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中考典故

中考典故

發布時間: 2020-12-30 16:28:15

Ⅰ 求關於諸葛亮所有典故的具體內容,還有關於諸葛亮的中考考題考點~~~~

典故:三顧茅廬,草船借箭,七擒孟獲,隆中對,五丈原
成語:鞠躬精粹,死而後已,萬事具備只欠東風
赤壁之戰
三足鼎立
作姦犯科
欲擒故縱
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
一個諸葛亮,穩做中心帳,排起八卦陣,專捉飛來將
鞠躬盡瘁
諸葛亮皺眉頭——計上心來
魯肅上了孔明的船——糊里糊塗
諸葛亮大擺空城計——化險為夷
一詩絕千古,兩表撼後世。
隆中三分策,四火天下驚。
征戰耐五將,六齣祁山忙。
七擒孟獲功,名成八陣圖。蓋世無雙
如魚得水
思賢如渴
七擒七縱
龍盤虎踞
空城計
既生瑜,何生亮
集思廣益
淡泊明志
苟全性命
伏龍鳳雛
漢賊不兩立
儉以養德
妄自菲薄
任重才輕
三顧茅廬
初出茅廬
草船借箭
躬耕南陽
建安二年(公元197年),諸葛玄病逝。諸葛亮和弟弟在南陽隆中務農。亮平日好念梁父吟,又常以管仲、樂毅比擬自己,當時的人對他都不以為然,只有好友徐庶、崔州平、孟建、石韜相信他的才幹。人稱「卧龍」。他與當時的荊州名士司馬徽、龐德公、黃承彥等有結交。黃承彥曾對諸葛亮說:「聞君擇婦;身有醜女,黃頭黑色,而才堪相配。(聽到你要選妻,我家中有一醜女,頭發黃、皮膚黑,但才華可與你相配。)」諸葛亮應許這頭親事,立即迎娶她。當時的人都以此作笑話取樂,鄉里甚至作了句諺語:「莫作孔明擇婦,正得阿承醜女。」
隆中對
當時,劉備依附於劉表,屯兵新野。後來在一次拜訪司馬徽時聽過他說:「儒生俗士,豈識時務?識時務者在乎俊傑。此間自有伏龍、鳳雛。(那些儒生都是見識淺陋的人,豈會了解當世的事務局勢?能了解當世的事務局勢才是俊傑。此時只有伏龍(諸葛亮)、鳳雛(龐統)。)」後又受徐庶推薦,想徐庶帶他來引見,但徐庶卻說:「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這人可以去見,不可以令他屈就到此。將軍宜屈尊以相訪。)」
劉備便親自前往拜訪,去了三次才見到諸葛亮,劉備便叫其他人避開,對諸葛亮提問道:「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於天下,而智術淺短,遂用猖獗,至於今日。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現今漢室衰敗,奸臣假借皇命做事,皇上失去大權。我沒有衡量自己的德行與能力,想以大義重振天下,但智慧、謀略短小、不夠,所以時常失敗,直至今日。不過我志向仍未平抑,你有沒有計謀可以幫助我?)」
諸葛亮遂向他陳說了三分天下之計,分析了曹操不可取,孫權可作援的形勢;又詳述了荊、益二州的君主懦弱,只有擁有此二州才可爭勝;更向劉備講述了攻打中原的戰略。這篇論說以後便被稱為隆中對,而劉備聽後更加大贊,於是諸葛亮開始仕於劉備。劉備常常和他議論,關系也日漸親密。關羽、張飛等都大感不悅,劉備向他們解釋道:「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願諸君勿復言。(我有了孔明,就像魚得到水般,希望你們不要再說了。)」關羽、張飛等便不再抱怨。
過江作說
當時,劉表之子劉琦因其後母影響,劉表對劉琦漸漸不悅。劉琦十分器重諸葛亮,便數次向諸葛亮請教自安之術,但諸葛亮每每推辭,劉琦便在一次飲宴時用上屋抽梯的辦法令諸葛亮說出解決辦法,諸葛亮便反問劉琦:「君不見申生在內而危,重耳在外而安乎?(你不見到春秋時期申生在內而有危險,但重耳在外卻可得安嗎?)」劉琦明白他的意思,正好黃祖被孫軍殺害,劉琦便上薦為江夏太守。
208年8月,劉表病逝,其二子劉琮繼位,聽到曹操南下的消息,遣使投降。劉備在樊城知道後,率軍隊和百姓南逃,曹軍在當陽長坂追上劉軍,徐庶之母被誘騙至曹操轄地,徐庶只好向曹操投降。劉備到達夏口,而孫權之前又派魯肅到來觀察情況,並向劉備建議向孫權求救,諸葛亮便自薦到柴桑作說,諸葛亮便和魯肅結為朋友。到達柴桑後,諸葛亮面見孫權,先用二分法給孫權兩個選擇「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不如早與之絕(若果能以吳、越的大民眾與中原之國抗衡,不如早和曹操斷交)」,另一個選擇則是激將法「若不能當,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若果認為不能抵擋,為何不停止軍事行動,向北方稱臣呢!「北面」在這里有雙重意義:其一是曹操當時在北方,其二是君臣見面時,臣子通常面向北方。)」
孫權卻反問諸葛亮,劉備又何解不投降。諸葛亮便提高劉備身價,說劉備有氣節,絕不投降,以向孫權顯示劉備的決心。孫權大怒,誓言不會向曹操投降,但卻有所擔心,劉備還有多少兵力戰斗。諸葛亮最後才分析兩軍的情況,先說出自軍散兵歸還和關羽水軍有萬人,加上劉琦凡江夏士兵亦不下萬人;再說出曹軍遠來疲弊,追劉備時,又用輕騎一日一夜行了三百多里,正是「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而且北方人不習水戰,荊州百姓又是被逼服從曹操,不是心服;最後肯定的說曹操必定可打敗。孫權十分高興,後又受到魯肅、周瑜的游說,決定聯劉抗曹。派周瑜、程普、魯肅等率三萬水軍,與曹操開戰。諸葛亮便隨軍回到劉備處。11月,曹操在赤壁大敗,回師北還。

