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隔岸觀火典故

隔岸觀火典故

發布時間: 2021-01-01 08:00:22

❶ 隔岸觀火的成語典故簡易的

隔岸觀火」之計,是指根據敵方正在發展著的矛盾沖突,採取靜觀其變的態度。當敵方矛盾突出,相互傾軋越來越暴露出來的時候,可不急於去「趁火打劫」。操之過急常常會促使他們達成暫時的聯合,而增強他們的還擊力量。故意讓開一步,坐待敵方矛盾繼續向對抗性發展,以致出現自相殘殺的動機,就會達到削弱敵人,壯大自己的目的。
中文名
隔岸觀火
外文名
Look on at sb.'s trouble with indifference
原文
陽乖序亂,陰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勢自斃。順以動豫,豫順以動。
注音
漢語拼音:gé àn guān huǒ
英文翻譯:
to be apathetic or indifferent to others' misfortune or troubles
【解釋】:站在對岸看火。比喻對別人的危難不加幫助,而採取觀望的態度。有時也表示不是身臨其境,對情況了解不深。
【出自】:唐·乾康《投謁齊已》「隔岸紅塵忙似火,當軒青嶂冷如冰。」
【示例】:在別人危難的時候,我們應挺身而出,而不應採取~的態度。
【近義詞】:冷眼旁觀、見死不救、坐山觀虎鬥
【反義詞】:見義勇為、身臨其境
【語法】:偏正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
注釋
①陽乖序亂:陽,指公開的。乖,違背,不協調。此指敵方內部矛盾激化,

隔岸觀火
以致公開地表現出多方面秩序混亂、傾軋。
②陰以待逆:陰,暗下的。逆,叛逆。此指暗中靜觀敵變,坐待敵方更進一步的局面惡化。
③暴戾恣(zì)睢(suī):戾,凶暴,猛烈。睢,任意胡為。
④順以動豫,豫順以動:語出《易經·豫》卦。豫,卦名。本卦為異卦相疊(坤下震上)。本卦的下卦為坤為地,上卦為震為雷。是雷生於地,雷從地底而出,突破地面,在空中自在飛騰。《豫卦》的《彖》辭說「豫,剛應而志行,順以動。」意即豫卦的意思是順時而動,正因為豫卦之意是順時而動,所以天地就能隨和其意,做事就順其自然。譯文隔著河看人家著火。比喻對別人的危難不去幫助,在一旁看熱鬧
出處
《隔岸觀火》選自《投謁齊已》
《三十六計》或稱「三十六策」,是指中國古代三十六個兵法策略,語源於南北朝,成書於明清。它是根據我國古代卓越的軍事思想和豐富的斗爭經驗總結而成的兵書,是中華民族悠久文化遺產之一。
「三十六計」一語,先於著書之年,語源可考自南朝宋將檀道濟(?—公元436年),據《南齊書·王敬則傳》:「檀公三十六策,走為上計,汝父子唯應走耳。」意為敗局已定,無可挽回,唯有退卻,方是上策。此語後人賡相沿用,宋代惠洪《冷齋夜話》:「三十六計,走為上計。」。及明末清初,引用此語的人更多。於是有心人採集群書,編撰成《三十六計》。但此書為何時何人所撰已難確考。
原書按計名排列,共分六套,即勝戰計、敵戰計、攻戰計、混戰計、並戰計、敗戰計。前三套是處於優勢所用之計,後三套是處於劣勢所用之計。每套各包含六計,總共三十六計。其中每計名稱後的解說,均系依據《易經》中的陰陽變化之理及古代兵家剛柔、奇正、攻防、彼己、虛實、主客等對立關系相互轉化的思想推演而成,含有樸素的軍事辯證法的因素。解說後的按語,多引證宋代以前的戰例和孫武、吳起、尉繚子等兵家的精闢語句。全書還有總說和跋。
三十六計是我國古代兵家計謀的總結和軍事謀略學的寶貴遺產,為便於人們熟記這三十六條妙計,有位學者在三十六計中每取一字,依序組成一首詩:金玉檀公策,藉以擒劫賊,魚蛇海間笑,羊虎桃桑隔,樹暗走痴故,釜空苦遠客,屋樑有美屍,擊魏連伐虢。
解析
「趁火打劫」,是乘敵人遭遇天災、內亂,或內擾外患交加的困境之際,給以打擊

