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河南典故

河南典故

發布時間: 2020-12-30 05:20:16

① 出自河南的成語典故有哪些

鄭人買履(河南鄭州)
鄭:周朝國名,在今河南新鄭縣一帶。
解釋:諷刺那些只相信教條,不顧客觀實際的人。鄭國有個想買鞋的人,先用尺子量了量腳而把尺子放在坐位上,到集市上去買的時候卻忘了帶。待到挑好了鞋,才 想起沒有帶尺子,又跑回家去取。再到集市上時,集市已散,鞋也沒有買成。有人問他,你為什麼不直接用腳試鞋?買鞋的那個人說,我寧肯相信尺子,也不相信自 己的腳。
典源:《韓非子·外儲說左上》:「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試之以足!』曰:『寧信度,無自信也。』」
買櫝還珠(河南鄭州)
買櫝還珠是寫楚國一珠寶商去鄭國做買賣。用名貴木材雕刻了一個華麗的匣子,內裝珠寶。一鄭人來買,他只買匣子,而不要珠寶。櫝(dú獨):匣子,買了漂亮的裝珍珠的匣子,卻將珠子退還。比喻捨本逐末,取捨不當。
典源:《韓非子·外儲說左上》:「楚人有賣其珠於鄭者,為木蘭之櫃,熏以桂椒,綴以珠玉,飾以玫瑰,輯以翡翠,鄭人買其櫝而還其珠。」熏灼。玫瑰:美石。輯:通「緝」,裝飾。
杞人憂天(河南開封杞縣)
杞人憂天:「杞」,周代諸侯的國名,在今河南開封杞縣一帶。傳說杞國有一個人擔心天會塌下來,憂愁得吃飯睡覺都感到不安。多比喻不必要的憂慮和擔心,色彩較典雅。
典源:《列子·天瑞》:「杞國有人,憂天地崩墜,身亡(無)所寄,廢寢食者。」
守株待兔(河南商丘)
宋國是中國西周及春秋戰國時期的一個諸侯國,位於今河南商丘一帶。
守株待兔比喻不知變通或妄想不勞而獲,坐享其成。韓非子主張,社會在不斷的發展,統治者治理國家的方法也應不斷變化。為了說明「聖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論世之事,因為之備」的道理,他舉了一個守株待兔的故事。故事說,宋國有個農夫在田間耕作時,見一個兔子撞死在樹樁子上。他不費氣力,揀走了這只死兔子。 從此,他丟下農活不幹,天天守在那棵樹樁子旁邊,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兔子再沒有揀到,而這個農夫卻成了宋國人口中的笑料。
典源:《韓非子·五蠹》:「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兔不可得,而身為宋國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當世之民,皆守株之類也。」
洛陽紙貴(河南洛陽)
《晉書·左思傳》載,文學家左思(字太沖)寫《三都賦》時,精心構思,斟酌字句,費時十年,後又得皇甫謐作序,由是文重於時,「豪貴之家竟相傳寫,洛陽為之紙貴」。由於傳誦抄寫的人很多,以致把洛陽的紙張都抬高了價錢,後形容行文之美,文章受人重視。
典源:豪貴之家竟相傳寫,洛陽為之紙貴。
河圖洛書(河南)
河洛以洛陽盆地為中心,西至潼關、華陰,東至滎陽、開封,南至汝穎,北跨黃河至晉南、濟 源一帶。
河圖與洛書是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兩幅神秘圖案,歷來被認為是河洛文化的濫觴。河圖洛書是中華文化,陰陽五行術數之源。最早記錄在《尚書》之中,其次在《易 傳》之中,諸子百家多有記述。太極、八卦、周易、六甲、九星、風水、等等皆可追源至此。《易·系辭上》有:"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之說。
此外還有:三皇五帝、百家爭鳴、精忠報國、唇亡齒寒、言不由衷、葉公好龍、中原逐鹿、白馬非馬、愚公移山、眾志成城、陽春白雪、鐵面無私……等300個成語都出自河南。

② 河南汝州有什麼典故

汝州 為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是歷代郡州治所。東周為王畿之地,秦屬三川郡,西漢置梁縣,隋設汝州,明成化六年升為直隸州,1913年改為臨汝縣,1988年6月經國務院批准撤縣建市。

