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理解典故

理解典故

發布時間: 2020-12-30 05:58:40

A. 有時候,我們也需要積累一些什麼,以幫我們理解一些古詩詞中的典故

積累詩詞典故,1、冰雪以冰雪的晶瑩比喻心志的忠貞、品格的高尚。
如「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冰心:高潔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壺冰」比喻一個人光明磊落的心性。再如「應念嶺海經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嶺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樣晶瑩、高潔。
2、月亮對月思親——引發離愁別緒,思鄉之愁。
如「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如「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望月思故國,表明亡國之君特有的傷痛。如「磧里徵人三十萬,一時回首月中看。」磧,沙漠,茫茫大漠中幾十萬戰士一時間都抬頭望著東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鄉之情。
3、柳樹以折柳表惜別。
漢代以來,常以折柳相贈來寄託依依惜別之情,由此引發對遠方親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鄉之情。如 1987 年曾考過的《送別》詩: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
由於「柳」、「留」諧音,古人在送別之時,往往折柳相送,以表達依依惜別的深情。這一習俗始於漢而盛於唐,漢代就有《折楊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達惜別之情。唐代西安的灞陵橋,是當時人們到全國各地去時離別長安的必經之地,而灞陵橋兩邊又是楊柳掩映,這兒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別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傷別」的詩。後世就把「灞橋折柳」作為送別典故的出處。故溫庭筠有「綠楊陌上多別離」的詩句。柳永在《雨霖鈴》中以「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來表達別離的傷感之情。
4、蟬以蟬品行高潔。
古人以為蟬餐風飲露,是高潔的象徵,所以古人常以蟬的高潔表現自己品行的高潔。《唐詩別裁》說:「詠蟬者每詠其聲,此獨尊其品格。」
由於蟬棲於高枝,餐風露宿,不食人間煙火,則其所喻之人品,自屬於清高一型。駱賓王《在獄詠蟬》:「無人信高潔。」李商隱《蟬》:「本以高難飽」,「我亦舉家清」。王沂孫《齊天樂》:「甚獨抱清高,頓成凄楚。」虞世南《蟬》:「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他們都是用蟬喻指高潔的人品。
5、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襯荒涼,以抒發盛衰興亡的感慨。

B. 對同一個典故,解讀者為什麼會有多種理解

不為什麼,就是各取所需而已。
不要說一個典故,就是一句話,甚至一個字,專都會有多種理解屬的。
就如同季梁講了個「南轅北轍」的故事,勸魏王不要進攻邯鄲一樣,可能是諷刺魏王行動和目的相抵觸;但也可能是勸喻魏王要避其鋒芒、迂迴作戰。因為那個車夫或許聽說南邊韓楚正欲開戰,他寧可從北面繞過去,也不敢冒險。
再說漢字含義的豐富多彩,更是世界上其它語言所不及的。例如最簡單的「上」字,他可以是名詞,又可以做動詞、形容詞,在網路里,「上」的義項加起來有52個,即有52種不同的含義。因此,一個典故有多種理解,就不需要驚訝了!

