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羊肉的典故

羊肉的典故

發布時間: 2020-12-28 12:36:15

❶ 有關羊湯的故事來歷、傳說

1、相傳清朝乾隆末年,大約1776年,金家老店羊湯創始人金茂勝,因家境貧寒,迫於生計,萌生了做羊湯生意養家糊口的念頭。羊肉雖是上等肉食,但腥膻之氣讓食客常常退避三舍,不敢問津。

為了找到能夠消除腥膻之氣的妙方,金茂勝老人煞費苦心,從佐料上搞試驗,在製作上下功夫,精選了上百種天然調料,進行了無數次組方搭配,無數次篩選濃縮,終於做成了不腥不膻、湯鮮味美、老少皆宜,為眾人喜愛的羊肉湯。

由此,金茂勝老人也成為斐聲老城內外的傳奇人物,並流傳了一段令人回味的優美的傳奇故事。

2、河北平泉羊湯的來歷有多種傳說,其中最廣為流傳的是,康熙皇帝在圍場溝(今河北平泉黨壩)設圍打獵,在追趕一隻梅花鹿時,一直追到八溝地面(今平泉縣平泉鎮)。鹿鑽入柳林沒有追到,皇帝的餓勁兒倒是上來了。

正在這時,不遠處飄來一陣香氣,十分誘人,康熙尋香找來,發現一個小店,店內一老者正忙活著在鐵鍋內煮著一堆看著油乎乎的東西,香氣正是從鍋中飄來。他也不問價,直叫:「快來飯!」開店的老者不敢怠慢,趕緊盛出一碗切好的羊雜湯,順手拿了兩個燒餅。

康熙食後容光煥發,精神百倍,才想起沒問吃的是什麼,老者告訴說:「這叫羊雜湯,是用羊的雜碎做成的。」他覺得十分夠味,便隨口道出一首詩來:「喜峰口外遠,塞北古道長。野鹿入柳林,八溝羊雜湯。」

從此,八溝羊湯名聲大振,關里關外無人不曉,外來食客交口稱道:「難怪平泉的羊湯這么好,原來還受過康熙的皇封呢!」

(1)羊肉的典故擴展閱讀

羊肉湯是一道菜品,製作原料主要有羊肉、辣椒油、胡椒面、鹽、等,湯汁發白,肥而不膩,無膻味,在全國各地均有各具特色的地方名吃。

功效特點:羊肉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B1、維生素B2、尼克酸、鈣、磷、鐵等。其性溫味首,溫中散寒,化滯,健腺益氣,溫補腎陽,對治療虛勞贏瘦,乳汁不下有一定功效。懷牛膝味苦酸,性平,有強筋骨,活血通經作用。此菜以羊肉為主料,配以多種中葯,有健胸作用。

羊肉湯在豫西靈寶,幾乎每個人都喝羊肉湯,每個人都有幾個關於羊肉湯的故事。羊肉湯對於靈寶已不單單是一種飲食,而是一種文化,是一種靈寶人與之不可分割的情愫。靈寶羊肉湯的歷史源於何年何月無從查考,但它的歷史悠久毋庸置疑。

「單縣羊肉湯」最早創於1807年,當時由徐、竇、周三家聯手創建,故取名為「三義春」羊肉館。如今,已有近208年歷史的單縣羊肉湯,以其「色白似奶,水脂交融,質地純凈,鮮而不膻,香而不膩,爛而不黏」獨特風格,載入中華名食譜,以湯入譜的只有單縣羊肉湯,被國人稱為「中華第一湯」。

北京的羊湯裡面加入了韭菜花、醬豆腐,充滿了鹵煮的味道;而陝西的羊湯口味較重,裡面加入了羊血、油菜、粉絲。丹東的羊湯館很多,主要分布在寬甸、河口和丹東市區。大部分的羊湯館都是每天早晨先宰羊,所以湯特別新鮮。

❷ 關於魚肉羊牛青菜的典故是什麼

源處「魚羊為鮮」這典故。據傳還是我國廚師鼻祖彭祖所創。烹調方法是將適量的羊肉(帶骨)和魚肉(魚頭也可)切成段(塊)合熬,既可無羊肉的膻味,又具助陽補精...

