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范仲淹典故

范仲淹典故

發布時間: 2020-12-17 15:15:02

㈠ 關於范仲淹的故事

1、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范仲淹中了進士,得到真宗趙恆的接見,還榮赴了御賜的宴席。在此後的幾十年間,范仲淹政績斐然,如安撫江淮的蝗災、修建「范公堤」等。

但由於喜歡給高層「挑刺」,仕途就像乘電梯般,上上下下,幾起幾落。章獻太後劉娥當政時,他一會兒指責仁宗趙禎不該率領百官給太後祝壽。

一會兒要求太後還政,被貶到蘇州;待得趙禎親政後,他本受到重用,但又接連上書議論國事,譏切時弊,要求改革,結果得罪宰相呂夷簡,再貶饒州。

2、范仲淹多次在朝為官之時寧折不彎,與惡勢力做斗爭,數次遭貶。在被貶謫到饒州之時,他患了肺疾。不久,妻子李氏也病死在饒州。

在附近為官的好友寄其一首《靈烏賦》給他,說朝中之人將其數次直言當做是不祥的叫聲。勸誡他日後閉緊嘴巴,只做一隻翱翔高飛的鳥兒。

范仲淹當即回答了一首《靈烏賦》,稟復說,不管人們怎樣厭惡烏鴉的啞啞之聲,我卻寧鳴而死,不默而生。

3、曾有人在一座靈祠中聽到范仲淹的禱問: " 我將來能當宰相嗎? " 神說不能。又問: " 我不能當宰相,做個良醫如何? " 或當宰相,或當良醫,工作性質雖然不相同,但為民造福卻是相同的。

范仲淹不做宰相就做良醫的思想,確實是那個時代知識分子思想的精華。 " 毅然出走 " 是說范仲淹在二十歲時得知自己的身世,毅然離家出走,到南部 " 應天府書院 " 讀書學習。

4、范仲淹在南京國子監讀書的時候,真宗皇帝路過應天府,人們爭先恐後的前去看望真龍天子,就連書院里的師生也不例外。只有范仲淹一人,還穩坐不動,只一心讀他的聖賢書。

與他交好的同窗對他說,快去看啊,面見天子,這是一個多麼難得的機會啊。但是范仲淹只隨口說了句「將來再見也不晚」,連頭也沒抬又繼續讀書。

第二年他果然高中進士,參加殿試之時,有了面見天子的機會。不僅如此,後來還參加了皇帝舉辦的御宴。

5、范仲淹被貶到浙江當官時,一名小吏孫居中死在任上,家貧子幼,缺路費,不能回鄉。范仲淹贈錢數百緡,(緡,成串的錢,一千文為一緡)雇了一條船,把靈柩和一家老小送歸家鄉。

他派一位老衙吏護送。為避免途中為關卡阻滯,交給一首詩,並囑咐道,「過關過卡,把這個拿出來就行了。」詩雲:「十口相攜泛巨川,來時暖熱去凄然。關津若要知名姓,此是孤兒寡婦船。」

(1)范仲淹典故擴展閱讀

人物評價:

范仲淹「文武兼備」、「智謀過人」,無論在朝主政、出帥戍邊,均系國之安危、時之重望於一身。他對某些軍事制度和戰略措施的改善,使西線邊防穩固了相當長時期。

他領導的慶歷革新運動,雖只推行一年,卻開北宋改革風氣之先,成為王安石「熙寧變法」的前奏;即使在擔任地方官時,他也殫精竭慮,鞠躬盡瘁。

范仲淹不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還是一位卓越的文學家和教育家。作為宋學開山、士林領袖,他開風氣之先,文章論議,必本儒宗仁義。

