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古稀典故

古稀典故

發布時間: 2020-12-29 18:17:37

『壹』 古稀一詞的由來

知音的來源:
典故1·高山流水(《列子·湯問》)

伯牙擅長彈琴,鍾子期善於傾聽。伯牙彈琴,心裡想著高山。鍾子期說:「好啊!高峻的樣子像泰山!」心裡想著流水,鍾子期說:「好啊!水勢浩盪的樣子像江河!」伯牙所思念的,鍾子期必然了解它的。子期死後,伯牙認為世上再也沒有他的知音了。就摔破了琴,終身不再彈。
伯牙原姓俞,名瑞,伯牙是他的字,春秋戰國時期楚國郢都(今湖北荊州)人,後在晉國當大夫,在一次回鄉途經漢水,鼓琴時遇到鍾子期,結為兄弟,並約定來年中秋再見,不料,第二年,伯牙赴約時,子期已病故。伯牙於墳前祭拜後,摔琴以謝子期知音之情。據《琴操》、《樂府解題》記載:著名琴家成連先生是伯牙的老師,伯牙跟成連學了三年琴卻沒有太大的長進。某天,成連對伯牙說:「我能教你彈琴而不能教你移情,我有一位叫萬子春老師,住在東海的蓬萊山上,他善於彈琴也善於移情,我們一起去拜訪他。」伯牙當然樂意,於是他們就一起去東海。可伯牙到了東海,並未見到萬子春,只看見洶涌的波濤,杳深的山林和悲啼的群鳥,伯牙心中豁然一亮,感慨地說:「先生移我情矣!」於是創作了《水仙操》。
俞伯牙從小就酷愛音樂,他的老師成連曾帶著他到東海的蓬萊山,領略大自然的壯美神奇,使他從中悟出了音樂的真諦。他彈起琴來,琴聲優美動聽,猶如高山流水一般。雖然,有許多人贊美他的琴藝,但他卻認為一直沒有遇到真正能聽懂他琴聲的人。他一直在尋覓自己的知音

典故2

有一年,俞伯牙奉晉王之命出使楚國。八月十五那天,他乘船來到了漢陽江口。遇風浪,停泊在一座小山下。晚上,風浪漸漸平息了下來,雲開月出,景色十分迷人。望著空中的一輪明月,俞伯牙琴興大發,拿出隨身帶來的琴,專心致志地彈了起來。他彈了一曲又一曲,正當他完全沉醉在優美的琴聲之中的時候,猛然看到一個人在岸邊一動不動地站著。俞伯牙吃了一驚,手下用力,「啪」的一聲,琴弦被撥斷了一根。俞伯牙正在猜測岸邊的人為何而來,就聽到那個人大聲地對他說:「先生,您不要疑心,我是個打柴的,回家晚了,走到這里聽到您在彈琴,覺得琴聲絕妙,不由得站在這里聽了起來。」
俞伯牙借著月光仔細一看,那個人身旁放著一擔乾柴,果然是個打柴的人。俞伯牙心想:一個打柴的樵夫,怎麼會聽懂我的琴呢?於是他就問:「你既然懂得琴聲,那就請你說說看,我彈的是一首什麼曲子?」
聽了俞伯牙的問話,那打柴的人笑著回答:「先生,您剛才彈的是孔子贊嘆弟子顏回的曲譜,只可惜,您彈到第四句的時候,琴弦斷了。」
打柴人的回答一點不錯,俞伯牙不禁大喜,忙邀請他上船來細談。那打柴人看到俞伯牙彈的琴,便說:「這是瑤琴,!相傳是伏羲氏造的。」接著他又把這瑤琴的來歷說了出來。聽了打柴人的這番講述,俞伯牙心中不由得暗暗佩服。接著俞伯牙又為打柴人彈了幾曲,請他辨識其中之意。當他彈奏的琴聲雄壯高亢的時候,打柴人說:「這琴聲,表達了高山的雄偉氣勢。」當琴聲變得清新流暢時,打柴人說:「這後彈的琴聲,表達的是無盡的流水。」
俞伯牙聽了不禁驚喜萬分,自己用琴聲表達的心意,過去沒人能聽得懂,而眼前的這個樵夫,竟然聽得明明白白。沒想到,在這野嶺之下,竟遇到自己久久尋覓不到的知音,於是他問明打柴人名叫鍾子期,和他喝起酒來。倆人越談越投機,相見恨晚,結拜為兄弟。約定來年的中秋再到這里相會。
和鍾子期灑淚而別後第二年中秋,俞伯牙如約來到了漢陽江口,可是他等啊等啊,怎麼也不見鍾子期來赴約,於是他便彈起琴來召喚這位知音,可是又過了好久,還是不見人來。第二天,俞伯牙向一位老人打聽鍾子期的下落,老人告訴他,鍾子期已不幸染病去世了。臨終前,他留下遺言,要把墳墓修在江邊,到八月十五相會時,好聽俞伯牙的琴聲。
聽了老人的話,俞伯牙萬分悲痛,他來到鍾子期的墳前,凄楚地彈起了古曲《高山》。彈罷,他挑斷了琴弦,長嘆了一聲,把心愛的瑤琴在青石上摔了個粉碎。他悲傷地說:我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世了,這琴還彈給誰聽呢?」
兩位「知音」的友誼感動了後人,人們在他們相遇的地方,築起了一座古琴台。直至今天,人們還常用「知音」來形容朋友之間的情誼。
後人有詩贊美曰:月臨十五醉誰家,文朋詩友共天涯。倘若當年子期在,不使瑤琴碎成花。(周天侯·<中秋致友>)
資料來源: http://hi..com/fbb1/blog/item/ce635e225a2bf1fbd7cae204.html