❸ 歷史上羊肉湯的故事

1、故事1

相傳清朝乾隆末年,大約1776年,金家老店羊湯創始人金茂勝,因家境貧寒,迫於生計,萌生了做羊湯生意養家糊口的念頭。羊肉雖是上等肉食,但腥膻之氣讓食客常常退避三舍,不敢問津。

為了找到能夠消除腥膻之氣的妙方,金茂勝老人煞費苦心,從佐料上搞試驗,在製作上下功夫,精選了上百種天然調料,進行了無數次組方搭配,無數次篩選濃縮。

終於做成了不腥不膻、湯鮮味美、老少皆宜,為眾人喜愛的羊肉湯,由此,金茂勝老人也成為斐聲老城內外的傳奇人物,並流傳了一段令人回味的優美的傳奇故事。

金茂勝老人傾心研究羊湯除膻去膩組方,嘗試多年,難得其正解,因此而整日悶悶不樂,一日,老人進城散心解悶,不覺徑出西門,到達西關地界,放眼望去,但見朝陽映照下的雅麓山格外清麗,不覺心中驚喜。

心說,不如去登高望遠以解心中郁悶,步履匆匆來到山中,拾級而上,但見蒼松翠柏,空氣清新,十幾里山路走來,覺得有些疲憊,看到路旁一板狀頑石,便半倚半卧其上,稍傾,進入夢境。

夢覽八寶鳳凰城,神遊九頂雅麓山,夢中老人,遇一白發道人笑曰:「水之精為玉,土之精為羊,羊乃吉祥之物,毛可織衣,皮可禦寒,肉味鮮美,今念爾意誠,特賜予烹羊天書秘方一份,如方炮製,則其味愈加香濃,腥膻之氣皆除也。

老人夢醒後哪敢怠慢,即速回家,按「天書秘方」精心配料,煮熬羊湯,果然湯汁清逸,香傾四鄰,沁人心脾。聞者饞涎欲滴,食者贊不絕口,客人曰益增多,由此,生意日漸紅火。

2、故事2

康熙皇帝在圍場溝(今河北平泉黨壩)設圍打獵,在追趕一隻梅花鹿時,一直追到八溝地面(今平泉縣平泉鎮)。鹿鑽入柳林沒有追到,皇帝的餓勁兒倒是上來了。

正在這時,不遠處飄來一陣香氣,十分誘人,小康尋香找來,發現一個小店,店內一老者正忙活著在鐵鍋內煮著一堆看著油乎乎的東西,香氣正是從鍋中飄來。

小康也不問價,直叫:「快來飯!」開店的老者不敢怠慢,趕緊盛出一碗切好的羊雜湯,順手拿了兩個燒餅。小康食後容光煥發,精神百倍,才想起沒問吃的是什麼,老者告訴說:「這叫羊雜湯,是用羊的雜碎做成的。」

小康覺得十分夠味,便隨口道出一首詩來:「喜峰口外遠,塞北古道長。野鹿入柳林,八溝羊雜湯。」

從此,八溝羊湯名聲大振,關里關外無人不曉,外來食客交口稱道:「難怪平泉的羊湯這么好,原來還受過康熙的皇封呢!」

3、故事3

據傳,當年曹操北征高幹,行至山西省壺關縣太行山大峽谷,人困馬乏,缺糧斷炊。正值苦寒之時,忽有一老者趕來大群山羊,飢困難耐的曹軍生火殺羊,燉肉熬湯。

食用之後精神大振,一口氣登上太行山之顛。自此,曹操烹羊之法衍存於壺關民間。至元世祖忽必烈南征,壺關羊湯已由郭氏一族傳入中原。

元兵飽嘗郭氏烹飪法制羊湯,精神大振,均伸拇指稱道,郭氏羊湯始見榮鮮。爾後,郭家潛心研廚,數輩相傳,到解放初期,定格了有多種名貴中葯材作佐料的祖傳特藝,所做羊湯味美遐邇,名聲鵲起,久經不衰。