隔岸觀火(奇石藝術)
,從而撈取軍事、政治、經濟等方面的好處,但是這種招法,玩不好就會惹火上身,以致自焚。
如果一個國家或一個集團遭遇天災或內亂之火,而它的整體力量又沒有在火中燒光,來自外部的打擊,就會使國家或集團內部的矛盾勢力結成一個整體,同仇敵愾,一致對外,抵抗與反擊打劫者,消滅打劫者。
因此,如果要打擊並消滅敵人,不能盲目地趁火打劫,要先袖手觀望,看火勢發展,等待火勢蔓延,從內部燒垮敵人的有生力量,坐收漁利,這才是隔岸觀火的精髓。
在現代經商賺錢的經營活動中,利用此計主要是在國內外市場激烈的競爭之中,採取靜觀其變的態度,等待有利的時機一舉加入,趁機佔領市場。可見,運用隔岸觀火之計不應是消極等待、觀望,而是要充分掌握競爭對手的矛盾,加速對策兩極轉化,取得成功。
【近義詞】冷眼旁觀、見死不救、置身事外。
【反義詞】義見勇為、身臨其境、將心比心。
【燈 謎】隔岸觀火(打四字常用語一) 謎底:看不過去
計名由來
本計名最初見於唐代僧人乾康的詩:「隔岸紅塵忙似火,當軒青嶂冷如冰。」(參勝雅律《智謀》一書第157頁)而其思想,則早見於《戰國策》·燕二》鷸蚌相爭、漁人得利的故事:蚌張開殼曬太陽時,長嘴鳥去啄它的肉,被蚌夾住了

❷ 哪個成語典故與項羽有關 A 隔岸觀火 B 暗度陳倉 C 背水一戰 D 破

破釜沉舟
pò fǔ chén zhōu
成語解釋釜:古代的一種鍋;舟:船。砸碎鍋子;鑿沉船隻。比喻戰斗到底。
成語出處西漢 司馬遷《史記 項羽本紀》:「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
成語簡拼PFCZ
成語注音ㄆㄛˋ ㄈㄨˇ ㄔㄣˊ ㄓㄡ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破釜沉舟聯合式;作謂語、賓語、狀語;形容做事的決心很大。
成語結構聯合式成語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成語正音釜,不能讀作「jīn」。
成語辨形釜,不能寫作「斧」。
成語辨析「背水一戰」與破釜沉舟都有「決一死戰」的意思。但破釜沉舟含有「不顧一切;戰斗到底」的意思;「背水一戰」表示「拚死干到底;以求得勝利」的意思。
近義詞義無反顧、背水一戰、決一死戰
反義詞優柔寡斷、瞻前顧後、舉棋不定
成語例子只要我們有破釜沉舟的決心,就能克服學習上的各種困難。
英語翻譯burn one's boats
日語翻譯のるかそるかでやる,一(いち)か八(ばち)かの決心(けっしん)でやる
俄語翻譯сжечь свои корабли
其他翻譯<德>seine Schiffe hinter sich verbrennen <den Rubikon überschreiten><法>briser ses vaisseaux <être décidé à vaincre où à mourir>
成語謎語 項羽砸鍋
成語故事
秦朝末年,各地人民紛紛舉行起義,反抗秦朝的暴虐統治。農民起義軍的領袖,最著名的是陳勝、吳廣,接著有項羽和劉邦。下面,講一個項羽破釜沉舟的故事。有一年,秦國的三十萬人馬包圍了趙國(那不是原來的那個趙國)的巨鹿(今河北省平鄉縣),趙王連夜向楚懷王(不是原來那個楚國的國王)求救。
楚懷王派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次將,帶領二十萬人馬去救趙國。誰知宋義聽說秦軍勢力強大,走到半路就停了下來,不再前進。軍中沒有糧食,士兵用蔬菜和雜豆煮了當飯吃,他也不管,只顧自己舉行宴會,大吃大喝的。這一下可把項羽的肺氣炸啦。他殺了宋義,自己當了「假上將軍」,帶著部隊去救趙國。
項羽先派出一支部隊,切斷了秦軍運糧的道路;他親自率領主力過漳河,解救巨鹿。楚軍全部渡過漳河以後,項羽讓士兵們飽飽地吃了一頓飯,每人再帶三天干糧,然後傳下命令:把渡河的船(古代稱舟)鑿穿沉入河裡,把做飯用的鍋(古代稱釜)砸個粉碎,把附近的房屋放把火統統燒毀。這就叫破釜沉舟。項羽用這辦法來表示他有進無退、一定要奪取勝利的決心。
楚軍士兵見主帥的決心這么大,就誰也不打算再活著回去。在項羽親自指揮下,他們以一當十,以十當百,拚死地向秦軍沖殺過去,經過連續九次沖鋒,把秦軍打得大敗。
秦軍的幾個主將,有的被殺,有的當了俘虜,有的投了降。這一仗不但解了巨鹿之圍,而且把秦軍打得再也振作不起來,過兩年,秦朝就滅亡了。打這以後,項羽當上了真正的上將軍,其他許多支軍隊都歸他統帥和指揮,他的威名傳遍了天下。