C. 《關於理解詩詞典故的幾個問題

詩詞的用典是從古至今一個廣泛運用和討論的問題,為了 更好地掌握其中的奧妙,本篇文章從詩詞用典的含義來源、分類、作 用、常用的用典詞語和需要注意的問題以及具體的實例探索等方面把 關鍵詞:詩詞用典;釋義;分類;作用;問題和實例。詩詞用典是我國詩詞寫作的藝術手法之一,目的可說是為了「化 典之妙用,增詩之靈秀。」
一、「用典」釋義和來源: 典,即典故;典故也即典事;所以用典也稱用事。
當然比較權威的辭典也有其解釋:
一、《辭海》中定義:「詩文中 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來歷出處的詞語。」
二、《辭源》中定義:「詩文 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來歷出處的詞語。」
三、《現代漢語詞典》定義: 「詩文中引用的古書中的故事或詞語。」
顯而易見地,典故包含了事 典(古代的故事)和語典(有來歷出處的詞語)兩個方面的內容。通 俗地說就是古往今來的詩人詞人們為了擴大詩詞內涵、豐富詩詞底蘊 和增加詩詞風采而在詩詞寫作中引用和詩詞內容有關的古代故事,或 者是前人作品中有來歷有出處的語句。 「典故」一詞最早出現在《後漢書—東平憲王傳》,由此我們可知,「用典」來源於古文。……
二、「用典」的分類: 詩詞用典既要准確也要簡明,通常情況下(按內容和形式)可分 成明用典、暗用典和化用典三類。
1、明用典: 也稱「直接用典」,表現為字面上下不甚連屬,意義不甚貫通, 讓人一看就知道是在用典。 例如:曹操《長歌行》里引用前人詩文是比較直接的引用。還有 其中的一句「何以解憂,唯有杜康。」直接引用「杜康」,典出中國古代傳說:杜康是歷史上第一個造酒的人,在詩詞里也做酒的代稱。用 「杜康」解憂,正引出了深憂難解。
2、暗用典: 又稱「間接用典」,即把將要表達的意思暗含在典故之中,以隱 喻象徵的手法出之,或是通過自己的藝術語言婉轉自然地表達出來。 例如:賀知章的《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詩中用「碧玉」形容柳樹,顯示出柳樹的鮮嫩新翠,同時,「碧玉」 也是用典,有另一種意思是樂府里的《碧玉歌》中「碧玉小家女」之 句,後世遂以「小家碧玉」指代小戶人家出身的年輕貌美的女子。
3、化用典: 有的詩人,精於構思,字面上氣暢意通,無用典痕跡,實際上是 經過加工改造,或改變願意,或另釋新意。 例如:劉禹錫的《蜀先主廟》: 「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 唐王朝有過開元盛世,但到劉禹錫所處的時代,國勢日益衰頹。 詩人表面是詠史懷古,實則借古諷今。
受字數限制,供參考。

D. 有什麼關於「先理解被人 在被別人理解」的傳統故事或歷史典故嗎不勝感謝!!!

相應的傳統故事:
1.推己及人。
春秋時,有年冬天,齊國下大雪,連著三天三夜還沒停。
齊景公披件狐腋皮袍,坐在廳堂欣賞雪景,覺得景緻新奇,心中盼望再多下幾天,則更漂亮。
晏子走近,若有所思的望著翩翩下降的白絮。景公說:「下了三天雪,一點都不冷,倒是春暖的時候啦!」
晏子看景公皮袍裹得緊緊的,又在室內,就有意的追問:「真的不冷嗎?」景公點點頭。
晏子知景公沒了解他的意思,就直爽的說:「我聽聞古之賢君,自己吃飽了要去想想還有人餓著;自己穿暖了還有人凍著;自己安逸了還有人累著。可是,你怎麼都不去想想別人啊!」景公被晏子說得一句話也答不出來。
2.將心比心。
春秋時五霸之一的楚莊王,一天晚上,為酬謝有功將士,擺了一席盛大的酒宴,要開懷暢飲。在輕歌妙舞的氣氛中,忽然,燈火全部熄滅。黑暗中庄王的愛妾受到一個將士的調戲(似乎是無意的失誤)。她急中生智,一把抓下那個將士的頭冠,讓庄王點燈,捉拿那個無冠帶的人。庄王不但沒有發怒,反而說:無妨,此刻宴樂飲酒自不必拘泥婦人之節。並讓所有的人都取下頭冠,當燈火再亮時,將士中無一人戴頭冠。真是難得的大度,十足的人情味。數年之後,楚軍與晉軍交戰,楚軍處劣勢,突然,一位將士沖向敵陣,使戰爭轉敗為勝。這位將士就是當年調戲庄王愛妾的那人。