4、故事4

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互相攻伐。有一年,宋國大夫華元率軍攻打鄭國,為了鼓舞士氣,華元吩咐炊事員給大夥加餐,大鍋燉羊肉,犒勞士兵。

一人一塊,士兵們興高采烈地捧著羊肉骨頭大啃特啃。偏偏到了華元的馬車夫羊斟這里,沒了。羊斟沒吃上羊肉,心中悶悶不樂,在一旁喝涼水。原來華元軍務繁忙,忘了交代分給羊斟一份。

羊斟見其他人吃得滿面紅光,不禁氣不打一處來:都說近水樓台先得月,跟著領導好處多,怎麼我就那麼背時呢!這不是誠心作踐我嗎?有仇不報非君子,羊斟暗暗打定了主意,決定以牙還牙。

第二天,華元乘著羊斟駕的戰車出征。宋鄭兩軍相遇,雙方擺開陣勢,互相廝殺起來。就在兩軍激戰正酣的時候,羊斟忽然一甩鞭子,駕著馬車風馳電掣般向鄭軍的營地駛去。

車上的華元大驚,對羊斟喊道:「你暈頭了嗎?這是去哪兒啊?那邊是敵營啊!」羊斟回過臉答道:「昔之羊羹子為政,今日之事我為政!」分羊肉你說了算,去哪兒我說了算。

就這樣,羊斟駕著戰車徑直到了鄭軍大本營。結果宋軍大敗,可憐的華元研究了一晚上的兵法計謀還未施展,就稀里煳塗地成了俘虜。

5、故事5

有一次,中山國君在國都大宴群臣,上了一大鍋羊湯,國君讓僕人把湯分到客人們各自的碗里。不過,人多湯少,當輪到一個叫司馬子期的大夫時,羊湯已經沒了。

司馬子期當時沒表示什麼,但回到家後,越想越不對勁,認為這是國君在大庭廣眾之下有意出他的洋相:「今日到此的都是朝中大臣,我司馬子期再不行也是個上大夫呀,眾人皆分羊肉羹喝,惟獨國君不分羊肉羹給我,這不明擺著小看我嘛」。

想到這里他起身憤然離去,投奔楚國。在司馬子期的巧辯游說下,楚國舉兵攻打中山國。中山國弱小,怎是楚國放手,頃刻間,中山國滅亡了,中山君因一碗羊湯丟了王位,只能倉皇逃往國外。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羊湯

❹ 歷史上鐵鍋燉羊肉的典故或來由

相傳很久很久以前,成吉思汗被推舉為蒙古大汗時,他為了檢閱自己的部隊,維護和分配草場,每年-8月間舉行「大忽力革台」(大聚會),將各個部落的首領召集在一起,為表示團結友誼和祈慶豐收,都要舉行那達慕。這些天人數眾多,正值趕上水草豐盛,羊肥馬壯之時,所以每次聚會,都要大量屠宰草原羊,放到大鐵鍋里燉出來,然後大家按照份數分著吃,由於大鐵鍋燉肉,溫火慢燉很入味,燉起來也比較簡單,是大鍋飯中唯一,做的量大食用人數眾多,而且因為量大而更美味的一中美食。分配的時候容易均衡,最主要是由於全羊燉熟很入味,因為羊的各個器官都均衡入味,而且大鐵鍋可以把羊湯熬制到羊肉內,羊肉營養又美味。

後來,嘎查村子裡的男女老少當秋後明月當空的夜晚,或是平日陰雨連綿的日子,人們閑著沒事,就走家串戶,結伴拉伙。後來發展到打平伙的方式去吃大鐵鍋燉羊肉,大家攤錢,伙吃熟羊,就鍋抓肉,不拘小節的吃法,正是黃土高原的風格。它既象原始人狩獵歸來聚火而餐的遺風,又類似與此地毗連的北方草原游牧民族的飲食特徵。恐怕這些正是「打平伙」這一習俗形成的重要原因。在晉西北有,而且在山、陝、內蒙交界的廣大地區也有這種習俗。

