缺無不各具風韻」,就因為在她和月亮之間不存在一種功利關系。這個時候,她的心態是輕松自由的。可是,在諸神之王宣布月亮歸屬於她以後,她與月亮之間的關系完全改變了,變成了一種功利關系。在這種關系支配下,她的心態也由無憂無慮變成了患得患失。在她眼裡,月亮不再是大自然的美景,而是她的私有財產,她的全部心思集中在不讓她的財產遭到侵犯和損害,如何還能欣賞月亮的美呢?
用白兔慧心未泯與人類慧心已泯作對比。意在說明白兔尚能悟到不該擁有的應學會放棄的道理,而人類總認為擁有就是幸福,不肯放棄既得的利益.
2.愛,需要空間。不是佔有。

❷ 《白兔和月亮》的寓意

白兔和月亮》寓意探究
去學校聽課,課題是周國平的一則人生寓言《白兔與月亮》。在寓言的寓意探究階段,學生發言認為寓言的寓意是「擁有財富會帶來得失之患」。教師在肯定了學生對語言寓意的理解之後,提出了兩個探究性問題深化學生對寓意的理解,一是:如果白兔擁有的不是月亮,而是「青菜」「蘿卜」,白兔也會有得失之患嗎?教師提出這個問題,目的在於引導學生理解「月亮」這一財富的特殊性,它在寓言中象徵的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財富,而是非同尋常的財富。其非同尋常之處在於財富難得,而且擁有方式是被諸神之王分配來的。第二個問題是:擁有什麼樣的財富就會消除得失之患?教師引導學生認識到月亮本來就是白兔不該擁有的財富,是屬於意外之財,只有擁有自己的或用自己的辛勤勞動換來的財富或能保管好的財富就不會產生得失之患。
由聽課引發了自己對文本的一些思考。
思考一:月亮確是不該擁有的財富嗎?
我們回到文本,再細讀文本,會發現,諸神之王之所以把月亮歸為白兔所有是因為白兔是賞月的行家,最「懂得」月亮。從這一點上說,白兔是最配擁有月亮的。就像藝術品這種美好的東西只屬於懂她能欣賞他的人。這么看「月亮」,它只是一種美好的東西,它給白兔帶來的是美的享受,是一種精神層面的東西。有文本為證:「她愛大自然的美,尤愛皎潔的月色。每天夜晚,他都來到林中草地,或是無憂無慮的嬉戲,或是心曠神怡地賞月。」如果,把它確定為「財富」的話,他也屬於精神財富,如高山大川、花草樹木一樣,至少在白兔還未擁有月亮時是這樣。
但是,這一能讓白兔「心曠神怡」的精神財富——月亮,被諸神之王一令之下變為白兔的私有財產後,月亮依然是天上的自然的月亮,然而白兔的「月亮觀」發生了變化:因為擁有了所有權,審美層面的月亮被白兔物質化,功利化。「她牢牢地盯著月亮,就像財主盯著自己的金窖」,並且「從前的閑適心情一掃而光了」。就像世界名畫,他本來的價值是審美的,而一旦被某些所謂的收藏家所佔有,它的審美價值就會貶低,而功利價值就會凸顯,因為某些人收藏只是為了賺錢贏利。
這么看,文本並不存在「白兔該不該擁有月亮」的問題,而存在擁有之後怎樣對待的問題。
思考二:寓言的寓意。
在前面的案例中,教師和學生都認為這篇寓言的寓意是「財富或者意外之財會給人帶來得失之患」。查看《教師教學用書》(山東教育出版社,17頁),編寫者也這樣認為:「小白兔得到月亮,固然是諸神之王慷慨賜予,但是她實在不配擁有,因此不能泰然擁有。這就是說,不配擁有的而擁有,就會生出無窮的得失之患。」
但由上面結合文本的分析看出,文本並沒有提供「小白兔不配擁有月亮」這樣的語言信息,文本信息提供給我們的而是面對同樣的月亮,擁有之後怎樣對待的問題。也就是說,文本已在引導人們認識怎樣對待「財產」,以什麼樣的心態來對待財產。
以什麼樣的心態來對待財產,其實,文本也已把答案暗含其中。小白兔以欣賞者的姿態以審美的心態面對月亮時,它收獲的是「心曠神怡」,而擁有月亮的所有權後,它以「財產的主人」的心態面對月亮時,它收獲的是「緊張不安」、「無窮的得失之患」。月亮就是月亮,它可以寄託鄉愁,也可以陶冶情操,何不還月亮本來面目,以輕松自然的心態面對它。
過分看重財產,財產反而成為包袱。
對待財產的不同心態,直接影響著人的生活質量。
這應該是寓言的寓意吧。
這一寓意還有著巨大的現實意義。關於這一方面的事例非常多,教師不妨作為課程資源納入課堂,引導學生確立正確的財富觀。
例如,對蓋茨而言,用財富回報社會,它收獲的是人們的尊重。世界首富IT產業巨頭比爾•蓋茨於2000年創立了「比爾•梅林達•蓋茨資金會」,旨在促進全球衛生和教育事業。比爾•蓋茨夫婦基金會已經為慈善事業捐出了250多億美元,這些錢用於研究艾滋病和瘧疾的疫苗,並為世界貧窮國家提供援助。