桃李的來源:
「桃李」比喻所栽培的後輩或所教育的學生。如果老師教育、培養的學生很多,人們則稱「桃李滿天下」。那麼,為何將學生稱「桃李」呢?
在我國的春秋時代,魏國有個大臣名叫子質。他得勢的時候,曾培養和保舉過不少人。後來,他因得罪了魏文侯,便獨自跑到北方去了。他在北方遇見了一個名叫子筒的人,就向他發牢騷,埋怨自己培養的人不肯為他出力,以致於流落到此地。
子筒聽了,笑著說:「春天種下桃樹和李樹,夏天可以在樹下休息納涼,秋天還可以吃到果子。可是你春天種下的是蒺藜(一種帶刺的植物),不僅不能利用它的種子,秋天長出的刺還會刺人。所以君子培養人才,要像種樹一樣,應該選准對象,然後再加以培養」。據《資治通鑒·唐則天皇後六視元年》載,狄仁傑嘗薦姚元崇等數十人,率為名臣,或謂仁傑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門矣。」後來人們把培養人才稱做「樹人」,把受教育後成長起來的優秀人才稱做「桃李」;老師的學生多而廣,則稱為「桃李滿天下」。
資料來源:http://www.66163.com/Fujian_w/news/mxrb/20011031/7_7.html

古稀來源:
考「古稀」一詞,源於杜甫《曲江》一詩,原句為「酒債尋常處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比起「而立」等詞,唐詩遠遠沒有《論語》那樣古老,更不象經書那樣有權威。詩的語言,可以對客觀情況加以誇張,更可以帶有強烈的感情色彩。從客觀情況來看,人的壽命是否七十歲便是古來稀見的呢?真正的「古人」、大哲學家莊子曾說:「人上壽百歲,中壽八十,下壽六十」。人生七十,還夠不上中壽,怎麼能說古稀呢?

杜甫何以會寫出「古稀」的詩句,這與當時的社會現實和他自己的心境有極大關系。《曲江》一詩是在安祿山叛軍蹂躪長安,「國破山河在……感時花濺淚」的情況下寫成的。因此,調子低沉,參證杜甫其它詩作,事理尤為明顯。他在《贈衛八處士》中寫道:「訪舊半為鬼,驚呼熱中腸」,這時詩人四十八歲,本來正當壯年,而他的朋友竟已半數不在人世。可見,戰亂中生靈塗炭,平均壽命很低,也是事實。又杜甫在《野望》中有「惟將遲暮供多病」之句,他時年才五十歲,因重病纏身,已深有」遲暮」之感,當然不會指望自己能活到七十。他以這樣的主觀條件,發出「人生七十古來稀」的喟嘆也就不奇怪了。

