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善典故

善典故

發布時間: 2020-12-30 05:40:40

Ⅰ 表現善良的歷史典故

1.宰相肚裡能撐船宋朝宰相王安石中年喪妻,後來續娶了一個妾叫姣娘宋朝宰相王安石中年喪妻,後來續娶了一個妾叫姣娘。
姣娘年方十八,出身名門,長得閉月羞花,琴棋書畫無所不通。婚後,王安石身為宰相,整天忙於朝中之事,經常不回家。姣娘正值妙齡,獨居空房,便跟府里的年輕僕人私下偷情。這事傳到了王安石那兒,王安石使了一計,謊稱上朝,卻悄然藏在家中。入夜,他潛入卧室外竊聽,果然聽見姣娘與僕人床上調情。他氣得火冒三丈,舉拳就要砸門捉姦,但是就在這節骨眼上,「忍」字給他當頭一棒,讓他冷靜下來。他轉念一想,自己是堂堂當朝宰相,為自己的愛妾如此動怒實在犯不上。他把這口氣咽了回去,轉身走了。不料,沒留神撞上了院中的大樹,一抬頭,見樹上有個老鴰(guā)窩。他靈機一動,隨手抄起一根竹竿,捅了老鴰窩幾下,老鴰驚叫而飛,屋裡的僕人聞聲慌忙跳後窗而逃。事後,王安石裝作若無其事。一晃兒到了中秋節,王安石邀姣娘花前賞月。酒過三巡,王安石即席吟詩一首:「日出東來還轉東,烏鴉不叫竹竿捅。鮮花摟著棉蠶睡,撇下乾薑門外聽。」姣娘是個才女,不用細講,已品出這首詩的寓意,知道自己跟僕人偷情的事被老爺知道了。想到這兒她頓感無地自容。可她靈機一動,跪在王安石面前,也吟了一首詩:「日出東來轉正南,你說這話夠一年,大人莫見小人怪,宰相肚裡能撐船。」王安石細細一想,自己年已花甲,姣娘正值弱冠年華,偷情之事不能全怪她,還是來個兩全其美吧。過了中秋節,王安石贈給姣娘白銀千兩,讓她跟那個僕人成親,一起生活,遠離他鄉。這事很快傳出去,人們對王安石的「忍」字當頭,寬宏大量,深感敬佩。「宰相肚裡能撐船」這句話也就成了寬宏大量的代名詞。
2.有愛心的小屈原
「知道嗎?村口的大石洞里能流出米來?那天我親眼看見的。」村子裡發生了奇怪的事,村民們跑來跑去,互相轉告著。
屈原的爸爸皺著眉頭,在廚房裡走來走去,「奇怪!米怎麼會少了?」
他把兩件事想到一起,「嗯,肯定是他!」
天黑了,月亮升到了樹梢上,屈原的爸爸躲在村口的一棵大樹後面,他要干什麼呢?
來了,通往村口的小路上,走來一個人,個子不高,懷里抱著東西,越走越近,可以看出,那是一個孩子。「唉!」屈原的爸爸嘆了口氣,從樹的後面走了出來。
「屈原!」他叫道。
「啊,爸爸,你怎麼在這兒呀?」屈原嚇了一大跳。
「回家再說,咱們先把東西放過去。」屈原的爸爸已經想到,大石洞里的米是兒子放的。
「嗯,嗯,謝謝爸爸。」小屈原不好意思地笑了。原來,善良的小屈原看到村子裡很多人家窮得沒有飯吃,就想出了這個為大家送米的辦法。
他的愛心得到了爸爸的表揚,但是爸爸說了另一些話,讓他明白了更深的道理。
「你這樣能讓所有的窮人吃飽飯嗎?
現在你還小,應該好好讀書,長大了,真正地為大家做些事情。」
「哈哈,我明白了。」小屈原笑了。
3.潘石屹
潘石屹做過很多與慈善有關的事情,但是印象最深刻的還是十年前與一位白血病患者的接觸。那時候,他的事業才剛剛起步,突然收到一封白血病患者的求助信,信中提到由於沒有治病的錢而打算放棄治療了。潘石屹被這份字體俊秀、內容真誠的信打動了,立即把自己一個月的工資和一部分積蓄捐給了那個叫朱晶平的病人,還動員了公司的副總一起捐款。
令潘石屹意想不到的是,朱晶平竟然因此而完全康復,還上了北京電視台的一個節目當眾感謝潘石屹。節目播出之後,潘石屹的辦公室幾乎成了「白血病求助中心」,每天大量的求助電話和來信,讓潘石屹應接不暇,也難辨個中真假。直到近年,潘石屹與一家專業的治療白血病機構合作,捐款500萬,希望能讓更多的身患白血病的兒童活下來。
潘石屹認為做善事固然需要物質支持,但更需要的是慈善、被感動的心。他很氣憤那些打著各色名號為自己謀私利或名聲的行為。他說:「我做善事有兩點,一是救急不救窮,二是關注教育事業。每一次我做善事都感覺到心靈的凈化。」