並以其人格魅力言傳身教,一生孜孜於傳道授業,悉心培養和薦拔人才;乃至晚年「田園未立」,居無定所,臨終《遺表》一言不及私事。

他倡導的「先憂後樂」思想和仁人志士節操,為儒家思想中的進取精神樹立了一個新的標桿,是中華文明史上閃灼異彩的精神財富。

㈡ 范仲淹的故事有哪些

范仲淹(公元989-1052年),字希文,北宋吳縣(今江蘇蘇州)人,著名政治家、文學家。

范仲淹自小胸懷大志,苦學不輟。26歲(1015年)時舉進士初登仕途。1040年,以「龍圖閣學士」的官職出任陝西略副使,兼知延州,抵禦西夏侵犯。1043年出任副宰相後,和其摯友歐陽修等人提出了均田賦、減徭役等十項改革建議內容的「慶歷變法」,遭到皇親國戚等為首的反對而被罷去相位,他請求自貶為鄧州知州。

1044年到任鄧州後,仍志存高遠,以天下為己任,勵精圖治,大興教育之風。在城東南隅相繼主持修建了「百花洲」、「春風堂」、「覽秀亭」等建築。並應好友滕宗諒(南陽籍,見註解)之邀,寫下了千古流傳的不朽名作《岳陽樓記》。「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亦成為激勵後人的千古絕唱。南陽人民為歷史上有這樣一位父母官而自豪。但是,南陽很少有人了解范仲淹是個虔誠的佛教信徒。他為官清正,愛民如子的思想基礎就在於佛法之中。現將《禪林珠璣居士篇》中介紹范仲淹修學佛法與高僧相處的情況,提供給大家,目的讓人們重新認識這位偉大的歷史人物。

范仲淹的故事 范仲淹是1000多年前北宋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他一生為官清正,出將入相,文能安邦,武能定國,他留下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著名格言像金子一樣的閃亮,是中國人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財富,也是他一生經歷的寫照。 在胥口鎮姚舍村一帶傳頌很多范仲淹的故事,當地老百姓都尊稱他為「範文正公」。

