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秦晉之好典故

秦晉之好典故

發布時間: 2020-12-30 03:11:09

Ⅰ 請問「秦晉之好」的典故出自何處

春秋時期,分布著許多大大小小的諸侯國。這些諸侯國互相征伐,爭奪霸權,採取各種手段來維護各自的利益。他們彼此之間,時而聯合,時而對抗,甚至發生戰爭。
當時的秦國地處今天的陝西、甘肅和四川的一部分地區,晉國地處今天的山西南部,是兩個相鄰的強國。兩國既相爭奪,又相利用。在那個時期,兩個諸侯國或者兩個大家族通婚聯姻是表示友好聯合的一種重要方式,這種婚姻是帶有政治性質的。秦晉兩國的統治者之間,就出現過多次通婚聯姻的事情。秦穆公為求將來做霸主,巴結當時力量強大的晉國,向晉獻公求婚,晉獻公就把女兒伯姬嫁給了他。後來,晉獻公年邁昏庸,為討好年輕的妃子,要立小兒子為國君繼承人,從而殺死了當時的太子申生。於是,另外的兩個兒子夷吾和重耳為了活命,分別逃往他國避難。晉獻公死後,秦穆公立夷吾為晉國國君。但是不久,夷吾就與秦國失和,他忘掉了秦國的恩情,反倒發兵攻打秦國,終遭慘敗,不得已割地求饒,還叫兒子公子圉到秦國做人質,這才將兩國的關系修好。 秦穆公為了聯絡公子圉,把自己的女兒懷贏嫁給了他。這在當時的社會來說,是一件親上加親的事,按理關系應該是很穩固的了。然而公子圉聽說自己的父親病了,害怕國君的位置會被傳給別人,就扔下妻子,一個人偷偷跑回晉國。第二年,夷吾一死,公子圉就做了晉國君主,跟秦國不相往來。 沒想到公子圉又是一個忘恩負義的夷吾,秦穆公當然很生氣,立即決定要幫助重耳當上晉國國君,把逃到楚國的重耳接過來,還要把女兒懷贏改嫁給他。 現在秦穆公與晉國的關系可就很微妙了他是夷吾和重耳兩人的姐夫,又是夷吾的兒子公子圉的舊老丈人,還是自己的舅子重耳的新泰山。放到現在,他們的關系不被人的唾沫淹翻才怪!但是這件事情,在當時的社會,又有幾個人敢說三道四?最後來,秦穆公的舅子兼女婿——糟老頭子重耳在秦穆公的幫助下,如願以償的趕走公子圉,當上了晉國的新國君,成為有名的「春秋五霸」中的晉文公,秦穆公也在重耳死後不久,借機打敗已經成為中原的霸主的晉國,也成了「春秋五霸」之一。
由此可見,所謂的「秦晉之好」,只不過是暫時的相互利用,親上加親,是為了日後的伺機反噬倒撲;所謂的「秦晉之好」,只不過是一句好聽的外交詞令!
還有一種:秦穆公與晉文公是春秋時期兩個明君,兩人都很有傳奇色彩。晉文公重耳應該不叫重耳,而應該叫重目,因為他的眼睛有2個瞳孔,和舜帝一樣。秦穆公把自己女兒嫁給重耳,幫助他復國,當時兩國關系好的很!所以後來親家叫「秦晉之好」。

Ⅱ 秦晉之好的典故怎麼來的

永結秦晉之好,類似於白頭到老或一起到白頭,
指夫妻恩愛永不變心。 關於「秦晉之好」的來歷佳話。

「秦晉之好」的來歷佳話:

釋義 春秋時,秦晉兩國不止一代互相婚嫁。泛指兩家聯姻。
出處 元·喬孟符《兩世姻緣》第三折:「末將不才,便求小娘子以成秦晉之好,亦不玷辱了他,他如何便不相容。」
示例 主公仰慕將軍,欲求令愛為兒婦,永結秦晉之好」。(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十六回

一種:我國在春秋時期,處於諸侯割據的狀態。共河上下,大江南北,分布著許多大大小小的諸侯國。這些諸侯國互相征伐,爭奪霸權,採取各種手段來維護各自的利益。他們彼此之間,時而聯合,時而對抗,甚至發生戰爭。