E. 如何理解歷史典故「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典故說的是韓信這個人,韓信因為蕭何的看重和舉薦,內才得容以建功立業,施展自己的才華,但是最後也因為蕭何騙他入宮,導致被呂後殺害,所以才有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說法。

F. 典故是什麼意思

典故原指舊制、舊例,也是漢代掌管禮樂制度等史實者的官名。後來一種常見的意義是指關於歷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故事或傳說。

典故還有一類是事典,事典的概念比較清晰,指由古代故事所構制的詞語,如「刻舟求劍」、「完璧歸趙」等等。

至於典制典故,應是指那些使用時代已不存在這些典制,用這些典制詞語有借代、喻指等義的。這一類數量並不是很多。它與掌故的區別是:它只是掌故中的有借代、喻指等義的那一部分。

典故分類:

1、成語典故,如 不入虎穴 焉得虎子,按圖索驥等。

2、歷史典故,如馮唐易老,李廣難封等。

3、文學典故,如曉風殘月,大江東去等。

4、文化典故,如牛郎織女等。

(6)理解典故擴展閱讀:

來源:

典故的來源大致有三個。第一,來源於民間故事、傳說、民間習俗、神話、歷史上的著名事件,或是某個地名等。如傳說古時候有個叫嫦娥的女士偷吃了長生不老的葯,但她吃的多了點,就不由自主地飛到月亮上去了。這就是典故「嫦娥奔月」的由來。

第二,來源於一些歷史書上或文學作品中的故事和人物。如古代有個叫謝靈運的詩人,說世界上所有人的才華加起來要有十斗的話,曹植一個人就佔了八斗。他自己一斗,天下人共分一斗。後來人們就稱才華超出普通人很多的人為「才高八斗」。

第三,來源於佛經、聖經等宗教書上的故事、人物、禮儀等,如「天女散花」這個典故來源於佛經,後來常用來形容下雪、落花地的情形。「替罪羊」這個典故來源於聖經,喻指為代替別人承擔過錯的人。

參考資料:

網路--典故

G. 如何理解歷史典故「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呢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歷史典故,講的是西漢開國功臣韓信和蕭何之間的故事,韓信在劉邦建立大漢的過程中、在楚漢相爭時,韓信戰功赫赫,是作出巨大貢獻發的,他的的軍事成就也是非常高,在兵家中也有很高的地位。他因功故而在後來得以封為異姓諸侯王。不過後來他的落下被殺的悲慘結局。而他的成就和結局都是和一個人有很大關系的,這個人就是蕭何,所以就有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成語。

雖然如此,呂雉還是沒有放棄殺韓信的想法,她知道蕭何對韓信有推薦薦之功,故而韓信對蕭何頗為信任和敬重,於是呂雉就讓蕭何以他的名義叫韓信進宮。最終韓信在呂雉和蕭何的設計下進宮而被殺,落下了悲慘的結局。

因為韓信多虧蕭何的推薦,才得以建功立業、功勛卓著的,而韓信被殺,也是因為蕭何的原因。由此韓信一生的成與敗都是和蕭何有關,所以就有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這個詞語了。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也就是說,不論是成功,還是失敗,都是因為一個人。一個人可以讓其成功,而也可以讓其失敗,說明這個人的重要性。之所以這個人能讓其失敗,是因為在之前這個人讓其成功,從而其對這個人非常信任。但也因為對這個人的信任,就讓其沒有戒心而又導致失敗。

H. 理解的典故

歷史上的周瑜胸襟廣闊,氣度寬宏。老將程普因周瑜年輕地位卻比專自己高,對他不服,多次當屬面侮辱他,周瑜都不跟他計較,程普最後被周瑜的才華和品德所折服,感動得說:「與周公瑾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和他成為好友。
這類故事記載得很少,找了半天就這一個!~

