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知人善任的典故

知人善任的典故

發布時間: 2020-12-31 16:10:53

A. 知人善用的典故

1、劉邦
在「楚漢爭霸」時,劉邦知人善任,廣納賢才,任人唯賢,因此戰勝了項羽。張良破落專流浪屬,韓信招搖過市,蕭何曹參縣衙收賄,吹鼓手周勃以及屠狗仔樊噲,都因劉邦用其一技之長,在和項羽的戰爭中立下了赫赫戰功,成為西漢王朝的開國勛爵。
2、李世民
在中國上,唐太宗李世民一朝,可以說是人才之盛,實所謂燦若星河。魏徵敢於直諫,恥君不及堯、舜,以諫諍為己任;房玄齡孜孜奉國,知無不為;李靖才兼文武,出將人相;魏徵為主的諫諍大臣,還經常勸諫和建議唐太宗要記取隋朝和隋煬帝滅亡的教訓,實行偃武修文,廣納賢才,從而為大唐帝業打下良好基礎。可以說,正是因為唐太宗在用人上不拘一格,使人盡其オ,才盡其用。做到知人善任,唯才是舉。オ開創了名垂史冊的「貞觀之治」。

B. 古詩文細柳營的朗讀停頓標示

古詩文細柳營的朗讀停頓標示,原文及標示如下:

文帝之後六年/匈奴大入邊。乃/以宗正劉禮/為將軍,軍/霸上;祝茲侯徐厲/為將軍,軍/棘門;以/河內守亞夫/為將軍,軍/細柳;以備胡上/自勞/軍。

至霸上及棘門軍,直馳入,將/以下騎/送迎。已而之/細柳軍,軍士吏/被甲,銳/兵刃,彀/弓弩,持滿。天子先驅/至,不得入。先驅曰:「天子/且至!」軍門都尉曰:「將軍令曰:『軍中/聞/將軍令,不/聞/天子之詔。』」居/無何,上至,又不得入。於是上/乃使/使持節/詔將軍:「吾/欲/入勞軍。」

亞夫/乃/傳言:"開壁門。"壁門士/請車/騎曰:「將軍約,軍中不得驅馳。」於是天子/乃/按轡/徐行。至營,將軍亞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請以/軍禮/見。」天子/為動,改容/式車。使人/稱謝:「皇帝/敬勞/將軍。」成禮/而去。

既/出/軍門,群臣/皆驚。文帝曰:「嗟呼,此/真將軍矣!曩/者/霸上、棘門軍,若/兒戲/耳,其將固/可襲而虜也。至於亞夫,可得/而/犯邪!」稱/善者/久之。

細柳營選自《史記·絳候周勃世家》。作者西漢著名歷史學家司馬遷。

譯文:

漢文帝後元六年,匈奴大規模侵入漢朝邊境。於是,朝廷委派宗正官劉禮為將軍,駐軍在霸上;祝茲侯徐厲為將軍,駐軍在棘門;委派河內郡太守周亞夫為將軍,駐軍細柳,以防備匈奴侵擾。

皇上親自去慰勞軍隊。到了霸上和棘門的軍營,驅馳而入,將軍及其屬下都騎著馬迎送。隨即來到了細柳軍營,只見官兵都披戴盔甲,手持鋒利的兵器,開弓搭箭,弓拉滿月,戒備森嚴。皇上的先行衛隊到了營前,不準進入。

先行的衛隊說:「皇上將要駕到。」鎮守軍營的將官回答:「將軍有令:『軍中只聽從將軍的命令,不聽從天子的命令。』」過了不久,皇上駕到,也不讓入軍營。於是皇上就派使者拿符節去告訴將軍:「我要進營慰勞軍隊。」周亞夫這才傳令打開軍營大門。守衛營門的官兵對跟從皇上的武官說:「將軍規定,軍營中不準驅車賓士。」

於是皇上的車隊也只好拉住韁繩,慢慢前行。到了大營前,將軍周亞夫手持兵器,雙手抱拳行禮說:「我是盔甲在身的將士,不便跪拜,請允許我按照軍禮參見。」皇上因此而感動,臉上的神情也改變了,俯身扶在橫木上,派人致意說:「皇帝敬重地慰勞將軍。」勞軍禮儀完畢後辭去。

出了細柳軍營的大門,許多大臣都深感驚詫。文帝感嘆地說:「啊!這才是真正的將軍。先前的霸上、棘門的軍營,簡直就像兒戲一樣,匈奴是完全可以通過偷襲而俘虜那裡的將軍,至於周亞夫,豈是能夠侵犯他嗎?」長時間對周亞夫贊嘆不已。

