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數典忘祖的典故

數典忘祖的典故

發布時間: 2020-12-30 03:18:29

Ⅰ 數典忘祖的成語故事

數典忘祖_成語解釋
【拼音】:shǔ diǎn wàng zǔ

【釋義】:數:數著說;典:指歷來的制度專、事跡。談論歷屬來的制度、事跡時,把自己祖先的職守都忘了。比喻忘本。也比喻對於本國歷史的無知。

【出處】:《左傳·昭公十五年》:「籍父其無後乎!數典而忘其祖。」

【例句】:我們要重視中國歷史知識的學習,免得出現~的笑話。

Ⅱ 數典忘祖成語故事

數典忘祖
【拼音】shǔ diǎn wàng zǔ
典故】籍父其無後乎!數典而忘其祖。《左傳·昭公十五年》
【釋義】數:數著說;典:指歷來的制度、事跡。談論歷來的制度、事跡時,把自己祖先的職守都忘了。比喻忘本。也比喻對於本國歷史的無知。
【用法】作謂語、賓語、定語;用於人
【近義詞】崇洋媚外
【相反詞】飲水思源

【押韻詞】吹彈歌舞、紅飛翠舞、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珠還合浦、衣食父母、吃喝嫖賭、村歌社鼓、含羞忍辱、連皮帶骨、銜尾相屬、......
【成語故事】周朝時期,晉國典籍官籍談被派遣到周朝去參加葬禮。周景王設宴招待他,並問為什麼沒有禮物朝貢。籍談說晉國在受封時就沒得到朝廷的賞賜,因此不必朝貢。周景王駁得他體無完膚,並指責他是數典而忘其祖。
【成語舉例】我們要重視中國歷史知識的學習,免得出現數典忘祖的笑話。
【成語造句
◎ 我們既應該堅持廣泛借鑒、大膽拿來為我們所用的態度,因為這是發展適應現代化社會的中國社會主義文學的需要;我們又反對盲目照搬,數典忘祖,看不到繼承本民族優良傳統也是多樣化探索的重要方面,也是發展我國社會主義文學的需要。

◎ 數典忘祖",這是割斷歷史的形而上學。

◎ 於是,原先那些說長道短的人態度又突然變了,紛紛自我表功:吳所長以為應歸功於他擺出的"指導思想明確","現代派"認為歸功於他們開始就強調"實用價值","守舊派"則覺得是他們"據理力爭",才沒有"數典忘祖"。

Ⅲ 數典忘祖的故事五十字

晉國大夫籍談出使周朝,周景王責問晉國為什麼沒有貢物。籍回答說是因為晉國從來沒有收到過周王室的賞賜。周景王一一舉出晉國受賞的事情,責備身為晉國司典的後裔,竟不知祖上經歷的事情。

Ⅳ "數典忘祖"出自<>一書,是什麼意思

數典忘祖,比喻忘本。也比喻對於本國歷史的無知。後來就用數典忘祖比喻忘掉自己本來的情況或事物的本源,出自先秦·左丘明《左傳·昭公十五年》:「籍父其無後乎?數典而忘其祖。」
1、詳細解釋
【出 處】 先秦·左丘明《左傳·昭公十五年》:「籍父其無後乎?數典而忘其祖。」
【解 釋】 數:數著說;典:指歷來的制度、事跡。談論歷來的制度、事跡時,把自己祖先的職守都忘了。比喻忘本。
【用 法】 緊縮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用於人
【示 例】清·袁牧《小倉山房尺牘》:「枚祖籍慈溪,為兄部民,因生長杭州,數典忘祖。」
【近義詞】崇洋媚外、數禮忘文
【反義詞】飲水思源