汝州市位於河南省中西部,因北汝河而名。西南有外方山余脈,北為嵩山余脈,北汝河橫貫其間,形成較寬闊的河谷盆地。北汝河兩岸來水吮山而下,有大小溝溪1304條,造就了一方物產豐茂的沃土,人類蹤跡可追溯到舊石器時代,文化積淀厚不可測。自周而到唐、漢,是拱衛古都洛陽的門戶,帝王將相、商賈賢達、才子名流腳蹤如織。中原腹地,自古兵家必爭。其山河滄桑、人煙更迭,正可謂一把田土、一塊碎石都帶有數千年文化的印跡。

這一段北汝河古時曾稱「汝海」,其色也清,其勢也淼。有唐代毆陽詹的《汝州行》為證:「湛湛清流九曲灣,浮沉澈底似拖藍。扁舟一葉無人系,風動橫移向碧灘。」而自《詩經·汝墳》到毆陽詹的《汝州行》,都寫到了兩岸生民伐條采葉、植桑養蠶的景象。遠的不說,1913年3月,美國為慶祝巴拿馬運河開航,在舊金山舉辦萬國商品賽會。臨汝縣就有絹簾汝帖、帶籽棉花、本色山綉、山蠶繭等產品參展。一張薄薄的粉皮,也成為國人餐桌上的珍饈。

