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北宋政治典故

北宋政治典故

發布時間: 2020-12-29 00:46:44

Ⅰ 北宋政治家章惇的故事 章惇的軼事典故有哪些

年少輕狂
章惇與蘇軾關系非常好。一天,章惇露出腹部躺在床上,剛好蘇軾從外面回來,章惇摸著肚子問蘇軾,說:"您說這裡面有什麼東西。"蘇軾說:"都是謀反的家族內部事務。"章惇大笑。
京城遇險
章惇要到東京汴梁去參加進士考試。章惇長得很英俊,風度翩翩。到達京城的當天晚上,閑來無事,章惇便一個人在街上閑游,忽然看見好幾頂富麗堂皇的轎子,隨從和侍衛穿的也很漂亮,最後一頂轎子里有個婦人,長得很漂亮,轎子里的女人總是盯著章惇看,挑逗章惇,章惇不知不覺地一直跟著轎子。
婦女向章惇招手,讓章惇坐進轎子,兩人在轎子里一起坐著,被抬到了一座豪門里,那個婦女讓章惇扮作隨從,混了進去。大院很豪華氣派,但似乎沒有人居住。
當晚,章惇就和婦人睡在一起了。這位婦女不但自己服侍章惇,還介紹了很多和她一樣的美貌女子和章惇縱情淫樂。這些婦女都長得很漂亮,章惇問他們的情況,婦女都不告訴他。
婦女們折騰完後,於是用鎖把章惇鎖在屋子裡,不讓他出來,一連幾天都是這樣,把章惇折騰的精疲力竭,這時候,章惇才感到害怕了。
後來,一位歲數較大的姬妾問章惇,你怎麼來這里了呢?我們主人雖然有很多妻子,但都不能生孩子 ,所以,主人才允許她們勾搭年輕英俊的男人,和主人的小妾們同房,指望能懷上孕,但是日子久了則會斃命,已經死了好幾個人。
章惇很害怕,問這個歲數較大的姬妾,怎麼才能逃脫。這位婦女說,看你的長相,不是庸碌無為的人,一定能夠解脫,主人明天一早上朝,你穿我的衣服出去,出去後,不用鎖門,到五更的時候,我給換套男僕的衣服,你混在僕人中間出去,就不會有危險了,千萬不要告訴別人,否則你就大禍臨頭。章惇按照她的計策,逃了出去。
後來章惇顯貴,才把這件事說了出來,雖然查到了這家主人姓名,但是不想說出來讓別人知道。
臨險書壁
蘇軾任鳳翔府節度判官,章惇為商州令,一起擔任考官,主持考試的劉原父認為他們都是國家中才能最優秀的人才,十分尊敬他們。章惇與蘇軾相處融洽,非常快樂,一起遊玩南山諸寺,寺有怪物害人,人們不敢住宿。章惇住下後,怪物不敢出來。
到達仙游潭,下臨絕壁萬仞,岸很狹窄,橫木架橋。章惇推蘇軾過潭書壁,蘇軾不敢過去。章惇平步而過,用索掛著樹,躡之上下,神色不動,用漆墨濡筆大書石壁說:"章惇、蘇軾來游。"蘇軾撫摸章惇的背說:"您一定能殺人。"章惇說:"為什麼啊?"蘇軾說:"能夠自己拚命的人,能殺人啊。"章惇大笑。
擊石震虎
章惇為商州推官,蘇軾為鳳翔幕僉,在山寺里喝酒。聽聞報告有老虎,二人酒狂,勒馬同往觀看。離老虎還有數十步,馬受驚不敢往前。蘇軾說:"馬都這個樣子了,來干什麼?"於是轉頭。章惇獨自鞭馬向前去,說:"我自然有道理。"已經接近,取銅沙羅,在石頭上攧響,老虎隨即受驚逃跑。回去對蘇軾說:你一定不如我。
反駁王珪
在"烏台詩案"中蘇軾被捕下獄,宰相王珪說:"蘇軾對於陛下有不臣之意。"宋神宗改容說:"蘇軾的確有罪,但對我還不敢這樣吧?你怎麼知道的。" 王珪說:"有蘇軾的詩為證。他曾作《檜》詩:根至九泉無曲處,歲寒唯有蟄龍知。龍本在天上飛,蘇軾卻要求地下的蟄龍,還要在九泉之下去求,這不是詛咒陛下,要造反嗎?"
章惇說:龍並非專指人君,大臣也可以被稱為龍。"宋神宗說:"諸葛孔明被人稱作'卧龍',東漢潁川有'荀氏八龍',難道他們都是人君嗎?對於詩人的作品,怎麼能這樣議論?他自己詠嘆檜樹,與我有什麼相關呢?"因為章惇的搭救宋神宗遂薄蘇軾之罪。
退朝之後,章惇對王珪說:"相公為什麼要這樣?想滅掉蘇軾家族嗎?" 王珪說:"這是舒亶說的。"章惇說:"他的唾液也可以吃嗎。"
士不可辱
宋神宗在陝西用兵失利,下令處死一個漕官。第二日,宰相蔡確奏事,宋神宗說:"昨天下令處死某人,現在已經完成了嗎?"蔡確說:"正想上奏。"宋神宗說:"對這個人有什麼疑問嗎?"蔡確說:"自從祖宗以來,從來沒有殺過文官,我們不願意從陛下開始。"宋神宗沉默很久之後說:"可以將他刺面發配到偏遠險惡的地方。"
門下侍郎章惇說:"與其這么做,不如殺了他。"宋神宗說:"為什麼?"章惇說:"士可殺,不可辱。"宋神宗語氣和臉色嚴肅說:"一件讓自己心情舒暢的事情都不能做嗎?"章惇說:"這樣的心情舒暢,不做也好。"
明察秋毫
章惇作宰相時,齊州奏孫耿鎮的監官,私自蓄養官奴,其實是鎮里富民所養的。一天晚上,遇到了那個惹事的官奴,富民馬上結客,毆打他,官奴傷重逃走,富民暗地遣人,去訴於州領導。
州奏監罪,請置監鎮於法。章惇明察秋毫,將富民斬殺於鎮市中,監官無罪釋放。
不拘禮法
學士白事於中書,全部公服靸鞋坐玉堂,使院吏入白,丞相出迎。然此禮不行久矣。章惇為制誥,直學士院,力欲行之。會一日,兩制俱白事,學士全部鞟足秉笏,而章惇單獨散手系鞋。翰林故事,十廢七八,忽行此禮,大喧眾人的議論。中丞鄧綰,尤肆詆毀,既而罷章惇直院。系鞋之禮,以後沒有行之者。

