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鳳凰典故

鳳凰典故

發布時間: 2020-12-30 18:26:12

Ⅰ 關於鳳凰的典故

1、鳳毛麟角

「鳳毛麟角」,常用作比喻難得的傑出人才或其他稀世珍寶。南朝宋人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東晉將軍桓溫也以「鳳毛」一語稱贊丞相王導的第五子王敬倫:「敬倫風姿似父。

桓公望之曰:『大奴固有鳳毛。』」麟,麒麟,傳說中的神獸。「麟角」,和鳳毛一樣,也形容少而珍貴。「北史·文苑傳序」:「學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現常用來比喻難得的傑出人才或其他稀世珍寶。

2、鳳凰涅槃

在詩集《女神》指一個新中國的誕生(也是郭沫若第一個把鳳凰與不死鳥聯系了起來)。也就是說詩中的鳳凰其實是不死鳥,所以鳳凰浴火重生是郭沫若自己聯想的,並非是中國古神話的內容。

鳳凰有個傳說:浴火重生。相傳在五百年前,有一種神鳥,集香木自焚,然後從死灰中復活,美艷非常不再死,是以,稱為不死鳥,也就是鳳凰。關於鳳凰還有一說,說鳳凰是死神的使者,負責勾走人的魂魄,好人升天,壞人入地。部分地區還流傳著「鳳凰勾魂」的傳說。

(1)鳳凰典故擴展閱讀:

鳳凰,亦作「鳳皇」,古代傳說中的百鳥之王。雄的叫「鳳」,雌的叫「凰」,總稱為鳳凰,亦稱為丹鳥、火鳥、鶤雞、威鳳等,常用來象徵祥瑞。

形態的演變:

學術界觀點多傾向於否定歷史中確實曾有過鳳凰,但甲骨文、金文表明,直到商周之際,鳳凰還是一種雖然稀見、但卻並非不存在的鳥類。

商周時期,鳳凰被看作是一種神鳥。故玉器和青銅器上鳳紋的刻劃,突出地表現統治者的「天命」觀念。這時的鳳紋幾乎都作花冠狀,豐滿的翅膀和長長的尾羽,寬大有力的爪,顯示出一派勇武健碩的情態。

戰國時期是百家諸子爭鳴,新經濟蓬勃發展的時期,鳳紋展現了新的風貌。鳳紋開始變得婉曲秀麗,嫵媚多姿,姿態柔美。

唐代鳳凰文化非常發達,作為國家象徵的大唐皇宮更是如此,大明宮正南門即名為:丹鳳門。唐代的「鳳凰熱」,主要表現在以鳳喻人,以鳳作裝飾,以鳳美稱事物,以鳳喻示婚姻情愛。

到了明清時期,鳳紋裝飾已經成為一種特定的造形,無論在圓形、方形或各種各樣的裝飾形體內,紋樣構成都各具其內在形式,而鳳紋的共性形態,也進一步規范化。

Ⅱ 和鳳凰有關的典故及名稱

一、和鳳凰有關的典故

1、鳳鳴岐山

鳳鳴岐山的典故,指的是周朝將興盛前,岐山有鳳凰棲息鳴叫,人們認為鳳凰是由於文王的德政才來的,是周興盛的吉兆。也以鳳比喻周文王。

岐山是周朝的發源地,也叫西岐,現在的地方是陝西省寶雞市岐山縣。鳳凰,祥鳥,雄曰鳳,雌曰凰,天下有德乃現。這是一般辭書對「鳳凰」的解釋。傳說周文王在岐山時,有鳳凰來岐山。

2、吹簫引鳳

相傳春秋時,秦穆公有一個女兒,名叫弄玉,姿容絕世,聰明無比,喜好音律,善於吹笙。她吹起玉笙來,聲如鳳凰啼鳴。秦穆公在宮內築鳳樓讓她居住,樓前築有高台,名叫鳳台。秦穆公想為女兒擇婿,弄玉發誓說:「必須選擇一個善於吹笙的人。」

穆公派人四處尋訪善於吹笙的人,都不能如願。一天,弄玉夢見一個美男子說:「我是太華山(即華山)的主人,上帝命我與你締結姻緣。」並以玉笙為之吹奏《華山吟》第一弄。弄玉遂將夢中情景告訴穆公,穆公遂派大臣孟明到華山尋訪。

孟明在華山找到一位擅長吹簫的人,名叫蕭史,同載而歸。孟明引蕭史拜見穆公,穆公讓他吹奏。蕭史奏第一曲,清風習習而來;奏第二曲,彩雲四合;奏第三曲,見白鶴成對,翔舞於空中,孔雀數雙,棲集於林際,一時百鳥和鳴,經時方散。穆公遂將女兒弄玉嫁給他,夫妻和睦,恩愛甚篤。

蕭史教弄玉吹簫,學會《來鳳之曲》。有天晚上,夫婦在月下吹簫,竟有紫鳳飛來聚於鳳台之左,赤龍飛來盤踞鳳台之右。蕭史說:「我本是天上神仙,上帝看人間史籍散亂,命我下凡整理。……周人以我有功於史,就稱我為蕭史,到今天,我已經經歷了一百多年的滄海桑田。

上帝命我為華山之主,與你有夙緣,故以簫聲作合,成就了這段姻緣。然而我不能久住人間,今龍鳳來迎,可就此離去。」於是,蕭史乘赤龍,弄玉乘紫鳳,自鳳台翔雲而去。就在這天夜晚,有人於太華山聽到了鳳鳴的聲音。這則美麗的神話傳說,把琴瑟和諧、鸞鳳和鳴詩化了。

3、鳳求凰

漢代還流傳一個故事:文學家司馬相如,少年家貧。有一次被一個叫卓王孫的富商邀去飲酒,無意中發現卓王孫有一在家寡居的年輕女兒,叫卓文君。

相如一見鍾情,就彈起鳳凰琴,唱起「鳳兮鳳兮歸故鄉,遨遊四海求其凰」表示愛慕之情。卓文君聽了十分感動,於是連夜隨司馬相如私奔,後結成夫婦。「鳳求凰」一詞,從此用來喻青年男女之間的愛情。

4、鳳凰涅槃

鳳凰有個傳說:浴火重生。相傳在五百年前,有一種神鳥,集香木自焚,然後從死灰中復活,美艷非常不再死,是以,稱為不死鳥,也就是鳳凰。關於鳳凰還有一說,說鳳凰是死神的使者,負責勾走人的魂魄,好人升天,壞人入地。部分地區還流傳著「鳳凰勾魂」的傳說。

5、得鳳之象

相傳鳳能知天下治亂興衰,是中國歷史上王道仁政的最好體現,是亂世興衰的晴雨表,成為神學政治的「形象大使」,古人曾分出五個等級,以鳳凰的五種行止標志政治上的清明程度,於是歷代帝王都把「鳳鳴朝陽」「百鳥朝鳳」當成盛世太平的象徵。

二、和鳳凰有關的名稱

鳳皇、丹鳥、火鳥、鶤雞。

Ⅲ 與鳳凰有關的典故有哪些啊

1,鳳凰於飛
2,有鳳來儀
3弄玉乘鳳

Ⅳ 鳳凰的由來和神話傳說

鳳凰的由來:

鳳凰的起源約在新石器時代,原始社會陶器上的很多鳥紋是鳳凰的雛形。1977年,在距今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遺址出土了「雙鳥朝陽紋象牙碟形器」。

