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知己的典故

知己的典故

發布時間: 2020-12-18 09:23:44

Ⅰ 志趣相投,互為知己的典故有哪些

1,春秋時期的: 俞伯牙和鍾子期2,春秋時期的燕國人: 羊角哀和左伯桃
3,春秋時專期的齊國人:屬 管仲和鮑叔4,三國時期的: 陸抗和羊祜
5,唐朝的; 白居易與劉禹錫6,唐朝的; 李白和杜甫
7,北宋: 蘇軾和黃庭堅8,南宋末期的:李清照和她的丈夫趙明誠

Ⅱ 關於知己的故事

1、刎頸之交

廉頗說:「我身為趙國的大將,有攻城野戰的大功;而藺相如僅憑著口舌立了點功,位次卻在我之上。況且相如本來是個微賤之人。我感到羞恥,不甘心位居他之下。」

並公開揚言說:「我見了藺相如,定要羞辱他。」相如聽說了這話,不肯和他見面。相如每逢上朝時,常常推託有病,不願跟廉頗爭位次的先後,後來相如出門,望見廉頗,他就調轉車繞道迴避。

於是,相如的門客們都勸相如說:「我們之所以離開親眷家人來侍奉您,只是仰慕您的高尚德行啊。現在您和廉頗職位相同,廉將軍公然說一些無禮的話,您卻害怕而躲避他。

恐懼得太過分了。平常的人對此尚且會感到羞恥,何況身為將相的人呢!我們這些人沒用,請讓我們走吧!」藺相如堅決挽留他們說:「諸位看廉將軍的威風比秦王怎麼樣?」

門客們回答說:「自然不如秦王。」相如說:「憑著秦王那樣的威風,可是我藺相如公開在朝廷上呵斥他,羞辱他的大臣們。我雖然無能,難道會單怕廉將軍嗎?

但我想到,強暴的秦國之所以不敢對趙國施加武力,只因為有我們兩個人在。假如兩虎相鬥,勢必不能同存。我所以這樣做,是因為把國家的急難放在前頭而把個人的仇怨放在後頭啊。」

後來廉頗聽到這話,就光著膀子背上荊條,由門客引導著到相如府上賠罪,說:「我這粗野鄙賤的人,不知道將軍您竟寬容我到了這種地步啊!」兩人終於彼此和好,成了同生共死的朋友。

2、莫逆之交

戰國時期,哲學家莊子講到子祀、子興、子犁、子來四人交談說:「誰能以無為頭腦,以有為脊背,以死為屁股,知道死生存亡為一體就可以成為朋友。」四人相視而笑,覺得莫逆於心,就相互結為好朋友。

3、雞黍之交

範式,字巨卿,山陽金鄉人。少年時在太學讀書,與汝南人張劭為友。劭字元伯。二人讀書後,同歸鄉里。範式對張劭說:「我兩年後回來,那時我將要去府上拜見尊親,再看看令郎令嬡。」

與此同時兩人還約定了拜見的日期。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不覺間約定的日期將至。張劭把這件事稟告了母親,請母親准備飯食以迎接摯友的到來。

母親說:「分別了兩年這么長的時間,你與他又相隔千里,你怎麼能那麼相信那約定的時間呀?」張劭說:「巨卿是守信的人,必定不會違背。」

母親說:「要是果真如此,我要為你們釀酒。」到了約定的這一天,範式真得如期而至。他升堂拜飲,盡歡才散。

4、捨命之交

西漢時期,楚元王劉交招賢納士,天下賢人俱往之。左伯桃和羊角哀二人相識,且都有才具,於是結伴去楚國求官。二人行至梁山,遇上大風雪。可梁山距離楚國還有很遠一段路程。

二人計算了下身上的干糧,只夠一人勉強行至楚國。於是左伯桃便對羊角哀說:「這樣下去我們兩個人就怕都要死在梁山了,我是你兄長,且身體不如你好,你不如穿上我的衣服。

拿著干糧,一個人去見楚王。」羊角哀聽了堅決不肯,「要死也是我死,且還不到車道山前必有路,我們先趕路,說不定有辦法。」行至幾日,還是毫無人影。

於是夜裡,左伯桃偷偷脫下衣物,拿出干糧放到羊角哀旁,自己尋一樹洞。第二天羊角哀發現,左伯桃早已凍死在樹洞中,羊角哀大哭,但已無力回天,於是草草掩埋,穿上衣物繼續趕路。

終於行至楚國見到楚王,楚王知此事,下令將左伯桃厚葬,羊角哀也封官。夜裡,忽然左伯桃托夢於羊角哀,「賢弟,你現在可好,兄長我可受苦了,你把我葬在荊軻墓旁,那荊軻英雄了得。

