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典故柳營

典故柳營

發布時間: 2020-12-29 17:17:56

A. 中國古代的一些著名的典故,比如雙鯉,武陵人等,要給出解釋啊

1、雙鯉。鯉魚代指書信,這個典故出自漢樂府詩《飲馬長城窟行》:「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再有古時人們多以鯉魚形狀的函套藏書信,因此不少文人也在詩文中以鯉魚代指書信。如:宋人晏幾道《蝶戀花》詞:「蝶去鶯飛無處問,隔水高樓,望斷雙魚信。」清人宋琬《喜周華岑見過》:「不見伊人久,曾貽雙鯉魚。」

2、:「武陵人」為陶淵明《桃花源記》中的武陵漁人,後比喻隱居的人。

1. 楊柳。它源於《詩經·小雅·採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楊柳的依依之態和惜別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柳」與「留」諧音,古人在送別之時,往往折柳相送,以表達依依惜別的深情,以至許多文人用它來傳達怨別、懷遠等情思。如柳永《雨霖鈴》詞中的「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等。
2. 長亭。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餞別送行。如北周文學家庾信《哀江南賦》:「十里五里,長亭短亭。謂十里一長亭,五里一短亭。」「長亭」成為一個蘊含著依依惜別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別詩詞中不斷出現。如柳永《雨霖鈴》中「寒蟬凄切,對長亭晚」等。
3. 南浦。南浦多見於南方水路送別的詩詞中,它成為送別詩詞中的常見意象與屈原《九歌·河伯》「與子交手兮東行,送美人兮南浦」這一名句有很大關系。南朝文學家江淹作《別賦》(「春草碧色,春水淥波,送君南浦,傷如之何!」)之後,南浦在送別詩中明顯多了起來;到唐宋送別詩詞中出現得則更為普遍,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別》中的「南浦凄凄別,西風裊裊秋」等。
4. 酒。元代楊載說:「凡送人多托酒以將意,寫一時之景以興懷,寓相勉之詞以致意。」酒在排解愁緒之外,還飽含著深深的祝福。將美酒和離情聯系在一起的詩詞多不勝舉,如:王維的《渭城曲》中的「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寫別離之情。
二、思鄉類意象(或表達對家鄉的思念,或表達對親人的牽掛)
1. 月亮。一般說來,古詩中的月亮是思鄉的代名詞。如李白《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特別是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從良好的祝願出發,寫兄弟之情。意境豁達開朗,意味深長,用深邃無底而又美妙無空的自然境界體會人生。
2. 鴻雁:鴻雁是大型候鳥,每年秋季奮力飛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遊子思鄉懷親和羈旅傷感之情,因此詩人常常借雁抒情。如李清照《一剪梅》中「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元代《西廂記》結尾崔鶯鶯長亭送別時唱的「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情景相生,其情不堪,成千古絕唱。
3. 蒓羹鱸膾。典出《晉書·張翰傳》。傳說晉朝的張翰當時在洛陽做官,因見秋風起,思家鄉的美味「蒓羹鱸膾」,便毅然棄官歸鄉,從此引出了「蒓鱸之思」這個表達思鄉之情的成語。後來文人以「蒓羹鱸膾」「蒓鱸秋思」借指思鄉之情。如曾任國民黨中央日報社長馬星野先生的《呈南懷瑾先生謝贈鮮味》詩:「拜賜蒓鱸鄉味長,雁山甌海土生香。眼前點點思親淚,欲試魚生未忍嘗。」使多少人灑下思鄉思親行行熱淚。
4. 雙鯉。鯉魚代指書信,這個典故出自漢樂府詩《飲馬長城窟行》:「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再有古時人們多以鯉魚形狀的函套藏書信,因此不少文人也在詩文中以鯉魚代指書信。如:宋人晏幾道《蝶戀花》詞:「蝶去鶯飛無處問,隔水高樓,望斷雙魚信。」清人宋琬《喜周華岑見過》:「不見伊人久,曾貽雙鯉魚。」
此外,還有行為類意象,如「搗衣」,也表達對親人的牽掛。月下搗衣,風送砧聲這種境界,不僅思婦傷情,也最易觸動遊子的情懷,因此搗衣意象也是思鄉主題的傳統意象之一。如唐代李白《子夜吳歌》之三:「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三、愁苦類意象(或表達憂愁、悲傷心情,或渲染凄冷、悲涼氣氛)
1. 梧桐。在中國古典詩歌中,是凄涼悲傷的象徵。如宋代李清照《聲聲慢》:「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元人徐再思《雙調水仙子·夜雨》:「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後。」都以梧桐葉落來寫凄苦愁思。
2. 芭蕉。在詩文中常與孤獨憂愁特別是離情別緒相聯系。宋詞有李清照《添字丑奴兒》:「窗前誰種芭蕉樹,陰滿中庭。陰滿中庭,葉葉心心舒捲有舍情。」把傷心、愁悶一古腦兒傾吐出來。
3. 流水。水在我國古代詩歌里和綿綿的愁絲連在一起,多傳達人生苦短、命運無常的感傷與哀愁。如:唐代李白《宣州謝■樓餞別校書叔雲》:「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劉禹錫《竹枝詞》:「山桃紅花滿上頭,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紅易衰似郎意,水流無限似儂愁。」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李煜《虞美人》:「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宋代歐陽修《踏莎行》:「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秦觀《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
4. 猿猴。古詩詞中常常藉助於猿啼表達一種悲傷的感情。如:北魏地理學家、散文家酈道元《水經注·江水》中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唐代杜甫《登高》:「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趙嘏《憶山陽》:「可憐時節堪歸去,花落猿啼又一年。」
5. 杜鵑鳥。古代神話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望帝,因被迫讓位給他的臣子,自己隱居山林,死後靈魂化為杜鵑鳥,暮春啼苦,至於口中流血,其聲哀怨凄悲,動人肺腑。於是古詩中的杜鵑就成為凄涼、哀傷的象徵。唐代李白《蜀道難》:「又聞子歸啼夜月,愁空山。」白居易《琵琶行》:「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宋代秦觀《踏莎行》:「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等等,都以杜鵑鳥的哀鳴,來表達哀怨、凄涼或思歸的情思。
另外,斜陽(夕陽、落日),也多傳達凄涼失落、蒼茫沉鬱之情。如唐代李商隱《樂游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王維《使至塞上》:「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宋代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懷古》:「征帆去棹殘陽里,背西風、酒旗斜矗。」
四、抒懷類意象(或托物顯示高潔的品質,或抒發感慨)
1. 菊花。菊花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睞,有人稱贊它堅強的品格,有人欣賞它清高的氣質。屈原《離騷》:「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詩人以飲露餐花寄託他那玉潔冰清、超凡脫俗的品質。東晉田園詩人陶淵明,寫了很多詠菊詩,將菊花素雅、淡泊的形象與自己不同流俗的志趣十分自然地聯系在一起,如「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宋人鄭思肖《寒菊》中「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墮北風中」,宋人范成大《重陽後菊花二首》中「寂寞東籬濕露華,依前金靨照泥沙」等詩句,都借菊花來寄寓詩人的精神品質。毛澤東《採桑子· 重陽》里有「戰地黃花分外香」句,把菊花置於一個戰爭環境,「分外香」三個字凸現了毛澤東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2. 梅花。梅花在嚴寒中最先開放,然後引出爛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傲雪、堅強、不屈不撓的品格,受到了詩人的敬仰與贊頌。宋人陳亮《梅花》:「一朵忽先變,百花皆後香。」詩人抓住梅花最先開放的特點,寫出了不怕打擊挫折、敢為天下先的品質,既是詠梅,也是詠自己。王安石《梅花》:「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詩句既寫出了梅花的因風布遠,又含蓄地表現了梅花的純凈潔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藝術效果。陸游的著名詞作《詠梅》:「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借梅花來比喻自己備受摧殘的不幸遭遇和不願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潔的梅花來寫自己不願同流合污的品質,言淺而意深。
3. 松柏。《論語·子罕》中說:「歲寒,然後知松柏後凋也。」作者贊揚松柏的耐寒,來歌頌堅貞不屈的人格,形象鮮明,意境高遠,啟迪了後世文人無盡的詩情畫意。三國人劉楨《贈從弟》:「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詩人以此句勉勵堂弟要像松柏那樣堅貞,在任何情況下保持高潔的品質。唐人李白《贈書侍御黃裳》:「願君學長松,慎勿作桃李。」韋黃裳一向諂媚權貴,李白寫詩規勸他,希望他做一個正直的人。唐人劉禹錫《將赴汝州,途出浚下,留辭李相公》詩中的「後來富貴已凋落,歲寒松柏猶依然」,也以松柏來象徵孤直堅強的品格。
4. 竹。亭亭玉立,挺拔多姿,以其「遭霜雪而不凋,歷四時而常茂」的品格,贏得古今詩人的喜愛和稱頌。白居易《養竹記》中,以竹喻人生,曉以樹德修身處世之道:「竹似賢,何哉?竹本固,固以樹德,君子見其本,則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見其性,則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似體道;君子見其心,則思應用虛者。竹節貞,貞以立志;君子見其節,則思砥礪名行,夷險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樹為庭實焉。」張九齡的《和黃門盧侍御詠竹》詩言簡意賅地贊美道:「高節人相重,虛心世所知。」蘇軾的《於潛僧綠筠軒》有詠竹名句:「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使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將竹視為名士風度的最高標識。鄭板橋一生詠竹畫竹,留下了很多詠竹佳句,如:「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贊美了立於岩石之中的翠竹堅定頑強、不屈不撓的風骨和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稟性。
5. 黍離。「黍離」常用來表示對國家今盛昔衰的痛惜傷感之情。典出《詩經·王風·黍離》。舊說周平王東遷以後,周大夫經過西周古都,悲嘆宮廷宗廟毀壞,長滿禾黍,就作了《黍離》這首詩寄託悲思。後世遂以「黍離」之思用作昔盛今衰等亡國之悲。如姜夔《揚州慢》中有:「予懷愴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為有《黍離》之悲也。」
6. 冰雪、草木。古代詩歌中,常以冰雪的晶瑩比喻心志的忠貞、品格的高尚;以草木繁盛反襯荒涼,以抒發盛衰興亡的感慨。如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以「冰心在玉壺」比喻個人光明磊落的心性。再如張孝祥《念奴嬌》中的名句:「應念嶺海經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表明自己的襟懷坦白和光明磊落。草木類的例子更多,如:姜夔《揚州慢》:「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春風十里,十分繁華的揚州路,如今長滿了青青薺麥,一片荒涼了。杜甫《蜀相》:「階前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一代賢相及其業績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綠石階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春光枉自明媚),黃鸝白白發出這婉轉美妙的叫聲,詩人慨嘆往事空茫,深表惋惜。
五、愛情類意象(用以表達愛戀、相思之情)
1. 紅豆。傳說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邊疆,哭於樹下而死,化為紅豆,於是紅豆又稱「相思子」,常用以象徵愛情或相思。如王維《相思》詩:「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詩人借生於南國的紅豆,抒發了對友人的眷念之情。
2. 蓮。與「憐」音同,所以古詩中有不少寫蓮的詩句,藉以表達愛情。如南朝樂府《西洲曲》:「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青如水。」採用諧音雙關的修辭,表達了一個女子對所愛的男子的深長思念和愛情的純潔。
3. 連理枝、比翼鳥。連理枝,指根和枝交錯在一起的兩棵樹;比翼鳥,傳說中的一種鳥,雌雄老在一起飛,古典詩歌里用作恩愛夫妻的比喻。白居易的《長恨歌》:「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六、戰爭類意象(或表達對戰爭的厭惡,或表達對和平的嚮往)
1. 投筆。《後漢書》載:班超家境貧寒,靠為官府抄寫文書來生活。他曾投筆感嘆,要效法傅介子、張騫立功邊境,取爵封侯。後來「投筆」就指棄文從武。如辛棄疾《水調歌頭》:「莫學班超投筆,縱得封侯萬里,憔悴老邊州。」
2. 長城。《南史·檀道濟傳》記載,檀道濟是南朝宋的大將,權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後來宋文帝借機殺他時,檀道濟大怒道:「乃壞汝萬里長城!」很顯然是指宋文帝殺害將領,瓦解自己的軍隊。後來就用「萬里長城」指守邊的將領。如陸游的《書憤》:「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3. 樓蘭。《漢書》載,樓蘭國王貪財,多次殺害前往西域的漢使。後來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計斬樓蘭王,為國立功。以後詩人就常用「樓蘭」代指邊境之敵,用「破(斬)樓蘭」指建功立業。如王昌齡《從軍行》:「青海長雲暗雪山,疆域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4. 柳營。指軍營。《史記·絳侯周勃世家》記載:漢文帝時,漢軍分扎霸上、棘門、細柳以備匈奴,細柳營主將為周亞夫。周亞夫細柳軍營紀律嚴明,軍容整齊,連文帝及隨從也得經周亞夫許可,才可入營,文帝極為贊賞周亞夫治軍有方。後代多以「柳營」稱紀律嚴明的軍營。
5. 請纓。漢武帝派年輕的近臣終軍到南越勸說南越王朝。終軍說:「請給一根長纓,我一定把南越王抓來。」後以其喻殺敵報國。岳飛《滿江紅·遙望中原》:「嘆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6. 羌笛。唐代邊塞詩中經常提到,如王之渙《涼州曲》:「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軍置酒宴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徵人盡望鄉。」范仲淹《漁家傲》:「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羌笛發出的凄切之音,常讓征夫愴然淚下。
七、閑適類意象(或表達清閑恬淡的心情,或表達對隱居生活的嚮往)
1. 五柳。陶淵明《五柳先生傳》載:宅邊有五柳樹,因以號為焉。後來「五柳」就成了隱者的代稱。如王維的《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渡頭余落日,墟里上孤煙。負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
2. 東籬。陶淵明《飲酒》:「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後來多用「東籬」表現辭官歸隱後的田園生活或嫻雅的情致。如李清照《醉花陰》:「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
3. 三徑。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中有「三徑就荒,松菊猶存」的句子,後來「三徑」就用來指代隱士居住的地方。如白居易的《欲與元八卜鄰先有是贈》:「明月好同三徑夜,綠楊宜作兩家春。」
以上介紹的只是意象的最常見寓意。其實,不少意象是有著豐富多樣的寓意。如:蟬,古人以為蟬餐風飲露,是高潔的象徵,常以蟬的高潔表現自己品行的高潔。如駱賓王《在獄詠蟬》的「無人信高潔」,李商隱《蟬》的「本以高難飽」「我亦舉家清」,王沂孫《齊天樂》的「甚獨抱清高,頓成凄楚」,虞世南《蟬》的「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他們都是用蟬喻指高潔的人品。而寒蟬則是悲涼的同義詞。宋人柳永《雨霖鈴》開篇是「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還未直接描寫別離,「凄凄慘慘戚戚」之感已充塞讀者心中,釀造了一種足以觸動離愁別緒的氣氛。三國人曹植的 「寒蟬鳴我側」(《贈白馬王彪》)詩句也表達同樣的情思。