早在100萬年前,寄料的張灣村一帶就有先人居住,這是我國至今發現的僅次於雲南元謀人的最早有人類活動的地方。
5000年前,市區的煤山公園一帶,崎嶺的槐樹伊、大張一帶,紙坊的閻村、中山寨一帶,安溝水庫神德宮一帶出現較先進的原始文明村落。
三皇五帝時,汝河流域是華夏文明的中心地帶。軒轅黃帝在新鄭稱帝,曾帶人兩次到汝州西部的崆峒山向廣成子求教治國和養生的道理。之後把當時最富饒的汝河流域封給他和正妃嫘祖的第二個兒子昌意,昌意的兒子高陽,在黃帝死後,繼承了帝位,就是五帝的第一帝顓頊。顓頊死後,讓位給大伯玄囂的孫子高辛,為帝嚳。嚳死後傳位於兒子堯,堯繼位後欲讓位給賢人許由,許由避讓逃至汝州北部的箕山下。堯之後讓位給顓頊的後人舜。三皇五帝時代,汝州是昌意部落的管轄范圍,昌意的後人出了兩個偉人顓頊帝和舜帝。
夏後期,建都於在今楊樓樊古城一帶的霍國強大起來,成為夏西南部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霍候支持商湯統一了天下,霍西南部的高士伊尹為商的宰相,為商的統一立下汗馬功勞。汝州為世界霍姓的發源地。
商朝,「霍」做為滅夏有功的侯國,地位得到鞏固,管轄南到伏牛山東到禹州西至嵩縣北至登封的廣大地區。
公元前1027年,周武王帶大軍打敗商紂後,揮師包圍霍都。霍侯開城投降,周武王封霍侯的兒子為新的霍侯。霍在整個西周相對平安,經濟得以長足發展。周平王遷都洛陽後,汝州的戰略地位顯得十分重要,就將霍地封給自己的兒子姬唐,改霍為梁,遷霍後人至楊樓一帶,建小霍城安置,為梁小邑。
春秋時梁國西南曼氏國興起,一度將梁和霍納入自己的版圖。曼氏國後被楚國所滅,汝州成為楚的北部邊地。再後鄭國打敗楚國,把汝州地納入鄭國的版土。
戰國時,梁城位於洛陽東南戶的戰略地位被軍事家們所看重,梁地區成為諸侯爭奪的中心地帶,韓國滅鄭國後,梁地歸韓國管轄,改梁為南梁,以區別開封的大梁和山西的西梁。這時南梁附近出現了注人城(廟下東一帶)陽人城(梁古城)鄲狐聚(臨汝鎮一帶)赫人聚(楊樓石台村一帶)等幾個大的城池。汝州為梁姓的起源地之一。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實行郡縣制管理。在汝州西部置梁縣,歸三川郡管轄,東部置郟縣和陽城縣,歸潁川郡(治所在今河南禹州)管轄。
漢承秦制,汝州西部仍為梁縣,公元前206年將三川郡改為河南郡,梁縣歸屬河南郡。公元前113年在尚庄鄉榆廟村一帶置承休國,安置周的後人姬嘉。公元前112年在小屯一帶置成安國。
東漢改河南郡為河南尹,梁縣屬河南尹。
三國仍為梁縣,為魏國的司州河南尹管轄。東南部的小屯一帶歸豫州的潁川郡管理轄。
公元280年,司馬炎在洛陽稱帝,歷史進入西晉。將河南尹分為河南郡和滎陽郡,汝州仍為梁縣,歸河南郡管轄。東部小屯一帶歸襄城郡管轄。
東晉十六國時隸屬頻繁。公元317年,屬東晉,後歸前趙;公元365年屬前燕,隸河南郡;公元369年屬前秦,隸豫州河南郡;公元395年屬後燕,隸豫州河南郡;公元409年屬後秦,隸豫州河南郡;公元417年屬東晉。
公元420年,歷史進入南北時期,政府為擴大自己的虛名濫設州縣。汝州的建制隨北朝的變遷而變動。北魏時汝州屬司州歸中央直轄,公元494年在今汝州城設南汝原縣,公元527年在今楊樓梁故城置汝北郡,後在今廟下東注人城置治城縣,在霍城置石台縣,在今小屯成安城置東汝原縣,汝北郡從西到東共領石台、梁縣、治城、南汝原、東汝原五個縣。
公元534年,北魏分裂為西魏和東魏,汝州屬東魏。同年改南汝原縣為汝原縣。公元539年,恢復汝北郡,在承休國舊地置承休縣,移郡治至承休縣;公元543年,改汝北郡為汝陰郡,廢治城縣入梁縣。公元577年改汝陰郡為和州。
隋文帝開皇四年(公元584年)置伊州,隋煬帝大業初改伊州為汝州,治梁縣城。大業八年,移承休縣至汝原縣,廢汝原縣。改汝州為襄城郡,治承休縣城,領承休、梁、陽翟、東汝原、汝南、魯、 城八縣。
唐汝州建制多變:公元621年,改襄城郡為伊州,領承休、梁、郟三縣;公元627年,移梁縣衙於承休縣,撤承休縣,把魯山劃為伊州;公元634年,改伊州為汝州,領梁、郟城、魯山三縣;公元695年,在今寶豐置武興(後改龍興)縣;公元712年在今臨汝鎮置臨汝縣;公元738年,劃許州襄城縣來屬,改汝州為臨汝郡,屬都(指東都洛陽)畿道,領葉、襄城、郟城、魯山、龍興、臨汝七縣。公元758年,改臨汝郡為汝州。唐時汝州為東都洛陽東南門戶,設東都畿都防禦使,駐有重兵防守。
五代時汝州先後歸梁、唐、晉、漢、周五個朝代,建制隨唐制,仍為軍事要地。周顯德三年(公元956年)改臨汝縣為臨汝鎮,入梁縣,汝州領六縣。
宋代汝州建制仍襲唐制,公元1105年劃郟縣歸穎昌府。宋元和五年(公夫子1115年)升汝州為陸海軍節度,屬京西北路,領梁縣、襄城、葉縣、龍興、魯山五縣。
公元1127年,汝州被金佔領。汝州屬南京路,金中央直轄,領梁(含今汝陽)、郟城、魯山、寶豐、葉縣、襄城六縣。公元1207年,劃襄縣屬許州;1208年,劃葉屬裕州。
公元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形成了軍政合一的省一級地方建制。汝州屬河南江北省南陽府管轄,領梁、郟縣、魯山三縣,寶豐廢縣為鎮,歸梁縣管轄。
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對元行省作了大的改革,改省為「承布宣政司」,只管民政,但人們習慣上仍叫行省,簡為省,省下設郡(州)、縣。汝州仍為南陽府管轄,將梁縣省入汝州,領郟縣、魯山兩縣。1475年4月,在汝州東南設寶豐縣,汝州領三縣。1476年9月,時任兵部左侍郎的汝州人滕昭,以汝州距南陽太遠給群眾生活帶來不便為由,同好友河南布政使原傑聯明奏請憲宗皇帝朱見深,將汝州從南陽分出由省直轄,汝州成為河南唯一一個由省直轄的直隸州,由縣級州升格為府級。同年12月,在汝州西部今汝陽縣城附近置伊陽縣,劃原嵩縣、魯山、汝州的部分地區為伊陽地,汝州領魯寶郟伊四縣。明中央掌管吏治的按察使司在地方設立四十一個按察分司,叫巡道,河南有二,分別叫河南道、河北道,河南道駐汝州。
清朝沿襲明制,汝州直隸州的地位沒有改變,領魯山、寶豐、郟縣、伊陽四縣。
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汝州隸河洛道,仍領四縣。
1913年,地主實行省、專區、縣三級管轄,改直隸汝州為臨汝縣,歸許昌專區管轄。
1947年屬豫西五專區。
1949年仍歸許昌專區,1951年將大小張庄和磨冢營村劃歸寶豐縣管理轄。
1954年10月改隸洛陽專區管轄。
1986年,撤專區建制,實行市(地)管縣,改隸平項山市。
1988年8月改臨汝縣為汝州市,屬省直轄,計劃單列,由平項山市代管。

