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驪山典故

驪山典故

發布時間: 2020-12-30 12:00:00

① 山坡羊 驪山懷古哪一句運用了項羽的故事

驪山四顧,阿房一炬,當時奢侈今何處?
《山坡羊·驪山懷古》為張養浩途經驪山有所感內受而容創作的一首散曲,六七句諷刺後人都已遺忘了前朝敗亡的教訓,結尾兩句顯示了一位封建文人對歷史興亡的大徹大悟。
此曲揭示封建統治者因荒淫奢侈和爭權奪位而導致滅亡的歷史教訓。觸目傷懷,引史為證,感情痛切,風格沉鬱,抒發了世事無常、徒增悲嘆的感嘆。

② 長恨歌和華清池的典故是什麼樣的呢

這里作為古代帝王的離宮和游覽地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周,秦,漢,隋,唐等歷代帝王都在這里修建過行宮別苑,以資游幸。冬天溫泉噴水,在寒冷的空氣中,水汽凝成無數個美麗的霜蝶,故名飛霜殿。相傳西周的周幽王曾在這里建離官。秦、漢、隋各代先後重加修建,到了唐代又數次增建。名曰湯泉宮,後改名溫泉宮。到了唐玄宗時又大興土木,治湯井為池,環山列宮殿,此時才稱華清宮。因宮在溫泉上面,所以也稱華清池。唐代華清池是帝王妃嬪游宴的行宮,每年十月到此,年終返回。唐天寶六年(747)擴建後,唐朝第七個皇帝玄宗每年攜帶楊貴妃到此過冬沐浴在此賞景。據記載,唐玄宗從開元二年(714年)到天寶十四年(755年)的41年時間里,先後來此達36次之多。飛霜殿原是唐玄宗(685一762)和楊貴妃的卧室。白居易《長恨歌》就寫道:「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

華清池大門上方有郭沫若書寫的「華清池」匾額。進了大門就見兩株高大的雪松昂然挺立,兩座宮殿式建築的浴池左右對稱,往後是新浴池,由新浴池往右行,穿過龍牆便是九龍湖,湖面平如明鏡,亭台倒影, 垂柳拂岸,湖東岸是宜春殿,北岸是飛霜殿為主體建築,沉香殿和宜春 殿東西相對,西岸是九曲迴廊。由北向南過龍石舫,再經晨旭亭、九龍橋、晚霞亭,便到了仿唐「貴妃池」建築群。「蓮花湯」池形如石蓮花,供皇帝沐浴;「海棠湯」池形如海棠,供貴妃享用;「尚食湯」是供大臣們沐浴之處;「星辰湯」傳說原址上面及四周無遮物,沐浴可見天上星辰,故名。在星辰湯後面還有溫泉古源。出了貴妃池向前行便進望湖樓,先見荷花池然後經飛霞閣,傳說此閣是貴妃浴後觀景及涼發之處。 現在的九龍湯是唐玄宗洗浴的池名, 貴妃池是楊貴妃沐浴的地方。接著來到五間亭,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西安事變」也發生在這里。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發生時蔣介石曾在此居住過。後面驪山的半腰間虎斑石處還有一座「兵諫亭」,高4米,寬2.5米,水泥鋼筋結構,兵諫亭匾額是用貴重的藍田玉製成。走出望湖樓,向右可沿著一條磚砌的台階上行,直登蒼翠蔥綠、美如錦綉的驪山游覽。

③ 驪山的歷史傳說

1、據說在古時候,天塌了,於是百姓遭到了很多的苦難,天神驪山老母就帶著她的兩個女兒到凡間來煉石,然後補天,她和她的兩個女兒都非常努力的想拯救人類。

於是她和大女兒兩個人練石,小女兒則化成了一匹黑馬,負責馱著她們,在天上和地下來回穿行,歷經磨難終於補好了天,但是不幸的是一條黑龍又將天給破壞了。

人間又遭受災難,母女三人制服黑龍,重新補好了天,但是小女兒因為太累了,還沒來得及變回原來的樣子就睡著了,只是沒想到醒來後,就變成了一座山,留在了人間,就是現在的驪山。