杜甫在詩中偶然寫下「古來稀」一語,這在唐代並無影響,不想後世「李杜詩歌萬口傳」,加之詩人們兢用杜甫的典故,「古稀」之語開始有人引用。較早的是宋代詩人蘇東坡。椐《候鯖錄》記載,有一舉人年六十九,娶妻三十而生子,在慶筵席上東坡賦賀詩說:「令閣方當而立歲,賢夫已近古稀年」。東坡又是大詩人,他的這一笑話不腔而走,推想這也是造成「古稀」流傳重要原因之一。到了明朝,乾隆皇帝七十過後仍然身體健壯,他自知必致高壽,得意之下,便刻了一枚「古稀天子」的御璽。不要忘了,這里「古稀」一詞只是用於修飾「天子」,歷代皇帝大都早夭,壽致七十確是古來稀有。皇帝的自稱,對於此詞的流行又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雅稱雖有其相對穩定性,但決不是永世不變的。《禮記·王制》曰:「六十杖於鄉,七十杖於國,八十杖於朝」。「杖國」、「杖朝」等遂成年齡雅稱。但今天這些詞早已淘汰,因為與變化了的現實相去太遠,朝廷已不存在,往哪裡「杖」(拄拐杖)去?由此想到「古稀」。在舊中國,人的平均壽命只有三、四十歲,那時「古稀」一詞還算符合實際,那麼,我國今天平均壽命已高達七十一二,再用此詞稱說人生七十古來稀,豈不是荒謬絕論?就拿我們鍾祥市來說,據2000年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資料顯示,全市人均壽命七十五點八八歲。據2004所7月最新普查統計,全市105萬人口中,八十歲以上老人11073名,九十歲以上老人946名,百歲以上老人71名。冷水鎮李灣村二組103歲老人閆純乾幽默地對人說:「我七十歲修飛機場(冷水飛機場),八十歲進林場(村辦林場),九十歲進牧場(村畜牧場),一百歲趕市場(挑蔬菜上街賣),再活一百年也不進火葬場。」現在全市廣泛流傳著:「一百歲好風光,九十歲不算老,八十歲小弟弟,七十歲到處跑,六十歲還掛不上號。」因此,詞語的流行並非不可改變,要靠輿論提倡和引導。我相信,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健康長壽已成為人們的美好追求,同時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對老人出台了一系列優待服務措施,如果再解除「古稀」一詞對健康老人心理壓力,必將使億萬老者更加長壽。

『貳』 古稀的本義和比喻義是什麼

古稀,稱人年七十。古稀,本意是古來稀少,而今也不多的含義;比喻義是高齡。

『叄』 知音、汗青、桃李、古稀、孩提、桃園、替罪羊、一字師、三不知、東道主、一言堂 它們的來源典故

1、知音

相傳伯牙善彈琴,鍾子期善聽琴。伯牙彈到志在高山的曲調時,鍾子期就說「峨峨兮若泰山」;彈到志在流水的曲調時,鍾子期又說「洋洋兮若江河」。鍾子期死後,伯牙不再彈琴,後遂以「知音」比喻對自己非常了解的人;知己朋友:你真是我的知音。

『肆』 知音、一字詩、古稀、三不知、一言堂、東到主的典故來源。

知音:歷史上的知音指的是伯牙和鍾子期間的故事

伯牙原姓俞,名瑞,伯牙是他的字,春秋戰國時期楚國郢都(今湖北荊州)人,後在晉國當大夫,在一次回鄉途經漢水,鼓琴時遇到鍾子期,結為兄弟,並約定來年中秋再見,不料,第二年,伯牙赴約時,子期已病故。伯牙於墳前祭拜後,摔琴以謝子期知音之情。

「一」字詩典故:

1、宋·司馬光閑暇時喜爬山,一次登山至山嶺,見兩年輕人坐石上論詩,聽其即景作詩,但並不高明,有些滑稽的句子引得司馬光禁不住獨自笑出聲來。一年輕人覺得這笑聲中帶有嘲諷,就轉過身來,很不客氣對他說:「你笑什麼?難道你也懂詩?」司馬光沒有直接回答,而眼裡閃動著和善的目光,不緊不慢地吟道:「一上一上又一上,看看行到嶺頭上。」話音剛落地,兩個年輕人哈哈大笑說:「這也算詩嗎?簡直是大白話,這樣的詩句,連三歲小孩也會作呀!」司馬光並不生氣,依然臉帶微笑,接著又抑揚頓錯吟誦:「乾坤只在掌拿中,四海五湖歸一望。」這兩句詩一出口,兩個年輕人吃了一驚,沒想到這位貌不驚人的老人竟能胸藏天地,放眼四海,不禁肅然起敬,同時也為自已剛才的無禮感到羞愧。
古稀」典故是中國人自古指七十高齡的說法。它源於唐代大詩人杜甫《曲江二首》詩,杜甫吟詠道:「人生七十古來稀。」