摘自網路網友,謝謝。

Ⅱ 古今行善典故

楊簡愛民
金人大飢,來歸者日以數千、萬計。邊吏臨淮水射之。楊簡戚然曰:「得土地回易,得人心難。答薄海內外,皆吾赤子,中土故民,出塗炭,投慈父母,顧靳斗升粟而迎殺之,蘄(祈)脫死乃速得死,豈相上帝綏四方之道哉?」即日上奏,哀痛言之,不報。(《宋史·楊簡傳》)
劉氏者,某鄉寡婦也。育一兒,晝則耕作於田間,夜則紡織於燭下,竟年如是。鄰有貧乏者,劉氏輒以斗升相濟。偶有無衣者,劉氏以己之衣遺之。鄉里咸稱其善。然兒不解,心有怨言。母誡之,曰「與人為善,乃為人之本,誰無緩急之事?」母卒三年,劉家大火,屋舍衣物殆盡,鄉鄰給衣物,且為之伐木建屋,皆念劉氏之情也。時劉兒方悟母之善舉也。
求採納。。。

Ⅲ 古代有關於善的故事

善,有時一抬手就能做到,持之以恆地做,就能照亮一個人的一生。
既然有時一抬手就能幫助別人,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我們少年日行一善十分簡單。只要幫助長輩做力所能及的事就可以完
成。每一天,我在家都會幫父母做家務,擦桌子、洗碗和收拾房間都是我
們力所能及的。

有一天,我在學校的大垃圾桶旁看到許多散在地上的飲料瓶,想把它
們撿起來扔進垃圾桶。但是當我一次次翻開周圍垃圾桶的蓋子,看到的都
是已經盛滿的垃圾桶。這時,一位不認識的同學向我走過來,他手裡拿著
一個很大的塑料袋,指著不遠處一個騎著三輪車專門收集廢瓶子的爺爺,
對我說:
咱倆把瓶子收集到這個塑料袋裡,
然後交給那個老爺爺吧!

話還
沒說完,他就把塑料袋撐開,自己幹了起來。我趕緊一手拿一個瓶子和他
一起行善。不一會兒,垃圾桶旁就被我們收拾的乾乾凈凈。我們一回頭,
發現老爺爺的三輪車已經停在我們身旁,還沒等我們吧塑料袋遞給他,他
就微笑的誇贊道:
「呵呵,真是兩個好同學!
」我們也會心的笑了。

我還聽說過一個真實、感人的故事:

有個窮苦學生郝武德·凱禮,為了付學費,挨家挨戶地推銷貨品。

到了晚上,發現自己的肚子很餓,而口袋裡只剩下一個小錢。他在大
街上猶豫徘徊了半天,終於鼓起勇氣,敲響了一戶人家的門,准備討點飯
吃。

然而當一位年輕貌美的女孩子打開門時,他卻失去了勇氣。他沒敢討
飯,卻只要求一杯水喝。女孩看出來他飢餓的樣子,於是給他端出一大杯
鮮奶來。

他不慌不忙地將它喝下,然後問道:
「我應付您多少錢?」

而女
孩的答復卻是:
「你不欠我一分錢。母親告訴我們,
不要為善事要求回報。


他懷著感恩的心,
向女孩深深地鞠了一躬,
真誠地說道:
「那麼我只有
由衷地謝謝您了!