2、驪山的風景是十分的秀美的,據說當時周幽王就在這個地方建立了驪宮,後來秦始皇又把他更名為驪山湯,後來漢武帝和唐太宗都在這里建宮,並且取名,直到唐玄宗的時候把它叫做華清宮。

因此這里溫泉很有特徵,又稱為華清池,後來改革開放以後,考古學家們在這個地方考古的時候發現了,有四千多平方米,裡面有五個湯池,他們分別供皇帝貴妃太子和其他的大臣們用的湯池。

3、驪山是中國很多的名山,其中的一個是華清宮的很重要的組成部分,驪山裡面的森林有獨特的景觀,也有柏林和其他的樹木等,樹形非常的奇特,中華上下五千年很悠久的歷史文化。

有好幾個朝代都在驪山留下了烙印,驪山作為考古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山,驪山裡面印記了好幾個朝代的皇家文化和皇家別墅的風格,裡面還有特別特殊的溫泉。

所以驪山擁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文化,它的傳說和它的美麗景色已經讓它成為了一個很神秘的地方,吸引著很多人們的到來。

其實在驪山上面有一個『烽火台』,歷史上著名的事件就是在這里發生的,相傳在古時候西周末代君王為了博取他的妃子的一笑,曾經在這里舉行了一個著名的荒唐行為。

相傳周幽王娶了一個特別美麗的女子,一下子就得到了周幽王的寵愛,但是這個女子進宮以後從來沒笑過,周幽王為了讓她一笑,就命人將烽火台點著了,各地諸侯的將士火速前來救駕。

沒有想到只是一個玩笑弄而已,後來叛軍已經攻入驪山,周幽王才派人傳信諸侯,因為之前他戲弄了諸侯,所以沒人來救,導致周幽王才被殺。

4、在驪山上還有一個遇仙橋,當時這個橋是在唐代的時候見到這個橋長五米寬兩米多,高五米的單石拱橋。

據說古代的時候有一個考生累了,進京趕考的時候路過這個橋得到了仙人的指教,所以才幸運考中了,所以這個橋才命名叫做遇仙橋。

5、上山有台階路3200多米,先來到驪山半山腰「斑虎石」處,便見兵諫亭,是為紀念西安事變而建。過後,可往西直上山峰至「晚照亭」。站在亭的北側,整個華清池近在眼前,一目瞭然。

再往前便到西綉嶺第三峰上的老君殿。老君即老子,為驪山著名道教官觀。相傳,唐玄宗兩次在此見到老君降臨閣內,故此稱之為降聖閣,也叫朝元閣。

殿內原供奉白玉老君像,「安史之亂」時,像的正身被燒裂,雙手也被盜,現玉像保存在西安碑林博物院內。由老君殿轉往東,就到西綉嶺第二峰上的「老母殿」。

④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有什麼典故。

春秋時周幽王為來博妃子一笑,點燃烽自火,導致國破身亡。讀者是很容易聯想到這個盡人皆知的故事。出自唐代杜牧《過華清宮絕句三首·其一》:

長安回望綉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釋義:在長安回頭遠望驪山宛如一堆堆錦綉,山頂上華清宮千重門依次打開。一騎馳來煙塵滾滾妃子歡心一笑,無人知道是南方送了荔枝鮮果來。

(4)驪山典故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這三首詩是杜牧經過驪山華清宮時有感而作。華清宮是唐玄宗開元十一年(723年)修建的行宮,唐玄宗和楊貴妃曾在那裡尋歡作樂。後代有許多詩人寫過以華清宮為題的詠史詩,而杜牧《過華清宮絕句三首》是其中的名作。

賞析

形象地用「一騎紅塵」與「妃子笑」構成鮮明的對比,就收到了比直抒己見強烈得多的藝術效果。無人知」三字也發人深思。其實「荔枝來」並非絕無人知,至少「妃子」知,「一騎」知,還有一個詩中沒有點出的皇帝更是知道的。