❸ 請教第九計隔岸觀火的典故和當今應用事例(請留意詳細說明)

探源】

趁火打劫的原意是:趁人家家裡失火,一片混亂,無暇自顧的時候,去搶人家的財物。乘人之危撈一把,這可是不道德的行為。此計用在軍事上指的是:當敵方遇到麻煩或危難的時候,就要乘此機會進兵出擊,制服對手。《孫子.始計篇》雲:「亂而取之,」唐朝杜牧解釋孫子此句說,「敵有昏亂,可以乘而取之。」就是講的這個道理。

春秋時期,吳國和越國相互爭霸,戰事頻繁。經過長期戰爭,越國終因不敵吳國,只得俯首稱臣。越王勾踐被扣在吳國,失去行動自由。勾踐立志復國,十年生聚,十年教訓,卧薪嘗膽。表面上對吳王夫差百般逢迎,終於騙得夫差的信任,被放回越國。因國之後,勾踐依然臣服吳國,年年進獻財寶,麻痹夫差。而在國內則採取了一系列富國強兵的措施。越國幾年後實力大大加強,人丁興旺,物資豐足,人心穩定。吳王夫差卻被勝利沖昏了頭腦,被勾踐的假象迷惑,不把越國放在眼裡。他驕縱兇殘,拒絕納諫,殺了一代名將忠臣伍子胥,重用奸臣,堵塞言路。生活淫靡奢侈,大興土木,搞得民窮財盡.公元前473年,吳國顆粒難收,民怨沸騰。越正勾踐選中吳王夫差北上和中原諸侯在黃池會盟的時機,大舉進兵吳國,吳國國內空虛,無力還擊,很快就被越國擊破滅亡。勾踐的勝利,正是乘敵之危,就勢取勝的典型戰例。

【故事】

努爾哈赤、皇太極都早有入主中原的打算,只是直到去世都未能如願。順帝即位時,年齡太小,只有七歲,朝廷的權力都集中在攝政王多爾兗身上。多爾兗對中原早就有攻佔之意,想在他手上建立功業,已遂父兄未完成的入主中原的遺願。他時刻虎視眈眈地注視著明朝的一舉一動。

明朝末年,此時明帝國因為小冰河期天氣異常寒冷,災荒頻繁和外敵頻繁入侵在風雨中飄搖。十六歲登基的崇禎竭盡全力,勤儉勤勉,兢兢業業,付出全部的精力與明末龐大無恥的文官集團抗爭,十七年來用盡心力去挽救天下和百姓,最終以身殉社稷。用自己的生命為大明社稷殉葬。他熱愛百姓,在最後關頭分秒必爭的緊急時刻,命令吳三桂進京勤王仍然要他棄地不要棄民。遺書中寫著「勿傷朕百姓一人」,這是他一生對百姓的心聲。