❸ 白兔和月亮的寓意是什麼

這篇寓言旨在說明,對於事物的審美態度和功利態度是不同的,甚至是互相排斥的。我們要能夠發現和欣賞對象的美,就不可抱一種佔有的態度。 開始的時候,白兔之所以會是「賞月的行家」,覺得「月的陰晴圓缺無不各具風韻」,就因為在她和月亮之間不存在一種功利關系。這個時候,她的心態是輕松自由的,「無憂無慮」的。可是,在諸神之王宣布月亮歸屬於她以後,她與月亮之間的關系完全改變了,變成了一種功利關系。在這種關系支配下,她的心態也由無憂無慮變成了患得患失。在她眼裡,月亮不再是大自然的美景,而是她的私有財產,她的全部心思集中在不讓她的財產遭到侵犯和損害,如何還能欣賞月亮的美呢? 對於美的本質,歷來有不同的解釋。不過,有一個占上風的認識,便是認為美的欣賞和利益的計算是不相容的。在西方美學史上,德國哲學家康德最早提出,美感是無利害關系的快感。還有人用游戲說和距離說來解釋美感,強調審美狀態是一種游戲狀態,審美主體必須與對象保持一定距離,這些說法都蘊涵著無利害關系這一觀點。中國的審美傳統主要來自道家,也是強調一種「游於物之外」的超脫態度和閑適心態。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可以看到,有些人遇事總是計算利益,貪圖佔有,生活在焦慮之中,有些人則比較超脫,心胸寬闊,能夠真正享受生命的樂趣。所以,審美和功利不僅是看事物的兩種不同的眼光,而且也是兩種不同的人生態度。那麼,這篇寓言就不只是要解釋美感的性質了,它的更深的涵義是提倡一種審美的人生態度。

❹ 白兔和月亮患得患失是什麼意思

莫洱豫瑩孟亘場柳薛扈抄稽渾川恢郎侗交只巋萌是

患得患失
huàn dé huàn shī

〖解釋〗患:憂患,擔心。擔心得不到,得到了又擔心失掉。形容對個人得失看得很重。

〖出處〗《論語·陽貨》:「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無所不至矣!」
〖示例〗既無「~」的念頭,心情也自然安泰,決非欲「騙人安心,所以這樣說」的:切祈明鑒為幸。 ★魯迅《兩地書》六○

❺ 兔子和月亮 寓意

月亮上現在還沒兔子,兔子只是月球上的環行山,在地球上眺望和兔子很相似,所以說月球上有兔子。

❻ 白兔和月亮中的月亮有什麼寓意

寓意是:如果你擁有的東西會勾起你無窮的得失之患,與其擁有,不如沒有.「擁有巨大的財富會生出無窮的得失之患.」或者是「如果某種擁有帶來的是無窮的得失之患,使人緊張不安,那還不如沒有」.