當時的秦國地處今天的陝西、甘肅和四川的一部分地區,晉國地處今天的山西南部,是兩個相鄰的強國。兩國既相爭奪,又相利用。在那個時期,兩個諸侯國或者兩個大家族通婚聯姻是表示友好聯合的一種重要方式,這種婚姻是帶有政治性質的。秦晉兩國的統治者之間,就出現過多次通婚聯姻的事情。後來,「秦晉之好」逐漸發展為成語。但僅指兩家結親,不一定包含什麼政治內容了。

又一種:原來所謂的「秦晉之好」,其最初故事竟是這樣的功利,深為之震驚。
書載,秦穆公為求將來做霸主,巴結當時力量強大的晉國,向晉獻公求婚,晉獻公就把大女兒嫁給了他。後來,晉獻公年邁昏庸,為討好年輕的妃子,要立小兒子為國君繼承人,從而殺死了當時的太子申生。於是,另外的兩個兒子夷吾和重耳為了活命,分別逃往他國避難。
再後來,夷吾的運氣比較好,得到姐夫秦穆公的幫助,做了晉國國君。但是不久,夷吾就與秦國失和,他忘掉了秦國的恩情,反倒發兵攻打秦國,終遭慘敗,不得已割地求饒,還叫兒子公子圉到秦國做人質,這才將兩國的關系修好。
秦穆公為了聯絡公子圉,把自己的女兒懷贏嫁給了他。這在當時的社會來說,是一件親上加親的事,按理關系應該是很穩固的了。然而公子圉聽說自己的父親病了,害怕國君的位置會被傳給別人,就扔下妻子,一個人偷偷跑回晉國。第二年,夷吾一死,公子圉就做了晉國君主,跟秦國不相往來。
沒想到公子圉又是一個忘恩負義的夷吾,秦穆公當然很生氣,立即決定要幫助重耳當上晉國國君,把逃到楚國的重耳接過來,還要把女兒懷贏改嫁給他。
現在秦穆公與晉國的關系可就很微妙了他是夷吾和重耳兩人的姐夫,又是夷吾的兒子公子圉的舊老丈人,還是自己的舅子重耳的新泰山。放到現在,他們的關系不被人的唾沫淹翻才怪!但是這件事情,在當時的社會,又有幾個人敢說三道四?最後來,秦穆公的舅子兼女婿——糟老頭子重耳在秦穆公的幫助下,如願以償的趕走公子圉,當上了晉國的新國君,成為有名的「春秋五霸」中的晉文公,秦穆公也在重耳死後不久,借機打敗已經成為中原的霸主的晉國,也成了「春秋五霸」之一。
由此可見,所謂的「秦晉之好」,只不過是暫時的相互利用,親上加親,是為了日後的伺機反噬倒撲;所謂的「秦晉之好」,只不過是一句好聽的外交詞令!