不願我這凍死之人占他風水,讓我搬走,不然要拆我墳墓,特來告知賢弟,速速換個地方安葬。」羊角哀剛要問,只見兄長化作一陣煙去了。

第二天,羊角哀詢問鄉里,此處果然有荊軻墓,乃高漸離所葬,於是背下厚禮去荊軻墓祭拜,求荊軻不要計較,日後定經常來祭拜。夜裡睡著,左伯桃又托夢來。

見左伯桃鼻青臉腫說「賢弟,兄長知你今日去祭拜荊軻,可他不買賬,還將我暴打一頓,讓我速速搬走,賢弟還是速速將我另尋地方安葬的好啊」

羊角哀見了大怒:「兄長不要害怕,且待我明日去與荊軻理論!」夜盡天明,羊角哀行至荊軻墓前,破口大罵:「我敬你刺秦勇士,禮遇有加,我兄長乃當代名儒,仁義廉潔之士。

你也敢欺辱他,,我且告你,如若還敢欺辱我兄長,我定當掘你墳墓,曬你屍骨。」言畢,有令下人扎草人,持刀戟,身披鎧甲,焚於左伯桃墓前。

跪下對說道:「兄長勿怕,我已去謾罵荊軻,諒他不敢再來欺負兄長,弟弟今日給你扎些草人兵士,供你使用,如若荊軻來犯,盡可與他廝戰!」如若無事,還望兄長告我。

荊軻邀高漸離相助,手下又有隨從,愚兄不是對手,那荊軻放言,如若還不搬墓,定讓兄長屍骨漏於墳墓,賢弟還是速速將兄長另尋安葬吧。」

角哀聽了,怒發沖冠,「兄長且回,看我明日計較。」夜裡,羊角哀向楚王寫下書信,言到如若沒我兄長,亦無角哀今日,今兄長受荊軻所欺,臣畢計較。

天一亮交上官印,提起刀劍,至荊軻墓前,搗毀神像,大罵一陣,隨後至左伯桃墓前,「弟弟有錯,枉令兄長受多日之苦,兄長斗不過他,弟弟今日且來幫你!」

言畢,自刎墓前,是夜,刀槍不斷。第二天百姓觀之,見荊軻墓炸開,白骨皆露,皆震驚,於是都往左伯桃墓前祭拜。楚王聞訊,感其仁義,令葬羊角哀於左伯桃墓旁,加封上大夫,香火不斷。

5、知音之交

伯牙彈琴,鍾子期聽他彈奏。剛彈琴時表現出攀登大山的志向,鍾子期說:「彈琴彈得真好啊!好像泰山一樣高大。」過了一會兒,琴聲表現出了隨流水常進不懈的志向。

鍾子期再一次說:「彈琴彈得真好啊!好像長江黃河一樣激盪。」鍾子期死後,伯牙摔破琴,拉斷弦,終身不再彈琴,認為世上再沒有值得為之彈琴的人了。

不是只有彈琴像這樣,賢德的人也這樣。即使是有賢德的人,如果不以禮相待,賢德的人如何盡忠呢?這就如同駕馭不好,良馬也不能跟隨他跑千里遠一樣。

Ⅲ 關於知音的典故是什麼

伯牙善於彈琴,鍾子期善於傾聽。伯牙彈琴的時候,心裡想到高山,鍾子期說:「 好啊!簡直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 心裡想到流水。

鍾子期又說:「好啊,這琴聲宛如奔騰不息的江河從我心中流過!」不管伯牙心裡想到什麼,鍾子期都能准確地道出他的心意。鍾子期去世後,伯牙認為世界上再也找不到知音了,於是,他把自己最心愛的琴摔碎,終生不再彈琴。

(3)知己的典故擴展閱讀

兩位「知音」的友誼感動了後人,人們在他們相遇的地方,築起了一座古琴台。直至今天,人們還常用「知音」來形容朋友之間的情誼。

鍾子期墓清光緒十五年(1889年)漢陽知縣華某並立碑,「文化大革命」中被毀。1980年修復。墓為圓形,封土高1.5米,底徑8米,環以石垣。碑高1.5米,寬0.7米,上刻「楚隱賢鍾子期之墓」。

1987年在墓前修建知音亭,鋼筋混凝土結構,方形,四柱,歇山式頂,底周除正面外皆置欄桿。墓與亭坐北朝南,背山面湖。山上青松蔥蘢,山下芳草碧翠,湖面綠波粼粼,湖畔流水潺潺,鳳鳴水聲,宛若琴音。