這件器物兩側各有一展翅欲飛的鳳鳥,圓眼,鉤喙,伸頸昂首相望,擁戴著太陽,形象地反映了原始農業發明以後先民對知時鳥和照耀萬物的太陽的崇拜。河姆渡鳳凰一度被考古界認為是中國最早的鳳凰圖案。

神話故事:

1、百鳥朝鳳

在很久很久以前,鳥群中有一隻小鳥,它的體格比一般的鳥要大一點,羽毛很少,灰暗沒有光澤。因為它並不耀眼奪目。

很多的小鳥都不願理睬它,在眾多的小鳥中,顯得很普通,這只鳥叫做鳳凰。那時候的鳳凰還不是鳥中之王,只是一個很不起眼的小鳥。

在神話故事中,鳳凰一直非常勤勞,它並不像其他小鳥一樣貪玩,反而是每天都從早忙到晚,吃飽後,還要繼續收集果實,將大家不要的果實一顆顆撿起來,藏在洞中,一直不辭辛苦地忙碌著。

其他的小鳥一起玩耍嬉戲,都理解不了鳳凰的行為,飛過來問鳳凰,森林裡那麼多果實,還不夠自己吃的嗎,自己為什麼還要儲存那麼多呢?鳥兒們嘲笑著鳳凰的貪得無厭,之後搖搖頭紛紛離開了。

適逢很久沒有下雨,森林裡大旱,鳥兒們四處尋找食物,可是果實早就干癟了,根本找尋不到吃的東西,鳥兒們餓得頭昏眼花,眼看就快支撐不下去了。

這時候,鳳凰急忙打開山洞,把自己多年來辛苦儲存的乾果和草籽拿出來分給大家,和大家共度難關。就這樣,在鳳凰的幫助下,鳥兒們得救了。

旱災過後,森林裡又恢復了生機,而鳥兒們自然也不能忘了鳳凰的救命之恩。為了感謝鳳凰,鳥兒們都將自己身上最漂亮的羽毛拔下來,製成一件光彩奪目的百鳥衣送給鳳凰。

並推舉它為百鳥之王。從此,每到這一天,四面八方的鳥兒都會飛來向鳳凰祝賀,就形成了後來百鳥朝鳳的場景,這便是百鳥朝鳳故事的由來。

2、鳳鳴岐山

鳳鳴岐山的典故,指的是周朝將興盛前,岐山有鳳凰棲息鳴叫,人們認為鳳凰是由於文王的德政才來的,是周興盛的吉兆。也以鳳比喻周文王。

岐山是周朝的發源地,也叫西岐,現在的地方是陝西省寶雞市岐山縣。鳳凰,祥鳥,雄曰鳳,雌曰凰,天下有德乃現。這是一般辭書對「鳳凰」的解釋。傳說周文王在岐山時,有鳳凰來岐山。

3、鳳毛麟角

右衛將軍劉道隆在坐,出候超曰:「方侍宴至尊,說君有鳳毛。」謝徒跣還內,道隆謂檢覓鳳毛,待至暗而去。

宋武帝曾經說:「謝超宗很有些個鳳毛。」右衛將軍劉道隆當時也在座,出來等到謝超宗,對他說:「剛才宴席上,皇上說你有鳳毛。」

謝超宗光著腳走進屋裡,劉道隆以為是取鳳毛去了,直等到天黑了才離開。謝超宗是劉宋著名的文人,父親叫謝鳳,祖父是赫赫有名的謝靈運。

孝武帝非常欣賞謝超宗的文才,贊揚他「有鳳毛」,拿他和他的祖父謝靈運相比。旁邊有個叫劉道隆的將軍,聽到這話後不知道皇帝稱贊謝超宗「有鳳毛」。

是表揚他的學識才華,還以為謝超宗真的有「鳳毛」這種稀罕寶貝。這一天,劉道隆專程登門拜訪, 口口聲聲要看謝超宗的「鳳毛」。

他不知道謝超宗的父親名「鳳」,這樣一口一聲要看「鳳毛」,觸犯了謝超宗的家諱,導致謝超宗慌慌張張,來不及穿鞋就躲到室內。

不學無術的劉道隆不明所以,還傻傻地等在那裡,以為謝超宗進去找「鳳毛」了,結果等到天黑了也不見謝超宗出來,只好悻悻地走了。

4、鳳凰涅槃

相傳楚國有一年發大水,連續三個月降雨不見天日,全國成了水鄉澤國,老百姓苦不堪言,楚國國君設壇祭日,祈求太陽早日出來,沒想到邪惡的烏龍繼續降雨。

國君詔令天下勇士討伐邪惡的烏龍,都被烏龍打敗並吃掉。有一謀士說,在楚國的東邊有一座鳳凰山,山上有一隻神鳥名曰——火鳳凰。

楚國國君和謀士請火鳳凰為人間除魔,火鳳凰義不容辭前去除魔,火鳳凰和烏龍大戰七七四十九天沒有分出勝負,火鳳凰最後只得犧牲自己,燃燒自己的心和烏龍拼搏。

最後火鳳凰和烏龍同時化為灰燼,天地重現光明楚國百姓為了紀念火鳳凰,在鳳凰山上修了一座火鳳凰壇。還在我們平原山就是很大的方圓幾公里的紅土包。

5、吹簫引鳳

秦穆公有個女兒,叫弄玉,生得聰明伶俐,學啥像啥,笙尤其吹的好,不經樂師指教,自個就能吹出音調,聲音象鳳凰叫,好聽極了。

弄玉小時候常常哭鬧,那時,楚國剛好進來一塊青綠色的璞石,弄玉一見當下不哭了。後來,在她周歲時,秦穆公叫玉匠把璞石鑿開,取出裡面的綠玉。

把它和別的金銀珠寶放在一達讓她玩。這法子叫「抓歲」,是來測驗小孩長大後的志向愛好;弄玉不喜歡別的,專抓綠玉玩,愛的不離手,秦穆公就給她起了名叫弄玉。

弄玉長大後,公卿大臣子弟向她求婚的不少,她一個也看不上,為這事把秦穆公給難扎了。弄玉公主喜歡啥樣的女婿,別人不著底,她自己心中可有個數兒哩。

原來秦穆公將她喜歡的綠五又叫玉匠雕成了一隻精巧的笙。此後,她拿這笙吹出的曲子越發動聽,就象鳳凰在空中叫哩,幾十里路外的人也能聽到。

弄玉一個人吹的日子久了,就覺著沒意思。她想:若能遇上個合歡合唱的後生,她就嫁給他。要不,就獨身過一輩子。

這時,東周有個叫蕭史的太史令,從小死了父母,家裡很窮。卻勤奮好學,長大後,滿肚子才華。他為人也很正直,當了太史令,從來不怕權貴。常常直書奸臣賊子惡跡,

奸臣賊子惱恨他,就給他找事。後來他只得棄官出走,逃到虢縣蹯溪張家塬邊落了腳。他在這達栽桑種麻,農閑還編修國史,耕作讀書完了,蕭史就吹簫自尋樂趣,用音調來訴說他的志向。