當郝武德·凱禮離開時,不但覺得自己的氣力強壯了不少,而且對善
法因果律和對人的信心也增強了起來。他本來已經陷入絕望,准備放棄一
切的。

數年後,那個年輕女孩病情危急。當地醫生都已束手無策。家人終於
將她送進大都市,以便請專家來檢查她罕見的病情。

他們請到了郝武德
凱·禮醫生來診斷。當他聽說,病人是自己的家鄉某某城的人時,他的眼
中充滿了奇特的光芒。他立刻穿上醫生服裝,走向醫院的病房。當他來到
病人的床前時,他一眼就認出了這個女孩。他立刻回到診斷室,並且下定
決心要盡最大的努力來挽救她的生命。從那天起,他特別觀察她的病情。
經過一次漫長的奮斗之後,終於讓她起死回生,戰勝了病魔
.
最後,批價室將出院的帳單送到郝武德·凱禮醫生手中,請他簽字。
醫生看了帳單一眼,然後在帳單邊緣上寫了幾個字,就將帳單轉送到她的
病房裡。

她不敢打開帳單,因為她確定,她可能需要一輩子才能還清這筆醫葯
費。但最後她還是打開看了,而且帳單邊緣上的一行字,特別引起她的注
目。

她看到了這么一句話:

一杯鮮奶已足以付清全部的醫葯費!


簽署人:
郝武德·凱禮醫生。

她的眼中頓時盈滿了淚水,她心中高興地祈禱著:
「菩薩啊!感謝您,
感謝您的慈愛,藉由眾人的心和手,在不斷地傳播著。


生活中,處處都能見到行善者,處處都能體現到善文化。公交車上給
老人讓座,
馬路上扶持老人或盲人過馬路的故事我們或許已經聽了幾十遍,
但是一個人每天持之以恆做善事的故事你聽過的多嗎?讓我們成為這類故
事的主角吧!

有許多人認為日行一善,善行一生或許並不簡單。其實,每天做到不
亂破壞身邊的環境也算是善行一生了。

在每一個假期里,我們可以帶動小區同一個樓棟的居民一起做善事,
也可以積極參與小區物業舉辦的奉獻愛心的活動„„

在學校上學的日子裡,我們可以幫助同學,維護班級的環境,監督別
的同學保護環境。既然我們是祖國的花朵,就應改努力讓花朵綻放的更加
美麗,讓腳下的土壤更加干凈。

雷鋒的故事是我聽過的唯一一個關於「善行一生」的故事。他出身貧
困家庭,
卻一生都在為人民服務,
最後也是在為人民服務的過程中犧牲的。
他是我們「善行一生」的好榜樣。

持之以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要想善行一生,就要有毅力、意念和
一顆樂於奉獻的心。在生活中,從小事做起,不僅能換來微笑和誇獎,還
能換來擁有高尚品格的心靈。

日行一善,善行一生。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吧!

Ⅳ 知人善用的典故

1、劉邦
在「楚漢爭霸」時,劉邦知人善任,廣納賢才,任人唯賢,因此戰勝了項羽。張良破落專流浪屬,韓信招搖過市,蕭何曹參縣衙收賄,吹鼓手周勃以及屠狗仔樊噲,都因劉邦用其一技之長,在和項羽的戰爭中立下了赫赫戰功,成為西漢王朝的開國勛爵。
2、李世民
在中國上,唐太宗李世民一朝,可以說是人才之盛,實所謂燦若星河。魏徵敢於直諫,恥君不及堯、舜,以諫諍為己任;房玄齡孜孜奉國,知無不為;李靖才兼文武,出將人相;魏徵為主的諫諍大臣,還經常勸諫和建議唐太宗要記取隋朝和隋煬帝滅亡的教訓,實行偃武修文,廣納賢才,從而為大唐帝業打下良好基礎。可以說,正是因為唐太宗在用人上不拘一格,使人盡其オ,才盡其用。做到知人善任,唯才是舉。オ開創了名垂史冊的「貞觀之治」。