❼ 兔子和月亮的寓意

根據嫦娥奔月的故事,兔子和月亮都是凄涼,悲慘的寓意。

❽ 白兔和月亮的寓意

放在不同的語境有不同的含義,但這兩個詞放在一起,我只想到嫦娥奔月、玉兔搗葯
白兔容易讓人聯想到:柔弱、純潔、膽怯、善良......
月亮容易讓人聯想到:寧靜、光明、靜夜、水、思鄉......

❾ 白兔和月亮的主要故事內容和寓意

月亮的故事:嫦娥奔月

相傳,遠古時候有一年,天上出現了十個太陽,直烤得大地冒煙,海水枯乾,老百姓眼看無法再生活去。

這件事驚動了一個名叫後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侖山頂,運足神力,拉開神弓,一氣射下九個多餘的太陽。

後羿立下蓋世之功,受到百姓 的尊敬和愛戴,不少志士慕名前來投師學藝。奸詐刁鑽、心術不正的蓬蒙也混了進來。

不久,後羿娶了個美麗善良的 妻子,名叫嫦娥。後羿除傳藝狩獵外,終日和妻子在一起,人們都羨慕這對郎才女貌的恩愛夫妻。

一天,後羿到昆侖山訪友求道,巧遇由此經過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葯。據說,服下此葯,能即刻升天成仙。

然而,後羿捨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暫時把不死葯交給嫦娥珍藏。嫦娥將葯藏進梳妝台的百寶匣里,不料被蓬蒙看到了。

三天後,後羿率眾徒外出狩獵,心懷鬼胎的蓬蒙假裝生病,留了下來。

待後羿率眾人走後不久,蓬蒙手持寶劍闖入內宅後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葯。

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對手,危急之時她當機立斷,轉身打開百寶匣,拿出不死葯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葯,身子立時飄離地面、沖出窗口,向天上飛去。由於嫦娥牽掛著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後羿回到家,侍女們哭訴了白天發生的事。後羿既驚又怒,抽劍去殺惡徒,蓬蒙早逃走了。氣得後羿捶胸頓足哇哇大叫。悲痛欲絕的後羿,仰望著夜空呼喚愛妻的名字。這時他驚奇地發現,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潔明亮,而且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

後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愛的後花園里,擺上香案,放上她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里眷戀著自己的嫦娥。

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後,紛紛在月下擺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了。 嫦娥奔月的故事以鮮明的態度和絢麗的色彩歌頌、贊美了娥娥,與古文獻有關嫦娥的記載相比較,可見人們對嫦娥奔月的故事做了很多加工,修飾,使娥娥的形象與月同美,使之符合人們對美的追求。 與現代流傳甚廣的「嫦娥奔月」相左,《全上古文》輯《靈憲》則記載了「嫦娥化蟾」的故事:「嫦娥,羿妻也,竊王母不死葯服之,奔月。將往,枚占於有黃。有黃占之:曰:『吉,翩翩歸妹,獨將西行,逢天晦芒,毋驚毋恐,後且大昌。』嫦娥遂託身於月,是為蟾蜍。」嫦娥變成癩蛤蟆後,在月宮中終日被罰搗不死葯,過著寂寞清苦的生活,李商隱曾有詩感嘆嫦娥:「嫦娥應悔偷靈葯,碧海青天夜夜心。」

吳剛折桂 關於中秋節還有一個傳說:相傳月亮上的廣寒宮前的桂樹生長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邊有一個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後,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攏了。幾千年來,就這樣隨砍隨合,這棵桂樹永遠也不能被砍光。據說這個砍樹的人名叫吳剛,是漢朝西河人,曾跟隨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錯誤,仙人就把他貶謫到月宮,日日做這種徒勞無功的苦差使,以示懲處。李白詩中有「欲斫月中桂,持為寒者薪」的記載。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