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家的典故

家的典故

發布時間: 2020-12-29 19:25:23

㈠ 家的故事

俗話說:「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可是我要說:「不幸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但幸福的家庭卻各有各的幸福。」我們全家——爸爸、媽媽和我都深深地感到:幸福的存在,是不論金錢的多少,不論地位的高低,也不受諸如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它來自我們的內心,是我們對每一件細微小事的快樂體驗。

我記得在我小時候,我們家三口總是分成兩派,我和媽媽一派,與單槍匹馬的爸爸之間經常發生戰爭。那是我兩歲左右,媽媽時常指揮我去打爸爸一下。我聽後,就會高高興興、蹦蹦跳跳地過去,「啪」的一聲,不輕不重地打了爸爸一下。爸爸迅速捉住我,讓我喊「媽媽壞」,我反而會清脆地連喊幾聲:「爸爸壞、爸爸壞……」

有一天爸爸下班剛到家,就興致勃勃地拿出一隻他在夜市買的荷包逗我。荷包顏色鮮艷,圖案漂亮,散發著醉人的芳香,我不由自主地伸手去要。可爸爸拿荷包的那隻手高高舉起,另一隻手的五指大大地張開,說:「喊我五聲好爸爸才行!」這時的我根本顧不了那麼多,讓喊什麼就喊什麼。當我從爸爸那兒拿過荷包,走到媽媽懷里,看到媽媽給我使眼色的時候,一下子就反應過來了,趕緊又連喊了幾聲:「壞爸爸、壞爸爸……」

雖然我們家經常發生這樣的小戰爭,但我們之間卻有著解不開的親情。我們家住在四樓,爸爸每天下班很晚,當他剛踏上一樓的台階時,我就能聽出是爸爸的腳步聲,並告訴媽媽說:「我爸爸回來了!」媽媽說:「我女兒有特異功能呢!樓上樓下這么多人的腳步聲你都聞若未聞,你爸爸的聲音那麼遠你就聽到了,而且正確率百分之百。」原來,媽媽也聽見了。她後來對我說:「別人的腳步聲是踩在樓梯上,而你爸爸的腳步聲是踩在我們的心坎上。」

我家的故事中,沒有一件事能算得上驚天動地,甚至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可幸福就在其中,就是這些事不斷散發出縷縷暖人的溫情。

你別照抄,有的地方改改。

㈡ 關於家庭的典故,文章

孟母三遷

孟子,名柯。戰國時期魯國人(現在的山東省境內)。三歲時父親去世,由母親一手撫養長大。

孟子小時候很貪玩,模仿性很強。他家原來住在墳地附近,他常常玩築墳墓或學別人哭拜的游戲。母親認為這樣不好,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孟子又模仿別人做生意和殺豬的游戲。孟母認為這個環境也不好,就把家搬到學堂旁邊。孟子就跟著學生們學習禮節和知識。孟母認為這才是孩子應該學習的,心裡很高興,就不再搬家了。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孟母三遷」的故事。

對於孟子的教育,孟母更是重視。除了送他上學外,還督促他學習。有一天,孟子從老師子思那裡逃學回家,孟母正在織布,看見孟子逃學,非常生氣,拿起一把剪刀,就把織布機上的布匹割斷了。孟子看了很惶恐,跪在地上請問原因。孟母責備他說:「你讀書就像我織布一樣。織布要一線一線地連成一寸,再連成一尺,再連成一丈、一匹,織完後才是有用的東西。學問也必須靠日積月累,不分晝夜勤求而來的。你如果偷懶,不好好讀書,半途而廢,就像這段被割斷的布匹一樣變成了沒有用的東西。」

