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19典故

19典故

發布時間: 2020-12-29 11:59:53

㈠ 行路難其一採用哪兩個典故

唐代著名詩人李白《行路難(其一)》中,運用典故的詩句有以下幾句:
1、閑來回垂釣碧溪上:答暗用「姜太公釣魚」典故:姜太公呂尚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釣魚,得遇周文王,助周滅商。
2、忽復乘舟夢日邊:暗用伊尹的典故:伊尹曾夢見自己乘船從日月旁邊經過,後被商湯聘請,助商滅夏。「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兩句借用典故,表達了詩人對賢君明主和施展自己抱負及才華的渴望。
3、長風破浪:據《宋書·宗愨傳》載:宗愨少年時,叔父宗炳問他的志向,他說:「願乘長風破萬里浪。」比喻實現政治理想。

《行路難三首》其一
【唐】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岐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㈡ 關於教育的典故和故事

1、高斯解數學難題

1796年的一天,在德國哥廷根大學,一個19歲的青年吃完晚飯,開始做導師單獨布置給他的每天例

行的兩道數學題,但青年發現今天導師給他多布置了一道題。第三道題寫在一張小紙條上,是要求

只用圓規和一把沒有刻度的直尺做出正17邊形。他沒多想,就做了起來。然而,青年感到非常吃

力。青年絞盡腦汁,感到自己學到的數學知識對解開這道題沒有什麼幫助。困難激起了青年的斗

志:我一定要把它做出來!當窗口露出一絲曙光時,青年長舒了一口氣,他終於做出了這道難題。見

到導師時,青年感到有些內疚和自責。他對導師說:「您給我布置的第三道題我做了整整一個宵,

我辜負了您對我的栽培。」導師接過學生的作業一看,驚呆了。他的聲音都顫抖說:「這……真

是你自己……做出來的?」青年有些疑惑地看著激動不已的導師,回答道:「是的,但我很笨,竟然

花了整整一個晚上才做出來。」 導師讓他坐下,取出圓規和直尺,在書桌上鋪開紙,叫青年當著他

的面做這道題。青年很快就解開了這道題。導師激動地對青年說:「你知不知道,你解開了一道有

兩千多年歷史的數學難題?牛頓也沒有解出來,阿基米德沒有解出來,你竟然一個晚就解出來了!

你真是天才啊!我最近正在研究這道難題,昨天給你布置題目時,不小心把寫有這個題目的小紙條

夾在了給你的題目里。」後來,每當這個青年回憶這件事時,總是說:「如果有人告訴我,這是一

道有兩千多年歷史的數學難題,我可能就無法解開它。這個青年就是數學王子高斯。

2. 陶行知的故事

有一次,陶行知看到學生王友用泥塊砸同學,當即制止了他,讓他放學後到校長室。陶行知到校長

室時,王友已等在門口准備挨訓了。沒想到陶行知卻給了他一顆糖,並說:「這是 獎給你的,因為

你很准時,我卻遲到了。」王友驚疑地瞪大了眼睛。陶行知又掏出第二顆糖對王友說:「這第二顆

糖也是獎給你的,因為我不讓你再打人時,你立即就停止了。」接著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塊糖:「我

調查過了,你砸的那些男生,是因為他們不遵守游戲規則,欺負女生。你砸他們,說明你很正直善

良,並且有跟壞人做斗爭的勇氣,應該獎勵你啊!」王友感動極了,哭著說:「陶校長,你打我兩

下吧!我錯了,我砸的不是壞人,是自己的同學......」陶行知這時笑了,馬上掏出第四顆糖:「因為

我正確地認識了錯誤,我再獎勵你一顆糖......我的糖沒了,我看我們的談話也該結束了。」

3. 孟子的故事

孟子的母親,世人稱她孟母。孟子小時候,居住的地方離墓地很近,孟子學了些祭拜之類的事,玩

起辦理喪事的游戲。他的母親說:「這個地方不適合孩子居住。」於是將家搬到集市旁,孟子學了

些做買賣和屠殺的東西。母親又想:「這個地方還是不適合孩子居住。」又將家搬到學宮旁邊。孟

子學習會了在朝廷上鞠躬行禮及進退的禮節。孟母說:「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這里定居