一、他做官老百姓放心 從範文山下的「菏花池」跟著流入池的流往東走,就可以看見在山澗水中有一塊巨石取名「印石」據說這是範文正公的「官印」。在印石的左方有三間房子,這就是「咒缽庵」,就是範文正公從小讀書的地方,「斷齊劃粥「的故事就在這里發生的。
范仲淹二歲時,父親范墉病逝,只靠母親為人家縫補來勉強維持,常常一天只能吃兩頓粥,但是他很有志氣。有一次他跟母親到廟里燒香,他在神前禱告,問菩薩:「我將來能做宰相否?能做宰相就要做好宰相,不能做宰相就做個好醫生。」良相和良醫都能造福於人類。所以范仲淹從小讀書就非常認真、刻苦。
在咒缽庵里讀書,,因為貧困,每天只好燒一鍋粥。冬天將粥盛在盆里,等到凝凍後再劃成一塊塊,一頓兩塊,菜就一根農家常吃的雪裡蓊,這就是後來人稱的「斷齊 劃粥」的故事。後來他的娘也死了,他就在咒缽庵里守孝,由於失去了他生活的唯一依靠,因此他的生活更是難到了極點,但是他卻安身樂命,發憤苦讀。范仲淹有一個同窗好友叫石梅卿,父親是做官的,家裡很富裕,看到他安貧苦讀的情景,十分感動,一天石梅卿帶了好些酒肉和一些其他的好菜來說是要和他聚聚,實際上是有意周濟他,不料被范仲淹一口回絕了。范仲淹說:「你帶來這么好的酒菜,真是謝謝你,你的心意我領了,但是我苦日子過慣了,每天斷齊劃粥也不覺得苦,要是吃了你的就過不慣苦日子了,這倒反而害了我。」一席話說得石梅卿心裡熱騰騰的,更加佩服范仲淹了。
范仲淹在睢陽一隻廟里讀書的時候,有一天宋朝皇帝宋真宗路過那裡,聽到這個消息後,全校師生這方轟動,都認為普通老百姓能親睹「天顏「這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所以蜂擁上前圍觀,只有范仲淹一人留下來繼續讀書,人家問他這么難得的機會,你為啥不去看看,范仲淹回答說:「將來再見他也不遲。」正是由於范仲淹的勤學好讀,所以學到了很多真才實學,成了國家的棟梁。
貧賤中范仲淹不為利慾所動,他年輕時曾在睢陽長山的醴泉寺里讀書,常常讀到天明才和衣而睡,有一次偶然發現自己的房中埋藏著一甏白銀,他一聲不響地仍把它掩蓋好。後來范仲淹做了大官,寺里僧人向他募捐,他寫了封信去,果真在他原來住的房中找到了白銀,僧眾紛紛蹺起大拇指贊揚范仲淹的品質可貴,說「他做官百姓放心了」。
他在蘇州做官時,曾買下南園一塊宅地,准備造屋居住,風水先生一看便賀道:「此乃寶地,在此興建住宅家中定會公卿輩出。」范仲淹笑說:「與其獨占寶地,不如讓出辦學豈不出更多的公卿將相之才?」於是他創設學府,延讀名師講學,一時盛況空前各地紛紛仿效故有「蘇學天下為第一」之譽。
「學而優則仕」有人認為只要讀了書便可以做官了。所以一時學堂里人滿為患,姚舍村上的年輕人都去讀書了,一時甚至連田地都荒蕪了,秋天一過連糧食也沒有吃了。范仲淹看到這個情況後便去勸說,講清了「學而優則仕」和「民以食為天」的關系,很多人知難而退,仍舊高興地回到家鄉務農去了。家鄉父老無不感謝范仲淹對他們子女的教誨。
60多歲了,范仲淹在杭州做官,便主動退休,弟了們主張在洛陽造個花園享享福,他對弟子們說:「剩下的風貌不多了還修什麼花園有一天他又來到天平山下,看見一個風水先生為人家選墓地,只聽這個風水先生說:」這塊地是五虎盤羊之地(周圍有五座裸石山圍住中間一條土埂,舊說,石屬虎土屬羊所以稱之為五虎盤羊)冊上的石頭像亂穿心是塊絕地,而且要絕五代。「范仲淹一聽,心想我做了了世官,實在難做,不如讓我買下來做祖墳,讓小輩從此不再做官,要絕就絕我一家吧,不要讓他再害別人了,於是買下做了祖墳。老百姓都於心不忍,便對天埋怨道:「老天呀,老天,你睜開眼看看范大人這么好,你忍心讓他的小輩絕子絕孫,受苦受難嗎?老天要是你真有靈驗就幫幫我們老百姓的忙,讓范大人家多出幾個像他老人家一樣的人。就在范仲淹高祖落葬的那天晚上,說也奇怪,當時還是滿天星斗,一會兒卻便雷鳴電閃,接著便是狂風暴雨把白雲山本是萬箭穿心的巨石統統豎了起來,變成了」萬箭朝天「,使絕地變成了寶地。天平山因葬了范仲淹的祖先,為了紀念他,人們把天平山稱作范墳山了。

㈢ 范仲淹負責任的故事

1、故事:

1028年,范仲淹服喪結束。經過晏殊的推薦,他榮升秘閣校理——負責皇家圖書典籍的校勘和整理.秘閣設在京師宮城的崇文殿中.秘閣校理之職,實際上屬於皇上的文學侍從。 三年之後,任右司諫.有了言官的身份,他上書言事更無所畏懼了。

1033年,京東和江淮一帶大旱,又鬧蝗災,為了安定民心,范仲淹奏請仁宗馬上派人前去救災,仁宗不予理會,他便質問仁宗:「如果宮廷之中半日停食,陛下該當如何?」仁宗驚然慚悟,就讓范仲淹前去販災。他歸來時,還帶回幾把災民充飢的野草,送給了仁宗。

范仲淹看到宰相呂夷簡廣開後門,濫用私人,朝中腐敗不堪。范仲淹根據調查,繪制了一張「百官圖」,呈給仁宗。他指著圖中開列的眾官調升情況,對宰相用人制度提出尖銳的批評。

范仲淹慷慨論天下事,奮不顧身,犯言直諫,乃至多次被讒受貶,卻至死不悔,「寧鳴而死,不默而生」!