2、相關典故
《左傳·昭公十五年》載:周景王十八年(魯昭公十五年,公元前527年),晉大夫籍談出使周王室。宴席間,周景王問籍談,晉何以無貢物,籍答道,晉從未受過王室的賞賜,何來貢物。周景王就列舉王室賜晉器物的舊典來,並責問籍談,身為晉國司典的後代,怎麼能「數典而忘其祖」,也就是說列舉古代的典制而忘了祖先的職掌呢?
【原文·出處】
十二月,晉荀躒如周,葬穆後,籍談為介。既葬,除喪,以文伯宴,樽以魯壺。王曰:「伯氏,諸侯皆有以鎮撫室,晉獨無有,何也?」文伯揖籍談,對曰:「諸侯之封也,皆受明器於王室,以鎮撫其社稷,故能薦彝器於王。晉居深山,戎狄之與鄰,而遠於王室。王靈不及,拜戎不暇,其何以獻器?」王曰:「叔氏,而忘諸乎?叔父唐叔,成王之母弟也,其反無分乎?密須之鼓,與其大路,文所以大蒐也。闕鞏之甲,武所以克商也。唐叔受之以處參虛,匡有戎狄。其後襄之二路,鏚鉞,秬鬯,彤弓,虎賁,文公受之,以有南陽之田,撫征東夏,非分而何?夫有勛而不廢,有績而載,奉之以土田,撫之以彝器,旌之以車服,明之以文章,子孫不忘,所謂福也。福祚之不登,叔父焉在?且昔而高祖孫伯黶,司晉之典籍,以為大政,故曰籍氏。及辛有之二子董之晉,於是乎有董史。女,司典之後也,何故忘之?」籍談不能對。賓出,王曰:「籍父其無後乎?數典而忘其祖。」
——《左傳·昭公十五年》節選
【譯文·故事】
(魯昭公十五年)十二月,晉國的荀躒到成周,安葬穆後,籍談作為副使。安葬完畢,除去喪服。周天子和荀躒飲宴,把魯國進貢的壺作為酒杯。周天子說:「伯父,諸侯都有禮器進貢王室,唯獨晉國沒有,為什麼?」荀躒向籍談行禮請他來回答。籍談回答說:「諸侯受封的時候,都接受了王室賞賜的寶器,用來鎮撫國家,所以能把彝器晉獻給天子。晉國處在深山,與戎狄為鄰,而遠離王室。天子的福分感受不到,拜謝戎狄還來不及,怎麼能進獻彝器呢?」周天子說:「叔父,你忘了嗎?叔父唐叔,是成王的同母兄弟,難道反而沒有得到賞賜嗎?密須的名鼓和它的大輅車,是文王所用來檢閱軍隊的。闕鞏的鎧甲,是武王用來攻克商朝的。唐叔接受了,把它們放置在晉國的土地上,境內有著戎人和狄人。這以後襄王所賜的大輅、戎輅之車,斧鉞、黑黍釀造的香酒、紅色的弓、勇士,文公接受了,保有南陽的土田,安撫和征伐東邊各國,這不是得到的賞賜還是什麼?有了功勛而不廢棄,有了功勞而記載在書策上,用土田來奉養他,用彝器來安撫他,用車服來表彰他,用旌旗來顯耀他,子子孫孫不要忘記,這就是福。這種福不給予叔父,還給誰呢?而且從前你的高祖孫伯黶掌管晉國典籍,參與國家大政,所以稱為籍氏。等到辛有的第二個兒子董到了晉國,於是就有了稱作董氏的史官。你是司典的後氏,為什麼忘了呢?」籍談回答不出。客人退出去以後,周天子說:「籍談恐怕會沒有後代吧?舉出舊典卻忘記了祖宗。」
【釋義·點評】
籍談為介:介,副使。
王曰:王,周景王。
伯氏:伯父。楊伯峻 註:「周王於諸侯,同姓者,無論行輩,俱稱伯父或叔父。」
皆受明器於王室:明器,古代諸侯受封時帝王所賜的禮器寶物。
故能薦彝器於王:彝器,青銅禮器的通稱
以處參虛:參虛,實沈之次,晉之分野。
其後襄之二路:周襄王所賜晉文公的大路、戎路之車。
魯昭公十五年,即公元前527年,晉大夫籍談出使周王室。宴席間,周景王問籍談,晉為什麼沒有貢物。籍談答道,晉從未受過王室的賞賜,怎麼會有貢物。周景王就一一列舉了王室賜晉器物的舊事。並責問籍談,身為晉國司典的後代,怎麼忘記了這些舊事呢?就是說籍談列舉舊典制而忘了祖先的職掌。
成語「數典忘祖」即由此而來。比喻忘本;也比喻對於本國歷史的無知。後來就用數典忘祖比喻忘掉自己本來的情況或事物的本源。例句——清·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卷三:「況周秦兩家,實為南宋導其先路,數典忘祖,其謂之何?」高燮《索黃濱虹治印先寄以詩》:「吁嗟假學何其多,數典忘祖聖所呵。」清·袁枚《小倉山房尺牘》:「枚祖籍慈溪,為兄部民,因生長杭州,數典忘祖。」