Ⅳ 性善論的典故

《孟子·告子上》:「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回;是非之心,人皆有之答。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
《孟子·公孫丑上》:「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運之掌上。所以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見孺子將入於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非所以內交於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譽於鄉黨朋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孟子·盡心上》:「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者,及其長也,無不知敬其兄也。」
孟子以性善論作為根據,在政治上主張實行仁政(「不忍人之政」)。
《孟子·滕文公上》:「孟子道性善,言必稱堯舜。」
孟子對於性善論的最用力的論證,是通過人的心理活動來證明的。孟子認為,性善可以通過每一個人都具有的普遍的心理活動加以驗證。既然這種心理活動是普遍的,因此性善就是有根據的,是出於人的本性、天性的,孟子稱之為「良知」、「良能」。

Ⅵ 古代關於善良的事例有哪些(越多越好)

古代關於善良的事例有

1、屈原背米

屈原小時候幫助過一個老奶奶。小時候的屈原很是調皮,跑在路邊玩的時候看到了一名老奶奶。老奶奶背著一袋米,走起路來很吃力的樣子。屈原心地善良,起了惻隱之心,於是就背著米把老奶奶送回了家。

5、朱沖送牛

小時候,朱沖家裡的生活並不富裕,連供他上學讀書的錢都沒有。他只好在家幫忙種地放牛。有一天,他正在野外放牛。他的一個鄰居慌慌張張地跑過來,東瞧瞧,西看看,然後不由分說,牽起朱沖的一頭牛犢就走。

朱沖看見鄰居牽走了自己的牛犢,並不著急,也不生氣。旁邊的人卻看不下去了,就對他說:「那人牽走了你的牛犢,你怎麼一點都不著急呀?趕緊去追回來吧!」

朱沖微微一笑:「他這么做一定有什麼原因,等我回家問問他再說吧。」沒過多久,那個人就牽著朱沖家的那頭牛犢回來了。他十分慚愧地說:「真對不起!真對不起!你的牛犢,我給你牽回來了。」朱沖問他發生了什麼事。

那人不好意思地說:「我家的牛犢丟了一頭,到處找也沒找到。發現你家的這頭牛犢長得很像我家的,所以就......不過,我回家的時候,經過一片樹林,又找到了我家的牛犢。真對不起!」

朱沖笑著說:「沒什麼,你家很困難,這頭牛犢就送給你吧!」

Ⅶ 樂善好施典故

樂善好來施 樂善好施 ( lè shàn hào shī ) 解 釋 樂:源好,喜歡。喜歡做善事和施捨,指樂於行善,喜歡施捨。 出 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樂書論》:「聞征音,使人樂善而好施;聞羽音,使人整齊而好禮。」 用 法 聯合式;謂語、定語;用於贊揚心地善良的人 示 例 歐陽山《三家巷》:「陳君既然~,我自然也當仁不讓。」 宋湜懿文多識,名動人主,至與李沅同命。雖去沅遠甚,然~,士類歸之,亦可尚也。 ~《宋史·陳彭年傳論》 使人樂善好施,恭孝以修仁,則心和而神全也。——宋· 張君房《雲笈七簽》 近義詞 助人為樂、捨生取義 反義詞 下井投石、打家劫舍 【語法】:聯合式;謂語、定語;用於贊揚心地善良的人 英文to be happy in doing good 詞性:褒義詞 造句:他是一個樂善好施的人,大夥都喜歡他。

Ⅷ 中華民族 善良的典故

(1)孔融讓梨
(2)卧冰求鯉(二十四孝之一)
(3)許由讓天下(堯)
(4)卷專簾通燕子(為方便燕屬子築巢,故意捲起窗簾,以便自由進出)
(5)掃地不傷螻蟻命,愛惜飛蛾紗罩燈(佛教教人不殺生)
(6)愛屋及烏
(7)孟母三遷
(8)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9)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
(10)舉案齊眉、相敬如賓
(11)愚公移山
(12)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Ⅸ 善良故事或典故