2、故事的主旨: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對黎民百姓負責,主動擔起責任前去賑災;對宮中的不平之事提出批評。他心繫天下,無淪在朝主政、出帥戍邊,均系國之安危、時之重望於一身。

(3)范仲淹典故擴展閱讀:

范仲淹評價:

范仲淹「文武兼備」、「智謀過人」。他對某些軍事制度和戰略措施的改善,使西線邊防穩固了相當長時期;他領導的慶歷革新運動,雖只推行一年,卻開北宋改革風氣之先,成為王安石「熙寧變法」的前奏;即使在擔任地方官時,他也殫精竭慮,鞠躬盡瘁。

范仲淹不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還是一位卓越的文學家和教育家。作為宋學開山、士林領袖,他開風氣之先,文章論議,必本儒宗仁義;並以其人格魅力言傳身教,一生孜孜於傳道授業,悉心培養和薦拔人才;乃至晚年「田園未立」,居無定所,臨終《遺表》一言不及私事。

他倡導的「先憂後樂」思想和仁人志士節操,為儒家思想中的進取精神樹立了一個新的標桿,是中華文明史上閃灼異彩的精神財富。千載迄今,各地有關范仲淹的遺跡始終受到人們的保護和紀念。

㈣ 范仲淹中舉的故事誰知道

儒林外史中寫的故事是:范進中舉;
當然范仲淹也中過舉人,
范仲淹是唐朝宰相范履冰回的後人。他本人是答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和文學家,世稱「範文正公」。
他的中舉過程: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秋和八年(1015年)春,范仲淹通過科舉考試,中榜成為進士。在崇政殿參加御試時,他第一次看見年近五旬的真宗皇帝。後來還榮赴了御賜的宴席。二月的汴京(今開封市),春花滿目。進士們坐跨駿馬,在鼓樂聲中遊街:「長白一寒儒,名登二紀余」。他吟著這樣的詩句,想到自己已經二十七歲。比起旁邊的滕宗諒等人,年紀顯得大了許多。不久,他被任命為廣德軍的司理參軍(廣德軍位置在今安徽廣德縣一帶,司理參軍是掌管訟獄、審理案件的官員,從九品)。接著,又調任為集慶軍節度推官(集慶軍轄境位置在今安徽亳州一帶,節度推官是幕職官,從八品)。他把母親接來贍養,並正式恢復了范姓,改名仲淹,字希文。從此開始了近四十年的政治生涯。

㈤ 范仲淹故事的文言文

⑴孤 :幼年喪父
⑵適 : 古時指女子出嫁
⑶世家: 家世
⑷去 : 離開,離去版
⑹饘粥:饘(權zhān);稠粥
⑸南都: 今河南商丘
⑺昃:昃(zè);日偏西
⑻寢 : 睡覺
⑼或 : 有時
⑽怠 : 疲憊睏倦
⑾輒 : 就,於是
⑿六經: 儒家的六部經典著作,指《詩》《書》《禮》《易》《樂》《春秋》
⒀旨 : 要領