Ⅱ 北宋被貶宰相丁謂的故事 丁謂的軼事典故有哪些

丁謂(966-1037),字謂之,後更字公言,兩浙路蘇州府長洲縣人。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內至九年(1012--1016)任參知政事容(次相),天禧三年至乾興元年(1019-1022)再任參知政事、樞密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正相),前後共在相位七年。
祥符⑴中,禁⑵火。時丁晉公⑶主營⑷復宮室,患取土遠,公乃令鑿通衢⑸取土,不日⑹皆成巨塹⑺。乃決汴水⑻入塹中,引諸道⑼竹木排筏及船運雜材,盡自塹中入至宮門。事畢,卻以斥棄⑽瓦礫灰塵壤實⑾於塹中,復為街衢。一舉而三役⑿濟⒀,計省費以億萬計。

Ⅲ 北宋政治家文彥博的故事 文彥博的軼事典故有哪些

文彥博(1006年10月23日—1097年6月16日),字寬夫,號伊叟。汾州介休(今山西介休)人。北宋時期著名政治家、書法家。被譽為介休三賢之一

天聖五年(1027年),文彥博進士及第。歷任殿中侍御史、轉運副使等職。慶歷七年(1047年),任樞密副使、參知政事
,以平王則起義功,拜同平章事

。皇祐三年(1051年)被劾罷相,出知許、青、永興等州軍

。至和二年(1055年)復相。嘉祐三年(1058年),出判河南等地,封潞國公。神宗時,反對王安石變法,極論市易法「損國體、惹民怨」,出判大名、河南府,累加至太尉

。元豐六年(1083年)以太師致仕。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因司馬光薦

,拜平章軍國重事。元祐五年(1090年),再次致仕

紹聖四年(1097年),降授太子少保,同年卒,年九十二。徽宗時,與司馬光等並入元祐黨人碑,後追復太師,謚號忠烈。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從祀歷代帝王廟。
文彥博歷仕仁、英、神、哲四朝,薦躋二府,七換節鉞,出將入相五十年。任殿中侍御史期間,秉公執法,曾成功地抵禦西夏入侵。為相期間,大膽提出裁軍八萬之主張,為精兵簡政,減輕人民負擔