(2)知人善任的典故擴展閱讀

《細柳營》選自中華書局排印本《史記》。

細柳營是指周亞夫當年駐扎在細柳的部隊,而周亞夫治軍嚴肅,軍令威嚴,軍紀嚴明,恪盡職守,治軍有方,剛正不阿,盡職盡責,不畏強權。因此漢文帝稱贊他是「真將軍」。

本文主要講了,漢文帝後元六年,匈奴大規模侵入漢朝邊境。於是,朝廷委派宗正官劉禮為將軍,駐軍在霸上;祝茲侯徐厲為將軍,駐軍在棘門;委派河內郡太守周亞夫為將軍,駐軍細柳,以防備匈奴侵擾。

漢文帝親自勞軍,到了霸上和棘門軍營,可以長驅直入,將軍及官兵騎馬迎送。而到了細柳軍營,軍容威嚴,號令如山,即使皇上駕到,也不準入營。作者以對比、反襯的手法,生動地刻畫了一個治軍嚴謹、剛正不阿的將軍形象。「細柳」也成了後人詩文中形容軍中常備不懈、軍紀森嚴的常用典故。

這篇文章分三段。第一段,交代邊境的緊張形勢和劉禮、徐厲、周亞夫的三軍駐地。第二段,寫漢文帝勞軍的經過,重點寫了漢文帝在細柳營被擋的一段史實,表現了周亞夫治軍之嚴。第三段,寫勞軍後漢文帝的深明大義和對周亞夫的贊嘆。

全文贊揚了周亞夫忠於職守、治軍嚴明和不卑不亢、剛正不阿的品格,同時也體現出漢文帝的深明大義和知人善任。

文章重在刻畫周亞夫這個人物形象,但直接描寫周亞夫的地方並不多,而是把大量筆墨用在霸上、棘門軍與細柳軍的對比上,用在描寫細柳軍的嚴明軍紀上。

這些側面描寫有力地烘託了周亞夫這個人物形象,如:細柳軍將士言必稱「將軍令曰」、「將軍約」,人物雖未出場,卻已令人感受到其「真將軍」的威嚴和風范。兩處對周亞夫的正面描寫雖著墨不多,卻如畫龍點睛,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躍然紙上。

作者並沒有過多地正面描寫周亞夫的言行,而是通過描寫漢文帝慰勞軍隊將士這一場面,把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藉助對比襯托的手法,鮮明地展現了人物的性格特徵。

文中周亞夫「真將軍」的風范是通過多次對比體現的。通過漢文帝慰勞守軍的故事,表現了周亞夫的忠於職守和治軍嚴明。 先寫漢文帝到霸上和棘門軍營的情況,與後面寫漢文帝在細柳軍營遇到的情況作對比,突現細柳軍營軍紀嚴明。

再一處對比是:天子在霸上和棘門軍中策馬驅車「直馳入」;而在細柳軍營,「壁門士吏謂從屬車騎曰:『將軍約,軍中不得驅馳。』於是天子乃按轡徐行。」由此可以看出,周亞夫治軍有方,令行禁止,即使天子也不得不遵從。

第三處對比是:天子到霸上和棘門軍營時,「將以下騎送迎」,眾將士受寵若驚,竭盡逢迎之能事以討好漢文帝;而周亞夫卻「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請以軍禮見。』」相比之下更顯出周亞夫恪盡職守、剛正不阿的性格特點。