還有一種:秦穆公與晉文公是春秋時期兩個明君,兩人都很有傳奇色彩。晉文公重耳應該不叫重耳,而應該叫重目,因為他的眼睛有2個瞳孔,和舜帝一樣。秦穆公把自己女兒嫁給重耳,幫助他復國,當時兩國關系好的很!所以後來親家叫「秦晉之好」。
秦穆公的女兒弄玉有一段優美的愛情故事。卻說秦穆公有幼女,出生時正好有人獻了塊璞,琢之得碧色美玉。 女兒周歲,宮中放很多東西,女兒獨取此玉,弄之不舍,因名弄玉。稍長,姿容絕世,且又聰明無比。善於吹笙,不由樂師,自成音調。穆公命巧匠,剖此美玉為笙。女吹之,聲如鳳鳴。穆公鍾愛其女,築重樓以居之,名曰鳳樓。樓前有高台,亦名鳳台。弄玉年十五,穆公欲為之求佳婿。弄玉自誓曰:「必得善長吹笙的人,能與我唱和者,方是我夫,他非所願也。」穆公使人遍訪,不得其人。忽一日,弄玉於樓上卷簾閑看,見天凈雲空,月明如鏡,呼侍兒焚香一柱,取碧玉笙,臨窗吹之。聲音清越,響入天際。微風拂拂,忽若有和之者。其聲若遠若近。弄玉心異之,乃停吹而聽,其聲亦止,餘音猶裊裊不斷。弄玉臨風惘然,如有所失。徙倚夜半,月昃 香消,乃將玉笙置於床頭,勉強就寢。夢見西南方天門洞開,五色霞光,照耀如晝。一美丈夫羽冠鶴氅,騎彩鳳自天而下,立於鳳台之上。謂弄玉曰:「我乃太華山之主也。上帝命我與爾結為婚姻,當以中秋日相見,宿緣應爾。」乃於腰間解赤玉簫,倚欄吹之。其彩鳳亦舒翼鳴舞。鳳聲與簫聲,唱和如一,宮商協調,弄玉問:「這是什麼曲子啊?」丈夫對曰:「此《華山吟》第一弄也。」弄玉又問曰:「曲可學乎?」美丈夫對曰:「既成姻契,何難相授?」言畢,直前執弄玉之手。弄玉猛然驚覺,夢中景象,宛然在目。
第二天早上,自言於穆公。乃使孟明以夢中形象,於太華山訪之。有野夫指之曰:「山上明星岩,有一異人,自七月十五日至此,結廬獨居,每日下山沽酒自酌。至晚,必吹簫一曲,簫聲四徹,聞者忘卧,不知何處人也。」孟明登太華山,至明星岩下,果見一人羽冠鶴氅,玉貌丹唇,飄飄然有超塵出俗之姿。孟明知是異人,上前揖之,問其姓名。對曰:「某蕭姓,史名。足下何人?來此何事?」孟明曰:「某乃本國右庶長,百里視是也。吾主為愛女擇婿,女善吹笙,必求其匹。聞中下精於音樂,吾主渴欲一見,命某奉迎。」蕭史曰:「某粗解宮商,別無他長,不敢辱命。」孟明曰:「同見吾主,自有分曉。」乃與共載而回。孟明先見穆公,奏知其事,然後引蕭史入謁。

Ⅲ 以下典故不以春秋戰國時代為背景的是A指鹿為馬 B雞呤狗盜 C 秦晉之好

你好!
A。這事發生在秦國統一天下之後,算秦朝,不算春秋戰國了。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望採納。

Ⅳ 秦晉之好的典故,分別發生在哪裡

秦晉之好

春秋時,秦國(今陝西一帶)和晉國(今山西和河北南部一帶),是相鄰的版兩個強國。兩國統治集權團之間勾心鬥角,爭奪霸權,矛盾很尖銳,有時還出兵對陣,打起仗來。但另一方面,他們為了自身利益的需要,有時卻又互相聯合,互相利用,甚至彼此通婚,結成關系密切的親家。
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他的夫人是晉獻公的女兒;晉獻公的兒子晉文公,也是春秋五霸之一,他的夫人文嬴,便是秦穆公的女兒。
所以,秦、晉兩國盡管互有矛盾,而彼此一再聯姻這一點,在各國關系中也還是比較突出的。
由於秦、晉兩國世為婚姻,後人稱兩家聯姻,就叫「互結秦晉」,或稱為「秦晉之好」。

Ⅳ 以下典故不以春秋戰國時代為背景的是A指鹿為馬B雞鳴狗盜C秦晉之好

A,那是秦統一六國以後的事情,趙高專權的故事

Ⅵ 讀圖,完成15-16題.成語「秦晉之好」的典故,分別發生在()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

秦是陝西省的簡稱,晉是山西省的簡稱.
故選:C.