下來了。等孟子長大成人後,學成六藝,獲得大儒的名望.君子以為這都是孟母逐步教化的結果。

4.陶行知喂雞

有一次,陶行知先生在武漢大學演講。他走向講台,不慌不忙地從箱子里拿出一隻大公雞。台下的

聽眾全愣住了,不知陶先生要干什麼。陶先生從容不迫地又掏出一把米放在桌上,然後按住公雞的

頭,強迫它吃米。可大公雞只叫不吃。怎麼才能讓公雞吃米呢?他掰開公雞的嘴,把米硬往雞的嘴

里塞。大公雞拚命掙扎,還是不肯吃。陶先生輕輕地松開手,把雞放在桌子上,自己後退了幾步,

大公雞自己就開始吃起米來。這時陶先生開始演講:「我認為,教育就像喂雞一樣。先生強迫學生

去學習,把知識硬灌給他,他是不願學的。即使學也是食而不化,過不了多久,他還是會把知識還

給先生的。但是如果讓他自由地學習,充分發揮他的主觀能動性,那效果一定好!」台下一時間掌

聲雷動,為陶先生形象的演講開場白叫好。

5.朱熹讀書

宋朝的著名學者朱熹,是個學識淵博的人。他遍注典籍,對經學、史學、文學、樂律以及自然科

學,均有研究。他在讀書方法上,特別強調「循序而漸進」。究竟怎樣讀書呢?朱熹的方法是:「字

求其訓,句索其旨,未得乎前,則不敢求其後,未通乎此則不敢志平彼,如是循序漸進,則意志理

明,而無疏易凌躐之患矣。」也就是說要一個字、一個字地弄明白它們的涵義,一句話一句話地搞

清楚它們的道理。前面還沒搞懂,就不要急著看後面的。這樣就不會有疏漏錯誤了。他說:「學者

觀書,在只要向前,不肯退步,看愈抽前愈看得不分曉,不若退步,卻看得審。」就是說,讀書要

扎扎實實,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有時還要頻頻回顧,以暫進的退步求得扎實的學問。

(2)19典故擴展閱讀:

教育,教育者按照法律法規和行業規范,根據學校條件和職稱,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對受教育者

的心智發展進行教化培育,以現有的經驗、學識推敲於人,為其解釋各種現象、問題或行為,以提

高實踐能力,其根本是以人的一種相對成熟或理性的思維來認知對待,讓事物得以接近其最根本的

存在,人在其中,慢慢的對一種事物由感官觸摸而到以認知理解的狀態,並形成一種相對完善或理

性的我意識思維...但同時,人有著自我意識上的思維,又有著其自我的感官維度,所以,任何教育性

的意識思維都未必能夠絕對正確,而應該感性式的理解其思維的方向,只要他不偏差事物的內在;

教育又是一種思維的傳授,而人因為其自身的意識形態,又有著另樣的思維走勢,所以,教育當以

最客觀、最公正的意識思維教化於人,如此,人的思維才不至於過於偏差,並因思維的豐富而逐漸

成熟、理性,並由此,走向最理性的自我和擁有最正確的思維認知,這就是教育的根本所在。教育

也是一種教書育人的過程,可將一種最客觀的理解教予他人,而後在自己的生活經驗中得以自己所

認為的價值觀。教育,是一種提高人的綜合素質的實踐活動。

㈢ 19,修行典故:人類為什麼會有種種差別不同

人這個身體,叫做業報身。人類有共同點,也有不同點。
大家都是人道眾生是共業,就是共同點;
但因為每個人的身心所承受的業報,都是根據自身往昔所造的種種業因,而產生的因果現象。這叫別業。就是不同點。

