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留一尺典故

留一尺典故

發布時間: 2021-01-01 14:28:23

㈠ 一封家書只為垟,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讓他三尺又何仿。這首詩是一典故。請問這典故出自何地

安徽省桐城市西南
史料記載:張文端公居宅旁有隙地,與吳氏鄰,吳氏越用之。內家人馳書於都,容公批詩於後寄歸,雲:「一紙書來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家人得書,遂撤讓三尺,吳氏感其義,亦退讓三尺,故六尺巷遂以為名焉。這里的張文端公即是清代大學士桐城人張英(清代名臣張廷玉的父親)。清代康熙年間,張英的老家人與鄰居吳家在宅基的問題上發生了爭執,因兩家宅地都是祖上基業,時間又久遠,對於宅界誰也不肯相讓。雙方將官司打到縣衙,又因雙方都是官位顯赫、名門望族,縣官也不敢輕易了斷。於是張家人千里傳書到京城求救。張英收書後批詩一首寄回老家,便是這首膾炙人口的打油詩。張家人豁然開朗,退讓了三尺。吳家見狀深受感動,也讓出三尺,形成了一個六尺寬的巷子。

㈡ 古代詩詞中刀尺一詞有何典故

《玉台新詠》一《古詩 為焦仲卿妻作》:「左手持刀尺,右手 執綾羅。」刀尺指剪刀內和尺,後被詩人沿用入詩容中,常代指栽剪。唐•杜 甫《秋興八首》之一:「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宋•文同《織 婦怨》織處畏風日,剪時謹刀尺。」宋•蘇軾《東川清絲寄魯冀州戲 贈「封題不敢妄裁剪,刀尺自有佳人能。

㈢ 「讓他一尺又何妨」出自古代哪個名人

「讓他一來尺又何妨自」出自清朝張英,故事名字為「六尺巷」,而這個典故之所以成為一段歷史佳話,源自於張家與鄰里之間的土地糾紛。故事背景是在清康熙年間,張英擔任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他老家桐城的官邸與吳家為鄰,兩家院落之間有條巷子,後來因為佔地問題而發生這段故事。

(3)留一尺典故擴展閱讀:

六尺巷建築布局如下:

六尺巷東起西後街巷,西抵百子堂。巷南為張英宰相府,巷北為吳氏宅,全長100米、寬2米,均由鵝卵石鋪就。「六尺巷」主體建築包括巷道和東邊的「禮讓」石牌坊和西邊的「懿德流芳」石牌坊等。

「六尺巷」作為一個文化的新載體,其典故所包含的謙和禮讓精神實際上也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神,它的「寬」不是寬在「六尺」上,而是「寬」在人們的心靈境界與和諧禮讓精神上。

㈣ 古代詩詞中尺素一詞有何典故

尺素:書信的別稱,小幅的絲織物,如絹、帛等。出自漢樂府詩《飲馬長城窟行》專有:呼兒烹鯉魚,中屬有尺素書。
詩文運用有:
漢樂府《飲馬長城窟行》:"青青河邊草,綿綿思遠道。遠道不可思,宿昔夢見之。夢見在我傍,忽覺在他鄉。他鄉各異縣,展轉不可見。枯桑知天風,海水知天寒。入門各自媚,誰肯相為言。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長跪讀素書,書中竟何如。上有加餐食,下有長相憶。" 呂向注:"尺素,絹也。古人為書,多書於絹。"
陸機《文賦》:"函綿邈於尺素,吐滂沛乎寸心。"亦泛指小幅紙張。宋韓駒《題畫太乙真人》詩:"龍眠畫手老入神,尺素幻出真天人。"
魏了翁《跋尤氏'遂初堂藏書目錄'序後》:"晁文元累世所藏,自中原無事時已有火厄。至政和甲午之災,尺素不存。"
劉師培《與友人論文書》:"龤鍾律於朱弦,彰玄黃於尺素。"
(2)指書信。
《周書.王褒傳》:"猶冀蒼雁赤鯉,時傳尺素;清風朗月,俱寄相思。"
唐張九齡《當塗界寄裴宣州》:"委曲風波事,難為尺素傳。"
清納蘭性德《採桑子.九日》詞:"殘更目斷傳書雁,尺素還稀。一味相思,准擬相看似舊時。"