Ⅶ 秦晉之好出自什麼典故

秦穆公為了籠絡公子圉,把自己的女兒懷贏嫁給了他。這在當時的社會來說,是一件親上加親的事,按理關系應該是很穩固的了。

然而公子圉聽說自己的父親病了,外公家又被秦國滅亡,害怕國君的位置會被傳給別人,跑回晉國。秦穆公立即決定要幫助重耳當上晉國國君,把逃到楚國的重耳接過來。

還要把女兒懷贏改嫁給他,第二年,夷吾一死,公子圉就做了晉國君主,跟秦國不相往來,重耳在秦穆公的幫助下,當上了晉國的新國君,成為有名的「春秋五霸」中的晉文公。

秦穆公也在重耳死後不久,借機打敗已經成為中原的霸主的晉國,也成了「春秋五霸」之一。

因此秦晉之好代表的是一種政治上的聯姻,是國家之間的聯合,但後來漸漸將男女之間的婚姻也稱作結為「秦晉之好」。

(7)秦晉之好典故擴展閱讀:

「秦晉之好」實是一種典型的政治婚姻,這種婚姻的功能不是保障個人的或家庭的幸福,而是旨在實現政治溝通與政治結盟(因此亦稱「秦晉之匹」、「秦晉之盟」或「秦晉之約」)。