㈣ 第19回寶玉說了什麼典故打趣林黛玉

第十九回寶玉「林之洞耗子精變香芋」的笑話也極有趣,表明賈寶玉心目中只內有林黛玉才是真正的香容玉。
寶玉隨口編的耗子精的故事與特定的時令風俗密切關聯。耗子要熬臘八粥的情節具有濃郁的生活情趣。臘八粥是一種很古老的節令食品,劉若愚《酌中志》記明代臘八日吃臘八粥情況:「初八日吃臘八粥,先期數日,將紅棗捶破,泡湯,至初八日,加粳米、白米、核桃仁、菱米,煮粥,供佛聖前,戶牖園樹井烘灶之上,各分部之。舉家皆吃,或亦互相饋送,誇精美也。」清代宮廷對於臘八粥的熬制也很重視,並派大臣監視,而民間煮臘八粥,相互饋贈、誇美,更為盛行。④寶玉「耗子精變香芋」的笑話確屬「無稽亂話」,然而其中卻反映了當時的風土民俗,讓人在笑聲中領略到濃郁的生活情趣。

㈤ 滕王閣序中第19個典故表現了作者的什麼性格和情感

具體是什麼典故啊?抄「第十襲九個」,不帶這么玩兒的啊。
如果是下面這個,你就湊合看一下吧:
「今茲捧袂,喜托龍門。」龍門:據《後漢書·李膺傳》載,李膺當時名聲很大,被他接待的讀書人,感到慶幸,稱為登龍門。後來往往把登龍門用來比喻士人忽然得到的榮耀。這里是說,這次能在宴會上拜見閻公,就好象登龍門一般令人高興。龍門:在現在山西省稷山縣和陝西省韓城縣之間的黃河中,那裡水險流急,河裡的大魚聚集龍門的下邊上不去,據傳說,上去的魚將化為龍,因此,「登龍門」往往用來比喻士子忽然得到榮耀,「鯉魚跳龍門」即此意;也用來比喻由於謁見名人而提高了自己的身價。這里含有對閻公的奉承。

㈥ 19翻碩考研傳統文化常識:成語典故

學富五車
五車:指五車書。形容讀書多,學識豐富。
[拼音]
xué fù wǔ chē
[出處專]
《莊子·天屬下》:「惠施多方,其書五車。」
[例句]
蘇軾是個學富五車的大文學家。
[近義]
博大精深 真才實學 五車腹笥 學貫中西 ...
[反義]
不學無術 蒙昧無知 目不識丁 不識之無 .

㈦ 與「嬌」有關的成語、典故有哪些

金屋藏抄嬌.典故:漢武帝劉徹未繼位前襲,與其表妹相愛.因其表妹名字最後一個字是嬌,漢武帝允諾登基後一定要造一座金屋來送給表妹,後來登基後,果然造了一座金碧輝煌的房子,而其表妹便成了皇後.後來因為爭寵被廢,取代其的是衛子夫。時有司馬相如寫詩嘆前皇後的悲慘命運,後因其妻卓文君代夫求情,免受一罰。但金屋藏嬌一詞卻流傳了下來。

㈧ "一言九鼎" 這個典故中涉及的歷史人物是誰

毛遂
一言九鼎,形容說的話分量大,起決定作用。出自漢_司馬遷《史記_平原君列傳》:專「毛先生屬一至楚,而使趙重於九鼎大呂。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勝不敢復相士。」毛遂,戰國時期趙國人,今河北省邯鄲市雞澤縣毛官營村,身為趙公子平原君趙勝的門客,居平原君處三年未得展露鋒芒。公元前257年,他自薦出使楚國,促成楚、趙合縱,聲威大振,並獲得了「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的美譽。