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天上明月高懸,地上彩燈萬盞,人們觀燈、猜燈謎、吃元宵合家團聚、其樂融融。 據史料記載,秦末就有:「正月十五燃燈祭祀道教太乙神」之說。可見元宵節是從「敬神送年」這一民族風俗演變而來的。漢文帝時,已下令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馬遷創建「太初歷」時,就已將元宵節確定為重大節日。就節期長短而言,漢代才一天,到唐代已為三天,宋代則長達五天,唐玄宗時每逢正月十五就在宮廷中用絹絲紮成二十節、高150丈的燈樓,上面懸掛珠玉金銀穗墜,錚錚有聲。到了明朝,朱元璋建都南京,規定從正月初八掛燈,到正月十七收燈,整整十天。在南京秦淮河面上,高搭彩棚。朱棣遷都北京後,在東華門開辟了兩華里長的燈市。與春節相接,白晝為市,熱鬧非凡,夜間燃燈,蔚為壯觀。特別是那精巧、多彩的燈火,更使其成為春節期間娛樂活動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百戲」內容,只是節期縮短為四到五天,但是賞燈活動規模很大,盛況空前,除燃燈之外,還放煙花助興。 關於元宵節,民間還有一些有趣的傳說: 關於燈的傳說 傳說在很久以前,凶禽猛獸很多,四處傷害人和牲畜,人們就組織起來去打它們,有一隻神鳥困為迷路而降落人間,卻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獵人給射死了。天帝知道後十分震怒,立即傳旨,下令讓天兵於正月十五日到人間放火,把人間的人畜財產通通燒死。天帝的女兒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無辜受難,就冒著生命的危險,偷偷駕著祥雲來到人間,把這個消息告訴了人們。眾人聽說了這個消息,有如頭上響了一個焦雷。嚇得不知如何是好,過了好久,才有個老人家想出個法子,他說:「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這三天,每戶人家都在家裡張燈結綵、點響爆竹、燃放煙火。這樣一來,天帝就會以為人們都被燒死了」。 大家聽了都點頭稱是,便分頭准備去了。到了正月十五這天晚上,待天兵要下凡時,發覺人間一片紅光,響聲震天,以為火早就燒起來了,便不再下界,直接向玉帝交差,連續三個夜晚都是如此,玉帝心中大快,人間得免一難。為了紀念這次成功,從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戶戶都懸掛燈籠,放煙火來紀念這個日子。 漢文帝紀念「平呂」 另一個傳說是元宵節是漢文帝時為紀念「平呂」而設。漢高祖劉邦死後,呂後之子劉盈登基為漢惠帝。惠帝生性懦弱,優柔寡斷,大權漸漸落再呂後手中.漢惠帝病死後呂後獨攬朝政把劉氏天下變成了呂氏天下,朝中老臣,劉氏宗室深感憤慨,但都懼怕呂後殘暴而敢怒不敢言。 呂後病死後,諸呂惶惶不安害怕遭到傷害和排擠。於是,在上將軍呂祿家中秘密集合,共謀作亂之事,以便徹底奪取劉氏江山。 此事傳至劉氏宗室齊王劉囊耳中,劉囊為保劉氏江山,決定起兵討伐諸呂隨後與開國老臣周勃,陳平取得聯系,設計解除了呂祿,「諸呂之亂」終於被徹底平定。 平亂之後,眾臣擁立劉邦的第二個兒子劉恆登基,稱漢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來之不易,便把平息「諸呂之亂」的正月十五,定為與民同樂日,京城裡家家張燈結綵,以示慶祝。從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個普天同慶的民間節日——「鬧元宵」。 東方朔與元宵姑娘 相傳漢武帝有個寵臣名叫東方朔,他善良又風趣。有一天冬天,下了幾天大雪,東方朔就到御花園去給武帝折梅花。剛進園門,就發現有個宮女淚流滿面准備投井。東方朔慌忙上前搭救,並問明她要自殺的原因。原來,這個宮女名叫元宵,家裡還有雙親及一個妹妹。自從她進宮以後,就再也無緣和家人見面。每年到了臘盡春來的時節,就比平常更加的思念家人。覺得不能在雙親跟前盡孝,不如一死了之。東方朔聽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證,一定設法讓她和家人團聚。 一天,東方朔出宮在長安街上擺了一個占卜攤。不少人都爭著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個人所佔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簽語。一時之間,長安里起了很大恐慌。人們紛紛求問解災的辦法。東方朔就說:「正月十三日傍晚,火神君會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訪,她就是奉旨燒長安的使者,我把抄錄的偈語給你們,可讓當今天子想想辦法。」說完,便扔下一張紅帖,揚長而去。老百姓拿起紅帖,趕緊送到皇宮去稟報皇上。 漢武帝接過來一看,只見上面寫著:「長安在劫,火焚帝闕,十五天火,焰紅宵夜」,他心中大驚,連忙請來了足智多謀的東方朔。東方朔假意的想了一想,就說:「聽說火神君最愛吃湯圓,宮中的元宵不是經常給你做湯圓嗎?