這樣寫,意在說明此事重大緊急,外人無由得知,這就不僅揭露了皇帝為討寵妃歡心無所不為的荒唐,也與前面渲染的不尋常的氣氛相呼應。全詩不用難字,不使典故,不事雕琢,樸素自然,寓意精深,含蓄有力,是唐人詠史絕句中的佳作。

⑤ 歷史典故烽火戲諸侯,到底有沒有真實的發生過

西周最後一位“王”名為姬宮湦,史稱“周幽王”。他沉湎酒色不理國事,重用奸臣虢石父主持朝政,加重對百姓的剝削,激起百姓怨憤。周幽王曾在驪山“烽火戲諸侯”,至周幽王十一年(前771年)申侯聯合繒國、西夷犬戎攻打周幽王,再次點燃烽火卻無人來救,結果被犬戎所殺死於驪山腳下戲河邊,《國語·魯語》稱“幽(王)滅於戲”。

今在陝西臨潼不但流傳有許多與周幽王相關的傳說故事,還留有宋家村“幽王冢”,該墓葬自唐代以來一直被認作是周幽王陵。但學界對臨潼戲河周幽王死處、幽王冢仍存異議,故在此對一些相關問題進行探討。

結語:

綜上所述,臨潼戲河實得名於周幽王與褒姒游戲於此,且戲這一地名源於戲河,即先有戲水後有戲亭、戲水亭等地名。西周末年周幽王死於此地確無異議,但宋家村的幽王陵絕非是周幽王陵。

周幽王陵在西漢《西京雜記》中有相關記載,除此之外再無記載,直到唐朝杜佑所著《通典》中才再次出現,《通典》:“昭應……周幽王陵,秦始皇陵,漢成帝昌陵。有戲水亭,即周幽王之死處。”其間跨度超過六百年,所以無法確切了解臨潼周幽王陵的歷代保存情況,也無法核實該墓葬出現在臨潼區代王街辦宋家村的時間。

不過《通典》也提供了一些較為寶貴的信息,即周幽王被犬戎所殺,死亡地點在“戲水亭”,即今戲河西岸台塬之上,死後被收斂葬於此地,所以才有周幽王陵。這種推理觀點符合古人的認識,因此在缺少系統科學的考古調查和前代文獻梳理的情況下,將周幽王陵便定位在此處顯然論據不足,而從饅頭狀封土來看,或為一大型漢墓。

⑥ 驪山四顧阿房一炬這句詩引用了典故與下面哪個歷史人物有關

引用了火燒阿房宮這個典故,與項羽這個歷史人物有關。「驪山四顧,阿房一回炬」這句詩出自「《山答坡羊,驪山懷古》」,作者是張養浩。公元前206年秦朝滅亡,項羽攻進阿房宮後將其焚燒。詩人張養浩途徑驪山有感而發寫了這首詩。

⑦ 【驪山】有哪些風景區構成有什麼歷史典故啊

驪山因系西周時驪戎國所在地因此稱為驪山。遠遠望去,整座山形如一匹黑色的駿版馬。周秦漢唐以來這里一直權作為皇家園林,離宮別墅眾多,其中著名的有西周時營建的舉火樓、烽火台以及唐華清宮長生殿遺址現代史上西安事變的歷史見證兵諫亭(原捉蔣亭)也位於驪山之上。「驪山雲樹郁蒼蒼歷盡周秦與漢唐。一脈溫泉日夜幾抔荒冢掩皇王。」郭沫若曾題詩對驪山勝景以及它的歷史地位做了恰當准確的概括。

驪山不僅自然景觀秀麗還有幾十個文物勝跡:烽火台、老母殿、老君殿、晚照亭、兵諫亭、石瓮寺、舉火樓、遇仙橋、秤砣石、雞上架、三元洞、鷂子翻身等。每當夕陽西下,驪山輝映在金色的晚霞之中,景色格外綺麗,即為「關中八景」之「驪山晚照」。

⑧ 驪山有著哪些和王朝相關的傳說故事

西周末年的周幽王與愛妾褒姒曾在這里演出了一場「烽火戲諸侯」的歷史鬧專劇,從而葬屬送了西周王朝。相傳秦始皇生前在驪山與神女相遇,游覽當中欲戲神女,神女盛怒之下,朝他臉上唾了一口,秦始皇很快就長了一身的爛瘡。雖然這是一個神話故事,但隱隱約約可以看出秦始皇與驪山似乎有些緣分。

