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燕然未勒典故

燕然未勒典故

發布時間: 2020-12-28 16:05:08

① 「燕然未勒歸無計」中的典故是什麼

引用了竇憲的典故。據《後漢書·竇憲傳》記載,漢和帝永元元年(89),東漢版竇憲追擊權北匈奴,出塞三千餘里,至燕然山刻石記功而還。
注釋:
燕然未勒:指邊患未平、功業未成。
燕然:山名,即今蒙古境內之杭愛山。
勒:刻石記功。
出處:范仲淹《漁家傲秋思》
原詩: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譯文:
邊境上秋天一來風景就全都不同了,向衡陽飛去的雁群毫無留戀的情意。隨著軍營的號角聲響起,四面傳來戰馬嘶鳴的聲音。像千里屏障一樣並列的山峰,煙霧彌漫中,落日朦朧,只見四野荒漠,一座孤城緊緊關閉著。
空對愁酒一杯,離家萬里,思緒萬千,想起邊患不平,功業未成,不知何時才能返回故里。羌笛的聲音悠揚,寒霜灑滿大地。將軍和徵人們不能入寐,他們都愁白了頭發,流下傷心眼淚。

② 燕然未勒歸無計運用什麼典故

引用了竇憲的典故。據《後漢書·竇憲傳》記載,漢和帝永元元年(89),東漢竇憲追擊北匈奴,出塞三千餘里,至燕然山刻石記功而還。

③ 燕然未勒用了什麼典故

燕然未勒: 指戰事未抄平,功名未立。 典故出在《竇憲傳》:「勒燕然」
《後漢書·竇融傳》附《竇憲傳》:「(竇憲)與北單於戰於稽落山,大破之。虜眾崩潰,單於遁走。……憲、秉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餘里,刻石勒功,紀漢威德。」
燕然,山名,即今蒙古境內之杭愛山。勒功,刻石記功。東漢大將竇憲追擊北匈奴,出塞三千餘里,登燕然山,刻石記功。後以「燕然勒功」指把記功文字刻在石上。亦指建立或成就功勛。
而「燕然未勒」 的意思即包含功業未成、邊患未平之意。

④ 燕然未勒歸無計中的典故是什麼

勒石燕然,
用的是《後漢書·竇融列傳》中的典故,東漢時竇憲率兵打敗匈奴,一直追擊到燕然山,刻石紀功而還。

⑤ 燕然未勒歸無計運用什麼典故

引用了竇憲的典故。據《後漢書·竇憲傳》記載,漢和帝永元元年(89),東漢竇憲追擊北匈奴,出塞三千餘里,至燕然山刻石記功而還。

這句話出自北宋詩人范仲淹的《漁家傲·秋思》

原文如下: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

四面邊聲連角起。

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羌管悠悠霜滿地。

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白話譯文:

眼看秋天到了,西北邊塞的風光和江南風光自然大不相同。頭頂的大雁又飛回南方衡陽去了,一點也沒有停留意思。此情此景,不禁又勾起戍邊人思鄉的情緒。黃昏時分,軍中號角催吹,周圍的邊聲也隨之而起。層巒疊嶂里,暮靄沉沉,山銜落日,孤零零的城門緊閉。

飲一杯濁酒,我不由得想起萬里之外的親人。可是,眼下外患未平,功不成名不就,又怎能半途而廢。遠方傳來羌笛的悠悠之聲,天氣寒冷,軍營里早已結滿寒霜。夜深了,我還不能安睡,為操持軍計,我的須發都變白了。戍邊人思念親人,也久久難以成眠,多少次夢里流下眼淚。

(5)燕然未勒典故擴展閱讀:

范仲淹《漁家傲》一詞開篇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一句極力渲染邊塞秋季風景的獨異,上片寫景,描寫的自然是塞下的秋景。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從視覺聽覺等方面表現了邊塞地區的蕭條寂寥。

起句「塞下秋來風景異」,「塞下」點明了延州的所在區域。它處在層層山嶺的環抱之中;下句牽挽到對西夏的軍事斗爭。「長煙落日」,頗得王維名句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之神韻,寫出了 塞外的壯闊風光。

而在「長煙落日」之後,緊綴以「孤城閉」三字,把所見所聞諸現象連綴起來,展現在人們眼前的是一幅充滿肅殺之氣的戰地風光畫面,隱隱地透露宋朝不利的軍事形勢。上片一個「異」字,統領全部景物的特點。

秋來早往南飛的大雁,風吼馬嘯夾雜著號角的邊聲,崇山峻嶺里升起的長煙,西沉落日中閉門的孤城……作者用近乎白描的手法,描摹出一幅寥廓荒僻、蕭瑟悲涼的邊塞鳥瞰圖。邊塞,雖然經過了歷史長河的淘洗,但在古詩人的筆觸下,卻依然留著相同的印跡。