十五晚上可讓元宵做好湯圓。萬歲焚香上供,傳令京都家家都做湯圓,一齊敬奉火神君。再傳諭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掛燈,滿城點鞭炮、放煙火,好像滿城大火,這樣就可以瞞過玉帝了。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進城觀燈,雜在人群中消災解難」。武帝聽後,十分高興,就傳旨照東方朔的辦法去做。 到了正月十五日長安城裡張燈結綵,遊人熙來攘往,熱鬧非常。宮女元宵的父母也帶著妹妹進城觀燈。當他們看到寫有「元宵」字樣的大宮燈時,驚喜的高喊:「元宵!元宵!」,元宵聽到喊聲,終於和家裡的親人團聚了。如此熱鬧了一夜,長安城果然平安無事。漢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後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湯圓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樣全城掛燈放煙火。因為元宵做的湯圓最好,人們就把湯圓叫元宵,這天叫做元宵節。 明成祖出對 傳說明成祖朱棣於某年元宵節微服出遊,遇一秀才,談得頗投機。朱棣出上聯試他才情,聯雲:「燈明月明,燈月長明,大明一統。」那秀才立即對出下聯:「君樂民樂,君民同樂,永樂萬年。」「永樂」是明成祖年號,朱棣大喜,遂賜他為狀元。 王安石巧合對聯 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恐怕是北宋王安石妙聯為媒的故事了。王安石20歲時赴京趕考,元宵節路過某地,邊走邊賞燈,見一大戶人家高懸走馬燈,燈下懸一上聯,征對招親。聯曰:「走馬燈,燈走馬,燈熄馬停步。」王安石見了,一時對答不出,便默記心中。到了京城,主考官以隨風飄動的飛虎旗出對:「飛虎旗,旗飛虎,旗卷虎藏身。」王安石即以招親聯應對,被取為進士。歸鄉路過那戶人家,聞知招親聯仍無人對出,便以主考官的出聯回對,被招為快婿。一副巧合對聯,竟成就了王安石兩大喜事。 元宵節的節慶活動 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吃元宵始自宋代,不過當時稱做「浮圓子」,元宵又叫湯圓,歷史上還有許多別稱「面繭,粉果,元寶,湯餅,圓不落角」等等,直至明永樂年間才被正式定名為「元宵」。元宵分有餡,無餡兩種,無餡的個小,味甜,以白糖,桂圓,桂花,藕丁,蜜餞為佐料,又稱「珍珠湯圓」;有餡的個大,狀如核桃,北方元宵多為甜餡,有「白糖,豆沙,芝麻,山楂等類,南方的則甜咸葷素皆有,尤以寧波湯圓,貴陽吳家湯圓著稱。家家戶戶做元宵、煮元宵,古時為年頭佳兆,吃湯圓以象徵家福,元宵煮好後先敬祖先,然後闔家團聚,吃元宵,已是團圓幸福。陝西的湯圓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滾"成的,或煮或油炸,熱熱火火,團團圓圓。 湯煮元宵要掌握「滾水下,文火煮」的要領,並用湯勺徐徐推轉,使元宵在湯中翻轉,不致粘鍋。水沸時加涼水,可保持湯水似滾狀態。辨別元宵是否熟透,可眼觀手按,看其表面光滑,浮於水面,手拿筷子按下時,裡面松軟一致,有一定彈性,即可食用。 穿衣元宵芝麻炒酥研末,放入稠糖糊中,把炸好的元宵,放入糖中滾粘均勻。上盤時要逐個擺開,以免粘連,冷熱食用皆宜。 油炸元宵油熱下鍋,火要均勻,元宵下鍋後輕輕翻動幾遍,直至元宵全部軟漲,顏色金黃,即可撈出撒上糖食用。 拔絲元宵先用食油抹光鍋底,再放白糖和適量水,用文火將其化成稠糊狀,當冒大泡呈黃色後,將煮好的元宵入鍋,與糖糊攪拌,迅速出鍋,趁熱食用。 酒醉元宵將特製的小元宵,煮熟後盛入碗中,再將煮沸後的甜酒釀澆入,打入雞蛋花更佳。席開上桌,甜酸軟滑,酒香醉人。 迎花燈 元宵節又稱燈節,花燈是元宵節的中心活動。 漢明帝永平年間(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適逢蔡愔從印度求得佛法歸來,稱印度摩喝陀國每逢正月十五,僧眾雲集瞻仰佛舍利,是參佛的吉日良辰。漢明帝為了弘揚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此後,元宵放燈的習俗就由原來只在宮廷中舉行而流傳到民間。即每到正月十五,無論士族還是庶民都要掛燈,城鄉通宵燈火輝煌。 元宵放燈的習俗,在唐代發展成為盛況空前的燈市,當時的京城長安已是擁有百萬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會富庶。在皇帝的親自倡導下,元宵燈節辦得越來越豪華。中唐以後,已發展成為全民性的狂歡節。唐玄宗(公元685--762)時的開元盛世,長安的燈市規模很大,燃燈五萬盞,花燈花樣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燈樓,廣達20間,高150尺,金光璀璨,極為壯觀。唐朝大詩人盧照鄰曾在《十五夜觀燈》中這樣描述元宵節燃燈的盛況「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民間稱花燈為「鼓子燈」,因為過去小朋友所提的燈型似鼓鑼。