,被世人稱為賢相。有《文潞公集》四十卷,《全宋詞》錄其詞一首。
洛陽耆英會文彥博退居洛陽後,和富弼、司馬光等十三人,仰慕白居易九老會的舊事,便會集洛陽的卿大夫年齡大、德行高尚的人,他認為洛陽風俗重年齡不重官職大小,便在資聖院建了「耆英堂」,稱為「洛陽耆英會」,讓閩人鄭奐在其中畫像。當時富弼七十九歲,文彥博與司封郎席汝言都已經七十七歲,朝議大夫王尚恭七十六歲,太常少卿趙丙、秘書監劉幾、衛州防禦使馮行己都已七十五歲,天章閣待制楚建中、朝議大夫王慎言已七十二歲,太中大夫張問、龍圖閣直學士張燾已七十歲。當時宣徽使王拱宸任北京(大名府)留守,寫信給文彥博,想要參加他們的會,王拱宸七十一歲。而只有司馬光還沒到七十歲,文彥博素來看重他,便用唐朝九老狄兼謩的舊例,請他入會。司馬光因為自己是晚進後輩而不敢在富、文二人之後。文彥博不聽,讓鄭奐自幕後傳司馬光畫像,又到北京傳王拱宸的畫像,於是參會的有十三人,他們置酒賦詩相互取樂。當時洛陽有許多名園古剎,有水竹林亭的風景,文彥博等人頭發和眉毛雪白,儀表神態端莊美好。每次聚集宴會時,洛陽的百姓都隨從觀看。
因妃拜相
據梅堯臣所作《碧雲騢》記載:宋仁宗妻張貴妃的父親曾是文彥博家的門客。張貴妃為了鞏固自己在後宮的地位,主動結交文彥博,對他以伯父相稱,以便在皇宮爭寵中獲得更多的外力支持。當時,文彥博是樞密直學士、成都知州。有一次,臨近上元節,張貴妃示意文彥博進獻燈籠錦。蜀錦天下聞名,尤以成都燈籠錦為最,此錦紋樣以燈籠為主體,配飾流蘇和蜜蜂,喻意「五穀豐登」。文彥博馬上安排人把燈籠錦製成,並送達京師。
到了上元節那天,張貴妃特意穿著燈籠錦做的衣服,去見宋仁宗,宋仁宗驚呼:「何處有此錦?」張貴妃回答說:「這是要成都文彥博織來的,他曾與我父親有舊,所以以伯父相稱。不過,我怎能指派朝廷大臣呢?是文彥博主動織來獻給陛下您的。」宋仁宗頗高興,從此開始留意文彥博。不久,宋仁宗就把文彥博調回,任樞密副使,隨後重任為參知政事。後來此事為唐介所上奏,文彥博外調許州。第二年的上元節,內臣有人作詩說:「無人更進燈籠錦,紅粉宮中憶佞臣。」仁宗聽到這詩後也笑了。

Ⅳ 北宋開國功臣趙普的故事 趙普的軼聞典故有哪些

1)妙對太祖
趙普是宋朝的開國功臣,他的功勞可以和漢朝的張良和蕭何相比,一次,宋太祖問趙普:「天下什麼東西最大?」趙普沒有立刻做出回答,他的頭腦正在快速地思考著。他想,當然不可能是某種有形的東西了。那麼,應回作父母最大呢,還是皇帝的皇權最大呢?就在趙普還沒考慮好答案的時候,宋太祖又問道:「世界上什麼東西比其他物件都大」?
趙普又想了一會兒,回答說:「世界上道理最大。」宋太祖當即拍手稱贊說:「對,對,道理是人人都要遵守的,就是我當皇帝的,也要服從道理,你回答得妙極了。」