B. 綠柳營指的是什麼

綠柳營的意思有兩個,一是指駐扎在綠柳地的軍營,二是這支隊伍的名稱(番號),古時候沒有正規編制,以這個作為一支隊伍的名稱很正常。比如黑旗營、白旗營等很常見,不必深究思慮。

C. 「柳營春試馬,虎將夜談兵.」兩句詩當中涉及的人是誰

朝代是西漢,當事人周亞夫。其事跡詳見《史記 絳侯周勃世家第二十七》。
周亞夫的老爹叫周勃。楚漢相爭之時,周勃跟著漢高祖劉邦立了大功,受封為絳侯。後來又與陳平主謀,誅滅諸呂,擁立孝文皇帝(漢文帝),當上了右丞相。結果沒多久就被罷免了,後來還遭受了一次牢獄之災(皇帝疑心他想謀反),幾乎性命不保。老爺子出來後很感嘆地說:吾嘗將百萬軍,然安知獄吏之貴乎!——難怪後來李陵在《答蘇武書》里諷刺漢朝皇帝個個刻薄寡恩。
周勃死後,由駙馬爺周勝之(周亞夫的哥哥,漢文帝的女婿)世襲為侯,沒幾年也坐罪國除,連爵位也弄丟了。又隔了一年,漢文帝重新封周亞夫為條侯。
《史記》中下面這段是中國詩詞里最常見的一個典故,前面哪兩句(不是詩,而是對聯)說的也是這個事:
***************
文帝之後六年,匈奴大入邊。乃以宗正劉禮為將軍,軍霸上;祝茲侯徐厲為將軍,軍棘門;以河內守亞夫為將軍,軍細柳。以備胡。
上自勞軍。至霸上及棘門軍,直馳入,將以下騎送迎。已而之細柳軍,軍士吏被甲,銳兵刃,彀弓弩,持滿。天子先驅至,不得入。先驅曰:「天子且至!」軍門都尉曰:「將軍令曰『軍中聞將軍令,不聞天子之詔』。」居無何,上至,又不得入。於是上乃使使持節詔將軍:「吾欲入勞軍。」亞夫乃傳言開壁門。壁門士吏謂從屬車騎曰:「將軍約,軍中不得驅馳。」於是天子乃按轡徐行。至營,將軍亞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請以軍禮見。」天子為動,改容式車。使人稱謝:「皇帝敬勞將軍。」成禮而去。既出軍門,髃臣皆驚。文帝曰: 「嗟乎,此真將軍矣! 曩者霸上、棘門軍,若兒戲耳,其將固可襲而虜也。至於亞夫,可得而犯邪!」 稱善者久之。
月余,三軍皆罷。乃拜亞夫為中尉。
****************
大意是說:皇帝(漢文帝)派周亞夫等三個將軍防備匈奴,周亞夫的駐地在細柳。有一次皇帝去視察慰問,前面兩位都把皇帝及其隨從當大爺伺候,到了周小侯爺這里,差點兒連門都進不了。皇帝來了,周亞夫也不行君臣之禮,只以軍禮相見。最後,皇帝覺得還是周亞夫這個將軍當得稱職,給他升了官。
漢景帝之時發生了七國之亂,周亞夫當太尉(三軍總司令),率軍平定了叛亂。後來又當上了丞相。
周亞夫最後的結局很慘,由於當丞相時,在太子的廢立等一系列政治事件中犯了立場錯誤,漢景帝對他不放心,找借口(預購的殉葬品中有盔甲和盾牌)抓他下獄。周亞夫申辯自已並無謀反之意。審判官的駁辭很有意思:「君侯縱不反地上,即欲反地下耳」。周亞夫只好絕食五日,嘔血而死。爵位也再次被皇帝剝奪。

D. 唐詩宋詞中最常用的典故

一、 別離之情

1. 楊柳。它源於《詩經·小雅·採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楊柳的依依之態和惜別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柳」與「留」諧音,古人在 送別之時,往往折柳相送,以表達依依惜別的深情,以至許多文人用它來傳達怨別、懷遠等情思。如柳永《雨霖鈴》詞中的「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等。

2. 長亭。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餞別送行。如北周文學家庾信《哀江南賦》:「十里五里,長亭短亭。謂十里一長亭,五里一短亭。」「長亭」成為一個蘊含著依依惜別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別詩詞中不斷出現。如柳永《雨霖鈴》中「寒蟬凄切,對長亭晚」等。

3. 南浦。南浦多見於南方水路送別的詩詞中,它成為送別詩詞中的常見意象與屈原《九歌·河伯》「與子交手兮東行,送美人兮南浦」這一名句有很大關系。南朝文學 家江淹作《別賦》(「春草碧色,春水淥波,送君南浦,傷如之何!」)之後,南浦在送別詩中明顯多了起來;到唐宋送別詩詞中出現得則更為普遍,如唐代白居易 《南浦別》中的「南浦凄凄別,西風裊裊秋」等。

4. 酒。元代楊載說:「凡送人多托酒以將意,寫一時之景以興懷,寓相勉之詞以致意。」酒在排解愁緒之外,還飽含著深深的祝福。將美酒和離情聯系在一起的詩詞多 不勝舉,如:王維的《渭城曲》中的「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寫別離之 情。

二、思鄉類意象(或表達對家鄉的思念,或表達對親人的牽掛)

1. 月亮。一般說來,古詩中的月亮是思鄉的代名詞。如李白《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特別是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 有》:「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從良好的祝願出發,寫兄弟之情。意境豁達開朗,意味深長,用深邃無底而又美妙無空的自然境界體會人生。

2. 鴻雁:鴻雁是大型候鳥,每年秋季奮力飛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遊子思鄉懷親和羈旅傷感之情,因此詩人常常借雁抒情。如李清照《一剪梅》中「雁字回時,月滿 西樓」 。元代《西廂記》結尾崔鶯鶯長亭送別時唱的「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情景相生,其情不堪,成千古絕唱。

3. 蒓羹鱸膾。典出《晉書·張翰傳》。傳說晉朝的張翰當時在洛陽做官,因見秋風起,思家鄉的美味「蒓羹鱸膾」,便毅然棄官歸鄉,從此引出了「蒓鱸之思」這個表 達思鄉之情的成語。後來文人以「蒓羹鱸膾」「蒓鱸秋思」借指思鄉之情。如曾任國民黨中央日報社長馬星野先生的《呈南懷瑾先生謝贈鮮味》詩:「拜賜蒓鱸鄉味 長,雁山甌海土生香。眼前點點思親淚,欲試魚生未忍嘗。」使多少人灑下思鄉思親行行熱淚。

4. 雙鯉。鯉魚代指書信,這個典故出自漢樂府詩《飲馬長城窟行》:「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再有古時人們多以鯉魚形狀的函套藏書 信,因此不少文人也在詩文中以鯉魚代指書信。如:宋人晏幾道《蝶戀花》詞:「蝶去鶯飛無處問,隔水高樓,望斷雙魚信。」清人宋琬《喜周華岑見過》:「不見 伊人久,曾貽雙鯉魚。」
此外,還有行為類意象,如「搗衣」,也表達對親人的牽掛。月下搗衣,風送砧聲這種境界,不僅思婦傷情,也最易觸動遊子的情懷,因此搗衣意象也是思鄉主題的 傳統意象之一。如唐代李白《子夜吳歌》之三:「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三、愁苦類意象(或表達憂愁、悲傷心情,或渲染凄冷、悲涼氣氛)