㈥ 范仲淹畫粥典故

苦學成材——范仲淹
范仲淹(989~),字希文,蘇州吳縣(今屬江蘇)人。北宋初期著
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和文學家。太宗祥符進士,由晏殊薦為秘閣校理。後拜
樞密副使、參知政事。他主張推行新政,改革吏治,提倡農桑,減輕勞役,
加強軍備,因保守派反對而失敗。工於詩詞散文,有《範文正公集》。
范仲淹本來生活在一個官宦之家。五代時期,他的爺爺范贊時任吳越國
秘書監。父親范墉任武寧軍(徐州)節度掌書記。范仲淹就是范墉在徐州所
生的第三個兒子。可悲的是當范仲淹剛兩歲時父親便去世了。隨著家境的衰
落,他的母親謝氏不得不帶著他改嫁給淄州長山縣(今山東鄒平縣東)朱氏,
更姓朱,名說,中進士後恢復本姓。范仲淹小時候很有志氣。他曾在長白山
(今山東鄒平縣南)醴泉寺讀書,因家庭貧苦,每天只能煮一盆薄粥,劃作
四塊,早晚各兩塊,切一點薺菜,加一點鹽來吃,這樣苦學了三年。後來,
他知道了自己的家世,十分難過,哭著辭別了母親,到南部(今屬商丘)學
舍讀書。他這時學習更加刻苦,夜以繼日,有時通宵達旦,五年沒有脫衣服
睡過覺。由於范仲淹勤奮學習,終於成為一個很有學問的人。
范仲淹從小就懷有遠大的抱負。當他還是個秀才時,就「以天下國家為
己任」,後來他當了諫官,大膽揭發呂夷簡濫用職權,任用私人,受到貶謫
處分。後來他在與西夏的戰爭中立了大功,又回朝任副宰相,積極推行新政,
因觸犯一部分權貴利益而遭到排擠,回到陝西防守邊境,新政也就廢止了。
第二年,他在岳州做官的老朋友滕子京修建當地的名勝岳陽樓,請范仲淹寫
篇紀念文章。范仲淹寫下了膾炙人口的《岳陽樓記》。他在這篇文章里提出,
一個具有遠大抱負的人,應該「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一千
多年來,這句話成為激勵中華民族古往今來的仁人志士,為國為民,奮斗不
息的警句。范仲淹一生艱苦樸素,經常把自己的薪俸分給鄉親,深得人民擁
戴。他「死之日,四方聞者,皆為嘆息」,人民「哭之如父」。

㈦ 范仲淹的名人故事

范仲淹小時候家境貧寒,經常挨餓,後來他學習的時候,因為糧食不夠吃,把粥放涼後劃分成幾塊,然後一次吃一小塊,才挨過了那段艱苦的時光

㈧ 范仲淹小時候有什麼故事嗎

范仲淹小時候有一次去算命,看到一位算命先生,就問:「你幫我看一看,我能不能當宰相?」算命先生說:「小小年紀,為何口氣這么大?」范仲淹有些不好意思:「不然,你再看看,我能不能當醫生?」

算命先生納悶,怎麼志願如此懸殊,就問:「你為什麼選擇這兩個志願?」范仲淹答:「因為只有良相跟良醫可以救人。」算命先生聽後很感動,就說:「你有這樣一顆心,乃真正的宰相之心,所以你以後一定可以當宰相。」

(8)范仲淹典故擴展閱讀

范仲淹「文武兼備」、「智謀過人」,無淪在朝主政、出帥戍邊,均系國之安危、時之重望於一身。他對某些軍事制度和戰略措施的改善,使西線邊防穩固了相當長時期。

他領導的慶歷革新運動,雖只推行一年,卻開北宋改革風氣之先,成為王安石「熙寧變法」的前奏;即使在擔任地方官時,他也殫精竭慮,鞠躬盡瘁。

范仲淹不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還是一位卓越的文學家和教育家。作為宋學開山、士林領袖,他開風氣之先,文章論議,必本儒宗仁義;並以其人格魅力言傳身教,一生孜孜於傳道授業,悉心培養和薦拔人才;乃至晚年「田園未立」,居無定所,臨終《遺表》一言不及私事。

他倡導的「先憂後樂」思想和仁人志士節操,為儒家思想中的進取精神樹立了一個新的標桿,是中華文明史上閃灼異彩的精神財富。千載迄今,各地有關范仲淹的遺跡始終受到人們的保護和紀念。