不管那慕達鐵鍋燉羊肉還是,打平伙的方式去燉羊肉,基本都是以大鍋燉整隻羊肉為主,從歷史上流傳下來這么就,人們世世代代以各種方式延續著,說明大鐵鍋燉羊肉有它獨特的民族風情,以及這種燉肉方式獨特的味道是分離不開的。因此,鄂爾多斯現如今每年都舉行那達慕的時候,都會有這一道靚麗的美食文化風景線。

❺ 關於羊的典故,或者小故事

1、羊救人

在神話故事中,羊還會佑助孝子,救人於危難之中。從前,有個叫王孝良的農民,十分孝順母親。一天,王孝良在地里幹活,忽然西北天上烏雲翻滾,電閃雷鳴。

不一會,瓢潑大雨下了起來,眼看山洪就要下來了。他急忙撂下鋤頭往家緊跑,剛進院子,妻子沖他喊:「水要進院子了,快點把我和孩子救走!」

王孝良顧不得老婆孩子,幾步沖進東屋背起母親就往山坡上跑。回頭看了看自家院子,已經變成一片汪洋。山水漲得急,消得也快。水退下去後,王孝良趕忙跑回家,進院子一看。

妻子和孩子都在屋裡,安然無恙。妻子說,洪水猛漲的時候,院子外邊全是水,咱家院子里倒沒上來水,我還看見有兩只小山羊在門外頂架兒玩呢。

王孝良跑到門外一看,哪有什麼小山羊?!他趕忙接回母親,母親一看全家人都平安,望著消下去的洪水說:「你們的孝心,感動了神羊。」

2、講真話的山羊

這一天,老狼又到山羊門上轉悠。他見守門犬不在,想破門而入。不過,他還是沒有敢冒然從事,唯恐守門犬躲在院子裡面什麼地方了。

於是,他悄悄地從門縫中向里瞅,並敲門輕聲吆喝:「喂,請開開門。」「哎呀,不好了,狼來了,千萬不能開門!」幾只山羊在裡面驚恐地嚷著。

「喂喂,別怕,別怕嘛,今天我是來找狗大哥有事的。狗大哥在家嗎?」老狼問得很溫和。「狗大哥不在,他到牛伯伯家作客去了。」山羊們回答。

「好好!」老狼一聽守門犬不在家,欣喜若狂地嚎叫一聲,用力向門撞去。老狼撞開門,叨走一隻小山羊。守門犬回來後聽了事情的緣由,十分惱火。

責備山羊說:「你們為什麼告訴狼,說我不在家?」「狗大哥,你確實不在家呀,我們怎麼能說謊呢?」山羊們鳴咽著說。

守門犬嚴肅地說:「說真話,需要看對象。對於作惡害人的壞蛋,說真話,是要倒霉的。」

3、羊的民間故事

上古時期,帝堯手下有一個大法官叫皋陶,小時候就喜歡評個理,鄉鄰們有啥瓜葛事,一找到他就能分明是非了。大家都說他是大賢,公正無私,很敬佩他。

時間一長,皋陶的名字傳到京城。那時候,還沒有公堂,平時很多打架罵人的事都沒人來解決,堯也很頭痛。他聽說皋陶的賢名後,高興極了,便騎著小毛驢,翻了幾十座山,來到皋陶家裡。

在堯帝再三請求下,皋陶只得跟他一起到了京城。堯叫他管天下行法斷案的事兒,每件事他都公平如水。不幾年,就把全國許許多多的案子辦得一清二楚,人人都服他。

有一年,西番國向堯帝進貢來一隻怪獸,頭上長了一個角,像麒麟一樣,很好看。堯一高興,就下令讓文武百官都上朝開眼界。

誰知他們還沒排好隊,就聽「哎喲」一聲慘叫,一個名叫孔壬的大官兒被怪獸抵死了。官員們都很害怕,有的轉身就想跑。皋陶說:「大家都別怕,這是一隻神羊,它最會判斷誰好誰壞。