春秋之後的後世君主,也善於利於聯姻來強化政治聯盟。東漢的劉秀原娶美人陰麗華為妻,後來為了籠絡河北真定恭王劉揚勢力,又娶劉揚外甥女郭聖通為妻。

劉秀登基後,封郭聖通為後。待北方劉姓集團被征服,又廢了郭聖通,可見其聯姻策略是出於政治考慮。

Ⅷ 百里的典故趣事

百里奚,字子明,春秋時期楚國宛邑人(今河南省南陽),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軍事家。
百里奚生活在群雄逐鹿,血流漂杵的社會大動盪大變革時期,在任秦國上大夫(相當於丞相)期間,他輔佐秦穆公倡導文明,增修國政,實行「重施於民」,讓人民得到更多好處的政策,使秦國由一個西陲小國,變成威震天下,「八方來服」的春秋五霸之一,為秦國最終統一中國的千古基業奠定了牢固基礎。百里奚品質高尚,經歷曲折坎坷,極富傳奇色彩。 百里奚飽讀詩書,才學過人,可是家景貧困,加上楚國宗法制度森嚴,平民沒有希望入仕為官。百里奚的妻子杜氏是個很有見識的女子,深知自己丈夫是曠世奇才,於是就鼓勵百里奚出遊列國求仕。
在百里奚出遊那天,家中已經揭不開鍋了。杜氏一大清早起來,宰殺了唯一的一隻下蛋母雞,劈了門閂燉母雞,煮小米飯,給丈夫餞行。百里奚從南陽出遊求仕後,歷經宋國、齊國等國家,因為朝堂里無人,都沒有得到錄用。在齊國,百里奚陷入困境,一度沿街乞討,繼續求仕生涯。在齊國郅地,他遇見了蹇叔,兩人一番高談闊論,就結為知己。此後,在蹇叔的舉薦下,到虞國當了個大夫。但虞國國君是個愛財如命的國君,在收了晉國的垂棘(垂棘地方產的寶玉)和寶馬等財物以後,就答應借道路給晉國,讓晉國途徑虞國去征討自己的鄰國虢國,也是虞國的同姓兼同盟國。百里奚對虞國國君述說唇亡齒寒的道理,在勸說無效的情況下,閉口不再勸諫,並對同僚宮之奇說:「對蠢人直言相勸,無異於把珍寶丟棄在路上。」 果然,晉國滅虢國後,把矛頭指向虞國。公元前655年,晉國(獻公)滅掉虞國,俘虜了虞國君及其大夫百里奚。由於他拒絕在晉國做官,被晉國充作奴隸(媵人),在穆姬嫁給秦穆公時候,陪嫁到秦國。百里奚在去秦國的途中,逃回到楚國。
楚國國君楚成王聽說百里奚善於養牛,就讓百里奚為自己養馬。剛當上秦國國君的秦穆公,名字叫任好,是一位胸有大志的國君,聽說了百里奚是人才,就想重金贖回百里奚。秦穆公的謀臣公子縶說:「那楚成王一定是不知道百里奚的才能,才讓百里奚養馬。若用重金贖他。那不就等於告訴人家百里奚是千載難遇的人才嗎?」秦穆公問:「那我該怎麼樣才能得到百里奚?」公子縶說: 「可以貴物賤買,用一個奴隸的市價,也就是五張黑公羊皮來換百里奚。那樣楚成王就一定不會懷疑了。」
當百里奚被押回秦國後,秦穆公親自接見了百里奚。百里奚說:「我是亡國之臣,哪裡值得國君垂詢!」穆公說:「虞君不用你,才使你被擄,並不是你的過錯。」秦穆公親自解除了他的奴隸身份,並與他商談,討教國家大事。兩人一談就是三天,言無不合。穆公十分高興,要拜其為上大夫(上卿),委以國政,實際上就是把秦國的軍政大全都交給了百里奚。百里奚堅決辭讓不受,並推薦自己的好友蹇叔當上卿。最後,秦穆公就讓用很重禮,將蹇叔請來秦國,讓他和蹇叔一道做秦國的上大夫。因百里奚是秦穆公用五張黑公羊皮換回來的奴隸,故世人稱百里奚為「五羖大夫」。羖,就是黑公羊皮的意思。 百里奚識音認糟糠妻
百里奚在秦國當了上大夫(丞相)以後,始終保持著愛民思想,他勤勉政事,勞累不坐車,酷暑炎熱不打傘,走遍國中,不用隨從的車輛,不帶武裝防衛,深得秦國人民的信賴。對內,則提倡教化,開啟民智,也就是精神文明,按照周朝的官制和朝儀,百里奚改變了秦國落後的國體;對外,搞好與鄰國的關系,不興戰事,使秦國短期內大治。
有一次,百里奚的相府觥籌交錯,賓主笑語頻頻,非常熱鬧。百里奚交待歌舞者奏樂演唱舉辦堂會,來款待客人。在相府內個洗衣服的女傭聽到樂器聲後,主動要求為上大夫百里奚演奏一曲,百里奚欣然表示同意。那老婦人走到大庭廣眾之下,落落大方地援琴撫弦,自彈自唱道:
百里奚,五羊皮。憶別時,烹伏雌,炊扊扅,今日富貴忘我為。
百里奚,初娶我時五羊皮。臨當別時烹乳雞,今適富貴忘我為。
百里奚,百里奚,母已死,葬南溪。墳以瓦,覆以柴,舂黃黎。
搤伏雞。西入秦,五羖皮,今日富貴捐我為。
聽著這委婉幽怨,耐人尋味,字字真切的歌聲,百里奚大為驚訝,就上前去詢問,方才知道原來是自己的結發妻子杜氏千里尋夫來到了眼前。百里奚妻杜氏自丈夫離別之後,幾十年杳無音訊。家境貧困,又逢上災荒年景,就帶上兒子外出逃荒。杜氏討飯到秦國,打聽到百里奚已經在秦國當了大夫。為了能接近百里奚,她設法到百里奚府中當了洗衣的傭人。
相堂之上相認後,夫妻兩人抱頭痛哭起來。秦國人知道這件事情以後,很為百里奚的品質所感動。秦穆公還派人送來了許多財寶饋贈,以示祝賀。從此,百里奚位高不忘舊情,相堂認妻的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這是《風俗通》里記載了的一個感人故事。 慘談經營秦國的霸業,在百里奚輔佐治理下,秦國逐漸強大起來。而作為秦晉之好的友邦晉國卻經歷了幾次大的國內動盪。公元前651年,晉獻公去世,晉獻公的妃子酈姬想讓自己的兒子奚齊繼位,不久就被大臣里克殺死。國君也沒有了繼承者。晉獻公病逝後,晉國的嗣位成為保持大周時局穩定的大問題。百里奚在搞好自己的國內政治前提下,帶兵護送公子(王子)夷吾歸國繼位,稱為晉惠公。夷吾荒淫無道,還對外無信義。不兌現將河西八城割給秦國代許諾,秦晉兩國關系出現裂痕。
公元前648年,晉國遭受了嚴重自然災害,百里奚說:「福禍各有輪替,再說,我國借糧給晉國,也不是給夷吾一人,而是為了晉國的黎民。」於是,秦穆公同意通過水道運了大量粟米給晉。這次人道主義的義舉,征服了晉國的人心,史稱「泛舟之役。
到了公元前646年,秦國也發生飢荒,晉國卻不僅不給秦國糧食救災,反而出兵攻秦。第二年,秦晉兩國在韓原展開決戰,經過數日激烈較量,雙方死傷慘重,秦軍最終勝利,並生俘晉惠公。為了給秦國發展爭取好的外部環境,百里奚主張不殺晉會公,保持秦晉友好關系。在穆姬也以死相威脅的情況下,秦穆公同意放晉惠公歸國。
公元前637年,晉惠公死後。百里奚又輔佐秦穆公設法從楚國把晉國公子(王子)重耳接到秦國,並將重耳送回國,驅逐晉惠公的兒子子圉(晉懷公),立重耳為君,史稱晉文公。
在百里奚輔佐秦穆公爭霸的過程中,還經歷了周王室之亂。公元前636年,周的京都洛陽發生戰亂,周襄王避難到竹川(河南襄縣附近)。百里奚勸秦穆公把周襄王接到秦國,乘機稱霸。由於秦穆公擔心夾在中間的晉國阻攔,半途而廢,拱手讓給了晉文公。
晉文公稱霸以後,百里奚繼續著手修復秦晉之間的友好關系,開始共同征伐附近與楚國結盟的小國曹國、衛國和鄭國。公元前632年,秦晉軍隊在城濮打敗了進犯中原的楚國軍隊,使楚國領兵的最高軍政長官令尹子玉自殺。秦國成為繼晉國以後,北方最具實力的強國。
公元前628年冬,晉文公死。秦穆公急於稱霸中原,命百里奚之子百里孟明、西乞術、白乙丙三人帶兵征討鄭國。百里奚和蹇叔都不同意遠征鄭國,但大夫鄭甘卻附和秦穆公,支持東征。在秦穆公的一再逼迫下,孟明帶兵東進。到了距鄭國還有八十公里的滑國(河南偃師東南),遇到鄭國一位商人弦高正趕著一批牛群去洛陽販賣。這個弦高立即偽裝成鄭國的使臣,把牛群趕到秦兵營地,自稱奉鄭國國君之命,前來犒軍。途中發現鄭國已經有準備,為防萬一,孟明就臨機改變計劃。滅滑國以後,孟明命令迅速班師歸國。
不料,在歸國途中的崤山慘劇發生了。崤山山脈主峰一千八百五十米,峰下群山開裂一線,懸崖絕壁,世稱「崤山峽谷」,只有一條僅容一輛戰車的小道,傍著萬丈深淵,盤旋曲折。秦軍中了晉國的埋伏,三百乘戰車和數千兵士,悉數戰死。孟明與西乞術和白乞丙都被晉國俘虜。