元宵花燈種類很多,如寺廟的彩燈、店鋪的走馬燈及兒童的鼓仔燈等。式樣種類很多,基本上可分為兩類:一是形象燈如關刀燈、兔燈、水果燈、半燈等;另一是活動燈,是根據民間故事編制,現在多為電動花燈,如狀元遊街、八仙賀壽、桃園結義等表現忠孝節義的民族道統。著名的有北京北海公園元宵燈會,四川自貢燈會,哈爾濱冰燈節等。 北宋時,有個叫賈似道的人鎮守淮陰(今揚州)時,有一年上元燈節張燈,門客中有人摘唐詩詩句作門燈聯:「天下三分明月夜,揚州十里小紅樓。」據說,此聯為我國最早的燈聯。此後歷代都有人爭相效仿,在大門或顯眼的柱子鑲掛壁燈聯、門燈聯,不僅為元宵佳節增添了節日情趣,也為賞燈的人們增加了欣賞的內容。 被稱為「父子雙學士,老小二宰相」的清代安徽桐城人張英、張廷玉,皆能詩善對。有一年元宵佳節,張府照例張燈掛彩,燃放鞭炮。老宰相出聯試子:「高燒紅燭映長天,亮,光鋪滿地。」小廷玉思索時聽到門外一聲花炮響,頓時領悟,對曰:「低點花炮震大地,響,氣吐沖天。」對仗工整,天衣無縫,堪稱妙對。 猜燈謎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後增的一項活動,出現在宋朝。南宋時,首都臨安每逢元宵節時制迷,猜謎的人眾多。開始時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傳說,有一年元宵節,乾隆皇帝帶著一群文武大臣,興致勃勃前去觀看燈會。左看各種燈籠五顏六色,美不勝收;右瞧各種燈籠別致風趣,耐人尋味。看到高興時,乾隆皇帝陪他的大臣們也出了一謎聯,讓大家猜一猜。隨同的學士紀曉嵐稍思片刻,就揮筆在宮燈上寫了一副對聯: 「黑不是,白不是,紅黃更不是。和狐狼貓狗彷彿,既非家畜,又非野獸。詩不是,詞不是,論語也不是。對東西南北模糊,雖為短品,也是妙文。」 乾隆皇帝看了冥思苦想,文武大臣一個個抓耳撓腮,怎麼也猜不出來,最後還是紀曉嵐自己揭了謎底:猜謎。 舞龍舞獅 龍是一種吉祥的神話動物,也是民族的圖騰。早期的龍燈長約七、八丈,在竹鼓上貼紗,作為龍形的燈籠,在龍頭和龍身里,點上十幾枝臘燭,綁在木棒上,由十幾個人抬著走,龍頭追逐龍珠起舞,姿態優美,稱為「弄龍」。十五夜各地的獅陣也一起出動,稱為「弄獅」,並表現功夫,其目的在驅邪祈安,並有賀年賀節的喜慶意義。舞龍舞獅時鑼鼓喧天,鞭炮不絕,更為元宵節帶來熱鬧的氣氛。 走百病 一些地方的元宵節還有「走百病」的習俗,又稱「烤百病」「散百病」,參與者多為婦女,他們結伴而行或走牆邊,或過橋,走郊外,目的是驅病除災。 燈在台灣民間具有光明與添丁的涵義,點燃燈火有照亮前程之意,且台語燈與丁諧音代表生男孩,因此往昔元宵節婦女都會刻意在燈下遊走,希望「鑽燈腳生卵葩」(就是鑽到燈下遊走,好生男孩)。 逐鼠 這項活動主要是對養蠶人家所說的。因為老鼠常在夜裡把蠶大片大片地吃掉,人們聽說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蠶了。於是,這些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鍋粘糊糊的粥,有的還在上面蓋上一層肉,將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沒的頂棚、牆角、邊放嘴裡還邊念念有詞,詛咒老鼠再吃蠶寶寶就不得好死。 迎紫姑 紫姑是民間傳說中一個善良、貧窮的姑娘。正月十五,紫姑因窮困而死。百姓們同情她、懷念她、有些地方便出現了「正月十五迎紫姑」的風俗。每到這一天夜晚,人們用稻草、布頭等紮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婦女們紛紛站到紫姑常做活的廁所、豬圈和廚房旁邊迎接她,象對待親姐妹一樣,拉著她的手,跟她說著貼心話,流著眼淚安慰她,情景十分生動,真實的反映了勞苦民眾善良、忠厚、同情弱者的思想感情。 中國的情人節 元宵節也是一個浪漫的節日,封建社會的年輕女子不允許出外自由活動,但是過節卻可以結伴出來遊玩,元宵燈節期間,是男女青年與情人相會的時機。宋朝歐陽修(生查子)雲: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書;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清朝辛棄疾(青玉案)寫道:眾里尋它千網路,暮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就是描述元宵夜的情境,而傳統戲曲陳三和五娘是在元宵節賞花燈進相遇而一見鍾情,樂昌公文與徐德言在元宵夜破鏡重圓,《春燈謎》中宇文彥和影娘在元宵訂情,都是情人節發生的故事。 歷代詩人關於元宵的詩詞非常之多,這里只引唐伯虎的一首: 《元宵》(明)唐寅有燈無月不娛人,有月無燈不算春。春到人間人似玉,燈燒月下月如銀。滿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賽社神。不展芳尊開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Ⅹ 地道酬善的典故及出處