⑨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的別稱是什麼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的別稱是沉魚、落雁、閉月、羞花。

1、西施:沉魚

春秋戰國時期,越國有一個叫西施,是浣紗的女兒,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過人,有一天她站在一條河邊、清澈見底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得她更加美麗,見到她的美麗身影時,河下面的魚都忘記的游水,漸漸沉到河底,從此西施「沉魚」這個代稱開始傳下來。

2、王昭君:落雁

漢元帝在位期間,南北交兵,邊界不得安靜。漢元帝為安撫北匈奴,送昭君與單於結成姻緣,以保兩國永遠和好。在一個秋高氣爽的日子裡,昭君告別了故土,登程北去。一路上,馬嘶雁鳴,撕裂她的心肝;悲切之感,使她心緒難平。

她在坐騎之上,撥動琴弦,奏起悲壯的離別之曲。南飛的大雁聽到這悅耳的琴聲,看到騎在馬上的這個美麗女子,忘記擺動翅膀,跌落地下。從此,王昭君就得來「落雁」 的代稱。

2、貂蟬:閉月

在三國時期,王允的女兒貂蟬有一天在後花園拜月時,忽然輕風吹來,一塊浮雲將那皎潔的明月遮住,剛好王允瞧見,為了宣揚自己女兒的美麗,她就說月亮見到他女兒時都要躲在彩雲後面,從此貂蟬就得來「閉月」的代稱。

3、楊玉環(楊貴妃):羞花

有一天楊玉環在花園逛時,她對盛開的花說,:「花呀,花呀!你年年歲歲還有盛開之時,我什麼時候才有出頭之日,聲淚俱下的她摸了一下面前的花,沒想到花瓣就立即收縮起來,哪想到,她摸的是含羞草。

這時候剛好有個丫環看到然而到處跑地說楊玉環跟花比時,比不過楊玉環的美麗,花都害羞低下了頭。從此楊玉環就得了「害羞」的代稱。

(9)驪山典故擴展閱讀

歷史典故

1、沉魚之容

西施天生麗質,婀娜迷人,浣紗時魚見其美而忘記了游水,漸沉於水底,故譽其有「沉魚」之美。

事實上,「沉魚落雁」是個成語,通常認為出自《莊子·齊物論》:「毛嬙、麗姬,人之所美也,魚見之深入,鳥見之高飛,麋鹿見之決驟,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原意是說動物不能感受人的美貌。

也有人認為唐代宋之問歌詠西施的《浣紗篇》:「鳥驚入松蘿,魚畏沈荷花。」是這個成語的出處,故認為沉魚代表西施。

2、貂蟬拜月

傳說貂蟬降生人世,三年間當地桃杏花開即凋;貂蟬午夜拜月,月里嫦娥自愧不如,匆匆隱入雲中;貂蟬身姿俏美,細耳碧環,行時風擺楊柳,靜時文雅有餘,貂蟬之美,蔚為大觀。正是因了這種美貌,讓弄權作威的董卓、勇而無謀的呂布反目成仇,使得動亂不堪的朝野稍有安寧之象。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貂蟬以侍婢出現,以死者家屬退身,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只敘列呂布白門樓殞命,便以一句「妻女運回許都」作結,自此,貂蟬生死成了千古之謎。在1971年時,還有人看見了貂蟬墓,但也有說是她女兒的墓。可見三國演義上的說法也不足取信。

3、玉環羞花

有一種小巧玲瓏的花卉,它的復葉酷似芙蓉枝,點點對稱,宛如鳥羽。植株上綴以數朵淡紅色的小花,狀若楊梅。人們用手一指,它那羽狀小葉便很快閉合,葉柄也慢慢垂下,就象初涉人世的少女,因為純潔和朴實,才那樣忸怩、嬌羞,所以人們都叫它「含羞草」。