I. 求個典故,對同一樣東西產生不同理解的

解夢
有個秀才進京去趕考,住在一家客店裡,考試前兩天,他做了三個夢。第一個內是在牆頭容種菜;第二個是下雨天他戴著斗笠打著傘;第三個是和心愛的表妹光著身子背靠背的躺在床上。
醒來後,秀才覺得很奇怪,就去找算命先生解夢。算命先生一聽,對他說:「你不必考了,你想啊,牆頭種菜---白費勁;戴斗笠打傘---多此一舉;和表妹光身子背靠背---沒戲啊。」
秀才心灰意冷的回到店裡要收拾行李回家。店老闆很奇怪就問秀才為什麼不考了。秀才就把事情說了一遍,老闆一聽樂了,說:「我也會解夢。我倒覺得是好夢。你想啊,牆頭種菜----高中啊;戴斗笠打傘---有備無患啊,和表妹光身子背靠背---翻身就成啊。」秀才一聽,果然有道理,就信心十足的去趕考了,居然中了探花。

J. 最難理解的十大成語典故

1、安不忘危

我國最早的一部占卜書《周易》關於吉凶禍福有深刻的論述,特別在治國方面的解釋是相當深刻。真正有遠見卓識的人,應該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亂。

告誡當政者在生存的時候不要忘記滅亡,在安定的時候不要忘記危險,在國家大治的時候不要忘記發生動亂的可能性。「安」的背後之所以隱藏著「危」,是因為許多人缺乏「居安思危」的意識,導致最安全的狀態演變為最危險的狀態。

2、出奇制勝

春秋時期,燕昭王派大將樂毅攻齊。五年便攻下齊國七十多座城池,齊國最後只剩下即墨。赫赫有名的齊國人田單足智多謀,對兵法也是了如指掌。

最初他在齊國臨淄當一名微不足道的小吏,樂毅攻入齊國時,他讓家人把車軸兩端突出部分鋸掉,在軸頭包上鐵皮,安平被燕軍攻破後齊人爭先恐後逃亡,許多車子軸頭被撞斷,唯有田單家的車子由於經過改裝,他們安全地逃到了即墨城。

即墨大夫守軍推舉田單為將軍領導即墨的抗燕。公元前279年,燕昭王去世後,燕惠王派大將騎劫接替樂毅的職務,將樂毅調回國。樂毅被無緣無故撤職後,燕軍士氣一落千丈。田單接二連三地派人混進燕軍四處散布流言蜚語,致使齊軍的士氣高漲,而燕軍的鬥志則越來越鬆懈。此時田單在晚上叫人把數千條牛集成群,將牛的尾馬點著火,派五千精兵跟在牛的後面。

燕軍被突如其來的牛群嚇壞了,他們像驚弓之鳥一樣手足無措地四散而逃,跟在牛群後面的齊軍趁亂將燕軍殺得一敗塗地。田單奮起直追,將七十多座城池悉數奪回,在田單的擁護下襄王被立為齊軍,田單也被封為安平君。

3、白駒過隙

春秋時期,孔子專程去向德高望重的老子請教關於「至道」的學問,老子對孔子說道:「你想問道的學問,就必須先齋戒,把心裡的雜念去掉,專心致志,洗滌身心才能夠聽得進去。現在我給你粗略的說一說道的內容。」

接著老子推心置腹地對孔子說:「人活在天地之間,時間是非常短的,就像是白色的駿馬一閃而過,世間的事總是千變萬化,生的生,死的死,生了死,死了生,生死往來都是在變化,這本來就是常態不足為奇。

但是人們對於死卻感到十分悲傷,因為他們被生死的觀念思維所束縛。如果能夠將死看成身體埋在地下而精神升華至天空成為無形的東西,那就是從有形歸於無形,便不會感到悲哀了。道是不可以多求問的,最重要的是心神領會,當你真正懂了就可以知道其中的奧秘。」孔子聽了以後向老子表示感謝,並回去通過深思熟慮,真正悟出了道理。

4、當局者迷

唐朝時期,赫赫有名的學者元澹撰寫過三十多篇《魏典》,在當時產生很大的影響。大臣魏光上書給唐玄宗提出把魏徵修訂過的《禮記》列為經書,唐玄宗非常贊同,他讓元澹等人進行校閱並加上註解。經過元澹等人廢寢忘食的工作完成了這個任務。