《周易》卦辭:「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天(即自然)的運動剛強勁健,相應於此,君子應剛毅堅卓,奮發圖強;大地的氣勢厚實和順,君子應增厚美德,容載萬物。古代中國人認為天地最大,它包容萬物。對天地的理解是:天在上,地在下;天為陽,地為陰;天為金,地為土;天性剛,地性柔。認為天地合而萬物生焉,四時行焉。沒有天地便沒有一切。天地就是宇宙,宇宙就是天地。這就是古代中國人對宇宙的樸素唯物主義看法,也是中國人的宇宙觀。所以八卦中乾卦為首,坤卦次之;乾在上,坤在下;乾在北,坤在南。天高行健,地厚載物。然後從對乾坤兩卦物象(即天和地)的解釋屬性中進一步引申出人生哲理,即人生要像天那樣高大剛毅而自強不息,要像地那樣厚重廣闊而厚德載物。
《道德經》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樣。水善於滋潤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停留在眾人都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最接近於「道」。最善的人,居處最善於選擇地方,心胸善於保持沉靜而深不可測,待人善於真誠、友愛和無私,說話善於恪守信用,為政善於精簡處理,能把國家治理好,處事能夠善於發揮所長,行動善於把握時機。最善的人所作所為正因為有不爭的美.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