他的簫也是玉鑿的,叫「紫玉蕭」。這簫通身透明光潤,聲音透人心肺,百里以內的人都能聽到。再說弄玉公主,一時找不到想要的女婿,就成天蹙著眉頭,對啥也沒興趣。

八月的一天夜裡,她夢見個仙人駕雲來到京里和她一塊吹奏,那聲音合在一起好聽極了。弄玉高興得竟大笑起來。睜開眼才是個睡夢。她不由得傷心地哭了。

就在這時,東南方向忽然傳來一陣動聽的簫聲。她一聽這簫音跟夢中仙人吹的一模一樣,就一下子有了精神。她急忙跑到院子。

這時,天氣晴朗,月亮明得象鏡兒,雍城官聽不到一點點兒聲音,只有那簫音象講一個有志向人的經歷。一會會訴說,一會會嬉鬧,象高山流水,又象珍珠落在玉盤里。

弄玉越聽越熱乎,竟按捺不住,進屋取出玉簫,往著東南方,吹了一支《鳳凰求賢曲》。蕭史在磻溪吹了一陣簫,正要回去休息,沒擬想,渭河北岸上傳來了悅耳的笙聲。

他一聽,知道是雍城裡的高手吹的,那笙音里喜中帶有幾份傷心,意思象在找尋知音和好友。從那細綿綿的音調里,蕭史斷定這是個有志氣的女子。

她既然尋知音,蕭史就再吹了一支《求鳳曲》,看她咋么回答。蕭史剛吹完,那面的笙聲又合過來了。意思是說,她聽了《求鳳曲》很滿意,想和他交個朋友。

蕭史就又吹了一曲,就這樣吹來吹去,直到雞叫天明,兩人各自回屋躺下,卻都睡不著。弄玉想:「我若能和吹簫的年輕人結為夫妻,這一輩子就心滿意足了。

可是,不知他在啥地方,又是怎麼個人?想著想著,就病倒了。她把心事說給了宮女春梅,春梅就將實情告訴給秦穆公。秦穆公一聽,就忙派大臣孟明去查訪。

孟明帶人找了好幾天,後來從一個樵夫那裡知道了下落就去拜訪。第一次去,蕭史不在家,第二次去,蕭史不明孟明來意,避開了。第三次才見到了。

他一看蕭史,雖是道家打扮,卻一表人才,說話走路都象個仙子,心裡十分喜歡。他把弄玉害病的情由一說,蕭史正想見她里哩。兩人就離了張家塬,來到雍城。

秦穆公見蕭史長得俊樣,才學又好,心裡很高興。又一聽他吹紫玉蕭的神妙聲響,越發喜愛了。蕭史第一曲奏完,清風緩緩地吹來;第二曲奏完,彩色的雲繞到了殿堂。

第三曲奏起,只見一對白鶴在天空邊飛邊舞,一雙彩鳳落在庭前的梧桐樹上。這時百鳥都來鳴轉飛翔,把穆公也聽得手舞足蹈起來。奏完之後,他就把蕭史招為東床駙馬。

八月十五給二人辦了婚禮,還封蕭史為中大夫,讓他住到了公主的鳳樓上,就續著編史修志。蕭史和弄玉情投意合,在雍城度過了很美滿的蜜月年。

之後,他倆覺得皇宮大院,城高池深,與塵世隔絕,還不如山鄉避野靜謐。於是穆公就遂了他們的心願,在蕭史住的張家塬邊,另修了一座鳳樓宮殿,讓他倆居住。

這座鳳樓前面有個高台,名叫鳳台,後人叫做鳳女台、鳳凰台。蕭史和弄玉在宮樓成天吹奏和音,修真養性,漸漸地蕭史不食人間米粒,有時只飲幾杯水酒,精神卻比以前飽滿。

弄玉也學到「辟穀」的方子。慢慢的也不吃飯菜了。從此,兩人逍遙自在,共享天倫快樂。笙蕭合奏,常常引來鳳凰落在宮樓的東邊,紅顏色的龍盤在鳳樓西邊。

半年後的一個月夜,倆人修道成功,國史也修定了,蕭史就乘上紅色的龍,弄玉坐上彩色的鳳,夫妻雙雙飛到了天宮去了。

走時吹著笙蕭,那聲音在渭河岸邊縈響了好些天。後來為了紀念蕭史和弄玉,就在宮樓那裡修了個鳳女祠。

Ⅳ 鳳凰的典故

簡介

鳳凰(Chinese phoenix/phoenix),是中國神話傳說中的神異動物和百鳥之王;亦稱為朱鳥、丹鳥、火鳥、鵾雞等,在西方神話里又叫火鳥、不死鳥,形象一般為尾 巴比較長的火烈鳥,並周身是火,估計是人們對火烈鳥加以神話加工、演化而來的。神話中說,鳳凰每次死後,會周身燃起大火,然後其在烈火中獲得重生,並獲得較之以前更強大的生命力,稱之為「鳳凰涅磐」。如此周而復始,鳳凰獲得了永生,故有「不死鳥」的名稱。鳳凰和麒麟一樣,是雌雄統稱,雄為鳳,雌為凰,其總稱為鳳凰,因此鳳凰一詞為合成詞結構。鳳凰齊飛,是吉祥和諧的象徵。 它跟龍的形象一樣,愈往後愈復雜,有了鴻頭、麟臀、蛇頸、魚尾、紋、龜軀、燕子的下巴、雞的嘴。自古以來鳳凰就成了中華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鳳凰:鳳凰在中國來說,是一種代表幸福的靈物。
【鳳凰外形】
據《爾雅·釋鳥》郭璞注,鳳凰特徵是:「雞頭、燕頷、蛇頸、龜背、魚尾、五彩色、高六尺許」。「出於東方君子之國,翱翔四海之外,過昆倫,飲砥柱,濯羽弱水,莫宿風穴,見則天下安寧。」《山海經·圖贊》說有五種像字紋:「首文曰德,翼文曰順,背文曰義,腹文曰信,膺文曰仁。」
【上古神話】
上古時期,地球有六界,分別是:
五行八荒界 (人間)
芥子六合界 (次序)
九曲黃泉界 (九地)
直符靈動界 (九天)
宇宙混沌界 (太陽)
坤元中宮界 (太陰)
其中,有上古神獸守護每一界,鳳凰也是其中的守護神獸之一。
鳳凰,九天娘娘,謂之九天玄女聖母娘娘,其化身有二,分別為金鳳仙女 青鸞童子,金鳳仙女於三十三外天侍奉創世女神女媧娘娘,青鸞童子守護女媧宮門戶。鳳凰合一,其謂之九天玄女,又名九天聖母。宇宙混沌(太陽)界,執鳳涅瓔珞,凰磐朱佩。
【鳳鳴】
據現存文獻推斷:鳳鳴如簫笙,音如鍾鼓。鳳凰雄鳴曰即即,雌鳴曰足足,雌雄和鳴曰鏘鏘。
起源演變