Ⅳ 歷史上關於知己、知音的典故

1、伯牙絕弦

伯牙擅長彈琴,鍾子期善於傾聽琴聲。伯牙彈琴的時候,心裡想到巍峨的泰山,鍾子期聽了贊嘆道:「好啊!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

伯牙彈琴時,心裡想到寬廣的長江,黃河,鍾子期贊嘆道:「好啊,宛如一望無際的長江黃河在我面前流動!」

無論伯牙彈琴的時候心裡想到什麼,鍾子期都會清楚地道出他的心聲。鍾子期去世後,此認為世界上再也沒有他的知音了。

於是,他堅決地把自己心愛的琴摔破了,挑斷了琴弦,終生不再彈琴,以便絕了自己對鍾子期的思念。

2、知我者鮑子也

管夷吾字仲,是穎上人。年輕時常常和鮑子交往,鮑子知道他很能幹。管仲很貧困,常常欺騙鮑子,鮑子始終好好地對待他,不當一回事。

不久,鮑子侍奉齊國的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糾。等到小白登上諸侯王的位置,成為齊桓公時,公子糾死了,管仲也被囚禁了。

鮑子就進薦了管仲。管仲被任用以後,在齊國掌管政事,齊桓公因此稱霸聯合各方諸侯,匡正了天下,這都是管仲的謀略。

管仲說:我起初窮困時,曾經和鮑子一起做生意,分紅利時,大多給自己,鮑子不認為我貪婪,知道我是貧窮的緣故。

我曾經替鮑子做事,卻使境況更困苦了,鮑子不認為我愚蠢,他知道做事常會遇上不利的時機。我曾經多次做官多次被國君驅逐,鮑子不認為我不能幹,知道我沒有遇上好時機。

我曾經多次作戰多次逃跑,鮑子不認為我膽怯,知道我有老母親要贍養。公子糾失敗了,召忽為他而死,我被關押、受辱卻不自殺,鮑子不認為我不知廉恥,知道我不以小節為羞恥、而以聲名不能顯揚於天下為羞恥。生養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鮑子啊。

鮑子進薦了管仲後,把自己置身於管仲之下。他的子孫在齊國世世代代享受俸祿,有封地的子孫有十幾代,子孫常常成為著名的大夫。天下人不贊美管仲的能幹,卻贊美鮑子能夠了解人。

3、刎頸之交

戰國時,趙國宦者令纓賢的門客藺相如,受趙王派遣,帶著稀世珍寶和氏璧從邯鄲出發出使秦國。他憑著智慧與勇氣,完璧歸趙,得到趙王的賞識,封為上大夫。

後來,秦王又提出與趙王在澠池相會,想逼迫趙王屈服。藺相如和廉頗將軍力勸趙王出席,並設巧計,廉頗以勇猛善戰給秦王以兵力上的壓力,藺相如憑三寸不爛之舌和對趙王的一片忠心使趙王免受屈辱,並安全回到邯鄲。

趙王為了表彰藺相如,就封他為上卿,比廉頗將軍的官位還高。

這下廉頗可不樂意了,他認為自己英勇善戰,為趙國拼殺於前線,是第一大功臣,而藺相如只憑一張嘴,居然官居自己之上。廉頗很不服氣,就決心要好好羞辱他一番。

藺相如聽到這個消息,便處處迴避與廉頗見面。到了上朝的日子,就稱病不出。有一次,藺相如有事出門在回車巷遇到廉頗。

廉頗就命令手下用各種辦法堵住藺相如的路,最後藺相如只好命令回藺相如府。廉頗就更得意了,到處宣揚這件事。

藺相如的門客們聽說了,紛紛提出要回家,藺相如問為什麼,他們說:「我們為您做事,是因為敬仰您是個真正崇高的君子,可現在您居然對狂妄的廉頗忍氣吞聲,我們可受不了」 。

藺相如聽了,哈哈一笑,問道:「你們說是秦王厲害還是廉頗將軍厲害?我連秦王都不怕,又怎麼怕廉頗呢?秦國現在不敢來侵犯,只是懾於我和廉將軍一文一武保護著趙國,作為趙王的左膀右臂,我又怎能因私人的小小恩怨而不顧國家的江山社稷呢?」