孟子聽了母親的教誨,深感慚愧。從此以後專心讀書,發憤用功,身體力行、實踐聖人的教誨,終於成為一代大儒,被後人稱為「亞聖」。

王羲之教子習書法

尤克勤

王獻之是王羲之的第七個兒子,自幼聰明好學,在書法上專工草書隸書,也善畫畫兒。他七八歲時始學書法,師承父親。有一次,王羲之看獻之正聚精會神地練習書法,便悄悄走到背後,突然伸手去抽獻之手中的毛筆,獻之握筆很牢,沒被抽掉。父親很高興,誇贊道:「此兒後當復有大名。」小獻之聽後心中沾沾自喜。還有一次,羲之的一位朋友讓獻之在扇子上寫字,獻之揮筆便寫,突然筆落扇上,把字污染了,小獻之靈機一動,一隻小牛栩栩如生於扇面上。再加上眾人對獻之書法繪畫贊不絕口,小獻之滋長了驕傲情緒。獻之的父母看此情景,若有所思……
一天,小獻之問母親郗氏:「我只要再寫上三年就行了吧?」媽媽搖搖頭。「五年總行了吧?」媽媽又搖搖頭。獻之急了,沖著媽媽說:「那您說究竟要多長時間?」「你要記住,寫完院里這18缸水,你的字才會有筋有骨,有血有肉,才會站得直立得穩。」獻之一回頭,原來父親站在了他的背後。王獻之心中不服,啥都沒說,一咬牙又練了5年,把一大堆寫好的字給父親看,希望聽到幾句表揚的話。誰知,王羲之一張張掀過,一個勁地搖頭。掀到一個「大」字,父親現出了較滿意的表情,隨手在「大」字下填了一個點,然後把字稿全部退還給獻之。
小獻之心中仍然不服,又將全部習字抱給母親看,並說:「我又練了5 年,並且是完全按照父親的字樣練的。您仔細看看,我和父親的字還有什麼不同?」母親果然認真地看了3天,最後指著王羲之在「大」字下加的那個點兒,嘆了口氣說:「吾兒磨盡三缸水,惟有一點似羲之。」
獻之聽後泄氣了,有氣無力地說:「難啊!這樣下去,啥時候才能有好結果呢?」母親見他的驕氣已經消盡了,就鼓勵他說:「孩子,只要功夫深,就沒有過不去的河、翻不過的山。你只要像這幾年一樣堅持不懈地練下去,就一定會達到目的的!」
獻之聽完後深受感動,又鍥而不舍地練下去。功夫不負有心人,獻之練字用盡了18大缸水,在書法上突飛猛進。後來,王獻之的字也到了力透紙背、爐火純青的程度,他的字和王羲之的字並列,被人們稱為「二王」。

先天沒有天賦,但因為受到了後天的教育,而成才的事例。
或是:
受到了先天的稟賦,但因為沒有受到後天的教育,而一事無成的事例。
傷仲永

--王安石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種田為業。仲永長到五歲時, 不曾見過書寫工具,忽然哭著要這些東西。父親對此感 到驚異,從鄰近人家借來給他,他當即寫了四句詩,並 且自己題上自己的名字。這首詩以贍養父母、團結同宗 族的人作為內容,傳送給全鄉的秀才觀賞。從此有人指 定事物叫他寫詩,他能立刻完成,詩的文采和道理都有 值得欣賞的地方。同縣的人對他感到驚奇,漸漸地請他 的父親去作客,有人用錢財和禮物求仲永寫詩。他的父 親認為那樣有利可圖,每天牽著方仲永四處拜訪同縣的 人,不讓他學習。我聽說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間,跟隨先父回到家鄉, 在舅舅家見到方仲永,他已經十二三歲了。叫他寫詩, 已經不能與從前聽說的相稱了。再過了七年,我從揚州 回來,又到舅舅家,問起方仲永的情況,舅舅說:「他 才能完全消失,普通人一樣了。」