三不知 「三不知」的典故出自《左傳》。公元前468年,晉國的苟瑤率兵攻打鄭國,齊國為防止晉國強大,就派陳成子帶兵援鄭。有個名叫苟寅的部將報告陳成子說:「有一個從晉軍來的人告訴我說,晉軍打算出動一千輛戰車來襲擊我軍的營門,要把齊軍全部消滅。」陳成子聽了,罵他說:「出發前國君命令我說:『不要追趕零星的士卒,不要害怕大批的人馬。』晉軍即使出動超過一千輛的戰車,我也不能避而不戰。你方才竟然講出壯敵人威風滅自己志氣的話 回國以後,我要把你的話報告國君。」苟寅自知失言,於是感慨說:「君子之謀也,始中終皆舉之,而後人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難乎?」此話意思是說:聰明人謀劃一件事情,對事情的開始、發展、結果這三方面都要考慮到,然後才向上報告。現在我對這三方面都不知道就向上報告,難怪拍馬屁拍到蹄子上。

『伍』 知音,汗青,桃李,古稀,孩提,桃園的來源典故的大體梗概

找度娘吧。。有點難。。

『陸』 弱冠、而立、不惑、知天命、花甲、古稀、耄耋、期頤有什麼典故來歷

弱冠:古人二十歲行冠禮,以示成年,但體猶未壯,故稱「弱冠」。(《禮記"曲禮上》:「二十曰弱冠。」)指剛成年。指二十歲。弱冠:古代男子20歲叫作「弱」,這時就要行「冠禮」,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弱冠」即年滿20歲的男子。後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紀。弱冠是男子二十歲。

而立(而立之年):因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論語·為政》),所以後代稱30歲為「而立之年」。而立之年:指三十歲。而立是男子三十歲(立,「立身、立志」之意)。

始室:三十歲。《禮記·內則》:「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

不惑(不惑之年):因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論語·為政》),所以後代稱40歲為「不惑之年」。不惑之年:指四十歲。不惑是男子四十歲(不惑,「不迷惑、不糊塗」之意)。

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歲(又「知天命」、「半百」)。
知天命: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論語·為政》),所以後代稱50歲為「知命之年」。

花甲:天乾地支配合用來紀年,從甲起,六十年成一周,因此稱六十歲為花甲。花甲:我國古代用干支記時間。所謂干支,是天乾地支的簡稱。天干有十,地支十二,十天乾和十二地支按照順序搭配成六十個單位,通常就叫作「六十花甲子」,也稱「花甲」。把這種記時間的詞語移用到記人的年齡上,就以「年屆花甲」或「花甲之年」來指人到60歲了。花甲:指六十歲,用干支紀年,錯綜搭配,六十年周而復始。
花甲之年:指60歲。

古稀:古代人活到70歲,也就很不容易了。杜甫有詩曰:「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後人就多依此詩,稱70歲為「古稀之年」。 古稀壽:指70歲壽辰。源於杜甫「人生七十古來稀」的詩句。 古稀之年、懸車之年、杖圍之年:均指70歲。

耄:指八九十歲的年紀,泛指老年,如:老耄、耄耋之年。
耄耋:耄[mào],《鹽鐵論·孝養》中寫道:「七十曰耄。」《禮記·曲禮》說:「八十九十曰耋。」耋[dié],《爾雅·釋言》註:「八十為耋。」把上面幾種說法合起來,我們可以看到,「耄耋」是指人的高壽,大約是「七老八十」了。耄[mào]耋[dié]:泛指晚年。耄,八九十歲的年紀。耄,七八十歲的年紀。耄(mao)耋(die)指八九十歲。毛傳又雲:「耋,老也,八十曰耋。」後人因稱八九十歲的老人為「耄耋」。 耄[mao]耋[die]之年:指八九十歲。九十歲也可稱耄耋之年。

期頤:指百歲高壽。期頤:期,朱熹講是「周匝之義」,即轉過一圈了,「謂百年已周」。頤,朱熹講是「謂當養而已」。即生活起居詩人養護。期頤就是指百歲之人。期頤指一百歲。「期頤」是人壽至「百歲」的特稱。《禮記·曲禮上》:「百年曰期頤。」鄭玄註:「期,猶要也;頤,養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盡養道而已。」意思是:人至百歲,飲食、居住、動物等各方面都需要孝子照養,所以「百歲」稱作「期頤」。 期頤之年:指百歲。

『柒』 「古稀重新」是什麼意思啊有典故嗎

古稀,指70歲,即年齡大了仍在自己工作的崗位上,是祝詞,典故就不曉得了

『捌』 知音、汗青、桃李、古稀、孩提、桃園的典故來源

1、知音一詞來源於俞伯牙與鍾子期的故事,相傳俞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琴,伯牙每次想到什麼,鍾子期都能從琴聲中領會到伯牙所想,子期死後伯牙再不彈琴因為再沒有知音的人。兩位「知音」的友誼感動了後人,直至今天,人們常用知音來形容朋友之間的情誼。