㈤ 你讓我一尺 我讓你一丈的典故

清,康熙,文華殿大學士張英。
張英老家鄰居建房,因宅基地和張回家發生了爭執,張英答家人飛書京城,希望張英「擺平」鄰居。
張英看完家書淡淡一笑,在家書上回復:「千里家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家人看後甚愧,便按張英之意退讓三尺宅基地,鄰家見張英家人如此豁達謙讓,深受感動,亦退讓三尺,遂成六尺巷。這條巷子現存於安徽桐城市城內,成為中華民族謙遜禮讓傳統美德的見證。

㈥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的典故

出自
王充《論衡》--《狀留篇》中的句子
「故夫河冰結合,非一日之寒;積土成山,非斯須之作。」

㈦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的典故是什麼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本是一句俗諺。漢代哲學家王充在他的名著《論衡》的《狀留篇》中,曾有相似的說法。它說:
「河冰結合,非一日之寒;
積土成山,非斯須之作。」
「斯須」,是一會兒的意思。河水結成冰,不是一天驟然寒冷的結果;用泥土堆積成高山,也不是短時間所能辦到的。這兩句話的原意,都是比喻:天下任何事物的產生,都必然要經過醞釀、發展的過程,決不會突然而來。
不過,古人的「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句諺語,在它字面原意之外,卻還有另外的含意,那就是把「寒」字借用為同音的「嗛」字。「嗛」[xián],是懷恨的意思。這句話表面上是說「非一日之寒」,意思卻是說:懷恨已久,「非一日之嗛」。為了不願明說「嗛」,便用「寒」字借代;為了使「非一日之寒」這句話說得生動、形象,便以「冰凍三尺」作比喻。這類諧音雙關語,常見於古代的一些民歌中。例如:「石闕生口中,銜碑不得語(銜悲不得語)」;「桑蠶不作繭,晝夜懸長絲(晝夜懸長思)」;「明燈照空局,悠然未有棋(悠然未有期)」等等。一般都是前後兩句,而其用意多著重在後句,字面原意是次要的,暗借的諧音字及其含義才是主要的用意所在。
但是,現在我們引用「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句話的時候,卻並不象古人那樣地把它用作雙關語,而是而是用它來比喻事情的發生早有前因,並非偶然。

㈧ 有出字有入字下面橫一條尺的成語典故是什麼

量入計出[ liàng rù jì chū ]

生詞本

基本釋義詳細釋義

  • [ liàng rù jì chū ]

  • 根據收入的多少來定開支的限度。同「量入為出」。

㈨ 「你讓我一尺,我讓你一丈」的典故是什麼

清朝時期文華殿大學士張英老家鄰居建房,因宅基地和張家發生了爭執,張英家專人飛書京城屬,希望張英「擺平」鄰居。
張英看完家書淡淡一笑,在家書上回復:「千里家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家人看後甚愧,便按張英之意退讓三尺宅基地,鄰家見張英家人如此豁達謙讓,深受感動,亦退讓三尺,遂成六尺巷。

㈩ 求歷史文學達人。。。「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的歷史典故。。。能介紹一下嗎

清代(康熙年間)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張英的老家人與鄰居吳家在宅基的問題上發生了爭執,兩家大院的宅地都是祖上的產業,時間久遠了,本來就是一筆糊塗賬。想佔便宜的人是不怕算糊塗賬的,他們往往過分相信自己的鐵算盤。兩家的爭執頓起,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誰也不肯相讓一絲一毫。由於牽涉到宰相大人,官府和旁人都不願沾惹是非,糾紛越鬧越大,張家人只好把這件事告訴張英。家人飛書京城,讓張英打招呼「擺平」吳家。
張英大人閱過來信,只是釋然一笑,旁邊的人面面相覷,莫名其妙。只見張大人揮起大筆,一首詩一揮而就。詩曰:「一紙書來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交給來人,命快速帶回老家。家裡人一見書信回來,喜不自禁,以為張英一定有一個強硬的辦法,或者有一條錦囊妙計,但家人看到的是一首打油詩,敗興得很。後來一合計,確實也只有「讓」這惟一的辦法,房地產是很可貴的家產,但爭之不來,不如讓三尺看看。於是立即動員將垣牆拆讓三尺,大家交口稱贊張英和他家人的曠達態度。張英的行為正應了那句古話:「宰相肚裡能撐船。」宰相一家的忍讓行為,感動得鄰居一家人熱淚盈眶,全家一致同意也把圍牆向後退三尺。兩家人的爭端很快平息了,兩家之間,空了一條巷子,有六尺寬,有張家的一半,也有吳家的一半,這條幾十丈長的巷子雖短,留給人們的思索卻很長。於是兩家的院牆之間有一條寬六尺的巷子。六尺巷由此而來。
這也就是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的由來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