1\、後一段的議論講了什麼道理?
答:說明了人的天資與後天學習的關系,強調後天學習對成才的重要性
2.方仲永由天資過人變得泯然眾人,原因是什麼?
答:從方仲永個人情況來看,原因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貪圖小利,目光短淺,而「不使學」。從道理上來說,原因是作者在後面的議論中所認為的那樣,方仲永「卒之為眾人」,是因為「其受於人者不至」,既沒有受到後天正常的教育。
3.你對題目是怎樣理解的?
答:「傷」是「哀傷」「感傷」之義。仲永,即方仲永,本文的一個「神童」。文章以「傷仲永」為題,寫的是可傷之事,說的是可「傷」之道理。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一個神童最終「泯然眾人」的惋惜之情。本文借事說理,以方仲永為實例,說明:一個人有天分不足詩,唯有後天的教育與學習,才能讓人精益求精,更上一層樓,才能夠真正成才。
4.你怎樣理解文中的「泯然眾人矣」?
答:「泯然眾人矣」一句點明結局,痛惜之意溢於言表,發人深省。再過七年以後,是方仲永的第三個階段,才能衰竭,成為了普通人
5.作者主要表達的意思是什麼?
答:本文通過敘述方仲永因為父親「不使學」,而從神童到成為普通人的變化過程,說明天資固然重要,但沒有好的後天的教育,再好的天賦也不可能得以發揮。告訴我們學習和教育對於人才的培養十分重要。
參考資料:費了好多工夫查的,希望幫的上忙。

㈢ 《家》的故事概括是什麼

作 者: 巴金 著
《家》是巴金的代表作。
在我國現代文學史上,巴金是一位有熱情、有進步思想、有獨特藝術風格的文學巨匠之一。1928年,旅居法國的巴金在巴黎完成了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滅亡》,此後,他陸續創作了一系列在現代文學史上具有卓越影響的長篇小說和中、短篇小說。
長篇小說《家》以20年代初期中國內地城市四川成都為背景,真實地寫出了高家這個很有代表性的封建大家庭腐爛、潰敗的歷史。作品中的高家是中國封建社會和家族制度的縮影。從表面看,高家「一家人讀書知禮、事事如意」,家庭內部尊卑有序,禮法森嚴;但實際上,在這個大家族中處處都充滿著激烈的爾虞我詐和勾心鬥角。為了爭奪家產,陳姨太、克安、克定等打著維護家族榮譽和高老太爺的招牌,耍盡了花招。他們先是鬧「鬼」,嚇死了老太爺,接著又鬧「避血光」,害死了瑞珏;他們很清楚是軍閥混戰,導致商場被毀,但卻硬逼覺新賠償股票的損失,並且在老太爺屍骨未寒時大鬧分家。除此而外,這個封建大家庭揮霍奢侈的寄生生活,還造就了一代整日只會揮霍無度,過著窮奢極欲糜爛生活的「敗家子」,這在高家「克」字輩人物身上顯得尤為突出。如高老太爺最喜歡的五兒子克定,不但嫖、賭、抽大煙、玩小旦樣樣精通,而且還騙取妻子的金銀首飾去當賣,在外面私設公館,蓄妓取樂。
作品在揭露這個封建家庭罪惡的同時,還側重表現了封建制度、封建禮教對青年一代的摧殘和迫害。覺新和梅本是青梅竹馬、真誠相愛的一對戀人,只是因為雙方母親在牌桌上有了摩擦,就兒戲般地拆散了這對情侶,使梅在痛苦的折磨中悲哀寂寞地離開了人間。瑞珏是在陳姨太之流鬧「血光之災」的邪說中喪命的,她和梅一樣,也是封建禮教的犧牲品。被封建禮教摧殘的除了梅和瑞珏外,還有在高家做丫頭的鳴鳳、婉兒等。鳴鳳只有17歲,就被高老太爺當做一件禮物送給了「死教會」的老惡棍、年已花甲的馮樂山做小,結果這位年僅17歲的少女被逼得走投無路,投湖自盡了。然而,鳴鳳的死卻沒有使這場悲劇完結,丫頭婉兒又很快被高家用來替代鳴鳳,繼續著人生的悲劇。
作品還表現了以覺慧為代表的一代覺醒了的青年同這個罪惡家族的斗爭。這些青年受「五四」反封建巨浪的影響,一方面在社會上積極參加宣傳革命思想的學生運動,一方面在家庭內部和封建勢力、封建禮教展開勇猛的戰斗,最後,他們真正敲響了這個封建大家庭的喪鍾

㈣ 有關家的名言詩句典故!!!!急急急急急急!!!