㈨ 空談誤國實干興邦是出自典故是什麼

趙括 紙上談兵版權
http://ke..com/view/17019.htm

㈩ 合縱連橫的典故

戰國中後期,七雄爭霸,出現了秦齊兩大強國遙相對峙的局面。為了爭取在兼並戰爭中獲勝,齊國和秦國都展開了爭取鄰國,孤立敵國的斗爭,而魏、趙、韓、楚等國內部也分成聯秦抗齊和聯齊抗秦兩派。各國之間的相互結約聯盟不斷變更,既沒有穩固的朋友,也沒有世代的仇敵。這種錯綜復雜變化多端的結約活動,被稱為「合縱」與「連橫」。從地域上來看,當時那些弱國是以「三晉」(韓、趙、魏)為主,北連燕,南連楚為「合縱」;東連齊或西連秦為「連橫」。合縱可以對齊,也可以對秦,從策略上講,是「合眾弱以攻一強」,是阻止強國進行兼並的策略;連橫是「事一強以攻眾弱」,是強國迫使弱國幫助它進行兼並的策略。隨著兼並戰爭的開展,兼並統一已成定局,但由誰統一呢?非秦即齊。縱橫戰略中的得失在統一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兼並統一的戰爭舞台上,在合縱、連橫的戰略中,一批游士和食客取得了發言表現的機會。他們講究權變,積極為各國君主出謀劃策。他們的學說適於合縱的為縱說,便於連橫的為橫說,歷史上把這些人叫做縱橫家。張儀、公孫衍、蘇秦是縱橫家的代表人物。

張儀是魏國貴族的後代。他求見過魏惠王,魏惠王沒有用他。他就帶著妻子到楚國去求見楚威王,楚威王也沒有見他。他只好投在令尹昭陽的門下,做個門客。

有一天,令尹昭陽大會賓客,把楚國的無價之寶「和氏壁」給大家傳看。大家看了都很驚奇。贊嘆不已。傳來傳去,「和氏壁」忽然不翼而飛。這天正好窮困潦倒的張儀也在場,昭陽懷疑是他偷的,叫手下的人把他打得遍體傷痕,奄奄一息。回到家後,張儀便要妻子看看他的舌頭是否還在。他說,只要舌頭還在就不怕,還可以靠三寸不爛之舌游說謀取官職。公元前329年,張儀入秦,擔任了大良造的職務。他極力慫恿秦國攻魏。同年秦出兵攻佔魏國的曲沃、平周兩地。這使其他各國受到威脅,為了聯合對付秦國,在山東各國中出現了由公孫衍倡導的合縱策略。

公孫衍魏國人,曾做秦相,後因張儀的排擠,就跑到魏國去了。公元前319年魏國用公孫衍為相。次年,公孫衍發起合縱,聯合東方各國,對抗秦國,因而出現了「五國伐秦」之舉。此次攻秦,有魏、趙、韓、燕、楚五國參加,推舉楚懷王為縱長。但楚、燕兩國並沒出兵,只有韓、趙、魏三國和秦交戰,結果在公元前317年的修魚之戰中,三國聯軍被秦打敗,傷亡八萬餘人。第一次「合縱」以失敗告終。

秦國的強盛,使其他各國感到了危機。於是齊楚結盟,加強了齊國與秦國爭雄的力量。秦國派張儀前往楚國,離間齊楚。張儀到楚國後,首先收買了舊貴族靳尚等人,然後去見楚懷王。

他說,如果楚懷王與齊國斷交,秦王就獻出商於一帶600里的土地給楚國。楚懷王不聽屈原等忠臣的勸告,貪圖便宜和齊國斷交。齊楚聯盟就這樣被破壞了。齊王一怒之下,反而和秦國聯合。共同對付楚國。當楚懷王派人向秦國討取土地的時候,秦國拒絕不給,張儀翻臉不認帳,說獻給楚國的是6里地,不是600里。楚懷王受了侮辱,於公元前312年發兵攻秦,兵敗丹陽,秦軍進而佔領楚國的漢中郡。楚失漢中,再集軍隊反攻,一直打到秦國的藍田。但因孤軍深入,秦軍一反擊,,楚軍大敗而回。秦國取得漢中,貫通了關中和巴蜀的聯系,免除了楚國對秦本土的威脅。因此,張儀的連橫政策,對秦國的強大和以後成就統一全中國大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楚國為秦國擊敗後,能與秦抗衡的就是東方的齊國了。西秦、東齊兩國的強大,對其他國家都有威脅,在這樣的政精形勢下,公孫衍之後的合縱者蘇秦,開始活動手政治舞台,得到了東方各國的支持。

