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項羽典故

項羽典故

發布時間: 2020-12-29 13:50:31

1. 關於項羽的典故

始皇東游,欲取代之

公元前 210 年,秦始皇巡遊經過會稽(今江蘇蘇州),項羽也隨眾人前往觀看。觀望中,項羽不禁脫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之。」只此一語,就表現出項羽少年時期的宏偉大志和霸者氣概。

不屈人下,先發制人

陳勝起義後,會稽太守殷通也想乘機反秦,他於公元前 209 年 9 月召見項羽時說:「現在是滅秦的好時機。我聽說先發制人,後發則被人所制,我想和你早點共同起兵。」出身貴族的項羽豈肯委身於人下,按照計劃,項羽殺死了聲稱「先發制人」的殷通,收集了他的部下,公開樹起了起義大旗。

破釜沉舟,以一當十

公元前 208 年,秦將章邯指揮秦軍主力合圍巨鹿,項羽率兵前往解救。為了表現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決心,項羽帶領全部軍隊渡過漳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項羽率軍斷秦軍糧道,與秦軍進行了九次激烈的較量,「楚戰士無不以一當十」 。秦損兵折將,項羽乘勝追擊,迫使章邯率其殘部投降。

項庄舞劍,意在沛公

秦朝被推翻後,項羽在鴻門(今陝西臨潼附近)設宴「招待」功臣漢高祖。在宴會上,項羽的謀士——亞父范增幾次示意項羽趁機殺掉漢高祖以除後患,但項羽因不忍而不予理會。於是,范增便讓項庄以舞劍助興為名,想借機刺殺漢高祖。漢高祖的謀臣張良看到形勢緊迫,就出外召樊噲說:「現在項庄拔劍舞,其意常常在沛公。」於是樊噲持劍闖入宴會廳,當面喝斥項羽不守信義,項羽被樊噲的壯士氣勢所折服,因而與其對飲。漢高祖借故脫離險境。

還鄉定都,沐猴而冠

滅秦之後,項羽引軍入咸陽,大肆燒殺,咸陽火三日不絕。謀臣勸項羽說:「關中山河四塞險阻,土地肥美,可以作為霸王之都。」而項羽以「富貴不歸故里,如同夜間穿錦綾走路,沒有人知道」為借口加以拒絕。勸他的人感嘆道:「人們說楚人是沐猴而冠,果真不假。」項羽聞聽此言,就烹殺了說這話的人。

十面埋伏,四面楚歌

因為項羽的剛愎自用和性情殘暴而失去各路諸侯和天下百姓的支持,亞夫范曾也因項羽過度猜忌而含恨病逝。因此「孤身一人」的項羽軍最終在「楚漢之爭」中敗下陣來,在垓下(今安徽靈壁南)被漢高祖軍隊圍得水泄不通。夜間軍營四面皆楚歌,項羽大驚,見大勢已去,心灰意冷,遂率數十麾下殺出重圍,逃至烏江邊,因自覺「無顏見江東父老」,力竭自刎身亡。

武藝小傳

項羽精通十八般兵器,其中獨愛百兵之王--槍!傳說項羽起兵之前會稽郡曾天降隕石,後項梁私下請當地鑄造兵器的名人們來用此石取鐵為項羽鍛造兵器,經九天九夜終鍛成一桿巨型鏨金虎頭槍,長一丈二尺九寸,重129斤,僅槍桿就有碗口般粗細,項羽為其起名曰「霸王」!此槍常人需兩人齊力方可抬動,然項羽天生神力使此槍只有單手,後來更自創出一套無敵的槍法「單手十八挑」!

當初起義之時項羽曾獨自斬殺殷通的衛兵近百人,嚇的眾人趴在地上不敢動彈,後來的百餘次大戰每次都身先士卒殺兵斬將,於最後的烏江邊上更是獨殺數百人!人類歷史上自古不乏勇者,而一生親自斬人過千者獨項羽一人!說他是人類歷史上最強的武者也不為過!不愧為史上最強武將!