2)半部論語
趙普出身小吏,比起一般文臣來,他的學問差得多。他當上宰相以後,宋太祖勸他讀點書。趙普每次回家,就關起房門,從書箱里取書,認真誦讀。第二天上朝處理政事,總是十分敏快。後來,家裡人發現,他的書箱里藏的不過是一部《論語》。於是人們就流傳一種說法,說趙普是靠「半部《論語》治天下」的。
宋太祖死後,他的弟弟趙匡義繼位,史稱宋太宗。趙普仍然擔任宰相。有一次宋太宗和趙普閑聊,宋太宗隨便問道:「有人說你只讀一部《論語》,這是真的嗎?」趙普老老實實地回答說:「臣所知道的,確實不超出《論語》這部書。過去臣以半部《論語》輔助太祖平定天下,現在臣用半部《論語》輔助陛下,便天下太平。」後來趙普因為年老體衰病逝,家人打開他的書箱,裡面果真只有一部《論語》。所以又有「半部論語治天下」的說法。

Ⅳ 研究開封北宋時期成語典故的意義

圍魏救趙復wéiwèijiùzhà制o
[釋義] 指攻擊敵人後方;迫使進攻的敵人撤回兵力的戰術。魏、趙:戰國時的國名。
[語出] 《三國演義》三十回:「曹軍劫糧;曹操必然親往;操即自出;寨必空虛;可縱兵先去曹操之寨;操聞之;必速還。此孫臏『圍魏救趙』之計也。」
[辨形] 魏;不能寫作「味」。
[反義] 圍城打援 聲東擊西
[用法] 用於軍事。一般作謂語、賓語、定語。
[結構] 連動式。
[例句] 抗日戰爭時期;日本鬼子出來搶糧;我們便用~的辦法;打他的縣城;鬼子就急忙撤回。
[英譯]

Ⅵ 司馬光是北宋時期著名的什麼和他相關的典故有什麼誠信賣馬的司馬光為人正直死

司馬光是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他主持編纂了中國歷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司馬光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力薦德才兼備太常寺卿黃中庸為侍中兼樞密副使,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範,歷來受人景仰。