鳳凰的起源約在新石器時代,原始社會彩陶上的很多鳥紋是鳳凰的雛形,距今約7400年的湖南洪江高廟文化遺址中,出土了一件白色陶罐,其頸部和肩部各戳印有東方神鳥(包括獸面、太陽)圖案,一隻朝向正面,一隻側面回首。據考古專家鑒定,這件陶器上的神鳥圖案即鳳凰,要比浙江餘姚河姆渡文化遺址中發現的鳳凰圖案至少要早400年,是迄今為止我國發現的最早的鳳凰圖案。
鳳凰的動物學原型,眾說紛紜,一般認為是個混合體。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學者何新1987年和2004年發表的「談龍說鳳」一書所列舉的證據和論證表明:龍的原型動物是大型爬行類,主要是鱷魚及巨蜥,鳳凰的原型動物是大型鳥類,主要是大鴕鳥。 上古三代以前,中國古陸氣候暖濕,此二類動物在中國大陸多所存在,舊石器新石器遺址都有鱷魚及鴕鳥化石鴕鳥蛋殼化石的發現。
根據神話傳說,鳳是從東方殷族的鳥圖騰演化而成。
今日所見關於鳳的最早記錄,可能是在《尚書·益稷》篇中。書中敘述大禹治水後,舉行慶祝盛典。由夔龍主持音樂,群鳥群獸在儀式上載歌載舞。最後,一鳳凰也來了——「蕭韶九成,鳳皇來儀。」孔傳:「靈鳥也,雄曰為鳳,雌曰皇。」鄭玄註:「儀,言其相乘匹。」我們注意的是,在這里,鳳凰被古代住家視作一種象徵吉慶的神鳥。所謂「來儀」,鄭玄釋作「乘匹」。
[註:「儀」古音「俄」,與「偶」音近通。所以,鄭玄釋儀為「偶」,即所謂「成(乘)匹」,也就是成雙成對的意思。但是,根據《尚書》文義,我卻以為,這個「儀」字實當讀作「舞」字(儀、舞古音亦相通。)鳳凰來儀,即鳳凰來跳舞。故下文中夔高興地說:「於!予擊石搏石,百獸率舞!」]
實際上,鳳凰在較早的先秦文獻中,正是作為一種祥瑞和一位舞神出現的。《山海經·南山經》:「有鳥焉,其形如鶴……名曰鳳凰。……是鳥也,自飲自食,自歌自舞,見則天下安寧。」「鸞鳥自歌,鳳鳥自舞。」(大荒西經)「五彩鳥三名,一曰皇鳥,一曰鸞鳥,一曰鳳鳥。」(大荒西經)《詩·卷阿》:「鳳凰於飛,翙翙其羽,亦傅於天。……鳳凰鳴矣,於彼高崗。梧桐生矣,於彼朝陽。」毛傳:「翙翙,羽聲也。亦,與眾鳥也。眾鳥慕鳳皇而來。傳鳳皇至眾多,是鳳與群飛。《白虎通》雲:黃帝之時,鳳凰蔽日而至,是來必眾多也。」
現在我們面臨的問題是,關於鳳凰的這種種傳說,究竟只是一種神話,還是一種可能的歷史真實?換句話說也就是,鳳凰,在歷史中是否確曾有過一種真實的動物原形?對這個問題,正如對於龍的問題一樣,學術界過去的觀點多傾向於否定。但是我們卻不能注意到,在商代殷墟(今安陽小屯一帶)甲骨文中曾發現過如下一條記載:
「甲寅卜,呼鳴網,獲鳳。丙辰,獲五。」(甲3112)。
(釋文參看於省吾《甲骨文字釋林》第324頁)
據於省吾說,這條甲骨文的意思是:商王指令臣鳴用網捕鳥,於丙辰這天捕了五隻鳳。「由於系用網埔之,故所獲自是生鳳。」
由此看來,在商代,中國確曾有過鳳鳥。那麼這條甲骨文是否只是一剛孤證呢?否。在早期金文《中鼎》銘辭中,我們還可以讀到如下一則記載:
「……歸生鳳於王。」
文中所提到的「生鳳」一詞,郭沫若亦曾斷定正是指活鳳凰(《兩周金文辭大系圖錄考釋》,「中鼎」)。據此,則無論甲骨文、金文、都有材料確切無誤地表明,直到商周之際,鳳凰還是一種雖然稀見、但卻並非不存在的鳥類。
戰國秦漢以後,鳳凰方完全被神化成一種靈異之鳥。但值得注意的是,秦漢史籍中,關於鳳凰出現的記載卻仍然時有所見。例如《左傳昭17年》:
「我商祖少吳摯之立地,鳳鳥適至,故紀於鳥師而鳥名。」
又據《漢書》記,漢時鳳凰數至,鳥身「高五、六尺」。
《後漢書·光武紀》記:建武十七年,有五鳳皇見於潁川之陝縣。注引《東觀漢記》曰:「鳳高八尺」。而據《京房易傳》:「鳳皇高丈二。」
兩漢是讖緯迷信盛行的時代,史籍中所記許多祥瑞奇異之事往往不足徵信。但恐怕我們也不能認為,其中完全不會有某些可信成分。至少秦漢人所描繪的形體特徵,有一個極可注意的共同之處,這就是鳳凰體型的奇大——由身高五、六尺直到一丈以上。
我們再來更全面地考察一下古代關於鳳凰形態的記載。
《爾雅·釋鳥》:「鳳,其雌皇。」郭璞註:「鳳,瑞應鳥。雞頭,蛇頸,燕頜,龜背,五彩色,其高六尺許。」
《說文》:「鳳,神鳥也。天老曰:鳳之象也,鴻前、鱗後、蛇頸、魚尾、鸛嗓鴛思,龍紋、龜背、燕頜、雞喙。五色備舉,出於東方君子之國,翱翔四海之外,過昆侖,飲砥柱,濯羽弱水,暮宿風穴,見則天下大安寧。從鳥,凡聲。鳳群鳥從以萬數,故以為朋黨字。」《爾雅翼》解釋:「鴻前者,軒也。麟後者,豐也。蛇頸者,宛也。魚尾者,岐也。鸛嗓聲,椎也。鴛思者,張也。龍紋者,文也。龜背者,隆也。燕頜者,方也。」
《韓詩外傳》:「鳳鳴雄曰即即,雌曰足足。昏鳴曰固常,晨鳴曰發鳴,晝鳴曰保章,舉鳴曰上翔,集鳴曰歸昌。」(《太平御覽》引)
漢李陵詩:「鳳凰鳴高岡,有翼不好飛。」
《瑞應圖》:「鳳不啄生蟲,不折生草。」
《韓詩外傳》中還記錄了關於鳳凰的這樣一個傳說:
「黃帝即位施惠。承天一道,修德,唯仁是紆,宇內和平,未見鳳皇。唯思其象,夙
昧晨興,乃招天老而問之曰:『鳳象如何?』天老對曰:
『夫鳳,鴻前,鱗後,蛇頸而魚尾,龍紋而龜身。燕頜而雞喙。戴德、負仁、抱忠、挾義,小音金,大音鼓。延頸、奮翼、五彩備舉,鳴動八風,氣應時雨。食有質,飲有儀。往即文始,來即嘉成。唯鳳為能通天祉、應地靈,律五音、覽九德。天下有道,得鳳象之一則鳳過之。得鳳象之二則鳳翔之,得鳳象之三則鳳集之。得鳳象之四則鳳春秋下之。得鳳象之五,則鳳沒身居之。
黃帝曰:「於戲,允哉!朕何敢與焉?」於是黃帝乃服黃衣、戴黃冕,致齋於宮,鳳乃蔽日而至。黃帝降於東階,西面,再拜,稽首曰:『皇天降祉,不敢不承命。』鳳乃止帝東園,集帝梧桐,食帝竹實,沒身不去。」
這個傳說中顯然有不少荒誕成分。但可注意的是天老所描繪的鳳凰形態,與《說文》所引述的「天老說」顯然同出一源。關於鳳凰所謂「戴德、負仁、報忠、挾義」之說,乍看頗令人不解(然而此說在古代流傳頗廣)。
對此,《抱朴子》中卻有一種解釋:
「夫木行為仁,為青。鳳頭上青,故曰戴仁也。
金行為義,為白。鳳頸白,故曰纓義也。
火行為禮,為赤。鳳嘴赤,故曰負禮也。
水行為智,為黑,鳳胸黑,故曰尚知也。
土行為信,為黃。鳳足下黃,故曰蹈信也。」
據此,漢代經學家的那些神秘說法,就不過是以儒家的五行符號,對鳳鳥身體各部不同顏色的一種描寫罷了。即:
——頭部呈青色,
——頸部呈白色,
——喙部呈赤色,
——胸、背部呈黑色,
——趾、爪呈黃色。
綜觀以上這些記載,都是秦漢以後沒有見過真鳳的人,所采輯的前人關於鳳的各種傳說。其中頗不乏荒謬虛妄的成分。例如《說文》中所謂「過昆侖,飲砥柱,濯羽弱水」、「翱翔四海之外」的說法,顯然來自《莊子·消遙游》篇中關於「鯤鵬」的著名哲學寓言。但值得注意的是這一傳說似乎指出鳳凰是一種自西北而東南往返流遷的動物。針對《韓詩外傳》中關於鳳凰鳴叫的一系列奇怪說法,清代著名學者王念孫曾指出:
「一鳥之鳴,既以節足為異,又復數更其響,乃至應候而殊聲,成文以協韻。語由增飾,事涉虛誣,識者所不取也。」
但是,如果剔除掉傳說中那些神奇妄誕不可置信的成分,我們從古人對於鳳凰的形態描述中,卻可以篩選整理出如下一些印象:
1、鳳鳥形體甚高,約六尺至一丈。
2、鳳鳥具有柔而細長的脖頸(蛇頸)
3、鳳鳥背部隆起(「龜背者,隆也」)
4、鳳鳥喙如雞,頜如燕。
5、鳳鳥羽毛上有花紋。
6、鳳鳥尾毛分叉如魚。
7、鳳鳥以植物為食(竹根)。
8、鳳鳥雌雄鳴叫不同聲。(雄曰「即即」,雌曰「足足」。)
9、鳳鳥好結集為群,來則成百。
10、鳳鳥不善飛行。
11、鳳鳥穴居。(居「丹穴」、「風穴」)
12、鳳鳥足腳甚高(體態如鶴),行走步態倨傲而善於舞蹈。(鳳鳥別名「」,字從「」,徐鍇註:,行步舒遲也。」)
由此我們就可以提出一個問題——從古生物學觀點看,中國古代是否存在過具有以上特徵,而又為先民所崇拜的一種鳥類呢?
回答是,的確曾存在。
——這種鳥類,就是大鴕鳥。
但是,關於鴕鳥與鳳凰關系更加重要的證據,是在考古學中發現的。1987年4月1日新華社消息:
「繼內蒙古陰山岩畫之後,最近在阿拉善旗有新的發現。其中有一幅鴕鳥岩畫(地點在阿拉善右旗曼佐拉山中)」。
在此之前(1976—1980),內蒙古陰山—狼山地區曾發現大批史前原始岩畫。位於狼山南麓格爾敖包溝(漢代逆方郡所在地)有一組古岩畫群。其中編號第13組中有一幅引人注意的岩畫(高1.28米,寬0.60米)。據岩畫發現者蓋山林教授報道:
「這幅畫的畫面上方有兩只鴕鳥(Struthio)。其前有一無頭輪廓的人面像,下又有五隻鴕鳥……右旁還有—人面,頭飾長羽。其下,有一馬鹿,尾上翅。鹿前足下又是一鴕鳥及一隻動物。其間似有兩條被肢解的肢體。最下方,有一輪形,似抽象人面。」
蓋山林教授指出:
「鑿刻如此眾多的鴕鳥、人面,還有鹿、肢體等等,只能作一種解釋,就是這是一個娛神、媚神的場面。」
那麼我們要問,這里所祭禮的是什麼神呢?在同一地點發現的另一幅岩畫對於這個問題提供了解釋。那是一幅先民拜日的圖畫。
「圖高042米,寬016米,在半山腰上。拜日者虔誠地站立在大地上,雙臂上舉,雙手合十過頂,朝拜太陽。被朝拜的圓圓太陽,高懸於天際。」
除此之外,同一地點的岩畫中,尚有大量關於太陽神和羽人的形象。我們知道,鳳凰乃是中國的太陽之鳥。而《周禮》中記祭祀太陽的舞蹈,正是一種戴羽舞和執羽舞。由此可似看出,上述岩畫中同時出現鴕鳥、太陽、羽人以及拜日者,絕不是偶然的。在上古,鴕鳥實際上正是作為太陽神之鳥而受到崇拜的。
鴕鳥在中國瀕於絕滅的時間,大致可推定約在距今四千一六千年左右——這正是傳說中的黃、炎帝時期。這一時期以後,關於鳳鳥出現的報告,愈來愈趨於稀少。偶或出現,即被看作具有吉祥涵義的珍異。(參看前引《韓詩外傳》)
實際上,從早期西周金文中所見關於「生鳳(中鼎)」的最後記載,到漢代讖緯家關於重新發現鳳鳥的傳說之間,有著將近兩、三千年的一段空白。
也正是在這個時期內,鳳凰的傳說,由上古以一種真實鳥類為原型的動物圖騰,演變為既有宗教意義、又具有政治意義的一種靈鳥神話。
據古人記載,鳳凰有許多不同的品類。諸說不一,其中不少屬於秦漢後人的增飾附會之談。但其中比較著名者有四:
1. 鸞鳥2. 翳鳥
3. 鵕鸃 4. 鸑鷟
鸞鳥,在鳳凰的諸種異名中,可能是最為人們熟知的一種。從語音上來說,「鸞鳥」與「玄鳥」具有共同語源。而古人所描述的鸞鳥形態,更是諸家說異。漢、晉小說中流行的說法,是把鸞鳥——玄鳥——青鳥視為春神之使者,以及東王公與西王母的象徵。
又有一種說法認為「鳳凰,青黑者鸞鳥。」但另一種相反的說法,卻認為鸞鳥的形態是「赤色,五彩,雞形,鳴中五音。」(《藝文類聚·鳥部》)桂馥《說文解字義證》歸納者說認為:
「赤為鸞之正色,而諸說各異。《禽經》:黃鳳謂之鸞。《春秋讖緯》引漢太史令蔡衡:凡象鳳者有五。多赤色者鳳,多黃者鵷鶵,多青者鸞,多紫者鸑鷟,多白者鵠。」
以赤色為鸞鳥的正色,實際上是把「鸞」訓作「丹」(二字疊韻,古音相近通),從而認為鸞鳥就是丹鳥。
丹鳥,又稱丹朱、朱鳥、離朱,也都是鳳凰的別名。
《山海經·南山經》:
「丹穴之山……有鳥焉,其狀如雞,五彩而文。名曰鳳凰,首文曰德,翼文曰義,背文曰禮,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鳥也,飲食自然,自歌自舞,見則天下安寧。」
一般認為,《山海經》一書結集於戰國之際,則《南山經》關於鳳凰的這種看法,似乎代表戰國時期人們的看法。
據記載,被認為是「鳳凰」化身的雞,名叫「金雞」,又叫「錦雞」,「赤雉」,乃是中國所特有,出產於湖南、四川、青海的一種美麗禽鳥。
《水經注》「浪水」引《南越志》,認為這種雞就是鵕鸃:
「鵕鸃,山雞也。光彩鮮明,王色炫耀,利踞善斗。」
這種金雞在古代還有一個名稱叫「鱉」。《說文》:「鱉,赤雉也。」桂馥《義證》引《漢書》註:「其尾毛紅赤,光彩鮮明。」《山海經》:「少華之山,其鳥多赤鱉,可以御火。」《昭17年左傳》:「丹鳥氏,司閉者也。」注雲:「丹鳥,鱉雉也。」
這種鱉雉,實際也就是五方獸中南方「朱雀」的原型。
鱉雉,又別名「華蟲」,在《尚書》種與龍對稱。(《尚書》:「日、月、星、辰,山龍華蟲。」註:『華蟲,鱉雉也。五彩,故謂之華蟲。」)由此看來,與古人所謂「鳳凰」關系密切的禽類,並不是許多人所樂於想像的孔雀,卻是黑色的燕子與生存於中國中南部的這種野雞。
李時珍林草綱目增詳細考察這種野雞雲:「鱉,《逸周書》謂之彩雞。又名錦雞、金雞。錦雞小於鱉,而背文揚赤,膺前五色炫耀如孔雀羽。此乃《爾雅》所謂天雞者也。二種大抵同類,而錦雞文尤燦爛如錦。或雲錦雞乃其雄者。」
《淵鑒類函》引徐整《正律》中有一條極可注意的記載:「黃帝時代以鳳為雞。」此一記載有一定的可信性。傳說中的黃帝時代,鴕鳥——真風已不多見。可能正是在此時,雞成為鳳凰的主要替身之一。
實際上,唐宋以後的鳳凰圖,就是以錦(金)雞的形象為原型,加以放大和增飾而產生的。
《說文》有所謂「鳳出東方君子之國」的說法,實際這也是指雞。所謂東方君子之國,古代指東夷——朝鮮。而《本草綱目》引《別錄》:「雞生朝鮮平澤。」這表明古人認為,朝鮮是家雞的起源地。《本草綱目》又記載:
「朝鮮一種長尾鳴,尾長三、四尺。」「其雞也知時刻,棲也知晴陰。」「其羽焚之,可以致風。」「古人言雞能解邪,則雞亦靈禽也。」
參照《三國志·魏志》:
「馬韓國出細尾雞,其尾長五尺余。」
我們可以知道,產於東方的長尾雞是漢代以後鳳凰的又一原型。
雞之所以成為鳳的替身,可能主要是由於它與太陽的關系——雞鳴日升。古代傳說,太陽所居扶桑樹上有天雞報時,其一呼鳴則天下雞皆鳴,從而破曉日出,因此雞成為太陽神的象徵。
《易·說卦》:「離為目、為雉。」
鳳皇,鸞鳥又名離朱。離朱即丹朱,而雞之古名亦叫「朱」。
《爾雅》:「雞大者蜀。」蜀,又記作「朱」。
《風俗通》:「呼雞曰朱朱。」《博物志》:「今世人呼雞祝祝。」另一方面,傳說山雞善舞,因而與鴕鳥一樣也是一種舞鳥:
「山雞愛其毛羽,映水則舞。魏武時,南方獻之,帝欲其鳴舞而無由。公於倉舒令置大鏡其前,雞鑒形而舞不知止。」(《異苑》卷三)
更有趣的是,鴕鳥在古代語言中亦有雞名,稱「鴕雞」:
「鴕雞昂首高可七尺,出忽魯莫斯國。長尾雞尾細而長,長六尺者出朝鮮。長五尺余者出馬韓國。」(《淵鑒類函》引《交廣志》)。
了解鴛鴦與鳳凰的關系,我們就可以知道,中國人在禽類中之所以特別鍾愛鴛鴦——常以其作為愛情的象徵,這與把燕子看作青鳥——高媒鳥,亦即報春和愛情之鳥的風俗,實際上具有共同的神話與文化淵源。
我們再來考察一下甲骨文中的「鳳」字字形。在甲骨文中,鳳字蓋有兩個系統。第一系統為古文「朋」字,另一系統音符從於「凡」字。根據《說文》,第一系統鳳字,顯然是象形文字。而第二系統鳳字,顯然是形聲字。
我們可以注意到,此兩系統鳳字中,多數字體在形象上似乎都突出地描寫了風鳥那兩只很長的足腳。這一點,與鴕鳥的體型特徵是吻合的。而與突出描寫翅羽的鳥字和隹字,則形成強烈對比。
最後我還需要補充說明的一點是,「鳳凰」一辭的本來語義,似乎就是美大之鳥。猶如動物中馬龍、龍馬是體大雄偉者的通用。
綜上所述,鳳凰崇拜本來起源於上古石器時代的鴕鳥——太陽神圖騰。
但在進入歷史時期以後,由於鴕鳥的滅絕和鳳凰的非圖騰化,關於鳳凰的傳說遂愈演而愈復雜。商周秦牧之際,燕子和金(錦)雞,曾先後成為鳳凰的替身。但唐宋以後,鴛鴦、鶴、天鵝、鷹雕、孔雀,都曾與鳳凰發生或深或淺的關系。因之在同一語詞記號下,注入了語義不同的動物學意象。這種演變,也反映在歷代鳳凰圖的演變中。我們看先秦的鳳凰圖,多為蛇頸高足,尚保留著鴕鳥的特徵。而漢唐特別是明清以後,就逐漸發展為以錦(金)雞的形態為主體,飾有孔雀式羽毛的綜合形相了。
最後,還應當指出,先秦出土的鳳鳥文物中,常見到一種形制極奇特的、背部有巨大鹿角的鳥。這種鳥在自然界中不會存在,其由來為考古學界所不解。但如果我們注意到鴕鳥群隊中常溫伴有食草動物(鹿類)的習性,那麼這個鹿鳥合體的謎也就不揭自明。現代人常以為我們的祖先是有幻想狂的神話編造者。而我對中國古代神話的研究卻日益使我深信,最高奇的神話也一定有其現實性的基礎,只看我們能不能通過理性的分析破譯之。在這個意義,神話不過只是遠古人類經驗的一種升華物。
象徵