C. 祖逖中流擊楫的歷史典故

1、東晉人

東晉時的祖逖,是一位仗義好俠、憂國憂民的志士。魏晉時期,天下大亂。祖逖看到自己國家失去了北方大片領土,無數同胞處於侵略者的鐵蹄之下,非常痛心。他決心要收復失地,重振國威。晉元帝司馬睿遷都建康的時候,祖逖在北府京口召集了一批壯士,日夜操練,准備北上抗敵。他給晉元帝上了一份奏摺,文中說:晉朝之所以遭到侵略,皆因藩王爭權。今百姓在外族的蹂躪之中,都有奮擊之志、報國之心,陛下倘能夠發威命將,任我做統主,則四方豪傑都會響應而來,由此敵兵去除,國恥可雪矣。
晉元帝見奏,十分高興,立即命祖逖為奮威將軍,並撥給他大量給養,讓他在當地招兵買馬、打造兵器,以期早日實現北征。
戰備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一切准備停當後,祖逖帶領部下千餘人渡江北上。他們的戰船駛離南岸,來到波濤滾滾的大江中流,上下將土回望南土,心中像浪花一般翻騰。祖逖神情莊重地站立船頭,手敲船槳(中流擊揖),向眾人發誓說:「祖逖此去,若不能平定中原,驅逐敵寇,則如這濤濤江水,一去不返!」祖逖的錚錚誓言極大地鼓舞了船上的勇士。他們緊握刀槍,紛紛表示要同仇敵愾,殺敵報國。
祖逖率軍渡江之後,厲兵秣馬。東晉道民聞訊,接踵而至,很快組成了一支強大的軍隊。祖逖知人善任,果敢勇武,愛護士卒,體貼部下。士卒們都願為他出生入死、捨命戰斗。因此所向披靡,一連打了幾個勝仗,收復了不少城池。他治軍有方,賞罰嚴明;對戰死者,收屍埋骨,親自祭奠;對投降的敵軍將士寬厚相待,反戈有賞;所到之處,秋毫無犯。他的這些做法得到軍民的廣泛擁護,每當他們凱旋歸來,百姓們總是自發地送來豬羊、美酒,搞賞三軍。江北一帶有人編出民謠頌揚他的功德:
幸哉遺黎免俘虜,
三辰既朗遇慈父。
玄酒忘勞甘瓠脯,
何以詠恩歌且舞。祖逖戰功卓著,被晉元帝封為鎮西將軍

D. 誰知道「知人善任」成語的歷史典故急求!!貌似是關於漢高祖

1)漢·班彪《王命論》:

「蓋在高祖,其興也有五:一曰帝堯之功裔,二曰體貌多奇異,三曰神武有徵應,四曰寬明而仁恕,五曰知人善任使。」

(2)子產之從政也,擇能而使之。馮簡子能斷大事,子大叔美秀而文,公孫揮能知四國之為,而辨於其大夫之族姓、班位、貴賤、能否,而又善為辭令,裨諶能謀,謀於野則獲,謀於邑則否。鄭國將有諸侯之事,子產乃問四國之為於子羽,且使多為辭令。與裨諶乘以適野,使謀可否。而告馮簡子,使斷之。事成,乃授子大叔使行之,以應對賓客。是以鮮有敗事。

鄭國大夫子產參與執政,選擇賢能的人來任用他。馮簡子能夠決斷國家大事;子太叔貌美俊秀而有文采;公孫揮能夠知道四周鄰國諸侯的行動,還能辨別它們大夫的種族姓氏、官職高低、尊貴卑賤、賢愚與否,並且還善於做外交辭令;裨諶善於謀劃計略,在野外謀劃就能獲得成功,在城邑內謀劃就會失敗。每當鄭國要有諸侯之間的外交事宜的時候,子產便向子羽詢問四周鄰國的情況,並且讓他跟他們多做一些外交辭令。之後便與裨諶駕車來到野外,讓他看謀劃計略是否可行。等到回去再告訴馮簡子,讓他來作出決斷。如果決定這件事可行,子產就會把任務分配給子太叔讓他去執行命令,來應酬對付各諸侯派來的貴客。因此子產執政時很少有失敗的事情發生。
應該是這個。。。。

E. 納諫故事典故

唐太宗納諫的故事比較有名。

唐太宗深知,兼聽則明,偏聽則暗。明君兼聽,昏君偏信。這是大臣魏徵跟他講的。有一次,太宗虛心地問魏徵,明君和昏君怎樣才能區分開?魏徵鄭重地答道,國君之所以聖明,是因為他能廣泛地聽取不同的意見;國君之所以昏庸,是因為他偏聽偏信。說完這句話之後,他又舉了歷史上正反兩方面的例子加以論證。他說,古代堯、舜是聖君,就是因為他們能廣開言路,善於聽取不同意見,小人就不能蒙蔽他。而像秦二世、梁武帝、隋煬帝這些昏君,住在深宮之中,隔離朝臣,疏遠百姓,聽不到百姓的真正聲音。直到天下崩潰、百姓背叛了,他們還冥濛不知。採納臣下的建議,百姓的呼聲就能夠上達了。魏徵的這些至理名言,深深地銘刻在唐太宗的心裡。 從此,唐太宗格外注意虛心納諫。他不管你是什麼人,也不管你提意見的態度如何,只要你的意見是正確的,他都能虛心接受。