1:人必自悔然後人悔之,家必自毀然後毀之,國必自伐然後人伐之。
―――《孟子》
2:人受到震動有種種不同:有的是在脊椎骨上;有的是在神經上;有的是在道德感受上;而最強烈的、最持久的則是在個人尊嚴上。
―――約翰•高而斯華餒
3:每一個正直的人都應該維護自己的尊嚴。
―――盧梭
4:自尊,迄今為止一直是少數人所必備的一種德性。凡是在權力不平等的地方,它都不可能在服從於其他人統治的那些人的身上找到。
―――羅素
5:沒有自我尊重,就沒有道德的純潔性和豐富的個性精神。對自身的尊重、榮譽感、自豪感、自尊心―――這是以塊磨練細膩的感情的礪石。
―――蘇霍姆林斯基
6:自尊自愛,作為一種力求完善的動力,卻是一切偉大事業的淵源。
―――屠格涅夫
7:高度的自尊心不是驕傲、自大或缺乏自我批評精神的同義詞。自尊心強的人不是認為自己比別人優越,而只是對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能夠克服自己的缺點。
―――伊•謝•科恩
8:人要想對自己的尊嚴有所覺悟,就必需謙虛。的確,人性是尊嚴的,但這樣說還是不甚明確的,也是不完整的。說人是尊嚴的,這只限於沒有私心的、利他的、富於憐憫的、有感情的、肯為其他生物和宇宙獻身的這種情況。
―――湯因比
9:尊嚴是文明,但又像一層貼在臉上的東西一樣容易脫落。
―――陳家琪
10:我們可以把我們的財物、生命轉借給我們的朋友,以滿足他們的需求,但是,轉讓尊嚴之名,把自己的榮譽安在他人頭上,這卻是罕見的。
―――蒙田

㈤ 關於家的故事(要那種很經典的,廣為人知的)

1.華盛頓砍樹後主動向父親承認錯誤

喬治·華盛頓是美國第一任總統。他小時候是個既聰明又淘氣的孩子。

一天,父親送給他一把小斧頭。那小斧頭是嶄新的,小巧鋒利。小喬治可高興啦!他想父親的大斧頭能砍倒大樹,我的小斧頭能不能砍倒小樹呢?我要試一試。

他看到花園邊上有一棵櫻桃樹,微風吹得它一擺一擺的,好像在向他招手:「來吧,小喬治,在我身上試試你的小斧頭吧!」

小喬治高興地跑過去,舉起小斧頭向櫻桃樹砍去,一下,兩下……櫻桃樹倒在地上了。他又用小斧頭將小樹的枝葉削去,把小樹棍往兩腿間一夾,一手舉著小斧頭,一手扶著小樹棍,在花園里玩起了騎馬打仗的游戲。

一會兒,父親回來了,看到心愛的櫻桃樹倒在地上,很生氣。他問小喬治: 「是你砍倒了我的櫻桃樹嗎?」

小喬治這才明白自己闖了禍,心想:今天准得挨爸爸揍啦!可他從來不愛說謊,就對父親說:「爸爸!是我砍倒你的櫻桃樹。我想試一下小斧頭鋒利不鋒利。」

父親聽了小喬治的話,不僅沒有打他,還一下把他抱起來,高興地說:「我的好兒子,爸爸寧願損失一千棵櫻桃樹,也不願你說一句謊話。爸爸原諒誠實的孩子。不過,以後再也不能隨便砍樹了。」

小喬治望著父親,懂事地點了點頭。

2.斷劍的故事

春秋戰國時代,一位父親和他的兒子出征打戰。父親已做了將軍,兒子還只是馬前卒。又一陣號角吹響,戰鼓雷鳴了,父親庄嚴地托起一個箭囊,其中插著一隻箭。

父親鄭重對兒子說:「這是家傳寶箭,配帶身邊,力量無窮,但千萬不可抽出來。」那是一個極其精美的箭囊,厚牛皮打制,鑲著幽幽泛光的銅邊兒,再看露出的箭尾。一眼便能認定用上等的孔雀羽毛製作。