2. 與項羽有關的成語典故有哪些

取而代之


公元前 210 年,秦始皇巡遊經過會稽(今江蘇蘇州),項羽也隨眾人前往觀看。觀望中,項羽不禁脫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之也。」只此一語,就表現出項羽的宏偉大志和英雄氣概。


先發制人


陳勝起義後,會稽太守殷通也想乘機反秦,他於公元前 209 年 9 月召見項羽時說:「現在是滅秦的好時機。我聽說先發制人,後發則被人所制,我想和你早點共同起兵。」出身貴族的項羽豈肯委身於人下,按照計劃,項羽殺死了聲稱「先發制人」的殷通,收集了他的部下,公開樹起了起義大旗。


破釜沉舟 以一當十


公元前 208 年,秦將章邯指揮秦軍主力合圍巨鹿,項羽率兵前往解救。為了表現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決心,項羽帶領全部軍隊渡過漳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項羽率軍斷秦軍糧道,與秦軍進行了九次激烈的較量,「楚戰士無不以一當 十」 。秦損兵折將,項羽乘勝追擊,逼使章邯率其殘部投降。


項庄舞劍,意在沛公


秦朝被推翻後,項羽在鴻門(今陝西臨潼附近)設宴招待漢高祖。在宴會上,項羽的謀士——亞父范增幾次示意項羽擊殺漢高祖,但項羽因不忍而不予理會。於是,范增便讓項庄以舞劍助興為名,想借機刺殺漢高祖。漢高祖的謀臣張良看到形勢緊迫,就出外召樊噲說:「現在項庄拔劍舞,其意常常在沛公。」於是樊噲帶劍擁盾進入宴會廳,指斥項羽不守信義,項羽被樊噲的氣勢所折服,漢高祖借機脫離險境。


沐猴而冠


滅秦之後,項羽引軍入咸陽,大肆燒殺,咸陽火三日不絕。謀臣勸項羽說:「關中山河四塞險阻,土地肥美,可以作為霸王之都。」而項羽以「富貴不歸故里,如同夜間穿錦綾走路,沒有人知道」為借口加以拒絕。勸他的人感嘆道:「人們說楚人是沐猴而冠,果真不假。」項羽聞聽此言,就殺了說這話的人。


四面楚歌


因剛愎自用和性情殘暴而失去謀臣和百姓的支持,項羽最終在「楚漢之爭」中敗下陣來,在垓下(今安徽靈壁南)被漢高祖軍隊圍得水泄不通。夜間軍營四面皆楚歌,項羽大驚,見大勢已去,率眾殺出重圍,逃至烏江邊,因自覺「無顏見江東父老」,項羽有船不渡,自刎身亡。


摘抄的

3. 與項羽有關的成語典故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具體內容:

當時劉邦、項羽一起爭奪天下。誰先進入關中,誰為天版下王,劉權邦,聽取大將韓信的話,假意去故意明修棧道,迷惑對方,暗中繞道奔襲陳倉,進入關中,取得勝利。

(3)項羽典故擴展閱讀:

啟示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是一個漢語成語,是指將真實的意圖隱藏在表面的行動背後,用明顯的行動迷惑對方,使敵人產生錯覺,並忽略自己的真實意圖,從而出奇制勝。

有時也可將「明修棧道」省略掉,把「暗度陳倉」單獨來使用。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4. 夏日絕句中寫的是項羽的哪個典故

破釜沉舟
【解釋】
釜是鍋,舟是船。比喻下最大的決心,一拼到底。回
【成語故事
項羽是答楚國人,少年習武,能將百斤鼎高舉過頭。長大後跟隨叔父參加推翻秦朝的起義。
有一次,秦軍攻下了趙國,趙王逃到巨鹿,急忙派人向楚國求援。
楚王派項羽帶領二十萬楚軍前去救趙。項羽先派英、蒲兩位大將率兩萬人做先鋒,然後,自己率主力渡河。渡過了河,項羽命令將士,每人帶三天的干糧,把軍隊里的飯鍋全砸了,把渡河的船隻全鑿沉了。他對將士說:「我們『破釜沉舟』,有進無退,三天之內,一定要打退秦軍!否則只有餓死在這里!」
項羽的決心和勇氣,對將士起了很大的鼓舞作用。楚軍個個士氣振奮,一個人抵十個,十個人抵百個,越戰越勇,終於把秦軍打得大敗而逃。
經過這次戰役,項羽名聲大振,成了各路反秦的統帥。

5. 與項羽有關的成語典故是

1、霸王別姬:形容英雄末路的悲壯情景。現多比喻獨斷專行,脫離群眾,最終垮台。

典故:

項羽回想過去,有美麗的虞姬陪伴在自己身邊:有寶馬騅,常騎在胯下。而今……於是項羽就慷慨悲歌,自己作詩道:「力能拔山啊豪氣壓倒一世,天時不利啊騅馬不馳。騅馬不馳啊怎麼辦,虞姬啊虞姬我該怎樣安置你!」唱了一遍又一遍,虞姬也同他一起唱。項羽淚流數行,身邊的人也都哭了,沒有誰能抬起頭來看他。

2、破釜沉舟:把飯鍋打破,把渡船鑿沉。比喻不留退路,非打勝仗不可,下決心不顧一切地干到底。

典故:

項羽誅殺了卿子冠軍,威震楚國,名揚諸侯。他首先派遣當陽君、蒲將軍率領二萬人渡過漳河,援救巨鹿。戰爭只有一些小的勝利,陳余又來請求增援。項羽就率領全部軍隊渡過漳河,把船隻全部弄沉,把鍋碗全部砸破,把軍營全部燒毀,只帶上三天的干糧,以此向士卒表示一定要決死戰斗,毫無退還之心。

(5)項羽典故擴展閱讀:

項羽的結局:烏江自刎。

項羽大呼馳下,斬殺一漢將。赤泉侯楊喜追項羽,項羽大喝一聲,楊喜的人馬俱驚,退後數里!項羽與騎兵分為三隊,漢軍不知項羽在哪隊,就也分三隊包圍。項羽飛馳而出,又斬殺一漢將,同時殺近百人,再會合騎兵,僅損失兩騎,項羽問:「怎麼樣?」騎兵們欽佩地回答:「和大王說的一樣」 。

項羽一路逃到烏江,遇見烏江亭長,亭長勸項羽可以回到江東以圖東山再起,但項羽以無顏見江東父老為由拒絕,並將自己坐下馬賜予亭長。於是,項羽下馬步戰,一口氣殺了漢兵幾百人,自己也受了十幾處的傷。而後揮刀自刎。

6. 項羽的故事

一代戰神西楚霸王項羽,是如何在彭城之戰以少勝多擊敗漢軍的?據史料記載,項羽尊奉懷王為義帝,自己分封了天下十八路諸侯,劉邦被封為了漢王。但劉邦不甘心被困在巴、蜀、漢中,最終出關攻打項羽,楚漢戰爭正式拉開了序幕。劉邦在洛陽大會諸侯之後,又是拉攏又是嚇唬又是許諾又是許願,最後聚集了56萬大軍,兵分三路合擊彭城。爆發了歷史上以少勝多的經典之戰。

彭城之戰劉邦的56萬大軍被項羽的三萬大軍打得七零八落。劉邦跑到下邑,遇到呂雉的一個哥哥,他率領一小部人馬在這里駐扎,因此漢王算是保得一命。劉邦在下邑就收集殘兵,就想日後重新東山再起。彭城之戰實際上完全擊垮了漢軍的聯軍,項羽的政治環境也得到了重新改善,原先投向劉邦的那些諸侯此時紛紛背叛劉邦而重新回到項王的麾下。楚漢雙方也進入了相持階段。這次戰役也是歷史上有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

7. 項羽的歷史典故

秦末大起義中,項羽率領數萬楚軍,同秦名將章邯、王離所率四十萬秦軍主力,在巨鹿進行了一場重大決戰性戰役,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之一。項羽破釜沉舟,以大無畏精神在各諸侯軍畏縮不進時,率先猛攻秦軍,帶動諸侯義軍一起最終全殲王離軍,並於八個月後迫使另二十萬章邯秦軍投降。從此項羽確立了在各路義軍中的領導地位。經此一戰,秦朝主力盡喪,名存實亡。這是秦末農民戰爭所取得的一場巨大勝利,扭轉了整個戰局,奠定了反秦斗爭勝利的基礎。明朝學者認為巨鹿之戰是「項羽最得意之戰,太史公最得意之文。」

破釜沉舟。當時項羽和秦軍交戰,他帶著自己兵力度過了漳河,而這次的戰斗,項羽沒想過要輸,可以說是志在必得。於是,項羽命令全軍把所有船隻全部沉到水裡,把所有的灶具都給打破,帶著干糧輕裝上陣,去和秦軍交戰。通過項羽的這個命令,他的軍隊士氣大振,一個個拼勁十足,最終擊敗了秦軍。這就是破釜沉舟的故事。

霸王別姬。就在四面楚歌發生之後,項羽心情沉悶,在營帳喝酒,之後就唱出了心中的無奈。虞姬是最了解項羽的人,她知道接下來該做什麼,於是就留下了一句「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然後就在項羽的面前自刎身亡了。楚漢時期唯一的一段愛情故事中的女主角,就這樣離開了人世,項羽心中應該也是傷痛欲絕吧!