下片起句「濁酒一杯家萬里」,是詞人的自抒懷抱。他身負重任,防守危城,天長日久,難免起鄉關之思。這「一杯」與「萬里」數字之間形成了懸殊的對比,也就是說, 一杯濁酒,消不了濃重的鄉愁,造語雄渾有力。

鄉愁皆因「燕然未勒歸無計」而產生。燕然未勒也是《封燕然山銘》這個典故而來:東漢和帝永元元年,車騎將軍竇憲北伐匈奴,大破之,在漠北燕然山刻石記功,由班固執筆,頌漢威德,就是所謂「勒石燕然」。勒字此處是雕刻的意思。

這首邊塞詞既表現將軍的英雄氣概及征夫的艱苦生活,也暗寓對宋王朝重內輕外政策的不滿,愛國激情,濃重鄉思,兼而有之,構成了將軍與征夫思鄉卻渴望建功立業的復雜而又矛盾的情緒。這種 情緒主要是通過全詞景物的描寫,氣氛的渲染,婉曲地傳達出來。

綜觀全詞,意境開闊蒼涼,形象生動鮮明,反映出作者耳聞目睹、親身經歷的場景,表達了作者自己和戍邊將士們的內心感情,讀起來真切感人。

⑥ 燕然未勒的典故是什麼

"燕然"是山名,即今蒙古境內杭愛山。「勒」是在石頭上刻字。東漢時,竇憲追擊匈奴,出塞內三千餘里至燕然山,容刻石記功而還。所以,「燕然未勒」有功業未成、邊患未平的含意;這句話表現了作者堅守邊疆,保家衛國的決心。
但他無法想像自己創造了怎樣的歷史:事實上,他引起了世界歷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民族大遷徙。北匈奴的遠走在北方草原上造成了巨大的權力真空,不久東胡的鮮卑族便乘虛而入,成為草原的新主人,在鮮卑的壓力下,南匈奴等胡族紛紛內遷漢朝境內,成為日後「五胡之亂」的遠源。而北匈奴的西遷更引起了一連串的連鎖反應,將西方世界攪得天翻地覆,最終導致了羅馬帝國的土崩瓦解。

⑦ 燕然未勒的典故是什麼

燕然:山名,即今蒙古境內之杭愛山。勒:刻石記功。東漢竇憲追擊北匈奴,出塞三千餘里,至燕然山刻石記功而還。燕然未勒:指邊患未平、功業未成。

⑧ 「燕然未勒歸無計」使用的典故是

引用了竇憲的典故。據《後漢書·竇憲傳》記載,漢和帝永元元年(89),東漢竇憲追擊北匈奴,出塞三千餘里,至燕然山刻石記功而還。

《漁家傲·秋思》是北宋詞人范仲淹創作的一首詞。

全文: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翻譯:

眼看秋天到了,西北邊塞的風光和江南風光自然大不相同。頭頂的大雁又飛回南方衡陽去了,一點也沒有停留意思。此情此景,不禁又勾起戍邊人思鄉的情緒。黃昏時分,軍中號角催吹,周圍的邊聲也隨之而起。層巒疊嶂里,暮靄沉沉,山銜落日,孤零零的城門緊閉。

飲一杯濁酒,我不由得想起萬里之外的親人。可是,眼下外患未平,功不成名不就,又怎能半途而廢。遠方傳來羌笛的悠悠之聲,天氣寒冷,軍營里早已結滿寒霜。夜深了,我還不能安睡,為操持軍計,我的須發都變白了。戍邊人思念親人,也久久難以成眠,多少次夢里流下眼淚。



(8)燕然未勒典故擴展閱讀:

起句「塞下秋來風景異」,「塞下」點明了延州的所在區域。「秋來」,點明了季節。「風景異」,概括地寫出了延州秋季和內地大不相同的風光。詞人是蘇州人,對這個地方的季節變換,遠較北人敏感,故用一個「異」字概括,這中間含有驚異之意。「衡陽雁去無留意」,雁是候鳥,每逢秋季,北方的雁即飛向南方避寒。

「無留意」是說這里的雁到了秋季即向南展翅奮飛,毫無留戀之意,反映了這個地區到了秋天,寒風蕭瑟,滿目荒涼。反過來說,這個地區秋天的荒涼景象,盡括在雁「無留意」三字之中,顯得筆力遒勁。

這首邊塞詞既表現將軍的英雄氣概及征夫的艱苦生活,也暗寓對宋王朝重內輕外政策的不滿,愛國激情,濃重鄉思,兼而有之,構成了將軍與征夫思鄉卻渴望建功立業的復雜而又矛盾的情緒。

這種 情緒主要是通過全詞景物的描寫,氣氛的渲染,婉曲地傳達出來。綜觀全詞,意境開闊蒼涼,形象生動鮮明,反映出作者耳聞目睹、親身經歷的場景,表達了作者自己和戍邊將士們的內心感情,讀起來真切感人。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