簡單介紹了一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③ 簡述一個有關河南的歷史故事(含成語故事)

神龍文化:神龍是智慧、勇敢、吉祥、尊貴的象徵。河南是龍的故鄉。被稱為人文始祖的太昊伏羲,在今周口淮陽一帶「以龍師而龍名」,首創龍圖騰,實現了上古時期多個部族的第一次大融合;被稱為又一人文始祖的黃帝,在統一黃河流域各部落之後,為凝聚各部族的思想和精神,在今新鄭一帶也用龍作為新部落的圖騰,我們今天的中國人被稱為「炎黃子孫」和「龍的傳人」,就是因此而來。濮陽蚌龍距今6400年,是中國最早的龍形象,被考古學界譽為「中華第一龍」;在「華夏第一都」偃師二里頭遺址發現的大型綠松石龍形器,距今至少3700年,被學者命名為「中國龍」,等等。

漢字文化:漢字是傳承和弘揚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是中華民族的基本標志,並對朝鮮、韓國、日本等國文字文化有巨大而深遠的影響。連續4000多年的漢字文化史,可以說就是一部中原漢字史,漢字的產生及其每一個重要發展階段幾乎都發生在中原大地上。黃帝時代倉頡造字、安陽甲骨文出土,上蔡人李斯幫助秦始皇「書同文」、制定規范書寫「小篆」,漯河人許慎編寫世界第一部字典、歸納漢字生成規律、統一字義解析的,他在家鄉完成了《說文解字》這部漢文字學巨著;至今我們還在使用的規范性字體「宋體」字產生在河南開封,著名的活字印刷術也發明於這里。

姓氏文化:河南是中華姓氏的搖籃,《中華姓氏大典》中的4820個漢族姓氏中,起源於河南的有1834個;在當今的300大姓中,根在河南的有171個,無論是李、王、張、劉為代表的中華四大姓,還是林、陳、鄭、黃為代表的南方四大姓,其根均在河南。近年來,河南以「萬姓同根,萬宗同源」為主題舉辦姓氏文化節,得到了海內外的廣泛認可與響應,在全球華人中掀起了尋根、朝覲、拜祖的熱潮。

農耕文化:農業最早是在中原地區興起來的。中原農耕文化包含了眾多特色耕作技術、科學發明。裴李崗文化有關遺存中出土了不少農業生產工具,為早期農耕文化的發達提供了實物證據。

商業文化:中國商人、商業和商業文化的起源在商丘,中原地區產生了中華商業文化的許多第一。商代的商丘人王亥「肇牽車牛遠服賈」,是第一個用牛車拉著貨物到遠地去做生意,被奉為商業鼻祖。第一個儒商河南浚縣人子貢,不僅能做官而且善於經商致富。第一個熱心公益事業而被後人稱為商聖的南陽人范蠡,幫助越王勾踐滅吳復國之後,悄然引退,把才能用於經商。第一個愛國商人新鄭市弦高,在經商途中遇到了秦師入侵,以自己的十五頭牛為代價智退秦軍。中國歷史上第一批職業商人誕生於西周時期的洛陽,第一個由政府頒布的保護商人利益的法規《質誓》誕生於春秋時期的新鄭,以「城門之徵」為代表的最早的關稅徵收發生在春秋時期的商丘,第一個有戰略思路的產業商人為東周時洛陽人白圭,第一個商業理論家是今商丘人計然,最早的商家訴訟條例發生在春秋時的鄭國即今鄭州,第一個重商理論的倡導者為西漢洛陽人桑弘羊,唐代洛陽城內的管理市場的「三市之長」是最早的「市長」。世界上第一座人口超百萬的國際化大都市就北宋汴京(今開封),人口150多萬,宋代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就是這一盛況的真實寫照。清代鞏義康百萬家族,寫下了「富過十二代、歷經400年而不敗」的商業神話。