烏江自刎。這個典故大家應該是很了解的,主要講述的就是項羽拼殺到最後的場景。當時項羽逃到烏江,本有機會逃回江東,但項羽心裡不願意回去,因為曾經信誓旦旦帶著一批江東子弟出來闖盪,現在只剩自己灰溜溜回去,有什麼臉面去見江東的父老鄉親呢?於是就拼勁全力,跟漢兵交戰到底,即便身上已經是傷痕累累,卻也殺了很多漢兵。

8. 有關項羽的詩詞和典故

破釜沉舟

美人帳下春風舞。春風舞,拔山力盡,楚歌聲住。人間不識精誠苦,將軍百戰身名誤。身名誤,可憐垓下恨亡
羽!

9. 劉邦,項羽的典故

鴻門宴:

項羽大破秦軍後,聽說劉邦已出咸陽,非常惱火,就攻破函谷關,直抵新豐鴻門。這時劉邦的左司馬曹無傷暗中派人告訴項羽說劉邦想在關中稱王。項羽聽了,更加惱怒,決定第二天發兵攻打劉邦。

張良向劉邦分析,不宜和項羽硬拼,劉邦只得退出咸陽,回師霸上,更知道自己軍力不及於項羽四十萬大軍,劉邦更把在咸陽所得一切,原封不動的送到項羽營中,更說願讓項羽稱關中王。

范增已覺出劉邦必成大器,便命項羽設下「鴻門夜宴」一心誅除劉邦,但此事為項伯知悉,項伯竟顧念和張良故人之情,向劉邦大軍報訊。

劉邦知道這鴻門宴是去不得的凶險之地,但張良卻表示不去便只有死路一條,赴會也許能有生機,劉邦無奈只得應約前往。

鴻門宴當日,范增早已布下天羅地網,定要把劉邦人頭留下,誰知劉邦竟以一跪化解了項羽之怨恨,范增便再命「項庄舞劍,志在沛公」,一心要在席中把劉邦刺死,可是還是被項伯和樊噲給劉邦解了圍,劉邦終於更借往如廁而逃遁而去。

四面楚歌:

項羽的軍隊在垓下安營紮寨,士兵越來越少,糧食也吃沒了,劉邦的漢軍和韓信、彭越的軍隊又層層包圍上來。

夜晚,聽到漢軍的四周都在唱著楚地的歌謠,項羽大驚失色地說:「漢軍把楚地都佔領了嗎?不然,為什麼漢軍中楚人這么多呢?」項羽連夜起來,到軍帳中喝酒。

回想過去,有美麗的虞姬,受寵愛,常陪在身邊,有寶馬騅,常騎在胯下。而今……於是項羽就慷慨悲歌,自己作詩道:「力能拔山啊豪氣壓倒一世,天時不利啊騅馬不馳。

騅馬不馳啊怎麼辦,虞姬啊虞姬你怎麼辦!」唱了一遍又一遍,虞姬也同他一起唱。項羽淚流數行,身邊侍衛也都哭了,誰也不能抬頭看項羽了。

約法三章:

公元前208年,劉邦率領大軍攻入關中,到達離秦都咸陽只有幾十里路的霸上。子嬰在僅當了46天的秦王後,向劉邦投降。劉邦進咸陽後,本想住在豪華的王宮里,但他的心腹樊噲和張良告誡他別這樣做,免得失掉人心。

劉邦接受他們的意見,下令封閉王宮,並留下少數士兵保護王宮和藏有大量財寶的庫房,隨即還軍霸上。為了取得民心,劉邦把關中各縣父老、豪傑召集起來,鄭重地向他們宣佈道:「秦朝的嚴刑苛法,把眾位害苦了,應該全部廢除。