1. 梧桐。在中國古典詩歌中,是凄涼悲傷的象徵。如宋代李清照《聲聲慢》:「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元人徐再思《雙調水仙子·夜雨》:「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後。」都以梧桐葉落來寫凄苦愁思。

2. 芭蕉。在詩文中常與孤獨憂愁特別是離情別緒相聯系。宋詞有李清照《添字丑奴兒》:「窗前誰種芭蕉樹,陰滿中庭。陰滿中庭,葉葉心心舒捲有舍情。」把傷心、愁悶一古腦兒傾吐出來。

3. 流水。水在我國古代詩歌里和綿綿的愁絲連在一起,多傳達人生苦短、命運無常的感傷與哀愁。如:唐代李白《宣州謝■樓餞別校書叔雲》:「抽刀斷水水更流,舉 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劉禹錫《竹枝詞》:「山桃紅花滿上頭,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紅易衰似郎意,水流無限似儂愁。」李煜《浪淘 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李煜《虞美人》:「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宋代歐陽修《踏莎行》:「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 水。」秦觀《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

4. 猿猴。古詩詞中常常藉助於猿啼表達一種悲傷的感情。如:北魏地理學家、散文家酈道元《水經注·江水》中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唐代杜甫《登高》:「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趙嘏《憶山陽》:「可憐時節堪歸去,花落猿啼又一年。」

5. 杜鵑鳥。古代神話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望帝,因被迫讓位給他的臣子,自己隱居山林,死後靈魂化為杜鵑鳥,暮春啼苦,至於口中流血,其聲哀怨凄悲,動人肺 腑。於是古詩中的杜鵑就成為凄涼、哀傷的象徵。唐代李白《蜀道難》:「又聞子歸啼夜月,愁空山。」白居易《琵琶行》:「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 鳴。」宋代秦觀《踏莎行》:「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等等,都以杜鵑鳥的哀鳴,來表達哀怨、凄涼或思歸的情思。
另外,斜陽(夕陽、落日),也多傳達凄涼失落、蒼茫沉鬱之情。如唐代李商隱《樂游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王維《使至塞上》:「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宋代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懷古》:「征帆去棹殘陽里,背西風、酒旗斜矗。」

四、抒懷類意象(或托物顯示高潔的品質,或抒發感慨)

1. 菊花。菊花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睞,有人稱贊它堅強的品格,有人欣賞它清高的氣質。屈原《離騷》:「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詩人以飲露餐花 寄託他那玉潔冰清、超凡脫俗的品質。東晉田園詩人陶淵明,寫了很多詠菊詩,將菊花素雅、淡泊的形象與自己不同流俗的志趣十分自然地聯系在一起,如「採菊東 籬下,悠然見南山」。宋人鄭思肖《寒菊》中「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墮北風中」,宋人范成大《重陽後菊花二首》中「寂寞東籬濕露華,依前金靨照泥沙」等詩 句,都借菊花來寄寓詩人的精神品質。毛澤東《採桑子· 重陽》里有「戰地黃花分外香」句,把菊花置於一個戰爭環境,「分外香」三個字凸現了毛澤東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2. 梅花。梅花在嚴寒中最先開放,然後引出爛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傲雪、堅強、不屈不撓的品格,受到了詩人的敬仰與贊頌。宋人陳亮《梅花》:「一朵忽先 變,百花皆後香。」詩人抓住梅花最先開放的特點,寫出了不怕打擊挫折、敢為天下先的品質,既是詠梅,也是詠自己。王安石《梅花》:「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 來。」詩句既寫出了梅花的因風布遠,又含蓄地表現了梅花的純凈潔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藝術效果。陸游的著名詞作《詠梅》:「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 故。」借梅花來比喻自己備受摧殘的不幸遭遇和不願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潔的梅花來寫 自己不願同流合污的品質,言淺而意深。

3. 松柏。《論語·子罕》中說:「歲寒,然後知松柏後凋也。」作者贊揚松柏的耐寒,來歌頌堅貞不屈的人格,形象鮮明,意境高遠,啟迪了後世文人無盡的詩情畫 意。三國人劉楨《贈從弟》:「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詩人以此句勉勵堂弟要像松柏那樣堅貞,在任何情況下保持高潔的品質。唐人李白《贈書侍御黃裳》: 「願君學長松,慎勿作桃李。」韋黃裳一向諂媚權貴,李白寫詩規勸他,希望他做一個正直的人。唐人劉禹錫《將赴汝州,途出浚下,留辭李相公》詩中的「後來富 貴已凋落,歲寒松柏猶依然」,也以松柏來象徵孤直堅強的品格。

4. 竹。亭亭玉立,挺拔多姿,以其「遭霜雪而不凋,歷四時而常茂」的品格,贏得古今詩人的喜愛和稱頌。白居易《養竹記》中,以竹喻人生,曉以樹德修身處世之 道:「竹似賢,何哉?竹本固,固以樹德,君子見其本,則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見其性,則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似體道;君子見其心,則 思應用虛者。竹節貞,貞以立志;君子見其節,則思砥礪名行,夷險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樹為庭實焉。」張九齡的《和黃門盧侍御詠竹》詩言簡意賅地贊美 道:「高節人相重,虛心世所知。」蘇軾的《於潛僧綠筠軒》有詠竹名句:「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使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將 竹視為名士風度的最高標識。鄭板橋一生詠竹畫竹,留下了很多詠竹佳句,如:「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贊美了 立於岩石之中的翠竹堅定頑強、不屈不撓的風骨和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稟性。

5. 黍離。「黍離」常用來表示對國家今盛昔衰的痛惜傷感之情。典出《詩經·王風·黍離》。舊說周平王東遷以後,周大夫經過西周古都,悲嘆宮廷宗廟毀壞,長滿禾 黍,就作了《黍離》這首詩寄託悲思。後世遂以「黍離」之思用作昔盛今衰等亡國之悲。如姜夔《揚州慢》中有:「予懷愴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 為有《黍離》之悲也。」

6. 冰雪、草木。古代詩歌中,常以冰雪的晶瑩比喻心志的忠貞、品格的高尚;以草木繁盛反襯荒涼,以抒發盛衰興亡的感慨。如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洛陽親友 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以「冰心在玉壺」比喻個人光明磊落的心性。再如張孝祥《念奴嬌》中的名句:「應念嶺海經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表明自己 的襟懷坦白和光明磊落。草木類的例子更多,如:姜夔《揚州慢》:「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春風十里,十分繁華的揚州路,如今長滿了青青薺麥,一片荒涼 了。杜甫《蜀相》:「階前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一代賢相及其業績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綠石階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春光枉自明媚),黃鸝白白發 出這婉轉美妙的叫聲,詩人慨嘆往事空茫,深表惋惜。

五、愛情類意象(用以表達愛戀、相思之情)

1. 紅豆。傳說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邊疆,哭於樹下而死,化為紅豆,於是紅豆又稱「相思子」,常用以象徵愛情或相思。如王維《相思》詩:「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詩人借生於南國的紅豆,抒發了對友人的眷念之情。

2. 蓮。與「憐」音同,所以古詩中有不少寫蓮的詩句,藉以表達愛情。如南朝樂府《西洲曲》:「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青如水。」採用諧音雙關的修辭,表達了一個女子對所愛的男子的深長思念和愛情的純潔。

3. 連理枝、比翼鳥。連理枝,指根和枝交錯在一起的兩棵樹;比翼鳥,傳說中的一種鳥,雌雄老在一起飛,古典詩歌里用作恩愛夫妻的比喻。白居易的《長恨歌》:「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六、戰爭類意象(或表達對戰爭的厭惡,或表達對和平的嚮往)

1. 投筆。《後漢書》載:班超家境貧寒,靠為官府抄寫文書來生活。他曾投筆感嘆,要效法傅介子、張騫立功邊境,取爵封侯。後來「投筆」就指棄文從武。如辛棄疾《水調歌頭》:「莫學班超投筆,縱得封侯萬里,憔悴老邊州。」

2. 長城。《南史·檀道濟傳》記載,檀道濟是南朝宋的大將,權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後來宋文帝借機殺他時,檀道濟大怒道:「乃壞汝萬里長城!」很顯然是指宋 文帝殺害將領,瓦解自己的軍隊。後來就用「萬里長城」指守邊的將領。如陸游的《書憤》:「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3. 樓蘭。《漢書》載,樓蘭國王貪財,多次殺害前往西域的漢使。後來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計斬樓蘭王,為國立功。以後詩人就常用「樓蘭」代指邊境之敵,用「破 (斬)樓蘭」指建功立業。如王昌齡《從軍行》:「青海長雲暗雪山,疆域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4. 柳營。指軍營。《史記·絳侯周勃世家》記載:漢文帝時,漢軍分扎霸上、棘門、細柳以備匈奴,細柳營主將為周亞夫。周亞夫細柳軍營紀律嚴明,軍容整齊,連文帝及隨從也得經周亞夫許可,才可入營,文帝極為贊賞周亞夫治軍有方。後代多以「柳營」稱紀律嚴明的軍營。

5. 請纓。漢武帝派年輕的近臣終軍到南越勸說南越王朝。終軍說:「請給一根長纓,我一定把南越王抓來。」後以其喻殺敵報國。岳飛《滿江紅·遙望中原》:「嘆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6. 羌笛。唐代邊塞詩中經常提到,如王之渙《涼州曲》:「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軍置酒宴歸客,胡琴琵琶與羌 笛。」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徵人盡望鄉。」范仲淹《漁家傲》:「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羌笛發出 的凄切之音,常讓征夫愴然淚下。

七、閑適類意象(或表達清閑恬淡的心情,或表達對隱居生活的嚮往)

1. 五柳。陶淵明《五柳先生傳》載:宅邊有五柳樹,因以號為焉。後來「五柳」就成了隱者的代稱。如王維的《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渡頭余落日,墟里上孤煙。負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

2. 東籬。陶淵明《飲酒》:「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後來多用「東籬」表現辭官歸隱後的田園生活或嫻雅的情致。如李清照《醉花陰》:「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

3. 三徑。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中有「三徑就荒,松菊猶存」的句子,後來「三徑」就用來指代隱士居住的地方。如白居易的《欲與元八卜鄰先有是贈》:「明月好同三徑夜,綠楊宜作兩家春。」
以上介紹的只是意象的最常見寓意。其實,不少意象是有著豐富多樣的寓意。如:蟬,古人以為蟬餐風飲露,是高潔的象徵,常以蟬的高潔表現自己品行的高潔。如 駱賓王《在獄詠蟬》的「無人信高潔」,李商隱《蟬》的「本以高難飽」「我亦舉家清」,王沂孫《齊天樂》的「甚獨抱清高,頓成凄楚」,虞世南《蟬》的「居高 聲自遠,非是藉秋風」。他們都是用蟬喻指高潔的人品。而寒蟬則是悲涼的同義詞。宋人柳永《雨霖鈴》開篇是「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還未直接描寫 別離,「凄凄慘慘戚戚」之感已充塞讀者心中,釀造了一種足以觸動離愁別緒的氣氛。三國人曹植的 「寒蟬鳴我側」(《贈白馬王彪》)詩句也表達同樣的情思。