足食足兵
赤壁之戰後,於12月劉備平定荊南四郡,任免諸葛亮為軍師中郎將,住於臨烝,督令零陵、桂陽、長沙三郡,負責調整賦稅,充實軍資。211年,益州牧劉璋派法正請劉備助攻張魯。諸葛亮便與關羽、張飛等鎮守荊州。至下年12月,劉備與劉璋決裂,還攻成都。諸葛亮便與張飛、趙雲等入蜀助陣,留關羽負責荊州防務,分兵平定各郡縣,與劉備一起圍成都。至214年,劉璋投降,劉備入主益州。
諸葛亮受金五百斤,銀千斤,錢五千萬,錦千匹,並受任為軍師將軍,署左將軍府事。每每劉備出兵征伐,諸葛亮便負責鎮守成都,為劉備足食足兵,如漢中之戰就替在連連戰敗的劉備提供資援。220年,曹丕篡漢自立。221年,群臣聽到漢獻帝被害的消息,勸已成為漢中王的劉備登基為帝,劉備不答應,諸葛亮用耿純游說劉秀登基的故事勸劉備。於是劉備才答應,任諸葛亮為丞相錄尚書事,假節。同年張飛逝世,諸葛亮領司隸校尉一職。

託孤
222年8月,劉備在東征奪回荊州的途中被打敗,撤退至永安,諸葛亮大嘆可惜法正逝去,否則必能阻止劉備東征之舉。至223年2月,劉備病重,召諸葛亮到永安,與李嚴一起託付後事,劉備對諸葛亮說:「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你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必定能夠安頓國家,終可成就大事。如果嗣子(劉禪)可以輔助,便輔助他;如果他沒有才幹,你可以親自奪取。)」諸葛亮涕泣的說:「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臣必定竭盡股肱的力量,報效忠貞的節氣,直到死為止!)」劉備又要劉禪和其他兒子事諸葛亮為父,只是與諸葛亮共仕而已。
延至4月,劉備逝世,劉禪繼位,封諸葛亮為武鄉侯,開設官府辦公。不久,再領益州牧,政事上的大小事務,劉禪都依賴於諸葛亮,由諸葛亮決定。本來南中地區因劉備大敗而乘機叛亂,諸葛亮因國家剛逝去君主,先不發兵,而派鄧芝及陳震赴東吳修好。

南征
直至225年年春天,諸葛亮率軍南征,臨行前劉禪賜諸葛亮金鈇鉞一具,曲蓋一個,前後羽葆鼓吹各一部,虎賁六十人。後諸葛亮深入不毛之地(成語:不毛為今天緬甸北境八莫)討伐雍闓、孟獲,諸葛亮採取參軍馬謖的建議,以攻心為主,先打敗雍闓軍,再七擒七縱孟獲,至秋天平定所有亂事(詳見諸葛亮南征)。蜀漢以南中的豐富資源為國家提供軍用,蜀國變得富饒,便開始訓練士兵,准備北伐。

北伐
建興五年(公元227年)三月,諸葛亮上《出師表》於後主,率軍至漢中,准備北伐。他先在漢中練兵約一年,然後北攻。魏南安(治甘肅隴西)、天水、安定(治甘肅濟川)三郡當即降蜀。魏明帝親赴長安督戰,以曹真督關右諸軍,採用以防守為主的戰略。蜀軍先揚言要由斜穀道攻取縣,並使趙雲、鄧芝率一軍據箕谷(今陝西褒城西北)為疑軍,諸葛亮率主力西攻祁山。參軍馬謖領一軍為先鋒,駐街亭。馬謖指揮不當,大敗,丟失街亭。蜀軍失去前進的據點,只好退回漢中。諸葛亮斬馬謖,上書自貶三級,以右將軍身份行丞相之職。
建興六年(公元228年)冬,魏軍三路攻吳,關中空虛。諸葛亮再次率軍北伐。蜀軍此次出大散關,圍攻陳倉二十餘日不下,糧盡而退。
建興七年(公元229年),諸葛亮第三次率軍北伐。蜀軍西向,取魏武都、陰平二郡而回。諸葛亮復任丞相。
建興九年(公元231年),諸葛亮第四次伐魏,以木牛運糧,包圍祁山。司馬懿為統帥督軍抵抗,司馬懿深知蜀軍遠道而來,糧食後勤有限,便憑險堅守拒不出戰。諸葛亮命李嚴在漢中負責後勤供應,李嚴未及時籌集到糧草,便寫信給諸葛亮說皇上命令退兵。諸葛亮退軍後,他又欺騙朝廷說此次退兵是為了誘敵。當諸葛亮回來後與許多將士一道簽名上表,彈劾李嚴,將他免為庶人,流放到梓潼。
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年)二月,諸葛亮第五次北伐,以大軍出斜谷,據五丈原(今陝西岐山縣南四十里)。此次出兵,事先與東吳約好同時攻魏。但東吳遲遲不發兵,迄至五月,孫權才派陸遜、諸葛瑾率兵屯江夏、沔口(今湖北漢囗),進攻襄陽,孫權自己則率大軍圍合肥新城。對此,魏明帝的策略是先挫敗東吳。他親率水軍東征,讓西守的司馬懿堅守不戰,讓蜀軍糧盡自退。但當孫權得知魏主的意圖後,認為己方成了主戰場,吃了虧,即令全線撤軍。在西線。諸葛亮鑒於以往的教訓,分兵屯田,打算久駐。這年八月,諸葛亮突患急病,暴卒於前線,時年五十四歲。蜀軍全線撤軍。劉禪無用.蜀軍戰敗

Ⅱ 中考常見成語誤用100例

成語誤用主要包括如下八種類型:

一、望文生義 成語屬於固定短語,其意義很多時候不能從字面推敲得知;尤其不能斷章取義,只能把它作為整體來理解。作為檢查學生成語儲備的題型之一,有許多題目就是在這方面設置障礙,誤導考生望文生義。如例:

① 夫妻倆慘淡經營著這爿小店,生意一直很紅火。

② 這部精彩的電視劇播出時,幾乎萬人空巷,人們在家裡守著熒屏,街上顯得靜悄悄的。(1997年全國高考題)

③ 老王家的櫥櫃里擺滿了他多年收藏的各種老舊鍾表,每當他向慕名來訪的參觀者介紹這些寶貝時,總是如數家珍。(2003年全國高考題)

有很多人以為①題中「慘淡經營」用錯,以為「慘淡」與下文的「紅火」矛盾,其實並不;「慘淡經營」等同於「苦心經營」,表示為某事非常勞苦,該題運用正確。②題中「萬人空巷」也是典型的望文生義,它不是街上空無一人,而是街上人山人海,多形容歡迎、慶祝等盛況,該題用錯。③題中「如數家珍」是用比喻構成的成語,「好像在數家藏的珍寶」,並不是真正在數,它表示對所講事物非常熟悉,該題亦屬望文生義。理解由比喻構成的成語(如影隨形),如果只分析其字面,不分析其構成,就很容易犯望文生義的錯誤。
1999年全國高考題考到的「美輪美奐」也屬此類。此外如「空穴來風」、「七月流火」、「罪不容誅」、「誅心之論」、「文不加點」等也容易犯這種錯誤,需要准確理解和運用。