兒子喜上眉梢,貪婪地推想箭桿、箭頭的模樣,耳旁彷彿嗖嗖地箭聲掠過,敵方的主帥應聲折馬而斃。果然,配帶寶箭的兒子英勇非凡,所向披靡。

當鳴金收兵的號角吹響時,兒子再也禁不住得勝的豪氣,完全背棄了父親的叮囑,強烈的慾望驅趕著他呼一聲就拔出寶箭,試圖看個究竟。驟然間他驚呆了。一隻斷箭,箭囊里裝著一隻折斷的箭。

我一直刳著只斷箭打仗呢!兒子嚇出了一身冷汗,彷彿頃刻間失去支柱的房子,轟然意志坍塌了。

結果不言自明,兒子慘死於亂軍之中。

拂開蒙蒙的硝煙,父親揀起那柄斷箭,沉重地啐一口道:「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遠也做不成將軍。」

3.心中的頑石

從前有一戶人家的菜園擺著一顆大石頭,寬度大約有四十公分,高度有十公分。到菜園的人,不小心就會踢到那一顆大石頭,不是跌倒就是擦傷。

兒子問:"爸爸,那顆討厭的石頭,為什麼不把它挖走?"

爸爸這么回答:"你說那顆石頭喔?從你爺爺時代,就一直放到現在了,它的體積那麼大,不知道要挖到到什麼時候,沒事無聊挖石頭,不如走路小心一點,還可以訓練你的反應能力。"

過了幾年,這顆大石頭留到下一代,當時的兒子娶了媳婦,當了爸爸。

有一天媳婦氣憤地說:"爸爸,菜園那顆大石頭,我越看越不順眼,改天請人搬走好了。"

爸爸回答說:"算了吧!那顆大石頭很重的,可以搬走的話在我小時候就搬走了,哪會讓它留到現在啊?"

媳婦心底非常不是滋味,那顆大石頭不知道讓她跌倒多少次了。

有一天早上,媳婦帶著鋤頭和一桶水,將整桶水倒在大石頭的四周。十幾分鍾以後,媳婦用鋤頭把大石頭四周的泥土攪松。

媳婦早有心理准備,可能要挖一天吧,誰都沒想到幾分鍾就把石頭挖起來,看看大小,這顆石頭沒有想像的那麼大,都是被那個巨大的外表蒙騙了。

4.贊美是暗室中的一隻蠟燭

據氣象台的天氣預報,最近將有台風襲擊一座海濱小城。

小城裡的百姓驚慌起來,積極地投入到預防工作中。

一位母親忙碌著,旁邊站著她的小女兒。「這該死的台風……」,母親一邊收拾東西,一邊詛咒。

「我喜歡台風」,旁邊的小女孩不同意母親的說法。母親感到很詫異,因為台風破壞力極強,壞莊稼、吹倒房屋、阻塞交通,給人們生活帶來巨大的不便並造成損失,可眼前這個小不點兒居然說她喜歡台風。