晉文公的夫人文贏,是秦穆公的女兒,她聽到孟明被俘虜的消息,就對襄公說:「這三人挑撥我們兩國國君的關系,我父親早對三人恨入骨髓。不如放他們回國,讓父親去將他們煮死!」晉襄公同意後,就放了三人。
秦穆公很後悔自己執意征伐鄭國的決策,就穿了素服,哭著出城到郊外迎接孟明等人,說:「我不聽從蹇叔的話,使你們三人受恥,你們有什麼錯?你們要專心謀劃報仇雪恥,不可懈怠!」此後,秦穆公沒有採納鄭甘等人要殺孟明的建議,而是恢復了三人的官職,繼續讓百里奚執掌秦國所有軍政權利。
以後,百里奚以復仇為名,繼續秦穆公的東進戰略。公元前626年,孟明帶著復仇之師再次與晉軍大戰於彭衙(今陝西白水東北),秦國軍隊因實力不敵晉國軍隊,而失敗。秦穆公絲毫沒有怪罪的意思,繼續支持孟明。公元前624年,孟明再次率秦軍渡過黃河進入晉國,將渡船全部焚毀,表示決一死戰的決心。終於大敗晉國,奪得王官(今山西聞喜西)和郊地。晉國君臣經過較量以後,認識到秦國已經不可戰勝,就囑咐所有地方的晉軍緊閉城門不出城迎戰。秦軍又從茅津渡過黃河,輾轉來到黃河南岸的崤地,在當年的戰場上,秦穆公哭祭戰死的將士,發表了有名的《秦誓》,大意是說:秦軍將士們,請不要喧嘩,作為國君要聽得進老人的勸諫……。崤山之敗,責任全在任好一人,貪功受蒙蔽,以致於兵敗崤山。我大秦陣亡將士,你們鮮血洗亮了寡人雙目,安息吧!如果有這樣為人臣者,他謙恭忠貞,胸懷寬大,見到賢明睿知的人,就樂於向上舉薦,恪盡職守卻從不自誇。那如此的臣子即使沒有超人之能,也要比誇誇其談的人好上多少倍。讓如此可靠的臣子來庇護我大秦子孫黎民,那還有什麼不能放心的。只要我秦國能任賢用能,提防奸獰之輩,那秦國就一定強國有望,霸業可成!……。秦軍埋葬屍骨,祭祀陣亡將士的亡靈,然後班師歸國。 一舉成為春秋五霸,經歷兩次較量,百里奚認識到,秦國東進的道路已經被晉國牢牢地扼死,即審時度勢,建議秦穆公避實擊虛,實行向西發展策略。
正在此時,秦國的快速發展,引起了狄戎國的注意。狄戎國謀臣繇余從綿諸國來秦國進行考察。當時,在今陝甘寧一帶,生活著大大小小幾十個戎狄部落和小國,如隴山以西有昆戎、綿諸、翟,涇北有義渠、烏氏、朐衍之戎,洛川有大荔之戎,渭南有陸渾之戎。他們生產落後,茹毛飲血,披發衣皮,各有部落首領,各自為政。但是狄戎人十分強悍,騎馬射箭個個都是好手,並常常突襲秦的邊地,搶掠糧食、牲畜,擄奪子女,威脅秦國。西戎諸部落中較強的是綿諸(在今甘肅天水市東)、義渠(在今甘肅寧縣北)和大荔(今陝西大荔東)。其中,綿諸有王,住地與秦疆土相接。綿諸王聽說秦穆公賢能,就派繇余出使秦國。
秦穆公為了威服狄戎國,達到擴大勢力,進而稱霸天下的戰略目標。就隆重接待繇余,向他展示秦國壯麗的宮室和豐裕的積儲,向他了解西戎的地形、兵勢。為收服繇余,百里奚讓內史廖出謀劃策。內史廖說,綿諸王在西戎閉塞,沒聽過歌樂,送去十二個漂亮的女樂,一定能使他迷惑。果然,秦國送去十二個漂亮的女樂以後,綿諸王聽著美妙的秦國音樂,看著那動人的舞蹈,大享眼耳之福,終日飲酒淫樂,不理國事。等到綿諸國內政事一塌糊塗,百里奚這才讓繇余回國。繇余勸諫戎王受到拒絕,兩人關系惡化。在秦人的規勸下,繇余終於歸向秦國。秦穆公以賓客之禮接待繇余,和他討論統一西方戎族的策略。公元前623年,繇余引路,百里奚帶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包圍了綿諸,在酒樽之下活捉了綿諸王。幾十個戎狄國先後歸服了秦國。秦國闢地千里,國界南至秦嶺,西達狄道(今甘肅臨洮),北至朐衍戎(今寧夏鹽池),東到黃河,巴國也來朝拜,史稱「秦穆公稱霸西戎」。聽到秦國征服狄戎的消息,消除了騷擾周的心頭之患,周襄王高興異常,派遣召公過帶了金鼓送給秦穆公,表示祝賀。
百里奚入秦,為秦國帶去了周先進的文化、政治和耕作技術,使秦國由一個偏僻的小國一舉成為可與晉國、楚國爭高低的強國,成為名副其實的春秋五霸,為以後秦國兼並六國,統一中國,奠定了基礎。