二、不明語素 它是指因為不明白某語素的意義而造成的曲解成語;嚴格上講,它也屬於第一種類型,但因為它涉及的題目較多,故另闢一類予以說明。

① 天突然變涼了,同學們衣衫單薄,一個個噤若寒蟬。

②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德國展開了潛艇戰,於是使用水聲設備來尋找潛艇,成為同盟國要解決的首當其沖的問題。(1995年全國高考題)

③ 美國政府在台灣問題上的危言危行,勢必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唾棄。

①題中,「噤若寒蟬」的「噤」作「閉口不言」講,該成語表示一個個都默不作聲,就像秋天不叫的蟬。它和寒冷沒有關系,故該題用錯。②題中,「沖」指「要沖、要道、要塞」,是古代兵家必爭之地,故總是首先受到攻擊。「首當其沖」引申為首先受到攻擊、批評等,而並不等同於「首先」。③題中「危言危行」的「危」不是指危險,而是指正直,同「正襟危坐」中的「危」,該詞表示正直的言行。

1993年全國高考題考到的「不刊之論」也屬於這種類型,「刊」指刪削、修改,該成語表示不容修改的權威論述。1997年的「莘莘學子」也是因為不明「莘莘」表示眾多而用錯。此外如「不足為訓」、「屢試不爽」等也易犯此種錯誤。

三、不明褒貶 成語也有褒貶中三性,運用成語應使其與全句感情色彩保持一致,准確表達講話者的本意。縱觀近十年的成語考查題,這方面所佔比率甚大。① 陝西剪紙粗獷朴實,簡練誇張,同江南一帶細致工整的風格相比,真是半斤八兩,各有千秋。(1995年全國高考題)

② 齊白石畫展在美術館開幕了,國畫研究院的畫家競相觀摩,藝術愛好者也趨之若騖。(1997年全國高考題)

③ 為了救活這家瀕臨倒閉的工廠,新上任的廠領導積極開展市場調查,狠抓產品質量和開發,真可謂處心積慮。(1998年全國高考題)

①題中「半斤八兩」含有蔑視味道,是貶義詞;②題中「趨之若騖」亦屬貶義;③題中「處心積慮」指千方百計地算計、謀害別人,也是貶義詞;它們都與題乾的褒貶不一致。此外如1995年考到的「無所不為」,2001年的「頤指氣使」,平時考查的「好整以暇」、「始作俑者」等都屬此類,茲不贅述。

這種類型中有一類需特別注意,有些成語身兼兩種色彩,如果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就很難作出正確的選擇。如例:

① 這地方一到夜晚,燈紅酒綠,熱鬧非凡。

② 關於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的種種天真的、想入非非的神話和傳說,說明古埃及人有著極為豐富的想像力。(1995年全國高考題)

這兩道題中的成語都沒用錯。「燈紅酒綠」指生活腐化時為貶義詞,指夜景繁華時為中性詞;「想入非非」指想法不合實際時為貶義詞,指意念進入玄妙的境界時為中性詞。諸如此類的還有「拐彎抹角」、「無所不至」、「如虎添翼」等等。

四、不明範圍 任何詞語都有其適用范圍,成語也不例外。不明其適用范圍,張冠李戴,是成語誤用的常見類型之一。

① 我們是十多年前的老同學,這次在武漢萍水相逢,彼此都格外興奮。

② 家用電器降價刺激了市民消費欲的增長,原本趨於滯銷的彩電,現在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熱的商品。(1999年全國高考題)

③ 本刊將洗心革面,繼續提高稿件的編輯質量,決心向文學刊物的高層次、高水平攀登。(2000年全國高考題)

①題中「萍水相逢」指陌生人初次見面,用於老同學不當。②題中「炙手可熱」指「權勢大、氣焰盛」,只可指人,不能指商品。③題中「洗心革面」指「改正錯誤,重新做人」,同樣只能用於人,不能用於刊物。它們都是因不明成語適用范圍而致錯。

1998年全國高考題考查的「望其項背」,多與表否定意味的詞語(如難以、不能等)搭配,共同表示比不上、趕不上;2000年考查的「汗牛充棟」,只能指書多,不能指人多;它們都是因不明該詞適用范圍而致錯。此外如「巧奪天工」只能用於人工建造,不能用於自然景觀;「相敬如賓」只能用於夫妻;「渙然冰釋」只指兩人消除猜疑嫌隙等均屬這種類型。

五、不明差異 某些成語意義比較接近,有些題目就是要求我們辨析其意義或用法上的差異。如果不能明辨其差異,自然就難以選出正確答案。

① 放在桌上的郵票不脛而走,急得小王滿頭大汗。

② 汽車向神農架山區賓士,只見奇峰異嶺撲面而來,令人__。(目不暇接/應接不暇)(1996年全國高考題)

③ 日寇在華犯下的聳人聽聞的罪行,激起全球華人的強烈憤慨。

①題中,「不脛而走」指消息迅速傳播開來,應換用「不翼而飛」,二者適用對象不同。②題中,兩成語都有眼睛看不過來的意思,但「應接不暇」更強調在動態的進行過程中,與題干更貼切。③題中「聳人聽聞」指故意誇大事實以讓聞者驚駭,應換用「駭人聽聞」,指事實本身讓聞者震驚。

1994年全國題考到的「別具一格/獨樹一幟」,「不落窠臼/匠心獨運」也屬於這一類型;此外如「不負眾望/不孚眾望」、「同日而語/相提並論」、「刮目相看/側目而視」、「魚目混珠/魚龍混雜」等也是考查這一點。

六、不明謙敬 有些成語帶有謙虛意味,只能用於自己;有些成語帶有敬重意味,只能用於他人。如果不明白成語的謙敬色彩,運用起來就容易讓人啼笑皆非。

① 你身為師傅的入室弟子,卻干出這種丟人的事,真是忝列門牆。

② 有什麼困難盡管告訴我,我一定鼎力相助。

③ 您剛剛喬遷新居,房間寬敞明亮,只是擺設略嫌單調,建議您掛幅油畫,一定會使居室蓬蓽生輝。(2001年全國高考題)