公元1644年,李自成率農民起義軍一舉攻佔京城,建立了大順王朝。可惜農民進京之後,立足未穩.首領們漸漸腐化墮落。明朝名將吳三硅的愛妾陳圓圓也被起義軍將領擄去。吳三桂本是勢利小人,慣於見風使舵。他看到明朝大勢已去,李自成自立為大順皇帝,本想投奔李自成鞏固自己的實力。而李自成勝利之後,滋長了驕傲情緒,沒把吳三桂看在眼裡,抄了他的家,扣押了他的父親,擄了他的愛妾。本來就朝三暮四的吳三桂,「沖冠一怒為紅顏」,終於投靠滿清,借清兵勢力消滅李自成。多爾兗聞訊,欣喜若狂,認為時機成熟,可以實現多年的願望了。這時中原內部戰火紛飛,李自成江山未定,於是多爾兗迅速聯合吳三桂的部隊,進入山海關,只用了幾天的時間,就打到京城,趕走了李自成。多爾兗志得意滿登上金鑾寶殿,奠定了滿清佔領中原的基礎。

❹ 隔岸觀火,暗度陳倉,背水一戰的典故是怎樣與誰有關

1、隔岸觀火有關人員:范雎,白起。

隔岸觀火的典故:

戰國後期,秦將武安君白起在長平一戰,全殲趙軍四十萬,趙國國內一片恐慌。白起乘勝連下韓國十七城,直逼趙國國都邯鄲,趙國指日可破。趙國情勢危急,平原君的門客蘇代向趙王獻計,願意冒險赴秦,以救燃眉。趙王與群臣商議,決定依計而行。

蘇代帶著厚禮到咸陽拜見應侯范雎,對范雎說:「武安君這次長平一戰,威風凜凜,現在又直逼邯鄲,他可是秦國統一天下的頭號功臣。我可為您擔心呀!您現在的地位在他之上,恐怕將來您不得不位居其下了。這個人不好相處啊。」

蘇代巧舌如簧,說得應侯沉默不語。過了好一會兒,才問蘇代有何對策。蘇代說:「趙國已很衰弱,不在話下,何不勸秦王暫時同意議和。這樣可以剝奪武安君的兵權,您的地位就穩如泰山了。」

范雎立即面奏秦王。「秦兵勞苦日久,需要修整,不如暫時宣諭息兵,允許趙國割地求和。」秦王果然同意。結果,趙國獻出六城,兩國罷兵。

白起突然被召班師,心中不快,後來知道是應侯范雎的建議,也無可奈何。

兩年後,秦王又發兵攻趙,白起正在生病,改派王陵率十萬大軍前往。這時趙國已起用老將廉頗,設防甚嚴,秦軍久攻不下。秦王大怒,決定讓白起掛帥出征。

白起說:「趙國統帥廉頗,精通戰略,不是當年的趙括可比;再說,兩國已經議和,現在進攻,會失信於諸侯。

所以,這次出兵,恐難取勝。」秦王又派范雎去動員白起,兩人矛盾很深,白起便裝病不答應。秦王說:「除了白起,難道秦國無將了嗎?」於是又派王陵攻邯鄲,五月不下。秦王又令白起掛帥,白起偽稱病重,拒不受命。

秦王怒不可遏,削去白起官職,趕出咸陽。這時范雎對秦王說:「白起心懷怨恨,如果讓他跑到別的國家去,肯定是秦國的禍害。」秦王一聽,急派人賜劍白起,令其自刎。可憐,為秦國立下汗馬功勞的白起,落到這個下場。

當白起圍邯鄲時,秦國國內本無「火」,可是蘇代點燃范雎的妒忌之火,製造秦國內亂,文武失和。趙國隔岸觀火,使自己免遭滅亡。

(4)隔岸觀火典故擴展閱讀

「隔岸觀火」解釋:

「隔岸觀火」之計,是指根據敵方正在發展著的矛盾沖突,採取靜觀其變的態度。當敵方矛盾突出,相互傾軋越來越暴露出來的時候,可不急於去「趁火打劫」。

操之過急常常會促使他們達成暫時的聯合,而增強他們的還擊力量。故意讓開一步,坐待敵方矛盾繼續向對抗性發展,以致出現自相殘殺的動機,就會達到削弱敵人,壯大自己的目的。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解釋: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是一個漢語成語,是指將真實的意圖隱藏在表面的行動背後,用明顯的行動迷惑對方,使敵人產生錯覺,並忽略自己的真實意圖,從而出奇制勝。

有時也可將「明修棧道」省略掉,把「暗度陳倉」單獨來使用。

「背水一戰」解釋:

背水一戰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是bèi shuǐ yī zhàn,意思是背後臨近河水擺陣;或布下的陣勢。後來指處於絕境之中,為求出路而決一死戰。