這里有一個「回天之力」的真事。當時,唐太宗下令,要把洛陽破敗了的乾元殿修飾一番,以備作為到外地巡視的行宮。對於皇帝來說,想要修理一下小小的行宮,本來是小事一樁。可是,有一個小官張玄素,卻上了一道奏摺,痛陳此舉不妥。他說,修了阿房宮,秦朝倒了;修了章華台,楚國散了;修了乾元殿,隋朝垮了。這都是歷史的教訓。現在,我們唐朝百廢待興,國力哪裡比得上當年的隋朝?陛下在國家的破爛攤子上,繼續役使飽受戰亂之苦的百姓,耗費億萬錢財,大興土木。陛下沒有繼承前代帝王的長處,繼承的卻是百代帝王的弊端。如果從這一點看,陛下的過失遠遠超過了隋煬帝。 這是一道筆鋒犀利、擊中要害的奏摺。 但是,小小的張玄素,竟敢把英明的君主唐太宗比作昏聵的暴君隋煬帝,冒犯天威。這不是拿雞蛋往石頭上撞么?滿朝文武都為他捏一把汗。人們都在觀察唐太宗的反應。假如不是唐太宗,而是別的皇帝,看到這一大不敬的奏摺,當即會雷霆震怒,不僅張玄素人頭落地,而且會株連九族。但是,唐太宗就是唐太宗。他不僅沒有怪罪張玄素,反而下令召見他。此時的唐太宗想進一步地試一試張玄素的膽量,就直問道,卿說我不如隋煬帝,那麼,我和夏桀、商紂相比,怎麼樣呢?要知道,夏朝的桀王和商朝的紂王,都是歷史上臭名昭著的暴君。唐太宗這樣問,自有深意。不承想,這個張玄素卻直
截了當地答道,如果陛下真的修了乾元殿,那就和夏桀、商紂一樣昏亂。 聽到這句答語,唐太宗不僅沒有發怒,反而被深深地感動了。他想,一個小官,敢於冒死直諫,為了什麼,還不是為了他的江山社稷?因此,唐太宗收回了他的諭旨,停止重修乾元殿。並且表揚了張玄素,同時賞給他500匹絹。對此事一直關注的魏徵,聽到了這個完滿的結局,頗為感觸地嘆道,張公論事,有回天之力,這都是因為是有高尚道德的君子說的話呀! 這個「回天之力」的真事,充分地說明了唐太宗的虛心納諫。

唐太宗還有一個優點,就是知錯必改。有一次,他得到了一隻精美絕倫的鷂鷹。他一時忘記了魏徵平時說的國君不可玩物喪志的話,就興味十足地把鷂鷹放在臂上,逗著玩。不料,巧遇老臣魏徵。唐太宗一時情急,趕忙把鷂鷹藏在懷里。其實,魏徵早已把一切看在眼裡,卻故作不知。走上前去,特意講起古代帝王追求逸樂之事,旁敲側擊帝王不可玩物喪志。唐太宗擔心時間長了,鷂鷹悶死。但是,魏徵說得沒完沒了,唐太宗自知理虧,不敢打斷。結果,鷂鷹還是悶死在懷中。

唐太宗知錯必改,知人善任,且胸有大志。在民族政策上,他把少數民族和漢族看成一家,對少數民族採取了安撫、和親的正確政策。少數民族對唐太宗的政策措施,心悅誠服。唐太宗便具有了很大的向心力,他們紛紛來歸,並尊稱唐太宗為「天可汗」。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給了吐蕃王松贊干布。這是漢藏民族關系史上的一件大事。作為嫁妝,文成公主帶去了大批珍寶、經典、醫書、寶器、金銀、金鞍、佩飾、錦緞、葯品,還有食物、飲料、種子、樹木,還有獅子、鳳凰,等等。文成公主帶去的是中原地區的先進的文明。松贊干布對這樁婚事非常滿意。他對唐太宗自稱女婿,上表祝賀唐太宗遠征的成功。這次聯姻加強了漢藏民族之間的團結,也促進了藏族經濟的發展。 由於用人得當、政策對路、輕徭薄賦、寬刑輕法,使得唐太宗時期的經濟、政治、文化都得到了空前的發展。 唐太宗的貞觀時期,政治清明,經濟繁榮,社會穩定,文化昌盛,史稱「貞觀之治".