E. 古詩中常見的意象有哪些

  1. 望月思親——引發離愁別緒,思鄉之愁。

  2. 黃昏、夕照(斜陽、夕陽、落日)——多傳達凄涼失落、蒼茫沉鬱之情。感傷的心情意緒、人生遲暮的生命悲嘆、傷古吊昔的悲涼意蘊。

  3. 流水、落花——古人雲:「落花有意,流水無情」把水與時間的流失結合起來,由花落而感嘆人生的無常,這是中國古代詩歌的一個典型主題。

  4. 長亭——陸上送別之所。

  5. 羌笛----象徵凄切悲涼之意境。

  6. 以冰雪的晶瑩比喻心志的忠貞、品格的高尚。

  7. 以草木繁盛反襯荒涼,以抒發盛衰興亡的感慨。

  8. 菊花——堅貞高潔的品質。

  9. 梅花——傲霜鬥雪,不怕打擊挫折,純凈潔白,歲寒三友之一。梅花在嚴寒中最先開放,然後引出爛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與菊花一樣,受到了詩人的敬仰與贊頌。

  10. 柳——以折柳表惜別。「柳」,「留」的諧音,折柳有相留之意。故古人有折柳送別的習俗,因此「柳」帶有傷離別的意味。

  11. 蓮——因為蓮出淤泥而不染,詩人借蓮喻不同流合污的節操。又由於「蓮」與「憐」音同,所以古詩中有不少寫蓮的詩句,藉以表達愛情。

  12. 梧桐——凄涼悲傷的象徵。

  13. 以蟬喻品行高潔。

  14. 鴻雁——蘇武牧羊時曾把書信縛在雁足之上帶回祖國,這就是人們常說的「鴻雁傳書」。所以「鴻雁」常借指書信。

  15. 鷓鴣鳥——鷓鴣鳴聲聽起來像「得不也哥哥」,極容易勾起旅途艱險的聯想和滿腔的離愁別緒。

F. 忽如遠行客歌詞用了哪些典故

人生天地,忽來如遠行 :人生天地間自,忽如遠行客

空中白色蜻蜓,它去南溟北溟?:北冥有魚,其名為鯤

直下腐草成螢淙淙合鳴 :於今腐草無瑩火,終古垂楊有暮鴉

移山理水逐雲奔月渭城笛吹不停
西出陽關何人不飄零?: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就找到這些_(:зゝ∠)_