❺ 隔岸觀火的歷史典故

春秋戰國時期的古樂安 (今山東省廣饒縣孫子故里) 素稱"農有桑栗之豐, 水有漁鹽之利"專.河流縱橫, 湖泊密布屬, 水源豐富, 東臨渤海, 農民靠植桑養蠶種糧為生, 漁民靠曬鹽打漁度日.史書記載: 古樂安大地每到夏日"荷花盛開, 蓮藕遍地", 至今景象依舊.當地特產蓮子, 經加工後, 色白、味甘, 加冰糖製作成美饌.湯盆作岸, 有岸有水, 火在中央.用餐者圍桌而坐, 火光映照, 邊吃邊談, 組成了"隔岸觀火" (孫子兵法第九計) 景象, 最後作為一道甜羹上桌, 把宴會推向更濃的氣氛.

❻ 隔岸觀火是誰的故事

隔岸觀火,就是「坐山觀虎鬥」,「黃鶴樓上看翻船」。敵方內部分裂,矛盾激化,相互傾軋,勢不兩立,這時切切不可操之過急,免得反而促成他們暫時聯手對付你。正確的方法是靜止不動,讓他們互相殘殺,力量削弱,甚至自行瓦解。
東漢末年,袁紹兵敗身亡,幾個兒子為爭奪權力互相爭斗,曹操決定擊敗袁氏兄弟。袁尚、袁熙兄弟投奔烏桓,曹操向烏桓進兵,擊敗烏既,袁氏兄弟又去投奔遼東太守公孫康。曹營諸將向曹操進君,要一鼓作氣,平服遼東,捉拿二袁。曹操哈哈大笑說,你等勿動,公孫康自會將二袁的頭送上門來的。於是下令班師,轉回許昌,靜觀遼東局勢。
公孫康聽說二袁歸降,心有疑慮。袁家父子一向都有奪取遼東的野心,現在二袁兵敗,如喪家之犬,無處存身,投奔遼東實為迫不得已。公孫康如收留二袁,必有後患,再者,收容二袁,肯定得罪勢力強大的曹操。但他又考慮,如果曹操進攻遼東,只得收留二袁,共同抵禦曹操。當他探聽到曹操已經轉回許昌,並無進攻遼東之意時,認為收容二袁有害無益。於是預設伏兵,召見二袁,一舉擒拿,割下首級,派人送到曹操營中。曹操笑著對眾將說:"公孫康向來俱怕袁氏吞並他,二袁上門,必定猜疑,如果我們急於用兵,反會促成他們合力抗拒。我們退兵,他們肯定會自相火並。看看結果,果然不出我料!"
[編輯本段]【故事】
戰國後期,秦將武安君白起在長平一戰,全殲趙軍四十萬,趙國國內一片恐慌。白起乘勝連下韓國十七城,直逼趙國國都邯鄲,趙國指日可破。趙國情勢危急,平原君的門客蘇代向趙王獻計,願意冒險赴秦,以救燃眉。趙王與群臣商議,決定依計而行。
蘇代帶著厚禮到咸陽拜見應侯范雎,對范雎說:「武安君這次長平一戰,威風凜凜,現在又直逼邯鄲,他可是秦國統一天下的頭號功臣。我可為您擔心呀!您現在的地位在他之上,恐怕將來您不得不位居其下了。這個人不好相處啊。」蘇代巧舌如簧,說得應侯沉默不語。過了好一會兒,才問蘇代有何對策。蘇代說:「趙國已很衰弱,不在話下,何不勸秦王暫時同意議和。這樣可以剝奪武安君的兵權,您的地位就穩如泰山了。」
范雎立即面奏秦王。「秦兵勞苦日久,需要修整,不如暫時宣諭息兵,允許趙國割地求和。」秦王果然同意。結果,趙國獻出六城,兩國罷兵。
白起突然被召班師,心中不快,後來知道是應侯范雎的建議,也無可奈何。
兩年後,秦王又發兵攻趙,白起正在生病,改派王陵率十萬大軍前往。這時趙國已起用老將廉頗,設防甚嚴,秦軍久攻不下。秦王大怒,決定讓白起掛帥出征。白起說:「趙國統帥廉頗,精通戰略,不是當年的趙括可比;再說,兩國已經議和,現在進攻,會失信於諸侯。所以,這次出兵,恐難取勝。」秦王又派范雎去動員白起,兩人矛盾很深,白起便裝病不答應。秦王說:「除了白起,難道秦國無將了嗎?」於是又派王陵攻邯鄲,五月不下。秦王又令白起掛帥,白起偽稱病重,拒不受命。秦王怒不可遏,削去白起官職,趕出咸陽。這時范雎對秦王說:「白起心懷怨恨,如果讓他跑到別的國家去,肯定是秦國的禍害。」秦王一聽,急派人賜劍白起,令其自刎。可憐,為秦國立下汗馬功勞的白起,落到這個下場。
當白起圍邯鄲時,秦國國內本無「火」,可是蘇代點燃范雎的妒忌之火,製造秦國內亂,文武失和。趙國隔岸觀火,使自己免遭滅亡。