司馬光一生誠信,這與他從小受到父親的誠實教育分不開。大概在五六歲時,有一次,他要給胡桃去皮,他不會做,姐姐想幫他,也去不掉,姐姐就先行離開了,後來一位婢女用熱湯替他順利將胡桃去皮,等姐姐回來,便問:「誰幫你做的?」他欺騙姐姐是自己做的,父親便訓斥他:「小子怎敢說謊?」司馬光從此不敢說謊,年長之後,還把這件事寫到紙上,策勵自己,一直到死。
司馬光的日子過得拮據。有一次,家裡沒有錢用,他就叫管家把家裡的一匹馬牽去賣掉。管家把這一匹棕黃毛色的馬牽到洛陽的集市上,他從東穿到西,從西穿至東,來回地走著。「賣馬!賣馬!」管家嘶啞地喊,那匹馬也很馴順地跟在管家背後,踏著沉重的步子。「這匹馬不錯,就是老了些。」一個老頭迎過來說。管家見有主顧,就拉開馬的上下頜給那老頭看,說:「不老。它的牙齒還蠻全的嘛!」老頭問:「那要多少緡錢?」「五十緡。」管家說。「五十緡?貴了些吧?」老頭說。「不貴,比起市價要便宜很多了。」管家絮絮地說,「你不知道,這可是我家司馬相公的坐騎,近年因為每天忙著在房裡編寫史書,用不著了,就叫我賤價賣了。」「哦,原來是司馬相公的坐騎啊!」老頭帶有信任感地說。老頭搜了搜身上的衣袋,發現錢不夠,就說:「真是遺憾,我今天錢沒有帶夠。請你先拉回去,明天我帶錢來,一手交錢,一手交貨,你說可好?」管家滿口答應:「好的。」管家於是得意地把馬牽回了家。此時,司馬光正在書房裡把一張又一張寫有兩寸見長文字的紙條放在四面牆上,這是他在浩如煙海的素材中,揀選編寫史書材料的一種方法,以便從中分類、挑編。聽到馬蹄聲,司馬光從書房迎出來。管家興奮地對主人說,馬匹已經有主顧了,而且價格五十緡錢。管家接著高興地說:「今夜還要加倍給馬喂好上等草料,以便明天順利成交。」
司馬光愛憐地撫摸著馬鬃,這匹馬已經追隨他多年了,那還是他在龍圖閣直學士任上時,為了替代腳力而購置的。「哦!我好健忘,差點誤事!」司馬光忽然露出不安的神態,「此馬是有病的。」「這點我知道。」管家討好主人說,「所以我明天清早,再把它洗刷干凈,這樣買主就會更高興了。」
「不,不能這樣。」司馬光諄諄囑咐說,「你要對買主說,此馬看似馴順、溫良,那是現在秋高氣爽季節;要是在大熱天,就易野性勃發,因為它有肺病啊!」「相公說的是。不過如果老老實實地說,這匹馬是賣不出去的。」管家很不高興地說,「市場買賣,哪有說真話的?而且和人家都談好價錢了。」
「話可不能那麼說,」司馬光說,「讓他人用買一匹強壯馬的錢來買病馬,這不是騙人嗎?這事可不能做。明天你把話說清楚,如果他願意成交,價錢還得壓低些!」管家點點頭,把馬牽走了。
第二天,管家把馬領到市場,老頭已經攜帶了一袋的錢在等候了。管家如實把馬所患的疾病說了,並說這是司馬相公特地交代清楚的,不能讓他吃虧上當。老頭聽了也很感動。周圍的人聽說閑居本地的司馬相公賣馬,而且指明這是一匹外表膘壯而實際有肺病的病馬,都圍了過來,他們紛紛贊揚司馬光為人誠實、光明磊落。

Ⅶ 北宋梁適生平簡介 北宋梁適的軼事典故有哪些

梁適生平簡介
梁適,字仲賢。公元1000年(宋咸平三年)出生於東平。其父梁顥為翰林大學士,以父蔭為官。宋仁宗寶元年間出任兗州知府,當時兗州有鐵冶萊蕪監,役民開礦冶煉,由於賦役沉重,從事此行業者多破產。梁適到任後,改官營為民營,變勞役制為招募制,官給雇值,官府收稅採取「二八抽分」,減輕礦冶工負擔,刺激了礦冶工的積極性,冶戶發展到千餘戶,鐵產量大增,年產鐵120多萬斤。鐵產量的提高促進了鐵器業的發展,涌現出遠近聞名的鐵器製造作坊,萊蕪大冶鐵家呂氏「募工徒,斬木鍛鐵,制器利用,視他工尤為精密」,「凡東州之人,一農一工,農爨戶御,其器皆呂氏所做」。由於梁適實行了寬松的政策,使萊蕪的鋼鐵冶煉業達到空前發達時期。後梁適累官觀文殿大學士,在太子太保任辭官歸居,晉升太傅,公元1070年(熙寧三年)去世,贈司空兼侍中,謚「庄肅」。