傳說楊玉環初入宮時,因見不到君王而終日愁眉不展。有一次,她和宮女們一起到宮苑賞花,無意中碰著了含羞草,草的葉子立即卷了起來。宮女們都說這是楊玉環的美貌,使得花草自慚形穢,羞得抬不起頭來。

唐玄宗聽說宮中有個「羞花的美人」,立即召見,封為貴妃。從此以後,「羞花」也就成了楊貴妃的雅稱了。含羞草「羞」於見人,是由於植物電的緣故。含羞草的葉棲基部,有一個薄壁細胞組織叫做「葉褥」,平時裡面充滿了足夠的水分。

當葉片受到刺激時,薄壁細胞里的水分,在植物電的指令下,立即向上部與兩側流去。由於葉片的重量增加,就產生了葉片閉合,葉柄耷垂的現象。含羞草植株纖細嬌弱,為了生存,它在長期的自然選擇中,形成了這種適應環境的特殊本領。

4、平沙落雁

王昭君與西施、貂蟬、楊玉環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有「閉月羞花之貌,沉魚落雁之容」,其中「落雁」,就是指昭君出塞的故事。

竟寧元年(前33年),南匈奴首領呼韓邪單於來長安朝覲漢天子,對漢稱臣,並自請為婿,漢元帝挑選了宮女王昭君。昭君告別故土,登程北去。

一路上黃沙滾滾、馬嘶雁鳴,使她心緒難平,遂於馬上彈奏《琵琶怨》。凄婉悅耳的琴聲,美艷動人的女子,使南飛的大雁忘記了擺動翅膀,紛紛跌落於平沙之上,落雁便由此成為了王昭君的雅稱。

⑩ 是何事悲風秋畫扇,還是 何事秋風悲畫扇 兩句話的典故分別是什麼啊

一、只有一句,是——何事秋風悲畫扇。
「何事秋風悲畫扇」前一句是——人生若只如初見。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悲風秋畫扇——出自清代納蘭性德的《木蘭詞·擬古決絕詞柬友》。意思是:
與意中人相處應當總像剛剛相識的時候,是那樣地甜蜜,那樣地溫馨,那樣地深情和快樂。但你我本應當相親相愛,卻為何成了今日的相離相棄。
二、附原文如下:
木蘭花令
清.納蘭性德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零鈴終不怨。
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譯文】
與意中人相處應當總像剛剛相識的時候,是那樣地甜蜜,那樣地溫馨,那樣地深情和快樂。但你我本應當相親相愛,卻為何成了今日的相離相棄?
如今輕易地變了心,你卻反而說情人間就是容易變心的。
我與你就像唐明皇與楊玉環那樣,在長生殿起過生死不相離的誓言,卻又最終作決絕之別,即使如此,也不生怨。
但你又怎比得上當年的唐明皇呢,他總還是與楊玉環有過比翼鳥、連理枝的誓願。
【這首詞中有兩個典故】
「秋風悲畫扇」:借用漢朝班婕妤的故事。班婕妤曾是漢成帝的妃子,卻遭到趙飛燕的妒忌、饞害而打入冷宮。南北朝梁的劉孝焯就曾經寫過《班婕妤怨》:「妾身似秋扇」,於是就用秋扇比喻被遺棄的女子。
「驪山」「淚雨零霖」「比翼連枝」:都是講的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故事。白居易的《長恨歌》已經把這個故事傳頌千古了。
【創作背景】
這首《木蘭花令》常被我們當做愛情詩來讀,其實只要稍微下一點功夫的話,就會在道光十二年結鐵網齋刻本《納蘭詞》里看到詞牌下邊還有這樣一個詞題:「擬古決絕詞,柬友」,也就是說,這首詞是模仿古樂府的決絕詞,寫給一位朋友的。現在一般認為這個朋友就是指容若公子的知己,當時另一位詩詞大家顧貞觀。
三、作者簡介: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個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史上也佔有光采奪目的一席。他生活於滿漢融合時期,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聯於王朝國事的典型性。雖侍從帝王,卻嚮往經歷平淡。特殊的生活環境背景,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創作呈現出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風格。流傳至今的《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富於意境,是其眾多代表作之一。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