鳳是 人們心目中的瑞鳥,天下太平的象徵。古人認為時逢太平盛世,便有鳳凰飛來。鳳其甲骨文和風的甲骨文字相同,即代表具有風的無所不在,及靈性力量的意思;凰即皇字,為至高至大之意。
鳳凰也是中國皇權的象徵,常和龍一起使用,鳳從屬於龍,用於皇後嬪妃,龍鳳呈祥是最具中國特色的圖騰。民間美術中也有大量的類似造型。鳳也代表陰,盡管鳳凰也分雄雌,更一般的是將其看作陰性。「鳳」、「凰」常見於女性名。
鳳凰被認為是百鳥中最尊貴者,為鳥中之王(盡管她是虛構的),有「百鳥朝鳳」之說。
按陰陽五行之說,鳳色赤,五行屬火,是南方七宿朱鳥之象。另也為中國民間指的四靈之一(《禮運》,龍、鳳凰、麒麟、龜)。
在中國人的思想形態里,「鳳凰」自古以來就是傳說中最重要的的吉祥神奇之物,據說鳳凰能火中再生,象徵美好、才智和吉祥。
1.5楚文化的圖騰
楚人尊鳳是由其遠祖拜日、尊鳳的原始信仰衍化而來的,迄今已逾七千多年有文物可考的歷史。楚人的祖先祝融是火神兼雷神。漢代《白虎通》說,祝融「其精為鳥,離為鸞。」《卞鴉·絳鳥》注曰:「鳳凰屬也」。可見,祝融也是鳳的化身。楚文化遺存中大量存在人首蛇身和人首鳥身的圖案表明,正是楚國的先民們以「人心營構之象」經歷了對鳥的崇拜,由此開啟了我國傳說文化中「龍鳳呈祥」文化淵源的濫觴。從圖騰崇拜在氏族制時期所反映出的突出特點來看,鳳為楚人的祖先,故被楚人作為本氏族的圖騰加以崇拜、尊愛便是必然的事了。
鳳不僅是神鳥,而且還是楚族、楚國尊嚴的象徵。楚人尊鳳的影響便透到各個領域。如在楚國的文物中,鳳的圖像、綉像和雕像不勝枚舉,楚人衣服上的刺綉圖案也是以鳳為主要內容。此外,還有「鳳鳥雙連環」、「虎座鳳架鼓」、「鳳龍虎綉羅禪衣」等,楚國的鳳紋彩繪可謂千姿百態,無奇不有。
1.7鳳凰的文化定位
中國人民的吉祥觀念源遠流長,表達了人們追求幸福快樂,嚮往和諧美好的情感願望。中國人民賦予吉祥物以道德、審美的涵義,通過藝術加工,使之深深打上民族文化的印跡。具體來說,中國的崇拜文化,影響最大的為動物四靈龍、鳳、龜、麟。鳳,是中國神話傳說中的神異動物和百鳥之王,能在火中再生,它與龍一起構成了龍鳳文化。如同龍是封建帝王的象徵一樣,鳳也成為後妃的符瑞。鳳的形象廣泛出現在中國文化之中,經過藝術加工,更使鳳蘊含了很多浪漫主義的色彩。鳳為中國古代動物四靈之一,在中國文化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影響。
考證