現在我和眾位約定,不論是誰,都要遵守三條法律。這三條是:殺人者要處死,傷人者要抵罪,盜竊者也要判罪!」父老、豪傑們都表示擁護約法三章。接著,劉邦又派出大批人員,到各縣各鄉去宣傳約法三章。百姓們聽了,都熱烈擁護,紛紛取了牛羊酒食來慰勞劉邦的軍隊。

由於堅決執行約法三章,劉邦得到了百姓的信任、擁護和支持,最後取得天下,建立了西漢王朝。

(9)項羽典故擴展閱讀:

楚漢戰爭歷時4年多,戰地之遼闊,規模之巨大,用兵韜略之豐富,前所未有,在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佔有重要地位。楚漢戰爭最終實現了西漢王朝的大一統,具有積極的歷史意義。

楚漢之爭是由秦末農民戰爭直接演變而來的,但性質卻截然不同。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農民戰爭雖然勝利地推翻了舊的封建王朝,但曾經是農民戰爭領袖的劉邦和項羽,卻不得不走封建統治的老路,遂轉變為封建統治權的角逐者。

在這場角逐中,項羽具有強烈的舊貴族意識,不善於用人,不能重建統一王朝。劉邦知人善任,因勢利導,終於戰勝了項羽,登上了西漢皇帝的寶座,建立了漢朝。

10. 與項羽有關的典故

項羽是中國歷史上著名人物,和其有關的成語有很多,比如:破釜沉舟、四面楚歌等。但是成語,即約定俗成的短語。所以,四個字的詞不一定是成語,同樣,不是四個字的詞也不一定不是成語。

我這里簡單列舉幾個和項羽有關的成語

一、取而代之

秦始皇巡遊,項羽看到後說了一句:「彼可取而代也。」(《史記項羽本紀》)項羽說這話的時候,被他的叔父項梁一把捂住嘴,要知道,這話要是被別人聽到舉報了,那可是要被殺頭滅族的。

二、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三戶亡秦)

本句同樣出現在《史記項羽本紀》,意思是楚國即使只剩下三個家族,也能滅掉秦國。但如果你認為這只是一種信念,那就錯了,成事光有信念是遠遠不夠的,野心還必須和才氣匹配,否則就是「吹牛皮」。

楚國也是出人才的地方——「惟楚有才,於斯為盛」絕對不是隨便說說的,幫助吳國滅了楚國的伍子胥,幫助越國滅了吳國的文種,如果楚懷王堅持信任屈原,他也不至被騙到秦國監禁至死,……

事實上,滅亡秦國的,確實就是楚國的項羽和劉邦。

三、破釜沉舟(背水一戰)、作壁上觀、膝行而前

這幾個成語,出自項羽的成名戰——巨鹿之戰。項羽率五萬楚軍,過了河之後,把鍋打碎、把船鑿沉,不留退路,一舉大敗章邯四十萬秦軍。而此時,救趙的諸侯軍在幹嘛呢?對,他們在「坐壁上觀」。巨鹿之戰後,那些諸侯軍將領都嚇得在地上爬著來見項羽(項羽召見諸侯將,入轅門,無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視。)

四、鴻門宴、人為刀俎我為魚肉、項庄舞劍意在沛公、不足與謀

這幾個成語大家都比較熟悉,出自《史記項羽本紀》里鴻門宴一段。「鴻門宴」現在即指不懷好意的宴席。鴻門宴這段是太史公的得意之作,是入選中學課本的。其中「人為刀俎我為魚肉」、「項庄舞劍意在沛公」都是大家很熟悉的多字成語,而「不足與謀」原句為「豎子不足與謀」,出自亞父范增之口。

項羽鴻門宴上放走劉邦,為日後楚漢之爭並最終身敗自刎埋下了禍根。

五、錦衣夜行(衣錦還鄉)、沐猴而冠

項羽攻佔了咸陽之後,有人勸他定都咸陽,他說了一句:富貴不歸故鄉,如錦衣夜行,誰知之者?果斷回鄉。勸說他的人也來一句名言: 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項羽聽到後,立馬把那人煮了。

六、垓下之圍、四面楚歌、霸王別姬、自刎烏江

這幾個成語,准確地表達出項羽的英雄末路。到這為止,項羽的故事就應該終結了。

七、力拔山兮(力可拔山、力能扛鼎、拔山扛鼎、霸王舉鼎)、王不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