它抵誰,就說明誰做了壞事。」大家一聽,都說有理兒,孔壬平時為非作歹,早該懲罰了,只是由於堯為人寬厚,才沒有懲罰他。堯帝一看皋陶認識怪獸,就要封賞他。

皋陶什麼也不要,就要這只神羊。從此,每次辦案,皋陶就把這只神羊拉到公堂上,它要是一抵誰,皋陶就判誰沒理,輕的攆出大堂,重的判刑坐監。

3、亡羊補牢

從前,有人養了一圈羊。一天早晨,他發現少了一隻羊,仔細一查,原來羊圈破了個窟窿,夜間狼鑽進來,把羊叼走了一隻。鄰居勸他說:「趕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窟窿吧!」

那個人不肯接受勸告,回答說:「羊已經丟了,還修羊圈干什麼?」第二天早上,他發現羊又少了一隻。原來,狼又從窟窿中鑽進來,叼走了一隻羊。

他很後悔自己沒有聽從鄰居的勸告,便趕快堵上窟窿,修好了羊圈。從此,狼再也不能鑽進羊圈叼羊了。

4、五羊的傳說

周朝的楚國在如今的廣州建造了一個城邑,名叫楚庭。周夷王八年(公元前887年),廣州曾一度出現連年災荒,田野荒蕪,農業失收,人民不得溫飽。

一天,南海的天空忽然傳來一陣悠揚的音樂,並出現五朵彩色祥雲,上有五位仙人,身穿五色綵衣,分別騎著不同毛色的山羊,羊口銜著一莖六齣的優良稻穗,降臨楚庭。

仙人把稻穗給了廣州人,並祝願此處永無飢荒。祝罷仙人騰空飛逝,五隻仙羊化為石頭留在廣州山坡。從此,廣州便成了嶺南最富庶的地方。

5、白石化成羊

從前,有個個性非常謹慎的好人,名叫黃初平,是丹溪這個地方的牧羊人。有一天,一個修煉成道的道士看到他,認為是個可以造就的人才,就帶他到金華山上去修煉氣術。

黃初平進入石室修煉後,經過了四十年才重回人間。當初黃初平被帶走的時候,他的親友都替他擔心著急,以為他會遭遇禍患。

黃初平的哥哥也時常想念走失的弟弟,就堅決地放下羊群,到各地去找尋弟弟的行蹤。經過了許多年,總算讓他在金華山找到了黃初平。

黃初平和哥哥快樂的相聚幾天後,哥哥不禁想起家中的羊群,於是就把心中的排念告訴黃初平。黃初平餐了笑說:「哥哥,您放心,絕對是家中平安,羊群健在。」

黃初平說完,就帶著哥哥回家看看。他們來到了家附近的曠野一看,那裡有羊群,只看到一塊白色的大石頭!哥哥不禁著急起來,轉身問黃初平:「羊呢?」

「羊不是在這里嗎?」接著,只聽黃初平大叫一聲,拿出鞭子往白色大石頭上一抽,那一塊白色大石頭,立刻就變成了幾萬只白綿綿的羊兒來了。

「哇!真是太棒了!弟弟,你已經修煉成好法術了。」哥哥不禁替黃初平高興。

❻ 紅燒牛肉羊肉這些有什麼典故么

「紅燒羊肉」抄是開封歷史悠久的回族風味菜,宋元至明,皆為家庭製作。經巧婦精烹,或推朱紅小車,或提罐沿街叫賣。清朝末年,汴梁「義和園」清真飯庄的掌廚胡大黑,把羊肉切塊掛麵糊後,用熱油炸黃,添原汁湯,配水發金針菜,燒沸後,蓋鍋稍燜,盛入海碗。成菜肉爛軟香,湯鮮味醇,風味獨特,深受歡迎,從此進入市肆。