廉頗聽說後,非常慚愧,便袒胸露背背著荊條到藺相如府向藺相如請罪。從此,他們便成了同生死共患難的好朋友,齊心為國效力。

4、如魚得水

三國時期前,曹操的實力很強大。劉備在還沒有做皇帝之前,被迫依附於親戚劉表的軍隊陣容,並且駐守新野這地方。

可是劉備是個胸懷大志的人,他並不想長久寄人籬下,只做別人的軍師。正好這個時候徐庶向他推薦諸葛亮是個難得的好人才,徐庶勸劉備一定要網羅諸葛亮。

為了請諸葛亮協助自己獲得天下,劉備曾經三次親自到他住的茅廬(今襄陽古隆中,)拜訪他,諸葛亮看到劉備非常誠懇,最後才同意與劉備見面。

劉備向他請教許多治理國家的方法,諸葛亮仔細分析了當時的情勢,建議劉備先佔據荊州,這樣才能有機會和曹操、孫權鼎足而立,互相抗衡。

劉備很欣賞諸葛亮的見解,而且和諸葛亮的感情逐漸加深,高興的劉備甚至對結拜兄弟關羽及張飛兩人說:「我得到諸葛亮的輔助,就好像魚得了水一樣。」

5、桃園結義

東漢末年,朝政腐敗,再加上連年災荒,人民生活非常困苦。劉備有意拯救百姓,張飛、關羽又願與劉備共同干一番事業。三人情投意合,選定張飛庄後一桃園。

此時正值桃花盛開,景色美麗,張飛准備了青牛白馬,作為祭品,焚香禮拜,宣誓完畢;三個人按年歲認了兄弟。

劉備年長做了大哥,關羽第二,張飛最小做了弟弟。這便是《三國演義》中著名的「桃園結義」。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刎頸之交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知我者鮑子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伯牙絕弦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如魚得水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桃園三結義

Ⅳ 歷史上關於知己的典故

羊角哀 左白桃-----生死之交
於伯牙 鍾子期-----知音之交
廉頗 藺向如-----負荊之交
孟良 焦贊 -----永伴之交
劉備 關羽 張飛---桃園之交
管仲 鮑叔牙 ----同命之交
忽子 公子壽 ----- 患難之交
程櫻 公孫杵臼----拖孤之交
另外還有別的說法,例如:
劉備 諸葛亮------魚水之交
介子推 重耳(晉文公)----切膚之交
以宋江為代表的梁山一百單八將--------忠義之交
以秦叔保 羅成為代表的賈柳樓四十六友----- 合志之交

Ⅵ 關於知音的典故是什麼

伯牙善於彈琴,鍾子期善於傾聽。伯牙彈琴的時候,心裡想到高山,鍾子期說:「內 好啊!簡直容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 心裡想到流水。

鍾子期又說:「好啊,這琴聲宛如奔騰不息的江河從我心中流過!」不管伯牙心裡想到什麼,鍾子期都能准確地道出他的心意。鍾子期去世後,伯牙認為世界上再也找不到知音了,於是,他把自己最心愛的琴摔碎,終生不再彈琴。

(6)知己的典故擴展閱讀

兩位「知音」的友誼感動了後人,人們在他們相遇的地方,築起了一座古琴台。直至今天,人們還常用「知音」來形容朋友之間的情誼。

鍾子期墓清光緒十五年(1889年)漢陽知縣華某並立碑,「文化大革命」中被毀。1980年修復。墓為圓形,封土高1.5米,底徑8米,環以石垣。碑高1.5米,寬0.7米,上刻「楚隱賢鍾子期之墓」。

1987年在墓前修建知音亭,鋼筋混凝土結構,方形,四柱,歇山式頂,底周除正面外皆置欄桿。墓與亭坐北朝南,背山面湖。山上青松蔥蘢,山下芳草碧翠,湖面綠波粼粼,湖畔流水潺潺,鳳鳴水聲,宛若琴音。

Ⅶ 歷史上有名的知己典故有哪些

知音的故事:
高山流水的故事出自《列子?湯問》,書中記載: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若江河!」我記不清是那一本書了,同樣記載了這個故事,但要比這個要長一些,它的記載是:在山之濱,水之湄,士大夫俞伯牙與山野樵夫鍾子期相遇,琴韻丁冬聲里,彌漫著巍巍高山,浩浩江水,意境開闊吞吐萬物,高山巍峨,流水浩瀚,樵夫鍾子期聽懂了俞伯牙的琴意,歌聲相和。俞伯牙把鍾子期引為人生知己,因為音乃心之聲,聽懂他的琴意,就是明白他的靈魂,這是知音。後來二人不但是知音,還成了終生摯友,鍾子期早亡,俞伯牙悉知以後,在鍾子期的墳前撫了平生最後一支曲子,然後盡斷琴弦,終生不復鼓琴。