Ⅸ 秦晉之好這個典故是什麼時候發生的

【注音】qín jìn zhī hǎo
成語:秦晉之好【解釋】春秋時,秦晉兩國不止一代互相婚嫁。泛指兩家聯姻。
【用法】作賓語
【結構】偏正式
【近義詞】秦晉之緣、天作之合、秦晉之盟
【反義詞】反目成仇
【押韻詞】江東父老、昏頭打腦、憐貧惜老
【燈謎】陝西山西結交情[1]
[編輯本段]成語出處
元·喬孟符《兩世姻緣》第三折:「末將不才,便求小娘子以成秦晉之好,亦不玷辱了他,他如何便不相容。」

【典故】

秦穆公為求將來做霸主,巴結當時力量強大的晉國,向晉獻公求婚,晉獻公就把大女兒嫁給了他。後來,晉獻公年邁昏庸,為討好年輕的妃子,要立小兒子為國君繼承人,從而殺死了當時的太子申生。於是,另外的兩個兒子夷吾和重耳為了活命,分別逃往他國避難。 再後來,夷吾的運氣比較好,得到姐夫秦穆公的幫助,做了晉國國君。但是不久,夷吾就與秦國失和,他忘掉了秦國的恩情,反倒發兵攻打秦國,終遭慘敗,不得已割地求饒,還叫兒子公子圉到秦國做人質,這才將兩國的關系修好。秦穆公為了聯絡公子圉,把自己的女兒懷贏嫁給了他。這在當時的社會來說,是一件親上加親的事,按理關系應該是很穩固的了。然而公子圉聽說自己的父親病了,害怕國君的位置會被傳給別人,就扔下妻子,一個人偷偷跑回晉國。第二年,夷吾一死,公子圉就做了晉國君主,跟秦國不相往來。 沒想到公子圉又是一個忘恩負義的夷吾,秦穆公當然很生氣,立即決定要幫助重耳當上晉國國君,把逃到楚國的重耳接過來,還要把女兒懷贏改嫁給他。現在秦穆公與晉國的關系可就很微妙了他是夷吾和重耳兩人的姐夫,又是夷吾的兒子公子圉的舊老丈人,還是自己的舅子重耳的新泰山。放到現在,他們的關系不被人的唾沫淹翻才怪!但是這件事情,在當時的社會,又有幾個人敢說三道四?最後來,秦穆公的舅子兼女婿——重耳在秦穆公的幫助下,如願以償的趕走公子圉,當上了晉國的新國君,成為有名的「春秋五霸」中的晉文公,秦穆公也在重耳死後不久,借機打敗已經成為中原的霸主的晉國,也成了「春秋五霸」之一。

Ⅹ 以下列典故不以春秋戰國時代為背景的是a:指鹿為馬b:雞鳴狗盜c:秦晉之好 到底是那個

a:指鹿為馬指鹿為馬一詞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相傳趙高試圖要謀朝專篡位,為了試驗朝廷中屬有哪些大臣順從他的意願,特地呈上一隻鹿給秦二世,並說這是馬。秦二世不信,趙高便借故問各位大臣。不敢逆趙高意的大臣都說是馬,而敢於反對趙高的人則說是鹿。後來說是鹿的大臣都被趙高用各種手段害死了。指鹿為馬的故事流傳至今,人們便用指鹿為馬形容一個人是非不分,顛倒黑白。
b:雞鳴狗盜史記·孟嘗君列傳》載:齊孟嘗君出使秦被昭王扣留,孟一食客裝狗鑽入秦營偷出狐白裘獻給昭王妾以說情放孟。孟逃至函谷關時昭王又令追捕。另一食客裝雞叫引眾雞齊鳴騙開城門,孟得以逃回齊。
c:秦晉之好公元前676年,晉武公之子姬詭諸繼承君位,即晉獻公。獻公之父武公晚年娶齊桓公女兒齊姜,齊姜則與當太子的姬詭諸有私情。姬詭諸繼位後,把庶母齊姜娶為夫人,生女伯姬及子申生。伯姬在後來的秦晉政治聯姻中嫁給秦穆公為夫人,這便是所謂「秦晉之好」的開端。在此後二十年間,又有過兩度「秦晉之好」。因此秦晉之好代表的是一種政治上的聯姻,是國家之間的聯合,但後來漸漸將男女之間的婚姻也稱作結為「秦晉之好」。

所以是:
a:指鹿為馬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