梁適的軼事典故有哪些
梁適在梧州為官時,經親自查訪,奏請皇帝批准,停止南漢時民間折稅。考中進士後,主管淮陽軍,又上奏皇帝減少硬派給京東百姓的絲綢一百三十萬。仁宗時召為京師任審刑詳議官。梓州妖人白彥歡因祈禱鬼神致死人命而入獄,審理結果是沒有傷,難以定罪。梁適不同意,反駁道:「用刀殺人,被殺者可以自衛,而以鬼神殺人,你能預防嗎?這比用刀殺人還厲害。」結果,白彥歡被判處死刑。有一隻似鶴的大鳥,先是停在端門上,稍後又落在庭院中。有的大臣說,這是吉祥的徵兆。梁適則說:「這是一隻野鳥。野鳥飛入宮廷,有什麼吉祥!」有一次,與同院燕肅申奏何次公一案,皇帝環顧左右說:「次公好象是漢代一個人的字。」燕肅不能回答,梁適說道:「大概寬饒,黃霸都是字次公。」皇帝聽了很高興,問起家世,對梁適更加器重。後來,宰相打算讓梁適任提點刑獄,皇帝說:「暫時把他留一留,等諫官一職空缺時,讓他補上去。」於是,拜右正言。後改直史館,修《起居注》。奉命出使陝西,與范仲淹一起向皇帝提出十幾條邊防要事。回京後,改任知制誥,為皇帝起草詔令。一年後,出任兗州知府。萊蕪冶鐵業成為當地百姓的災難,去服役的人都被搞得傾家盪產,百姓怨聲載道。梁適改變輪流服役的辦法,招募人冶鐵。從此不僅免去了百姓一大災難而且鐵的產量也年年增多,冶鐵業得到了發展。梁適又調任樞密直學士,延州知府,後主管審刑院,再提升為樞密副使。張堯佐日封四使,朝中議論紛紛,皇帝非常生氣。梁適對皇帝說:「這些職務都是專職,堯佐一人任四使,要想都做得好,也很難。」於是皇帝免去了堯佐兩個職務。儂智高族騷擾邊境,用傲慢的口氣給皇帝寫了一封書信,要求做邕桂節度使。皇帝打算表示同意。梁適說:「如果同意了,嶺外大片土地就不屬於我們所有了。」於是派狄青前去討伐。狄青凱旋,皇帝感慨地說:「假使梁適不說那句話,南方安危就很難預料了。」因梁適通曉法令,臨事有膽力謀略,漸升至參加政事。契丹族想與宋朝並稱南北朝,梁適堅決反對,理由是宋朝的天下受之於天,不可改變;契丹就是契丹,並稱是另有野心。契丹的陰謀因此沒有得逞。梁適被提升為中書門下平章、集賢殿大學士。後來,邊疆羌人為患,梁適備牛、酒說服羌人頭領;夏人連年強占屈野,河西田地,朝廷派梁適為定國軍節度使、並州知府。梁適上任,收復被夏人佔領的土地六百里,劃定與夏人邊界。回京後,又為觀文殿大學士,由太子太保晉升為太傅。

Ⅷ 北宋大臣范純仁的故事范純仁的軼事典故有哪些

1、勿因人廢言
范純仁為人正派,政治見解與司馬光同屬保守派。熙寧二年(1069年)七八月間,范純仁上書皇上,公開指責王安石「掊克財利」,他因反對王安石變法遭貶逐。但司馬光復相後,堅持要廢除「青苗法」。對此,范純仁卻不為然。范純仁對司馬光說:「王安石制定的法令有其可取的一面,不必因人廢言。」他希望司馬光虛心「以延眾論」,有可取之處的主張,盡量採納。可惜司馬光並不以此為意,只把范純仁的看法當作耳邊風。司馬光盡廢新法,不能不說他帶進了自己的個人情緒的影響。蘇軾、范純仁等人相當惆悵地嘆息:「奈何又一位拗相公」。
2、樂助窮人
范仲淹在睢陽任官時,有一次,讓兒子范純仁到蘇州去運一船麥子。那時候,范純仁年紀還很輕。麥船返回時,暫停在丹陽,見到了熟人石曼卿。范純仁問他為什麼停留在此,石曼卿回答逢親之喪,無力運靈柩回家。范純仁聽了,便自作主張將一船麥子全送給了石曼卿,讓他作回鄉的費用。范純仁隻身回到家中,因為送掉了一船麥子,不好向父親交賬,在父親身旁站立良久,始終未敢提起此事。范仲淹問兒子:「你這次到蘇州有沒有碰到新老朋友?」范純仁回答說:「我看到石曼卿因為親人的喪事,耽擱在丹陽,沒有錢運靈柩回鄉。這時又沒有哪個人能像前代郭震那樣勇於救人於危難,所以真是求告無門。」范仲淹立刻對兒子說道:「為什麼不把麥船送給他呢?」范純仁聽父親說出這話,心裡一陣輕松,回答范仲淹道:「我已經送給他了。」僅憑這件事,就可知范仲淹的家風已經傳給了他的兒子。
3、言傳身教
范純仁常常教育子弟說:「即使是再愚蠢的人,對別人提出要求的時候,也往往是看得很清楚的;即使是再聰明的人,容忍自己錯誤的時候,也往往總是很糊塗的。如果能用苛求別人的心來要求自己,用寬恕自己的心來寬恕別人,就不怕做不成聖賢!」他又常常告誡說:「六經所記載的,都是聖人之事,你們知道了一個字的含義,就要去按這個字的涵義去實行。即使在艱難困苦、顛沛流離之際,也能時時處處按六經所說的去做,那就真可以稱做有為者了!」范純仁處處以儉朴和忠恕教育子弟,同時也這樣勸導自己的其他親屬。有這樣一件事,有個親屬來請教範純仁如何處世,范純仁告誡這位親友說:「只有儉朴才能鑄成廉潔之風,只有寬恕可以成就好的德性。」(惟儉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出自《宋史·范純仁列傳》)親屬認為這句話說得很對,便將這兩句話當做自己的座右銘。
有一則軼事可以從側面反映出范純仁的儉朴家風。范純仁在朝廷做官時,有一次,留自己的同僚、秘書監晁端在家中吃飯。晁端吃過飯回去後,鄭重其事地對旁人說: 「可惜啊,范丞相家的家風敗壞了啊!」聽到的人都不太相信這話,忙問他是怎麼回事,晁端回答說:「平時他們家吃飯,菜總是鹹菜、咸豆腐之類。這次他家留我吃飯,鹹菜、咸豆腐上面,居然放了兩小簇肉,這不是他家的家風敗壞了嗎?」從晁端所說的范家的食譜,可見范純仁家中平時生活儉朴到了何等程度。