此時右丞相張卻提出異議,他說西漢戴聖的《禮記》用了上千年,東漢時鄭玄也加過註解,改用魏徵的修訂本不是多此一舉嗎?玄宗聽了也覺得有道理,於是開始改變主意。元澹為此用主客對話的形式寫了一篇《釋疑》的文章來表明本子要改換的觀點。其中客人先問:「《禮記》這部作品,是戴聖編寫鄭玄加註的好還是魏徵修訂的好?」

主人回答道:「戴聖編著的本子從西漢就開始用,其中自相矛盾的地方很多,正是因為這樣魏徵才重新進行整理,只是沒想到有部分墨守成規的人會提出反對意見。」客人聽後贊不絕口地稱道:「是呀,這好像是下棋一樣,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啊!」

5、走為上計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十八回:晁蓋問吳用道:「我們事在危急,卻是怎地解救?」吳學究道:「兄長不須商議,『三十六計,走為上計』。」晁蓋道:「卻才宋押司也教我們走為上計,卻是走那裡去好?」吳用道:「我已尋思在肚裡了。如今我們收拾五七擔挑了,一徑都走奔石碣村三阮家裡去。

今急遣一人,先與他弟兄說知。」晁蓋道:「三阮是個打魚人家,如何安得我等許多人?」吳用道:「兄長,你好不精細!石碣村那裡一步步近去,便是梁山泊。如今山寨里好生興旺。官軍捕盜,不敢正眼兒看他。若是趕得緊,我們一發入了伙。」

晁蓋道:「這一論極是上策,只恐怕他們不肯收留我們。」吳用道:「我等有的是金銀,送獻些與他,便入伙了。」正是:無道之時多有盜,英雄進退兩俱難。只因秀士居山寨,買盜猶然似買官。

6、因材施教

春秋時期,赫赫有名的孔子成為了中國最早公開講學的教育家,他在長期的實踐教學中積累了很多寶貴的經驗,「因材施教」就是其中一個。孟武伯、孟懿子、子夏、子游四人都開誠布公地問孔子怎樣做才算是「孝」。

孔子給予他們的回答卻是不相同的:孟武伯對父母的冷暖病痛從來都不注意,孔子推心置腹地對他說,首先要關心父母的健康,才稱得上孝;孟懿子是魯國的達官貴人,一直以來對「周禮」就視而不見,常有違犯周禮的僭(jiàn)越行為,孔子就跟他說,無論父母生前死後,都要遵守周禮,才稱得上孝。

子游、子夏平時對父母生活還是很關注,孔子就對他們說對待父母的態度和藹可親,必恭必敬便是孝。同是一個「孝」,根據每一個學生的不同情況孔子都給予了不同的回答,這便是有的放矢的教育。

7、相知恨晚

西漢時期,吳楚等七王舉兵叛亂,漢景帝任命竇太後的侄子竇嬰被為大將軍,還賞賜給他很多的錢財。竇嬰把皇帝賜的錢物放在走廊上,將士們路過走廊時可以按自已的支出取用,自己卻分文不取。

戰亂平定之後,竇嬰被封為武其侯,後來還當過丞相,當時位高權重,許多達官貴人們都想投到他門下,因此阿其所好用盡所有辦法巴結他,當時可謂門庭若市。平定七王之亂時灌夫曾經帶著數十個騎兵沖入吳王營中殺敵數十人,戰功赫赫有名,灌夫平時為人剛正不阿,對阿諛奉承的事情深惡痛絕,但他對貧窮沒有身份的人卻保持著尊重。

竇太後死後竇嬰的權力漸漸削弱,過去趨炎附勢的那些人漸漸的開始疏遠竇嬰,但灌夫對竇嬰的態度還是跟往常一樣,兩人相處時經常表示相知太晚。灌夫後來因為竇嬰沒有受到勢利小人的尊重而打抱不平,得罪武安侯田蚡最終招到殺身之禍。