①題中「忝列門牆」屬謙辭,「忝」表示自己位列其中會讓余者蒙羞。該詞只能用於自己,不能用於他人。②題中「鼎力」指能夠扛鼎的巨大力氣、能力,是贊美他人之辭;故該成語屬於敬辭,不能用於自己。③題中「蓬蓽」指茅草屋,可見它是自謙之辭,只能用於自己,不能用於他人。三者都是不明謙敬而誤用。此外如考查「拋磚引玉」、「狗尾續貂」等成語時也經常在這方面設置障礙。

七、不明出處 有些成語源自某典故、寓言或詩文等,對於這類成語,只有弄清其出處,才能真正明白其內涵。

① 我們一定要該掉那種目無全牛的觀念,樹立全局意識。

② 今年初上海鮮牛奶市場燃起競相降價的烽火,銷售價格甚至低於成本,這對消費者來說倒正好火中取栗。(1998年全國高考題)

③ 當時暴雨如注,滿路泥濘,汽車已無法行走,搶險隊員們只好安步當車,跋涉了一個多小時趕到了大壩。(2001年全國高考題)

①題中「目無全牛」語出《莊子??養生主》,形容技藝達到極純熟的境界。②題中「火中取栗」源自法國作家拉??封丹的寓言,指受人利用冒了險,結果還一無所獲。③題中「安步當車」源自《戰國策》,指把慢慢行走當作坐車,是形容一種安閑自足的生活態度。知道了這些成語的出處,我們自然就能夠准確理解運用它們。此外如「彈冠相慶」、「風聲鶴唳」、「燕雀處堂」等亦需結合出處來理解。

八、不明語病 有些題中成語運用是否正確我們需要結合語病來分析判斷;句子表意准確,沒有語病,應該是我們正確運用成語的基本前提。

① 你就別再為難她了,她既然不肯講,就一定有難言之隱的苦衷。

② 美國國務卿奧爾布賴特的中東之行,並未從根本上解決美伊之間的矛盾,海灣地區的局勢也不會從此一勞永逸。(1999年全國高考題)

③ 每個人都有不足之處,你不應該求全責備他的缺點。

①題中的「難言之隱」指難以言說的苦衷,「隱」即「苦衷」,二者重復,應刪掉「之隱」或「的苦衷」。②題中「局勢」和「一勞永逸」主謂搭配不當,可將「一勞永逸」換成「永遠太平」等。③題中「求全」和「責備」都是動賓短語,動賓短語不能帶賓語,故該句表述不合語法;可改換成「對他的缺點,你不應該求全責備」。

以上就是筆者結合歷年的高考試題和多年的備考練習,總結出的成語誤用八種類型。當然,同樣一個例子,我們從不同的角度,可以把它劃入不同的類型;這八種分法,也只是筆者的一孔之見罷了。好在我們分類不是目的,只是手段;我們的目的,是要讓大家更准確地理解和運用成語;功利一點地說,是能夠做准成語運用題。我也真心希望能夠達到這樣的目的!
資料來自網路

Ⅲ 中考作文素材 成語典故:痴人說夢

痴人說夢:原指對痴人說夢話而痴人信以為真。比喻憑借荒唐的想像胡言亂語。小回編收集了痴人說夢答的成語故事,希望各位讀者喜歡。

【拼音】:chī rén shuō mèng

【出處】此正所謂對痴人說夢也。宋·釋惠洪《冷齋夜話》卷九

【解釋】痴:傻。原指對痴人說夢話而痴人信以為真。比喻憑借荒唐的想像胡言亂語。

【用法】作賓語、定語;用於譏諷人

【相近詞】白日做夢、痴心妄想、荒誕不經

【反義詞】切中事理、循規蹈矩

【成語故事】:

從前一個外國和尚到一座中國廟里燒香,廟里的小和尚問他何姓及來自何國,外國和尚不懂他的話,跟著說何姓何國人。小和尚向住持報告外面來了何國一個姓何的和尚。眾和尚紛紛出來看熱鬧,搞得大家啼笑皆非。

Ⅳ 初中所有關於典故的古詩

初中古詩詞典故知多少

初中古詩詞典故知多少
典故是古詩詞中特有的一種文化現象。作者通過借用典故來表達一些特定的內涵。了解典故的出處及在詩詞中的含義,能夠幫助我們更好的理解詩詞的內容。近幾年的中考,有些省市在考查古詩詞賞析時,也涉及到了詩詞中的典故。如下列對《酬樂天楊州初逢席上見贈》一詩中相關詞語解說有誤的一項是() A.「酬」是酬答的意思,「二十三年」指白居易於唐順宇永貞元年(805年)九月被貶,到唐敬宗寶歷二年(827年)被召回,前後近二十三年;「棄置」指被貶謫。 B.「聞笛賦」指晉朝的向秀所作的《思舊賦》,詩人用這個曲故,是為了懷念被貶被害的朋友。 C.「爛柯人」指晉朝人王質;詩人用這個曲故是表達人世滄桑之感。 D.「聽君」中的「君」是指唐代詩人白居易,字樂天:「歌一曲」指白居易所作的《醉後贈劉二十八使君》。下面對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古詩詞中涉及到的典故作了歸納和整理,希望能夠對初三學生的復習有所幫助。
《破陣子? 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辛棄疾)
典故一:八百里分麾下炙
出處:晉王愷有一良牛名「八百里駁」
含義:指牛
典故二:五十弦翻塞外聲
出處:太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
含義:泛指各種樂器
典故三:馬作的盧飛快
出處:三國時劉備騎的戰馬
含義:指良馬
《江城子? 密州出獵》(蘇軾)
典故一:親射虎,看孫郎
出處:三國孫權「騎馬射虎」
含義:作者以孫權自喻
典故二: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
出處: 雲中太守魏尚獲罪被赦
含義:作者以魏尚自比
典故三:西北望,射天狼
出處:天狼星
含義:借指自西北來進擾的西夏軍隊
《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雲》(李白)
典故一:蓬萊文章
出處:指漢代文章
典故二:建安骨
出處:建安七子剛健爽朗的詩風
典故三:中間小謝又清發
出處:謝脁清新秀麗的詩風
三個典故的共同含義:作者用漢文、魏詩和小謝的成就來比並、稱許李雲和自己
《行路難》(李白)
典故一:閑來垂釣碧溪上
出處:指姜尚被周文王重用一事
典故二:忽復乘舟夢日邊
出處:指伊尹受成湯重用一事
兩個典故的含義:表達自己不甘消沉,繼續追求的信心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劉禹錫)
典故一:懷舊空吟聞笛賦
出處:西晉向秀作的《思舊賦》
含義:表達詩人對受害的戰友的悼念
典故二:到鄉翻似爛柯人
出處:指晉人王質
含義:抒發詩人對歲月流逝,人事變遷的感嘆
《梅嶺三章》(陳毅)
典故一:此頭須向國門懸
出處:指春秋吳將伍子胥眼懸國門一事
含義:大業未成,詩人死不瞑目
典故二:取義成仁今日事
出處:《論語》「殺身以成仁」;《孟子》「捨生而取義」
含義:指為了真理,為了人民的解放事業而勇於犧牲
《漢江臨眺》(王維)
典故:留醉與山翁
出處:指晉人山簡
含義:作者以山簡自喻
《漁家傲》(范仲淹)
典故:燕然未勒歸無計
出處:東漢大將竇憲追擊北匈奴至燕然山刻石記功而還
含義:表現邊關將士的報國激情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孟浩然)
典故: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出處:《淮南子》:「臨河而羨魚,不如歸家結網」
含義:希望得到對方的引薦
《別雲間》(夏完淳)
典故:今日又南冠
出處:楚人鍾儀被晉國關押始終戴著南冠
含義:指囚徒
《泊秦淮》(杜牧)
典故:隔江猶唱《後庭花》
出處:南北朝時陳後主作的舞曲
含義:這里指亡國之音
擔心你不滿意特意找了許多,你可以隨便找一句喔!
希望你能得到怎樣中意的句子!
祝你開心每一天!^-^