❼ 積累一些關於羊的典故故事

《左傳》中有則故事,宣公十二年,楚國攻打鄭國,鄭國被打敗了,鄭伯在投降的時候,「肉袒牽羊以迎」。「肉袒」是說鄭伯脫衣露體,表示請降,也有誠惶誠恐的意思。但鄭伯在投降時,為什麼要牽羊呢?就因為羊象徵著吉祥,在亡國臨危之際,獻上羊以祈求得到楚國方面的寬恕,免遭於難。

據考證,我國早在8000年前就開始養羊了,而從獵羊古岩畫中看羊的馴化約在萬年以上,人同羊的關系密切。「美」字是由羊、大兩個字組成,「羊大為美」。漢代許慎《說文解字》說:「美,甘也。從羊,從大。羊在六畜主給膳,美與善同意。」善字從羊。「鮮」字本是一種魚。古人造字,旁有「羊」成「鮮」字。魚肉、羊肉味道鮮美,羊是古人容易得到的主要衣食來源。「美」字的本意是羊肉味美好吃。「羨」字也是從羊而來,《說文》曰:「羨,食慾也。」因羊肉味鮮美,引起食慾。羊羔都是跪著吃母乳的,很有孝道,所以羊又成為「忠孝節義」中孝的代表。羊在先民中,是有些民族崇拜的圖騰,羊被選入十二生肖,名列第八,當之無愧。有學者研究,中國西部古老的民族「羌」是以羊為圖騰的原始部族。

「羊左」的典故有一個感人的故事。戰國有左伯桃與羊角哀兩個人相識,兩個人一塊到楚國求職,途中遇到下起大雪,他們兩個穿得衣服非常單薄,帶得糧食也不夠兩人吃的了。左伯桃為了成全朋友,把衣服和糧食全部交給了羊角哀,自己則躲進空樹中自殺。後世於是將最能知心、友誼深厚叫做「羊左」。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馬連良還根據這個故事編排了一本新戲《羊角哀》,又名《捨命全交》。

長期以來,羊成為人們最喜愛的家畜,因此,產生了許多含有「羊」字的成語。丟了羊,趕快修補羊圈,叫「亡羊補牢」,也就是說在日常受了損失,想辦法趕快補救,為時還不算太晚。「十羊九牧」是形容某地方官多而百姓少,可以說是誇張而不失其真。溫順、羊的腸子曲折細長,「羊腸小道」便常用來比喻崎嶇窄小的道路或嚴峻艱險的環境。柔弱的羊一旦落入虎群,其後果可想而知,所以人們常「羊入虎口」比喻處於險境,有死無生。《水滸傳》第九十九回有一段寫魯智深的文字:「前面馬靈正在飛行,卻撞著一個胖大和尚,劈面搶來,把馬靈一禪杖打翻,順手牽羊,早把馬靈擒住。」後來比喻人們乘機偷拿別人的東西叫作「順手牽羊」。

與羊有關的俗語和歇後語也很多。冬天人們多喜歡食羊肉以禦寒,羊肉貨少時則價高,過去偶有不法之徒為求取暴利常懸羊頭而售狗肉(古時羊肉貴而狗肉賤)來欺詐顧客,被稱為「掛羊頭賣狗肉」現在多用來比喻表裡不一,明一套暗一套。「羊角插在籬笆里」的寓意是「伸頭容易縮頭難」。「羊羔踩到泥田裡」則是說「不能自拔」。「養羊剪毛」是比喻某處所花費的,仍從某處取回,換句話說,也就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❽ 關於羊的典故,或者小故事

冬天人們多喜歡食羊肉以禦寒,羊肉貨少時則價高,過去
偶有不法之徒為版求取暴利常懸羊頭而售狗肉(古時權羊肉貴而狗肉賤)
來欺詐顧客,
被稱為「掛羊
頭賣狗肉」現在多用來比喻表裡不一,
明一套暗一套。
「羊角插在籬笆里」的寓意是「伸頭容易
縮頭難」。
「羊羔踩到泥田裡」則是說「不能自拔」