G. 高考常考的文學典故

月亮 在我國古代詩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筆法。一般說來,古詩中的月亮是思鄉的代名詞。李白《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詩中的月亮不再是純客觀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詩人感情的意象了。杜甫《月夜憶舍弟》:「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露總是白的,但今夜更白,因為感受在今夜;月無處不明,但故鄉更明,因為憶弟思家。詩人以幻作真,為的是突出對故鄉的思念。唐人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詩句以委婉的疑問點出了這月圓之夜人間普遍的懷人心緒,含蓄地表現了詩人對故鄉朋友的深切思念。另外還有「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唐人張九齡《望月懷遠》)、「欲問吳江別來意,青山明月夢中看」(唐人王昌齡《李昌曹宅夜飲》)等詩句,大體上也是這樣的感情。 菊花 作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親睞,屈原《離騷》:「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詩人以飲露餐花象徵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純潔。唐人元稹《菊花》:「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表達了詩人對堅貞、高潔品格的追求。其他「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鄭思肖《寒菊》)、「寂寞東籬濕露華,依前金靨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陽後菊花二首》)等詩句,都借菊花來寄寓詩人的精神品質,這里的菊花無疑成為詩人一種人格的寫照。 梅花 梅花在嚴寒中最先開放,然後引出爛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與菊花一樣,受到了詩人的敬仰與贊頌。宋人陳亮《梅花》:「一朵忽先變,百花皆後香。」詩人抓住梅花最先開放的特點,寫出了不怕打擊挫折、敢為天下先的品質,既是詠梅,也是詠自己。王安石《梅花》:「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詩句既寫出了梅花的因風布遠,又含蓄地表現了梅花的純凈潔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藝術效果。陸游的著名詞作《詠梅》:「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借梅花來比喻自己備受摧殘的不幸遭遇和不願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潔的梅花反映自己不願同流合污的品質,言淺而意深。 松 松樹是傲霜鬥雪的典範,自然是眾人謳歌的對象。李白《贈書侍御黃裳》:「願君學長松,慎勿作桃李。」韋黃裳一向諂媚權貴,李白寫詩規勸他,希望他做一個正直的人。三國人劉楨《贈從弟》:「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詩人以此句勉勵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樣堅貞,在任何情況下保持高潔的品質。 蓮 由於「蓮」與「憐」音同,所以古詩中有不少寫蓮的詩句,藉以表達愛情。如南朝樂府《西洲曲》:「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青如水。」「蓮子」即「憐子」,「青」即「清」。這里是實寫也是虛寫,語意雙關,採用諧音雙關的修辭,表達了一個女子對所愛的男子的深長思念和愛情的純潔。晉《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霧露隱芙蓉,見蓮不分明。」霧氣露珠隱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蓮葉可見但不甚分明,這也是利用諧音雙關的方法,寫出一個女子隱約地感到男方愛戀著自己。 梧桐 梧桐則是凄涼悲傷的象徵。如王昌齡《長信秋詞》:「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熏籠玉枕無顏色,卧聽南宮清漏長。」寫的是被剝奪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涼寂寞的深宮里,形孤影單、卧聽宮漏的情景。詩歌的起首句以井邊葉黃的梧桐破題,烘託了一個蕭瑟冷寂的氛圍。元人徐再思《雙調水仙子·夜雨》:「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後。」以梧桐葉落和雨打芭蕉寫盡愁思。其他如「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唐人溫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李清照《聲聲慢》)等。 杜鵑鳥 古代神話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讓位給他的臣子,自己隱居山林,死後靈魂化為杜鵑。於是古詩中的杜鵑也就成為凄涼、哀傷的象徵了。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子規鳥即杜鵑鳥。起句寫即目之景,在蕭瑟悲涼的自然景物中寄寓離別感傷之情。其他又如「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唐人秦觀《踏莎行》)、「子規夜半猶啼血,不信東風喚不回」(宋人王令《送春》)等,都以杜鵑鳥的哀鳴,來表達哀怨、凄涼或思歸的情思。 鷓鴣鳥 鷓鴣的形象在古詩詞里也有特定的內蘊。鷓鴣的鳴聲讓人聽起來像「行不得也哥哥」,極容易勾起旅途艱險的聯想和滿腔的離愁別緒。如「落照蒼茫秋草明,鷓鴣啼處遠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聞鷓鴣》)、「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等,詩中的鷓鴣都不是純客觀意義上的一種鳥。 寒蟬 寒蟬是悲涼的同義詞。如唐人駱賓王《詠蟬》起首兩句:「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以寒蟬高唱,渲染自己在獄中深深懷想家園之情。宋人柳永《雨霖鈴》開篇是:「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息。」還未直接描寫別離,「凄凄慘慘戚戚」之感已充塞讀者心中,釀造了一種足以觸動離愁別緒的氣氛。「寒蟬鳴我側」(三國人曹植《贈白馬王彪》)等詩句也表達這樣的情思。 鴻雁 鴻雁常常引起遊子思鄉懷親之情和羈旅傷感。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歸》:「人歸落雁後,思發在花前。」以雁寫思的還有「夜聞歸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華」(歐陽修《戲答元稹》)、「殘星數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唐人趙嘏《長安秋望》)、「星辰冷落碧潭水,鴻雁悲鳴紅蓼風」(宋人戴復古《月夜舟中》)等。也有以鴻雁來指代書信。如「鴻雁幾時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懷李白》)、「朔雁傳書絕,湘篁染淚多」(李商隱《離思》)等。 另外還有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懷春,如「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李清照《點絳唇》);以浮雲比喻在外漂泊的遊子,如「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鴛鴦,指恩愛的夫婦,如「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唐人盧照鄰《長安古意》);丁香,指愁思或情結,如「自從南浦別,愁見丁香結」(唐人牛嶠《感恩多》),等等。 一、「柳」的意象 1、「柳」、「留」二字諧音,經常暗喻離別。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三句,表現了柳永對戀人的懷念。 2、「柳」多種於檐前屋後,常作故鄉的象徵。 「一上高樓萬里愁,蒹葭楊柳似汀洲。」抒發了許渾對故鄉的無限牽掛。 3、「柳」絮飄忽不定,常作遣愁的憑借。 「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幾句,形象地詮釋了賀鑄此時憂愁的深刻程度。 二、「燕」的意象 1、燕子因結伴飛行而成為愛情的象徵。 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展示了詞人夢覺酒醒後凄寂惆悵的心境和對感懷對象的相思之情。 2、燕子眷戀舊巢的習性,成為古典詩詞表現時事變遷,抒發人事代謝的寄託。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既暗示了烏衣巷往日的繁華,又袒露了詩人面對今昔變化的無限感慨。 三、「水」的意象 1、因水的柔和清冷,常用水比喻月色之類雖具體可感卻難以把握的事物。 如:「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從側面反映了封建時代婦女的悲慘命運。 2、因水的剪切不斷,綿軟不絕,常以水喻愁。 如李白的「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抒發了詩人因強烈的感到了現實與理想的矛盾不可調和而產生的煩憂和愁苦。 四、「月」的意象 1、明月蘊涵邊人的悲愁。 如:「回樂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的悲亢幽怨;「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的悲壯雄渾。 2、明月蘊涵情感的無奈。 如謝庄「美人邁兮音塵闕,隔千里兮共明月。」的祈禱和祝福;張九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希冀和渴盼。 3、明月蘊涵時空的永恆。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把時間對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時間面前的無奈表現得淋漓盡致。 1、 樹木類: 樹的曲直:事業、人生的坎坷、順利 黃葉:凋零 成熟 美人遲暮 新陳代謝 綠葉:生命力 希望 活力 竹:氣節 積極向上 柳:送別 留戀 傷感 春天的美好 折柳:是漢代惜別的風俗。後寓有惜別懷遠之意。 「楊柳」:傷別情懷 堤柳堆煙:能觸發往事如煙,常被用來抒發興亡之感。 紅葉:代稱傳情之物,後來借指以詩傳情。 松柏:堅挺 傲岸 堅強 生命力 松:松樹是傲霜鬥雪的典範,自然是眾人謳歌的對象。李白《贈書侍御黃裳》:「願君學長松,慎勿作桃李。」韋黃裳一向諂媚權貴,李白寫詩規勸他,希望他做一個正直的人。三國人劉楨《贈從弟》:「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詩人以此句勉勵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樣堅貞,在任何情況下保持高潔的品質。 梧桐:梧桐是凄涼、凄苦、悲傷的象徵。如王昌齡《長信秋詞》:「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熏籠玉枕無顏色,卧聽南宮清漏長。」詩歌的起首句以井邊葉黃的梧桐破題,烘託了一個蕭瑟冷寂的氛圍。元人徐再思《雙調水仙子·夜雨》:「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後。」以梧桐葉落和雨打芭蕉寫盡愁思。其他如「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唐人溫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李清照《聲聲慢》)等。 2、 花草類: 花開:希望 青春 人生的燦爛 花落:凋零 失意 人生、事業的挫折 惜春 對美好事物的留戀、追懷。 桃花:象徵美人 蘭:高潔 牡丹:富貴 美好 草: 生命力強 生生不息 希望 荒涼 偏僻 離恨 身份、地位的卑微 禾黍:黍離之悲(國家的今盛昔衰) 歲寒三友(松、竹、梅)、菊花象徵人高潔的品格 紅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愛情的信物,比喻男女愛情或朋友情誼。 菊:隱逸 高潔 脫俗 梅:傲雪 堅強 不屈不撓 逆境 蓮:由於「蓮」與「憐」音同,所以古詩中有不少寫蓮的詩句,藉以表達愛情。 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懷春,如「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李清照《點絳唇》)。 丁香,指愁思或情結,如「自從南浦別,愁見丁香結」(唐人牛嶠《感恩多》) 3、動物類 猿猴:哀傷 凄厲 杜甫《登高》「風急天高猿嘯哀」 鴻鴿::理想 追求 魚:自由 愜意 鷹:剛勁 自由 人生的搏擊 事業的成功 狗、雞:生活氣息 田園生活 (瘦)馬: 奔騰 追求 漂泊 烏鴉:小人 俗客庸夫 哀傷 沙鷗:飄零 傷感 鳥:象徵自由 蒓[chún]羹鱸膾:指家鄉風味。後來文人以「蒓羹鱸膾」、「蒓鱸秋思」借指思鄉之情。 雙鯉:代指書信。漢樂府《飲馬長城窟行》詩雲:「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後來即以雙鯉借代遠方來信。 莊周夢蝶:語出自《莊子·齊物論》:「昔者莊周夢為胡(蝴)蝶,栩栩然胡(蝴)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胡(蝴)蝶與?胡(蝴)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胡(蝴)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莊子以此說明物我為一,萬物齊等的思想。後來文人用來借指迷惑的夢幻和變化無常的事物。如陸游《冬夜》詩雲:一杯罌粟蠻奴供,莊周蝴蝶兩俱空。」 (孤)雁:孤獨 思鄉 思親 音信 消息 鴻雁:書信——對親人的思念。 鴻雁:引起遊子思鄉懷親之情和羈旅傷感。 鷓鴣鳥:鷓鴣的形象在古詩詞里也有特定的內蘊。鷓鴣的鳴聲讓人聽起來像「行不得也哥哥」,極容易勾起旅途艱險的聯想和滿腔的離愁別緒。 寒蟬:寒蟬是悲涼的同義詞。 鴛鴦,指恩愛的夫婦, 4、風霜雨雪水雲類: 海:遼闊 力量 深邃 氣勢 海浪:人生的起伏 海浪的洶涌:人生的凶險 江湖的詭譎 江水:時光的流逝 歲月的短暫 綿長的愁苦。歷史的發展趨勢 煙霧:情感的朦朧、慘淡 前途的迷惘、渺茫 理想的落空、幻滅 小雨:春景 希望 生機 活力 潛移默化式的教化 暴雨:殘酷 熱情 政治斗爭 掃盪惡勢力的力量 盪滌污穢的力量 春風:曠達 歡愉 希望 東風:春天 美好 西風:落寞,惆悵 衰敗 遊子思歸 狂風:作亂 摧毀舊世界的力量 霜:人生易老 社會環境的惡劣,惡勢力的猖狂 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 雪:純潔 美好 環境的惡劣 惡勢力的猖狂 露:人生的短促 生命的易逝 雲:遊子 飄泊 以浮雲比喻在外漂泊的遊子的如「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天陰:壓抑 愁苦 寂寞 天晴:歡愉 光明 金風:秋風 5、器物類 玉:高潔 地重遊 脫俗 珍珠:美麗 無瑕 簪纓(冠):官位 名望 搗衣砧:婦女對丈夫的思念。 西樓小樓:閨怨之情;絲竹:音樂;汗青:史冊;須眉:男子;巾幗:婦女;桑梓:故鄉;軒轅:祖國;三尺:法律;寸管:筆;青鳥:信使 船:蘭舟、征帆去棹(往往比喻孤舟)、檣擼(借代大船、戰船)。 吳鉤:泛指寶刀、利劍。 崑山玉:比喻傑出的人才。後來以「崑山玉」比喻優秀人才。 中國古典詩歌中用以表現「漂泊」之感的意象很多,如浮萍、飛蓬、孤雁等,「船」則是表現這種情感的最為常見的意象之一。一葉扁舟,天水茫茫,越發比照出人的渺小;人在旅途,所見多異鄉風物,更易觸發無限的思緒。杜甫詩中的「船」意象出現得極為頻繁,表現漂泊之感也非常強烈: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漂漂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旅夜書懷》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登岳陽樓》 杜甫經歷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巨大轉變,晚年在四川、湖南一帶漂泊達11年之久,最後病死於自潭州赴岳州的一條小船上。船是他晚年最常用的交通工具,也成為他最終的歸宿。他在詩中反復寫到「船」意象,「危檣獨夜舟」「老病有孤舟」,船是詩人漂泊身世的象徵和寫照。 蘇軾因「烏台詩案」貶官黃州時寫下了《臨江仙》: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彷彿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與「漂泊」之感相對,中國古典詩歌中「船」意象的另一典型內涵是「自由」。這種思想的淵源可以追溯到莊子,他說「巧者勞而知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遨遊,泛若不系之舟,虛而遨遊者也。」他的思想雖然消極,但是對中國文人來說,「泛不系之舟」,卻成為頗具吸引力的人生理想: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李白《宣州謝眺餞別校書叔雲》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韋應物《滁州西澗》 韋詩描寫春花、春草春樹春鳥春潮春雨等明麗的景象,用一系列繁密景物烘托出「野渡無人舟自橫」的中心意象,既是寫實化描寫,又是詩人心態的形象化表現。 6、顏色類 白:純潔 無暇 喪事 紅:熱情奔放 青春 喜事 綠:希望 活力 和平 藍:高雅 憂郁 黃:溫暖 平和 紫:高貴 神秘 黑:黑暗 絕望 莊重 神秘 對死者的懷念 命途的多舛 7、關於人的品質、行為活動的。 英雄:追慕 自愧自嘆 小人:鄙夷 明志 自省 鞭撻 六朝舊事、南朝舊夢:表示往日富貴繁華的生活。 擊楫:謂立志報效國家,收復失地。 娥眉(蛾眉):美女 峨眉:高尚的德行 青青子矜:有才能的人 巴歌:亦稱巴唱、巴謳、巴人之曲。借指鄙俗之作,多作謙詞。多和「陽春白雪」比照著來寫,表達自己的微不足道。 碧血:借指為正義事業所流的血。後來也用戶碧血」、「萇弘化碧」比喻蒙怨而死或忠心不泯。例如《竇娥冤》:「不是我竇娥罰下這等無頭願,委實的冤情不淺……這就是咱萇弘化碧,望帝啼鵑。」 折桂:比喻科舉及第。典出《晉書》:「武帝於東堂會送,問詵曰:『卿自以為何如?』詵對曰:『臣舉賢良對策,為天下第一,猶桂林之一枝,崑山之片玉。」』 懷桔:指孝順雙親。 採薇:借指隱居生活。《史記·伯夷列傳》記載:「武王已平殷亂,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齊恥之,義不食周粟,隱於首陽山,採薇而食之。」說的是伯夷、叔齊隱居山野,義不侍周的故事。後來也表現堅守節操。 詩人常常用詩歌里的「山林」和「宮闕」的形象,來表現詩人的理想和現實之間的矛盾與沖突。所謂「宮闕」也言「魏闕」,是朝廷的代稱,也是詩人受到當道重用的象徵。所謂「山林」則是指詩人在政治理想破滅或者是懷才不遇、報國無門時,作者心生怨憤而轉向歸隱山林息影草澤的形象的代稱。 哀鴻:比喻哀傷苦痛、流離失所的人。詩歌寫使臣行於四方,見流民如鴻雁飛集於野,流民喜使者到來,皆合詞傾訴,如鴻雁袁鳴之聲不絕。後來以鴻雁在野、哀鴻遍野喻指百姓流離失所。 詠絮:謂女子詠雪。指女子工於吟詠,有非凡的才華。後來「詠絮」即指詠雪,「詠絮才」即非凡才華。 南冠:指囚犯。典故出自《左傳·成公九年》一楚人鍾儀囚於晉,仍然戴南冠.彈奏南國音樂,範文子稱贊這是君子之行:後來一般文人以此指代自己懷有節操的囚徒生活。 8、地點: 古跡:懷舊明志 昔盛今衰 (國家) 衰敗 蕭條 (古跡一般和古人密切相聯) 鄉村:思歸 厭俗 田園風光 生活氣息 純撲美好 安逸寧靜 草原:遼闊 人生境界 人的胸襟 城市(市井):繁榮熱鬧 富貴奢華 仙境:飄逸 美妙潔凈 忘塵厭俗 憑欄:思念故國、故鄉、親人。 南山 代表隱居的地方 桃源:代表著一個理想的樂土 武陵人代表隱居的人 柳營:指軍營。後也代稱紀律嚴明的軍營。 天地塵世:鴻蒙、希夷、太清、太虛。 細柳營:漢代周亞夫屯軍之地。王維《觀獵》「忽過新豐市,還歸細柳營。」 9、其他類 白衣蒼狗:亦叫白雲蒼狗,比喻世事變幻無常。出自杜甫詩《可嘆》:「天上浮雲似白衣,斯須改變如蒼狗。古往今來共一時,人生萬事無不有。」人事變化,猶如浮雲,一會兒像白雲,一會兒像灰狗。 破曉:初現希望 深夜:愁思懷舊 雪:瓊玉、碎玉、冰花、六齣;信:鴻雁、尺牘、尺素 亡國:後庭花。 天地:人類的渺小 人生的短暫 心胸的廣闊 情感的孤獨 浮生:表示短暫虛幻的人生。 朝陽:希望 朝氣 活力 夕陽:失落 消沉 珍惜美好而短暫的人生或事物 正午:熱烈 熱情奔放 惡勢力對社會、對人的摧殘 酒:歡悅 得意 失意 愁苦 月亮:人生的圓滿、缺憾 思鄉 思親 「望月懷遠」、「傷春悲秋」、「見流水則思年華易逝」、「梧桐細雨則凄楚悲涼」 月亮的別稱:蟾宮、玉盤、銀鉤、嬋娟、桂宮;「玉盤」、「玉輪」、「玉環」、「玉鉤」、「玉弓」、「玉鏡」、「天鏡」、「明鏡」、「玉兔」、「嫦娥」、「蟾蜍」 月亮:在我國古代詩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筆法。一般說來,古詩中的月亮是思鄉的代名詞。李白《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首詩表現了李白的思鄉之情。詩中的月亮就不再是純客觀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詩人感情的意象了。唐人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詩句以委婉的疑問點出了這月圓之夜人間普遍的懷人心緒,含蓄地表現了詩人對故鄉朋友的深切思念。 此外「月」還有以下意象 ( 1)明月蘊涵邊人的悲愁。 如:「回樂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的悲亢幽怨;「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的悲壯雄渾。 (2)明月蘊涵情感的無奈。 如謝庄「美人邁兮音塵闕,隔千里兮共明月。」的祈禱和祝福;張九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希冀和渴盼。 (3)明月蘊涵時空的永恆。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把時間對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時間面前的無奈表現得淋漓盡致。 參考文獻: 新浪網