Ⅳ 中考作文使用的典故

1、勤奮。
鑿壁偷光:匡衡勤奮好學,但家中沒有蠟燭。鄰家有蠟燭,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牆壁上鑿了洞引來鄰家的光亮,讓光亮照在書上讀書。縣里有個大戶人家叫文不識,家中富有,有很多書。匡衡就到他家去做僱工,但不要報酬。主人感到很奇怪,問他為什麼這樣,他說:「我想讀遍主人家的書。」主人聽了,深為感嘆,就借給匡衡書(用書資助匡衡)。於是匡衡成了大學問家。
2、志向。
宗愨之長風:宗愨[què],字元干,南陽人,南北朝時期南朝宋將領。他從小就有遠大的志向,精心刻苦地練武,直到練成才對他叔父說:「願乘長風破萬里浪。」(「乘風破浪」這句成語,就是從這里來的,李白詩說: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後來宗愨真的成為一位赫赫有名的大將軍。
3、寬容。
陸遜在夷陵之戰中,開始的時候飽受手下將領的質疑,但他不為所動,最終用自己的巧妙安排擊敗了劉備。吳軍獲勝後,諸將這才對陸遜大為佩服。孫權聞後,說:「你當時怎麼不上告諸將不服從指揮約束呢?」陸遜則說:「我深受國恩,所負重任超越自己的實際能力。況且這些將領或是陛下親信,或是我軍勇將,或是國家功臣,都是國家理當依靠來共同建立大業的人。為臣雖說笨魯懦弱,心中暗慕藺相如、寇恂謙虛居下的道義,以成就國家大事。」

Ⅵ 中考常見成語和典故有圖片的

成語小故抄事----疑鄰盜斧從前有個鄉下人,丟了一把斧子。他以為是鄰居家的兒子偷去了,於是處處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越看越覺得那人像是盜斧的賊。後來,丟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來是前幾天他上山砍柴時,一時疏忽失落在山谷里。找到斧子後,他又碰見了鄰居的兒子,再留心看看他,怎麼也不像賊了。疑鄰盜斧:不注重事實根據,對人、對事胡亂猜疑。