Ⅳ 數典忘祖是成語嗎

出自於《左傳來·昭公十自五年》. 春秋時,晉國以荀躒和籍談為使節出使周王室.周景王設宴款待二人,宴席中所用的酒壺是魯國進貢的,景王於是問起:「各諸侯國都會進貢一些物品給王室,為什麼獨獨晉國沒有?」籍談回答:「每個諸侯國都曾領受王室的贈予,所以必須進獻寶貴的器物回饋王室的恩典.由於晉國地處深山邊塞,與王室距離遙遠,皇恩根本無從顧及,我們又窮於應付戎狄,哪有什麼東西可用來貢獻呢?」景王聽了頗不以為然,於是細數從晉國祖先開始,周朝王室曾經贈予的種種賞賜,並責問籍談:「你的先人是負責掌管國家典籍的,為什麽你會忘了這些史事呢?」籍談聽了便無話可說.等荀躒與籍談離開後,周景王又評論籍談說:「我看像籍談這么忘本的人,後代子孫應該不會有什麼出息吧!竟然會列舉一堆典故來評論事情,卻反而將自己祖先掌管典籍這件事給忘了!」後來「數典忘祖」這句成語就從這里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人忘本.

Ⅵ 數典忘祖的意思是什麼

數典忘祖的意思是數說著典籍;卻忘記了自己祖宗的事。後用以比喻忘了事物的原本、根由。現內在比喻對容於本國歷史的無知。

數典忘祖

shǔdiǎnwàngzǔ

[釋義]數:數說;典:史冊。數說著典籍;卻忘記了自己祖宗的事。後用以比喻忘了事物的原本、根由。現在比喻對於本國歷史的無知。

[語出]清·袁枚《小倉山房尺牘》:「枚祖籍慈溪;為兄部民;因生長杭州;數典忘祖。」

[正音]數;不能讀作「shù」。

[辨形]典;不能寫作「點」。

[近義]崇洋媚外

[反義]飲水思源

[用法]用作貶義;用於人。一般作謂語、賓語、定語。

[結構]聯合式。

[例句]
①我們應當批判地繼承中國的古代文化;可不能~啊!
②我們不能~;把自己的祖國說得一無是處。

    [成語故事]

    《左傳·昭公十五年》載:一次,晉大夫籍談出使周朝。宴席間,周王問籍談,晉何以無貢物,籍答道,晉從未受過王室的賞賜,何來貢物。周王就列舉王室賜晉器物的舊典來,並責問籍談,身為晉國司典的後代,怎麼能「數典而忘其祖」,也就是說列舉古代的典制而忘了祖先的職掌呢?

    後用以比喻忘了事物的根本,也常用來譏刺對本國歷史的無知。

Ⅶ 數典忘祖出自哪裡

春秋時,晉國的文伯奉命出使東周,參加周景王王後的葬禮,籍談任副使。這次葬禮很隆重,各諸侯國都來參加,還帶了不少的貢品。

葬禮過後,按當時的規定要脫下喪服,然後由周天子設宴招待前來吊喪的各國諸侯。當周景王招待文伯時,有意使用魯國貢上的酒器。

景王問文伯說:「魯國的酒器好嗎?是這次進貢的。」文伯回答說:「不錯,魯國到底是周公的後代,製作的東西就是好!」景王又說:「文伯啊,這次各諸侯國都有貢品進獻,唯獨晉國沒有,這是為什麼呢?」