H. 40個典故,大約20字的典故 急急急

1、自相矛盾
有個人賣矛和盾。他說盾最牢固,又說矛最銳利。有個人問他用矛來戳盾會如何?他答不出來,古人稱其為自相矛盾。
2、樂不思蜀
三國時期,劉備占據蜀地,創立蜀國。他死後,兒子劉禪繼位,。劉禪昏庸無能,在那些有才乾的大臣死後,蜀國就被魏所滅。劉禪投降後,魏王曹髦(máo)封他一個食俸祿無實權的「安樂公」稱呼,並將他遷居魏國京都許昌居住。在一次宴會上,司馬昭當著劉禪的面存心部署演出蜀地的歌舞。劉禪侍從人員想到滅亡的故國,都十分難過,劉禪卻對司馬昭說:「此間樂,不思蜀。」他一點兒也不想念蜀國。
3、 卧薪嘗膽
話說吳國與越國打仗,吳王夫差戰敗,其後他每天睡在乾柴上,每天吃苦膽,最終以弱勝強,打敗了越王勾踐,這就是有名的卧薪嘗膽
4、畫餅充飢
曹操在征討張綉時軍隊飢渴難耐,這時曹操登上高山觀望聲稱前邊有梅林,渡過軍隊嘩變的危機,後人稱這次事情為畫餅充飢
5、聞雞起舞
晉代的祖逖在睡夢中聽到公雞的鳴叫聲,他一腳把劉琨踢醒,對他說:「別人都以為半夜聽見雞叫不吉祥,我偏不這樣想,我們乾脆之後聽見雞叫就起床練劍怎麼?」劉琨欣然贊同。於是他們每天雞叫後就起床練劍,劍光飛舞,劍聲鏗鏘。春去冬來,寒來暑往,從不中斷。工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長期的刻苦學習和訓練,他們終於成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寫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帶兵打勝仗。祖逖被封為鎮西將軍,完成了他報效國度的願望;劉琨做了都督,兼管並、冀、幽三州的軍事,也充足發揮了他的文才武略。
6、一言九鼎
戰國時,秦國的軍隊團團圍住了趙國的都城邯鄲,趙國國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國去求援。平原計劃領導20名門客前往完成這項任務,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個定不下來。這時,毛遂自告奮勇提出要去。
平原君到了楚國立刻與楚王談及「援趙」之事,談了半天也無果。這時,毛遂對楚王說:「咱們今日來請你派援兵,你一言不發,可你別忘了,楚國盡管兵多地大,卻連連吃敗仗,連國都也丟掉了,依我看,楚國比趙國更需求聯合起來抗秦呀!」毛遂的一席話說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刻允許發兵援趙。
平原君回到趙國後感嘆地說:「毛先生一至楚,而使楚重於九鼎大呂。」
7、舌戰群儒
東漢末年,劉表過世,劉琮投降曹操,情勢對劉備與孫權極為不利。劉備派諸葛亮隨魯肅一起前去東吳去說服孫權聯合抗曹。諸葛亮在孫權的殿前先後把張昭,虞翻、步陟、陸績的投降主義駁得體無完膚,孫權終於贊同聯劉抗曹
8、鑿壁借光
匡衡勤奮好學,但家中沒有蠟燭照明。鄰家有燈燭,但光明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牆壁鑿了一個洞引來鄰家的光明,讓光明照在書上來讀。同鄉有個大戶人家叫文不識的,是個有錢的人,家中有許多書。匡衡就到他家去做僱工,又不要報酬。主人以為很奇怪,問他為啥這樣,他說:「我但願能得到你家的書,通讀一遍。」主人聽了,深為感嘆,就把書借給他讀。於是匡衡成了大學問家。
9、刻舟求劍
楚國有個渡江的人(也可稱為途經江的人),把佩戴的劍掉進了江里。他匆忙在船沿上刻上一個記號,說:"這兒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船靠岸後,這個人順著船沿上刻的記號下水去找劍,但找了半天也沒有找到。船已經走(行駛)了很遠,而劍還在本來的地方。
10、葉公好龍
從前有個叫葉公的人十分喜好龍。在他的家裡,牆上畫著龍,柱子上雕著龍,穿的 蓋的上面都綉著龍。天上的真龍聽說葉公喜好龍,就來到葉公家訪問他,長長的尾 巴伸在堂上,把頭探進窗戶里觀望。葉公看到天上的真龍後,嚇得魂飛膽破,臉色 都變色了,匆忙躲起來。本來,葉公喜好的不是真龍,而是那些畫的、綉的、刻的假龍。
11、鄭人買履
鄭國有個人想去買雙鞋,他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腳,然後把量好的尺碼於在座位上。他急忙去到集市上,忘了帶那尺碼。他已經拿到鞋子,卻說:「我忘記帶尺碼來了。」又轉回家去取。等到他趕回來,集市已散,他終於沒有買到鞋。
有人問他說:「你為什麼不用自己的腳試一試鞋子的大小呀?」他答復說:「我寧肯信任尺碼,也不信任自己的腳!」
12、自相抵觸
楚國有個既賣盾又賣矛的人。(他)歌頌他自己(的盾)說:「我這盾牌的牢固,沒有東西能使它被刺穿。」(他)又歌頌他的矛說:「我這矛的銳利,關於任何東西沒有不能被它刺穿的。」有人說:「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牌,會怎麼?」這個賣東西的人不能夠回應了。那不能被刺穿的盾牌和沒有不能刺穿的矛,是不大概同時存在的。
13、守株待兔
宋國有個農夫種著幾畝地,他的地頭上有一棵大樹。一天,他在地里幹活,突然看見一隻兔子箭平常地飛馳過來,撞在棵大樹上蹬蹬腿就死了。這個農夫跑過去把兔子撿起來,高興地說:「這真是一點勁沒費,白撿了個大便宜,回去可以美美地吃上一頓了。」他拎著兔子一邊回家了,第二天,他到地里,也不幹活,只守著那棵大樹,等著兔子撞過來。結果,等了一天啥也沒等到。他卻不甘願,從此,每天坐在那棵大樹下等著兔子來撞死。他等呀等呀,直等到地里的野草長得比莊稼都高了,連個兔子影也沒有再見到
14、懸梁刺骨
孫敬字文寶,十分喜愛學,早晚多不休息,等到傍晚困了的時,就用繩索把頭發系在樑上。後來成為當世大儒。
15、程門立雪
東漢時代,有一位名叫魏昭的人,當他還在童年求學的時,看到郭林宗,心想這是一位難得的好老師,便對人說:「教念經書的老師是很簡單請到的,但是要請到一位能教人成為老師的人,就不簡單找到了。」因此他就拜郭林宗為老師,而且派奴婢奉養老師。但是郭林宗體弱多病,有一次他要魏昭親身煮粥給他吃。當魏昭端著煮好的粥進來的時,郭林宗便呵責他煮得不好,而魏昭就再煮一次。這樣一連三次,到了第四次,當魏昭再端粥來而又沒有不好的臉色時,郭林宗才笑著說:「我以前只看到你的外表,今日終於看到你的真心啦!」於是大喜,將一生所學的都全部教給了魏昭,而魏昭也終成大器。
16、拔山舉鼎
項羽在少年時代不喜好讀書寫字,改學擊劍,也不肯好好學。叔父項梁很賭氣,項羽說:「學寫字只要能記記姓名就夠了。擊劍是對付個把人的,也不值得學,我要學習抵敵萬人的本領。」項梁於是教他兵書,他很高興,但也只求略知粗心,不肯認真鑽研。 聽說,項羽二十二三歲時,身體魁梧,體力健壯,能把幾百斤重的鼎舉起來。
17、杯弓蛇影
秦王苻堅兵敗後逃跑,在逃跑過程中覺得一草一木多是追兵,疑神疑鬼,最終中箭而逃。
18、按圖索驥
秦國有個叫孫陽的人,善於相馬。孫陽有個兒子,看了父親寫的《相馬經》,以為相馬很簡單,就拿著這本書四處找好馬。但是他只會照書本去找,最終一無所獲。
19、柳營試馬
西漢時期,由於諸侯權勢強大,中央政權不能有用把持諸侯,晁錯的削藩政策正式引發「七王之亂」,漢景帝命周亞夫發兵救梁。周亞夫柳營試馬,切斷叛軍後路,斷絕其糧草提供,使叛軍不戰自潰,周亞夫發兵乘勝追擊

20、病入膏肓
戰國時,晉國的國君晉景公得了一場重病。於是,決定去請秦國名醫秦緩。一天夜裡,晉景公做了一個夢。他夢見兩個人在說:「秦緩就是再厲害,只要我們分別住在膏的下面和肓的上面,他也會拿我們沒轍。」過了幾天,秦緩來到晉國,經過檢查之後,秦緩說:「大王已經病入膏肓,無葯可救了。果然,過了幾天,晉景公就去世了。

21、滄海桑田
桑田,農田。大海變成桑田,桑田變成大海。比喻世事變化很大。
從前仙人王遠和麻姑,他們相約到蔡經家去飲酒,王遠一行很快就到蔡經家,但沒見到麻姑的到來,就派使者去請。麻姑到來說她奉命去巡視蓬萊,已經三次見到東海變成桑田,現在海水又退了一半。王遠說那裡又要揚起塵土來了

22、不拘一格
拘:限制;格:規格,方式。不局限於一種規格或一個格局。
清朝思想家龔自珍面對腐敗的清政府,主張改革,提倡禁煙,得不到朝廷重用。48歲毅然辭官歸隱,在路過鎮江時看到當地人在祭拜天神,他作詩一首:「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23、了如指掌
了:明白;指掌:指著手掌。形容對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象把東西放在手掌里給人家看一樣。
古代帝王都要建始祖廟,在廟里按始祖的等級依次排列設置靈位,每逢有大的行動、節日,帝王們就進廟祭祖,稱為「啰」禮。很多人對啰禮不理解,向孔子請教。孔子認為魯國的宗廟違背了周禮,他避而不談,指著手掌說:「知道啰禮的人治國就了如指掌

24、長風破浪
比喻志向遠大,不怕困難,奮勇前進。
南朝宋國著名將領宗愨從小就有雄心壯志,喜歡舞槍弄劍,他的叔父宗炳問他的志向,他回答說:「願乘長風破萬里浪!」,後來他帶兵攻打林邑國,運用計謀取勝,被封為左衛將軍

25、拔苗助長
比喻違反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急於求成,反而壞事。
從前宋國一個農夫擔心自己田裡的禾苗長不高,就天天到田邊去看。三天過去了,禾苗沒見動靜。他想出一個辦法,就急忙奔到田裡,把禾苗一棵棵拔高一些。回去對兒子說禾苗長高了一大截,兒子跑到田裡一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26、一葉障目
眼睛被一片樹葉擋住,指看不到事物的全貌。
有個書獃子從古書上讀到「蟬翳葉」的故事,信以為真,就四處尋找,把蟬躲藏處的樹葉全部摘下,拿回家遮臉作試驗,問妻子能不能看見他。妻子氣憤說看不見。他就拿這片樹葉去街上行竊,被抓後說:「我一葉障目,你們能看見嗎?」

27、千呼萬喚
形容再三催促。
白居易用詩歌為民請命,得罪了當時的權貴。因此被貶到江州做司馬。他來到潯陽江邊與即將離別的朋友送行,風吹著蘆葦傳來陣陣凄涼。他們上船喝起了酒來,江面上傳來一陣琵琶聲。他們驅船靠近,千呼萬喚才見到那位猶抱琵琶半遮面的佳人