Ⅶ 你好我想問下中考常考的典故都有什麼啊

1、冰雪
以冰雪的晶瑩比喻心志的忠貞、品格的高尚。如「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再如「應念嶺海經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2、月亮
對月思親,引發離愁別緒,思鄉之愁。如「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望月思故國,表明亡國之君特有的傷痛。如「磧里徵人三十萬,一時回首月中看。」
3、柳樹
以折柳表惜別。漢代以來,常以折柳相贈來寄託依依惜別之情,由此引發對遠方親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鄉之情。如「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來表達別離的傷感之情。
4、蟬
古人以為蟬餐風飲露,是高潔的象徵,所以古人常以蟬的高潔表現自己品行的高潔。如虞世南《蟬》:「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5、草木
以草木繁盛反襯荒涼,以抒發盛衰興亡的感慨。如「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
6、南浦
在中國古代詩歌中,南浦是水邊的送邊之所。屈原《九哥·河伯》:「與子交手兮東行,送美人兮南浦。」古人水邊送別並非只在南浦,但由於長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為水邊送別之地的一個專名了。
7、長亭
是陸上的送別之所。如柳永《雨霖鈴》:「寒蟬凄切,對長亭晚。」李叔同《送別》:「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很顯然,在中國古典詩歌里,長亭已成為典型的陸上送別之所。
8、芳草
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喻離恨。《楚辭·招隱士》:「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萋萋」是形容春草茂盛。春草茂盛,春光撩人,而伊人未歸,不免引起思婦登樓佇望。
9、芭蕉
常常與孤獨憂愁特別是離情別緒相聯系。南方有絲竹樂《雨打芭蕉》,表凄涼之音。李清照曾寫過:「窗前誰種芭蕉樹,陰滿中庭。陰滿中庭,葉葉心心舒捲有舍情。」把傷心、愁悶一古腦兒傾吐出來,對芭蕉為怨悱。
10、梧桐
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種凄苦之音。如李清照《聲聲慢》:「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可見秋雨打梧桐,別有一分愁滋味。
11、梅花
「以花貴,自戰國始」,到梁、陳時期,出現了大量的詠梅詩。這一時期的梅花詩大都是對花本身的描寫或用於贈別,尚無明顯的象徵寄託。到了唐宋時期,梅花已成為一種高潔人格的象徵。如陸游:「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12、松柏
《論語·子罕》中說:「歲寒,然後知松柏後凋也。」後世詩歌常用松柏象徵孤直耐寒的品格。
13、杜鵑
杜鵑鳥俗稱布穀,又名子規、杜宇、子鵑。春夏季節,杜鵑徹夜不停啼鳴,啼聲清脆而短促,喚起人們多種情思。如果仔細端詳,杜鵑口腔上皮和舌部都為紅色,古人誤以為它啼得滿嘴流血,湊巧杜鵑高歌之時,正是杜鵑花盛開之際,人們見杜鵑花那樣鮮紅,便把這種顏色說成是杜鵑啼的血。如唐代詩人成彥雄寫的「杜鵑花與鳥,怨艷兩何賒,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
14、烏鴉
按照迷信的說法,是一種不祥的鳥,它經常出沒在墳頭等荒涼之處。在中國古典詩詞中常與衰敗荒涼的事物聯系在一起。如李商隱《隋宮》:「於今腐草無螢火,終古垂楊有暮鴉。」
15、蟋蟀
作為被吟詠的對象,最早見於《詩經·豳風·七月》。它對蟋蟀的活動規律觀察得相當細致:「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16、猿啼
出現在詩歌中常常象徵著一種悲傷的感情。杜甫《登高》:「風急天高猿嘯哀」酈道元《水經注·江水》中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藉助於猿啼表達傷感的情緒。
17、關山
關塞山河。關,關隘要塞;山,山河。高適《塞上吹笛》:「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滿關山。」「梅花落」為曲子名。意思是請問笛聲飄到哪裡去了呢?風吹著悠揚的笛聲一夜間就飄滿了邊塞大地。
18、羌笛
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種樂器,它所發出的是一種凄切之音。唐代邊塞詩中經常提到,如王之渙《涼州曲》:「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19、白雲
望雲思友,見月懷人,是古代詩詞中常用手法。杜甫詩《恨別》:「思家步月清宵立,憶弟看雲白日眠。」這兩句也是借白雲明月,寄託對友人的懷念。
20、水
在中國古代詩歌里和綿綿的愁絲連在一起。李煜詞雲:「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流水與離愁貼合,也是古典詩歌中常用的一種表現方式。
21、琴瑟
(1)比喻夫婦感情和諧,亦作「瑟琴」。《詩經》(《國風·周南·關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又《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
(2)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誼。陳子昂《春夜別友人詩》:「離堂思琴瑟,別路繞出川。」
22、螟蛉
《詩經·小雅·小宛》:「螟蛉有子,蜾贏負之。」蜾贏(一種蜂)捕螟蛉為食,並以產卵管刺入螟蛉體內,注射蜂毒使其麻痹,然後負之置於蜂巢內,作蜾贏幼蟲的食料。古人錯以為蜾贏養螟蛉為子,因把螟蛉作為養子的代稱。
23、不才
典出《莊子山木篇》,自謙沒有才能。
24、神器
指帝位、政權。《老子》:「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不得己。天下神器,不可為也。」
25、月老
傳說唐朝韋固月夜裡經過宋城,遇見一個老人坐著翻檢書本。韋固前往窺視,一個字也不認得,向老人詢問後,才知道老人是專管人間婚姻的神仙,翻檢的書是婚姻簿子。
26、陶朱
春秋時越國大夫范蠡的別號。相傳他幫助勾踐滅吳後,離開越國到陶,善於經營生計,積累了很多財富,後世因此以「陶朱」或「陶朱公」來稱富商。
27、祝融
傳說中楚國君主的祖先,為高辛氏帝嚳的火正(掌火之官),以光明四海而稱為祝融,後世祀為火神;由此,火災稱為祝融之災。
28、秋水
喻指眼睛,形容盼望的迫切。《西廂記》第三本第二折「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損他淡淡春山。」
29、連理枝、比翼鳥
作恩愛夫妻的比喻。連理枝指連生在一起的兩棵樹。比翼鳥,傳說中的一種鳥,雌雄老在一起飛,古典詩歌里用作恩愛夫妻的比喻。
如白居易的《長恨歌》:「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30、孔方兄
因舊時的銅錢有方形的孔,所以人們把錢稱為孔方兄(含詼諧兼含鄙視意)。
31、青梅竹馬
出自李白的《長干行》:「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干里,兩小無嫌猜。」後來用「青梅竹馬」形容男女小的時候天真無邪,也指幼小時就相識的伴侶。
32、問鼎
以問鼎比喻圖謀帝王權位。《左傳·宣公三年》:「楚子伐陸渾之戎,遂至於雒,觀兵於周疆。定王使王孫滿勞楚子,楚子問鼎之大小輕重焉。」三代以九鼎為傳國寶,楚子問鼎,有凱覦周室之意。後遂以問鼎比喻圖謀帝王權位。
33、見背
背,離開。謂父母去世。李密《陳情表》:「生孩六月,父母見背。」
34、逐鹿
《漢書蒯通傳》:「且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顏師古注引張晏曰:「以鹿喻帝位。」後來用逐鹿比喻群雄並起,爭奪天下。魏徵《述懷》:「中原初逐鹿,投筆事戎軒。」
35、三尺
是法律的代名詞。三尺,也叫「三尺法」,是法律的代名詞。古代把法律寫在三尺長的竹簡上,所以稱「三尺法」
36、杜康
《說文解字巾部》:「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後即以杜康為酒的代稱。曹操《短歌行》:「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37、鴻鵠
鴻鵠飛得很高,常用來比喻志氣高遠的人。《史記陳涉世家》:「陳涉太息曰:『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38、秦晉
春秋時,秦晉兩國為婚姻,後因稱兩姓聯姻為「秦晉之好」。《西廂記》第二本第一折:「倒賠家門,情願與英雄結婚姻,成秦晉。」
39、彭祖
彭祖,傳說故事人物,生於夏代,至殷末時已八百餘歲,舊時把彭祖作為長壽的象徵,以「壽如彭祖」來祝人長壽。
40、謝家
唐宋詩詞不達意處常用「謝家」之典,這些典故所指意義上主要有二:
(1)用謝安、謝玄家事,意指人有風度。因謝安子弟講究舉止風度,其服飾端莊大方如芝蘭玉樹一般。
(2)指山水詩人謝靈運之事。《宋書謝靈運傳》載:靈運於會稽山「修營別業,傍山帶江,盡幽居之美」。後用此事指居家的幽美。