陸抗和羊祜。陸抗和羊祜分別魏、吳兩國的將領,羊祜在襄陽為官,陸抗鎮守荊州,兩個人你想統一我,我想滅掉你,但卻絲毫不妨礙二者是知音。陸抗病了,羊祜趕忙送葯來,陸抗手下東吳將領齊勸陸抗不要吃。陸抗答道:「豈有鴆人羊叔子哉,汝眾人勿疑」。遂服之。陸抗知羊祜愛飲酒,送自己親釀佳釀給羊祜,羊祜部將陳元勸別飲恐有詐,羊祜說:「抗非毒人者也,不必疑慮」。竟傾壺飲之。 這就知音,日月同輝,磊落情懷。演繹成千古佳話。

《史記·刺客列傳》吧,翻開這一篇,那是滿紙的豪氣干雲,熱血縱橫,洋溢著「士為知己者死」的視死如歸。專諸、預讓、聶政等為報知遇,死而無怨,尤其荊珂刺秦王,更是浴血奮戰生死無悔。荊珂原為齊國人,後遷徙衛國,他刺殺秦王即不為利,亦非為民族,為國家諸等正義,他是為了受託於知己田光,報燕太子丹之知遇,他讓秦王驚慌失措,負劍逃竄,盡失王者風范。在身受巨創,面不改色,倚柱而笑,並且指著秦王罵道:「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約契以報太子也。」

Ⅷ 古代關於知音的故事有哪些

1、《三國志》與《晉書》上記載的兩個人物,陸抗和羊祜。陸抗和羊祜分別吳、晉兩國的將領,羊祜在襄陽為官,陸抗鎮守荊州,兩個人你想統一我,我想滅掉你,但卻絲毫不妨礙二者是知音。陸抗病了,羊祜趕忙送葯來,陸抗手下東吳將領齊勸陸抗不要吃。陸抗答道:「豈有鴆人羊叔子哉,汝眾人勿疑」。遂服之。陸抗知羊祜愛飲酒,送自己親釀佳釀給羊祜,羊祜部將陳元勸別飲恐有詐,羊祜說:「抗非毒人者也,不必疑慮」。竟傾壺飲之。

拓展資料:

「知音」一詞來源於俞伯牙與鍾子期的故事,相傳俞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琴,伯牙每次想到什麼,鍾子期都能從琴聲中領會到伯牙所想,子期死後伯牙再不彈琴因為再沒有知音的人。兩位「知音」的友誼感動了後人,直至今天,人們常用知音來形容朋友之間的情誼。

Ⅸ 知音的典故其他的來源

《列子·湯問》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相傳伯牙善彈琴,鍾子期回善聽琴。伯牙彈到志在高山答的曲調時,鍾子期就說「峨峨兮若泰山」;彈到志在流水的曲調時,鍾子期又說「洋洋兮若江河」。鍾子期死後,伯牙不再彈琴,以為沒有人能像鍾子期那樣懂得自己的音志。後遂以「知音」比喻對自己非常了解的人、知己朋友。

Ⅹ 知音這個典故的來歷

相傳伯牙善彈琴,鍾子期善聽琴。伯牙彈到志在高山的曲調時,鍾子期就說「峨峨兮若泰山」;彈到志在流水的曲調時,鍾子期又說「洋洋兮若江河」。鍾子期死後,伯牙不再彈琴,以為沒有人能像鍾子期那樣懂得自己的音志。後遂以「知音」比喻對自己非常了解的人;知己朋友:你真是我的知音。

《列子·湯問》
載: 伯牙 善鼓琴, 鍾子期 善聽琴。 伯牙 琴音志在高山, 子期 說「巍巍乎若 泰山 」;琴音意在流水, 子期 說「洋洋乎若 江 河 」。 伯牙 所念, 鍾子期 必得之。後世遂以「知音」比喻知己,同志。 三國 魏 曹丕 《與吳質書》:「 徐 、 陳 、 應 、 劉 ,一時俱逝,痛可言邪…… 伯牙 絕弦於 鍾期 , 仲尼 覆醢於 子路 ,痛知音之難遇,傷門人之莫逮。」 唐 杜甫 《哭李常侍嶧》詩:「斯人不重見,將老失知音。」 明 唐順之 《謝病贈別高參政》詩:「逝將歸舊林,復此別知音。」 浩然 《艷陽天》第六九章:「﹝ 彎彎繞 ﹞可見到『本數據來源於網路地圖,最終結果以網路地圖數據為准。
知音』了,哪還肯白白地放過去呢?」 伯牙誦雲:「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但見一篔土,慘然傷我心!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雲。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義,歷盡天涯無足語,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為君死!」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