28、杯水車薪
用一杯水去救一車著了火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小,解決不了問題。
從前有一個樵夫在山上打柴,聽到救火聲就跑去救火。後來他的柴車也著了火,正好看到路邊有一個杯子,就拿杯子跑到河邊去裝水來救火,但火勢太大,一杯水根本就是無濟於事,一整車柴全部被燒毀

29、栩栩如生
栩栩:活潑生動的樣子。指藝術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樣。
莊子寫出了這樣一個故事:「昔者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夢見自己變成一隻美麗麗的蝴蝶,比真的蝴蝶還美,活靈活現,在空中翩翩起舞。

30、三顧茅廬
原為漢末劉備訪聘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誠意,一再邀請。劉備和關羽、張飛親自到卧龍岡拜見諸葛亮,前兩次都沒見到,第三次終於見到諸葛亮,誠心請諸葛亮出山。
以一當十
當:相當。一個人抵擋十個人。形容軍隊英勇善戰。
公元506年,孫武率三萬精兵攻打楚國,消滅20多萬楚軍,創造一個以一當十的戰例

31.道聽途說
路上聽來的、路上傳播的話。泛指沒有根據的傳聞。
古時學者艾子的鄰居毛空是一個不務正業的人,經常把外邊聽到的事情加以誇大說給艾子聽。一次他說:「一隻鴨子一次下了100個蛋。」艾子不信,他又說天上掉下一塊二十丈長十丈寬的大肉,而且還信誓旦旦地說他親耳聽來的

32、不可救葯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詩才,而且善於治理國事。後來,他在周厲王身邊輔佐朝政。可是,周厲王飛橫跋扈,枉法斷事。奸臣則百般謅媚討好。凡伯直言相勸,列數朝政弊端,奸臣卻在周厲王耳邊說他的壞話。周厲王對凡伯十分厭煩,從此,奸臣出入宮廷,不把凡伯放在眼裡。凡伯十分憤慨,寫了一首詩,後來收入《詩經》。詩中抨擊奸臣說:「作惡多端,不可救葯!」
33、按圖索驥
按照畫像去尋求好馬。比喻墨守成規辦事;也比喻按照線索去尋求。
春秋時期相馬專家孫陽(伯樂)根據自己的相馬經驗寫了《相馬經》,他的兒子很想把相馬的絕技學到手,熟讀《相馬經》,根據經書上的標准選出的「千里馬」——一隻癩蛤蟆回家向其父報喜,伯樂看後哭笑不得

34、氣壯山河
形容氣概豪邁,使祖國山河因而更加壯麗。
北宋時期,趙鼎21歲中進士受到宰相吳敏的賞識,調到都城開封任職。金兵南下,宋欽宗驚慌失措,趙鼎主張抗金到底,可是宋欽宗不予理睬。北宋滅亡後,趙鼎仍然堅持抗金,秦檜迫害他,他只好寫下:身騎箕,尾歸天上,氣壯山河壯本朝

35、不自量力
自己不估量自己的能力。指過高地估計自己的實力。
春秋時期,實力弱小的息國從鄭國發動戰爭,結果被打敗。原因是不正確分析敵我雙方的力量,分不清敵人與朋友,不團結鄰國,結果沒過多久息國被楚國消滅

36、雞犬不寧
形容騷擾得厲害,連雞狗都不得安寧。
柳宗元被貶到永州做司馬,他目睹了民間哀鴻遍野、民不聊生的悲慘局面,寫了一篇《捕蛇者說》。該散文描述一個捕蛇者寧願冒著生命危險捕蛇,也不願種地,因為貪官污吏們搞得當地雞犬不寧

37、力不從心
心裡想做,可是力量夠不上。
東漢時期,班超為平定匈奴作亂,70多歲還在西域作戰,他身體日漸衰弱,上書漢和帝要求回中原養老。他的妹妹班昭也上書奏請說班超老了,再有戰事就力不從心了,漢和帝看了二人的奏摺,不斷地點頭,於是下詔讓班超回京

38、自知之明
指了解自己的情況,對自己有正確的估計。
齊威王當上國王後整天只知道吃喝玩樂,喜歡聽別人彈琴。鄒忌攜琴前去拜見齊威王,就是光說不彈,並把不彈琴的道理與治國聯系起來,使齊威王明白治國的道理,齊威王任命鄒忌為相國。鄒忌以自身形象影響齊威王有自知之明

39、誨人不倦
教導人特別耐心,從不厭倦。
孔子帶領弟子們周遊列國,經歷新鄭之病,他們不得不在當地住了幾月,弟子樊遲問孔子怎樣干農活。孔子心裡不高興,一反誨人不倦的習慣,承認不如老農。樊遲只好向當地農民請教,終於種出了葫蘆、扁豆等。

40、疑鄰盜斧
從前有個鄉下人,丟了一把斧子。他以為是鄰居家的兒子偷去了,於是處處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越看越覺得那人像是盜斧的賊。後來,丟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來是前幾天他上山砍柴時,一時疏忽失落在山谷里。找到斧子後,他又碰見了鄰居的兒子,再留心看看他,怎麼也不像賊了。
疑鄰盜斧:不注重事實根據,對人、對事胡亂猜疑。

I. 朋友們,請問哪裡有唐詩典故.謝謝.

一、 別離之情

1. 楊柳。它源於《詩經·小雅·採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楊柳的依依之態和惜別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柳」與「留」諧音,古人在 送別之時,往往折柳相送,以表達依依惜別的深情,以至許多文人用它來傳達怨別、懷遠等情思。如柳永《雨霖鈴》詞中的「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等。

2. 長亭。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餞別送行。如北周文學家庾信《哀江南賦》:「十里五里,長亭短亭。謂十里一長亭,五里一短亭。」「長亭」成為一個蘊含著依依惜別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別詩詞中不斷出現。如柳永《雨霖鈴》中「寒蟬凄切,對長亭晚」等。

3. 南浦。南浦多見於南方水路送別的詩詞中,它成為送別詩詞中的常見意象與屈原《九歌·河伯》「與子交手兮東行,送美人兮南浦」這一名句有很大關系。南朝文學 家江淹作《別賦》(「春草碧色,春水淥波,送君南浦,傷如之何!」)之後,南浦在送別詩中明顯多了起來;到唐宋送別詩詞中出現得則更為普遍,如唐代白居易 《南浦別》中的「南浦凄凄別,西風裊裊秋」等。

4. 酒。元代楊載說:「凡送人多托酒以將意,寫一時之景以興懷,寓相勉之詞以致意。」酒在排解愁緒之外,還飽含著深深的祝福。將美酒和離情聯系在一起的詩詞多 不勝舉,如:王維的《渭城曲》中的「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寫別離之 情。

二、思鄉類意象(或表達對家鄉的思念,或表達對親人的牽掛)

1. 月亮。一般說來,古詩中的月亮是思鄉的代名詞。如李白《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特別是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 有》:「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從良好的祝願出發,寫兄弟之情。意境豁達開朗,意味深長,用深邃無底而又美妙無空的自然境界體會人生。

2. 鴻雁:鴻雁是大型候鳥,每年秋季奮力飛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遊子思鄉懷親和羈旅傷感之情,因此詩人常常借雁抒情。如李清照《一剪梅》中「雁字回時,月滿 西樓」 。元代《西廂記》結尾崔鶯鶯長亭送別時唱的「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情景相生,其情不堪,成千古絕唱。

3. 蒓羹鱸膾。典出《晉書·張翰傳》。傳說晉朝的張翰當時在洛陽做官,因見秋風起,思家鄉的美味「蒓羹鱸膾」,便毅然棄官歸鄉,從此引出了「蒓鱸之思」這個表 達思鄉之情的成語。後來文人以「蒓羹鱸膾」「蒓鱸秋思」借指思鄉之情。如曾任國民黨中央日報社長馬星野先生的《呈南懷瑾先生謝贈鮮味》詩:「拜賜蒓鱸鄉味 長,雁山甌海土生香。眼前點點思親淚,欲試魚生未忍嘗。」使多少人灑下思鄉思親行行熱淚。

4. 雙鯉。鯉魚代指書信,這個典故出自漢樂府詩《飲馬長城窟行》:「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再有古時人們多以鯉魚形狀的函套藏書 信,因此不少文人也在詩文中以鯉魚代指書信。如:宋人晏幾道《蝶戀花》詞:「蝶去鶯飛無處問,隔水高樓,望斷雙魚信。」清人宋琬《喜周華岑見過》:「不見 伊人久,曾貽雙鯉魚。」
此外,還有行為類意象,如「搗衣」,也表達對親人的牽掛。月下搗衣,風送砧聲這種境界,不僅思婦傷情,也最易觸動遊子的情懷,因此搗衣意象也是思鄉主題的 傳統意象之一。如唐代李白《子夜吳歌》之三:「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三、愁苦類意象(或表達憂愁、悲傷心情,或渲染凄冷、悲涼氣氛)

1. 梧桐。在中國古典詩歌中,是凄涼悲傷的象徵。如宋代李清照《聲聲慢》:「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元人徐再思《雙調水仙子·夜雨》:「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後。」都以梧桐葉落來寫凄苦愁思。

2. 芭蕉。在詩文中常與孤獨憂愁特別是離情別緒相聯系。宋詞有李清照《添字丑奴兒》:「窗前誰種芭蕉樹,陰滿中庭。陰滿中庭,葉葉心心舒捲有舍情。」把傷心、愁悶一古腦兒傾吐出來。

3. 流水。水在我國古代詩歌里和綿綿的愁絲連在一起,多傳達人生苦短、命運無常的感傷與哀愁。如:唐代李白《宣州謝■樓餞別校書叔雲》:「抽刀斷水水更流,舉 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劉禹錫《竹枝詞》:「山桃紅花滿上頭,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紅易衰似郎意,水流無限似儂愁。」李煜《浪淘 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李煜《虞美人》:「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宋代歐陽修《踏莎行》:「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 水。」秦觀《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

4. 猿猴。古詩詞中常常藉助於猿啼表達一種悲傷的感情。如:北魏地理學家、散文家酈道元《水經注·江水》中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唐代杜甫《登高》:「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趙嘏《憶山陽》:「可憐時節堪歸去,花落猿啼又一年。」

5. 杜鵑鳥。古代神話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望帝,因被迫讓位給他的臣子,自己隱居山林,死後靈魂化為杜鵑鳥,暮春啼苦,至於口中流血,其聲哀怨凄悲,動人肺 腑。於是古詩中的杜鵑就成為凄涼、哀傷的象徵。唐代李白《蜀道難》:「又聞子歸啼夜月,愁空山。」白居易《琵琶行》:「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 鳴。」宋代秦觀《踏莎行》:「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等等,都以杜鵑鳥的哀鳴,來表達哀怨、凄涼或思歸的情思。
另外,斜陽(夕陽、落日),也多傳達凄涼失落、蒼茫沉鬱之情。如唐代李商隱《樂游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王維《使至塞上》:「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宋代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懷古》:「征帆去棹殘陽里,背西風、酒旗斜矗。」

四、抒懷類意象(或托物顯示高潔的品質,或抒發感慨)