鳳凰是中國神話傳說中的神鳥,後來與"龍"一起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但它的產生卻一直是個謎。近年在湖南洪江市高廟文化遺址出土的一個白色陶罐上,戳印有我國最古老的鳳凰圖案,距今有7800年的歷史。這一發現為揭開鳳凰"誕生"之謎提供了異常珍貴的實物資料,震驚了考古界。
在湖南發現中國最古老的鳳凰圖案並非偶然,湖南是我國稻作文化的故鄉,而鳳凰的誕生與遠古稻作文化密切相關,可以說,它原本就是稻作文化的產物。長沙大塘遺址出土的7000年前的鳳凰圖案,其鳳鳥口中即銜著禾苗。
大量的文獻資料表明,在原始時代,中國南方稻作民族以"鳥"為圖騰。這已為學界所共識。去年我在湘中發現一張明代萬曆四十四年的圖卷,上面繪的裸體五猖、雷神,就是鳥首人身,手裡還握著一隻鳥。這種人鳥合一的形象即為典型的鳥圖騰崇拜產物--這說明在390年前,鳥圖騰崇拜觀念在湖南民間還很突出。至今湖南少數民族地區的風雨橋上,還雕塑著鳥,這也可以看成是鳥圖騰崇拜的文化遺存。
這種被原始人類視為圖騰的鳥,古稱「丹雀」,又稱「陽鳥」、「鸞鳥」,與稻作文化起源關系密切。《拾遺記》卷一說:「(炎帝)時有丹雀銜九穗禾,其墜地者,帝乃拾之,以植於田,食者老而不死。」所謂「丹雀」、「陽鳥」、「鸞鳥」,就是鳳凰神鳥的原型。《廣雅》雲:「鸞鳥,鳳皇屬也。」
由於鳳凰文化深深植根於稻作文化之中,"和"也就成了鳳凰形象的基本特性,《山海經·南山經》雲:「是鳥也,飲食自然,自歌自舞,見者天下安寧。」所以,鳳凰在民間自古就代表著和美、和諧與吉祥。
「鳳凰」形象本身就是和諧觀念的產物。一方面,它是一個「二合一」的對立統一體,雄為鳳、雌為凰,表示陰陽調和、合和祥瑞;另一方面,它又是一個多元和合體,是在鳥圖騰的基礎上,融合原始時代多個不同氏族所崇拜的自然物的特徵,集大成之美而成的。如《說文》就這樣描繪鳳凰形象的多元和合特徵:「鳳之象也,鴻前麟後,鸛顙鴛腮,龍文龜背,燕頷雞啄,五色備舉。」
在中國文化中,鳳凰形象不僅表示自然物之「和」,也表示人類社會之「和」。鳳凰「五色」後來就被看成是維系古代社會和諧安定的「德、義、禮、仁、信」五條倫理的象徵。如《山海經·南山經》說:「(鳳凰)首文曰德,翼文曰義,背文曰禮,膺文曰仁,腹文曰信」。《山海經·海內經》也說:「有鸞鳥自歌,鳳鳥自舞。鳳鳥首文曰德,翼文曰順,膺文曰仁,背文曰義,見則天下和。」
在古代,鳳凰還用來指有德之人。主張「和為貴」的大聖人孔子,便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被尊稱為"鳳"的人。古代思想家老子曾以鳳凰來比喻孔子,據《莊子》記載:「老子見孔子從弟子五人,問曰:『前為誰?』對曰:『子路為勇。其次子貢為智,曾子為孝,顏回為仁,子張為武。』老子嘆曰:『吾聞南方有鳥,其名為鳳,......鳳鳥之文,戴聖嬰仁,右智左賢。』」可以說,鳳凰文化的和諧理念涵蓋了自然與社會的方方面面。鳳凰形象的這種"和"的特性,在有關鳳凰的成語中也被經常運用。湖湘遠古稻作文化孕育出了中國民間如此完美的和諧文化象徵物,這是湖湘文化的和諧魅力之