文伯一時無話可說,只好向籍談拱拱手,讓他回答。

籍談回答道:「我記得當初諸侯受封,都從周王那裡接受了大量器物,藉以安邦定國,所以他們能把器物回獻給天子。而晉國呢?處在深山之中,同北方的少數民族為鄰,遠離周王室,所以,天子忙不過來,就沒有送器物給晉國。現在晉國也無法回獻。」

原來是籍談在埋怨周天子沒送器物給晉國。景王不高興地說:「你們忘記了嗎?晉國的祖先是周成王(周武王的兒子)的弟弟,難道他還會沒有王室贈送的器物嗎?據我所知,晉國曾先後得到過周王室贈送的鼓、大車、鎧甲、香酒、雕刻過的弓以及勇士等,還有南陽一帶的大片土地。有了功勞不會被忘記,有了貢品都要登記在冊子上,使子孫們知道這是一定的恩寵啊!你的祖先是掌管晉國典籍的官,所以後來以官職作為姓,不然你怎麼姓籍呢?身為掌管典籍的官員的後代,怎麼倒忘了晉國的舊典呢?」

籍談羞愧滿面,只好與文伯提前退席。景王嘆息地說:「籍談的後代大概不會享有官職了吧?他舉典故卻忘了自己的祖先!」

Ⅷ 成語故事數典忘祖

數典忘祖
shǔdiǎ抄nwàngzǔ
[釋義] 數:數說襲;典:史冊。數說著典籍;卻忘記了自己祖宗的事。後用以比喻忘了事物的原本、根由。現在比喻對於本國歷史的無知。
[語出] 清·袁枚《小倉山房尺牘》:「枚祖籍慈溪;為兄部民;因生長杭州;數典忘祖。」
[正音] 數;不能讀作「shù」。
[辨形] 典;不能寫作「點」。
[近義] 崇洋媚外
[反義] 飲水思源
[用法] 用作貶義;用於人。一般作謂語、賓語、定語。
[結構] 聯合式。
[例句]
①我們應當批判地繼承中國的古代文化;可不能~啊!
②我們不能~;把自己的祖國說得一無是處。

[英譯] forgetone』sownorigins
[成語故事]
《左傳·昭公十五年》載:一次,晉大夫籍談出使周朝。宴席間,周王問籍談,晉何以無貢物,籍答道,晉從未受過王室的賞賜,何來貢物。周王就列舉王室賜晉器物的舊典來,並責問籍談,身為晉國司典的後代,怎麼能「數典而忘其祖」,也就是說列舉古代的典制而忘了祖先的職掌呢?

後用以比喻忘了事物的根本,也常用來譏刺對本國歷史的無知。

Ⅸ 數典忘祖出自那個典故

數典忘祖左丘明的《左傳·昭公十五年》這個典故。

《左傳·昭公十五年》載:一次,晉版大夫籍談出使周朝。權宴席間,周王問籍談,晉何以無貢物,籍答道,晉從未受過王室的賞賜,何來貢物。

周王就列舉王室賜晉器物的舊典來,並責問籍談,身為晉國司典的後代,怎麼能「數典而忘其祖」,也就是說列舉古代的典制而忘了祖先的職掌呢?後用以比喻忘了事物的根本,也常用來譏刺對本國歷史的無知。

(9)數典忘祖的典故擴展閱讀

《左傳·昭公十五年》是《左傳》裡面的內容,它的矚目成就,首先在於它是我國第一部規模宏大而內容詳實的史學鉅編,在古代史學發展史上佔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春秋戰國之際,我國文化的發展尚處於早期階段,史學的演進也是如此。就可靠文獻來看,此前先後問世的少量著作,不論是今存《尚書》中的部分編帙,還是各諸侯國編纂的史籍(諸如《春秋》之類)等,內容一般都比較零散、簡約,載事也往往只是列述一些綱目。

Ⅹ 「數典忘祖」的典故說明了什麼

【出
處】
先秦·左丘明《左傳·昭公十五年》:「籍父其無後乎?數典而忘其祖。」
【解專
釋】屬
數:數著說;典:指歷來的制度、事跡。談論歷來的制度、事跡時,把自己祖先的職守都忘了。比喻忘本。也比喻對於本國歷史的無知。後來就用數典忘祖比喻忘掉自己本來的情況或事物的本源。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