❼ 成語隔岸觀火有什麼典故

出 處
唐·干康《投謁齊己》:「隔岸紅塵忙似火,當斬青嶂冷如冰。」

隔岸觀火【故事】

戰國後期,秦將武安君白起在長平一戰,全殲趙軍四十萬,趙國國內一片恐慌。白起乘勝連下韓國十七城,直逼趙國國都邯鄲,趙國指日可破。趙國情勢危急,平原君的門客蘇代向趙王獻計,願意冒險赴秦,以救燃眉。趙王與群臣商議,決定依計而行。

蘇代帶著厚禮到咸陽拜見應侯范睢,對范睢說:「武安君這次長平一戰,威風凜凜,現在又直逼邯鄲,他可是秦國統一天下的頭號功臣。我可為您擔心呀!您現在的地位在他之上,恐怕將來您不得不位居其下了。這個人不好相處啊。」蘇代巧舌如簧,說得應侯沉默不語。過了好一會兒,才問蘇代有何對策。蘇代說:「趙國已很衰弱,不在話下,何不勸秦王暫時同意議和。這樣可以剝奪武安君的兵權,您的地位就穩如泰山了。」

范睢立即面奏秦王。「秦兵勞苦日久,需要修整,不如暫時宣諭息兵,允許趙國割地求和。」秦王果然同意。結果,趙國獻出六城,兩國罷兵。

白起突然被召班師,心中不快,後來知道是應侯范睢的建議,也無可奈何。

兩年後,秦王又發兵攻趙,白起正在生病,改派王陵率十萬大軍前往。這時趙國已起用老將廉頗,設防甚嚴,秦軍久攻不下。秦王大怒,決定讓白起掛帥出征。白起說:「趙國統帥廉頗,精通戰略,不是當年的趙括可比;再說,兩國已經議和,現在進攻,會失信於諸侯。所以,這次出兵,恐難取勝。」秦王又派范睢去動員白起,兩人矛盾很深,白起便裝病不答應。秦王說:「除了白起,難道秦國無將了嗎?」於是又派王陵攻邯鄲,五月不下。秦王又令白起掛帥,白起偽稱病重,拒不受命。秦王怒不可遏,削去白起官職,趕出咸陽。這時范睢對秦王說:「白起心懷怨恨,如果讓他跑到別的國家去,肯定是秦國的禍害。」秦王一聽,急派人賜劍白起,令其自刎。可憐,為秦國立下汗馬功勞的白起,落到這個下場。