Ⅵ 鳳凰的典故

梧桐為樹中之王,相傳是靈樹,能知時知令。《聞見錄》:「梧桐百鳥不敢棲,止避鳳凰也」。作為百鳥之王的鳳凰身懷宇宙,非梧桐不棲。《魏書·王勰傳》「鳳凰非梧桐不棲」鳳凰擇木而棲,後比喻賢才擇主而恃;鳳凰的這種君子風范在姜子牙、諸葛亮身上也能找到影子,他們在沒有遇到「梧桐樹」前寧願做一個平凡的釣者耕者。

傳說中鳳凰死後還會再生,相傳能知天下治亂興衰,是我國歷史上王道仁政的最好體現,是亂世興衰的晴雨表,成為神學政治的「形象大使」,古人曾分出五個等級,以鳳凰的五種行止標志政治上的清明程度,於是歷代帝王都把「鳳鳴朝陽」「百鳥朝鳳」當成盛世太平的象徵。南齊·謝兆《永明樂十首》:「彩鳳鳴朝陽,元鶴舞清商;瑞此永明曲,千載為全皇。」

傳說
鳳凰的起緣離不開龍,從出土的各種動物化石中,從未發現過龍和鳳的化石標本。那麼,龍鳳到底是怎麼來的呢?相傳,軒轅黃帝統一了三大部落,七十二個小部落,建立起世界上第一個有共主的國家。黃帝打算制定一個統一的圖騰(類似現在的國旗,或者說是國家的標志)。在原來各大小部落使用過的圖騰基礎上,創造了一個新的圖騰——龍。
那麼鳳凰又是怎麼來的呢?「龍」的圖騰組成後,還剩下一些部落圖騰沒有用上,這又如何是好呢?黃帝第一妻室嫘祖是一位絕頂聰明的女人,她發明了養蠶,給黃帝製作了衣冠,發明創造了許多東西。嫘祖受到黃帝制定的新圖騰的啟示後,她把剩餘下來各部落的圖騰,經過精心挑選,細心端詳,也仿照黃帝制定的龍的圖騰的方法:孔雀頭,天鵝身,金雞翅,金山雞羽毛,金色雀顏色……組成了一隻漂亮華麗的大鳥,嫘祖叫來黃帝另外三位妻室徵求她們的意見,方雷氏是個有心計的女人,她對嫘祖說:「姐姐,你組成的這只大鳥像只美麗的大公雞,可就是個單身漢,水中的鴛鴦還是成雙成對呢?」一席話提醒了嫘祖。當時,彤魚氏,嫫母也齊聲叫好,都說方雷氏說的有道理。她們姐妹四人,一齊動手,把剩餘下來的,沒有用到『龍』圖騰上的其它小圖騰,很快地組成了另一隻華麗的大鳥。正好和嫘母組成的大鳥配成一對。可是,把它們叫什麼名字呢?這下可把黃帝四位妻室都難住了。最後,她們還是請來老謀深算的風後、造字的倉頡。叫他倆給這兩只大鳥取個名字。風後看罷,哈哈大笑說:「黃帝製作了一條『龍』,世界上各種飛禽走獸中找不到它,你們四人又製作了兩只大鳥,空中飛翔的鳥群中也找不到它。這就成為世界上最珍貴的吉祥物」。倉頡全神貫注,一直在詳細地觀看這兩只鳥,一句話也沒有說。直到嫘祖問他時,倉頡把早已在腦子想好的名子脫口而出地說:我看就叫『鳳』和『凰』。鳳代表雄,凰,代表雌,連起來就叫鳳凰」。

Ⅶ 鳳凰是出自哪個典故的

傳說中有一種鳥在大限到來之時,集梧桐枝於自焚,在烈火中新生。其羽更豐,其音更清,其神更髓,是曰鳳凰。

Ⅷ 關於鳳凰的傳說、典故或者語句

1.鳳凰於飛,翙翙其羽。——《詩經》
2.鳳鳴於岐。
3.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內一點通容。——李商隱和
南方有鳥,其名為鵷雛,子知之乎?夫鵷雛發於南海,而飛於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莊子》
4.「黃帝即位施惠。承天一道,修德,唯仁是紆,宇內和平,未見鳳皇。唯思其象,夙昧晨興,乃招天老而問之曰:『鳳象如何?』天老對曰:『夫鳳,鴻前,鱗後,蛇頸而魚尾,龍紋而龜身。燕頜而雞喙。戴德、負仁、抱忠、挾義,小音金,大音鼓。延頸、奮翼、五彩備舉,鳴動八風,氣應時雨。食有質,飲有儀。往即文始,來即嘉成。唯鳳為能通天祉、應地靈,律五音、覽九德。天下有道,得鳳象之一則鳳過之。得鳳象之二則鳳翔之,得鳳象之三則鳳集之。得鳳象之四則鳳春秋下之。得鳳象之五,則鳳沒身居之。 黃帝曰:「於戲,允哉!朕何敢與焉?」於是黃帝乃服黃衣、戴黃冕,致齋於宮,鳳乃蔽日而至。黃帝降於東階,西面,再拜,稽首曰:『皇天降祉,不敢不承命。』鳳乃止帝東園,集帝梧桐,食帝竹實,沒身不去。」 ——《韓詩外傳》

Ⅸ 歷史上鳳求凰的典故

傳說中司馬相如和卓文君,一個是被臨邛縣令奉為上賓的才子,一個是喪夫新寡的佳人。他們的故事,是從司馬相如作客卓家,在卓家大堂上彈唱那首著名的《鳳求凰》開始的:「鳳兮鳳兮歸故鄉,游遨四海求其凰,有艷淑女在閨房,室邇人遐毒我腸,何緣交頸為鴛鴦。」

這種在今天看來也是直率、大膽、熱烈的措辭,自然使得在簾後傾聽的卓文君怦然心動,並且在與司馬相如會面之後一見傾心,雙雙約定私奔。

當夜,卓文君收拾細軟走出家門,與早已等在門外的司馬相如會合,從而完成了兩人生命中最輝煌一事件。

卓文君也不愧是一個奇女子,與司馬相如回成都之後,面對家徒四壁的境地(這對愛情是一個極大的考驗),大大方方地回臨邛老家開酒肆,自己當壚賣酒,終於使得要面子的父親承認了他們的愛情。

盡管後世的道學家們稱他們的私奔為「淫奔」,但這並不妨礙他們成為日後多少情侶們的榜樣。這之後還有一個事件值得一記:司馬相如一度迷上了某才女,卓文君作《白頭吟》,以這樣的句子「聞君有兩意,故來相決絕」「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終使相如回心轉意。

(9)鳳凰典故擴展閱讀:

相關人物:

1、西馬相如

司馬相如(約公元前179年—前118年),字長卿,漢族,蜀郡成都人 ,祖籍左馮翊夏陽(今陝西韓城南)僑居蓬州(今四川蓬安)西漢辭賦家,中國文化史文學史上傑出的代表。有明顯的道家思想與神仙色彩。

景帝時為武騎常侍,因病免。工辭賦,其代表作品為《子虛賦》。作品詞藻富麗,結構宏大,使他成為漢賦的代表作家,後人稱之為賦聖和「辭宗」。

他與卓文君的愛情故事也廣為流傳。魯迅的《漢文學史綱要》中還把二人放在一個專節里加以評述,指出:「武帝時文人,賦莫若司馬相如,文莫若司馬遷。」

2、卓文君

卓文君(公元前175年—公元前121年),原名文後,西漢時期蜀郡臨邛(今四川省成都市邛崍市)人,漢代才女。中國古代四大才女之一、蜀中四大才女之一。

卓文君為蜀郡臨邛的冶鐵巨商卓王孫之女,姿色嬌美,精通音律,善彈琴,有文名。卓文君與漢代著名文人司馬相如的一段愛情佳話至今被人津津樂道。她也有不少佳作,如《白頭吟》,詩中「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堪稱經典佳句。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鳳求凰

Ⅹ 鳳凰的詩句和典故

《鳳歸雲》抄
——唐·滕潛
金井欄邊見羽儀,梧桐樹上宿寒枝。
五陵公子憐文彩,畫與佳人刺綉衣。
飲啄蓬山最上頭,和煙飛下禁城秋。
曾將弄玉歸雲去,金翿斜開十二樓。
《鳳》
——唐·李嶠
有鳥居丹穴,其名曰鳳凰。
九苞應靈瑞,五色成文章。
屢向秦樓側,頻過洛水陽。
鳴岐今日見,阿閣佇來翔。
《鳳凰台》
——唐·杜甫
亭亭鳳凰台,北對西康州。
西伯今寂寞,鳳聲亦悠悠。
山峻路絕蹤,石林氣高浮。
安得萬丈梯,為君上上頭。
恐有無母雛,飢寒日啾啾。
我能剖心出,飲啄慰孤愁。
心以當竹實,炯然無外求。
血以當醴泉,豈徒比清流。
所貴王者瑞,敢辭微命休。
坐看彩翮長,舉意八極周。
自天銜瑞圖,飛下十二樓。
圖以奉至尊,鳳以垂鴻猷。
再光中興業,一洗蒼生憂。
深衷正為此,群盜何淹留。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