1. 菊花。菊花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睞,有人稱贊它堅強的品格,有人欣賞它清高的氣質。屈原《離騷》:「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詩人以飲露餐花 寄託他那玉潔冰清、超凡脫俗的品質。東晉田園詩人陶淵明,寫了很多詠菊詩,將菊花素雅、淡泊的形象與自己不同流俗的志趣十分自然地聯系在一起,如「採菊東 籬下,悠然見南山」。宋人鄭思肖《寒菊》中「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墮北風中」,宋人范成大《重陽後菊花二首》中「寂寞東籬濕露華,依前金靨照泥沙」等詩 句,都借菊花來寄寓詩人的精神品質。毛澤東《採桑子· 重陽》里有「戰地黃花分外香」句,把菊花置於一個戰爭環境,「分外香」三個字凸現了毛澤東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2. 梅花。梅花在嚴寒中最先開放,然後引出爛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傲雪、堅強、不屈不撓的品格,受到了詩人的敬仰與贊頌。宋人陳亮《梅花》:「一朵忽先 變,百花皆後香。」詩人抓住梅花最先開放的特點,寫出了不怕打擊挫折、敢為天下先的品質,既是詠梅,也是詠自己。王安石《梅花》:「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 來。」詩句既寫出了梅花的因風布遠,又含蓄地表現了梅花的純凈潔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藝術效果。陸游的著名詞作《詠梅》:「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 故。」借梅花來比喻自己備受摧殘的不幸遭遇和不願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潔的梅花來寫 自己不願同流合污的品質,言淺而意深。

3. 松柏。《論語·子罕》中說:「歲寒,然後知松柏後凋也。」作者贊揚松柏的耐寒,來歌頌堅貞不屈的人格,形象鮮明,意境高遠,啟迪了後世文人無盡的詩情畫 意。三國人劉楨《贈從弟》:「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詩人以此句勉勵堂弟要像松柏那樣堅貞,在任何情況下保持高潔的品質。唐人李白《贈書侍御黃裳》: 「願君學長松,慎勿作桃李。」韋黃裳一向諂媚權貴,李白寫詩規勸他,希望他做一個正直的人。唐人劉禹錫《將赴汝州,途出浚下,留辭李相公》詩中的「後來富 貴已凋落,歲寒松柏猶依然」,也以松柏來象徵孤直堅強的品格。

4. 竹。亭亭玉立,挺拔多姿,以其「遭霜雪而不凋,歷四時而常茂」的品格,贏得古今詩人的喜愛和稱頌。白居易《養竹記》中,以竹喻人生,曉以樹德修身處世之 道:「竹似賢,何哉?竹本固,固以樹德,君子見其本,則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見其性,則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似體道;君子見其心,則 思應用虛者。竹節貞,貞以立志;君子見其節,則思砥礪名行,夷險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樹為庭實焉。」張九齡的《和黃門盧侍御詠竹》詩言簡意賅地贊美 道:「高節人相重,虛心世所知。」蘇軾的《於潛僧綠筠軒》有詠竹名句:「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使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將 竹視為名士風度的最高標識。鄭板橋一生詠竹畫竹,留下了很多詠竹佳句,如:「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贊美了 立於岩石之中的翠竹堅定頑強、不屈不撓的風骨和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稟性。

5. 黍離。「黍離」常用來表示對國家今盛昔衰的痛惜傷感之情。典出《詩經·王風·黍離》。舊說周平王東遷以後,周大夫經過西周古都,悲嘆宮廷宗廟毀壞,長滿禾 黍,就作了《黍離》這首詩寄託悲思。後世遂以「黍離」之思用作昔盛今衰等亡國之悲。如姜夔《揚州慢》中有:「予懷愴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 為有《黍離》之悲也。」

6. 冰雪、草木。古代詩歌中,常以冰雪的晶瑩比喻心志的忠貞、品格的高尚;以草木繁盛反襯荒涼,以抒發盛衰興亡的感慨。如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洛陽親友 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以「冰心在玉壺」比喻個人光明磊落的心性。再如張孝祥《念奴嬌》中的名句:「應念嶺海經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表明自己 的襟懷坦白和光明磊落。草木類的例子更多,如:姜夔《揚州慢》:「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春風十里,十分繁華的揚州路,如今長滿了青青薺麥,一片荒涼 了。杜甫《蜀相》:「階前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一代賢相及其業績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綠石階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春光枉自明媚),黃鸝白白發 出這婉轉美妙的叫聲,詩人慨嘆往事空茫,深表惋惜。

五、愛情類意象(用以表達愛戀、相思之情)

1. 紅豆。傳說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邊疆,哭於樹下而死,化為紅豆,於是紅豆又稱「相思子」,常用以象徵愛情或相思。如王維《相思》詩:「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詩人借生於南國的紅豆,抒發了對友人的眷念之情。

2. 蓮。與「憐」音同,所以古詩中有不少寫蓮的詩句,藉以表達愛情。如南朝樂府《西洲曲》:「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青如水。」採用諧音雙關的修辭,表達了一個女子對所愛的男子的深長思念和愛情的純潔。

3. 連理枝、比翼鳥。連理枝,指根和枝交錯在一起的兩棵樹;比翼鳥,傳說中的一種鳥,雌雄老在一起飛,古典詩歌里用作恩愛夫妻的比喻。白居易的《長恨歌》:「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六、戰爭類意象(或表達對戰爭的厭惡,或表達對和平的嚮往)

1. 投筆。《後漢書》載:班超家境貧寒,靠為官府抄寫文書來生活。他曾投筆感嘆,要效法傅介子、張騫立功邊境,取爵封侯。後來「投筆」就指棄文從武。如辛棄疾《水調歌頭》:「莫學班超投筆,縱得封侯萬里,憔悴老邊州。」

2. 長城。《南史·檀道濟傳》記載,檀道濟是南朝宋的大將,權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後來宋文帝借機殺他時,檀道濟大怒道:「乃壞汝萬里長城!」很顯然是指宋 文帝殺害將領,瓦解自己的軍隊。後來就用「萬里長城」指守邊的將領。如陸游的《書憤》:「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3. 樓蘭。《漢書》載,樓蘭國王貪財,多次殺害前往西域的漢使。後來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計斬樓蘭王,為國立功。以後詩人就常用「樓蘭」代指邊境之敵,用「破 (斬)樓蘭」指建功立業。如王昌齡《從軍行》:「青海長雲暗雪山,疆域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4. 柳營。指軍營。《史記·絳侯周勃世家》記載:漢文帝時,漢軍分扎霸上、棘門、細柳以備匈奴,細柳營主將為周亞夫。周亞夫細柳軍營紀律嚴明,軍容整齊,連文帝及隨從也得經周亞夫許可,才可入營,文帝極為贊賞周亞夫治軍有方。後代多以「柳營」稱紀律嚴明的軍營。

5. 請纓。漢武帝派年輕的近臣終軍到南越勸說南越王朝。終軍說:「請給一根長纓,我一定把南越王抓來。」後以其喻殺敵報國。岳飛《滿江紅·遙望中原》:「嘆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6. 羌笛。唐代邊塞詩中經常提到,如王之渙《涼州曲》:「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軍置酒宴歸客,胡琴琵琶與羌 笛。」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徵人盡望鄉。」范仲淹《漁家傲》:「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羌笛發出 的凄切之音,常讓征夫愴然淚下。

七、閑適類意象(或表達清閑恬淡的心情,或表達對隱居生活的嚮往)

1. 五柳。陶淵明《五柳先生傳》載:宅邊有五柳樹,因以號為焉。後來「五柳」就成了隱者的代稱。如王維的《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渡頭余落日,墟里上孤煙。負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

2. 東籬。陶淵明《飲酒》:「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後來多用「東籬」表現辭官歸隱後的田園生活或嫻雅的情致。如李清照《醉花陰》:「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

3. 三徑。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中有「三徑就荒,松菊猶存」的句子,後來「三徑」就用來指代隱士居住的地方。如白居易的《欲與元八卜鄰先有是贈》:「明月好同三徑夜,綠楊宜作兩家春。」
以上介紹的只是意象的最常見寓意。其實,不少意象是有著豐富多樣的寓意。如:蟬,古人以為蟬餐風飲露,是高潔的象徵,常以蟬的高潔表現自己品行的高潔。如 駱賓王《在獄詠蟬》的「無人信高潔」,李商隱《蟬》的「本以高難飽」「我亦舉家清」,王沂孫《齊天樂》的「甚獨抱清高,頓成凄楚」,虞世南《蟬》的「居高 聲自遠,非是藉秋風」。他們都是用蟬喻指高潔的人品。而寒蟬則是悲涼的同義詞。宋人柳永《雨霖鈴》開篇是「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還未直接描寫 別離,「凄凄慘慘戚戚」之感已充塞讀者心中,釀造了一種足以觸動離愁別緒的氣氛。三國人曹植的 「寒蟬鳴我側」(《贈白馬王彪》)詩句也表達同樣的情思。

J. 《中華典故·中華成語故事》主要情節


中華典故
國家政治篇
新亭對泣
舍舊謀新
鼠竊狗盜
唾手可得
車轍馬跡
清談誤國
謗書盈篋
諱莫如深
街談巷議
美女破舌
巧言令色
天子無戲言
眾口鑠金
創業難,守成難,知難不難
除惡務盡
海不揚波
曹參飲酒,不改蕭制
君瘦天下肥
千金買骨
求媚受責
三過家門而不入
五日京兆
逼上樑山
不怕官,只怕管
朝廷缺清要官
倒行逆施
君殺唐鞅
君王末路
厲王擊鼓
老不中書
民生凋敝
千里無雞鳴
時日曷喪,予及汝皆亡
文恬武嬉
五馬分屍
握手言歡
羽翼已成
國人皆日可殺
劃一制度
君終無適子,其國可破也
取之於民
文事武備
小康大同
一國三公
居官守法
竊金不止
淳於髡薦賢
蓬生麻中
日不暇給
唇齒相依
時不再來
勝任愉快
景差為相
易子而食
室如懸磬
飛熊入夢
拒諫飾非
雞犬不寧
狡兔死,走狗烹
彈冠相慶
景公求雨
一饋十起
下車泣罪
門庭若市
及瓜而代
長城自壞
燕雀處堂
舟中敵國
大事不糊塗
斗粟尺布
虎狼之國
塗炭之苦
一木難支
一世龍門
一飯三遺矢
三分鼎足
東市朝衣
自拔來歸
靦顏人世
修飾邊幅
所圖不軌
垂簾聽政
戰略戰術篇
曹操下宛城
莫予毒也
馬謖用兵
三家滅智
司馬懿攻八卦陣
木牛流馬
七縱七擒
死諸葛嚇走生仲達
以夷制夷
曠日持久
甘拜下風
孫子練兵
迎刃而解
振臂一呼
敗軍之將
萬死一生
勢不兩立
風雨同舟
息壤在彼
使羊將狼
百戰百勝
步步為營
短兵相接
出其不意
立於不敗之地
生聚教訓
四戰之地
一步一計
一問三不知
口血未乾
口尚乳臭
不可同日而語
僅以身免
滅此朝食
必爭之地
壯士解腕
赤壁鏖兵
鴻溝為界
所向無前
柳營試馬
城下之盟
素車白馬
披堅執銳
拔幟易幟
智謀思辨篇
醇酒婦人
囤積居奇
石牛糞金
越人溺鼠
樂羊食子
不痴不聾,不做家翁
弄假成真
因棋失「蘭亭」
沸沸揚揚
河伯娶婦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