思想文化:伏羲演八卦,周文王作《易經》,諸子百家大多是河南人,而且活動區域主要在河南。老子、莊子分別寫成了影響深遠的《道德經》和《莊子》。法家韓非、商鞅、申不害,墨家墨子,縱橫家蘇秦、張儀,兵家吳起,雜家呂不韋,東漢王充在洛陽著作《論衡》是一部唯物主義哲學巨著。中原思想文化傳達著剛健有為、自強不息、中庸尚和的生活哲學。

科技文化:四大發明,在中原孕育而發明。安陽「司母戊」大方鼎,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最重的青銅器。東漢杜詩發明的「水排」鼓風技術,較歐洲早1000餘年。《鸛魚石斧圖陶缸》被稱為「中國最早的國畫」,距今已有6000年歷史,被國家文物局列為全國67件不可移動文物之首。「仰韶彩陶」造型精美,「唐三彩」馳名中外,代表了歷史上瓷器製作技術的最高水平。「科聖」張衡發明的「地動儀」比西方早1700年;創立的「渾天說」。唐代僧一行,不僅發明了世界上最早的自動計時器,而且比英國天文學家哈雷早1000年提出了「恆星自行」的觀點。

中醫文化:中原醫學文化是傳統文化中的精華與國粹。黃帝被後人公認為中醫葯的創始人,戰國時期編著的《黃帝內經》至今仍是中醫學工作者必讀的指導性醫學著作。東漢南陽人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提出了六經辨證的理論體系,是我國第一部理、法、方、葯兼備的中醫經典專著,被譽為「中國醫方之祖」。中原中醫葯大師薈萃。

詩文文化:河南是中國文學的發祥地。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河南篇目作品100多篇佔三分之一之多。歷史上有「漢魏文章半洛陽」之說,左思《三都賦》創造了「洛陽紙貴」的佳話。唐代三大詩人河南有其二,「詩聖」杜甫、詩人白居易。「賈誼、阮瑀、應瑒、謝靈運、江淹、韓愈、岑參、劉禹錫、李賀、李商隱……詩詞明星燦若星河。

武術文化:武術文化又稱功夫文化。中原武術文化技冠天下,「天下功夫出少林」,形象地表明了少林武術在中國武術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歷史傳奇,幫助戚繼光抗倭立功的光輝業績,使少林寺遐邇聞名。溫縣陳家溝人陳王廷創立的太極拳,是中國武術文化的又一重要流派,以剛柔並濟為特徵,以強身健體、修心養性為主旨,推廣至五大洲。
中原功夫影視作品數不勝數,《少林寺》、《太極宗師》家喻戶曉,電影《少林寺》被先後數次拍攝製作,如1976年邵氏兄弟出品、1982年李連傑主演、2011年劉德華成龍主演,皆取得不錯的票房;少林功夫秀,近年來頻繁亮相國際重要舞台,如國慶60周年慶典、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深圳大運會等。