❾ 關於羊的典故有什麼

羊和馬都是人類的朋友,不過馬年的吉利話兒張口就來:「萬馬奔騰」、「馬到成功」、「龍馬精神」……羊年就沒這份幸運——您聽過「羊到成功」的祝福嗎?
不過在古人眼中,羊正經是吉祥的象徵——古文字中「吉祥」常常寫作「吉羊」。在羊的身上,古人還寄託了不少美好的意蘊,如古代婚禮以羊為贄,取其「群而不黨、跪乳有禮」之義——羊的群體意識很強,卻從不結黨營私;而小羊喝母乳時取跪姿,古人認為這符合孝道。
羊又有美好之意,「羊大為美」嘛。這個「美」是指形象美還是味道美,不得而知,或許兼而有之吧?
不錯,在古代,羊肉是屈指可數的美味。明、清以前,北方似乎不大養豬,牛又要留著犁田,因而餐桌上通常是羊肉當家。如北宋御廚中便「止用羊肉」。元代驛站接待「正使」的伙食標準是「日供米一升,面一斤,羊肉一斤,酒一升」。(《經世大典》)
不過那時一般百姓吃不起羊肉,饞了只能煮些「干羊腳子」下飯。肥美的羊肉屬於財主的美食、官員的特供。元代富人一大早起床,「先吃些醒酒湯,或是些點心,然後打餅熬羊肉,或白煮著羊腰節胸子」。大宴賓客時則買「二十隻好肥羊,休買母的、休要羯的」(《老乞大諺解》)。
宋代蘇東坡名動天下,讀書人爭著學他的文章,有口碑傳誦:「蘇文熟,吃羊肉;蘇文生,吃菜羹。」這里的「吃羊肉」,便是指做官。
唐代宰相李德裕年輕時曾得一夢,夢見一面山坡上擠滿上萬只羊。有牧羊人前來拜見,說這些羊是您一輩子的食料!那時也只有當宰相的,才有這份口福!——如今大不同,只要您吃得下,兩扎啤酒,幾十串羊肉串,小百姓照樣能大快朵頤!

❿ 魚羊鮮的典故,

<關於魚和羊的典故>美食博客空間7yer?/v+gxb:x
「魚咬羊」,在民間又稱為「天鮮配」、「天下第一鮮」,因為最腥與最膻能配出最鮮。其實這魚吃羊的傳說可追溯到上古時代,我們的祖先在捕撈活魚後與活羊同時烤吃,味道鮮美,逐漸魚和羊兩字才合並為「鮮」字。
o&@,{,f+usq;i$e$z9h0清代,徽州府。有個農民帶著四隻羊乘船過練江,船小,一羊不慎落水,引來魚群,群魚搶食羊肉,吃得腦滿腸肥暈頭轉向,一位漁民盪舟經過,撤了一網,收獲眾多。回家後,漁夫宰魚,驚奇發現魚肚裝滿碎羊肉,便將魚宰凈,碎羊肉重新填入魚肚中,一道燒煮。結果燒出來的魚,骨酥肉爛,不腥不膻,魚湯鮮美,羊肉奇香,風味極其獨特……久而久之,便成了徽菜中的名品.美食博客空間3q!_l"o?0z;um"aq&o
一說孔子周遊列國初期,四處碰壁,舉步維艱,連飯都吃不上,其弟子只能四處乞討,一天,偶得一些魚肉和羊肉,由於大家都飢腸轆轆,遂將魚、羊肉混在一起煮,發現其味竟鮮美無比,自此流傳開來。據說,「鮮」字便是這般得來哦。
n
^hsyj
s.x0另一說,北方人以羊為鮮,南方人以鱉為鮮,鱉、羊同蒸,聚南北兩鮮於一盤,故稱「魚腹藏羊」。春秋時代,春秋五霸之一的齊桓公,其御廚易牙,善調五味,首創食療養生膳,據說「魚腹藏羊」便出自易牙之手,易牙將鱉與羊合蒸,味道鮮美無比,腥、膻味全消,故後人將魚和羊組了個「鮮」字。這道宮廷名菜在南宋又稱「鱉蒸羊」,與「魚咬羊」有口味上的類似.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