F. 關於歷史典故

寒食節起源,據史籍記載:春秋時期,晉國公子重耳為躲避禍亂而流亡專他國長達屬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終追隨左右、不離不棄;甚至「割股啖君」。重耳勵精圖治,成為一代名君」晉文公「。但介子推不求利祿,與母親歸隱綿山,晉文公為了迫其出山相見而下令放火燒山,介子推堅決不出山、最終被火焚而死。晉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將其葬於綿山,修祠立廟,並下令在介子推死難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這就是「寒食節」的由來。

G. 一鳴驚人的典故是楚莊王還是齊威王

「一鳴驚人」這則成語源於楚莊王勵精圖治、振興楚國的故事。《韓非子·喻老》記載這件事說:「楚莊王蒞政三年,無令發,無政為也。右司馬御座,而與王隱(有所暗指的話稱『隱』)曰『有鳥止南方之阜(土山),三年不翅,不飛不鳴,嘿然無聲,此為何名?』王曰:『三年不翅,將以長羽翼;不飛不鳴,將以觀民則。雖無飛,飛必沖天;雖無鳴,鳴必驚人。』」韓非子的記載是這則成語最早的典源。

《史記·滑稽列傳》也載有楚莊王之後同類事:「齊威王之時喜隱,好為淫樂長夜之飲,沈湎不治,委政卿大夫。淳於髡說之以隱曰:『國中有大鳥,止王之庭,三年不蜚(通「飛」)又不鳴,王知此鳥何也?』王曰:『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這則成語的意思是說,南方的土山上有一種鳥,三年不鳴不飛,但一飛便可沖天,一鳴便能驚人。後世遂用「一鳴驚人、一鳴、一飛鳴、沖天翼、三年翼」等比喻有才華的人,平時默默無聞,一旦施展才華,就能做出驚人的業績。」

成語「一鳴驚人」故事中的楚莊王,為春秋時代楚國著名的賢君,前613年———前590年在位。他少年即位,面臨朝政混亂,為了穩住事態,他表面上三年不理朝政,實則暗地裡在等待時機,人問之,曰:「三年不飛,飛將沖天;三年不鳴,鳴將驚人。」他在位22年,為了楚國的振興,物色到了一大批忠臣良將,為朝廷所用。他知人善任,廣攬人才,重用了蘇從、伍參、孫叔敖、沈尹蒸,讓他們整頓朝綱,興修水利,重農務商。在楚莊王的領導下,國家日漸強盛,先後滅庸、伐宋、攻陳、圍鄭,陳兵於周郊,問鼎周王朝。前597年,於今河南滎陽北大敗晉軍。公元前594年,迫使宋訂下城下之盟,並陸續迫使魯、陳、宋、鄭等國歸依,使楚國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這都有人問過了!!!!

H. 中國歷史上用人不計前嫌的名人故事

管仲、魏徵,當然這里主要說是管仲

春秋戰國時期,管仲曾經在齊桓公還沒有即位之時射傷了他,但齊桓公最後還是邀請管仲來輔佐他成就了霸業,對他們來說,能成大者都有博大的胸懷,知人善用,對待有才之人能夠不計前嫌。而管仲作為臣子,即使去輔佐之前的敵人,在其位謀其事,也盡心盡力,成就了齊桓公的霸業。

小編覺得管仲最大的優點就是自強不息,他沒有因為童年的不幸就此頹廢,反而博覽缺書在政界上一展宏圖,曾經三次求職失敗,也沒有打擊他的信心,迎難而上。我們不難發現,在歷史中能夠成就霸業的君主背後都有一個智囊團,這需要君主能夠信任忠臣,善於採納良言,而忠臣也同樣要在其位謀其事,二者互相配合好,才能獲得最終的勝利,成就一番事業。

I. 什麼的典故體現了武則天知人善任

據《新唐書》記載:武則天在知人善任方面確有其過人之處。如武則天當政時期有一回縣尉郭元答振,此人為朋友兩肋插刀,即使肝腦塗地也在所不惜。一天,他的朋友說家裡缺少奴僕。郭元振聽後立馬帶人到田野里,看到有正在幹活的年輕人,對手下說:「把他綁了,給我朋友」。郭元振的無法無天引起了民眾的公憤,一時間民憤沸騰、議論紛紛。御史就把這件事報告給了武則天。武則天不但沒殺橫行無忌的郭元振,反而讓他去鎮守邊關,後又授予金吾將軍,成為皇帝身邊的衛隊長。武則天之知人善任和用人之長可見一斑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