民俗文化:百家衣和百家飯是河南的風俗文化之一。百家衣是嬰兒服的一種,由一百個家庭貢獻出的布片做成,故名百家衣。

④ 河南省駐馬店市正陽縣歷史典故

正陽縣位於駐馬店市東南部,地處淮北平原,南與羅山、信陽隔淮河相望,東鄰新蔡、息縣,北靠汝南、平輿,西與確山接壤。東西長64.5公里,南北寬57公里。東距大廣高速、106國道和京九鐵路40公里,西距京港澳高速25公里、距107國道和京廣鐵路37公里。省道明臨路和開龔路東西交叉貫通全境。全縣總面積1903平方公里,全縣共轄7個鎮、12個鄉。
農業佔主體地位,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良好發展。處於北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地區,屬大陸性季風濕潤氣候,日照水量充足,土地肥沃,物產豐饒,史稱 「膏粱豐腴之地」,是淮河北岸一顆璀璨的明珠。
有抗美援朝特等功臣、二級英雄劉鳳勇;有對越自衛反擊戰一等功臣張春旺;有世界文化名人黎東方;有知名企業家李世華;有以劉文功為代表的全國先進英模群體;政協十一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農工黨中央常務副主席陳宗興,任美國總統奧巴馬內閣秘書、華裔人士盧沛寧,全國先進工作者、公安部一級英模、中共十六大代表劉文功同志為傑出代表等祖籍均為正陽。
夏代,正陽縣為古慎國,位於豫州地。始建無考。商為摯國地。
周初,正陽南境屬江國(國都在今縣城東南40公里塗店),北部屬沈國,縣本部為慎國。江、沈、慎均為西周封國。
春秋,屬蔡國。後復為慎國。
戰國,屬楚國。秦王嬴政二十四年(公元前223),秦滅楚,正陽屬秦國。
秦始皇統一中國,二十六(公元前221)分天下為三十六郡,正陽屬穎川郡(郡治在今禹縣)。
西漢初年,置慎陽國。大將韓信的舍人欒說,因密告韓信謀反有功,於漢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被封為慎陽侯(侯國的都城在今縣城北20公里附近)。慎陽侯裔孫欒買之,因為私「鑄白金」於漢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被逮到京城長安處死。同年廢慎陽國,降為慎陽縣,此為正陽設縣之始。
魏、晉仍為慎陽縣。
南朝宋時,慎陽縣改名為真陽縣。
北朝東魏真陽改屬義陽郡(郡所在今信陽)。
北朝北齊並入保城縣(縣城在今宋店西北4公里)。
隋朝文帝開皇元年(581)撤保城縣。開皇十六年(596)再設縣,名為真邱。
唐朝前期,真邱縣屬豫州(州治在今汝南)。武則天延載元年(694),改名為淮陽縣。神龍元年(705),再改名真陽屬蔡州。
宋、金,因之。[3]
元朝,真陽又改屬息州(州治在今息縣)後屬汝寧府。
明洪武四年(1371),因戶編不足,撤真陽縣,並入汝陽縣。明代宗景泰四年(1453),置真陽鎮,設巡檢司。正德元年(1506)真陽鎮升為真陽縣,屬汝寧府。
清順治年間仍名為真陽縣。雍正元年(1723)為避雍正皇帝名胤禛諱,改「真」為正,縣名改為正陽縣,屬汝寧府。
民國元年、2年(1912、1913),正陽仍屬汝寧府。民國3年(1914)8月,汝寧府改屬河南汝陽道。民國17年(1928年)廢道,正陽縣屬河南省。民國21年(1932),正陽縣屬河南行政第八督察區。
1949年3月12日,正陽解放。正陽縣先後隸屬於中共豫皖蘇第八專區(區治在今汝南)、確山專區(區治在駐馬店)。新中國建立後,正陽縣屬信陽專區。1965年6月15日,信陽、駐馬店分設專區,正陽縣屬駐馬店地區。

⑤ 河南有哪些經典歷史傳說

傳說沒有歷史卻是悠久的中國杜康文化之鄉----河南汝陽中國太極拳發源地---河南溫縣中版國權木蘭之鄉---河南虞城中國抬閣之鄉---河南安陽中國地坑窯院文化之鄉---河南陝縣中國大禹文化之鄉---河南登封中國夏禹文化之鄉---河南禹州中國羲皇文化之鄉---河南新密中國車輿文化之鄉---河南平輿中國三國文化之鄉---河南許昌中國陶瓷文化之鄉---河南禹州中國臘梅文化之鄉---河南鄢陵中國女媧神話之鄉---河南濟源市邵源鎮中國木版年畫之鄉---河南開封縣中國盤古文化之鄉---河南桐柏中國重陽文化之鄉---河南上蔡中國梁祝之鄉---河南汝南縣中國盤古聖地---河南泌陽中國財神文化之鄉---河南衛輝中國三皇故都文化之鄉---河南周口中國嫘祖文化之鄉---河南西平中國冶鐵鑄劍文化之鄉---河南西平

⑥ 發生在河南的著名歷史典故或傳說

一鄭州篇:斷臂求法,養虎為患,熙熙攘攘,立竿見影,多行不義必自斃,眾怒難犯,東
道主,言不由衷,窮則思變,害群之馬,克勤克儉,燕雀焉知鴻浩之志;

二洛陽篇:逐鹿中原,程門立雪,披荊斬棘,挑肥揀瘦,滄海橫流,問鼎中原,運籌帷幄,
前倨後恭,一錐刺股,竊符救趙,漢魏文章半洛陽,七步成詩,才高八斗,樂不思蜀,洛
陽紙貴,河圖洛書,數典忘祖,眾志成城,罄竹難書,買櫝還珠;