「孩子,告訴媽媽,你為什麼喜歡台風?」母親小心翼翼地問。

「上次台風來了,就停了電」,小女孩不假思索地回答。

「停了電又怎麼樣?」

「晚上就會點蠟燭。」

「你喜歡點蠟燭嗎?」

「是的,那回(指上次台風吹過的晚上)我點著蠟燭走來走去,你說我像小天使。」

母親頓時無言,旋即放下手中的活計,抱起小女孩,親吻著她的小臉蛋,湊近她的小耳朵並說了一句話:「孩子,你永遠是天使!」

5.永不凋謝的玫瑰

在前蘇聯的一所學校,校園的花房裡開出了美麗的玫瑰花,每天都有很多同學前來觀看,但都沒有人去採摘。

一天清晨,一個4歲的小朋友(就讀於該校幼兒園)進入花房,摘下了一朵最大、最漂亮的玫瑰花。當她拿著花走出花房時,迎面走來了該校的校長。

校長十分想知道小女孩為什麼要摘花,便彎下腰親切地問:「孩子,你可以告訴我你摘下的花是送給誰的嗎?」

「送給奶奶的。奶奶生了重病,我告訴她學校里有一朵很大、很漂亮的玫瑰,奶奶不信,我這就摘下來送給她看,希望她早點好起來,等奶奶看完了之後我會把花送回來。」

聽完孩子的回答,校長的心顫動了。

他牽著小女孩的手,從花房裡又摘下了兩朵大玫瑰花,說道:「這一朵是獎給你的,你是一個懂事的孩子;這一朵是送給你奶奶的,感謝她培養了你這樣的一個好孩子。」

這位校長是誰呢?他就是偉大的教育家、萬世景仰的育人楷模蘇霍姆林斯基。

㈥ 家字如何誕生的典故

(會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宀」,表示與室家有關,下面是「豕」,即豬。古代生產力低下,人們多在屋子裡養豬,所以房子里有豬就成了人家的標志。本義:屋內,住所) 這也說明豬和人類關系的密切

㈦ 關於家的故事 要經典的那種

在我心靈的屏幕里,不時會跳動著有家的音符,對於家富貴也好,貧窮也罷,總是很重要的。追憶自己逝去的歲月,我16歲參加革命,到哪裡哪裡便是我的家,沒有家的概念。特別在那些漂泊的日子裡,長期的單身漢,無所謂家,但求個人舒暢、開心足矣!隨著年輪轉輾,生活需求應更需要真正屬於自己的家。所以一直要追求自己美好的家,人皆亦然,物所必然。

是的,遠去的飛鳥,永恆的牽掛是故林;漂泊的船兒,始終的惦記是港灣;奔波的旅人,無論是匆匆夜歸還是離家遠去,心中千絲萬縷、時時惦念的地方,還是家。

朋友,無論快樂或者憂傷,不管陰雨還是晴朗,家,始終在你我心上;你無須選擇懦弱還是堅強,你無須被記得還是遺忘,家,總可以給你我無窮力量;正因為這樣,讓你我各自奔赴自己的夢想,又讓你我在今天不遠千里萬里又回到心中思念的地方,家的模樣是我你流向心底的那一滴淚水與期盼。在異鄉的天空下有你我落下思鄉的淚水,在火車站擁擠的人群中有你我風塵僕僕的倩影,在飛馳的列車上有你去我急切的心情,在踏上家鄉的土地那一刻有我親吻故鄉的唇印,耳邊縈繞的早已遠去的旋律《故鄉的雲》:天邊飄過故鄉的雲,它不停地向我召喚。當身邊的微風輕輕吹起,有個聲音在對我呼喚。歸來吧,歸來喲!浪跡天涯的遊子,別在四處漂泊,踏著沉重的腳步,歸鄉路是那麼漫長。當身邊的微風輕輕吹起,歸來吧,歸來喲!

浪跡天涯的遊子,歸來吧,歸來喲!我已厭倦漂泊,我已是滿懷疲憊,眼裡是酸楚的淚,那故鄉的風那故鄉的雲,為我抹去創痕,我曾經豪情萬丈,歸來卻空空的行囊,那故鄉的風那故鄉的雲,為我撫平創傷。吹來故鄉泥土的芬芳,歸來吧,歸來喲……

那故鄉的風那故鄉的雲,為我你撫平創傷喚起你我心中諸多感慨呢!外面的世界,盡管有多精彩,在讓人嚮往的同時也是讓人有許多無奈的。

如果我們是夜行的旅人,無論我們走的多麼遙遠,家是天幕中最亮的北斗,默默地照亮著我們的旅程。那時,我們會更踏實地、無拘無束,在漆黑的蒼穹飄來飄去。也許常常會問自己,難道我的人生就這樣走來走去嗎?是的,人生如歌,我們一次次地走,我們一次次地回;我們又一次次地離,又是為了一次次地聚……生命里總是有風霜雨雪和閃電雷鳴,生命里有太多太多繽紛飄失的落英……我必須把它們一一找回!漂泊是為了回歸啊!