41、雞肋
雞的肋骨,「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比喻沒有多大價值,沒有多大意思的事情。
42、嬋娟
姿態美好,多用於形容女子;因人們常喻月亮為美女,故稱月亮嬋娟。
43、獻芹
《列子·楊朱》有一個故事說,從前有個人在鄉里的豪紳面前大肆吹噓芹菜如何好吃,豪紳嘗了之後,竟「蜇於口,慘於腹」。
後來就用「獻芹」謙稱贈人的禮品菲薄、或所提的建議淺陋。也說「芹獻」。如高適《自淇涉黃河途中作》:「尚有獻芹心,無因見明主。」
44、執牛耳
用「執牛耳」指盟主。古代諸侯訂立盟約,要每人嘗一點牲血,主盟的人親自割牛耳取血,故用「執牛耳」指盟主。後來指在某一方面居領導地位。
45、作壁上觀
壁:營壘、壁壘。觀:觀望。在壁壘上觀望。比喻觀別人成敗,不捲入其中。語出《史記·項羽本紀》。
46、虞美人
罌粟科一年生叢生草本花卉,亦稱麗春、寒牡丹。相傳此花系西楚霸王項羽愛妾虞姬自刎墳下碧血所化,故有聞虞兮歌而起舞之說。如辛棄疾有詩曰:「不肯過江東,玉帳匆匆。只今草木憶英雄。」
47、紅豆
紅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愛情的信物,《南州記》稱為海紅豆,史載:「出南海人家園圃中」。《本草》稱其為「相思子」。王維《相思》詩:「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詩人借生於南國的紅豆,抒發了對友人的眷念之情。清人失彝尊《懷汪進士煜》:「安床紅豆底,日日坐相思。」即睡在相思樹下,日日思念汪進士。
48、豆蔻
豆蔻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杜牧《贈別》:「娉娉裊裊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後來稱女子十三四歲的年紀為豆蔻年華。
49、精衛
古代神話。炎帝的女兒在東南海淹死,化為精衛鳥,每天銜西山的木石來填東海(見於《山海經北山經》)。後來用精衛填海來比喻有深仇大恨,立志必報;也比喻不畏艱難,努力奮斗。
50、擊楫中流
也作「中流擊楫」,楫,船槳。出自《晉書祖逖傳》:「(逖)仍將本留徙部曲面余家渡江,中流擊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
51、雞口牛後
《戰國策·韓策》:「寧為雞口,無為牛後。」比喻寧願在局面小的地方當家作主,不願在局面大的地方任人支配。
52、歲寒三友
指松竹梅。松竹經冬不凋,梅則耐寒開花,故有「歲寒三友」這稱。
53、花中四君子
梅竹蘭菊花稱為「花中四君子」。
54、泰斗
「泰山北斗」的簡稱。典出《新唐書韓愈傳》,比喻傑出的可為榜樣的人物。
55、請纓
漢武帝派年輕的近臣終軍到南越勸說南越王朝。終軍說:「請給一根長纓,我一定把南越王抓來。」後以喻殺敵報國。岳飛《滿江紅遙望中原》:「嘆江山如故,千村落寥。何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56、仁人
典出《論語衛靈公》,喻指有博愛思想、以天下為己任的人。
57、傳人
典出《荀子非相》,原指道德學問能傳於後世的人。今指能得到祖先或師長精神或技藝的人。
58、玉成
典出《西鉻》(西晉張載),比喻為人成全好事。
59、還珠
古時合浦地主盛產珍珠,但是地方官員很貪,珍珠都自動移到別的地方去了。東漢的孟嘗到這里來當太守,革除貪污流弊,珍珠又回到合浦來了。故以「還珠」喻官吏為政清廉。杜牧《春日言虢州李長侍十韻》:「今日還珠守,何年執戟郎?」
60、壁還
敬詞,典出《左傳僖公二十三年》,指恭敬地退還別人的贈品,或指毫無損傷地歸還借用別人的物品。
61、方家
典出《莊子秋水篇》,原指深於道術的人,後特指精通某種學問、某項技術的專家。
62、著作等身
典出《宋史賈黃中傳》,敬辭,比喻著作多,堆起來等於該人的身高。
63、青眼
相傳三國魏的名士阮籍,能為青白眼,對所討厭的人,眼睛向上或向旁邊看,露出眼白,表示輕視或憎恨。對喜愛或尊敬的人,就對他正視,青黑的眼珠在中間,表示尊重。他見到嵇康的哥哥嵇喜,就以白眼相待,見到嵇康就用青眼,後以「青眼」指對人喜愛或器重。杜甫《短歌行》:「仲宣樓頭春色深,青眼高歌望吾子。」
64、心許
典出《史記吳太伯世家》,心中暗自答應的意思。
65、三味
典出《邯鄲書目》,比喻深含的意思(多含褒義)。
66、洗耳
典出《琴操河間雜歌箕山操》(漢蔡邕),原指厭聽世事,今比喻聆聽、恭聽。
67、斧正
典出《莊子徐無鬼》,指請人修改自己的作品,也作「斧正」。
68、抱璞
典出《韓非子和氏》,比喻堅持美德(也有作懷才不遇之意)。
69、染指
典出《左傳宣公四年》,比喻沾取不應得的利益。
70、射影
典出《苦熱行》(南朝宋鮑照詩),比喻說此喻彼,別有用心。
72、青鳥
青鳥,傳說西王母有三青鳥,一隻選遣為信使,前來給漢武帝報信,另外兩只隨西王母而來,並服侍在王母身旁。如李商隱詩雲:「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73、高山流水
也作「流水高山」。相傳春秋俞伯牙善於彈琴,鍾子期善於聽琴。每當伯牙彈到描寫高山、流水的典調時,鍾子期就感到他的琴聲猶如巍峨的高山、浩盪的江河。鍾子期死後,伯牙嘆無知音,不再彈琴。後常借指知音或樂曲的高錄。如辛棄疾《謁金門》:「流水高山弦斷絕,怒蛙聲自咽。」
74、塗鴉
典出《堯山堂外紀》(明蔣一葵撰),比喻書畫或文章不像樣子。
75、城府
典出《宋史傅堯俞傳》,比喻令人難以揣測的深遠用心。
76、借光
典出《戰國策秦策》,向別人詢問或請人給自己方便時的套話。
77、物色
典出《後漢書嚴光傳》,本指形貌,後指按照一定標准去訪求人才。
78、鴻雁
《漢書蘇軾傳》載,匈奴單於欺騙漢使,稱蘇武已死,而漢使者故意說天子打獵時射下一隻北方飛來的鴻燕,腳上拴著帛書,是蘇武寫的。單於只好放了蘇武。後來就用「鴻燕」、「雁書」、「雁足」、「魚雁」等指書信、單訊。如李清照:「好把音書憑過雁,東萊不似蓬萊遠。」
79、方寸
典出《三國志蜀志》,指人的心。
80、提刀
典出《世說新語容止》,比喻代人寫文章。
81、下榻
典出《後漢書徐稚傳》,原指禮遇賢者,現一般指接待貴客,也借指住宿。
82、潤色
典出《論語憲問》,比喻對文稿細加修飾。
83、春秋
典出《詩經魯頌》,比喻年歲、歲月或借指古代史、歷史。
84、梨園
梨園原是皇帝禁苑中的果木園圃,唐玄宗開元年間,將其作為教習歌舞的地方,且在這里培養出了大批優秀的音樂舞蹈表演人才,在歷史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國此,後世的戲曲班社常以「梨園」為其代稱,戲曲藝人稱「梨園弟子」。
85、抱柱
相傳古代一書生同一女子相約在橋下見面。他等了很久,不見女子到來,這時河水猛漲,淹沒橋梁,書生為了堅守信約,不肯離去,抱住橋柱,淹死在水裡。後以喻堅守信約。李白《長干行》:「常存抱住信,豈上望夫台。」
86、班馬
送別詩多用以抒發惜別之情。春秋時,晉、魯、鄭伐齊,齊軍趁夜間撤走。晉國大臣刑伯聽到齊軍營里馬叫,推測道:「有班馬之聲,齊國軍隊一定連夜撤走了。」班馬為離群之馬,後送別詩多用以抒發惜別之情。李白《送友人》:「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87、樓蘭
代指邊境之敵,用「破(斬)樓蘭」指建功立業。如「黃山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88、辭第
漢時,北方匈奴貴族經常騷擾邊境。一次漢武帝要為大將霍去病修建府第,霍去病辭謝道:「匈奴未滅,無以家為也。」後以喻為國忘家。杜甫《奉和嚴中臣西城晚眺十韻》:「辭第輸高義,觀圖憶古人。」
89、人傑
典出《史記高祖本紀》,指才智突出的人物。
90、釣鰲
傳說古渤海東面有五座大山隨海波漂流,上帝叫十五隻大鰲頂住,山才固定不動。友伯國有一巨人舉起腳來跨出沒幾步,就到了五座山的地方,他一下釣去六隻鰲,因此,有兩座山就沉入海底了。後以喻豪邁的舉止或遠大的抱負。李白《贈薛校書》:「未誇觀海作,空郁釣鰲心。」
91、三尺
古代,劍約三尺長,故用為劍的代稱。《漢書高帝紀下》:「吾以布衣提三尺,取天下。」又因古代把法律刻在三尺長的竹筒或木板上,故又作法律的代稱,也叫「三尺法」。《漢書杜周傳》:「三尺安出哉?」
92、口碑
典出《五燈會元》,比喻眾人的口頭稱頌。
93、金雞
古代流傳天雞星動就要大赦,所以古人便在大赦日豎起長竿,在竿上立一金雞,把該赦的罪犯集中在一起,向他們宣布大赦令。後便以「金雞」借指大赦令。李白《流夜郎贈辛判官》:「我愁遠謫夜郎去,何日金雞放赦回?」
94、爛柯
古代神話傳說晉人王質上山砍柴,看見有幾個小孩在下棋唱歌,於是就坐下來聽他們唱,小孩給他一個像棗核的東西,他含在嘴裡就不覺得餓了。過了一會兒,小孩催他回去,他站起來,發現斧頭柄已全爛了。他回到家,原來的人一個都不在世了。後便以「爛柯」喻離家年久。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95、西席
典出《稱謂錄》,代指老師。
96、雷同
典出《禮記曲禮上》,相同的意思,或人雲亦雲。
97、哀鴻
比喻哀傷苦痛、流廓失所的人。考其源流,「哀鴻」一語出自「鴻雁」。《詩小雅鴻雁》曰:「鴻雁於飛,哀鳴嗷嗷。維比哲人,謂我劬勞。」詩歌寫使臣行於四方,見流民如鴻雁飛集於野,流民喜使者到來,皆合詞傾訴,如鴻雁哀嗚之聲不絕。
98、巴歌
借指鄙俗之作,多作謙詞。典出自戰國楚玉《對楚王問》。如唐人李群玉《自灃浦東游江表途出巴秋投員外從公虞》:「巴歌掩白雪,鮑肆埋蘭芳。」
99、白衣蒼狗
亦叫白雲蒼狗,比喻世事變幻無常。出自杜甫詩《可嘆》:「天上浮雲似白衣,斯須改變如蒼狗。古往今來共一時,人生萬事無不有。」
100、吳鉤
泛指寶刀、利劍。出自漢趙曄《吳越春秋闔閭內傳》:「吳作鉤者甚眾。」而有人貪王之重賞也,殺其二子以釁金,遂成二鉤獻於闔閭,詣宮門而求賞……乃賞百金,遂服而不離身。不平凡的來歷鑄就了一柄寶劍,成了渴求建功立業者的利器。
內容來源與網路,希望能夠幫助到你!