㈨ 有關范仲淹的故事

1、斷齏畫粥

范仲淹幼年喪父,四歲時隨繼父遷至長山 ,勵志苦讀於醴泉寺。因家境貧寒,便用兩升小米煮粥,隔夜粥凝固後,用刀切為四塊,早晚各食兩塊,再切一些腌菜佐食。

成年後,范仲淹又到應天書院刻苦攻讀,冬天讀書疲倦發困時,就用冷水洗臉,沒有東西吃時,就喝稀粥度日。一般人不能忍受的困苦生活,范仲淹卻從不叫苦。經過苦讀,范仲淹終於在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進士及第,官至參知政事。

2、龍圖老子

寶元元年至慶歷三年(1038年—1043年)間,范仲淹以龍圖閣直學士身份經略西線邊防,改革軍事制度、調整戰略部署,構築以大順城為中心、堡寨呼應的堅固防禦體系,西北戰線固若金湯,夏人不敢犯。

西北邊陲謠曰:「軍中有一范,西賊聞之驚破膽。」羌人稱范仲淹為「龍圖老子」 ;夏人稱其為「小范老子」,認為「小范老子胸有十萬甲兵!」

3、寬厚仁愛

范仲淹擔任邠州知州時,有一次登樓飲酒,尚未舉杯,就看到幾個人披麻戴孝地營造葬具。范仲淹急忙派人詢問,得知是一名書生客死邠州,准備就近埋葬,但墓穴、棺材和治喪用具尚未制備。范仲淹聽後非常悲傷,立即撤去酒席,並贈以錢財,使其得辦喪事。

慶歷年間,張海(一說王倫)率領人馬攻打淮南,路過高郵,高郵知軍晁仲約料想無法抵擋,就昭示當地富人捐錢獻酒,前去慰勞,「盜寇」很高興,沒有施暴就離開了高郵。事情傳開後,朝廷非常憤怒,富弼提議處死晁仲約。

范仲淹說:「若郡縣兵力足以應戰或防守,遭遇賊兵不抵禦而去賄賂,在法理上知軍必須處死;但實際情況是高郵兵力不足,根本沒有辦法抵抗或防守;這種情況下殺死知軍不是立法的本意。」仁宗聽後,接受范仲淹的意見,赦免了晁仲約。

范仲淹治理國家崇尚忠厚,勤政愛民,深得百姓愛戴。范仲淹戍邊西北時,邠州、慶州的百姓和眾多的羌部族,在其生前就懸掛他的畫像以祭拜。范仲淹去世後,聞知消息的人無不扼腕嘆息,羌部族的數百首領,像孝子一樣放聲痛哭,並齋戒三日以後才離開。

4、嚴謹治學

范仲淹替人寫墓誌銘,寫畢封好剛要發送時,忽然想到:「這篇銘記不能不讓尹洙看。」第二天,范仲淹就把銘文交給尹洙過目,尹洙看後說:「你的文章已經很出名,後代人會以你的文章為典範,不能夠不謹慎啊。

現在你把轉運使寫作刺史,知州寫成太守,固然清雅古雋,但現在卻沒有這些官職名稱,後人必然心生疑惑,這正是引起庸俗文人爭論的原因啊。」范仲淹聽後,感嘆地說:「多虧請你看了,否則,我差一點要失誤啊。」

5、只彈履霜

范仲淹素愛彈琴,曾於琴中思古,又向志於琴道的崔遵度請教「琴何為是」,並問還有誰與他志同道合,崔公說是唐處士,於是范仲淹「拜而退,美而歌曰:有人焉,有人焉,且將師其一二。」

他為自己尋到能學琴與琴道的老師快樂如孺子。據陸游《老學庵筆記》載:「範文正公喜彈琴,然平日只彈《履霜》一操,時人謂之范履霜。」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