蘇秦是東周洛陽人。最初蘇秦企圖游說秦惠王促成連橫,兼並諸侯,吞食天下。他十次上書,不被採用,只好窮困潦倒地回到家中。結果「妻不下*任,嫂不為炊,父母不與言。」(《戰國策·秦策》)蘇泰「乃夜發書,陳篋數十。得太公陰符之謀,伏而誦之,簡練以為揣磨。」(同上)

當讀書累了想睡的時候,就拿錐子自刺大腿,鮮血一直流到腳上。此後出山,主張合縱,得到六國重用。他的政治活動主要在齊閔王時期。公元前314年,燕國內亂,齊宣王大舉攻燕,險些亡燕。燕昭王即位,力圖報仇,廣招人才。這時蘇秦到了燕國,得到燕昭王重用,成為燕昭王的親信。蘇秦為燕昭王定的策略是:「大者使齊勿謀燕,次可以惡齊趙之交。」公元前 300年左右,蘇秦去齊搞反間活動,在齊國的五年中,蘇秦做到了使齊沒有謀燕。公元前288年,秦昭王派稷侯魏冉到齊國來,約齊同時稱帝,秦為西帝,齊為東帝。眼見齊秦聯合,齊國將更加強大,對燕國不利。於是燕昭王第二次派蘇秦去齊,繼續在暗中從事反間活動。

蘇秦到齊國後,還不斷奔波於齊、趙、韓、魏等國之間,積極組織合縱攻齊或攻秦。他的策略是使齊「西勞於宋,南疲於楚」,從而牽制齊的力量,防止齊國吞並燕國。因此,蘇秦極力慫恿、引誘齊國攻宋。因為攻宋對燕國有利。宋處齊國南面,燕在齊國北面,攻來必不能顧及燕。再說楚、魏與來交界,齊攻宋,勢必與楚、魏發生矛盾。還有秦是保護宋的,攻宋又必然得罪秦。這樣就使齊處於四面樹敵的位置。

對於齊國來說,蘇秦的用心是很險惡的。為了解除齊秦聯盟,蘇秦又勸告齊閔王主動放棄帝號,用以孤立秦國,拉攏各國反秦,以便乘機滅宋。齊閔王採取了蘇秦的主張,廢除帝號,由蘇秦發動合縱,於是齊國聯合韓、趙、魏、燕共同伐秦,同時不放鬆攻宋。但五國同床異夢,軍隊逗留在榮陽、成皋一帶並不西進。特別是齊國又犯了一個大錯誤,它不僅不真心攻秦,反而私下裡和秦國勾結,乘各國准備攻秦之時大舉攻宋。聯盟瓦解。公元前286年,宋國內亂,齊國滅宋,軍事上雖然取得了勝利,但卻引起了各國的震動。韓、趙、魏、楚等國嚴重不安,背離齊國,倒向秦國。公元前285年,秦國派兵越過韓、魏,進攻齊國河東地區,攻取齊國九個城,設立為九縣。第二年,秦、韓、趙、魏等國聯軍向齊大舉進攻,在濟西大敗齊軍。由於齊閔王對蘇秦的信任,所以對燕國毫無防備,齊國在西線失敗後,燕昭王乘機派大將樂毅率領軍隊從齊國北部攻打齊國。齊國大敗,幾乎亡國。至此,蘇秦的弱燕勝強齊的策略幾經周折,終於成功了。此時,蘇秦在齊為燕反間的**也完全暴露,齊閔王用車裂之刑把他處死。此後,齊國雖然打敗燕國,恢復國土。但從此一蹶不振,齊、秦兩國對峙的局面結束了。齊國的削弱,為秦國完成全國統一事業創造了有利條件。而曾「九合諸侯,一匡天下」、強盛之極、最有條件統一中國的齊國,也從此失去了這一時機。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