2、汗青是指古時在竹簡上記事,先以火烤青竹,使水分如汗滲出,再颳去青皮,便於書寫,避免蟲蛀,故稱汗青,也叫殺青。

3、桃李,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táo lǐ,就是教師百年「樹人」所得的碩果,往往比喻老師辛勤栽培的學生。桃李滿天下就是說老師教育出來的優秀學生遍布全世界,贊美教師辛勤育人。

4、古稀,原有古來稀少,而今也不多含義;但是解作古來稀少,與過去不同了。醫學保健昌明,閱報見過百歲老人還侍奉著高堂老母的事,將來這有可能就不再是新聞了。

5、孩提: 2~3歲的兒童。幼兒時期· 孩提之童。——《孟子·盡心》 是古代對人年齡的稱呼 指幼兒始知發笑尚在襁褓中。

6、桃園是《三國演義》第一回《桃園結義》中的一個場景。張飛庄後花開正盛的桃園。桃園亦為後人仿效他們結拜的地方。

(8)古稀典故擴展閱讀:

據漢朝《韓詩外傳》記載:「魏文侯之時,子質仕而獲罪焉,去而北游。簡主曰:『……夫春樹桃李,夏得蔭其下,秋得食其實;春樹蒺藜,夏不得采其葉,秋得刺焉。由此觀之,在所樹也。今子所樹非其人也,故君子先擇而後種也』。」

這段話的大意是:春秋時,魏國有個叫子質的大臣,他得勢時曾保薦過很多的人。後丟官隻身跑到北京,見到一個叫簡子的人,向他發牢騷,埋怨自己過去培養的人在他危難時不肯幫助他。簡子聽後笑著對子質說:春天種了桃樹和李樹,到夏天可在樹下納涼休息,秋天還可吃到可口的果實。

可是,如果你春天種的是蒺藜,到夏天就不能利用它的葉子,而秋天它長出來的刺反倒要扎傷人。你過去培養、提拔的人都是些不值得保薦的人。所以君子培養人才,就像種樹一樣,應先選好對象,然後再培植啊!

簡子用比喻批評子質培養人才不當,故後人就把培養人才叫做「樹人」,把提拔培養的優秀人才叫做「桃李」。因老師培養出來的學生很多,就被譽為:「桃李滿天下」了。

為了把學生教育成有用人才,子質認真教學。在他的嚴格管教下,學生們都發奮讀書,學到了不少真本領。後來,這些學生先後成才,成了國家的棟梁。他們為了感念子質先生的教誨,都在自己住處親手栽種桃樹和李子樹。

子質到各國游歷時,碰到了在各國當官的學生,並看到了學生栽的這兩種樹,便自豪地說:「我的學生真是桃李滿天下啊!一個個都很有作為!」從此,當先生(老師)的就以「桃李」代指學生,並把學生多稱作「桃李滿天下」了。

『玖』 古稀的來源典故~

古稀出自《七十詞》。《七十詞》是抒寫唐寅年近「古稀」後的情感,正所謂一寸內光陰一寸金,古人唐容寅就在七十詞里闡述了歲月的殘酷。

據史料記載,唐寅生於成化六年二月初四(1470年3月6日),死於嘉靖二年十二月初二(1524年1月7日)。總共才活了54歲,然而詞中卻寫到自己年歲是70,這讓人不解。



(9)古稀典故擴展閱讀:

相關考證

明朝時期,著名書畫家唐寅(唐伯虎)讀了杜詩後,感慨自己已活過了「古稀」,他填了一首《七十詞》:「人生七十古稀,我年七十為奇。

前二年幼小,後十年衰老,中間止有五十年,一半又在夜裡過了,算來止有二十五年在世,受盡多少奔波煩惱。」唐寅雖活過古稀,仍感嘆唏噓人生幾何。

查核一下,千多年前的「古稀」老翁,確實稀少的很!僅以知名的詩人、學問家為例,超過七十歲的真是寥寥無幾。但是,到了數百年前,社會不斷進步,人的壽命已長了很多。

仍以名家為例,不僅感嘆古稀的唐寅已超過古稀,他同時代的羅貫中(《三國演義》作者)、吳承恩(《西遊記》作者)、馮夢龍(《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三言」作者)、鄭板橋(書畫名家)等,年齡均過古稀。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