8、唯利是圖

春秋時期,秦恆公與晉厲公雙方簽訂了友好盟約,約定雙方今後保持和平相處的政策,不做任何傷害對方利益的事情。可是沒想到,盟約墨跡未乾,秦桓公就派人到狄國和楚國游說,並且樂此不疲地慫恿它們出兵攻打晉國。晉厲公派特使呂相到秦國去抗議。

呂相推心置腹地對秦桓公說:「你們秦國是一個赫赫有名的大國,可是為什麼從來都是背信棄義?你一方面與晉國簽訂了友好條約,另一方面卻對楚國說,支持它侵犯晉國的行動。世人應該怎麼理解你們的政策?」秦桓公妄自尊大地回答道:「這很好理解,我們所做的一切,就是只要對秦國有好處,其他後果我們可以視無不見。」

呂相吃驚地指出:「你們的做法真是駭人聽聞,這難道不是唯利是圖嗎?」秦桓公說:「你概括得很淮確,我們所需要的正是唯利是圖的政策。」呂相開誠布公地質問道:「你們就不怕別國跟你們斷交嗎?』秦桓公說:「那就悉聽尊便吧。」不久以後,晉、秦便開始絕交了,之後兩國爆發了史無前例的戰爭。

9、人棄我取

戰國時期,魏國國相李悝在國內鼓勵農民多多益善地種糧食,並實行「平糴」法,豐年時國家平價收糧食,荒年時再以平價賣糧食。洛陽城有一個赫赫有名的富商名叫白圭,他從李悝的政策中受到了一些啟發,想出了一套「人棄我取,人取我與」的賺錢理論。

他的做法是:別人如果因為過量生產低價銷售,他就多收購,當別人高價要買的時侯,他便賣出。白圭是這樣操作的:當糧食豐收時大量上市的時侯價格便宜他就買進並囤起來;此時正好是蠶絲、漆價格好的時侯,他在這時侯把囤積的蠶絲跟漆高價賣出去。

到了蠶絲出產的時侯蠶絲價格便宜了他又低價收進,而此時糧食的價格又上漲了,他這時又在高價賣出糧食。白圭樂此不疲地通過這樣低買高賣的手法,他的財富也迅速地增長了。

10、蓬生麻中

公元前87年,漢武帝去世,傳位給8歲的劉弗陵,即漢昭帝,由大司馬大將軍霍光等輔政。漢武帝的五兒子劉胥雖然沒有真才實學但野心不小,見昭帝年少無知,就希望他早日死去,好輪到他當皇帝。劉胥請來女巫詛咒昭帝。那女巫裝神弄鬼,碰巧昭帝命不長,活了21歲就死了,劉胥興高采烈地等著繼位。

不料霍光等決定立武帝的孫子昌邑王劉賀為帝。劉胥惱羞成怒,命女巫詛咒劉賀。劉賀聽說要立他為帝,就濫用職權強搶民女,甚至國喪期間吃喝玩樂。於是霍光採取措施將他驅逐出宮,他只當了27天的皇帝就被廢去。劉胥以為這回可以輪到他了。不料霍光等又立武帝的曾孫劉詢為帝,史稱漢宣帝。

劉胥一方面命女巫詛咒宣帝,一方面與楚王劉延壽暗中勾結,陰謀篡位奪權。後來東窗事發劉延壽畏罪自殺,劉胥則被免去死罪。劉胥讓女巫詛咒皇帝這件事敗露,朝廷決定查究。劉胥如驚弓之鳥,將女巫及知情二十餘人毒死。

劉胥殺人滅口的消息傳開後,宣帝派大臣去審理這個案子。劉胥知道天網恢恢,索性在王府擺開宴席,將兒子叫來,命寵姬穿著霓裳羽衣來獻舞陪飲,直到天明,與大兒子訣別後便上吊自殺。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