三開封篇:驚弓之鳥,開卷有益,陽春白雪,明珠暗投,五十步笑百步,鐵面無私,杯酒
釋兵權,三人成虎,四分五裂,南轅北轍,游刃有餘,圍魏救趙,杞人憂天;

四平頂山:葉公好龍,近悅遠來;

五安陽市:充耳不聞,精忠報國,有膽有識;

六鶴壁市:愛屋及烏,酒池肉林,助紂為虐,信誓旦旦,盤根錯節;

七新鄉市:毛遂自薦,脫穎而出,因人成事,黃袍加身;同心同德

八焦作市:異曲同工,心有靈犀

九濮陽市:名正言順,孤注一擲

十許昌:空前絕後

十一漯河市:說文解字

十二三門峽市:中流砥柱,起死回生,吐哺握發,唇亡齒寒

十三商丘市:學富五車,撲朔迷離,江郎才盡,鵬程萬里

十四周口市:民為邦本,女媧補天,推心置腹

十五南陽市:三顧茅廬,擊鍾鼎食

十六濟源市:愚公移山

⑦ 河南平頂山市我能寫出幾個含有典故的成語

我們學習的就有很多
比如誇父追日
精衛填海
也有比較真實的驚弓之鳥

⑧ 河南燴面真的只有60年歷史有什麼傳說故事歷史典故

燴面,中國十大面條之一,有著1300多年的歷史。是一種葷、素、湯回、菜、飯兼而有之的答河南傳統美食,以味道鮮美,經濟實惠,享譽中原,遍及全國。燴面是以優質高筋麵粉為原料,輔以高湯及多種配菜,一種類似寬面條的麵食。湯好麵筋,營養高。有羊肉燴面、三鮮燴面、五鮮燴面等多種類型。
河南燴面是從西安泡饃中演變過來的,西安的泡饃是清朝年間傳到河南的,因為河南人不喜歡吃饃而喜歡吃面,就把它演變成了燴面。現在燴面中所喝到的湯都能依稀聞到西安泡饃的味道,湯用羊肉、羊骨一起煮五個小時以上,其中下入七八味中葯,煮出來的湯濃。燴面用的面叫做扯麵,其特點就是滑爽、勁道。
燴面是河南特色美食,有著悠久的歷史。它是一種葷、素、湯、菜、飯聚而有之的傳統風味小吃,以味道鮮美,經濟實惠,享譽中原,遍及全國。燴面按配料不同可分為:羊肉燴面,牛肉燴面,三鮮燴面,五鮮燴面等等。燴面的精華全在於湯,下面時,鍋內放原汁肉湯,將面拉成薄條入鍋,上桌時外帶香菜、辣椒油、糖蒜等小碟。

⑨ 河南三門峽 歷史故事

三門峽市位於黃河南岸、河南省西部,東鄰洛陽,南連南陽,西接陝西,北與山西隔水相望,下轄兩市一區三縣,為豫、陝、晉三省交界處的經濟文化交流中心。

三門峽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早在五、六十萬年前,人類祖先就已在此繁衍生息;五、六千年前時,這里就出現了較大的氏族部落;後來這里一度成為夏商王朝統治的中心區域;新中國成立後,伴隨著三門峽水利樞紐工程的興建,設立了三門峽市。

悠久的歷史為三門峽市留下了極為豐富的人文景觀,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遺址的發現打破了「中國無石器時代文化」的觀點,虢國車馬坑群的發掘使得我國的冶鐵歷史有向前追溯了一個世紀,自古就為兵家必爭之地的函谷關還是「紫氣東來」、「老子著《道德經》」、「雞鳴狗盜」、「公孫白馬」、「終軍棄繻」、「唐玄宗改元」等歷史故事和傳說的發生地,始建於唐代的寶輪寺塔與北京天壇的迴音壁、山西普救寺的鶯鶯塔、四川大佛寺的石琴同為我國古代四大迴音建築。

三門峽市不僅歷史悠久,而且生態環境良好。三門峽市北臨黃河,三面環水,似一座半島,有總面積到達三百多平方千米的森林公園和自然保護區,尤其是到了冬季,數百隻由遙遠的西伯利亞飛來越冬的白天鵝會停留在三門峽水庫濕地,成為三門峽市一道獨特而靚麗的地風景線。

⑩ 詩經是不是河南的典故

不是,詩經是中國古代的民間作品集,包含了多個地區人們傳唱的詩歌,不是典故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