Ⅷ 中考作文素材分類:成語典故

  • 愛鶴失眾

  • 安然無恙

  • 暗渡陳倉

  • 拔苗助長

  • 白頭如新

  • 百川歸海

  • 百丈竿頭

  • 半部論語

  • 抱殘守缺內

  • 背道而馳

  • 比肩接踵容

  • 髀肉復生

  • 別無長物

  • 兵不血刃

  • 波瀾老成

  • 卜晝卜夜

  • 不逞之徒

  • 不得要領

  • 不脛而走

  • 不可救葯

  • 不求甚解

  • 不識時務

  • 不遺餘力

  • 不知所雲

  • 才佔八斗

  • 草菅人命

  • 長袖善舞

  • 車載斗量

  • 城狐社鼠

  • 乘人之危

  • 魑魅魍魎

  • 出爾反爾

  • 唇亡齒寒

  • 寸木岑樓

  • 大放厥詞

  • 大器晚成

  • 當局者迷

  • 倒屣相迎

  • 得過且過

  • 東窗事發

  • 董狐直筆

  • 斷頭將軍

  • 咄咄怪事

  • 發憤忘食

  • 反求諸己

  • 防微杜漸

  • 飛將數奇

  • 分道揚鑣

  • 風吹草動

  • 釜底抽薪

  • 負隅頑抗

  •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 甘拜下風

  • 綱舉目張

  • 高枕無憂

  • 各自為政

  • 詬如不聞

  • 刮目相看

  • 過門不入

  • 汗流浹背

  • 鬨堂大笑

  • 後起之秀

  • 胡服騎射

  • 畫虎類犬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