當白起圍邯鄲時,秦國國內本無「火」,可是蘇代點燃范睢的妒忌之火,製造秦國內亂,文武失和。趙國隔岸觀火,使自己免遭滅亡。

❽ 下列哪個成語典故與項羽有關A、隔岸觀火 B、暗渡陳倉 C、背水一戰 D、破釜沉舟

隔岸觀火:三國曹操
暗度陳倉:暗渡陳倉是楚漢之爭時的故事,講的是劉備。內項羽倚容仗兵力強大,違背誰先入關中誰為王的約定,封先入關中的劉邦為漢王,自封為西楚霸王。劉邦聽從謀臣張良的計策,從關中回漢中時,燒毀棧道,表明自己不再進關中。後來,劉邦拜韓信為將軍,他命士兵修復棧道,裝作從棧道出擊進軍關中,實際上卻和劉邦率主力部隊暗中抄小路襲擊陳倉,趁守將不備,佔領陳倉。進而攻入咸陽,佔領關中。
背水一戰:漢高祖時期,韓信
破釜沉舟:
楚王派項羽帶領二十萬楚軍前去救趙。項羽先派英、蒲兩位大將率兩萬人做先鋒,然後,自己率主力渡河。渡過了河,項羽命令將士,每人帶三天的干糧,把軍隊里的飯鍋全砸了,把渡河的船隻全鑿沉了。他對將士說:「我們『破釜沉舟』,有進無退,三天之內,一定要打退秦軍!否則只有餓死在這里!」項羽的決心和勇氣,對將士起了很大的鼓舞作用。楚軍個個士氣振奮,一個人抵十個,十個人抵百個,越戰越勇,終於把秦軍打得大敗而逃。
所以選D。

❾ 隔岸觀火、暗度陳倉、背水一戰的典故是怎樣

隔岸觀火
戰國後期,秦將武安君白起在長平一戰,全殲趙軍四十萬,趙國國內一片恐慌。白起乘勝連下韓國十七城,直逼趙國國都邯鄲,趙國指日可破。趙國情勢危急,平原君的門客蘇代向趙王獻計,願意冒險赴秦,以救燃眉。趙王與群臣商議,決定依計而行。
蘇代帶著厚禮到咸陽拜見應侯范睢,對范睢說:「武安君這次長平一戰,威風凜凜,現在又直逼邯鄲,他可是秦國統一天下的頭號功臣。我可為您擔心呀!您現在的地位在他之上,恐怕將來您不得不位居其下了。這個人不好相處啊。」蘇代巧舌如簧,說得應侯沉默不語。過了好一會兒,才問蘇代有何對策。蘇代說:「趙國已很衰弱,不在話下,何不勸秦王暫時同意議和。這樣可以剝奪武安君的兵權,您的地位就穩如泰山了。」
范睢立即面奏秦王。「秦兵勞苦日久,需要修整,不如暫時宣諭息兵,允許趙國割地求和。」秦王果然同意。結果,趙國獻出六城,兩國罷兵。
當白起圍邯鄲時,秦國國內本無「火」,可是蘇代點燃范睢的妒忌之火,製造秦國內亂,文武失和。趙國隔岸觀火,使自己免遭滅亡。
暗度陳倉
《史記·高祖本紀》:「正月, 項羽 自立為 西楚霸王 ,王 梁 楚 地九郡,都 彭城 。負約,更立 沛公 為 漢王 ,王 巴 、 蜀 、 漢中 ,都 南鄭 …… 漢王 之國, 項王 使卒三萬人從, 楚 與諸侯之慕從者數萬人,從 杜 南入 蝕 中。去輒燒絕棧道,以備諸侯盜兵襲之,亦示 項羽 無東意……八月, 漢王 用 韓信 之計,從 故道 還,襲 雍王 章邯 。 邯 迎擊 漢 陳倉 , 雍 兵敗,還走;止戰 好畤 ,又復敗,走 廢丘 。 漢王 遂定 雍 地。東至 咸陽 ,引兵圍 雍王 廢丘 ,而遣諸將略定 隴西 、 北地 、 上郡 。」 陳倉 ,古縣名,在今 陝西省 寶雞市 東,為通向 漢中 的交通孔道。後遂以「暗度陳倉」指正面迷惑敵人,而從側翼進行突然襲擊。亦比喻暗中進行活動。
背水一戰
《史記·淮陰侯列傳》:「信乃使萬人先行,出,背水陳。趙軍望見而大笑。」
背水一戰,又稱井陘之戰,發生於漢高祖三年(前204年),漢軍和趙軍在井陘交戰,漢軍大將韓信利用趙軍主帥陳餘輕敵之心,擺下兵家大忌的背水陣,鼓吹本軍將士奮勇作戰以求死裡逃生,並另調兩千輕騎趁隙奪取趙軍軍營並在軍營內插滿漢旗。趙軍想回營稍作歇息之餘驚見本營插滿漢軍旗幟,以為漢軍已經全部俘獲趙國的國王和將領們,大勢已去,於是軍隊大亂,紛紛落慌潛逃一鬨而散。

隔岸觀火:與白起等人有關
暗度陳倉、背水一戰:都與韓信有關。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