家是溫馨的港灣,外面的世界即使很精彩,家永遠在心中。無論漂泊多遠多久,只要有家,想想家裡親人的牽掛,我們的心永遠是屬於他們。

願所有漂泊在外的人都能回家!家很溫暖。

㈧ 巴金的《家》的故事情節是

《家》是巴金30年代創作的「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它從1931年問世至今,一直以其特有的反封建的思想光輝和動人的藝術魅力吸引著廣大讀者,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佔有著重要的地位。
長篇小說《家》以20年代初期中國內地城市四川成都為背景,真實地寫出了高家這個很有代表性的封建大家庭腐爛、潰敗的歷史。作品中的高家是中國封建社會和家族制度的縮影。從表面看,高家「一家人讀書知禮、事事如意」,家庭內部尊卑有序,禮法森嚴;但實際上,在這個大家族中處處都充滿著激烈的爾虞我詐和勾心鬥角。為了爭奪家產,陳姨太、克安、克定等打著維護家族榮譽和高老太爺的招牌,耍盡了花招。他們先是鬧「鬼」,嚇死了老太爺,接著又鬧「避血光」,害死了瑞珏;他們很清楚是軍閥混戰,導致商場被毀,但卻硬逼覺新賠償股票的損失,並且在老太爺屍骨未寒時大鬧分家。除此而外,這個封建大家庭揮霍奢侈的寄生生活,還造就了一代整日只會揮霍無度,過著窮奢極欲糜爛生活的「敗家子」,這在高家「克」字輩人物身上顯得尤為突出。如高老太爺最喜歡的五兒子克定,不但嫖、賭、抽大煙、玩小旦樣樣精通,而且還騙取妻子的金銀首飾去當賣,在外面私設公館,蓄妓取樂。
作品在揭露這個封建家庭罪惡的同時,還側重表現了封建制度、封建禮教對青年一代的摧殘和迫害。覺新和梅本是青梅竹馬、真誠相愛的一對戀人,只是因為雙方母親在牌桌上有了磨擦,就兒戲般地拆散了這對情侶,使梅在痛苦的折磨中悲哀寂寞地離開了人間。瑞珏是在陳姨太之流鬧「血光之災」的邪說中喪命的,她和梅一樣,也是封建禮教的犧牲品。被封建禮教摧殘的除了梅和瑞珏外,還有在高家做丫頭的鳴鳳、婉兒等。鳴鳳只有17歲,就被高老太爺當做一件禮物送給了「死教會」的老惡棍、年已花甲的馮樂山做小,結果這位年僅17歲的少女被逼得走投無路,投湖自盡了。然而,鳴鳳的死卻沒有使這場悲劇完結,丫頭婉兒又很快被高家用來替代鳴鳳,繼續著人生的悲劇。
作品還表現了以覺慧為代表的一代覺醒了的青年同這個罪惡家族的斗爭。這些青年受「五四」反封建巨浪的影響,一方面在社會上積極參加宣傳革命思想的學生運動,一方面在家庭內部和封建勢力、封建禮教展開勇猛的戰斗,最後,他們真正敲響了這個封建大家庭的喪鍾。
《家》是一部思想相當深刻的現實主義力作,作品通過以覺慧為代表的青年一代與以高老太爺為代表的封建腐朽勢力的激烈斗爭,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面貌,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會和家族制度的腐敗與黑暗,控訴和揭示了大家族和舊禮教、舊道德的罪惡以及吃人本質,並且揭示了其必然滅亡的歷史命運。同時,作品還以極大的激情歌頌了青年知識分子的覺醒、抗爭以及他們與罪惡的封建家庭的決裂。

㈨ 求家的寓意故事。

家是一個感情的港灣,家是一個靈魂的棲息地,家是一個精神的樂園。家就是你和你家人在一起的情感的全部,而房屋等物質全部可成為「庭」就這個概念來說,後者又是微不足道的補充。正確地認識這個概念,對我們的人生是大有裨益的,它讓我們不會迷失方向,不會只去追求「庭」而不去追求「家」。

家,是什麼?千萬個人有千萬個說法。有的說,家是一種文化;有的說,家是一段時光;有的說,家是一種情懷。還有人說,…… 家,是什麼,又不是什麼。擁有它時,它平凡如柴米油鹽醬醋茶;失去它時,掏心掏肝也找不回。