Ⅸ 為什麼北宋中後期詞人都大量運用典故

a 大量用典故。用典大多在諷喻,托古喻今,藉助一連串的典故的類比暗回示和啟發作答用,可擴大詞意的深廣度,增加次的含蓄性。如《摸魚兒》「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

辛棄疾具有高超的語言運用能力,許多散亂平淡的語言材料,經他組織到詞中後,一變而為極生動、極帶感情的文句,可任意驅使,並不覺其機械平直,而是「深雄雅健」。這與他喜用、善用典故有關。詞至辛棄疾,始大量用典,有辛詞好「掉書袋」之說。但辛詞中堆砌典故而造成艱澀的作品並不太多,他用典大多還是用在諷喻,托古喻今,此與他的比興、寄託手法有相通之處。藉助一連串典故的類比暗示和啟發,可擴大詞意的深廣程度,增加詞的含蓄性。

Ⅹ 北宋仁宗時名相王曾的故事 王曾的軼事典故有哪些

王曾(978年—1038年12月21日),字孝先,青州益都(今山東青州)人,北宋仁宗時名相。
王曾少版年孤苦,善為文辭權。咸平年間,王曾連中三元(解試、省試、殿試皆第一),以將作監丞通判濟州。累官吏部侍郎,兩拜參知政事。曾規諫真宗造天書、修宮殿之事。宋仁宗即位後,拜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以計智逐丁謂,朝廷倚以為重。後罷知青州。景祐元年(1034年),召入為樞密使,次年再次拜相,封沂國公。因與呂夷簡不和,一同被罷免,王曾出判鄆州。寶元元年(1038年)卒於鄆州,年六十一,贈侍中,謚文正。有《王文正公筆錄》。

王曾的軼事典故有哪些
王曾中狀元後,回到家鄉青州去。府官聽說王曾回家,就命令老百姓吹奏著樂器到城外迎接。王曾聽到這個消息,就換了衣服,騎了小驢子從別的城門進城。很快就來拜見府官,府官吃驚地說:「聽說您來,已派人出城迎候,守門官還沒來報告,您怎麼就到這里了?」王曾回答說:「我僥幸得了個狀元,怎麼敢驚動大人和父老前來歡迎?您這樣做是增加我的過失,所以,我改換姓名,瞞過歡迎的人群和守門官直接來拜見您。」府官不由贊嘆地說: 您稱得上是個真正的狀元公啊!」~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