家是溫暖的殼, 家是能鋪開心事的地方, 家是沒有桃花的桃源, 家是一言難盡的一個字, 家是受傷時的「創口貼」, 家是父母投資、兒女欠債的地方, 家是握在手裡盈盈一脈的馨香, 家是每一磚每一石都是用愛砌出來的城堡, 家是以愛為圓心、一家人手牽手為半徑走過的一個圓, 家是整個世界在下雪、走進其中卻是春天的地方。

家就是可以讓我們感到溫暖的地方..家,不在大,在於溫馨,一個幸福的家,是能讓人感覺到溫暖與溫馨,當你走出家門時又很留戀家,卻不想離開家,那個家無疑是溫馨的,夫妻間的互相牽掛,子女對父母的疼愛等....幸福的家到底是什麼樣的呢?幸福的家就是當你晚歸時,有人為你守一盞心燈,當你工作結束後,身心疲憊的身體回家時,有人為你倒一杯熱茶,當你清貧時,有人和你共同度過,與你共創財富,當你寂寞時,有人給你帶來歡樂,當你生病時,有人守候在你身旁(執著)。

㈩ 《家》的故事梗概

《家》,中國作家巴金的長篇小說,該小說描寫了20世紀20年代初期四川成都一個封建大家庭的罪惡及腐朽,控訴了封建制度對生命的摧殘,歌頌青年一代的反封建斗爭以及民主主義的覺醒。

作品以「五四」的浪潮波及到了閉塞的內地——四川成都為背景,真實地寫出了高家這個很有代表性的封建大家庭腐爛,潰敗的歷史;用作家自己的話說:他「所要展示給讀者的乃是描寫過去十多年間的一幅圖畫」。

高氏豪門外表上詩禮傳家,書香門第,但遮掩在這層帷幕之後的,卻是內部的相互傾軋,明爭暗鬥,腐朽齷齪,荒淫無恥。為了維護這個作為封建制度的支柱而又面臨崩潰的家庭,以高老太爺和克明為代表的那些衛道者,竭力奉持著禮教和家訓,壓制一切新的事物,甚至不惜以犧牲青年為代價。這就又加深了新與舊、當權勢力與被壓迫者的矛盾,並使年輕人遭受巨大的痛若。

小說寫了覺新、覺民、覺慧兄弟三人不同的思想性格和生活道路,寫了幾對年輕人——覺新與錢梅芬、李瑞珏,覺民與琴,覺慧與鳴鳳之間的戀愛、婚姻糾葛;寫了他們不同的遭遇;寫了學生請願,覺慧被關禁閉,兵變驚亂,鳴鳳、梅芬、瑞珏相繼慘死,覺民逃婚,覺慧出走……

以長房中的三兄弟:覺新、覺民、覺慧的故事為主,以各房以及親戚中的各種人物為緯,描繪出一幅大家族生活的畫面,集中展現了封建大家族生活的典型形態,也真實地記錄了一個封建大家族衰落、敗壞以至最後崩潰的歷史過程。

(10)家的典故擴展閱讀

《家》中講述家族故事的模式在啟蒙主義話語中非常典型,它對後來的家族小說創作起了極強的示範作用。對傳統家族制度和封建禮教的批判和徹底否定也成為這類小說一個持久而強大的主題。像端木蕻良的《科爾沁旗草原》、路翎的《財主底兒女們》、茅盾的《霜葉紅似二月花》、老舍的《茶館》與《駱駝祥子》都是如此,而《家》中父子對立的結構模式也被或多或少地繼承下來。

新文學問世以來,以揭露舊家庭舊禮教為題材的創作很多,但以長篇系列小說的形式和如此浩大的規模,對封建家族在現代逐步走向崩潰過程做系統深入描寫的,《家》以及《春》《秋》還是第一次,在現代文學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根據該作品改編越劇曾於2003年首演,由越劇名家趙志剛、單仰萍、孫智君等擔綱主演。

四川交響樂團根據《家》改編的歌劇《鳴鳳》於2013年11月25首次與觀眾見面。《鳴鳳》由著名歌劇表演藝術家李元華、高育發分別擔綱導演及藝術總監。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